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疸综述

黄疸综述

黄疸综述
黄疸综述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卫春雨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用蓝光治疗,精心护理。其中蓝光治疗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蓝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发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蓝光治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1]。

1资料与方法

1.1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保暖,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2.2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下列情况者给蓝光治疗

(1)血清胆红素>205umg/L(2)已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若先后血清胆红素>85umg/L(3)ELBW血清胆红素>85umg/L(4)VLBC的血清胆红素>103umg/L,故患儿给了双面蓝光治疗10-12h/d,3-5d不等[2]。

2护理

2.1蓝光治疗前的护理

2.1.1 对家长的宣教

向家长介绍黄疸的发生原因及黄疸对患儿的可能危害,介绍蓝光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家属的顾虑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2.1.2 光疗仪器的准备

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摄氏度[3]。我科用的蓝光箱为XHZ黄疸治疗箱波长0.42-0.47um,蓝光灯管上下共12只,双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cm,使用前清洁蓝光箱,清除灯管灰尘,箱内湿化器加无菌蒸馏水2瓶,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保持箱温30-32摄氏度,相对湿度55%-65%[4]。蓝光箱周围用柔软的棉布围成一圈形成鸟巢。防止新生儿头、手、足的皮肤破损。近年来又推出一种光疗毯,由于光疗毯的光源位于主机内,光垫不产生热,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皮温和体温的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也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5]。

2.1.3 对患儿的护理

给患儿洗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质的小手套,防止患儿抓破皮肤,并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眼罩。

2.2 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2.1一般护理

将患儿裸放入蓝光箱中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奶误吸而窒息,勤巡查,每个小时翻身一次,测量体温,心率,脉氧,观察患儿神志及皮肤,观察大小便的量及色,有无皮疹发热等,如体温超过37摄氏度或者低于36摄氏度,应遵医嘱下调温箱温度或者上调温箱温度[6]若有病理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以相应的处理。

2.2.2喂养

最好利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者暂时不能母乳喂养者,可使用配方奶喂养,按需喂养,喂奶时取侧卧位,减少吐奶次数,防止窒息的发生,蓝光治疗中,进食不佳者,应给以静脉补液,保证水份的供给。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7],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光疗中患儿常发生腹泻,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所至。由于水分丢失多,应注意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8]

2.2.3皮肤的护理

光疗时患儿易哭闹,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保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皮肤不扑粉,眼罩应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男患儿注意保护睾丸,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注意臀部清洁,预防红臀发生。

2.2.4心理的护理

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处于与父母相互认同的情感连结阶段,而光疗使亲子间情感连结中断,会影响新生儿心理社会发展的需要。护士鼓励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的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的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9]。2.2.5 预防感染

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呼吸道感染时尽量避免接触患儿,蓝光治疗室及蓝光箱要清洁,并常规消毒,蓝光箱内湿化器,使用灭菌蒸馏水,眼罩和会阴罩应洗净后消毒。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0]。

2.3 蓝光治疗后护理

注意保暖,清洁皮肤后及时给新生儿穿上衣服,注意观察患儿的黄疸消退情况。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将蓝光箱放在干净、温湿度变化小、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出院是告知家属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即刻发现黄疸不要着急,可用葡萄糖冲水喝,通过糖水的利尿作用加速胆红素的排除。

3小结

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文献参考】

[1]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128

[2]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0.

[3]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

[4]洪黛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7

[5]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2

[6]张玉兰,毯式黄疸光疗仪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6例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7]田ミツ子,陈淑英。新编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 [8]陈娟弟,黄建芬,黄秀琴. 母乳喂养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J].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9-50

[9]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10]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脐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新生儿黄疸

