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

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

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

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

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

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

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 一) 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

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

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

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 二) 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

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

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

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设计一∶在“送教下乡” 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 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 1~16 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 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59 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 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 ( 应该分成三

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

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对“质数与合数” _

课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

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4.一般特征分析与学习风格分析

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

性别、知识背景、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文化

背景等。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学习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

对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并影响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有的学生善于想象、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 ,, 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

习风格。

( 三) 学习对象分析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分

析,从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方法。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有关学生情况的书面材料( 包括档案资料、班级记录资料和学生个人作品、作业等 ) 来了解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

了解学生的历史、现状、发展、变化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3.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与学生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内

心活动。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4.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生活环境与各

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

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各种关系和联系。

5.测验法

通过诊断性 ( 摸底性 ) 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测试结果作出

分析。这种方法可以面向全体,也可以针对部分学生和个体。以.上方法可以交错

运用,但一定要讲究实效。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

总和。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

内容分析是要根据总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出教学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需表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学科内容的结构及最佳的教学顺序等。经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对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心中有数了。

教师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

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一) 全面领会教材

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研究每一个内容在本册、

本年级、本学段、本学科中的作用。教师在深入研究时,不能教什么,眼睛里就

只看到什么。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某一个知识在本版本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还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对此知识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科

学的编排方法。总的来说,首先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教材的

编排体录,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学习课程标准,弄清楚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

弄清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 这样才能够统观全局、理清主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发生一叶障目的问题。

( 二) 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在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

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1)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段教学内容对后续学

习的影响’ 这段教材对形成学生认知结构,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①分析结构关系,即这段教材与前后教材知识结构的

逻辑关系、来龙去脉、层次脉络。②分析类型特征,即分析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 (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 ) 。③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

力( 思维价值 ) ,一方面指分析这段教材内在地包含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指分析通过这段教材的教学,训练了学生的哪些技能和发展了学生的哪些能力。

(3)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每段教材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

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走每课时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有发展的观点,即同样的内容在不同教学阶段其要求是不断提高的。

2.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是指课程标准中或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混淆的内容。但难点又不是绝对的概念,学生的情况不同,

难点也有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策划解决难点的教学活动。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获得一把钥匙,其余的内容便会迎刃而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内容既是

难点,又是重点还是关键点。但有的内容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点,因此在教学策略上,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常用的解决难点的方法有∶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激发思维;运用直观方法加强

感知。

3.灵活地运用教材,不可过分地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

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重点、难点会有变化。教材内容是教

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

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敢于分析教材的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敢于重组

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照搬教材。

教学内容的设计讲课稿

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内容: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 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 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 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

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等多方面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中,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它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才能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由死材料变为活知识,并最终有效地内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三、教学时间设计 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了解、研究教学时间,并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组织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措施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有效。教学措施的设计范围较广,它一般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内容。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实践表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就这些方法本身来看,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优越性和适用范围,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不存在万能的或唯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在某种教学情景下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教学情景下则可能效果不好。因此,用好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而这一点也正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所在。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首先,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一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比如考虑所选的方法是否适宜于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材内容,是否有时间应用等。(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教师的某些特长(如善于绘画、讲故事),教师的某些缺点(如不善于口头表达或书写)。(4)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如考虑到教学设施、教学媒体的现状等。 其次,尽可能广泛地了解和提出有关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考虑和选择。教师收集了解到的教学方法越多,就愈有利于进行优化选择。 第三,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媒体的支待。教学媒体内涵广泛,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为教学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 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第六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学时分配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接口电路的基本概念、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 2、两种I/O端口的编址方式、32位微处理器采用I/O编址的译码、微处理器与I/O 3、设备数据传送的查询式输入输出方式以及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4、熟悉32位微处理器保护模式下的I/O空间,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以及I/O处理器控制方式。 教学要求1、掌握接口的主要功能。 2、掌握微处理器与I/O设备数据传送的几种方式。 3、从概念上要理解接口的物理结构与意义。 4、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概念与原理。 重点难点1、I/O端口的编址方式 2、微处理器与I/O设备数据传送的查询式输入输出方式 3、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4、接口的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1、使用自己做的电子讲稿讲解。 2、必须配合黑板板书讲解。 3、注意讲课时采用启发式,适当提问,了解上课学生听课的效果。 课堂提问与讨论回答问题情况记载 作业答疑 作业:P182 3、8、9、10、13小结

