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

萃取

也称液—液萃取。指溶于水相的溶质与有机溶剂接触后,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部分或几乎全部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它是一种分离技术,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种分离方法具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的特点,既能用来分离、提纯大量的物质,更适合于微量或痕量物质的分离、富集,是分析化学经常使用的分离技术,也广泛用于原子能、冶金、电子、环境保护、生物化学和医药等领域。

萃取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这里介绍常用的液-液萃取。

基本原理: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用公式表示

C A /C

B

=K

C

A .C

B

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摩尔浓度。K是一个常数,称为

“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

w

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

1

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

2

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

3

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

1

/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

(w

0-w

1

)/S;两者之比等于K,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V

=K 即

(w1-w2)/S

w2=w1KV

=w0

KV KV+S KV+S

因此,经n次提取后:

w n=w0(

KV

) KV+S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

n

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萃取和洗涤

实验原理:

萃取和洗涤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操作。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从混合物中抽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需要的,这种操作叫做萃取或提取;如果是我们不要的,这种操作叫做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

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将含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两液相间进行分配。在一定温度下,此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和在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即所谓“分配定律”。

假如一物质在两液相A 和B 中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c A ∕c B =K ,K 是一常数,成为“分配系数”,它可以近似地看作为此物质在两溶剂中溶解度之比。 设在Vml 的水中溶解W o g 的有机物,每次用Sml 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有机物在此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重复萃取:

第一次萃取:

设V =被萃取溶液的体积(ml ),近似看作与A 的体积相等(因溶质量不多,可忽略) W o =被萃取溶液中溶质的总含量(g )

S=萃取时所用溶剂B 的体积(ml )

W 1=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 中的剩余量(g )

W 2=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 中的剩余量(g )

W n =经过n 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 中的剩余量(g )

故W o -W 1=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 中的含量(g )

故W 1-W 2=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 中的含量(g )

则:

具体实例见P.100-101。

另外一类萃取原理是利用萃取剂能与被萃取物质起化学反应。这种萃取通常用于从化合物中移去少量杂质或分离混合物。常用的这类萃取剂如5%氢氧化钠水溶液,5%或10%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水溶液,稀盐酸、稀硫酸及浓硫酸等。碱性的萃取剂可以从有机相中移出有机酸,或从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中除去酸性杂质(使酸性杂质形成钠盐溶于水中);稀盐酸及稀硫酸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有机碱性物质或用于除去碱性杂质;浓硫酸可应用于从饱和烃中除去不饱和烃,从卤代烷中除去醇及醚等。

KV KV + S 当用一定

量的溶

剂萃取

的剩余量越少越好。因为上恒小于1,所以n 越大,Wn 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几份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W 1/V W o W S =K 经整理得:W 1=KV KV + S W o 同理:W 2/V W S =K 经整理得:W 2=KV KV + S W 1W 1W o 经过n 次后的剩余量:Wn=W o n 2

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分液漏斗、试管

药品:0.01%I2—CCl4溶液、1%KI—H2O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本次实验为间歇多次萃取操作)

一、多次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边示范边讲解)

1、选择容积较液体体积大一倍以上的分液漏斗,把活塞擦干,在活塞上

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切勿涂得太厚或使润滑脂进入活塞孔中,以免污染萃取液)塞好后再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看上去透明即可。

2、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用水检验),确认不漏水时方可使用,将其放置在合适的并固定在铁架上的铁圈中,关好活塞。

3、将被萃取液和萃取剂(一般为北萃取液体积的1∕3)依次从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顶塞不能涂润滑脂)。

4、取下分液漏斗,用右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左手握住漏

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把分液漏斗口略朝下倾斜【见P.101图3.30(1)】并前后振荡:开始振荡要慢,振荡后,使漏斗口仍保持原倾斜状态【见P.101图3.30(2)】,下部支管口指向无人处,左手仍握在活塞支管处,用拇子和食指旋开活塞,释放出漏斗内的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此操作也称“放气”。如此重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振荡2—3min,然后再将漏斗放回铁圈中静置。

5、待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后,打开顶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至接受瓶:

(1)若萃取剂的比重小于被萃取液的比重,下层液体尽可能放干净,有时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应同时放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三角瓶中,切不可从活塞放出,以免被残留的被萃取液污染。再将下层液体到会分液漏斗中,再用新的萃取剂萃取,重复上述操作,萃取次数一般为3—5次。

(2)若萃取剂的比重大于被萃取液的比重,下层液体从活塞放入三角瓶中,但不要将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放出;再从漏斗口加入新萃取剂,重复上述操作,萃取次数一般为3—5次。

6、将所有的萃取液合并,加入过量的干燥剂干燥。

7、然后蒸去溶剂,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蒸馏、重结晶等方法纯化。

▲用于破坏乳化的方法见P.102,另外轻轻地旋转漏斗也可加速破乳。

二、连续萃取装置见P.103图3.31。

1、液—液连续萃取【图3.31(1)(2)(3)】

2、液—固连续萃取【图3.31(4)】

本次实验成败关键:

1、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正确(包括振摇、“放气”、静置、分液等操作)

2、准确判断萃取液与被萃取液的上下层关系

安全事项:CCl4蒸气对人体有伤害,请注意安全

1.以适当溶剂将黄豆中的油溶解并分离的操作称为(A)吸收(B)蒸馏(C)蒸发(D)溶提"D"

2.与液液萃取功能相似的操作是(A)蒸发(B)蒸馏(C)吸收(D)过滤B"

3.对共沸混合物,以下列何种方法分离最经济有效? (A)蒸发(B)蒸馏(C)萃取(D)过滤"C"

4.液液萃取之分配系数等于(A)萃取物溶质浓度/萃余物溶质浓度(B)萃余物溶剂浓度/萃取物

溶质浓度(C)萃取物溶质浓度/萃余物溶质浓度(D)萃取物溶质浓度×萃余物溶质浓度"A"

5.能自动使溶液和固体的残渣分离的萃取器是(A)喷淋萃取器(B)搅拌萃取器(C)道氏稠厚器

(D)混合沉降槽"C"

6.某有机酸对水及乙醚之分配系数在20℃时为0.4,今于100ml的水溶液,含有此有机酸5g ,若以

50ml乙醚一次萃取该水溶液, 则水溶液中还剩下有机酸多少克?(A)1.8 (B)2.2 (C)2.6 (D)3.2 "

B"

7.今有0.1g的苯甲酸溶于50ml的水中,若以50ml的乙醚来萃取,已知苯甲酸在水及乙醚中之K=0.1,

则萃余液中含有多少克的苯甲酸? (A)1/110 (B)11/110 (C)1/11 (D)1/10 "A"

8.当两成分之混合液其相对挥发度α在多少时,以蒸馏法无法分离,而须用萃取法来分离? (A)0<

α<1 (B)α=1 (C)1<α<2 (D)2<α<3 "B"

9.萃取时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应较稀释剂对溶质的溶解度为(A)小(B)相等(C)大(D)不一定

"C"

10.分离沸点相近两种液体之混合液,最好用何种方式(A)吸收(B)蒸发(C)萃取(D)过滤"C"

11.若溶剂之表面张力大,则萃取液与萃余液(A)分离与分散皆易(B)分离与分散皆难(C)分离易,

分散难(D)分离难,分散易"C"

12.煎煮中药属于何种操作(A)结晶(B)吸收(C)蒸馏(D)沥取"D"

13.密度相近的两液相(A)分散易,分离难(B)分散与分离皆难(C)分离与分散皆易(D)分散难,

分离易"A"

14.在萃取操作中,最重要的为何种接触?(A)逆流多级(B)共流多级(C)逆流微分(D)共流微分

"A"

15.萃取操作中,最重要的是(A)物料前处里(B)溶剂之选择(C)操作方法(D)溶剂之回收"B"

16.萃取操作中,包含混合与(A)结晶(B)洗条(C)分离(D)蒸发"C"

17.分配系数对萃取的影响为(A)K值越小,越省溶剂(B) K值越大越省溶剂(C) K值越大,分散

越容易(D) K值小于1没有萃取效果"B"

