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说墙体材料的变迁与发展

浅说墙体材料的变迁与发展

浅说墙体材料的变迁与发展
浅说墙体材料的变迁与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说明书浅说墙体材料的变迁与发展

入学年级:2010秋

学生姓名:苗辉戟

学号:051B20453001

所学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2年11月

目录

提要 (4)

1墙体材料我国现状 (4)

1.1我国是世界上小块实心粘土砖的”王国 (4)

1.2我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必要性 (4)

1.3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简单定义 (4)

2国际五大热门新型墙材发展状况及趋势 (4)

2.1国际墙体材料的发展 (4)

2.1.1、混凝土砌块............................................................................. .. (5)

2.1.2、纸面石膏板............................................................................. .. (5)

2.1.3、灰砂砖 (5)

2.1.4、加气混凝土 (5)

2.1.5、复合轻质板 (5)

3我国墙体材料发展的脚步 (6)

3.1传统的墙体材料必须逐步退出建筑行业 (6)

3.2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 (6)

3.3我国必须与国际建材发展接轨 (6)

3.4绿色建材”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方向 (6)

3.5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的空间 (7)

4我国大力发展推广的三大类新型环保墙体材料 (7)

4.1.建筑板材类: (7)

4.1.1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简称硅酸钙板) (7)

4.1.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简称GRC板) (7)

4.1.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7)

4.1.4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 (8)

4.1.5石膏墙板(含纸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条板) (8)

4.1.6金属面夹芯板 (8)

4.2.非黏土砖类: (8)

4.2.1类别 (8)

4.2.2特点 (8)

4.3.建筑砌块类: (9)

4.3.1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9)

4.3.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特点 (9)

4.3.1.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优点 (9)

4.3.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9)

4.3.2.1. 轻集料小砌块的种类 (9)

4.3.2.2提高轻集料小砌块的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 (9)

4.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0)

4.3.4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 (10)

4.3.5石膏砌块; (10)

4.3.6资源综合利用的废物所生产的墙体材料产品 (10)

4.3.7预制及现浇混凝土墙体;…………………………………………………………………….10.

4.3.8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10)

5:结束语——墙体材料发展前景展望 (10)

6参考文献……………………………………………………………………………………………………. .11

提要

砖的发明在世界建筑史上,无异于活字印刷技术对于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砖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效率,降低了对材料的消耗,突破了木头、岩石在建筑体积和建筑地点方面的限制。但随着我们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人们对于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自重大,毁田严重的缺点日益显著地暴露出来。由其在近年来,人们对于新型墙体材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墙体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具有质轻、隔热、隔音、保温等特点。有些材料甚至达到了防火的功能。

1墙体材料我国现状

1.1我国是世界上小块实心粘土砖的”王国

因为高层建筑的普及,砌体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少,也就是用“砖”做承重墙的越来越少,大量的“砖”改为轻质、隔音、保温的仅起围护作用轻质“砖”或砌块。我国墙体材料在产品构成,总体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与使用功能等方面均大大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小块实心粘土砖在我国墙体材料产品构成中均占着”绝对统治”地位,中国被称为世界上小块实心粘土砖的”王国”,针对生产与使用小块实心粘土砖存在毁地取土,高能耗与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我国必须大力开发与推广节土,节能,利废,多功能,有利于环保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各类新形墙体材料。

1.2我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必要性

我国80年代中期,小块实心粘土砖在墙体材料中占绝对统治地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墙体材料的落后。因为小块实心粘土砖生产能耗大,自重大,不能用于高层建筑;砌筑劳动生产率低,不能实现机械化;湿作业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小块实心粘土砖作墙体材料是难以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另外,还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生产粘土砖会毁坏大量的可耕地。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墙体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粘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

1.3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简单定义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时期其含义不同。从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能利废的角度出发,其定义为:主要以非粘土为原料生产的墙体材料。在这类墙体材料中有不少在发达国家已有了四,五十年或更长时间的生产与使用的经验,如纸面石膏板,混凝土空心砖等,但结合我国墙体材料的现况,相对于传统的小块实心粘土砖而言,对我国绝大多数人们来说仍是较为陌生的,为此统称此类墙体材料为新型墙体材料.

2国际五大热门新型墙材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国际墙体材料的发展

工业发达国家新型墙体材料已占整个墙体材料的60%-90%,新建住宅80%-100%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达到规定的保温隔热标准,各国墙体材料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主要有五大类:2.1.1、混凝土砌块

在美国和日本,建筑砌块已成为墙体材料的主要产品,分别占墙体材料总量的34%和33%,欧州国家中,混凝土砌块的用量占墙体材料的比例约在10%-30%之间。各种规格、品种颜色配套齐全,并制定了完善的混凝土砌块产品标准、应用标准和施工规范等。

2.1.2、纸面石膏板

美国是纸面石膏板最大生产国,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0亿平方米,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大规模生产,目前年产量为6亿平方米,仅次于美国,其他石膏板生产量较大的国家有加拿大、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在石膏原料方面,近年来,用工业废石膏生产石膏板和石膏砌块发展迅速。

2.1.3、灰砂砖

产品种类很多,从小型砖到大型砌块,每个生产企业产品规格可达十几种。灰砂砖以空心制品为主,实心砖产量很小。砖的颜色有本色和彩色,能适合各种建筑的不同需要。灰砂砌块均为凹槽连接,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除了用于外墙和内隔墙承重与非承重的灰砂砖及砌块外,还有灰砂地面砖、屋面砖、饰面砖和各种异型砖(如U型砖、园形砖、承口砖和气孔砖)。此外,还有轻质灰砂砖和灰砂板等。德国是灰砂砖生产和使用量较大的国家,灰砂砖产量较大的国家还有俄罗斯、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