6.1 接口及接口技术 6.1.1 接口电路的概述 结合电子讲稿在大屏上解释 举例解释主要的功能 所谓接口(Interface )就是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简称外设)之间的连接电 路,它是两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的必要通路,不同的外设有不同的输入/输出 接口电路。 结论: 1、微处理器只有配接上各类I/O 接口电路后,才能可靠地与外围设备实现 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从而提高CPU 的工作效率,促进外设的统一发展, 增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2、微机接口不是一些逻辑电路的简单组合。因此,所谓微机接口技术是采 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使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进行最佳耦合 与匹配,以便在CPU 与外围设备之间实现可靠、有效的信息交换。 6.1.2 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 不同的外围设备有不同的I/O 接口,而且各接口的功能也不相同,综合分析微型计算机的接口电路,其主要功能有7条: 1.设备选择功能 在微机系统中,往往有多个外设,每个外设中可能有多个要访问的寄存器,而微处理器在某一瞬间,只能对一台外设或者一台外设中的某一个寄存器进行读/写访问。 一个寄存器对应CPU 中一个地址编号,当CPU 访问外设时,实质上是访问某一寄存器,那么,在接口电路中,首先要设置I/O 端口地址译码电路,把CPU 发出的地址代码翻译成I/O 设备的选择信号,称之为“片选”信号。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节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定义介绍 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Merrill,M.D.)在1996年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理论家迪克与凯里(Dick&Carey)在1996年为教师写的教学设计普及读物《教师规划指南》中认为:教学设计是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教学的系统化过程。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方案案例 教师上课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是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的系统规划,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本词条下,我们将例举若干个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分享、学习。 中学学科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2、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光的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光的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运用。 4、教学内容结构: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折射各个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③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④能够对照光的反射来阐述光的折射,以及能够区别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情境导入的学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 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老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 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 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及主要内容.doc

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个过程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特别地,设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一个是探究发现式,一个是有意义接受式。 探究发现式的基本环节是:问题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FY]求解[FY]解释与应用[FY]拓宽、反思。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及 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要求】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2、本节教学内容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与其他学 科间的联系。 3、确定重点和难点。 4、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2.学情分析 【要求】 1、针对施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学生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及学生已有经验对学习的帮助和干扰分析。 2、学生非智力因素分析。如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习惯等。 3.教法分析 【要求】 1、针对学情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2、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达到高效。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要求】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又要贴近学生实际。 1.力求全面,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理念。 2.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可观测,有效,可实施。 3.注意课时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关系。 4.目标描述要科学,尽可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尤其是主体、行为、条件)。 5.表述时可按下列两种方式: 融合式: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描述,1、2、3、…… 分类式:按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描述。 三.教学媒体 【要求】 1.实验媒体:实验器材、药品及分组实验准备。 2.多媒体:指出具体音、视频材料。 3.学案:作为重要教学媒体,要注重生成性,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及评价。详细学案以附录展示。 四.设计思路

