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长沙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论长沙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论长沙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论长沙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 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 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 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 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 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 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2、中期规划:2006—2010年; 3、远期规划:2011—2020年; 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 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 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长沙城市特色

长沙城市特色 1.“山、水、洲、城”城市格局彰显城市风貌 一个城市的独特往往由它的城市风貌所展现, 而长沙的独特风貌则要从这座城市的格局来领略。 1.1.山 在地形上, 长沙属于丘陵地带, 山体资源非常丰富, 尤其以岳麓群山为著。山势南北走向, 横成岭而侧成峰, 各个方向上都有作为过渡层次的从山环侍, 因此在城市范围中各个角度和距离上观山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景观层次丰富, 这也成为了长沙市的绝对城市标志, 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山体被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保护起来, 延续传统山水格局所蕴涵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本质, 形成山城互鉴, 水映洲城的新格局。 1.2.水 作为城市景观组织的基础——水体, 在长沙是很容易见到的, 湘江、浏阳河、年嘉湖等水体点缀在整个城市之间。长沙在此基础上, 利用河岸线形成了极具特色湘江风光带, 在景观上构筑长沙市城市绿色生态圈, 在功能上形成了开敞空间, 为市民提供了休闲亲水好去处。这也成为长沙构筑“山、水、洲、城”城市空间格局重要的构图元素。

1.3.洲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这是毛泽东所描述的橘子洲头优美景色, 这也让橘子洲头成为了长沙的标志。在此基础上, 橘子洲和傅家洲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一系列的特色景观公园的设置, 向人们展 示了这两座岛屿在城市历史变迁中的经历和沧桑, 成为长沙特有的城市景观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1.4.城 长沙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指出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 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这种布局相应的构筑“两带、两区、六轴、五城”的城市形象骨架。 长沙市规划建设者们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以及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需求, 将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通过城市规划和富有创意的城市设计导引, 将“山、水、洲、城”格局穿插在一江两岸、西文东市、六桥三环城市布局中。古城、青山、绿洲、碧水——长沙便象一幅独具韵味的山水画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正是长沙区别于其他城市形象的根本所在。 2.强化名城地位, 延续城市特色 据考证, 远在20~15 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原始先民在长沙地域出现。因此长沙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辈出的英贤以及丰富革命的史迹、独特的城市风貌, 使得长沙素有“楚汉名城”之称, 同时已在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例如五代遗庙开福寺, 古诗曾写“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

项目定位报告模板

“项目定位报告”模板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宗地位置 宗地所处城市、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经济开发区、商贸金融区等)的地理位置。附图:项目在该城市的区位图,标记出宗地区域位置,与标志性市政设施、建筑物(如市中心商圈、机场等)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地段的定性描述(与主要中心区域办公/商务/政府的关系)。 二、宗地现状 1、四至范围; 2、地势平坦状况,自然标高,与周边地势比较; 3、地面现状,包括宗地内是否有水渠、较深的沟壑(小峡谷)、池塘及高压线等对 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并计算因此而损失的实际用地面积; 4、地面现有居民情况,包括具体居住人数、户数,工厂数量、规模、产品性质、开 工状况等,并说明对拆迁及项目开发进度的影响; 5、地下情况,包括管线、地下电缆、暗渠、地上建筑物原有桩基及地下建筑/结构 等,地上地下都要注意有没有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可利用的构建; 6、土地的完整性,有否市政代征地、市政绿化带、市政道路、名胜古迹、江河湖泊 等因素分割土地; 7、地质情况,包括土地结构、承载力、地下水位和抗震性要求。 附图:平面地形图,标记四至范围及相关数据; 地形地貌图,主要反映宗地地面建筑、河流、沟壑、高压线等内容; 地下状况图,包括地下管线、暗渠、电缆、光缆等。 三、项目周边的社区配套 (一)周边3000米范围内的社区配套 1、交通状况 (1)公交系统情况,包括主要线路、行车区间等;