2.1.4、加气混凝土

俄罗斯是加气混凝土生产和用量最大的国家,其次是德国、日本和一些东欧国家。在原料方面,加大了对粉煤灰、炉渣、工业废石膏、废石英砂和高效发泡剂的利用。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强水泥,提高了加气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了密度,进一步向轻质、高强、多功能方向发展。法国、瑞典和芬兰已将密度小于300Kg/m3的产品投入市场,产品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和良好的保温性能。

2.1.5、复合轻质板

国外的轻质板主要是在7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板、石棉水泥板、硅钙板与各种保温材料(岩棉、矿棉、聚苯乙烯泡沫、硬质聚氨酯等)复合而成的复合板,金属面复合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芯板等。日本因其资源贫乏、土地有限,十分重视各种轻质板材的开发,其中对蒸压硅钙板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GRC)的研究和生产居世界领先地位。德国一公司开发的生态墙板(ECO-panel)是一种轻质空心墙板,以水泥、石膏或石灰为原料,掺加一定量的纤维和外加剂,并可掺入高达50%的粉煤灰,采用真空挤出成型,可作为承重或非承重墙板。

轻质复合墙板是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一种墙体材料,它是集承重、防火、防潮、隔音、保温、隔热于一体的新型墙体材料。各种轻质复合板得到广泛发展,并在内外墙中应用,法国的复合外墙板占全部预制外墙板的比例是90%,英国是34%,美国是40%。

3我国墙体材料发展的脚步

3.1传统的墙体材料必须逐步退出建筑行业

我国是世界上小块实心粘土砖的"王国",在我国建材行业中,传统的墙体材料即小块粘土实心砖,其产量至今仍居高不下,尽管新型墙体材料在全部墙体材料中所占比例已由1990年4.32%提高到1996年16.3%,成绩不小,但不能不看到全国小块实心粘土砖产量的绝对值仍在逐年上升,已从1978年的1100亿块增至1996年的6260亿块,即以每年271.6%的平均速度猛增。这种在神州大地上已使用了2000多年的传统墙体材料,从资源与能源的耗费、土地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角度来分析,均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建材产品。以下数字足以说明此问题:我国每年烧砖耗用约100万亩土地,其中毁田造砖2万亩;全国目前现有砖瓦企业约11万个,占地600多万亩;实心粘土砖的年生产能耗达6000万吨标煤。建筑使用能耗(全国绝大部分建筑为砖混结构)每年为1.2亿吨标煤,二者合计约占全国年能耗总量的15%。

由此可见,小块实心粘土砖确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建材产品,决不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其绝对产量继续上升,而应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限制其生产与使用,对于现有的制造小块实心粘土砖的企业,调整其产品结构或使之转产,并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绿色化进程,是唯一的选择。

3.2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

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已着手墙体材料改革,逐步推进墙体材料的绿色化,主要是严格限制粘土砖的生产与使用,大力推广各种非粘土砖的、轻型、大尺寸的块材与板材。本世纪中叶,因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又刺激了多种节能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墙体材料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已广泛使用的绿色墙体材料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利用工业废渣、节约能耗,使产品系列化与配套化,同时,不断的开发多功能的新型绿色墙体材料。

3.3我国必须与国际建材发展接轨

我国墙体材料的改革起步较晚,就全国范围而论,小块实心粘土砖仍在墙体材料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墙体材料的绿色化程度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我们可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

3.4绿色建材”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方向。

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技研究会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是指以绿色度来表明其对环境的贡献程度,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绿色”已成为人类寄托环保愿望的标志。1992年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建材”是指在原材料采用、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根据“绿色建材”的定义,绿色墙材料应是不破坏土地、节能、节水、利废、减少环境污染的新型墙体材料。总而言之,轻质、高强、高效、绿色环保、以及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是当前及今后发展趋势。

3.5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的空间

新型墙体材料一般具有保温、隔热、轻质、高强、节土、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和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一些新型墙体材料辅以一定的空气间层,不但降低容重,保温性能也大大改善,烧结空心砖就比实心制品有着更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都会使墙体厚度减薄,可以提高使用面积。与实心砖相比,新型墙体材料体积大,施工速度快,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据调查统计,装配板材每工作日可完成22-26平方米,而砌砖每个工作日只能砌3-4平方米。再加上板材墙面平整光滑,可减少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板材墙体比砌体墙体至少节约原材料50%,提高施工效率1倍以上。如综合考虑新墙材容重较轻,可以降低基础造价及节约人工和砂浆等,再加上墙改基金返退及税收优惠等,使用新墙材的墙体造价并不一定高,有的甚至略有降低。这点已有不少实例所证明。

4我国大力发展推广的三大类新型环保墙体材料

4.1.建筑板材类:

4.1.1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简称硅酸钙板):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通常称为“硅钙板”,系由钙质材料,硅质材料与纤维等作为主要原料,经制浆,成坯与蒸压养护等工序而制成的轻质板材。按产品用途分,有建筑用与船用两类,前者用抄取法或流浆法制成板坯,板的厚度一般在5毫米~12毫米;后者用模压法制成板坯,板的厚度一般在15毫米~35毫米。按产品所用纤维的品种分,有石棉硅酸钙板与无石棉硅酸钙板两类。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湿胀率小,防火,防潮,防蛀,防霉与可加工性好等特性。建筑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可作为公用与民用建筑的隔墙与吊顶,经表面防水处理后也可用作建筑物的外墙面板。由于此种板材有很高的防火性,故特别适用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

4.1.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简称GRC板):

GRC轻质多孔条板,又名“GRC空心条板”,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硫铝酸盐水泥轻质砂浆为基材制成的具有若干个圆孔的条形板。但是生产次种板材的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其制作技术和装备正处于改进和发展阶段。最初GRC多孔板只限用于用作非承重的内隔墙,现已开始用作公共建设,主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外围护墙体。

