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

2020年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

2020年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
2020年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

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

从容说课

在这一节,教材开始涉及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主要从人类研究黑体辐射遇到的问题引入,引出普朗克的黑体的研究成果“能量的不连续性”,得出量子的概念.最后,从光的本质认识入手,发现不但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质也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一节的教学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点,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实验现象经过推理得到不能直接感知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第二点,帮助学生建立诸如能量量子化、光与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应用于实践等新的观念.关于后者我们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中就更显重要.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可能期望学生经过这短短一节的学习就能牢固正确地树立这些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知道能量具有不连续性,与传统的连续性认识是不同的;

2.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

3.知道物质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教学难点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知道能量具有不连续性,与传统的连续性认识是不同的.

2.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

3.知道物质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5.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体会假说的提出与论证这一近代物理学中的研究方式.

2.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理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会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会我们唯有敢于向真理挑战、向传统的观念挑战,才有可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直至发现新的真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物体热辐射的研究,尤其是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是19世纪后期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请大家阅读教材P117,自学人们在研究黑体辐射中遇到的问题,即“紫外灾难”.

推进新课

一、紫外灾难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作出自己的大胆假设.

教师补充:人们研究发现,黑体的辐射能力与黑体的辐射波长

和温度有关,但研究又发现用经典物理的理论去推导却导不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实验曲线.更为严重的是波长向紫外区域延伸时,出现

了障碍.这也就是开尔文所说的第二朵乌云.

【合作探究】

你觉得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热?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火可以辐射光和热.有位同学说:“寒冬的雪也会辐射光和热”.你怎么看?

教师点拨:参看教材的两个图像“辐射强度”与“理论曲线”

就可以得到答案.

教师活动:难道这个障碍就真的无法逾越吗?我们接下来再看

看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看看和你

的假设是否一致呢?

二、不连续的能量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用了六年的时间,在用经典理论无论如何

都解释不了实验结果的情况下,他不得已提出了新的假说.这就是非

常著名的量子假说,成功地解决了“紫外灾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他的观点,并说出你自己的认识.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做出自己对这种假说

的认识,并比较分析量子化假设与传统观念的碰撞,用例子说明量子化与连续性的相对性.

教师小结: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认为,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

量是一份一份的,就像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将这样的一

份份能量称为量子.而且他还给出了量子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与频

率成正比.即,公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是微观现象量子特性的表征.

教师活动:量子化与连续性的相对性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在

宏观世界里能量体现的是连续的,在微观世界里量子化或不连续性是

显著的.量子化假说的提出,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由宏观转向了微观世界,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探究微观世界的有力武器——量子,下面我们就来更深入地研究微观世界的物质体现的特性,看看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宏观世界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9-P121,找出历史上对光的认识,并说出你自己的认识.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阐述自己对这些假说的认识.

教师总结:人类历史上对光的本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实不管是牛顿的微粒说还是惠更斯的波动说都是为了解释某一特定的现象才引入的.所以它们都有各自的弊端.一些问题的难以解决又将人们带入了对光的本质的重新认识.

关键时刻又是爱因斯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他将普朗克的量子化理论用在了解释光的本质上.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教材,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阐述自己对这些假说的认识.

教师活动:是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一定条件下,突出的表现为微粒性实质为不连续性;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突出表现出波动性.

问题好像到此应该结束了,人们将光的本质已经很好地解释了,接下来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家接着看书思考.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阐述自己对这些假说的认识.

【教师精讲】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进一步提出了物质波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这一理论,每个物质粒子都伴随着一种波,即物质波,又称为概率波.这个理论揭示了物质的统一性.

总之,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我们要注意粒子性的本质在于不连续;波动性的实质在于对微观物体状态及运动描述的不确定性,不能把物质波理解为经典的机械波和电磁波.

学生总结光本性学说发展史:

(1)17世纪牛顿的微粒说: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能解释光的反射等现象,不能解释光的互不干扰、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在介质中v

(2)17世纪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能解释光的互不干扰、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但不能解释影子的形成、传播不需要介质等问题.

(3)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具电磁本性.使波动理论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根据有:电磁波速等于光速;传播不需要介质;不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

(4)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E=hν.注意,这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微粒”.

爱因斯坦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思想,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又保留了电磁波的特征.

(5)20世纪前期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四、物质波粒二象性的实践应用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设计与制造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物质的波动性.当今技术可以制造出观察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了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理解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知道能量具有不连续性,与传统的连续性认识是不同的;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知道物质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

课本P121作业2、3.

板书设计

一、紫外灾难

人类对黑体辐射的研究遇到了困难

二、不连续的能量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即,认为辐射中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在微观世界里,量子化或不连续性是很显著的.