(2)宗地出行主要依靠的交通方式,是否需要发展商自己解决; (3)现有交通捷运系统,近期或规划中是否有地铁、轻轨等对交通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附图:交通状况示意图,包括现有和未来规划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快速捷运系统; 2、教育:大中小学及教育质量情况。 3、医院等级和医疗水平 4、大型购物中心、主要商业和菜市场 5、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6、公园 7、银行 8、邮局 9、其他 附图:生活设施分布图,具体位置、距离。 (二)宗地周边3000米外但可辐射范围内主要社区配套现状 四、项目周边环境(根据个案特性描述,没有的可以不写) 1、治安情况 2、空气状况 3、噪声情况 4、污染情况(化工厂、河流湖泊污染等) 5、危险源情况(如高压线、放射性、易燃易爆物品生产或仓储基地等) 6、周边景观 7、风水情况 8、近期或规划中周边环境的主要变化,如道路的拓宽、工厂的搬迁、大型医院、 学校、购物中心/超市的建设等。 9、其他 五、大市政配套(都要说明距宗地距离、成本、接入的可能性) 1、道路现状及规划发展 包括现有路幅、规划路幅,规划实施的时间,与宗地的关系(影响)。 2、供水状况:现有管线、管径及未来规划和实施时间。

邯郸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概要

2004年12月Zhongguo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56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與發展戰略框架* 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劉軍** 摘要: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新時期邯鄲市城市定位的基本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根據城市定位,我們提出把“基地戰略”作爲邯鄲市21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體戰略,幷形成以科强體的工業高度化、以工帶農的城鄉一體化、以商促工的經貿互動化和以內聯外的開放圈層化的“四大主導戰略”框架。 關鍵詞:城市定位新型製造葉基地區域經貿中心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城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新的城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城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應當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爲,這是這次城市定位研究應當確立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 具體地說,這次城市定位研究在遵循區域性、功能性和獨特性等這些城市定位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應 *此文系“邯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課題”,作者爲課題負責人。 **劉軍(1965-),男,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副教授;通訊地址:北京東燕郊206信箱華北科技學院管理系,郵編:101601;E-mail: liujun@https://www.doczj.com/doc/f48090382.html, 49

长沙城市模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0-2010) 》(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第四条规划空间层次为: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第五条本次规划的期限: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2、中期规划:2006—2010年; 3、远期规划:2011—2020年; 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XX项目定位分析报告

昆泰集团 劲松项目定位分析报告 21世纪中国不动产 2002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北京房地产宏观市场分析…………………………5—10 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5—7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二、宏观经济运行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三、加入WTO后中国房地产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国家相关政策对住宅产业的影响………………8—9 一、把握使百姓“愿意买房”的有关政策 二、把握使百姓“买得起房”的有关政策 三、把握使百姓“买放心房”的有关政策 第三节 2002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预测 (10) 第二章区域市场分析…………………………………11—18 第一节区域环境概述 (11)

一、地理位置与道路交通状况 二、周边物业状况 三、人文环境及配套设施状况 第二节区域市场竞争分析…………………………12—13 一、周边项目概述 二、产品供应特点分析 三、区域内竞争对手分析 第三节本项目S.W.O.T.分析………………………14—18 一、Strength(优势) 二、Weakness(劣势) 三、Opportunity(机会) 四、Threat(威胁) 第三章客户群体需求分析…………………………… 19—25 第一节主导客户群的定位分析…………………… 19—20 一、客户类别细分 二、主导客户群定位 第二节主导客户群购房动机分析…………………21—23

一、购房时间、动机及关注因素 二、主导客户群购房偏好 第三节主导客户群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分析…………24—25 一、单位价格需求 二、贷款额度选择 三、首期的承受能力 第四章项目定位分析……………………………………26—29 一、响项目定位因素分析 二、项目市场定位描述 三、目标客户群体描述 第五章产品功能定位……………………………………30—37 一、整体规划建议 二、外观设计建议 三、户型设计建议 四、配套设施建议 五、装修档次建议