一、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新生儿换血临床疗效的影响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新生儿换血临床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2-21T10:56:01.4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1期作者:黄晓亮 [导读] 结论病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对新生儿换血的临床疗效有着较大影响,出现时间在24~48h内胆红素下降最明显,疾病康复效果最好。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湖南长沙 410300) 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新生儿高危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4月~2018年2月诊治的高危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6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组,A组出现时间为0~24h,B组出现时间为 24~48h,C组出现时间为48h以上,新生儿均进行换血治疗,对比三组新生儿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B组新生儿总胆红素指标下降最快,出现减少的并发症,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病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对新生儿换血的临床疗效有着较大影响,出现时间在24~48h内胆红素下降最明显,疾病康复效果最好。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换血治疗;新生儿;时间影响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并发症,患儿体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提升,严重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具有发病早、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当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避免或减轻高胆红素给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1]。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新生儿换血治疗所取得的疗效带有一定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0年4月~2018年2月诊治的采用换血治疗的新生儿66例,患儿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出生时体重为 (3084.5±152.3)g,孕周为(39.7±1.2)周,早产儿26例,足月分娩40例。原发疾病如下:ABO溶血23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4例,感染19例。按照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进行分组,将新生儿分为A组(0~24h)、B组(24~48h)、C组(48h以上),三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等数据可比,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治疗。 1.2换血治疗方法 1.2.1换血治疗指证[2] 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经过光疗干预后效果较差、黄疸症状加重。 1.2.2血缘选择 带有ABO溶血病的新生儿,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为A型或B性时,优先选择带有抗凝剂的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采用同型红细胞和血浆,红细胞:血浆=1~3:1。血源红细胞和血浆均为血液采集5d内的新鲜血液。 1.2.3治疗流程 选择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前对新生儿进行双面光疗,补充白蛋白,并在治疗前4h禁食,给予咪唑安定进行镇静。检查新生儿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TORC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在换血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输液泵控制静脉输入血浆、红细胞和血液输出的速度。新生儿换血量:150~160ml/kg,换血治疗后继续进行双面光疗和输注白蛋白,治疗后6h要禁食,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要及时给予处理[4]。 1.3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在换血前和换血后分别检查新生儿总胆红素的变化,结合新生儿换血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来分析和处理数据,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x±s)记录,t检验,只有检验结果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差异成立。 2 结果 2.1总胆红素指标 不同组新生儿总胆红素指标不同,换血前B组新生儿总胆红素指标最高,换血后下降最明显,见表1; 表1 三组新生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数据变化(x±s,μmol/L) 注:与B组相比*,P<0.05 2.2并发症 本组新生儿中共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4例胆红素脑病,2例听力神经损害,其中溶血患儿出现1例胆红素脑病,感染出现2例,葡萄 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新生儿出现1例;2例听力神经损害均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新生儿,三组各出现2例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疾病的致病因素较多,需要进行换血治疗的疾病通常较重,代表性的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重症ABO溶血和

新生儿生理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 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也常见于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数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该病多发生于足月儿,但也可发生在早产儿。分娩时胎心可增快或减慢,或第二产程延长,羊水被胎粪污染,出生时有窒息史,复苏后仍有意识、肌张力、呼吸节律、反向等方面改变,甚至出现惊厥。而非新生儿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常见呼吸心跳骤停,也可见于休克、CO中毒、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新生儿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均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由于宫内缺血缺氧影响胎儿脑细胞的能量供给。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供给,故缺血缺氧首先影响脑的代谢。 脑在缺氧情况下,糖酵解作用增加3~10倍,大量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细胞内酸中毒发展快且严重。糖酵解时仅产生少量ATP,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脑细胞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K+、Mg2+、HPO4+自细胞内逸出,Na+及Ca2+进入细胞内,脑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受到损害。缺氧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降低,脑血流灌注易受全身血压下降影响而减少;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肿胀和血管内皮细胞水泡样变性,使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当脑血流恢复后血液仍不能流到这些缺血区,造成区域性缺血或梗塞,以后发展致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某些代谢产物在组织内积聚,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形成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进一步减少,引起严重的脑细胞代谢障碍,以后形成脑萎缩。 目前再灌注损伤在HIE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脑组织由低灌注转移到再灌注时,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氧自由基大量增加,导致细胞膜分解、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加重;Ca2+内流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在脑内增加,使Na+、Ca2+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肿胀以致死亡。

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一、产前诊断 1、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1:164时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症。Rh阴性母亲应在孕12-16 28-32周和36周时测血中有无抗D、抗E 1:32-1:64 累可较严重。 2、羊水检查450nm波长密度 羊水中胆红素越高。同时测羊水中的磷脂(L)和鞘磷脂(S) L/S<2表明胎儿肺未成熟。 3、 B超 二、产后诊断 (一) 病史 1、母婴血型不合O型A、B型或AB型Rh 阴性Rh阳性。 2、母既往有分娩重度黄疸、贫血或死胎史。 3、母有接受输血及流产史。 (二)临床表现 1、贫血 者出生时脐血血红蛋白即可<120g/L,患儿可出现苍白、水肿 力衰竭。 2、黄疸 3、胎儿水肿Rh溶血症。 4、肝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血清胆红素 3、血型抗体检查ABO或Rh血型鉴定 子血液查 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3项试验。前2项阳性均表现小儿的红细胞已致敏 治疗 一、产前治疗 1、血浆臵换术Rh抗体164时应考虑给予母亲血浆臵换。 2、宫内输血胎儿水肿或胎儿血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行宫内输血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测下注入脐血管。 3、鲁米那1-2周口服鲁米那90mg/d, 以诱导胎儿肝酶产生。 4、L/S>2考虑提前分娩。 二、产后治疗 治疗原则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1 a.总胆红素> 205μmol/L b.已明确为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病疸即可光疗。c.换血准备期间及换血前后均应进行光疗。 2、1g/kg.次1-2次。3 5mg/kg.d 口服胆红素的快速上升 时意义不大。 (二)阻止溶血 1、激素0.3-0.5mg/kg.d 静脉或强的松1-2mg/kg.d口服。 2、丙种球蛋白0.5-1g/kg,静脉注射1-2次。 (三)换血 目的