4.1.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是由钙质材料,硅制材料,石膏,铝粉,水和钢筋等制成的轻质板材,其中钙质材料和硅制材料和水是主要原料,在蒸压养护过程中生成以托勃莫来石为主的水热合成产物,对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起关键作用;石膏作为掺合料可改善料浆的流动性与制品的物理性能;铝粉是发气剂,与Ca(OH)2反应起发泡作用;钢筋起增强作用,籍以提高板材的抗弯强度。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含量有大量微小的,非连通的气孔,孔隙率达70%~80%,因而具有自重轻,绝热性好,隔声吸音等特性。此种条板还具有较好的耐火性与一定的承载能力,可用作内墙板,外墙板,屋面板与楼板。

加气混凝土板与其他轻质板材相比,在产品生产规模,产品材性与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外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板材为主,砌块与板的产量比大致为10:1,而且在板材应用上多以屋面为主。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已确定今后我国加气混凝土企业将逐步转向以生产隔墙板,屋面板与外墙板为主导的产品。加气混凝土板可用作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的外墙,也可用作公用建筑及居住建筑的内隔墙或外墙。

4.1.4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

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包括以阻燃型泡沫塑料板条或半硬质岩棉板做芯材的钢丝网架夹

心板。主要用于房屋建筑的内隔板,围护外墙,保温复合外墙,楼面,屋面及建筑加层等。

钢丝网架水泥夹心板是由工厂专用装备生产的三维空间焊接钢丝网架和内填泡沫塑料

板或内填半硬质岩棉板构成的网架芯板,经施工现场喷抹水泥砂浆后形成的。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安全方便等优点。

4.1.5石膏墙板(含纸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条板):

石膏空心条板包括石膏珍珠岩空心条板,石膏粉硅酸盐空心条板和石膏空心条板,主要用作工业和民用建筑物的非承重内隔墙。

4.1.6金属面夹芯板(包括金属面聚苯乙烯夹芯板、金属面硬质聚氨酯夹芯板和金属面岩棉、矿渣棉夹芯板):

我国生产的金属面聚苯乙烯夹芯板、金属面硬质聚氨酯夹芯板的质量,在技术性能与外观质量上均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的水平,并已向国外出口。金属面夹心板的生产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生产布局也不尽合理。

金属夹心板的主要特点如下:重量轻,强度高,具有高效绝热性;施工方便,快捷;可多次拆卸,可变换地点重复安装是哟感,有较高的持久性;带有防腐涂层的彩色金属面夹心板有较高的耐久性。金属面夹心板可以被普遍用于冷库,仓库,工厂车间,仓储式超市,商场,办公楼,洁净室,旧楼房加层,活动房,战地医院,展览馆和体育场馆及侯机楼等的建造。

4.2.非黏土砖类:

4.2.1类别

(1)孔洞率大于25%非黏土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

(2)烧结页岩砖和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非黏土砖;

(3)混凝土砖和混凝土多孔砖;

4.2.2特点

混凝土多孔砖,该产品主要原材料为水泥和石粉,搅拌后挤压成型(无需烧结),制作工艺简单,产品尺寸比较准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与普通粘土多孔砖类似,因此,目前用此类砖来代替烧结粘土砖在工程中使用较为普遍。它有较好的强度、耐火性、隔声效果、不易吸水,且价格便宜,但自重较大,施工条件差(湿作业)。

4.3.建筑砌块类:

4.3.1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4.3.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特点

1.干体积密度比砖小,砼小型空心砌块一般干体积密度约在1100~1200kg/m3,轻集料砼砌块及粉煤灰砌块约在850-1000kg/m3,与砖相比可以降低建筑物自重,减少梁、柱、基础投资,降低综合造价。

2.砌块块体较大,一块砌块约抵12块实心砖,7块kp1多孔砖,可以提高砌筑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砌筑砂浆,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

3.普通砼空心砌块可以用作承重墙体,常用砌块抗压强度在MU7.5、10.0、15Mpa;轻集料砼砌块抗压强度一般在MU5.0、7.5Mpa,主要用作填充墙。不宜用强度低于MU5.0Mpa以下的砌块做填充墙,因为较易出现裂缝。

4.砼小型空心砌块热工性能较差,禁止在住宅外墙填充墙体中不采取抗裂、保温措施单独使用普通单排孔砼小型空心砌块,住宅框架填充内墙需用双排孔或多排孔砌块,以便于装修,限止使用单排孔砌块。

5.砼小型空心砌块收缩较烧结砖大,容易出现裂缝,用作填充墙除必须每三皮砌块(60CM)设拉结筋与柱或钢筋砼墙拉结外,梁底、柱边必须用钢丝网(最好用钢板网)防裂。

6.粉煤灰砌块保温隔热性能好,双排孔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经实测(不加粉刷)190厚墙体热阻达0.463m2.k/w,甚至好于kp1粘土多孔砖。

4.3.1.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优点

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替代传统的黏土砖最有竞争力的墙体材料。在竖向孔洞配筋,灌注细石混凝土形成配筋的组合墙体,可以大大改善砌体原有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从而使之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剪能力。

4.3.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4.3.2.1. 轻集料小砌块的种类

用堆积密度不大于1100kg/ m3 的轻粗集料与轻砂、普通砂或无砂配制成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 m3 轻集料混凝土制作的小砌块称为轻集料混凝土小砌块。轻集料小砌块的分类按轻集料种类分为:人造轻集料(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粉煤灰陶粒、大颗粒膨胀、珍珠岩) 、天然轻集料(浮石、火山渣) 、工业废料轻集料( 自然煤矸石、煤渣等) 配制的混凝土小砌块。按用途分为:保温型、承重保温型、承重型轻集料小砌块。按砌块孔的排列分为:实心、单排孔、多排孔小砌块。

