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3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面向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群)

(1)、施工单位的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包括:项目经理(须经过国家注册建造师考试)、施工项目技术员、施工项目质检员、施工项目安全员、施工项目造价员、施工项目材料员、施工项目资料员、施工项目计划员等及其它相关岗位。

(2)、社会职能机构的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检员、材料检测员、政府建设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及其他相关职业岗位。

(3)、监理单位的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包括:专业监理工程师(须经过注册考试监理工程师考试),取得高级技术职称后,还可成长为监理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

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基本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从事技术或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4、培养规格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掌握实用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必须的专业应用写作能力。

(2)掌握必备的社交礼仪知识。

(3)掌握专业必需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施工现场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的知识。

(5)掌握工程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的知识。

(6)初步掌握计算机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掌握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9)掌握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10)掌握一般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和。

(11)掌握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技术知识。

(12)掌握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知识及工程投资、招投标及建设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技能要求

(1)具备获取信息与使用信息的能力。

(2)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建筑技术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3)具有正确识读、绘制土建专业施工图和参与图纸会审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能力及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5)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6)具有工程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的能力;具有编制投标文件和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9)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开发、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10)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持续学习。

(11)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素质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3)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具备使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4)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以上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分析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基础上,以模块化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实现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构建以“职业技能本位”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本专业框架课程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各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学分是学校提供的选课学分,大于该模块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从中选择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可选择部分选修课以达到该模块的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毕业应取得该模块的最低学分(包含本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学分和部分选修课程学分)。

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要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标准有效衔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同时,有效地配合选课制度,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

(1)公共基础课(为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根据专业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重点地有选择地学习专业桥梁课与专业框架课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与中职课程相衔接,使学生达到专科学历的文化知识水平,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基础。主要包括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该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2)专业桥梁课:主要为本专业类中职、中专、技校层次的学生设置的衔接课程,通常是专业基础、主干课。

(3)专业框架课:主要为本专业知识课和技能课。其中专业框架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框架选修课是为学生就业和学习兴趣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岗位的职能、业务设置。

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在专业范围内,沿核心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向进行综合和发展,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

实际工程中的意识和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课程可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企业的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开发一些校本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向高级技能水平发展,实现中、

高职技能训练与培养相衔接。

(4)素质教育课(人文课程为主)

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5)综合实践课

综合性实训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实物认知到自行操作的方式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分层次递进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实践、岗位(群)能力实践和综合类实践等构成。其中基本技能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主要包括课程演示、验证性实验等;岗位(群)能力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职业技能证书专项实训等;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实训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6、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应涵盖专业统测课程)

核心课程的设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教学结合中职培养方案,整合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和重叠的课程,以模块化、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来迅速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本专业设立的核心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四门课程。

1、建筑构造课程描述

2、建筑结构课程描述

3、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4、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

7、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分为统测课程和非统测课程。统测课程由总部确定,并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指定教材版本、全面建设各种形式教学资源、制定课程考核要求、统一组织课程考核。非统测课程,由总部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推荐教材选用版本,由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按照总部要求自主开展教学和考核,总部实施教学督导及质量监控和评价。

在教学组织和操作过程当中,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可以结合中职教育在全日制学习阶段来完成,素质课、实训课等可以在其他的时间安排完成。

教学进程安排表(按最低学习年限4年编制):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1、联合教研室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构建一支双师结构的联合教研室。

(1)联合教研室组织结构

成立专业联合教研室。成立由总部专业学院和专业主任牵头,整合总部专业教师、二级学院或学习中心专业教师、省内外高校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联合研究室,组织并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

(2)学历及专业知识要求

具备本专业及相关相近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

(3)实践能力要求

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考评员证书或两年以上企业经历。

具有指导实践环节教学的能力。

(4)应具有一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

2、教学设施

中高衔接项目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因此教学设施应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为前提,具体如下表所示。

(1)校内实训基地

主要完成基本技能实践和岗位(群)能力实践,由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及环境的补充,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同时又是学生与社会连接的窗口,大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将来学生第一次就业的目标单位。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在技术、设备、规模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由总部和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根据专业技能培养及就业需要进行建设。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总校负责建设虚拟实训资源。

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

具有必备的专业通用软件。

3、教学资源

根据本专业的要求编制,包括:

(1)教材(一体化教材)及图书

选用或自编适应中高职衔接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材。

图书和期刊杂志总数应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

(2)信息网络教学资源

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网上公开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满足网络基础实训、学习包个体实训教学要求的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和个体实训学习包等资源。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根据混合型学习理论,结合中高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体现双模式融合教学模式。

1、“一个对接”

建议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形式完成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二个结合”

传统课堂与网络互动教学相结合;

文字教材与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相结合;

3、“多种形式”

结合课程、教学资源及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如班级教学、分组教学、自主学习、导师制、协作教学(总校教师和各分校教师协作)等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实施以项目或技能操作等实践性过程考核代替传统课程考试的模式,采用“过程评价+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着重突出学习效果和学生职业能力地培养;

2.实行“以证代考”,即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3.推行“以赛促学”,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特殊表现受到国家、省、市等不同奖励,可作为基础学分使用(如技能大赛模块)。

4.考核形式: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的特点,过程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40%——60%。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主要包括升本、海外进修、自考、专项技能培训有等。继续专业学习所面向的本科专业主要为土木工程。根据学生兴趣,也可以选择给排水、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习。

也可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技术培训、参与项目研究、产品开发等生产实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