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笔记之技能的形成

1.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别,初级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识和一定的练习就可获得,高水平的技能则需要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在其活动中的基本动作已达到自动化水平。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2.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是有密切联系的。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的,掌握知识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识,人们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反之,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

但是,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又有区别。具体表现在:

(1)从基本结构看,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即认知内容);技能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

(2)从输入输出看,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技能是相对动态的,通常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技能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技能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练技巧的程度。技能的保持也比知识要牢固的多。

(5)从记忆贮存看,知识的贮存呈现网络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知识的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技能的贮存呈现模块性,技能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3.技能学习有何意义?

技能学习在人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的,必须通过技能这个中介环节。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使学生形成一系列的技能,知道“怎么办”“如何做”。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发展其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其次,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4.技能有哪些种类?

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1)动作或动作组。(2)体能。(3)认知能力。

根据不同的标准,又可以对动作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区分。按动作是否连贯,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连续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按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有变化,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动作技能。根据动作技能的反馈条件,可以将把动作技能分为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动作技能。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像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按其内容和概括化程度,把智力技能分为一般智力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两类。一般智力技能是在广泛的认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适用于一切认知活动。特殊智力技能是在专门领域的认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用于专门领域。

根据复杂程度不同,可以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层次:(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5.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关系如何?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

(1)活动的对像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像是物质的、具体的(如打字、射箭),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像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像性,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总是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6.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哪些过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从传授者角度看,主要是讲解与示范;从学习者角度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在认知阶段,学习者认知的质量和学习时间取决于对当前任务的知觉和有关线索的编码,有助于此后在长时记忆中依据线索提取关于现有任务的知觉信息,以及从长时记忆中激活先前有关的信息,并有效地检索,提取出来。

(2)分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学习者由于初学,注意的范围狭小,不善于注意的分配与转移,情绪紧张,虽然分解后的动作较简单,容易掌握,但在前后两个动作的交替和过渡上则比较困难,因而导致学习者出现动作忙乱,紧张呆板,不准确协调,顾此失彼等现象。

(3)联系定位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其特点是学习者经过练习使各个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动作趋向协调,对单个动作的注意力大为减少。

(4)自动化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学习者的紧张状态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动作几乎不需要意识控制,只要有一个启动信号就能够准确按照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实现。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熟练操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通过反复练习,一旦动作达到熟练程度,准确无误时,意识调控被自动化所取代,动作是无意识进行的。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动作熟练后,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仅凭细微的线索就能改进调整自己的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动作技能的反馈包括两类:一是外部反馈,即对反应结果的知悉;另一类为内部反馈,即是以肌肉活动本身的动觉刺激形式出现的。学习初期,内、外两方面的反馈都是必要的,其中来自外界的视觉反馈尤为重要。学习者主要依据外部的视觉反馈来调节自己的动作,而在动作技能的熟练期,学习者主要依据内部的动觉反馈来操作或调节自己的动作。

外在视觉反馈减弱,运动感觉反馈的增强,这在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进行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运动感觉反馈的增强,既可以使动作加快,也可以使操作者有更多的精力注意活动中的其它环节。第二,许多熟练活动都必须凭借感觉器官反馈来完成。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某一阶段时,人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运动的指导程序,并以此程序来控制运动。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一般说来,越熟练的动作,越能在外界情况变化下或面临紧急情况时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7.有代表性的动作技能理论有哪些?

关于动作技能的形成以及动作技能的本质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和认知理论解释。

(一)行为主义的理论

行为派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基础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反应,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一反应来解释人的行为,特别重视用强化概念来说明有机体行为的塑造、保持与矫正。他们认为,有机体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有机体的某些活动产生积极的后果,行为受到强化,那么有机体就会增加其反应,再次重复该行为,并逐渐巩固下来。成为它的全部行为储备中的一部分。同时,这些活动便获得了习惯强度。以后,只要出现适当的环境刺激,活动便会自动地出现。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套刺激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

(二)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在承认动作本身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同时,更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他们认为,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学习者必须理解与某一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回忆过去学习过的,与眼前任务相关的动作行为,预期与假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反应和动作范式,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把自己的反应与示范者的标准反应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归因,找出误差,采取对策监控、调节自己的反应。动作技能的水平越高,越是需要学习者有较高水平的认知。