婴儿肝炎综合征诊疗常规

婴儿肝炎综合征诊疗常规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简称婴肝征,是指一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出现黄疸、肝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此综合征的命名术语繁多,诊断名称各异,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本综合征病因复杂,症状程度不一,预后悬殊。若能查出病因,就不再称婴儿肝炎综合征而改为病因诊断。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肝细胞损害 1.感染包括病毒、弓形虫、细菌、螺旋体等各类病原体感染。TORCH(即指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即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其中以CMV感染占首位。 2.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氨基酸、脂类等代谢异常所致疾病。 3.中毒如药物、化学物中毒等。 (二)肝内胆管疾病如肝内胆管发育不良、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肝内胆管缺如等。 本病的发病机理随病因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如病毒感染为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损伤肝细胞;细菌感染为毒素等使肝细胞受损;肝内胆管疾病先引起胆汁淤积,再影响肝细胞代谢而产生病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而隐匿。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后又重现。 1.大便色泽可正常,多数随病情逐渐加深,呈浅黄色或白陶土色。尿色逐渐呈深黄色。 2.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黄疸轻重不一,以中、重度常见。 4.肝脏肿大,淤胆重时呈进行性,质地变硬。可有脾脏肿大。 5.胆汁淤积时,肠内胆汁量减少或缺如,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佝偻病、生长停滞、出血等。 6.TORCH病原体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除引起黄疸、肝脾肿大外,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肌张力下降、软瘫等)、眼病变(如白内障、视网 膜病)、紫癜等,并可伴随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头及眼小畸形等。 7.遗传代谢性疾病时,可有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相应表现。 8.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二)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标准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陶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杨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0umol/L(±50);臂及膝关节以下,250umol/L(±50);手足

小儿黄疸面面观(附图)

在宝宝出生2~3天后,皮肤一般会出现黄疸,大部分在半个月后就会消退,所以对于黄疸基本不需过于担心。不过如果是连续的黄疸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时,就不可再掉以轻心了。 简单来说,就是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无须担忧,病理性黄疸则要高度重视。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首先来确定一下“黄疸”的概念。人体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如果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 在一般情况下,黄疸是出现疾病的征兆,不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非病理状态,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后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不过,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1 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 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 3 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 在不能确定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时,请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过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果继续哺喂母乳,则黄疸会在高水平状态下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如停止哺喂母乳48小时,胆红素会明显下降50%,若再次哺喂母乳,则胆红素又见上升。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容易被忽视,因为其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不过其胆红素的最高值会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经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紧跟着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 早发型黄疸与迟发型黄疸的比较 早发型 迟发型 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7~14天 黄疸高峰时间 生后4~6天 生后2~3周 黄疸消退时间 两周 生后4~12周后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一、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疸; ⑤遗传性疾病;⑥药物性黄疸;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 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 二、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 而异。 24h 48h内 72h内及以后(mg/dl) 足月儿 <6 <9 <12.9 早产儿 <8 <12 <15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三、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6mg/dl; 2、足月儿TCB>12.9mg/dl,早产儿>15mg/dl; 3、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4、TCB每天上升>5mg/dl,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四、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1、皮肤黄染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新生儿是一特殊的群体,不能自我表达,完全 依赖我们细致的观察。黄疸患儿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皮肤颜色、范围以及大小便颜色,最重要是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反应,如原始反射、吸吮吞咽及肌张力情况。 2、精神状态: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 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皮肤颜色: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 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 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吃奶情况: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若发现婴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5、粪便、尿液: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 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6、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 生。 7、了解母儿情况: 了解母亲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有无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 及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新生儿早期加强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常规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1、生后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6mg/dl;24-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9mg/dl ;>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分别>8,12,15mg/dl 2、血清胆红素上升速度每天>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4、黄疸消退后又复出. 5、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二、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败血症, 肺炎,脐炎,腹泻,尿路感染,宫内感染有巨细胞包涵体病,单纯疱疹,先天性风疹等感染 2、溶血性疾病: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闭合性出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 4、药物引起: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Vit-K3 5、其他:胎粪排出延迟(先天性巨结肠),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疾病等 三、诊断 1、临床疑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应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包括总胆红素和直、间接胆红素。 2、生后48小时内发病以间胆升高为主者,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鉴定母婴血型(ABO,Rh系统),确有ABO不合者,抽血做三项试验(改良法coombs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Rh不合者做coombs直,间接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若患儿一般状态不好,有感染中毒症状,病史中有胎膜早破,急产或母有感染性疾病,应同时做血培养3、间胆升高为主者,除外血型不合溶血病,疑有其它原因引起溶血者,,可与血液室联系作溶血项目检查. 4、以直胆升高为主,或虽以间胆升高明显,而直胆>1.5mg/dl者,应考虑为败血症或宫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应查肝功,GPT 和HBSAg并与病毒室联系做进一步检查. 5、长期严重阻塞性黄疸应考虑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综合征,α1-抗胰旦白酶缺乏症,长期间接胆红素升高应考虑母乳性黄疸,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其它少见的先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应分别请儿外,遗传代谢或内分泌医师会诊确定. 四、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1、凡间接血胆红素超过12mg/dl者,为高胆红素血症,达到20mg/dl 称为临界浓度,此时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可能产生胆红素脑病,治

