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

——无锡市国家税务局《风险管理》课题组

导论:追求征管成本最小化和绩效最优化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与破解征管资源瓶颈,实现税收征管效能最大化的组织目标有高度的契合。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征管实践中虽已有所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限于主客观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尤其是在思想认识、资源配置方式、信息化支撑、风险应对策略和流程,以及征纳沟通和纳税服务等方面还达不到“管理有风险纳税人”的风险管理要求,现阶段的税收风险管理尚未凸显其对税收征管效能的催化作用。因此必须从上至下全方位牢固树立以管理有风险的纳税人取代管理所有纳税人的理念,努力达到“全力引导纳税遵从、集中针对风险管理、努力减少遵从风险、有效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核心组织目标,进一步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完善和应用多种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分类管理模式,创新纳税服务体系,以全方位、多层次、全流程的联动风险管理机制促进税收征管效能和纳税遵从度的显著提高。

一段时期以来,风险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控制系统,已在金融、保险、航运等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管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以减少税收风险、提高税收遵从度和征管效率,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去年12月,总局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可以预见,税收风险管理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理念。本文拟从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着手探讨深入应用该理论指导税收征管实践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

193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最早提出了风险管理一词。近10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下属财政事务委员会(简称CFA)长期致力于现代税制及税收管理问题研究,并在税收风险管理领域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OECD组织中很多成员国已经开始推行税收风险管理,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代表了现代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在我国,也有不少地方的税务机关敏锐地意识到税收风险管理可能是提升征管质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有效手段,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积极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深化了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我省各级国税机关在省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成效明显。省局周苏明局长在接受《中国税务》访谈中明确指出: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我们也认识到: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关键是要按照集中力量管理有风险的纳税人的要求,通过优化征管业务流程、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识别、估测、评价风险,来实施有效控制和科学应对,最终实现纳税遵从最大化的组织目标。

二、税收风险管理实践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地税务机关将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领域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税收风险管理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各地税务机关从有效控制纳税风险和降低征纳成本出发,积极探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实践成效

1、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得到认同。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倡导和宣传发动下,各级国税机关已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对征管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征管实践中已开始主动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并将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探索列入重点工作付诸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各级国税机关初步认同。

2、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基本确立。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以“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监控评估”为主要流程环节的税收遵从风险控管体系基本确立,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绩效评价诸环节的逻辑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

3、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初具规模。从江苏省国税系统的情况来看,经过各级数年的努力,已整合形成了以税收征管系统(CTAIS2.0系统)及外挂金税系统、执法管理系统和出口退税系统为主体的信息采集系统,以监控决策系统为主配合各地开发的行业分析、风险特征库等系统构成了风险分析、识别系统,以基层管理平台、流程管理系统和纳税评估、稽查软件构成了风险排序、应对、反馈和绩效评价系统,信息化支撑体系已初步建立,应用系统分析排查和应对风险信息在各层级进展顺利。

4、征管资源配置创新收效良好。根据风险等级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同,相应调整资源配置。通过管理员制度创新进一步明晰了管理员的责任区职责和风险管理职责,把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

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提高了风险监控的专业化程度;通过推行县(区)级机关实体化减少市、县(区)级税务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使县(区)级机关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并通过设置专业岗位、建立专业队伍,将最优的征管资源配置到最高等级、高发和高难度的风险应对岗位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县(区)级税务机关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5、税收风险控制取得初步成效。以税收风险管理强化税收征管的工作思路确立以来,各地加强了税收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重点风险分析,深化了对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经济形势和区域经济特点等因素影响税源变化的规律性探索,强化了行业税源分析、评估与监控,加强人机结合查找问题,应对风险,堵塞漏洞,有效控制了涉税风险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综上所述,税收风险管理已经起步,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试作以下分析:

1、治税理念的偏差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制约仍然存在。第一,从管理层面来讲,基于全面防堵骗逃税收的治税理念,不论有无实际税收风险一概视为存在风险,不论风险等级大小,均实施无差别的征收管理,导致征纳双方缺乏互信;同时税务机关为预防纳税人“钻空子”而设置了繁琐的管理流程、增加了大量的调查审核环节和众多的附报资料要求,征管力量偏重于风险全面预防,未集中力量管理存有风险的纳税人,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应对风险,反而造成征纳成本大增、征收效率偏低。第二,从执行层面来讲,内外部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未达到完全统一,提高税收遵从度未成为征纳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方面,内部部分税务干部对风险管理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不统一、理解有偏差、掌握不到位;另一方面,外部纳税人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不强,为谋取私利逃避纳税义务的侥幸心理长期存在,而自我预防并修正风险的主动性缺乏,控制和预防税收风险的能力不高,税法遵从度低。

2、征管资源配置仍不尽合理。一方面,受制于机构设置、征管模式和人力资源结构等瓶颈,

未能按照“管理有风险纳税人”的要求合理配置征管资源,未做到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客观上国、地税两套机构并存、管理层级多达五级和管事与管户合一的现状,限制了现有资源按风险管理流程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上偏重行政管理和业务审批,形成了管理人员过多而一线人员不足、日常管理任务重而税源管理力量欠缺、审批职责过重而风险管理力量不足的局面。尤