【要求】 1.简要阐明教学设计的整体设想,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2.围绕教学目标,阐明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如:如何突破重、难点,强化学生过手的具体思考等。 3.注重创新,对原教学中的问题有教改意义上的突破。 五.教学过程 【要求】紧扣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各环节之间呈现逻辑关系。环节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与目标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时间分配基本合理。着重以下设计: 1.情境创设。力求真实、生动而又富有启迪性,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注意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如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实物、图片、模型和音像资料等。 2.学生活动设计。针对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对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小组合作、自学等)、方法(探究、讨论、实验等)、手段(利用学案、实验等)及结果作出较为具体的预测、规划及描述。可观测,有实效性,能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 3.教学评价设计。包括课内及课外两部分。课内评价着重于目标达成度的诊断与检测,注重其对应目标的训练价值,强化学生过手,包括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矫正、强化及诊断。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可观测性,着重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认识钟表 福建省长泰县实验小学李水玲 一、概述 认识钟表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 认识钟表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以及怎样看整时;第二课时是认识半时。“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时针、分针、12个数字。让学生学会看整时,以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 (2)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猜谜导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钟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认识整时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互相说整时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发下,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比如:几时起床,几时做作业睡觉等,还有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装饰表等,让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基础的基础,是一个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学 设计的第一步,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优良影响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国家教育的基础,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课程的实施,达到教育青年学生的教育目的,完成国家和地 方的培养目标。离开了教学内容也就不可能谈及课堂教学,因为没有没有教学的教育。 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和对课程标准正确的理解是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这就要求我 们的地理教师对地理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在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的 前提下,再根据具体的学生学习状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再创造,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和教学目标筛选教材的本质信息,重新组织教材,创设教学的理想情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能仅仅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参与者,是课 程实施过程中二次开发的主要力量。因为教材仅仅是课程设置的附属物和信息载体,而不 是课程的化身。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不能像教徒对待圣经一样。那样将会束缚教师创造性 教学艺术的发挥,从而也就间接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材是为创设教学环境 提供的参考资料,是为完成课程的实施所提供的信息源。过去我们的教育过于偏重学生应 试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直观的教学偏向就是对于教材的过于重视,就是对所谓“双基” 的过分追求,就是对教材中所谓“采分点”的过分注重。所以,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积极地对待教材,如何科学地分析教材,如何慎重地重新组织教材,如何正确地 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中所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的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所必 须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 对于课程的二次开发或者教学内容的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包括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以及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教材内容分析的意义 在于教师对课程设置和原始课程开发意图的科学分析和正确掌握,在于对课程标准的正确 理解和具体落实方法的个性设计,在于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方法的指导,在于教师地 理学科同其他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科学确定,在 于教师对课程内容合理的二次开发和具体的科学组织,在于在上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学 策略的优化选择。只有懂得了教学内容分析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才会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才会较为科学地设计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所为和所不为;才会更为 切合实际地设计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和技能,应该使学生形成什么观点、意识、品质和习惯;才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驾驭教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课堂 教学艺术。 一般教师的备课,往往是拿过教材来按照教学进度熟悉一下教学内容就算完成课堂教 学设计任务,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分析,应该遵循一定的教 学原则和教学规律,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确定适当地教学内容分析步骤,而后 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学内容分析的艺术要求。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之前,要在通读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所应实 施的课程内容的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所见所闻告诉我,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作用双方都会留下“痕迹”。如滴水穿石,岩石风化。 展示挂图,便于学生形象理解: (二)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大约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就是生物 对外界环境的应答能力。如含羞草、葵花向日。 展示挂图,便于学生形象理解: (三) 高等动物出现了感觉和心理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高等动物出现了感觉和心理。如狗对人行为的模仿,海豚做算术表演。 展示挂图,便于学生形象理解:

互动教学结合提问 图表总结 讲授并举例说明(4分钟) 互动教学 【提问】高等动物真的会做算术题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动物能进行各种表演,这是驯兽师长期训练的结果,动物按驯兽师指令做就有食物吃,相反就受皮肉之苦。所以,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只是适应周围环境的本能反映。 (四)人的意识 大约在300万年前诞生了人,有了人才有了意识。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自觉主动的活动,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过这张表可以看到,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狗之类的动物是没有意识的。 展示图表,便于学生理解: 二、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板书) 【案例点击】朗道——前苏联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朗道,从小聪明过人,4岁能够阅读书籍,7岁完成了中学数学课程,12岁学会微分,然而他的命运在1962年1月7日完全改变了,这天早晨,就在他去工作室的路途中,他乘反应特性物质滴水穿石 刺激感应性细胞膜含羞草 感觉心理大脑动物表演 人意识人脑万有引力定律 物质反应形式反应器官举例无机物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如何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如何写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设计书写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除模板上已经加粗的内容外,教师编写的信息字体都不要加粗,封面上的字体大小为仿宋小三,正文部分为宋体小四,且请将红色提示部分内容删除。)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 编制人:付媛洁 编制单位:建筑系 编制日期:2013年11 月20 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年月日