8.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可以分阶段采取相应教学措施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1)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才能使学习者有的放矢的学习。

(2)示范与讲解。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导向作用,能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研究表明,指导者的示范与讲解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同。

(3)练习与反馈。任何复杂的动作技能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形成,最后达到熟练的程度。但练习不是单纯或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使练习达到较高的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实际练习当中采取何种练习方法,取决于所练习的动作技能种类、难易程度,练习者本身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研究表明,总的来说,动作技能的成绩随练习而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出现,其原因很多。一是练习时间长,练习兴趣下降,练习要求不如以前强烈了,产生厌倦消极情绪以及疲劳所致。二是旧技能结构已不能满足技能进一步提高的需要,要求建立新的技能结构,由于新旧交替要有一个过程,会出现暂时不适应,成绩暂时下降。三是练习环境、练习工具或教师指导方式的改变等。

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波动起伏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学习者在练习中的成绩有明显下降,就应该帮助学习者分析原因,找出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加强指导和调节,使其成绩能尽快地提高。

第三,提供恰当的反馈。通过反馈,使练习者了解练习的结果,把符合要求的、规范的动作保留下来,把不符合要求的,不合规范的动作抛弃。

9.有代表性的智力技能理论有哪些?

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动作技能的形成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关于智力技能的形成问题,近十几年来十分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理论。

(一)加里培林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向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是通过以下一系列的阶段实现。他认为智力活动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应了解熟悉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形成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就是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展开和概括。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智力活动已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本阶段是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在形式上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智力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一旦智力技能形成达到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人们就觉察不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

(二)认知理论关于智力技能的产生式系统的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的产生式系统理论,为揭示智力技能的心理机制,为整个思维、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认为智力技能的学习,“本质上是掌握一个程序,即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产生

式系统。以后若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就可以按照这一产生式系统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做下去,直至解决问题”。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智力技能的学习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智力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10.智力技能形成有何特征?

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1)智力技能的对像脱离了支持物。智力技能形成的初期,学习者必须借助具体、形像、直观和明显的支持物进行操作,而在最后阶段,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运用科学的概念和规则,成功解决问题。

(2)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智力技能形成的初期,智力活动的展开是全面、完整和详尽的,而在最后阶段,整个智力进程已高度压缩,合理省略,思维变成了记忆,学习者以检索信息的方式解决问题,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

(3)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学习,是将一种“如何做”的规则程序系统地移植、内化,从而形成智力操作程序,即产生式系统。学习者一旦形成产生式系统后,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和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10.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因此,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为了促进学生形成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研究表明,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

答和相互议论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智力技能转化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多样,注意举一反三、第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育心理学笔记之技能的形成 1.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别,初级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识和一定的练习就可获得,高水平的技能则需要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在其活动中的基本动作已达到自动化水平。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2.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是有密切联系的。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的,掌握知识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识,人们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反之,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 但是,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又有区别。具体表现在: (1)从基本结构看,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即认知内容);技能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 (2)从输入输出看,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技能是相对动态的,通常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技能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技能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练技巧的程度。技能的保持也比知识要牢固的多。 (5)从记忆贮存看,知识的贮存呈现网络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知识的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技能的贮存呈现模块性,技能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3.技能学习有何意义 技能学习在人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的,必须通过技能这个中介环节。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使学生形成一系列的技能,知道“怎么办”“如何做”。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发展其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其次,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4.技能有哪些种类