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多地处于管理岗位,不承担风险管理的职责,导致风险管理人才在质上的不足,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的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信息采集利用的局限性仍很大。首先,受制于交易信息申报、报送义务和举证责任等立法现状,当前各级税务机关能采集到的涉税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少且不准确,一些对风险分析至关重要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数据无法取得,立法上对交易第三方的交易数据报送也未设置法定义务。其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水平和整合水平不高,使各种信息分散在各层、各个系统中,各系统间又缺乏有效整合,信息的集中度、共享度不高,有限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导致风险分析和识别质量不高,指向性不强,不能适用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再者,由于眼下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影响了风险特征指标系统的归纳和提炼,缺乏实践验证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四、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策略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应当进行更深层次、更广层面的应用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税收风险管理应确立的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必须从上至下紧紧围绕“全力引导纳税遵从、集中针对风险管理、努力减少遵从风险、有效保护纳税人权益”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完善和应用多种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纳税服务,健全落实税收风险管理联动机制,高效应对遵从风险,积极促进纳税遵从度和税收征管效能的长效提高。

(二)税收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积极促进税收遵从,提高征管效能,我们认为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科学管理原则。即按照风险等级的高低程度,科学确定不同的组织形式和风险应对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税收风险,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效能和纳税遵从度。可以按照差别管理原则或“二八理论”来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问题,统筹解决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问题。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当集中优质资源优先解决

重点税源的高等级风险,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逐步解决一般税源的低等级风险,对于影响税源极小和风险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点可以暂时容忍。

2、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坚持以促使纳税人自我修正税收风险为主,以惩处恶意违法和拒绝自我修正为辅。一方面,要尊重纳税人,积极提供优质、便捷、实效的纳税服务,对主动遵从税法的应当给予鼓励,对愿意遵从但不会遵从、出现轻微风险的应当予以容忍并加强辅导,给予提醒自我修正的机会,奖励自我修正风险,以服务赢得纳税人信任和配合,促进纳税遵从;另一方面,加强打击恶意不遵从税法行为,以强制性措施保护税源,消除风险。

3、人机结合原则。既要发挥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归集、过程规范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规范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操作规范;又要发挥税收管理人员在纳税人信息掌握和实际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有效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应对,切实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能。

(三)税收风险管理应建立健全的机制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控制纳税遵从风险为主线,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机制、层级管理机制、风险识别排序机制、差别化应对机制和考评监控机制为抓手,着力构建上下互动、分工明晰的税收风险联动管理体系。

1、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机制。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机制,有利于加强税源管理各部门、各环节在数据分析发布、风险预警监控等多个方面的协同。进一步深化联动管理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应当在省、市、县(区)局三个层级联动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在各级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围绕税收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横向、纵向联动,扎实推进各税种联动分析、联动评估、联动检查,征退联动和信息资源联动,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税源联动管理架构内组织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整合机构职能、管理资源、数据信息、应对任务和应对流程。通过健全和落实风险联动工作制度,确保所有具有风险识别、应对等职能的部门共同对所有来源的涉税风险数据信息和风险应对任务进行整合,实现一户式发布和一站式处理,努力减少多头下户调查、检查现象,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2、税收风险层级管理机制。税收风险管理不仅要注重联动,更要注重分级,明晰各级风险管理职责。要在各级管理层之间,根据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划分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在确立省市局起风险管理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明确省、市、县三级分工。省、市级国税机关主要负责目标规划、

情报交换、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开发风险分析系统、发布宏观税收风险信息、监控考评风险应对成果等;县(区)级国税机关主要负责采集风险信息、提出完善风险指标体系的建议、直接应对处理重点复杂风险、指导督促下级开展风险管理并做好情况反馈;基层分局主要职责是对一般性税收风险的直接应对,并负责风险信息的补充采集。

3、税收风险识别排序机制。风险识别排序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加强风险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要在各个层级建立科学的分析制度,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分析岗位,深入开展各层级的税收风险风析。二是要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要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风险联动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在认真分析省级下发的风险特征指标基础上,结合市级指标和提炼基层单位发现的风险指标,科学筛选,合理排序,确定全市范围内的重点风险领域及方向。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风险信息分析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任务,另一方面要有效调动基层税收管理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三是要突出县(区)局和基层分局综合业务部门的再分析作用。对上级下发的税收风险指标及风险度排序,可以根据本辖区征管实际,合理调整风险级别,科学确定风险等级。同时,各层级都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结合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将抽象的风险指标还原到具体的涉税事务中,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4、税收风险差别化、多层次应对机制。一方面,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对税源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区分不同的风险等级建立差别化的应对机制。各级国税机关在风险应对工作安排时要区分轻重缓急,体现成本效率原则,按照从低到高和纳税人自我修正的态度而采取差别化应对措施。对经税务机关排查分析认定为无风险或风险微小,可以直接反馈风险应对结果;对一般风险,由税源管理员或责任区管理员批量或单个发出纳税提醒函,进行系统性税法宣传辅导、要求纳税人自查自纠;对经基层税务部门(农村分局、科室)负责人确认需要下户调查消除税收风险的,由责任区管理员通过实地调查、巡查核查、实施日常检查、约谈、宣传辅导等方式进行风险应对;对评定较大风险的纳税人,由税源管理员按规范的程序实施纳税评估、涉外审计和反避税调查等措施以核查其风险;对评定的重大税收风险或经约谈、提醒后未自行修正或未完全自我修正且仍存在重大风险可能的纳税人,经本级税收风险管理联动会议审议后,直接或由税源管理部门移送稽查部门进行稽查。要对各种应对结果进行跟踪问效,直到风险基本消除。另一方面,税收风险涉及到各个层级,各级都要成立相应的应对组织,展开多层面的风险应对。首先,市、县(区)两级的直接应对。主要是