4.3.2.2提高轻集料小砌块的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建筑施工逐渐规范以及新标准和新的技术规程的颁发实施,使用施工质检等单位对轻集料小砌块的质量要求日益严格,对当前单线生产能力规模小、生产装配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小型企业,在大中城市必须进行改造, 扩大规模,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若不能改造的小企业要逐渐淘汰,要鼓励发展自动化程度高、配套设施齐全, 单线年生产能力大于2 万m3 的生产线,以产品的质量优、功能多、产量大、生产成本低等优势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墙改各项政策的出台,轻集料小砌块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也必然得到快速的发展。

4.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利用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引进欧洲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因此施工构造简单,方便快捷。所以作为墙体的维护结构,节能、降耗。外墙采用3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无须再做内保温或外保温,而且是墙体单一材料唯一能够达到DBJ01-602-97热工要求的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在欧洲已使用了70多年,是一种既古老又安全的真正的绿色建材产品。

4.3.4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

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粉煤灰的掺入,提高了砌块的密实性、减少吸水率、降低砌块的收缩率及提高砌块后期强杜等十分有利。建设一条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并通过搅拌机类型的选择,改变振动参数和模具的改动等就可以生产出高质量达到标准的粉煤灰砌块

4.3.5石膏砌块;

石膏砌块是以建筑石膏为原料,经料浆拌合.浇筑成型.自然干燥或烘干而制成的轻质块状隔壁材料。在生产中还可加入各种轻集料.填充料.纤维增强材料.发泡剂等辅助原料。也有用高墙石膏粉或部分水泥代替建筑石膏,并掺加粉煤灰生产石膏砌块。

4.3.6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工业废渣、农作物秸秆、垃圾、江河(湖、海)淤泥,以及由其他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的废物所生产的墙体材料产品(不含实心黏土砖);

4.3.7预制及现浇混凝土墙体;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预制外墙板是装配在预制或现浇框架结构上的围护外墙,适用于一般办公楼、旅馆、医院、教学、科研楼等民用建筑。

现浇混凝土墙体适用于高层建筑工程,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强,施工便捷的特点。

4.3.8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是指作为建筑外墙装潢的镜面玻璃,这种镜面玻璃实质上是在钢化玻璃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而制成的。它呈现金、银、古铜等颜色,既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光线,又能像玻璃一样透过光线。如果你在大楼外面,会看到玻璃幕墙上展现出一幅蓝天、白云和车水马龙的连续变幻的画卷。

5:结束语——墙体材料发展前景展望

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其形成的砌体结构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其推广应用我国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对其研究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些问题尚未开始研究,即使开展一些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6参考文献:

[1]浅谈新型墙体材料的选用---张岚.浙江建筑2004年06期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2]新型墙体材料的现状与展望---王连广.陈维杰.王德选.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1年03期辽宁省金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高层公司

[3] 崔琪,姚燕,李清海.新型墙体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新型墙体材料手册(第二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主编:陈福广

[5]我国住宅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李红兵.李蕾.国外建材科技2001年03期武汉理工大学

[6]我国新型墙材存在问题及对策---李湘洲.李凡.建材工业信息2004年11期长春市工业设计院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一、变幻激荡的昭和文化 昭和时代历时63年。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基本表现为社会动荡、变 化莫测。这是日本现代史上唯一一个能够代表20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 时期。在昭和文化史上,也表现在日本文化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 退的较量中艰难前行。19世纪20年代初,在文化领域,一种新的社会变革思想产生,即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自从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诞生, 各种无产阶级文艺团体相继出现。1928年12月“全日本无产者艺术团体协议会”“、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相继诞生。1931年“全日本 无产阶级文化联盟”又创刊了《无产阶级文化》杂志,一批积极进步 的革命力量———无产者,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指导无产阶级的新 文化运动。此时一批具有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家,陆续开始创 作出宣传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 反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斗争,比较著名的有:描写无产者生活的优秀作 品如小林多喜二的《蟹船工》、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坚持揭 露社会黑暗的左翼剧团上演的进步戏剧《暴风雨》《怒涛》和《永远 向前》等。历史规律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思想截然不同的是法西斯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主、 自由;法西斯主义主张独裁、战争。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及极右翼份子 正在悄然地蓄谋战争。昭和时代后期,日本加速了帝国主义法西斯化 的进程,在无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状况下,他们蓄谋发动对外侵略 战争。为了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日本大肆宣扬国家主义、超国家 主义,发展日本世界大帝国思想,叫嚣要称霸世界。整个政界、思想 界和文化界硝烟弥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成立了 “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目的是为了向日本国民灌输发动对外侵略 战争的必要性,从思想上彻底洗脑,肃清异己分子,排除一切不必要 的思想,一心报效国家。1934年军部在《国防的真实意义和增强国防 的主张》中,鼓吹“战争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叫嚣战争是大日 本帝国发展的一切源泉,为创造大日本帝国的未来,战争是唯一出路。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关于促进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

关于促进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发 2017 33号),完善文化装备产业链布局,促进 科技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转化,提升文化创意领域产品设备的科技水平,力争将上海打造成为在国际具有影响力二在国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文化装备研发集成高地,现就促进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实施办法三 一二加强产业科技创新 1.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三加强文化装备领域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三提前布局前沿技术领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组织实施广播影视设备二数字印刷技术二舞台演艺设备二新型影院系统二文物监测系统二智慧博物馆等重点领域科研攻关三推动文化装备新兴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围绕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推动智能制造二增材制造二人工智能二机器人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成果服务应用于文化创意内容生产三 2.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深度对接高校二科研机构及全球文化装备创新团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产业化三健全文化企业需求导向机制,突破制约文化装备技术向产业转化瓶 4

