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案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案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案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本节课是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同时了解到南极和北极的丰富自然资源和有关极地的科考和保护。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地图能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北极熊和企鹅这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的家乡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两极地区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极地地区

新授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范围

1、引导读图:出示南、北极地区图,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北极点(或南极点)。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经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纬线

(二)位置

1、出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2)、北极地区以哪个大洋中心?周围被哪些洲的大陆和岛屿环绕?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什么?

3)、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4)、南极地区以哪个大洲为中心?周围被哪些大洋环绕?

5)、南、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2、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点,派代表展示答案。

1)、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2)、北冰洋。亚、欧、北美洲。格陵兰岛。

3)、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4)、南极洲。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5)、未来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空中交通的捷径。北极地区可能成为亚欧大陆与北美洲的海、空捷径。

3、归纳总结

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极,属高纬度地区,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周围被陆地环绕。南极地区以南极洲为中心,周围被海洋环绕。

气候

1、出示图片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1)、南极地区的地形特点。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3)、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和主要矿产。

认真阅读课本的图文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然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积极踊跃展示答案。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2)、酷寒、干燥、烈风。

3)、企鹅、煤铁。

疑难探究:

1)、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2)、为什么南极被称为“世界寒极”?

3)、观察课文中极地考察站的房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小组同学认真分析、讨论,大胆探知;积极踊跃,发表观点。

1)、南极洲气候虽然干燥,但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长期积累,形成了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

2)、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冰雪覆盖,反射强烈;

海拔高气温更低。因为极地很冷,所以房子保温要好。极地风大,所以地基和整体结构要牢固。极地的风大,积雪多,为了防止雪埋带来的后果,房子一般距地面1—2米,这样当强风吹着雪花袭来时,大风就将雪从下面吹跑,房子再也埋不起来了。

2、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否和南极一样呢?

指导看书思考:

1)、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2)、北极地区有常住居民吗?

3)、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什么?

6、、认真阅读课文的图文资料,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回答:

1)、终年冰雪覆盖,但不如南极冷。降水比南极多一些。

2)、在北冰洋北美洲沿岸居住着因纽特人。

3)、北极熊。

疑难探究: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雪,能够反射掉一部分热量,

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海水可以吸收一部分热量。

二、极地科学考察

1、阅读了解认识我国考察站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的资料卡片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险和科考历史。展示我国对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图片及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图,在图中圈出:黄河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分析问题)

①我国南极考察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个?

②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什么方向?

③为何南极考察站建站选择1、2月份?

2、思考理解科考价值

1、)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文字内容,理解极地科考的意义。结合图片,分析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

极地科考的意义: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为人类了解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科学价值:

①出示南极冰芯图片,用实例介绍极地科考的科学价值.

(研究南极冰层里的冰芯,可以获得珍贵的古气候信息,对于了解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意义重大。)

②出示极地冰川消融图片及资料。

冰川学家2002年利用激光高度计测量了南极洲6座冰川的厚度。测量结果表明,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和将来,奠定了基础。

极地保护在行动

1、发现问题

1)、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内容,找出极地地区所承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冰川、海冰消融,极地上空臭氧层空洞,燃油泄漏,极地生物的过度捕杀等

、教师展示图片和资料,学生判断反映极地哪种生态环境问题

解决问题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南极条约”,了解《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科考队员是如何践行《南极条约》与《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的

想一想,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利于极地环境的保护?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板书设计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两极地区

二、极地保护在行动

略。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题范文

七年级地理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仔细判读右边经纬网图,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小 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C.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 3.右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 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四幅图是济宁市的韩庚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B. C. D. 5.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45°55° 40°60° 55°56° 45°48° 45° 40° 45° 15° 55° 20° 46° 16° A B C D 6.大小相同的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济宁市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济宁市地图 D.三张一样 7.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浙江省政区图 B.北京市政区图 C.山东省政区图 D.甘肃省政区图 下图是某区域及其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图完成8题。

8.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①②③④四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A.①B.②C.③D.④Array 9.有关右图四个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大洲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B.世界最高峰位于A大洲 C.B大洲与C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D大洲是跨纬度最多、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10.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不是大洲的分界线() A. 马六甲海峡 B.乌拉尔河 C.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河 1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 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D.①② 12.天气预报中表示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 若A为陆地,B为海洋,判断图中 所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 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 B. C. D. 1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图基本要素(第一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最新整理)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2.1 地图基本要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2.1 地图基本要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2.1 地图基本要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全部内容。