对重大事项,包含稽查部门、专业评估部门、大企业管理部门、国际税收部门和组织专业团队的直接应对。要积极推进县(区)局实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对高风险纳税人风险应对的指导,尽量多地下放审批审核权限到基层分局,上收复杂事项的应对,积极组织参与对重大、复杂税收风险或地区、行业性风险的应对工作。其次,是基层分局的风险应对。对接收的应对任务,基层分局要合理选择应对措施并按时限、保质保量地完成。高等级税收风险的应对工作,通过专业部门、专业科(股)或者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一般税收风险的应对,由责任区管理员负责。对具体的风险点,要结合实际逐一排查,妥善处理和化解。另外,对日常事项管理中发现的疑点,要及时上报上级局,从而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

5、税收风险考评监控机制。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风险识别和应对的绩效,加强对各环节风险应对过程及效果的跟踪、监督和控制,需要建立一套税收风险考评监控机制。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手段统计各风险项目的应对结果,并据此对管理系统所识别的风险项目、风险程度进行验证,确定是否存在有风险的纳税人、是否存在对税源安全有危险的风险项目以及风险程度是否达到必须应对甚至必须启动严格的检查流程的等级,以便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工作效能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形成能够全面监督各岗位风险应对进度、应对程序、应对方式的机制,通过跟踪控制、结果审核和抽查复查等方式检查风险应对的质量,杜绝敷衍应付,增强各岗位风险应对的责任意识。

(四)税收风险管理应强化四个方面的基础建设

深入实施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抓好认识、人才、信息和环境四方面的基础建设,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

1、进一步深化以税收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的组织文化建设,浓厚税收风险管理氛围。组织文化在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要以建设有利于税收风险管理的组织文化为抓手,积极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一是要大力培育税收风险管理的组织文化。要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与激励全体税务人员牢固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形成共同愿景,做到思想认识上统一,行动落实上践行,引导全体成员为实现纳税遵从最大化的组织目标共同努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管理税收风险的能力。各级国税机关要大力开展对各岗位人员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应对、跟踪监控等技能和税收管理、评估、检查等执法能力的培训,积极调动税务干部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干部自发寻找和发现日常管理中的风险点,积累和提炼税收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通过业务培训和工作实践不断丰富风险识别方法和应对手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三是要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可以通过

明晰省、市、县局管理层在税收风险管理格局中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管理层优势和作用。在管理机制上,可以联席会议为载体,整合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形成统一扎口、分类牵头、有序整合、协同部署的工作体系。四是可以通过制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要求和指南,引导规范全体成员的管理行为,切实落实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目标。

2、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打造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努力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体能力。决定人的活动效果的是人的能力。一是要以人才建设为抓手增加人才储备。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全面开展流程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干部队伍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的整体能力。二是要组建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对重大、复杂风险实行团队管理。要尽可能集中数据分析、财务审计、涉外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组建较为固定的专业风险管理团队,对重大、复杂风险问题,集体解剖,研究对策。三是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切实推进管理员制度创新和县(区)局实体化。首先,要以管理员制度创新为着手点,合理划分责任区管理和税源风险管理职责,完善税源风险管理方式。责任区管理负责责任区内纳税人的所有日常事务管理,包括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纳税评估以及调查、巡查、协查等各项业务,同时也有查找和发现税收风险的职责;税源风险管理负责风险的分析识别,从事普遍性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的直接应对以及一般纳税人注销、大企业管理等重点复杂管理事项的处理,开展专业性纳税评估等。通过明晰责任区管理与税源风险管理职责,努力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与责任区管理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方式。其次,要以推进县(区)局实体化为着力点,强化县(区)局风险管理职能。重点是通过简化优化流程,尽可能多地将县(区)局审批审核权限下放至基层分局,上收复杂风险和管理事项的应对,集中力量重点开展情报管理、规划管理、风险的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并组织行业性风险应对,直接开展对涉外审计、反避税调查等复杂风险的应对,强化县(区)局风险管理职能。与此同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到征管一线和税源风险应对环节,消除人力资源多层级平铺式配置,强化县(区)局风险管理的力量。