关于长沙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考

关于长沙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考 关于长沙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考 最近,国务院批复了长沙市修编后的总体规划。这是长沙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我们要在这张蓝图上写下最美的文字,把星城建设成为最宜人居的城市,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切实做好规划工作。 一、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发展,规划是前提;城市建设,规划是先导;城市管理,规划是基础。近年来,长沙城市建设和发展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市委、市政府把规划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做到了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最近,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三年大变样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奋斗目标,明确“一洲两岸、六桥三环、畅通出口、开发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点。要实现我们的新目标,要求我们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规划工作。 第一,提升城市品位要求规划先行。城市的品位关键是规划的品位,只有高品位的规划,才有高品位的建设、高品位的管理。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规划是蓝图、是准则,是管总的东西。如果作为蓝图的规划没有特色,作为准

则的规划没有水平,就难以产生有特色的建设,更难以达到高水平的管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长沙的城市建设之所以多楼一面,缺乏个性,城市秩序之所以杂乱无章、拥挤不堪,固然有建设和管理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城市的规划落后。因此,要提升城市品位,必须首先提升规划品位。 第二,搞活城市经营需要规划先行。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是最大的存量资源,是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种存量资源、无形资产能否得到充分开发,能否得到有效利用,能否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城市规划好坏至关重要。城市的规划好,定位准、品牌响、功能强,则城市的吸引力就强,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就强,城市的知名度就高,城市经营的卖点就高;反之,如果规划落后,定位不准,功能不全,城市的卖点自然就低。长沙这几年经营城市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与我们的城市规划不断进步,城市的包装和形象朝好的方面发展不无关系。我们要把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生产力、一个聚宝盆、一棵摇钱树,来对待,来实施,使之发挥更大效益。 第三,加快新区建设亟待规划先行。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的力度很大,城市规模扩张很快,规划部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规划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超前性不够的问题,建设推着规划走、规划随着项目转的问题,少数领导规划意

城市发展定位研究解读

一、城市功能演变的回顾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提出 (2) (一)历史轨迹:从州府治所到安徽省会 (2) (二)历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 (2) (三)城市功能的演变与动因 (3) (四)战略规划所提出的城市定位 (3) 二、对城市定位焦点问题的再认识 (4) (一)关于区域关系 (4) (二)关于省内关系 (9) (三)关于交通枢纽 (12) (四)关于科教基地 (13) (五)关于制造业基地 (15) (六)关于园林城市 (21) 三、城市发展定位 (21) (一)城市发展目标 (21) (二)城市性质职能 (23)

专题一:城市发展定位研究 一、城市功能演变的回顾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提出 (一)历史轨迹:从州府治所到安徽省会 合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合肥县、隶九江郡,东汉建安中,合肥曾为扬州治所,其后几易其名。由于合肥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航运终点,曾是江淮之间各种货物的转运集散之地,因此商业逐渐发展兴盛,《史记·货殖列传》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鱼)木输会也”,《汉书·地理志》将合肥与寿春并举,并称作商业都会,自西汉至东汉,经久不衰。自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合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城市再无大的发展。从隋至清一直属于庐州府,明清为庐州府治,下辖舒城、无为、六安、巢县、合肥五县,但是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更没有成为地区性的中心城市,一直处在寿春、芜湖、安庆等本地重镇的阴影之下。辛亥革命后庐州府被撤销,设合肥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确定为安徽省省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合肥市,为皖北行署驻地;19??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后,为安徽省省会、省辖市,直至今日。 (二)历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 ?1956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是一座以纺织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 ?1959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一个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将成为一个铁路枢纽。 ?1963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将成为以机电工业为主的综合性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1977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铁路枢纽之一;应充分利用科教基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电子仪表工业,相应发展轻纺工业。 ?1994年规划: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华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大学生心目中的长沙城市形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目中的长沙城市形象 调查报告 班级:传媒策划与管理0903 指导老师:王蓁 组员:贺纯曾碧霞吴佳俊向嘉鹏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报告摘要 二.报告正文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及方法 3.调查问题的分析 4.调查结果分析 三.结论和建议 1.调查总结 2.建议 四.调查的局限性和必要说明五.附录