地图基本要素(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学会绘制简单平面图。 ●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判别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比对“校园鸟瞰图”、“小明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和“”校园平面图,认识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和判读经纬网。(重点) 3.在经纬网地图上判别方向.(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1.一位建筑师想建造一座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的房子,只能建在()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 2.在地图上,与指向标箭头相反的方向是()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3.在A点(0°,20°W)正西方向的是() A.0°,30°E B.90°S,30°E C.0°,40°W D.10°N,0°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一课 地球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 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第二课 经纬网 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北N南S 东E 西W 6经度和纬度 7半球划分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W 向东到160°E 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 向西到160°E 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 9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课 地球自转 10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1自转方向:a 侧视图 自西向东 b 北极上空俯视图 逆时针 c 南极上空俯视图 顺时针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 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 点)。 13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大。 北京 东八区 纽约 西五区 华盛顿 西五区 伦敦 中时区 东京 东九区 第四课 地球公转 14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叫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或约365天;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 15太阳公转的意义:①四季更替;②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重点)。 16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经度 纬度 起始位置 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E ) 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W ) 向南、向北各划分90° 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 ) 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

新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充分利用教具、地图,通过观察试验、地图由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效果比较明显。二是环环相扣,过程清晰。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海陆的分布及七大洲的位置、分界线等。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衔接。 这节课要注意的问题有:一要让学生抓住观察试验、地图的要点,不要乱说、乱总结,要有目的性。二是注意学生掌握外国名字的准确性,不能出现白字、错别字。 总之,学习本节内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不要一味由老师满堂灌。要让学生主动发现、合作交流。老师下功夫做一些有趣的教具,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的好、学得快很有益处。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海陆分布(第2课时)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东西两半球图,要求学生识别七大洲的名称和有关大洲的分 界线。(强调正确书写地名) 从图入手,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和书写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四大洋的面积与形状”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海和海峡”,了解洋、海、海峡等概念。 3.通过“活动”在图上说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读图识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太空、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 说出四大洋的相对位置,了解洋、海、海峡等概念。 【教学难点】 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

【精品】初中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材与学情分析评论 教材共设置两个小标题: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是 p3的组合图,它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为线索, 以人类认识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事例为节点,以漫画、雕塑、照片、地图和文字旁白等形式,勾画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阶段,即 “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地球的大小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能够体现地球大小的一组数据。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现在初中地理又要学习此内容, 学习目标和要求势必要有所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线索. 2.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认知背景,感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关系。 3. 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其教学重点应落脚在“过程”上。 【教学难点】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有的球类,对地球形状有初步认识;预习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我们的美丽家园评论. 一、地球村的位置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家园在哪里呢,怎样才能在太空中找到地球呢? 先看活动1:找一找,地球村在哪里? 什么是宇宙?它的范围有多大,宇指的是时间,宙指的是空间,宇宙连在一起就是说,时间上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无边无际,所有的物质都是存在于宇宙中,那我们现在所说的宇宙,只是目前人类探知到的这部分宇宙, 图3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找出地球村的位置,我们还要认识一下下面这颗星体。 图4: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恒星,可以发光发热,为我们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图5:由于太阳具有很大的体积和质量,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吸引周边质量小的行星以及其它的一些级别更低的星体围绕它进行公转。这些星体相互吸引,绕转就行成了太阳系。 图6: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同学们,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教师指示,学生读星体名称) 请学生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小组内部讨论,完成下列2小题) 我们总结出地球位于太阳系,是一个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排在第三位 下面一起口答完成下列题目。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地球村的位置。 那么同学们肯定也观察出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形状?这些行星是什么形状的? 活动2:看一看地球村的形状 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到现在运用科学技术对地球的精确测量,从而对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了科学的认识。 通过对八大行星的认识,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都是球状的。所以地球它是一个球体。 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黄色的部分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活动2:看一看地球村的形状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到现在运用科学技术对地球的精确测量,从而对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了科学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图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图 【课型】复习课 【课程标准】 【复习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比例尺三种形式的相互转化;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掌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养成利用图例和注记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的习惯。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 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4.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虽然学习了本部分知识,但对一些重点的内容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建构,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典型习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强化训练。把学生感觉困难的知识点进一步的归纳、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综合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一、知识框架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箭头指北;方法是平移指向标: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例1.读上图,回答: ⑴甲、乙、丙图分别按哪种情况判定方向? 点拨:甲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乙图按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丙图按经纬线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⑵甲图中A村位于B村的方,乙图中A村位于B村的方,丙图A村位于B村的方。 答案:正北东北西北 例2.读某村公路平面图,回答问题。 ⑴公路走向变化是:AB为走向,BC 是走向。 答案:南北西北—东南 ⑵若没有指向标,从A处走到C处应先 向走,到B处后再向方向走。 答案:东南正东 例3.经纬网图有直线型和弧线型,读下列经纬网图, 回答问题。 ⑴甲图中B点位于A点的方向,C点位于A点的方向; D点位于B点的方向,D 点位于C点的方向;D 点位于A点的方向。 ⑵乙图中B点位于A点 的方向,C点位于A 点的方向; D点位于 B点的方向,D点位于 C点的方向; D点位 于A点的方向。 答案:(1)正南正东正东正 南东南(2)正南正东正东正南东南 板图点拨:要判断图中D点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方法是将A点作为参照点,过A点作南北、东西四个基本方向,然后判断D点在A点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弧形经纬网图上的经线和纬线可能是弯曲的,但图上的经线和纬线无论怎么弯曲,经线始终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始终指示东西方向;且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个点,只存在正北或正南的位置关系;在同一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教学内容