(完整版)新生儿指南汇编详解

目录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3)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6早产儿管理指南.......................................................................................9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13新生儿静脉营养及临床应用....................................................................... 17感染性休克............................................................................................. 22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 25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 (3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指南 (38)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 (42) 新生儿肺出血诊断与治疗方案………………………………………………………….. 44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45新生儿HIE诊断标准…………………………………………………………………….. 47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48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 50新生儿心电图……………………………………………………………………………… 54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61

黄疸鉴别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一、黄疸的定义: 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二、黄疸的病因: 引起黄疸的疾病甚多,1、肝胆疾病;2、某些血液系统疾病;3、胰腺疾病;4、产科疾病; 5、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黄疸); 6、: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7、母乳哺养性婴儿黄疸 8、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黄疸等; 三、黄疸的鉴别: 1、新生儿黄疸: 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2-3天出现黄疸,4-5天为高峰,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3-5天出现,5-7高峰,7-9天消退,最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umol/l; ⑵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或每日上升大于85u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umol/l; 2、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Gilbert综合征:发生黄疸的机制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及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重型,预后差)所致。本病特征为除黄疸外,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红细胞脆性增加;口服胆囊造影剂后,胆囊显影良好,肝活体组织检查无异常; (2)Dabin-Johnson综合征:引起黄疸的原因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结合胆红素的转运及向毛细胆管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本病特征为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口服胆囊造影剂后胆囊不显影;肝脏外观呈绿黑色(腹腔镜下观察),肝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沉着。本病预后良好; (3)Roto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碍所致。本病特征为血清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靛青绿(ICG)排泄试验障碍(减低);胆囊造影大多显影良好,仅少数不显影;肝内无色素颗粒沉着,肝活体组织检查正常。本病预后一般良好; (4)Crigler-Najja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非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本综合征可分为重型或轻型,前者因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与脑组织中脂肪组织有极强的亲和力,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多见于新生儿,其预后极差,多在出生后1年内死亡;后者系肝细胞微粒体内部分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其症状较轻,预后比重型稍好; 3、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2016年最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 一、早产儿诊断 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体重<1500 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二、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 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见表 1) . 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 2、呼吸管理 ⑴氧疗: PaO2<50mmHg 或血氧饱和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0%~ 95%. 对有呼吸衰竭者的治疗,见我国制订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 呼吸暂停的处理 ⑵呼吸暂停的处理 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 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 ②刺激呼吸; 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 4~6mg/kg, 静滴,12 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 2mg/kg, 2-3 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 5-15μ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 ④频发的呼吸暂停可应用 CPAP 或机械通气治疗. 3、早产儿喂养问题 ⑴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

Kcal/kg/d. 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 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 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 ; ④休克,严重的酸中毒或缺氧时 ⑶喂养的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 (表 2) . 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 <750 0.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5-1.0 1-2 1001-1250 2.0 2 1251-1500 3.0 3 1551-1750 5.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 1751-2000 7.0 3 >2000 10.0 4 ⑷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 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 ⑸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 24 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的浓度从 0.5-1.0g/kg/d 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的速度,0.08-0.12g/kg/h. ⑹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 10~20g. 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 2.2mmol/L~7.0mmol/L; 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 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 6、纠正低蛋白血症; 7、黄疸的治疗; 8、输血指征: ⑴Hb<80-90g/L (HCT<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 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 Hb<125g/L(HCT<35%). 9、PDA 的治疗 ⑴限制液体入量 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 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 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 小时. ⑶布洛芬:首剂 10mg/kg,2,3 剂每次 5mg/kg,间隔 24 小时.

