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正式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正式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正式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正式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09考点】

(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背景

①1765—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开拓和,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政策,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③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过程

①爆发:1840年,道光求和

②扩大:1841年强占,道光对英宣战

③结束: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

①时地:1842年,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

②内容:割:;

赔:;

开:;

商:;

③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

(美、法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4、影响

①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

●三元里人民抗英

1、原因:列强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2、性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不

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3、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①工业革命在美法俄等国的扩展

②经济侵略遭到中国经济抵制

③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倡修约,遭到拒绝

2、过程

两个阶段

①1856—1858:攻陷广州、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1860: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北京条约》

美俄趁火打劫,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影响

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

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兴起了旨“自强”“求富”的运动。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制定以侵略中朝

为核心内容的大陆政策;

②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实力大增;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要求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④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派兵入朝,平息后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

2、经过

爆发:1894,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

重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结束: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

①时地:1895,日本马关

②内容:割地:;

赔款:;

通商:;

开厂:;

③影响:继《南京条约》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新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

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发展;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掀起了

4、影响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

●黄海海战

1、性质: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爆发:1894年,北洋舰队送兵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

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3、经过:战争中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有、、、、。

4、结果:日舰率先逃离战场。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采取政策,下令军舰退守。

日军围攻威海卫,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本控制制海权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割让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力量: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

以为首的黑旗军。

台湾人民

3、结果:由于装备落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缺乏的支持,

血战5和月台湾全部沦陷。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斗争从未停息过

4、意义: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狂潮;

②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运动高涨;

③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2、经过:

1900年,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和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途中下令镇压义和团。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

①时地:1901

②内容:赔款:;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允许各国;

严禁;

拆除,允许各国;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③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请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2、兴起: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4、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①山东巡抚血腥镇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随后向地区发展。

②义和团英勇抵抗列强侵略,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控制和利用的政策;

清政府对八国联军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

③八国联军攻占北击,慈禧出卖义和团,西逃途中下令铲除义和团

5、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①主要原因:

②主观原因:口号中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③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6、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粉碎了列强的图谋和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中国人民的反抗所显示的人民的力量,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总结】

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

规律性认识:对殖民国家而言:进一步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一方面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造成了

亚非拉国家的贫困和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

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和社会的进步。而灾难是最主要的。

以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例:

对殖民国家: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方面:战争带来巨大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方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经济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出现,无产阶级产生和壮大。

(三)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1、背景: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东方会议,《田中奏折》确定“”的方针;

为摆脱,向中国转嫁矛盾;

为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3.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宛平城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南京大屠杀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和手无寸铁的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万人被杀害。

●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七三一部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出中国。

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⑤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改编军队。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⑥1937年9月,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1、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1937年凇沪会战,打破日本的计划;

1937年太原会战,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有八路军参战;

1938年徐州会战,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李宗仁指挥;

1938年广州、武汉会战, 10月两地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牺牲。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但消耗了日军大量的,迟滞了日本的侵略步伐,使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③正面战场挫败的原因:

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

2、敌后抗日斗争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进行了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4.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

5、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胜利:

①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

②1945年春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任务,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

④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美英等国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关东军;

⑤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⑥月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月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3、地位(历史意义)

⑴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

⑵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⑶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⑷中国的得到提高。

【巩固练习】

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像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廖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2.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A.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殖民扩张B.清王朝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C.与英国相比,当时中国太落后D.清政府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3.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实质的是

A.割占香港岛B.中国开放通商口岸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

4.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分解加快,这种“分解”主要是指

A.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小农经济为多种经济成份所取代

C.资本主义经济向农村渗透

D.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清王朝开始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人民承担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任务

6.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中国被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D.自给自足经济逐步解体

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其消耗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商品倾销限于五口及沿海地区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D.鸦片输入骤增而削弱了购买力

8.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中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秒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10.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C.索取的赔款额不断增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1.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是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②都强迫清政府开辟新的通商口岸③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④都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3.下列有关《辛丑条约》有别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最突出的是

A.订约国多,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不平等条约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京津军事要地为外国派兵驻守D.清政府须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4.《辛丑条约》同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A.强调了资本输出B.分割中国C.政治奴役、间接控制D.赔款数额巨大15.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已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16、最能反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特点的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的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7、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

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你估计他的这一结论来自哪一历史事件的感悟: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8、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湾斗争中,英勇抗击日军的爱国人士有①刘永福②徐骧③丘逢甲

④唐景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21、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华北事变;④南京大屠杀;⑤八一三事变;

A、①③②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

22、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对此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④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的行径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中共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得到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说明()A.抗日救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B.中共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C .中共开始取代国民政府统治中国

D .抗日反蒋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①中共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②西安事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日本侵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⑤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停战

A .①⑤②④③

B .④⑤①②③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①⑤②③

25.阅读下列图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图一:《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中国人圣洁、聪慧,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二:《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欧洲贵族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 ”意为主宰者。当时强盛的封建中国是西方人学习、模仿的对象。

图三:《瓜分中国》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图中环列在中国巨人周围的是几个帝国主义列强,他们合力摧毁了已经僵化的中国巨人。

图四:《木偶中国》反映的是20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

回答:(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2分)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形势?(2分)当时乾隆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怎样的心理?(2分)

(2)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是中国的什么现实导致了这一态度的变化?(2分)

(3)有一首诗就是图3所示社会的写照,“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3分)

(4)图4中“木偶中国”形成说明了什么?(2分)这说明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社会性质?(2分)

答案

1——5:DABAA ,6——10:CABDD ,11——15:DADCC

16——20:DDAAC ,21——24:ADAD

25、(1)崇拜(2分);乾隆盛世(2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心理。(2分)

(2)由崇拜(钦佩)到蔑视(2分)。清朝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西方差距大大拉开了。(4分)

(3)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现实。(3分)

图2巨人中国

图4 木偶中国

图1神圣中国 图3瓜分中国

(4)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