颈三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装备企业共建研发设计中心,集中力量研发20项具有前沿性二引领性二基础性的高科技 文化装备重要成果,推动制定试行若干行业标准三 3.加大产业区域联动力度三全面实施文化装备领域技术创新计划,加强跨领域合作机制,推动传统文化制造领域迸发活力三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成果,提供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推动文化科技装备生产向柔性化二智能化二精细化转变三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及相关区域产业协调联动,推进产业分工协作三二二推动重点领域设备研发 1.推进广播影视设备研发三鼓励行业领军机构参与国家广电行业标准制定三推动智慧型融合媒体内容生产平台二全媒体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二基于I P技术架构的下一代广播和电视总控播出系统的建设三加速整合互联网二数字电视广播二移动通讯渠道资源,支持4G网络电视广播,试点实施4K二8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推动开展广播网的高效文化内容分发三 2.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三鼓励在智能家居二智能穿戴设备二智能服务节点设备二传感器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新型人机交互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二大数据与云计算二物联网相融合三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和二次开发企业发展壮大三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硬件开发和技术支撑型企业三 3.推动数字印刷设备研发三发挥上海在3D打印二新型功能性材料等领域工业基础优势,系统开展全链条材料基因工程研 5

新中国电影发行变迁谈(一)

新中国电影发行变迁谈(一) 提要:从新中国建立到2009年这60年来,中国电影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连接电影制作和放映两大环节的电影发行业也日渐成熟,在经历了打破“统购包销”、引入进口分账大片、推行电影院线制、吸引多种资本主体、迎来数字发行新时代等这一系列发展变迁后,中国电影发行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之势。虽然在我国电影发行市场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并正在出现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电影发行市场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关键词:电影发行;变迁;启示 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取得的43.41亿元(不含农村市场)的票房佳绩较2007年增长30.48%(增幅为全球之首),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更是首次跻身全球市场前十强之列。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作为电影产业链之腰的中国电影发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中国电影发行业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计划走向市场,经历着深刻的变迁与蜕变。1993、1994、2002、2003年和2005年……这些在中国电影发行体制改革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年头,更是一路见证着中国电影发行业改革变迁中的艰辛、曲折与反复。而在建国60年之际,分析和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电影发行主体和发行体制之变迁,无疑可以更加清楚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发行业的发展轨迹,为中国电影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沿袭“统购包销”中国电影市场举步维艰我国电影业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从各方面全面模仿“苏联模式”,而电影发行环节自然也不会例外。具体来说,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都在沿袭着一种“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公司)买断,且价格固定不变. 然后再由中影公司分别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家电影院. 一部影片制作完成、通过审查、被中影公司一次性买断发行权后,就与片方断绝了一切经济上的联系,由影片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分配在制片与发行(放映)方之间形成了倒挂现象。以1991年为例,当年全国票房收人23.6亿元,但是全国制片总收入仅为1.79亿元. 影片由中影公司按照行政区域向下层层发行,在横向上几乎没有交集,呈现出一种典型的树状管理型模式结构,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影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 这种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具有高度计划性、强烈行政事业色彩的影片发行模式,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对立矛盾,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状态. 出台“3号文件”电影发行奏响改革进行曲1993年1月5日,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终于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即业内通常所称的“3号文件”,该文件的出现改变了在我国沿袭了四十余年的由中影公司定额(1992年是每部影片100万元左右的预付发行权费)收购所有国产故事片,再统一按照中影公司—>省级发行公司—>地市级发行公司—>县级发行公司四级垂直发行的电影发行渠道形态,改由电影制片厂自办发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级发行公司,通过省级发行公司向下发行。而中影公司的身份也由发行商变化为供片商(但是外国影片的进口和发行仍由中影公司独家经营),并代行全国放映网的行政管理职能. “3号文件”的出台,改变了中影公司一家独大的市场现象,但是随即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在当时中国大陆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各自内部都只有一条发行网络,各级公司间有着明确的上下级管理体系,一部影片要想进人某一个省份,就必须跟该省的省级发行公司谈,谈妥后再由其向下发行。这就意味着,一部影片要想进人整个中国大陆市场就需要制片公司背着拷贝走遍全国,跟所有大陆内的31家省公司洽谈发行业务。可见,虽然“3号文件”明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5年01月30日 08:47 2013年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上海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文化“走出去”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等中央文件精神,落实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进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文化产业继续实现稳步增长。 为让社会各界了解2013年和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产业处、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共同撰写了《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数据,总结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进展和重要事件,并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99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3%。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新兴文化产业占比大、增长快。以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增加值52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7.6%,同比增长11.6%。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实现增加值120.6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7%,同比增长15.9%。 2、传统文化产业占比相对较小,正处于转型调整期。新闻出版服务实现增加值36.4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44.8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2%。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36.9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工艺美术品生产实现增加值21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2%。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2013年) 3、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文化相关产品生产实现增加值388.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7%,同比增长6.9%。其中,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加值为130.25亿元,同比增长6.8%,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为195.87亿元,同比增长6.7%,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增加值为61.94亿元,同比增长7.5%。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2012-2013)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力量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而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中国电影充满着危机。中国电影的危机不仅来自如好莱坞等世界强大的电影产业冲击,更是来自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以民族主义为理由对抗全球化和好莱坞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中国电影改革的根本并不是扩展规模而是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化改造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政治。 关键词:产业化多元化电影文化电影市场民族电影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几十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一直都是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好莱坞在所谓全球化的旗号下对世界电影市场大举进攻,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1998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出口的收入为68.7亿美元,而2000年竟然达到120多亿美元。而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该说,就广播影视行业而言,无论是政策措施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电影界的改革力度至少在目前要相对领先于广播和电视。但是,如何判断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不要继续改革?改革还需要解决哪些课题?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始于1993年。这一年,一些制片单位开始越过中央级或省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而直接向下一级发行放映机构销售影片。已经维持了数十年的统购统销局面开始被打破,地域性垄断的防线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但是,电影发行的初期振荡,并没有很快催发当时电影体制的整体创新,电影界仍处于大变革的前夜。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桎梏,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的电影业几乎处于连年滑坡状态,其负面效应甚至延续到了2001年——这一年,连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拍摄的20来部16毫米胶片电视电影计算在内,全国的故事片产量总共才88部。与影片产量减少相伴而行的是:电影观众人次下降,专业电影院在渐离主营业务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减少,一贯享受拍片特许权的电影制片厂度日艰难。至此,长期被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与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不适应性甚至矛盾性,严重凸现了出来。正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窘境中,根据电影自身的特性,把电影作为产业来管理和经营的观念渐渐明朗起来。 中国电影成长中的思考 显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电影正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被放置于全球处境的,因而,我们不可能逃脱“后殖民”的基本现实,不可能脱离边缘化的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世隔绝,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走向全球。因为中国大陆电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使之能够与世界电影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电影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经济舞台,利用跨国资本加强电影生产的投资规模,走向境外市场获取电影生产的经济效益,促成中国大陆电影的再生产机制。国际化语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机遇,成为一种动力因素推进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步伐。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象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处境、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人生理想和民族理想的使命。 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需要一种民族自信意识。近年来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大陆电影如《背靠背脸对脸》、?《三毛从军记》(上海电影制片厂1993年出品)、《四十不惑》(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心香》(珠江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甚至包括陈凯歌早期的《孩子王》(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黄建新的《黑炮事件》(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在国外都没有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是这些影片却以冷峻的风格、成熟的叙事表现了