一.报告摘要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维系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既在于该城市的人文范围,也在于人们的视觉效果。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长沙市的文化、市容、经济等方面提问,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各大高校及网站发放问卷。通过结果分析,既发现了它的优势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才能进一步发挥长沙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使长沙市以更加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全省乃至全国公众的心目中。 二.报告正文 1.调查目的 A加强我们从事传媒市场调查工作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提升我们对调查问卷设计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 C.了解长沙的经济、市容、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评价,为提升长沙城市的竞争力提供基本依据。 2.调查对象及方法: A、调查对象:长沙高校在校大学生 B、调查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各大高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0份,纸质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在网上长沙高校大学生填写169份,有效率100%。 3、调查问题的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13道题,其中第一题是对长沙城市的总体印象评价,最后一题是主观题,主要想多了解大学生心目中对建设好长沙城市形象的意见或建议。其余的题目中主要涉及大学生对长沙的经济、文化、市容市貌的了解与看法,同时也简单的提及长沙的环境和长沙的特征,这些问题的设计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到长沙城市的形象,发现了它的优势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便提出意见或建议。 4、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长沙市的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和市容形象,通过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大学,涉外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工程职院,长沙师范,司法警官学院,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院十二所大学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A 经济形象方面 一个城市经济形象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良好的经济形象,就不会有竞争力,就不会喜迎竞争者,而且城市的其他形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认为长沙经济形象非常发达的人占1.2%,比较发达的占39.6%,一般发达的占55.6%,不发达的占2.4%,较落后的占1.2%。这些数字表明我市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

商业项目定位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项目定位及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及宜兴环保产业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建设单位 1.3 项目拟建设区位、地点及地块概况 1.4 宜兴(高塍)环保产业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国(宜兴)国际环保产业城

1.2 项目建设单位

开发商:佛山市南海海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潘志勇 1.3 项目拟建设区位、地点及地块概况 项目拟建设区位:宜兴市高塍镇 本项目在宜兴市东北位置。宜兴拥有独特有利的区位条件,为苏、浙、皖三省交汇要塞。处在锡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京航运河、新长铁路等交通干线的交汇处,与江阴长江大桥沟通苏南苏北,是杭州与南京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在宜兴版图上,高塍与宜兴城区仅一桥之隔,临近锡宜高速宜兴西出口(5公里)和104国道(6公里) 地块地址:该地块位于宜兴市高塍镇,东至镇中心路(环保配件一条街)、南至镇远东路(规划中的北环路)、西至镇远东路、北至村镇农田。土地平整,拆迁量少。 地块可建设用地面积:252942平方米。 地块现状及周边建筑概况:项目东面为高塍目前的环保一条街;南面为一些环保企业;西面与北面均为农田。

宜兴拥有独特有利的区位条件,为苏、浙、皖三省交汇要塞

1.4 宜兴(高塍)环保产业概况 宜兴是我国最大的环保产业基地,宜兴环保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和提 高,在环保设备制造、商品流通、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方面已有了较强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全国县市中是环保企业最多、环保专利最多、环保工程最多、环保产值最多的县市,拥有了我国唯一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区。享有“中国环保产业之乡”的美誉,已成为宜兴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环保企事业单位1500多家,其中环保工业企业500多家,环保营销单位和代理单位600多家,环保事业单位70多家,环保产业从业职工3万多人。据宜兴市专利事务所统计,全市拥有环保专利200多项,“九五”以来,开发环保新产品88种,在全国名列前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环保业已成为宜兴的主要支柱产业,2006年宜兴环保产 地块北边农田及居民区 地块东边中心路,环保配件一条街 地块西边土路 地块南边,规划中的北环路

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旅游管理 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左文 如今,目的地营销已然进人品牌化时代,目的地品牌形象这一概念频繁出现。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本文针对长沙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新的旅游品牌形象。 作者简介:左文(1989-),女,湖南湘潭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 旅游目的地形象,也称旅游形象,是旅游地通过旅游产品(总体产品)呈现在游客面前或传布给世人的总体特征,是社会对某旅游地特点的概括和总体评价,也是公众的识别标志,要保证旅游地在信息、传媒造就的各种形象的汪洋大海中能够被识别和自我认同。 一、当前定位 长沙为湖南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湘江下游,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现辖长沙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共六区二县一市。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细数近年来长沙旅游品牌,“人文山水,魅力长沙”、“山水名城,休闲胜地”、“历史名城,山水美城”、“山水洲城,人杰地灵”、“多情山水,璀璨星城”,不难看出,长沙一直以“山水”为旅游卖点标榜自己。但是,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奇山异水数不胜数。旅游产品日趋同质化是如今旅游业无法回避的事实,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必须表达出自