目录 (本页的目录内容是参考,实际做时请自动生成目录)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1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内容2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内容3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若还有内容,请往下增加)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学时:7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 所属系部:建筑系授课对象: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2)知识目标: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内容,根据实际内容增减表格行数)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一般指二级项目内容,根据实际内容增减表格行数)

4、教学进度表设计(本表不含节假日,能力训练项目编号即上表的编号)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内容 如何科学地编写教学方案,科学编写教学方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教学方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内容,欢迎来参考! 在初中,学生对雨果是陌生的,对雨果的写作风格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前半部分即对圆明园赞美内容很难理解,如果只注重后半部分情感的激发,很难去领会雨果先生对人类文明的感情,所以,对课文前部分的学习是必须的,而且教师要巧妙地化难为易。本课创新点是,通过对原文语言简单的想象改写重排,具体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诗化特点。通过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达成情感教育,通过文章语言再现情景感受语言的讽刺性,通过简单的对联小结课文内容,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课无时不在学习语文。 1。能找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语句。 2。在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取具体的词语中蕴含的感情,体味反语的讽刺效果。如:丰功伟绩,“塞满”“装满”“更彻底”“更漂亮”等词。 3。能通过朗读表达赞美和愤怒的情感。 雨果先生一美一丑对照原则。 1。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句体会作者诗化的语言。

2。能提取具体的词语中蕴含的感情,体味反语的讽刺效果。 1课时 1、导入 雨果的小故事 有位作家,自从邂逅他心仪的女郎后,每天给她写一封信,直到她慢慢老去,五十年间共写了两万封信,有首歌唱得好:人世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地变老。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有流动真情的书信陪着慢慢老去,能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有浪漫情怀的人。是的,浪漫是雨果的另一个名字,在他的作品里洋溢着浪漫的情怀,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看看有没有体现这种情怀。 2、课文品读 自读课文,说说哪一段文字最能体现作者浪漫的情怀? 生答,明确:写给圆明园的情书。 又是一封写给女郎的情书? 生答,明确:是写给圆明园的情书。 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 请用句式说话:我读出了圆明园的美,你看…… 明确:我读出了富丽堂皇的美,你看圆明园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筑成的。 我读出了自然之美,你看圆明园里有成群的天鹅、朱鹭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用英语给朋友写短信介绍家人,从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并能够画出自己的家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家庭成员的表达,如: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brother,sister, uncle, aunt, cousin, son, daughter, parents: B、学会用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和人称代词:I, he she they 介绍任务及Yes/No问 句及其简单回答; C、运用名词的复数形式。 2、能力目标: A、运用所学词汇介绍家人和朋友,并能够用短信的形式表达出来; B、通过对话练习,掌握介绍人物时常用的词汇、惯用语,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学习策略: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识别图片。 4、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 尊重对方,理解家人。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A、掌握家庭成员的表达;学会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及Yes/No问句及简单回答; B、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并根据相关信息辨别人物。 难点:能够用写信的形式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第二课时Section A 2a-4 第三课时Section B 1-2c 第四课时Section B 3a-Self-check Period One 教师:照片,图片,表格。Step One: New words. ①Present the new words. T: Hello , everyone ! Look ! What’s this ? S s: It’s a picture . T: Right . Who is the man in the picture ? S s: It’s you. T: Yes, it’s me . You know me . Please look at this . Do you know them ? S s: No , we don’t . T: They are my family members . Today I want to introduce my family members to you . Would you like to meet them ? S s: Yes . T: OK . Please look at this man ? Is he old ? S s: Yes . T:He is my “grandfather”. Please read after me , GRANDFATHER G-R-A-N-D-F-A-T-H-E-R ,grandfather . S s: G-R-A-N-D-F-A-T-H-E-R , grandfather . T: This is my grandfather . (Teach the word “grandmother” in the same way .) T: He is my “grandfather”.He is my “grandmother”. These are my grandparents. Read after me , grandparents. S s: Grandparents. (Stick the word “grandparents”on the blackboard. Then teach theses words mother, father, brother, sister and friend in the same way.) T: I have two brothers, two sisters, I have many friend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