3、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管税能力。完成各分析系统与基层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整合,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准确找出“有风险的纳税人”,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进一步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建立一个高效的情报管理系统,掌握足够、准确、适用的涉税交易信息。一是要通过税收立法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通过税收立法明确规定纳税人的申报举证责任和第三方如实报送涉税交易信息的义务,明确纳税人应当自主申报、自负其责,一旦出现未如实申报或未按法律规定详尽、真实地提供交易凭证时,即丧失要求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权利;而所有涉税交易的相关方和信息储存者,包括交易中间人、海关、外经、金融、行

业协会等都依法负有向税务机关报送所有交易信息的义务,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从而提高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透明度,增加风险管理的信息占有量。二是要提高涉税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信息数据的质量。要利用税收检查、资格年检和日常调查等法定执法行为,全面收集纳税人的动态信息,并通过分析各种渠道发布和透露的涉税交易信息,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通过数据纠错、动态维护、“日清月结”等措施,保障征管系统内存储的涉税数据的准确性,以高质量的涉税数据为高水平的风险分析打好基础。

其次,要完善税收风险税收风险指标体系,优化税收风险特征库。要在省局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市级税收风险特征库建设,从政策分析、管理分析、税收分析、案例分析、经验分析等多个层面寻找税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源头,逐步完善政策调整带来新的风险特征,不断提炼基层单位发现的风险指标,最大程度地运用好各种涉税数据资料,从中寻找存在税收风险的一般规律和等级分布规律,归纳提炼出反映税源客观状况的风险特征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设定和调整各风险指标的规模、强度、权重等参数和等级分值计算公式,完善识别和排序税收风险的特征库。

第三、要优化税收风险识别和应对的流程,开发应用好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要整合利用好现有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中的监控决策系统和其他风险分析管理软件,完善基层管理平台的风险信息发布及任务管理功能,优化征管流程管理系统的风险应对功能,增强各系统之间的监控与协同,实现环节控制和流畅运行。同时,要以风险识别和应对为核心,进一步合理界定风险信息采集、录入、审核、识别、赋值、排序、发布、接收、应对、反馈、评价、监控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形成顺畅有序的管理流程,并研究开发整套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信息省级集中的优势,开发、整合和优化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整合数据归集和发布口径,完善风险特征库设置,优化风险排序规则,以实现“风险有效识别、等级精确排序、应对绩效最优”的目标。建议重点关注对纳税人财务核算数据指标的分析,从探索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财务数据跟税收指标的关联性入手,以企业财务风险折射企业税收遵从风险,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税收风险评价模型。在财务指标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上,将指标按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状况、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和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分组并设立若干指标,通过间接判断矩阵得出这些指标对目标层(税收风险)的权重大小,最后分别采用其中权重最大的若干指标作为解释制造业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产生税收风险的变量因子,这些变量因子分别表示企业目前的资金流动性、收益保障性、长期赢利性和规模等特征。最后,通过对大量样本企业的数据进行税收风险判别分析,计算出产生税收风险的临界值后得到税收风险概率值,按该值的高低将纳税人划分为若干不同风险等级。

为弥补在权重参数的确定中人为的因素对概率值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减少临界值附近的偏差对模型合理性的影响,我们还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即通过模型计算得出企业的初步风险排序后,结合管理员了解的企业涉税的定性指标和自身积累的税收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税收风险作进一步排序调整;并将税收指标和财务指标相结合,把经过再排序后的风险等级和企业的税收指标(如企业的税收负担率和行业负担率)有机结合,对企业的风险等级再作进一步的修正,更进一步增加企业风险排序的准确性。

第四、要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一线的优势,注重“活”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自下而上地探索新的风险分析思路。在实践中,要注重发挥基层单位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管理方式创新,通过最贴近纳税人的管理活动及时掌握税收风险之所在。建议尤其注重细分行业税源的风险分析,科学反映纳税人风险程度,健全民用品制造、销售行业的管理。应通过日常巡查掌握制造业纳税人的设备投入、生产工艺、经营面积、产能库存、资金往来、能耗物耗等情况,找出纳税人实际生产规模与销售规模、能耗费用与产量产值之间的非合理差异,认真查找解决销售不开票不申报的风险;通过规范开票明细化管理和货物入、存、提库单据管理,掌握发票流与货物流配比情况,解决其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的差异不易发现的问题,切实防范和解决商业一般纳税人经销民用货物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空额”的风险。

4、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积极深化和改进税收风险管理。纳税服务有助于增强纳税人防范遵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纳税服务帮助纳税人了解、履行纳税义务及享有的合法权利,可以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运用服务手段提高纳税遵从度,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低成本、非对抗、效用持久等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优化纳税服务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深化和改进。

(1)转变观念,严守“罪刑法定”执法思想,以平等的法律地位对待纳税人。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只要没有证明其确实存在违反法定禁止行为的,就不应与个别违法者一样限制其权利的行使,不能仅凭主观臆测就判定其存在风险而对其采取歧视、敌视态度;要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既不能对未证明有风险的纳税人妄加猜测滥用管理权,也不能对现实的税收风险视而不见导致玩忽职守。另一方面,要切实保证纳税人对税收执法的监督权,通过建立“12366”