日语论文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与演变_日语论文

摘要:汉字东传日本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的成立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1949 年公布的《当用汉字字体表》 ,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 ,其中有简体字 774 个,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自古就开始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中日两国语言不同 ,但却共同使用汉字。一直到今天,汉字在日语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日语仍然难以舍弃汉字。汉字在日本是怎样传入日本的 ,又是如何演变的 ,日本汉字是怎样整理简化的。笔者拟对此略作分析、探讨。一、日本汉字的由来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 ,并被日本接受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中国汉字传入日本 ,可以从中日两国的出土文物和文献等方面来考证。王莽时期所造的一种叫货泉的货币 ,在日本丝岛出土。货泉两字 ,可能是最早传入日本的汉字。公元 1784 年在日本九州出土了委奴國王印。其中的倭作委,有可能是中国古代传入日本的第一个简体字。这些材料证明 ,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后 1 世纪 ,汉字已经传到日本。不过此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还是十分零散的。他们还没有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 ,还没系统地接触汉字。在文献上有关汉字传入日本的记录要追溯到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万侣编写的《古事记》。自汉字和中国典籍大量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 ,日本人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表现出对汉字极大的热情。日本上层社会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明的热潮 ,一部分人掌握汉字 ,会写文章 ,还会写汉诗。汉字逐步在日本传播开来。 二、汉字在日本的演变汉字的日本文字化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 (一) 音读、训读的产生由于汉语与日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因此汉字不可能一传入日本就能立即融入日语中。日语汉字按汉语的发音读出来 ,叫音读 ,是在符合日语发音习惯的基础上 ,模仿我国古代对该汉字的发音方法而形成的。由于日本分阶段从不同的地方引进汉字 ,且汉字的发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此 ,日语汉字的音读音非常复杂 ,主要分为吴音、汉音、唐音、惯用音等几种。所谓训读 ,就是借用中国汉字的字义 ,但仍然按日本原有的发音来读音。 (二)万叶假名的产生万叶假名又叫做真假名 ,产生于奈良初期(8 世纪初) ,因其用法主要集中在日本古典名著《万叶集》中而得名。所谓真假名的真指的是汉字 ,而假名则是对汉字的一种假借和假用。他们从汉字中找出一些与日语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这时的汉字已不是表意的记号 ,而是拼音的记号。万叶假名可以看作是日本文字的开始。万叶假名的出现 ,使汉字的日语文字化功能进一步加强。日本重要文学作品《古事记》、《万叶集》等都是以万叶假名的形式记录的。[!--empirenews.page--] (三)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产生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从万叶假名发展而来的。万叶假名大量使用时 ,为书写方便 ,出现了略草体和省略体,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文字。片假名的产生有一种说法:遣唐使吉备真备长期在长安学习汉语,精通汉文 ,回国后就取汉字的偏旁简化成片假名。另一种说法是片假名来源于僧侣。平安初期正是汉文学及佛教经典传入的鼎盛时期。由于那时讲解佛经盛行 ,听讲的僧侣要在很短时间内,在经书的狭小字里行间记录下来 ,加上注释和读音,用万叶假名很不方便 ,于是尽可能用简单的字书写,只写汉字的偏旁 ,仅用汉字的部分笔画代替全字。平假名又叫草假名、女手、女假字 ,但并非女人专用。它也是从万叶假名分化出来的一种假名形式。平安初期 ,男子都以学习汉字和汉文为主 ,女子则学习赠答歌和消息文等。日本妇女在书写情书、日记、诗歌时,一般采用草体假名 ,用行书和草书体 ,使假名的书写方式越来越简略化 ,这样慢慢地形成了潇洒的平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由汉字简省笔画而成的 ,符合文字工具必须简易的要求。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形体统一 ,读音统一 ,而且拼写简易 ,这是日本文字改革的一大进步。 (四) 汉字假名混写的形成片假名与平假名出现以后 ,日语的标记形式由纯汉字形式发展到汉字假名混写形式。汉字多用来表实词性的词汇 ,而假名多用来表虚词性的词及外来语。时至今日 ,

21世纪中国建筑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21世纪中国建筑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省在建筑垃圾开发利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不少地区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对固体废弃物加以筛分、破碎后制成建筑垃圾砖或作为路基垫层及地基垫层,对不可利用的垃圾则堆成造景加以利用,其中,建筑垃圾砖取代了传统的粘土实心砖来作为砌体材料,这样不仅保护了土地资源,节约了能源,同时也将资源做到了最大合理化的利用,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产品,是建筑业走上一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开发更多的节能环保材料,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声能水能等,通过这些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能源材料节能环保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每天都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建筑材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新型的建筑材料。我国的新型建材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品种。随着许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安居工程的实施,我国的新型建材工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等。 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快捷,方便,美观是新时代人们对住房的新要求。 1.研究内容 墙体材料在房屋建造材料中占了70%的比例,是房屋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节能环保的墙体材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而发展墙体材料一定要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开发新的资源,并且利用回收资源,开发新的墙体材料,变废为宝,为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做贡献。 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是以提高气相空隙率,降低导热系数和传导系数。纤维类保温材料在使用环境中要使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升高,必须要有较厚的覆层;而型材类无机保温材料要进行拼装施工,存在接缝多、有损美观、防水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如何改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新型保温材料的研究课题。