三、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质也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指物质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活动与探究

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近代物理学的成就,写成小报告供大家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

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编写思想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 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 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一)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 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 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高中物理说课思路

高中物理说课例谈 近几年以来,各省以及全国举办的说课比赛越来越多,通过说课来反映教师口头表达,更加能显示出教师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将与大家来探讨一下如何说好一堂物理课。首先,什么是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特色。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对于一堂物理说课来说也是一样的。如何去说好一堂物理课%我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2006年11月在甘肃省举行的全省青年教师物理说课大赛中也有这一课题)为例子来浅谈一下如何说好一堂物理课。 一、说教材 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我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 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来说: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点:阐明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各自研究内容的不同,扼要地说明了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牛顿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条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来说: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来说:牛顿第一定律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从而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质惯性的概念。 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以知识本身为出发点,从而培养人的实际能力,最终升华出知识的价值——德育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知识,以演示法、尝试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知识,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来看,物理教学,以演示法、实验法、推理法为主;教学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从学法指导来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教师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等。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 过程它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课程目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课程任务:把物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方法、中学物理教材和实验。通过教学,使学员明 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和中学 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教育研究方法,具有分析、处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总学时:35课时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 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1.中学物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中学物理的内容和体系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 (4)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手段 1.教科书 2.板书和板画 3.挂图、模型和手教板

4.电化教育 (5)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1.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性2.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求 3.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4.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一般过程(6)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2.演示实验 3.学生边学边实验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课 5.课外实验 (7)物理习题和物理复习 1.物理习题的作用和类型 2.物理习题的教学方法和习题课3.物理复习的作用和类型 4.物理复习教学方法和复习课 (8)物理教师的备课、进修和科研1.理教师的备课 2.课时计划------教案 3.中学物理课的分析和评议 4.中学物理教师的进修 5.中学物理教师的科研 (9)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 1.教育测量的一些基本概念 2.教育评价的一些基本知识 3.标准化考试 4.教师自编测验 5.测验质量的评价

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物理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 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 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 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是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高中物理老师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 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 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 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 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 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

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 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 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 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 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 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 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 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 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 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 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 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 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物理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

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出国留学网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优秀教案:-向心力

7 向心力 整体设计 向心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是教材所用的方法,这与以前的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本节重点突出了向心力的理解及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而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本节的难点是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实例:用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或观察,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向心力的来源. 时间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向心力概念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3.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体 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细杆、细绳(2)、小球、直尺、秒表、盛水的透明小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知道了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并根据图做水流星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中力的变化,考虑一下为什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沿着直线飞出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案编写应明确的几个概念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培养计划,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提纲挈领地叙述有关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 2、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是集体研究的结果,由所有任课教师,有关人员集体研讨确定,主要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措施,确定课序、教学目的、教学周次和教学时数、课内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参考资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选用,形成的教学进度表。 3、教案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也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其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课堂教学规划的蓝本。此外,还有三个附带性作用:一是备忘录作用。由文字载体保存的信息可供随时提取或查阅;二是资料库作用。从长远角度看,教案中保存着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珍贵材料,以及自身的经验与心得,积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资料宝库;三是教改课题源作用。教案的丰富案例、精心思索过的问题、教学后的得失体会等往往成为教师选择教改研究课题的源泉。 4、讲稿 讲稿是丰富和细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教学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案的具体化。讲稿与教案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讲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二是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三是在内容上,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讲稿篇幅较长,教案则是几百字或千余字即可。 二、教案编写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撰写教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学术杂志、学术网站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整体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整体说明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发中心 高中物理课程的全部内容划分为12个模块,学生在学过2个共同必选模块后可以在选修1系列、选修2系列和选修3系列中任选一个模块。在完成3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就有可能取得毕业的资格。如果还想多学一些物理,可以继续学习三个系列中任意一个系列的其他模块。 选修1系列重点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2系列则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3系列是个综合性的系列,课时比较多,它比较全面地介绍物理学的实验基础、逻辑关系、文化价值、技术应用。 选修3系列是进入大学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继续学习的基础。它的知识内容与过去的“必修加选修”大致相同。 这个系列比较重视物理内容的系列性,5本书的章号是连续编排的。 理工科高考的要求,例如考哪些模块?哪些知识点?要求到什么程度?考试命题或学生选择考试内容方面有多大的选择性?……这些事情由考试主管部门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 一、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一)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 教材在介绍物理知识的同时,注意展示科学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 【例】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教学 这三个概念在过去的教材是依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的顺序展开的。新教材则正好相反。 在3-1中,首先通过图1.4-1让学生体会到,从A到B移动电荷时,无论沿直线、沿着经M的折线、或沿经N的曲线,静电力对q做的功WAB都是相同的。然后确认,可以定义某点A的电势能E pA(以B点的电势能为0): E pA=W AB