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2、人们是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的 3、为什么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会促进或阻碍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之间发生促进作用呢 本章学习要点: 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和分类 2、学习的概念、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练习 3、运动技能迁移的含义、种类、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动作操作;而心智技能则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如打高尔夫球主要体现为对球和杆的操作,跳远则主要体现为外显的肌肉反应。 运动技能具有三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任务目标,运动技能总是指向一定的操作目标。 2、运动技能是自主运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 3、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运动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能的基础。 二、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和经常体现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时,人总是手脑并用,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心智技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要想获胜,除了动作技术要熟练,还需要一定战术的配合。 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两者最主要的区分在于活动中哪种技能占主导成分。如笔算主要是头脑中的“心算”,用手加以记录,所以属于心智技能;体操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的活动,也需要头脑中进行一定的想象活动,所以属于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等。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 B、客观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2、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的有()。 A、记忆 B、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C、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D、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是()。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活动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物质活动 E、内部言语阶段 5、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6、下面对操作熟练的动作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动作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B、动作间高度协调、连贯 C、各个动作间的干扰消失 D、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是视觉的专门控制 E、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7、根据动作对环境依赖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10、下面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是()。 A、跳水 B、弹琴 C、驾驶汽车 D、游泳 E、自由体操 11、下面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 A、打字 B、骑自行车 C、跑步 D、滑冰 E、开汽车 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13、下面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A、吹笛子 B、打字 C、扔铁饼 D、绘画 E、举重 14、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将至最低的操作阶段是()。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E、操作外化阶段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 )。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打开收音机 B.练字 C.实弹射击 D.开车 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 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 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内潜性 D.观念性 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 A.原型设计阶段 B.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1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13. 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 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 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 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4. ( ) 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A.认识技能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不定项选择题 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 B、客观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2、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的有()。 A、记忆 B、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C、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D、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是()。 A、活动的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活动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物质活动 E、内部言语阶段 5、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6、下面对操作熟练的动作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动作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B、动作间高度协调、连贯 C、各个动作间的干扰消失 D、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是视觉的专门控制 E、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7、根据动作对环境依赖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 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C汽车驾驶D、游泳E、跳水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型 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10、下面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是()。 A、跳水 B、弹琴 C、驾驶汽车 D、游泳 E、自由体操 11、下面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 A、打字 B、骑自行车 C、跑步 D、滑冰 E、开汽车 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13、下面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A、吹笛子 B、打字C扔铁饼D、绘画E、举重 14、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将至最低的操作阶段是()。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E、操作外化阶段 15、在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中,原型定向阶段符合加里培林心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摘自张兴华著《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般都要经历“形成巩固应用”的过程。零 星的知识先后形成以后,不仅需要通过复习整理实现系统化,而且要经过科学安排的练习具体应用并发展为技能技巧,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也需要及时弥补与纠正······ 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智力活动方式。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素质,而是在后天经过练习才逐渐形成的。 一般来说,技能的形成可以区分为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即初级阶段和熟练阶段。心理学研究中的练习曲线形象地反映了运算或解题技能的发展趋势,它表明:1、技能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熟练技能的形成总要循着“懂、用、熟、巧”的进程;2、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此时曲线保持一定得水平而不上升);3、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起伏的反复渐进的过程。 因为数学练习时形成和发展运算技能和解题技能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注意—— 1、目的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练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形 成练习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的按要求练习。只有当学生 在心理上实现了目的定势,他们在练习时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思维 的积极性,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技能。 2、理解性。书后的练习往往在开始几题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基本练习。对这 种练习的指导往往容易简单化听任学生一例一题地机械模仿,这是要加 以克服的。基本练习是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性质、法则等首次应用 于个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大脑中演绎尚不很深刻的刚 刚获得的一般原理,建立初级阶段的技能。基本练习的指导,一要加强 说理训练,二是要使练习题富有思考性。 3、螺旋渐进性。技能的形成不能寄希望与某一堂课组织的练习,而是要经 过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系统练习(并辅之以适量的平时练习、家庭作业)的较长过程。一般比例可为:

智慧树知到 《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A:对 B:错 答案: 对 2、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讲授的活动。 A:对 B:错 答案: 错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 A:对 B:错 答案: 对 4、教学是学校的次要任务,居于学校教育系统的非中心地位。 A:对 B:错 答案: 错 5、教学的个体发展功能体现在 A:创新知识 B: 传递知识、形成技能 C:培养智力和能力