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详细内容

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详细 内容 一、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 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 年到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 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 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 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预计1999年新型 建材产值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接近20%.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

已能生产,三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1、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87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亿块标准砖,到1997年增长到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上升到%。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决的墙体材料中据点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经过近20年来自我研制开发的第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启示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启示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并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概念,其在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影响,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因而成为各国、各地区增强本国、本地区社会与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我国创意产业发育最早的城市,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路径与经验,或许可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的首发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自发地形成了四行仓库、田子坊等一批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到90年代后期八号桥、张江高科技园等一批新型都市产业园兴起,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4年12月首届中国创意产业论坛的举行,标志着上海开始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启动,《上海市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正式出台,提出打造“创意上海”,建设亚洲最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至2006年底,上海已有四批75家园区被正式授牌,聚集了2500余家创意企业和3万余名创意领域人才。园区覆盖了数字娱乐、工艺美术、博物展示、设计装潢、咨询策划、体验休闲等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经验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无论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方面,还是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及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十分注重扬长避短,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和信息化等特点,充分体现和发挥上海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产业战略地位,实施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政策通常由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两部分构成。前者着眼于保证特定产业在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后者则着眼于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以保证产业各单元间(集群间、企业间)的有序竞争和互补合作。这方面,上海有着较为成功的实践。 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倾全市之力促进张江高科技园的发展。2004年,颁布了以重点扶持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月出台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以金融业、文化服务业等6大领域的集中突破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之后,又先后创新地推出了文化科技创意企业(机构)认定办法,解决了原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认定的问题,使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企业(机构)可享受高科技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逐渐加大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上海市文化基金会投入了600万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发展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委在张江投入400万元资金,打造以动漫、网络游戏和影视后期制作为重点的创意设计产业与创业服务集成的高地——上海创意设计国际孵化器;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000万元,与张江集团和上海电影学院组建了动漫研发平台,支持动漫产业发展;2005年10月,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来自世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电影作为承载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直接造成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充满危机。本文从电影发展现状入手,对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电影发展之路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出路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0-01近几年,我国电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国际电影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并不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因此要想促使我国电影行业获得稳定发展,就应该认清当前电影发展形势,明确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探寻中国电影的特色化发展出路。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