18.现有1.0g的杜鹃花酸溶于50ml的水中,若以50ml的乙醚萃取,则萃余液中含1/11g的酸;今

用50ml乙醚分2次萃取,则萃余液中含酸(A)1/11g (B)10/11g (C)35/36g (D)1/36g "D"

液液萃取原理

液液萃取原理 液液萃取是指两个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接触后,一个液相中的溶质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另一个液相,或在两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如图所示: 几个概念 1. 原溶液:之欲分离的原料溶液,原溶液中欲萃取组份成为溶质A,其余称稀释剂B 2. 溶剂S:为萃取A而加入的溶剂,也称萃取剂 3. 萃取相:原溶剂和稀释剂混合萃取后,分成两相,含溶剂S较多的一相; 4. 萃余相:主含稀释剂的一相 5. 萃取液:萃取相脱溶剂后的溶液 6. 萃余液:萃余相脱溶剂后的溶液 萃取过程的条件 1.两个接触的液相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 2.溶质组分和稀释剂在两相中分配比不同; 3.两相接触混合和分相; 4.溶剂S对A和B的溶解能力不一样,溶剂具有选择性,即 其中:y表示萃取相内组分浓度;x表示萃余相内组分浓度。上式表明:萃取相中A/B的浓度比值应大于萃余相中A/B的浓度比值。

典型工业萃取过程 1.以醋酸乙酯为溶剂萃取稀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制取无水醋酸。由于萃取相中含有水,萃余相中含有醋酸乙酯,所以萃取后产品和溶剂均须通过精馏分离实现。 2.以醋酸丁酯为溶剂萃取青霉素产品。 3.以环砜为溶剂从石油轻馏分中提取环烃; 4.以轻油为溶剂从废水中脱酚; 5.以丙烷为溶剂从植物油中提取维生素。 萃取过程的经济性 1. 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下或形成恒沸物,用一般精馏方法不能分离或很不经济; 2.混合物浓度很稀,采用精馏方法必须将大量稀释剂B气化,能耗高; 3 混合液含热敏性物质(如药物等),采用萃取方法精制可避免物料受热破坏。 萃取过程对萃取剂要求 ①选择性好; ②萃取容量大; ③化学稳定性好; ④分相好; ⑤易于反萃取或精馏分离; ⑥操作安全、经济、毒性小 常用的工业萃取剂 醇类:异戊醇;仲辛醇;取代伯醇 醚类:二异丙醚;乙基己基醚 酮类: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 酯类:乙酸乙酯、乙酸戊酯、乙酸丁酯 磷酸酯类:己基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二辛基磷酸辛指、磷酸三丁酯

萃取仪的仪器特点及安装使用

萃取仪的仪器特点及安装使用 萃取仪是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从而将化合物提纯和纯化。目前市场上的萃取仪品类繁多,有自动固相萃取仪、超临界萃取仪、微波消解萃取仪、超声波萃取仪、穿孔萃取仪以及熔剂萃取仪等等。 自动萃取仪 本仪器是利用气动原理,完成人用手摇的方法萃取物质,并能定时至秒,且效果好,还省时,还能把有害气体通过导管排往室外,彻底把人从麻烦的手摇中解放出来。 自动萃取器为全自动工作方式,能够完全代替人工振摇,不需要在振摇过程中因有机溶剂挥发膨胀而人工“放气”。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与有毒试剂的直接接触,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是化验室中不可缺少的常用萃取仪器。 自动萃取器是主要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液一液”萃取装置。 目前在一般实验室中,“液一液”化学萃取一般采用分液漏斗手摇式萃取,这种方法既笨重萃取效率又低,人工劳动强度还大,而且萃取时所用的有机溶剂还会给实验人员带来身体上的毒害。 仪器的安装与使用 1、把支架、顶板、底板按照各自的实际位置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并看一看是否周正,如果螺丝孔不正对着,可对调互换一下再用螺丝固定好。 2、把导气管剪成需要的长度,连接在底座上对应的出气孔上,并把导气管的另一端连在萃取瓶的进气口上,出气口上的导管引向室外,如是在通风厨中做实验,