身资源的独特性和排他性。论山,长沙赢不了“神奇仙境”张家界;论水,长沙比不过“人间天堂”九寨沟。所以,一直以来以“山水”为主打的形象定位推广起来效果不够显著,市场接受度不高,始终没有办法让长沙在国内众多的山水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 经过不断的探索,这座以娱乐闻名的城市终于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开始以快乐自诩。2013年开始,长沙以中央电视台为主打,在各类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推出“走进‘快乐长沙’”专版或专题宣传;改版旅游网站;联合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多管齐下,全面启动了“快乐长沙,宜游胜地”的城市形象宣传。首次在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持续播放“快乐长沙”十秒钟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央视第三方绩效评估数据显示,受众达14亿人次,让“快乐长沙”城市品牌极大提升。 遗憾的是,“快乐长沙,宜游胜地”只是指出了长沙的特色之一,没有表现出长沙这座老城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宜游胜地”太过笼统,整体性跟吸引性都略显不足。 二、理想定位 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的设计要求深入挖掘城市的独特元素,引起市场注意力;同时,应当把握当下的消费需求和社会风尚,从而具备有较高的公众认知度和吸引力,提高市场接受度。一般由一句精辟的主题口号概括和表现出来。笔者认为,“星耀长沙,辣样快乐” 是长沙现阶段比较精准恰当的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一)星耀长沙——彰显文化内涵 天文之星:长沙素有“星城”的美名,名称来由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古天文学的星宿定位。二十八宿之一的轸宿位于荆州上空,轸宿旁边有个附属于它的小星,

武汉和长沙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和城市形态的比较

武汉与长沙总体规划的比较及分析 一、城市简介 1.武汉 概况: 武汉市,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巨大型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的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是首个上榜美国《国家地理》“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的中国城市。如今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 面积:2011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7.54平方公里。 人口: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1012万人。武 - 1 -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一)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一) 摘要:文章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展开,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以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复兴和无锡城市规划的变迁为例,简单介绍了各自规划的特色和独特定位,并结合中国城市现状进行了探讨,以期中国城市在“走出去,引进来”之间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关键词:城市发展;定位;苏黎世;无锡 一、引言 城市定位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消费需求和外界的竞争环境等的动态变化,科学地确定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一个城市只有当它不可替代时,才能保持自己在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多个方面。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重在挖掘城市的个性与潜能,发扬不易为其他城市所模仿的特长,也就是独特的竞争能力。而结合传统的城市职能定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城市个性的认识。但是在当今这个形势朝夕变幻、机会转瞬即逝的时代,希望对城市的发展提出正确的策略,就需要城市竞争力理论与城市职能定位方法的相互完善和补充,以避免与时代的脱节和发展良机的错失,尽量减少内耗和与其他竞争城市的不必要的摩擦。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的三大城市群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高,大量城镇密集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三大城市群,它们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15个地级以上城市。长三角是中国城镇最为密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体系完整,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组成城镇系统,区域内部城镇各类城市的数量呈现“金字塔型”特点,形成了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创造出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浙江经济以放开民营经济准入,形成以国际市场定单为主要指向的新型民营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江苏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基础上,迅速推进产权民营化改革,使原来以政府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快速转向以民间自发力量推动的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节奏、体制政策差异和商务成本变化趋势,以苏南经济为代表,通过吸引外资,迅速实现与世界产业对接,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成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加工中心之一。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珠江三角洲城镇间连成一片的趋势十分明显,如广州市与周围的佛山、东莞等城市,深圳到广州的穗港经济走廊之间基本上由准城市化地区相连,呈现出城市群的形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城市之间的内部联系己呈现出市场化的经济联系,城市间的开放度较大,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布局来看,主要的城市高度集中于环珠江口地区,客观上形成了发展水平及特点都存在差异的内外两个城市分布圈层。 3、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指地处中国北部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市及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承德和张家口市,总面积3.24万平方公里,人口3686万。2005年GDP为12585亿元,占全国的7.6%。京津冀城市群因环渤海而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促进全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延伸的枢纽作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诸多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城市群的北京、天津的发展水平相当高,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聚集与扩散作用无法辐射到承接中心城市扩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 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特色形象应将该城市置于一定的背景下展开对比和分析。长沙属于全国大中城市之列,必须明晰长沙作为中国重要城市的独特优势,并了解她成长中的不足,才能有利于长沙确定及完善她的定位,从而树立和拓展崭新的城市特色。 长沙的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城市发展的中上游水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已步入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特别在科教文化和劳动力技术素质方面,长沙在全国明显居前。但是对照全国一流先进的城市,长沙的经济实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尚存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市民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长沙物质文明的现状 1经济状况 城市经济水平是城市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动力,是城市物质文明的客观表现。 2001年长沙国内生产总值728亿元(参见2001年长沙与周边城市综合指标对照表)。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子系统指标看,长沙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居中上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跃居全国城市上游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也居全国前列。长沙先后与日本鹿儿岛市第10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 长沙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诸多美称,盛产谷物、辣椒、湘莲、茶叶、木材等;锰、钡、锑、钨硫、花岗石、高岭土等矿蕴藏丰富品位较高,尤其是海泡石储量居全国之冠,菊花石更是世界珍稀矿藏,地下水、鱼类、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长沙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名郡"之称。城内岳麓山巍峨西峙,湘江水穿城而过,桔子洲静卧江心,浏阳河逶迄东来,山、水、洲、城融为一体。城外,东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奇、水秀、石坚、林幽"著称;西有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有十里陶瓷发祥地铜官窑。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目录 前言 (1) 一、总则 (7)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9) 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0) 五、城市形象规划 (12)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3) 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7) 八、综合交通规划 (20) 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 十、防灾减灾规划 (26) 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7)

