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26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

826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

826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
826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

826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笔记整理】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年龄特征:个体发展像幼虫吐丝成茧,又变成蛹,最后蛹破茧而出成蝶。经过一个又一个既连续又非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又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征,表现出一般、典型、本质的特点。

3、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并成为独立成员。

4、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掌握了这种差异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7、/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8、图式(格式)

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9、发展渐成说: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人的发展分为8个

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其发展过程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这种发展的好坏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

10、横断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短时间内发现同龄或者不同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受代群效应干扰、混淆。

11、纵向研究: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反复观察。优点:系统详尽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样本流失,反复测试影响被试者情绪,费时费钱。

12、聚合交叉设计:也叫序列设计。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具有两者的优点。

13、社会性微笑:大约从5周开始,婴儿能区分出任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人们的声音和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

14、习惯化:由于刺激重复发生而无任何有意思的结果致使个体对这种刺激的自然反应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15、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区分新旧刺激。

16、$

:(每年必考)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17、依恋

连结,根据艾斯沃丝的陌生情景研究,分为回避型、反抗型、安全型依恋。

18、亲社会行为:也叫利他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文及趋势。与之相反的是攻击行为,表现为暴力、不友好。19、气质:婴儿出生后最早变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

20、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大约7、8个月,婴儿能从照料者脸上搜寻信息以解释不确定的环境,从而做出相应行为。比如一个陌生人进来,婴儿会望向母亲,如果母亲点头示意或者与陌生人友好,婴儿就会继续做之前的动作。

21、元认知:弗拉维尔提出,是对认知的认知。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含元认知计划、监控、调节。

22、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它是物体的大小、远近、方位等在人脑中的反映。

23、视觉恒常性: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24、深度知觉:也叫视崖实验。是一种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25、—

:两只蜗牛实验。设计者皮亚杰。让两只机械蜗26、时间知觉

牛同时爬,过一会,让一只停下不动,另一只继续爬,最后慢的那只蜗牛始终没有超过先前停下的蜗牛。这时问儿童哪只蜗牛先停下,他们会混淆。

27、复演说:霍尔提出,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28、成熟势力说:也叫成熟优势论,也叫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提出,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没有成熟的学习是无效的。

29、关键期:从植物学、形态学引申过来的,植物在某一特定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如果这个时期遇到刺激,发展状态会改变,人的生长发育也是如此,因此这个时期叫关键期(敏感期)。

30、直觉行动思维:思维总是跟着物体进行,是分不开的,动作停思维停,思维在动作中进行。一般婴儿、学前儿童具有这样的思维。

31、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能够体验并理解、共享他人情绪的能力。

32、第二信号系统:在词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33、单词句: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更有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

34、$

:表达意思时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35、电报句

简略、结构不完整的,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

36、守恒:皮亚杰术语。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直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他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37、客体永存、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他是存在的。

38、跨文化研究:又称交叉文化研究。同一个客体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9、动作技能: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协调的动作。

40、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

41、晶体智力: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

42、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43、…

: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44、对抗性条件作用

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45、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46、延缓满足:为了得到以后更有价值的东西,愿意延缓立即得到的奖励。

47、事件可能性策略: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

48、词序策略: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的顺序来理解句子。

4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在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而感到愉快而说话。

50、印刻:动物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那个活的、大的物体,就紧紧跟随,以为是自己的母亲,就像在凝固的蜡上做了标记一样。

51、视刺激逼近:向婴儿呈现一个以一定速度向其逼近的物体或影像,观察婴儿反应,发现2-3个月的婴儿有保护性闭眼,4-6个月的有躲避性反应。

52、¥

:也叫人际退缩。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53、社会退缩

恐惧、焦虑和回避。

54、自我控制: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即个体社会化重要内容,个体实现社会化重要工具。

55、性别角色: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人们期待男性和女性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责任义务。

56、观点采择:也叫角色采择。儿童认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能力,个体能从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的思维和情感的能力。

57、焦虑: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常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表现出紧张情绪、有不安全感、担忧。

58、力比多:佛洛依德的术语。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正是借助这个力量,性本能才得以完成目的。

59、拟合优度模式:托马斯、切斯提出。气质与环境如何共同作用,对儿童发展产生良好结果,气质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气质特点相符合。

60、LAD(语言获得装置):乔姆斯基认为有两类结构描述语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儿童在任何时候听到的言语,假设中的LAD就会转换语法,将表层结构翻译成儿童能理解的深层结构。

61、。

:勒纳伯格的理论。语言为人类所独有,是大62、自然成熟说

脑机能成熟产物,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否定了环境和语言交往的作用。

63、弹性儿童: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管的住放得开,能够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需要控制时管住自己,不需要时放松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力比一般儿童强。

64、挫折侵犯假说:挫折总是导致侵犯行为。与四个因素有关,受挫驱力的强弱、范围,遭受挫折的频率,遭受惩罚的强弱。

65、信度:同一组被试用同一测试实施两次后所得的分数的一致性。

66、效度: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67、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陌生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68、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的增加,他能够认识出熟悉的脸和其他东西,开始对不同的个体做出不同的反应,对熟悉的人微笑,对陌生人警惕。

69、视觉悬崖:书上76页,也叫深度知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