可不在萃取瓶的出气口安装出气导管。 3、时间设定:时间设定为2-3分钟,时间一到仪器会自动停止工作。 时间调整:用尖锐物在定时表的面板凹槽处拨动,以改变时、分、秒的设定。 时间数字的意义: ①当数码器中间设为(h)时代表小时,定时范围是1分-99小时99分(前面的数码代表小时,后面的数码代表分)。 ②当数码器中间设为(m)时代表分,定时范围是1秒-99分99秒(前面的数码代表分,后面的数码代表秒)。 ③当数码器中间设为(s)时代表秒,定时范围是0.01秒-99.99秒(前面的数码代表秒,后面的数码代表0.01秒)。 为了你的安全,请将地线良好接地。 标签: 萃取仪

萃取分离法处理高放废液的进展

第34卷第5期原子能科学技术Vol.34,No.5  2000年9月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2000 萃取分离法处理高放废液的进展 焦荣洲,宋崇立,朱永贝睿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要:评述了近几年用萃取分离法从高放废液中去除超铀锕系元素的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世界上 已有的应用前景较好的TRU EX流程(美)、DIAMEX流程(法)、DIDPA流程(日)、CTH流程(瑞 典)和TRPO流程(中国)。 关键词:萃取;分离;超铀元素;高放废液 中图分类号:O65812;TL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931(2000)0520473208 反应堆乏燃料元件经后处理工艺处理,虽回收了其中99%以上的铀和钚,但产生的高放废液仍然含有毒性大、寿命极长的锕系元素和T1/2>106a的裂变产物99Tc和129I等,它们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对它们的妥善处理与处置是关系到核能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高放废液的处理与处置有玻璃固化法[1]和分离2嬗变法[2]两种途径。玻璃固化法把高放废液与玻璃融熔固化,固化体装入金属容器,埋入深地层贮存库,和生物圈隔离几十万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质贮存库投入使用。该法需玻璃固化的废液量大,费用高。分离嬗变法用化学方法从高放废液中分离出长期起危害作用的锕系元素和长寿命的裂变产物,将高放废液变为中低放废物,经水泥固化后,近地表贮存。提取出来的长寿命核素或利用或嬗变成短寿命核素后贮存,实现高放废液的大体积减容。该法所需费用低,安全性好。 近年来,国际上针对从高放废液中提取锕系元素发展了一些新的萃取流程,它们是美国的TRU EX流程、日本的DIDPA流程、法国的DIAM EX流程、瑞典的CTH流程和中国的TRPO 流程等。这些流程都已用真实的高放废液进行过热实验,具有较好的锕系元素的分离效果,现正在进行改进与完善。 1 萃取分离流程 111 TRUEX流程(T ransuranium Extraction) 该流程是由美国阿贡实验室于80年代初开发的,采用双官能团萃取剂CMPO(辛基苯基-N,N-=异丁基氨基甲酰甲基氧膦),结构式为: 收稿日期:1999203222;修回日期:1999209212 作者简介:焦荣洲(1936—),男,河北昌黎人,研究员,核化学化工专业

分液漏斗的分类及使用方法(附萃取操作)

分液漏斗的分类及试用方法(附萃取操作) 一、分液漏斗分为:球形分液漏斗(如图1a)、梨形分液漏斗(如图1b)、梨形刻度分液漏斗(如图1c)(一般:上面的塞子称为活塞,下面颈脖子上的塞子称为旋塞) 图1a 图1b

图1c 二、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 梨形分液漏斗多用于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液漏斗多用于滴加反应液使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1、球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使用时, 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活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 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3) 无论选用何种形状的分液漏斗,加入全部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 3/4。 2、梨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注意:若用梨形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振荡时,活塞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 注意:分液漏斗洗干净后把塞子拿出来,不要插在分液漏斗里面,尤其是要进烘箱前;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四、安装 盛有液体的分液漏斗,应妥善放置,否则玻塞及活塞易脱落,倾洒液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正确的支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其放在用石棉绳或塑料膜缠扎好的铁环上,铁环则牢固地被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2);另一种是在漏斗颈上配一塞子,然后用单爪夹牢固地将其夹住并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3)。但不论如何放置,从漏斗口接受放出液体的容器内壁都应贴紧漏斗颈