热线电话服务和网上办税服务厅等交流渠道,完善举报投诉中心及行风监督的运行,确保纳税人的诉求可以畅通地传递到国税机关并予以正确解决,从而建立良好的征纳互信,为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修正风险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2)更新理念,坚持纳税服务与风险管理并重,提高纳税遵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震慑、处罚等刚性手段提高纳税遵从的传统思维方式,把建立征纳双方友好、互信、合作关系作为提高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纳税人建立涉税风险内控预警预告机制,从行业风险、内部控制、宏观政策、经营状况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及时发出预警预告,促进纳税人自我发现和修正纳税风险,减少未遵从税法而造成的额外损失,努力营造征纳互信、和谐合作的税收风险管理外部环境,积极促进纳税遵从。

(3)深化内涵,努力拓展纳税服务方式,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深化和改进。要积极推动纳税服务由浅层次的形象服务向深层次的实效服务转变,一是要通过简化优化办税流程,简并报送资料,加快审批权限向基层下放,减少流程环节和运行时间,提高办税效率;二是要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和政务公开渠道详尽公开办税指南,发展电子政务,实施网上预审和远程办税;三是推行同城通办和无纸化办税,缩短办税半径和减少纳税费用;四是要推行服务流程监控,提高内部办税效率,履行服务承诺;五是要通过推行办税提醒和风险提醒,辅导企业建立税收风险内控机制,积极帮助纳税人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损失。通过以上举措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引导纳税遵从。

(执笔:邓敬东、张青华)

参考文献:

1、周苏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中国税务报》2009年7月15日

2、周苏明: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推进征管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税务》2009年第11期

3、张巧良、鞠刚:基于中国企业文化的GRC整合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的败诉、行政赔偿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当前摆在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税收执法风险引起的税务干部“落马”、税务机关“赔款”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尽管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的意识较之以前不断增强,但在税收征、管、查等各个执法环节,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执法风险,致使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着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和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因此,笔者就新形势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含义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税收执法风险具体指侵权和渎职带来的风险;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地方涉税违规

文件不抵制、不报告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执法程序不严谨和执法随意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直接带来法律责任,因此也将税收执法风险称为法律责任风险,并区分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和刑事法律责任风险;税务行政执法风险更多地表现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 二、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管理。随着经济形势风云变化、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社会观念深刻变革,当前税收征管对象更趋复杂,税收征管任务更加繁重,过去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必须依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税收违法行为,增强税收执法的刚性,促进税收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从而有力推进税收工作法治化进程。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是提升税务部门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就要求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各项税收服务制度,积极优化服务措施,努力化解征纳之间的矛盾,树立良好的税收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和完善。 3、有利于推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如果税务干部长期面临着较大的执法风险,必然会挫伤执法人员的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税收执法队伍的稳定。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就要求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减少政策执行偏差和税收执法的随意性,从而有效降低税务人员受

最新【总结大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地方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等。主要表现为: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

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doc】-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及案例分析》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及案例分析》 跳出说教的樊篱 —— 渎清醒与自律--收执法刚殓荡娆及案例分秒,r)) 启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法的旗帜愈加高扬.依法治和依法行政的推进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既使行政执法的环境愈加改善,也不断提升着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的期望和要求.行政执法的监督愈加严『万, 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更为凝重.监督机构的完善,监督活动的频繁,执法人员被追究渎职责任案件的增多, 都在昭示看这样的趋势.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认识与要求的距离,让人们直而执法的风险.一种对执法风 险的担心,焦虑甚恐惧的氛刚也存在于税收执法l:作『J_】,存在于税务工作者的心头.近几年来,伞国税务 系统都在关注和谈论执法风险这'话题,研讨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而有关执法风险防范的教育,又往往因 为流于枯燥,强硬的说教而效果不佳.因此,效果良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既是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人 税务工作者的期望. 近水楼台,近日,我阅读了我院袁森庚教授与安庆市地税局拿欣唰志合着的新作——《清醒自律一税 收执法风险防范及案例分析》(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一书.该书以袁教授关于税收执法风险防 范号题讲座的内容为框架,深刻分析了提出税收执法风险的背景,执法风险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方略, 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税务执法环节的风险源,有耳日新之感.不仅标题活泼,文字