第六章亚洲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教材包括“亚洲的气候特征1.2.3、河流水文1.2.3及其相互联系”,侧重于图形观察,然后归纳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联系,学生有亚洲的纬度位置、地形特点及上学期的气候等知识做基础。【教学目标】 1.利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重点) 2.观察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重点) 3.简述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问题导学、独立探究、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复习引入 传说流浪哥三毛曾在亚洲走南闯北, 一路行来“扎西德勒、沙扬娜拉……” 听得很多,三毛哥很郁闷don't know 什么意思,也don't know到过哪些地 方,请你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给他介绍 亚洲知名的地理事物,并介绍亚洲的地 形地势特点。 诊断评价,鼓励评价,指图强调。 引入新课:传说流浪哥三毛还有许多 与气候、河流相关的疑问,这节课我们 随三毛哥来了解亚洲的气候、河流。 复习-图说地形。复习 地形 稳固 上节 重点 做好 本节 气候 河流 学习 铺垫 定向示标 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1.2.3,我们这 节课的重点是要归纳亚洲气候特征、河 流特征,难点是要分析亚洲地形、气候、 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明确 目标 提高 效率 气候河流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等 资料。 观察 归纳 利用课本插图 独立观察、 分组观察 能够归纳亚洲气候、 河流的主要特点 了解亚洲地形、气 候、水系的相互联系 独立分析归纳、 分组交流归纳 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 点,认识亚洲地形、气候、 水系的相互作用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圆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 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 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或圆点,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4.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 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自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减小的是南纬。东E;西W。自东向西增大的是 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 线。 8.纬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经度:东半球:0°至180°E,西半球:0°至180°W。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 高纬度。 11.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 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word完整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上册质量检测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月食现象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D.地面高低起伏 2.仔细判读右边经纬网图,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小 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C.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 3.右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 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四幅图是济宁市的韩庚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B. C. D. 5.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45°55° 40°60° 55°56° 45°48° 45° 40° 45° 15° 55° 20° 46° 16° A B C D 6.大小相同的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济宁市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济宁市地图 D.三张一样 7.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浙江省政区图 B.北京市政区图 C.山东省政区图 D.甘肃省政区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教案商务星球版

天气

蓝色表示海洋 绿色表示陆地 (2)作用 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等信息。 常用天气符号 类型一:阴晴变化、降水类型 出示天气符号图片。 抢答:说出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含义。 一个城市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什么? 晴转多云 阴转雷阵雨 类型二:风向、风级 风向----风的来向 风力----风的强弱 出示:风标示意图,学习风向、风速 如果是5级风如何表示? 如果是10级风具体如何表示? 在书中找到 学生观看图 片、识记 抢答 思考、交流 理解风向和风 级 动手画 培养学生快速记 忆 考察学生记忆情 况,也活跃的课 堂气氛。 用图片的形式学 习,形象直观 解释风标示意 图,为看图识天 气做准备 动手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如果没有风向标,我们能用什么方 法观测风向? 1.看炊烟,棋子,树枝,草。 2.看云的飘向,探空气球 3.看水面的波纹 4.看海鸥起飞。海鸥总是迎风起飞 培养学生野外生 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某一天的卫星云图上,广州地区全是灰白 色,表示广州地区的天气是(C) A. 晴天 B. 霜冻 C. 雨天 D. 大 雾 2.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该年以来最大 的暴雨,下列能表示这种天气的符号是(C) 3.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B) A.稳定 B.多变 C.表现为冷热 D.表现为风雨过程 4.“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 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B) 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 旅游 5.下列关于的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绿色表示云区 B.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海洋 D.颜色越白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6.下列表示天气状况正确的是(A) 学生完成巩固本节所学内 容。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 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 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题商务星球版精.doc