前言 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 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

某楼盘项目前期分析及定位报告

体育馆路南安大厦工程前期分析及定位报告 第一篇地块解读 1.1本工程地块解读 本工程地块位于西安市南门外体育馆路,南临体育馆路,西距长安路50M,北望环城南路。工程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实在是市内黄金地段 不可多得的地块。 图1.1 工程地块位置图 本工程地块

----地块现状 地块地面已平整,周边建筑物林立 占地面积:4600㎡ 1.2 本工程地块优劣势分析 【工程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西安市南门外区域堪称古城门户区域,占据着西安市最最重 要的地理位置,整体规划配套完善。 生活优势---本工程周边已经有着非常繁荣、成熟的生活氛围,本工程西 接长安路,东连文艺路,是传统生活与现代都市共同繁荣的 地方。 发展优势---位于西安市中心地段,发展潜力和升值空间很大。 昭示优势---因为工程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对工程的后期形象有很好的 正面影响。 资源优势---本工程周边生活、娱乐、学习、商业环境极佳。 【工程劣势分析】 环境劣势---本工程地处市内黄金区位,寸土寸金,从开发经营效益的角

度和实际建设规划的角度考虑,都不可能有大面积的绿化环 境,只能通过小面积和局部的绿化点缀其间,所以对于追求 自然环境的客户而言,恐怕怕难以认可。 【工程机会分析】 发展机会---本工程所处区位对消费者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工程区域的城市基础建设必将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是西安市的形象建 设,所以工程周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空白机会—目前工程区域商务地产工程云集,只有少量住宅工程,本工程的住宅功能和商业裙房配套都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机会。市场机会---目前西安市住宅工程开发建设离市区越来越远,而城墙内的工程往往价格甚高,环城路周边工程则备受消费者青睐。 置业机会---自住、投资、办公客户都会选择在工程区域置业,本工程目标客户群体范围广,容量大,对工程的销售有很大促进作用。 分析结论: 本工程个性突出,优劣分明;开发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应针 对目标客户分析市场需求,依托本工程特色,借助周边生活 环境及社会服务功能的无形价值,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同时致力于工程形象的改善,以求一举竖立起本工程的人气 热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