生动,最深刻的印象 是侄内容上,入心的说理,动情的分析.细细读完,有以下两点突L}J印象. 一 足说删质朴真切而非说教.本书是以袁教授专题讲座的内容为框架的,其讲座和写作本书的t要rJ的 不足对论争议或者处女地进行探索,而是期为税务=r作者的安全执法,防范自身的执法防范提供要的 参考.存该书序言与后记中都流露H_I作者的这一想法.所以,该书应属于形势和思想教育类的着作.难能叮 贵的是,纵观令_}5,难以发现说教的宁眼,取而代之的是质朴而真切的说理.埘反渎职侵权岗特点的分析, 对税务午『政执法复杂性的分析,对主动与司法机关沟通,协调必要性的强调等内容,以及在分析范式,运 用近白个暗藏执法风险的案例进行闸述论证,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中肯分析,郁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分析 伞因公务员推行光工资以及公务员管理体制的不对税收执法产:乍的负面影响时,写道:"我们还应认识剑, 存执法峪仔不断严历的环境,只要自己还税务机关工作,没有辞职,已经不足谈什么工资待遇1职务升 迁的时期了,如果没有良好1_作态度和习惯,自己的岗位能否保住,能否安伞退休可能都是问题."这样的 话语是朴实而切合实际的. 二是分析情真意切而非空fI司.作者多年从事税务培训教育的经历,税务系统良好的行风,千千万力税务 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使作者对税收,税务机关及税务作者饱含深情.袁教授曾在其另本号着的后记中道: "每当任公路}行驶,只要看到税徽,就感到格外的亲切,总想下午进入人楼看看."这种真切的情感 对本l}5的写作产牛了重要影响.作者分析税收执法的艰辛,司法机关沟通协渊等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对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初步探讨 近年来,风险管理开始进入中国税务管理领域,衍生出“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它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能创造出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有效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和国内全新视角,进一步开拓视野,广泛借鉴国际上税收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乌鲁木齐市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有效推进和实施乌市税收风险管理,提高征管质效,降低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泛,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税收经济学原理。但在实际税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税源并不一定完全形成税收,从而导致客观税源决定的纳税能力与实际税收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税源管理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税收流失的风险。 根据《中国税务稽查年鉴》公布的,全国税务稽查数据显示的全国税收流失率,与同期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总额,可以推算出同期全国税收流失额。从数量上看,我国税收流失的总量逐年增加,近五年每年在3000-4000亿元左右,数额惊人。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如何有效地减少税收流失,是理论界和各地税务机关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健全法制、完善税制,规范税式支出、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意识等等,其中最直接有效可控的措施,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自2009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多次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的要求,即“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

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C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C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经营、诚信纳税,防范和降低税务管理风险,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一)公司所有的税务规划活动均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二)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当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三)公司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日常税务工作事项和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 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均应符合税法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第四条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应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目前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为财务中心。 第五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履行税务管理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二)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四)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分、子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六)组织公司内部税务知识培训,并向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七)承担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八)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 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公司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九条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 (一)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二)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相关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四)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在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税源控管,规避执法风险是当前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一是税源急剧扩大和税源变化日趋复杂,给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个体纳税信念即纳税支出与纳税人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期望值不符从而产生的税负不公感觉也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和阻力。这种情况下,以目前的征管人力物力财力,若要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即实现征管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模式。因此,对所管辖的纳税人采取科学合理的指标确定其应纳税款就不同程度存在风险,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国家税收流失。税收风险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源监管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一)税源监管风险。近年来,税务违章越来越多,金额越

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遏制偷税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二)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当前税务系统强调既要强化管理、又要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一是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的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税收风险

优秀论文选编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

优秀论文选编】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 2009 年2 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税发[2009]1 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年度全国税收工作要点。其中,“研究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措施”和“探索建立大企业涉税内控测试和风险评价机制”两项涉及风险管理的内容引人注目。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展风险管理,为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就基层税务机关如何开展风险管理进行了调研,以期对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作 个有益的探索。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为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以纳税人为对象,以涉税信息为基础,通过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等级,对税收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的管理体系。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是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自然也包括研究风险管理的规律;专业化,运用了风险管理理论中的风险分类划分方 法,通过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掌握的专业技能,探索实施分规模、分行业、分地域管理为重点的分 类管理,达到提高服务层次、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 精细化, 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随着征管改革的日益深化,税收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和多变,对税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税收征收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如何使有限的征管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有效防范税收流失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应征税收和实征税收的差距,需要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税收发展观,认真贯彻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税收管理要求,充分运用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促进纳税遵从,规范税收执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必要性和意义

税收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晋中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 税收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深入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机制,转变税源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风险管理是国税机关和国税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确定税收风险区域,识别纳税人风险特征,根据纳税人风险特征的类型、多少、偏差程度等,进行风险排序,并根据纳税人风险类型、风险形成的情形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实现对纳税人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第三条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价反馈四个环节,各环节循环往复,为全封闭式循环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坚持持续改进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各种风险动态化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不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优化、更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以达到专业化管理目标。 第四条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以风险预警为手段,切实有效地在税收征管查各环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既要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收入风险管理系统、山西国税四位一体互动管理平 -1-

台和晋中国税税收管理员信息化工作平台及第三方信息等在信息归集、过程规范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税收管理人员在掌握纳税人信息和实际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实行“人机结合”,切实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能。 第五条风险识别是指运用风险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确定风险区域、辩识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的税收风险管理活动。 第六条分局各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的识别工作。 政策法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定期实施政策分析,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角度,分析现行政策对本地区税收流失的影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风险分布的基本情况。政策分析应对有重大税收政策调整,适时组织实施。 纳税评估科应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进一步采取征管措施并及时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以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应定期组织实施案例分析,分别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案例,分析纳税人税款流失与纳税人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税收风险在本地区的分布规律。 数据分析中心应综合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等应用软件中的税收财务数据信息及外部采集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逻辑比对,查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2-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法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分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税务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 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第四条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财务部经理)