七年级 , 地理 , 上册 , 知识点 , 归纳 , 全题 , 商务 ,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 1、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1)麦哲伦环球航行;(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 3)月食现象;(4)地球的卫星照片;(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赤道平行的圆。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特点 相互平行; 相交于南北极点;

4、低纬度:纬度 0°~ 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S) 在南半球, 赤道( 0°纬线)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界线。 6、东西半球的判断: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划分界限;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小于 20°W、160°E ——东半球; 大于 20°W、160°E ——西半球。 7、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 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 第三课第四课.地球的运动 9、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定义 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自转 绕地轴旋转 自西向东约 1 天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

公转 绕太阳旋转 自西向东 约1 年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 ( 2)简单的时差计算。 ①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北京在东八区)② 经度每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 ③时间计算“东早西晚” ( 3)地球的公转(4)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示意图: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 北回归线 6 月 22 日 昼长夜短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教学设计

《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天气,能判断出天气的话语。 2.了解天气的两个特点。 3.举例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知道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5.认识并记住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资料、视频等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及学会看图识天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看懂天气的能力。权所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天气及天气的特点。 2.认识到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学会简单的看图识天气。 【教学难点】 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视频:《雷欧之歌》。 打雷、下雨、天冷、天热是对什么的描述?(天气)什么是天气呢?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天气与生活 天气

你有每天收看(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吗? 你特别关注天气预报中的哪些内容? 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特点 阅读教材56页的第二段内容,说说天所有哪些特点? 短时间的 例如:现在正在下雨、今天很闷热、这几天阴雨连绵 多变的 ①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②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所差别 例如: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2011年9月16日济南生活气象指数 舒适度指数:舒适。 温度适宜,风力不大,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人们会感到比较清爽和舒适。 穿衣指数:暖。 建议穿长袖衬衫、单裤等春秋过渡装。年老体弱者,宜着针织衫、马甲和长裤。 运动指数:较不宜。 有较强降水,适宜在房内开展健身运动和休闲活动。 旅游指数:一般。 温度适宜、阵雨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旅行时应备好雨具。 天气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活动: 1.结合两位同学的对话,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关注哪些天气状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根据学科的特点,现将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 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 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 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初 一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塑性强,;有的表 现随便,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课走神、作 业潦草等。教师要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及时引导,发现闪光 点,评出学生的自信。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地球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 球。本章教学重点是: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 布规律;2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4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意义,5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意义,6五带的划 分, 第二章地图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三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读图、用图、绘图,提高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本章教学重点是:1、地图三要素、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3、熟知常见的图例符号,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常见的五种地形,4、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5、学会运用地图查找信息, 第三章海洋及陆地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二部分。“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及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本章教学重点是: 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知道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第四章天气及气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 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 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 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 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 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 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 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

七年级上星球版地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 f 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f 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一*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 看到船身;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 2.经度和纬度 3.半球划分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 W向东到160° 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 W向西到160° E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③在写地理坐标的时候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带字母。 ④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 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 5.五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②五带划分示意图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叫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或约365天;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 ④温带,四季分明,获得的热量适中。 ⑤寒带,终年寒冷,获得的热量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或者1天。 2?四个季节: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北半球季节和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 3?四个节气: ①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昼夜平分。②夏至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 23.5° N ) 北 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③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 (23.5° S)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4太阳公转的意义:①四季更 替;②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③ 昼夜长短的变化 (重点)。 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 4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ffi ? e?? ------ ■■弗界 —? ■心 ------屯区界 ???谈齬 一■幢镇 A 山? ------ n-n-ru KW x 鬓m ■界&蜩 ■—al *—|来建 EB界—癖君圣a* 2?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①通常,“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 ③热带,终年炎热,获得的热量最 多,有阳光直射现象,除热带内的 其他点一年有两次太 第二章地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