甲醛释放量的标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的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考欧洲EN312-1 1997《刨花板》、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厂商协会技术委员会,《中密度纤维板》、欧洲标准ENV717-1、《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定气候箱法》、日本农业标准JA-MAFF,Notification No.920《普通胶合板》、日本农业标准JAS MAFF,Notification No.990<《地板》。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执行本国家标准,过渡期6个月;自2002年7月1日起,市场上停止销售不符合本国家标准的产品。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肇庆康蓝中密板企业集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太尔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环球木业有限公司、新乡平原人造板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维新、杨帆、许文、马虹、何励贤、李本初、杨虹、楼明刚。 本标准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包括地板、墙板等)中甲醛释放量的指标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释放甲醛的室内装饰装修用各种类人造板及其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的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甲醛释放量--穿孔法测定值the perforator test value 用穿孔萃取法测定的从100g绝干人造板萃取出的甲醛量。 3.2 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测定值the desiccator test value 用干燥器法测定的试件释放于吸收液(蒸馏水)中的甲醛量。 3.3 甲醛释放量--气候箱法测定值the chamber test value 以本标准规定的气候箱测定的试件向空气中释放达稳定状态时的甲醛量。 3.4 气候箱容积volume of the chamber 无负荷时箱内总的容积。 3.5 承载率loading rate 试样总表面积与气候箱容积之比。 3.6 空气置换率air exchange rate 每小时通过气候箱的空气体积与气候箱容积之比。 3.7 空气流速air velocity 气候箱中试样表面附近的空气速度。 返回 4 分类 按试验方法分: a)穿孔萃取法甲醛释放量(简称穿孔值); b)干燥器法甲醛释放量(简称干燥器值);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编号:FS-DY-30009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

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 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

液液萃取

实验15 液—液萃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液萃取原理和实验方法。 2.熟悉转盘萃取塔的结构、操作条件和控制参数。 3.掌握评价传质性能(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液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在欲分离的液态混合物(本实验暂定为:煤油和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溶剂(本实验暂定为:水),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性质的差异,易溶组分较多地进入溶剂相从而实现混合液的分离。萃取过程中所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水),混合液中欲分离的组分称为溶质(苯甲酸),萃取剂提取混合液中的溶质称为萃取相,剩余的混合液称为萃余相。 图2-15-1是一种单级萃取过程示意图。将萃取剂加到混合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因溶质在萃取相的平衡浓度高于在混合液中的浓度,溶质从混合液向萃取剂中扩散,从而使溶质与混合液中的其他组分分离。 图2-15-1单级萃取过程示意图 由于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密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从外界向体系加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本实验采用的转盘萃取塔属于搅拌一类。 与精馏和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传质性能可用理论级和级效率表示,或者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表示,对于转盘萃取塔、振动萃取塔这类微分接触萃取塔的传质过程,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表征塔的传质特性。

萃取相传质单元数N OE 表示分离过程的难易程度。对于稀溶液,近似用下式表示: * *ln *21 1 2 x x x x x x dx N x x OE --=-=? (2-15-1) 式中:N OE ——萃取相传质单元数 x ——萃取相的溶质浓度(摩尔分率,下同) x * ——溶质平衡浓度 x l 、x 2 ——分别表示萃取相进塔和出塔的溶质浓度。 萃取相的传质单元高度用H OE 表示: OE OE H/N H = (2-15-2) 式中:H 为塔的有效高度(m )。 传质单元高度H OE 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优劣。H OE 越大、设备效率越低。影响萃取设备传质性能(H OE )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结构因素、两相物性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外加能量的形式和大小。 三.实验装置流程及试剂 1.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为转盘式萃取塔,见图2-15-2。转盘式萃取塔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液-液萃取设备。转盘塔塔身由玻璃制成(有效高度1.134 m ),转轴、转盘、固定盘由不锈钢制成。转盘塔上下两端各有一段澄清段,使每一相在澄清段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以便两液相的分离。在萃取区,一组转盘固定在中心转轴上,转盘有一定的开口,沿塔壁则固定着一组固定圆环盘,转轴由在塔顶的调速电机驱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调解速度。分散相(油相)被转盘强制性混合搅拌,使其以较小的液滴分散在连续相(水)中,并形成强烈的湍动,促进传质过程的进行。转盘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操作稳定;2)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3)操作弹性大。 2.实验流程 实验流程见图2-15-3。实验中将含有苯甲酸的煤油从油循环槽经油泵通过转子流量计打入转盘塔底部,由于两相的密度差,煤油从底部住上运动到塔顶。在塔的上部设置一澄清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分离。经澄清段分层后,油相从塔顶出口排出返回到油循环槽。水相经转子流量计进入转盘塔的上部,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