D:形成规范 E:拓宽研究领域 答案: 传递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形成规范 第二章 1、为了完成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是()。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学习目标 答案: 教学目标 2、一门或一类课程对处在一定阶段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在身心发展上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这是()。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学习目标 答案: 课程目标 3、一个规范的行为目标陈述包括四个要素:()。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E:学习科目 答案: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时间周期进行划分,一般分为( )。 A: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 B:单元教学目标 C:课时教学目标 D:课程总目标 E: 课程阶段目标 答案: 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5、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目标取向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三者均有存在价值,可以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三章 1、以下哪几个要点属于传统的学生观的内容()。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学生是加工对象、知识容器 C:学生是小大人 D:学生是可以任意描画的白板 E: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人 答案: BCD 2、新课程教学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七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3.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1氐谷现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10.D.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2.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6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第六章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本章教师用书内容对应的是教科书中第七章选项学习的指导与提示中第二节“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的学习内容。提高运动技能是高中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所要达到的重要任务,提高运动技能主要是依靠在实践课中具体项目的学练,但是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和提高的有关规律,从而使高中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用理论来指导运动技术的练习和提高。教科书中首先介绍了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然后说明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最后强调了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对提高运动技能的重要作用。 教科书中本节内容构成及教学时数建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阶段动作特征。 2.指导学生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教科书内容解读 1.什么是运动技能 《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定义:“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教科书中就是采用的这个定义。运动技能包括以下四个特征: (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一些简单的或不随意的外显肌肉反应,如人的眨眼反射或摇头动作不属于运动技能,只有那些后天学得的,并能相当持久地保持下来的动作活动方式才属于运动技能。 (2)运动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从运动技能的外部结构来看,应是由若干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动作体系。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具有在时间上的先后动作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动作的顺序性是不变的。例如,原地推铅球这一运动技能,从持球、蹬腿、转体到最后出手用力的动作顺序是不变的;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4.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5.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 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 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 9.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 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10.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B.具有内潜行C.具有简缩性D.具有整体性

二、填空题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与()两种。 2.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分为()、()、()与()四个阶段。 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 4.技能的学习要以()的掌握为前提。 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和()。 6.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与()。 7.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实现的()。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的各种信息和()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模仿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10.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为基础。 11.()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与()。 1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 14.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1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的理论。 16.()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象形成的过程。 17.通过(),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18.目前,我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和()。 三、简答题 1.简述技能有哪些基本特征。 2.学生在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有什么要求? 3.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4.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5.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四、论述题 1.试述操作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 2.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一、概述 1、定义: 2、技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练习中逐步完善的。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求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符合内在规律,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和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二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许多智力技能中包含着外部动作的成分,如在构思作文时常常借助于把一些话说出来,运动技能中也包含着内部认知的成分。一般认为我们在完成各种活动时都要同时利用这两种技能。 (1)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客观性、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操作技能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和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2)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策略性学习)的关系。 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别在于前者的作用是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我们可以把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知策略,而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 4、技能的作用 (1)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的形成的过程 的形成既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过程,又是复杂地学习过程。一般地,的形成总是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连续变化过程。为了讨论方便,通常将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分化、巩固、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而把运动技能的发展阶段称为阶段。 (一)阶段 在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运动实践,只能获得一种,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来自于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相应的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皮层细胞强烈兴奋。因为皮层内抑制过程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扩散状态,使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现象。这个阶段的动作表现往往是僵硬和不协调,不该收缩的,出现多余的动作。这些现象是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在此阶段中,大家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在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练习,不应过多 地强调动作细节。 (二)分化阶段 经过不断地练习,初学者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错误动作也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此时,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得到发展,大脑皮层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这时初步建立了,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在此过程中,大家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多体会动作的细 节,促进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三)巩固阶段 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已经巩固,建立了巩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加集中。此时不仅动作准确和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以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地去控制而能做出动作来。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也不容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得很好,完成 练习时也感到轻松自如。 但是,发展到了巩固阶段,也并不是可以的。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继续练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善和巩固。另一方面,如果不再进行练习,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还会消退,动作技术愈复杂、难度愈大,消退得愈快。在此过程中,大家应对技术学习提出进一步要求,并进行技术理论学习,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 (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成分趋于精确,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二、技能的特点 三、技能的分类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分类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三、技能的分类 1、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二节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费茨和波斯纳(1967)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掌握一种技能,首先要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了解完成这种技能动作的基本要求,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 2、联系阶段 如果说认知阶段是形成对技能整体的理解,并熟悉每一个具体动作,那么,联系阶段就是对各个独立的步骤进行合并,以形成更大的单元。 3、自动化阶段:经过联系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进入自动化阶段,整个程序的完成不再需要刻意的注意。在这个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相互协调达到自动化。 三、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的作用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教师示范要做到: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