新生儿黄疸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生儿黄疸偏高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生儿黄疸偏高怎么办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眼球泛黄,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 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黄疸应该是要鉴别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干预的。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这时候是要及时地干预治疗,因为病理性黄疸可能是某些疾病的 一些表现,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宝宝可能会出现其他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最严重的有可 能胆红素持续升高有可能入颅,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导致听力的损伤,危及到生命等情况。一般如果是黄疸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进展比较快,黄疸程度偏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要及时住院干预治疗,黄疸是新生儿期要密切关注,监测的一个指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 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脑损伤,正常情况下足月 儿约有80%肉眼可观察到黄疸,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正常情况下的生理性黄疸,还是 不正常情况下的病理性黄疸,一般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的。 如果是黄疸进展快,出现时间比较早,程度比较重,这时候就是考虑有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是很多的,像妈妈如果是怀孕期间有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是说孕后期或 者生产时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或者是宝宝出生以后有窒息,母子的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像遗传性的原因等,都可以导致红细胞破坏或者是肝功能的代 谢异常,导致黄疸的升高,所以如果是黄疸有异常,黄疸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宝宝 有不舒服的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去就诊。 新生儿黄疸如果是在正常范围,就我们说的生理性黄疸,是没有多大关系的,黄疸升 到一定程度自己会慢慢消退,对宝宝影响不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比较早,进展很快,然后消退延迟,病理性黄疸根 据血里面胆红素升高的种类不一样,也分为高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高间接胆红素升高,如果 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比较明显,持续升高有入颅的风险,最严重可能会形成胆红素脑病,甚 至核黄疸,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有可能以后会影响智力,然后听力,更严重的 时候有可能会危及到宝宝的生命安全。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有可能是肝胆疾病, 如果是没有及时干预治疗,有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或者是肝功能衰竭,这个也是比较严 重的并发症。所以如果是黄疸比较高,警惕是病理性黄疸的时候,要及时地去医院就诊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果是 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处理的,黄疸上升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就会慢慢地消退,宝宝的一 般情况都是良好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设计》(试行版)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 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 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

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

一个月宝宝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一个月宝宝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一个月大的宝宝黄疸值一般不会超过12.9mg/dl,这也是新生儿的黄疸正常值。 因为宝宝只有生理性黄疸才是正常的现象,此外在宝宝一个月大的时候还有黄 疸的话,可能就是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10-14天的时候会 消退,而母乳性黄疸可能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会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消退。但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得好睡的香,就是正常的。 宝宝一个月了还有黄疸怎么办,这篇文章帮你搞定 2 黄疸一般什么时候出现 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 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 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 险的信号。

12 如何观察宝宝的黄疸 1、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若宝宝出现嗜睡、反应差、吸吮能力减弱、容易尖声哭闹、发烧、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2、观察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 新生儿黄疸往往眼睛是最早出现发黄,也是最晚消退的,所以可以先观察眼睛。当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的话,则表明黄 疸有加重趋势,需及时就医治疗。 3、排便的观察 当宝宝尿液呈酱油色;当宝宝大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妈妈一定带宝宝及时就医。 4、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也是判断宝宝有无感染以及有无黄疸发生的重要体征。室内光线不要太暗新生儿出院回家后,白天可以让宝宝接近窗边的自然光,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自然光可以帮助宝宝吸收维生素D。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到出生第七天时,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现象呢?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二、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在新生儿时期,任何原因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达20%以上时,间接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而使脑组织受损,发生核黄疸。 所以,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如果黄疸持续加重,可出现发热、高声尖叫、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呼吸衰竭而死亡。经治疗存活者,多遗留有严重的智力低下、手足不自主乱动,或伴有眼球活动障碍、听力减退、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后遗症。 因此一旦发现宝宝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注意事项 首先看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时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在孩子两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性黄疸出生之后一周才开始出现。 一般七天开始消退,两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一个月左右也有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