即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下一步再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点的电势: φA=E pA /q 最后才定义电势差: U AB=φA-φB 这样做的出发点主要是要明确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这一科学方法。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不止一次地接触“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重力势能时体验了“能→高度(地势)→高度差”这一方法;在学习动能时体验了“力对物体做功使速度增加→动能”的方法;在学习弹性势能时体验了“力对弹簧做功→弹性势能”的方法。这里实际是以上“通过做功研究能量”这一科学方法学习的延续。 【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新教材关于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它是依照以下思路展开的。 首先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在必修2开始学习能量时已经讨论过前辈科学家对“不变量”的追寻,学到这里时要提及那时的讨论。 教材提供了研究碰撞可用的几套器材(选修3-5图16.1-2、16.1-3、16.1-4),各校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 碰撞前后的什么物理量是不变的?两物体的质量之和不变?这是当然的。那么,两物体的速度之和不变?两物体各自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质量与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之和不变?速度与质量比值之和不变?…… 教师已经知道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还包括了完全非弹性碰撞。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每一类碰撞都进行以上讨论,对每一类碰撞都填写一张表格。在各类碰撞中都不变的量才算是我们寻找的不变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编写原则

以特色形式为线索(学者视角):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特色 1.实现“三个转移” ●从编者的“独白”向编者与学生的“对话”转移 ●从引起学生的“期待”向引发学生的“思考”转移 ●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移 2.致力“三个统一” ●“历史追问”与“现代审视”相统一 ●“厚重思想”与“轻松感觉”相统一 ●“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统一 3.注重“三个并举” ●“实验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举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并举 ●“图像魅力”和“文字特色”并举

以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为线索(编者视角):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特点 1.注重基础性,兼顾差异性 ●大部分体现基本内容 ●设立各种栏目提供选择(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课外阅读、 推荐网站、课题研究等) 2.联系实际,注重兴趣 ●注意选材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注意概念、规律的实例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 ●注意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科学探究 ●探究形式的多样,不单独设立探究栏目 ●对部分强调探究的实验项目,以探究为标题 ●专门设计非实验类探究活动 4.关注科学的人文内涵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关注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体现科学的文化价值

以教学过程、教学研究为线索(读者视角): 1.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特点 ●知识:形成更加合理的知识线索和知识结构●方法:通过渗透的方式强化物理方法的教学●情感:强调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2.教材在引导教师设计教学方法上的特点 ●引导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上进行设计●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3.关于物理实验方面的特点 4.关于习题设计方面的特点 必修和选修3系列教材的特点 各种视角的组合将使我们能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教科书 一部教材要经得起各种视角的审视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三篇】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中物理教案范文【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涡流》 知识目标 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 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 (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

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 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 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 篇二:《电势差电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4、5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进行相关计q 算。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尝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一: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 和坐标系教案 1、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 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 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 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 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 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 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 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 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2、教学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 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 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5、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 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需要详细的讲解。 6、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7、 课前准备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师灵活应变,因材施教。但 是教案的撰写,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 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 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下面福建省教师招聘考 试网的小编将对这一部分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对各位面试有所 帮助!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按照不同的 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 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 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 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 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 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 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 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 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工作,我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出国留学网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一: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胡克定律,能够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提高动 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发现 规律的乐 趣,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 小的探究 环节二:规律建立 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并且做出引导,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 所悬挂钩码的 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 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 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 3.如何描绘f-x关系最简洁直观?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 下端挂上 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 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 直且紧靠 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 稳定后在读数; 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 ) 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 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环节三:规律的深化 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 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牛顿每米 (n/m)。 2.适用范围: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1.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 因是什 么? 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速度 (教案)】 教学过程 一、速度 师:在上面的问题中,要比较b和c运动的快慢,要找出统一的标准。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 表示。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 =8m/s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师:如果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时刻都相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 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这时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 慢呢?这就需要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 度 例如: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但是他的速度并不是 一直相等的,开始时跑得慢些,快到终点时要快些。那么他在1s内 平均跑多少呢?生:每秒平均跑10m。 师:百米运动员是否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生:不是。 师: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清他在哪1秒跑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 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 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 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 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通常用符号表示。关于平均速度的几点 说明:(1).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 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 匀速运动来处理。(2).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 (黄利冲新一中分校)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追寻守恒定律展开。探究守恒定律一定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而要进一步研究能量的转化,最终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功的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从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学生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探究功是标量;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通过例题的拓展得出的适用条件,并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 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只适用于恒力,应为对地位移。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为什么要引入功”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3、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