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 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 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现状与趋势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现状与趋势 李湘洲长春理工大学西校区 1 概述 实施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旧的、落后的材料, 必须节能、节土、节运和保护环境。另一方面, 建筑业的革新和进步, 建筑施工的现代化, 住宅建筑不断向轻、美、优方面的发展, 也都要求建材工业提供足够的新型墙体材料与之相适应。 根据原国家建材局制定的发展规划, 新型墙体材料占全部墙体材料的比例, 2000 年为20%, 2010年要达到40%, 2030 年要达到60%。其发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点推广5000 万块以上规模的空心砖企业, 大力推广机械化轮窑、隧道窑和新型辊道窑, 努力研究推广高掺量废渣砖(如高掺量压制成型烧结粉煤灰 砖)、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烧结黏土空心砖等新工艺、新装备。 (2)建筑砌块的发展重点是向产品的系列化、装饰化发展, 推广年产5 万!以上规模的生产线, 实现产品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解决好配套的施工应用技术。 (3) 加气混凝土制品重点发展年产10~20 万规模的生产线, 开发新型、大型机械化切割机, 改善发泡成型技术。 (4)轻质板材重点要抓好纸面石膏板的发展, 完善纸面石膏板生产工艺的开发, 解决好护面纸胶粘及配套技术。重点推广年产800 万"以上规模的生产线, 解决好在民用住宅中的推广应用问题。 (5)积极发展蒸压纤维水泥加压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GRC 板等轻质板材, 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装饰水平, 努力扩大其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比例。 (6)开发各种轻板组合的轻质复合墙板, 这是墙体材料革新的发展方向。要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节能要求, 开发和完善轻质复合墙体(墙板)的成套技术, 提高生产和施工装备的技术水平。 2 我国新型墙体的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全国第一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对全市各个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在多方位和多角度比较筛选的基础上,认真遴选了以上海大剧院、上海新天地文化景区、张江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本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向国家文化部推荐。最近,文化部己在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将以上四个单位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挂牌。 这四家单位在服务产品、经营模式、产业规模等方面各具特色,在上海市文化产业中均居于各自行业的龙头地位,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从经营管理的团队建设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施,均保持显著的行业特点和自身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这四家单位对上海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形象建设和推广宣传。 以下就四个单位的基本情况、产业特征、主要业绩、社会效益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作具体的说明、分析。 一、上海大剧院:高雅艺术的一流演出中心 上海大剧院建设始于1993年,1994年9月24日开工打桩,1998年8月27日建成开幕,总投资为12.5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内设大中小三个剧院,观众席分别为1800座、750座、300座。上海大剧院的建成,不仅使上海告别了没有歌剧院的历史,而且改变了上海城市剧院的结构,提升了上海剧院设施的规格,开创了上海演出市场的新局面,营造出了一个高雅艺术的演出中心。 自从开幕运营以来,大剧院始终以其高标准的设施、高品位的节目、高水准的服务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观众,日益成为上海展示对外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每年大剧院要上演230-250场节目,节目形式以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为主,演出主体以国外、国内、本市各占1/3。截至目前,大剧院演出已达2000场,用于文化发展的积余达1亿元人民币。在经营管理中闯出了独有的发展之路,为全国的演艺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的完善,实现艺术发展与文化市场的双赢树立了典范。 剧院经营建立了良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上海大剧院从开业之初,就坚持不拿政府一分钱财政补贴,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市场运作模式,在每月基本经费支出300余万元的情况下,能保证每年2000万的赢余,这在整个中国文化演出产业内部都是一种开拓性的创举。 大剧院遵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运营之初制定了20字经营方针:节目是龙头,市场是导向,经营是核心,管理是基础,在运营中严格遵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将节目、市场、经营、管理四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节目是龙头。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一贯坚持引进“名家、名曲、名剧”的演出基础在于组织市场,大剧院已经能够成熟运作每一个项目,积累了丰富与宝贵的市场运作经验。从演出组织接待到市场销售开发,宣传策划运作的全过程,都进行程式化和市场化的操作,坚持做到每年平均演出250场,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市场是导向。坚决保证回收票款,向市场要效益,严格按制度操作,对票务销售,票务处置做到公开透明,售票全部采用电脑联网。实现票款及时回收,资金迅速回笼。 大剧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在总经理下设三个中心:艺术中心,管理中心,经营中心。剧院正副总经理各兼任一个中心的总经理,其中艺术中心即“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该中心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 现在人们生活中,大家都会有看电影的习惯吧,因为喜欢的明星或喜爱的原著小说或大家口口相传的口碑。现而今的电影可以说是发展高速,人们常为两部同时想看的电影而纠结,那么在这繁盛的电影时代背后,你们可曾了解过它的起源发展,从何壮大?那么今天,就来聊聊吧。 它的形成只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探索中。在1872年美国,两个年轻人因为: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而发生了争执。一位英国的摄影师表示他可以帮忙判定,于是在跑道上布好24个摄影机位,让马从起点跑到终点,快门依次按下。马的判定结果出来了,然而引起人们更大兴趣的是,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让那些静止的马动了起来的画面。若追究其电影的发明,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爱迪生,但如果问的是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兄弟。事实上,他们两都是,相辅相成的。 再来,我们谈谈电影的演变过程吧。在我看来,电影的最初只是影片最初拍摄一些活动日常生活景象片段的手法,这里仅仅只能称之为摄像吧,或者算是纪实摄影?然而发展到现在,已经转变到能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电影也从简单的电影转变为了一门艺术。电影里包罗万象,融合了各种艺术成分于其中,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但是电影电影的综合性并不是指所有艺术门类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汇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它除了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因此,相较于其他一些古老的艺术门类,而它作为有据可考可以知道它诞生日期的艺术非常年轻。然而我觉得,后来居上的它,在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潜能。 说完电影的演变,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和精神相对匮乏。看一场电影,有如久旱的秧田里下了一场透彻的雨。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看电影是一件稀罕事。因为一个村子一年就演两三场露天电影。每逢要放映电影,讯息就像长了翅膀,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凑热闹。从那个年代生活过来的一位女士曾说:“那个年代,电影除了给人们精神享受外,还会起到教化作用。“比如,《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冰山上的来客》,基本上是爱国主义主题、表现战争题材的影片。我的爱国情素是当年看电影打下的根基。”对“50后”“60后””来说,电影不仅打通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而且引燃了他们未来希翼的火光。 对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的是从电影里捕捉到时尚和潮流。一位老人谈及当年的十几岁看电影的事也难掩激动之情,当时的露天电影院就是农村宽阔的大麦场。谁家有喜庆事,比如,老人作寿、盖新房、娶媳妇,会放一两场胶片电影。上世纪80年代起,电影类型逐渐丰富了起来,除了战争片外,还能看到爱情片,武打片,甚至国外大片。对于一位80后的教师来说电影给他们带来新的理念、审美与比照。 随着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不断充裕,“90后”与“00后”看电影已是一种生活方式。童年是在一间黑黑的大房子,观众不多,木头椅子上有红油漆喷上去的数字编号。这是一位90出的年轻人对电影院的印象。当下的观影体验是其他任何时代都难以比拟的。木头椅子换成了舒适的棉质椅,不少影院采用了3D技术。可以随手买到可乐和爆米花。 当下的时代,丰富多元化的电影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看电影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每逢感兴趣的新片上映,喜欢的小说原著改编,都忍不住去看上一看,或吐槽,或惊艳。除了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还有更多元化的镜头语言可以学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87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5亿块标准砖,到1997年增长到1849.88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4.58%上升到25.2%。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决的墙体材料中据点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经过近20年来自我研制开发的第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50年。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三部一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建材局)墙材革新办公室积极指导各地大力开展墙材革新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墙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类型、特性和问题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将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共分6 类:(1)非粘土砖,包括孔洞率大于25% 非粘土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页岩砖;(2)建筑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石膏砌块;(3)建筑板材,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集料混凝土条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石膏墙板,金属而夹芯板,复合轻质夹芯隔墙板、条板;(4)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 的工业废渣、农作物秸秆、垃圾、江河淤泥的墙体材料产品(5)预制及现浇混凝土墙体;(6)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作为国家推广的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与传统粘土实心砖相比,在技术层面上很多性能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保温隔热性能好如加气混凝土砌块、钢丝网架火芯板、龙骨石膏板等;防渗水性好如砖类和砌块类墙体材料及石膏板材等;隔音性能较好如煤灰烧结砖、蒸压灰砂砖等;能耗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需要的原料和能耗都比传统粘土实心砖要低很多;强度等级高;自重轻,有利于基处理和抗震。另外,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可以缩短工期、节省砂浆、从而增加使用面积等。 问题分析目前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新型墙体材料应新型建筑材料科技含量高,往往价格高于目前使用的一般材料,对市场推广起制约作用; 材料的施工工艺、技术、检测手段等目前尚无规范限制, 部分产品质量不稳定;个体利益驱动影响了新型端体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