组员: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经理及财务部税务管理岗、票据结算岗、发票管理岗。 第五条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二)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指导和监督有关各部门、各所属加油站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四)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五)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建议; (六)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所属加油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加油站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税收执法风险,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可能给税务执法主体和税务执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的各种因素。 税收执法涵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执法人员面向管理相对人履行征税职能的各项行为,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到纳税评估,从贯彻税政到税务检查,从行政处罚到行政复议诉讼等,在这些税收管理活动中,执法风险点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风险既有税收政策上的,又有个人素质上的,既关系到内部管理,又涉及外部环境。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指由于税务管理人员或税务机关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风险。从税务管理人员来说,作为在国税基层单位工作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深刻地感受到国税干部怕当专管员、征收员、稽查员,怕在征管一线工作,怕与纳税人打交道的情况越来越多。 当前国税干部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登记环节漏征漏管。专管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如街道、市场、行业)没有管到位,还存在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或没有征收、征足税款的情况。 二是结算环节漏结漏算。专管员对所管辖的纳税户长期不进行税款结算,或结算时执行政策不准、遗漏税种税目,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 三是征收环节跑冒滴漏。有税不收或少收,发现纳税人转移资产资金逃避纳税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四是稽查环节漏查。未能及时发现偷逃骗税的纳税人,

不能及时对其实施稽查打击;稽查过程中漏查税种税目,运用税收政策错误,导致税款流失。 总之,税务干部非主观故意的涉税行为有可能造成税款不能及时足额入库,就有可能产生税收执法风险。这种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就应依照规定追究税务干部的法律责任。而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对业务不熟练,对程序不知晓,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要求,造成执法质量不高。 当前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新的税源管理机制下,部分税务机关的内部机构未能理清关系,造成机构间职能重叠或遗漏,在具体税务事项上职责不清。 二是税务机关所能提供的税源监控手段跟不上形势的需求。从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现有的监控手段来看,更多着眼于纳税人申报以后的事后监控,而对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日常征管中的风险环节不能被及时发现,税源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三是对税源管理的绩效缺乏公允的评价体系。正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成果也就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四是对税收执法行为未能开展起有效的监督。近年来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变化,但监督意识、监督机制却滞后于征管工作,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还仍然存在。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与税务机关所面

关于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纳税人户数急剧增长,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未能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的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回顾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的历程,不难发现,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增强法治意识、健全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手段、强化监督制约和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有力地促进了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工作的开展,并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其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框架体系,实践中的许多措施显得较为零散,有的效果也不尽人意。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税务管理者、决策者的重视。笔者尝试运用ERM风险管理框架理论查找当前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改进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确定工作的重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税收环境引发的税收执法风险 首先,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形成了征纳双方之间一种特殊的矛盾关系。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部分纳税人会想方设法偷逃税款,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腐蚀税务人员,以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而税务执法人员站在风口浪尖,面临着偷骗税与反偷骗税、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如果稍有疏忽,经不住诱惑,就会倒在人情关或金钱关下,从而引发税收执法风险。其次,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或地方需要,干预或影响税务部门的正常执法。以“保护”和“发展”地方经济为由,对税务部门施加压力,要求税务部门打所谓的“擦边球”,致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截留税款,高开低征,收过头税等违法违纪问题有禁不止,最终责任只能由税务人员来承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和利益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企业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税收执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最后,部分税务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难以适应监督力度日益增强的税收执法工作,进一步增加了执法风险。随着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受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及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日益加大。在这种形势下,部分税务人员对依法行政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认为犯点小错不算什么,完全没有意识到一点小错或某个行政不作为导致的后果。 (二)政策缺陷引发的税收执法风险 由于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税收政策调整不可能及时全面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加之税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以把握的因素,造成税务人员执法存在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实体法中很多要素不确定,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主要是由各税种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组成,而有

税收风险管理自查报告正式样本_1

文件编号:TP-AR-L3645 Report The Progress In Work And Life, Including The Recent Work Situ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Feedback On Problems,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Next Stage Pla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税收风险管理自查报告 正式样本

税收风险管理自查报告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报告资料可用在工作生活中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汇报进度,汇报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反馈,下一段计划的部署,以保证计划有效地进行。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某某国税局: 我公司是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在新疆登记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范围为方便面、挂面、粉丝、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注册资金1000万元。 我公司于20**年正式生产运营,设有供应、生产、物流、营销、财务等部门,遵循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总账、明细账等,目前使用金蝶软件,我公司纳税申报按照要求统一进行网上申报,各年度国税、地税申报税种有增值税、城建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均为自行申报,没有聘

请税务等代理机构。我公司每年都聘请某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员对我司所得税汇算清缴、年度审计工作进行核实检查并出具报告,现将我公司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公司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我公司取得的增值税普通发票、通用机打发票、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年03月18日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

风险管理股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汇报

风险管理股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X地区国家征收管理科(信息中心)关于报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做好风险排查,现报告如下: 一、风险管理的整体成效 X年X-X月开展风险应对共X户,已完成应对工作的X 户,正在办理X户,其中:纳税评估X户、纳税辅导X户。 截止X月底,查补入库税款合计X.X万元、加收滞纳金X.X万元、罚款X万元。 二、落实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突出了税收管理风险、税收廉政风险和纳税人遵从度风险三个重点。在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中,突出税收工作特色,将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和税收廉政风险紧密结合在一起。通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提高税收执法质效;通过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税收执法的规范,消除不廉行为生存土壤,促进税收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开展。 (二)拓展信息渠道,注重外部信息情报的获取。不断拓展信息渠道,注重从第三方取得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拓展风险管理信息库。通过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努力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涉税信息共享的制度化、常态化,提高信息传递和使用效率,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

称的问题,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提高外部协作机制运行的效率,减少纳税风险。 (三)多措并举,防范“减税降费”税收征管风险。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地区局关于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制定各项措施为减税降费工作铺开清晰“蓝图”。风险管理股积极与减税办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监督机制,确定专人每天收集减税降费落实情况、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形成工作情况日报,每日上报,做到及时反映、及时处理,防止执行力不足,防范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风险。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风险应对人员业务素质。风险管理股定期牵头组织专题培训和工作调研,税种管理部门着重结归纳税种管理中易发生税收风险的环节、风险特征并加强经验交流,拓宽风险应对人员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实践实战实效,加强风险应对结果复查和案例讨论学习,提高风险应对的技巧和能力,推动风险管理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设定个人所得税的模型。重点抓住利息股息红利、股权转让信息不对称征管难度大的问题,建议地区设定指标,从而提高征收企业利息股息红利,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准确性。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电力,医疗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的败诉、行政赔偿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当前摆在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税收执法风险引起的税务干部“落马”、税务机关“赔款”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尽管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的意识较之以前不断增强,但在税收征、管、查等各个执法环节,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执法风险,致使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着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和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因此,笔者就新形势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含义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税收执法风险具体指侵权和渎职带来的风险;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地方涉税违规文件不抵制、不报告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执法程序不严谨和执法随意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直接带来法律责任,因此也将税收执法风险称为法律责任风险,并区分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和刑事法律责任风险;税务行政执法风险更多地表现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 二、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管理。随着经济形势风云变化、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社会观念深刻变革,当前税收征管对象更趋复杂,税收征管任务更加繁重,过去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必须依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税收违法行为,增强税收执法的刚性,促进税收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从而有力推进税收工作法治化进程。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是提升税务部门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就要求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各项税收服务制度,积极优化服务措施,努力化解征纳之间的矛盾,树立良好的税收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和完善。

税收风险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 若干税收风险事项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税总发〔2014〕105号)要求,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税务总局汇总分析了各地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发现的税收风险,现将若干重点风险事项发送各单位,请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 一、税收征管风险事项 (一)加强户籍风险管理 充分利用工商、质监、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通过比对分析,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检查;重点关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虚拟经营地址”等企业涉税风险;加强非正常户风险管理,对同一法定代表人存在跨地区、跨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非正常登记状态的企业进行清理;加强注销清算风险管理。 (二)加强发票风险管理 加强发票开具信息的采集及后续跟踪管理, 围绕滞留票、虚开虚抵、频繁大额代开、大头小尾等风险点,开展对纳税人开票不规范、开票与申报比对不符、发票作废异常、红字发票异常等情况的监控分析;开展纳税人接受违规发票列支成本费用的调查核实,实现发票闭环管理;利用机动车发票税控系统发票信息与车辆购置税征收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未缴、少缴车辆购置税企业。 (三)加强营改增风险管理 对营改增风险易发的领域、环节、事项等进行全面监控。围绕纳税人滥用地方财政补贴政策、税负异常、虚开虚抵发票、税率混用等风险点,开展风险分析,筛选具有一定规模的高风险企业,集中组织风险应对。 (四)加强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利用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的征退信息和第三方涉税信息,针对出口增长异常、货物流或资金流异常、综合税负偏低、换汇成本偏高、出口价格异常、商品结构异常、征退税衔接异常,以及既有欠税又有出口退税等风险企业和风险点,进行重点分析。建立出口退税长效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出口退税与税收收入总量分析比对,有效管控退税风险。 (五)加强股权转让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总括性结论及总结性报告

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本次课程结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展示了我国企业目前在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遇到的主要税务风险,引导企业作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并给出了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一、税务风险 20XX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90号)(以下简称“《指引》”),该文指出:“本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这表明,企业在纳税方面可能遭受的损失来源于三个方面: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税务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 1、交易风险:纳税人从事某项交易所涉及的风险。例如资产重组、购置或处置资产等非常规交易事项,不易有固定的流程控制,面临的风险较大。 2、经营风险:企业将税收法律法规应用于日常交易是所承担的风险。 3、遵从风险:指与企业是否满足纳税人遵从义务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准备。提交纳税申报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企业对税务机关的质询进行回复时面临的风险。 4、财务会计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二、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 企业在税务方面发生风险或存在不遵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法不透明 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各地税务部门对于一些税收法律法规的解释不同。 2、对税法的误读或未及时更新税法知识 企业主观上是希望纳税遵从,但由于对税法理解有误或未及时跟进税法条款的变动,导致企业发生不遵从行为。 3、内控不健全或无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