分液漏斗的使用及萃取

分液漏斗的使用及萃取 [仪器装置] 常用的分液漏斗有圆球形、圆筒形和梨形三种,见图1(a)、(b)、(c)。 分液漏斗从圆球形到长的梨形,其漏斗越长,振摇后两相分层所需时间越长。因此,当两相密度相近时,采用圆球形分液漏斗较合适。对于少量或半微量操作,则经常选用容量小的圆筒形分液漏斗。由于整个分液漏斗呈圆筒状,细而长,因此,不会因液体量少而看不到液层,有利于两相明显地分出有一定厚度的层次,便于操作。 无论选用何种形状的分液漏斗,加入全部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3/4。 盛有液体的分液漏斗,应妥善放置,否则玻塞及活塞易脱落,倾洒液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正确的支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其放在用石棉绳或塑料膜缠扎好的铁环上,铁环则牢固地被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2);另一种是在漏斗颈上配一塞子,然后用单爪夹牢固地将其夹住并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3)。但不论如何放置,从漏斗口接受放出液体的容器内壁都应贴紧漏斗颈。

[装配要点] (1)检查玻塞和活塞芯是否与分液漏斗配套,如不配套,往往漏液或根本无法操作。欲用不配套的分液漏斗,必须在装配后,首先试验其是否合用、漏液,待确认可以使用后方可使用。 (2)在活塞芯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润滑脂,如凡士林(注意:不要涂进活塞孔里),将塞芯塞进活塞,旋转数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后将活塞关闭好,再在塞芯的凹槽处套上一直径合适的橡皮圈(从直径合适的乳胶管上剪下一细圈即可),如图4,以防活塞芯在操作过程中因松动而漏液或因脱落使液体流失而造成实验的失败。 (3)需要干燥的分液漏斗时,要特别注意拔出活塞芯,检查活塞是否洁净、干燥,不合要求者,经洗净、干燥后方可使用。

化工原理《液液萃取》概念题

化工原理《液-液萃取》概念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级萃取中,若增加纯溶剂S的加入量,则萃取液的浓度y A将。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确定 2、单级萃取操作时,若降低操作温度,其他条件不变,则溶剂的选择性将。 A.变差 B.变好 C.不变 D.不确定 3、选用溶剂进行萃取操作时,其必要条件为。 A.分配系数k A<1 B.萃取相含量y A≤萃余相含量x A C.选择性系数β>1 D.分配系数k B=1 4、单级萃取中,若升高操作温度,则萃取液中溶质的浓度y A将。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确定 5、对于萃取过程,若溶剂的选择性好,则溶剂的溶解度也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6、当萃取过程溶剂比S/F减小时,萃取液中溶质A的浓度,所需理论级数。 A.不变,减小 B.减小,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7、萃取过程的能耗主要集中在。 A.萃取操作时溶剂的输送 B.萃取操作时原溶液的输送 C.萃取操作时溶剂的回收 D.萃取操作时温度的升高 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临界混溶点位于溶解度曲线最高点 B.临界混溶点左方曲线表达式为:)(A S x x ψ= C.临界混溶点右方曲线表达式为:)(A S y y ?= D.溶解度曲线内的平衡联结线两端的表达式为:)(A A x f y = 9、一般情况下,稀释剂B 组分的分配系数k B 值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难以判断,都有可能 10、单级(理论)萃取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萃余相浓度将 。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 11、单级(理论)萃取操作中,在维持相同萃余相浓度下,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则萃取相量与萃余相量之比将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不定 12、单级(理论)萃取操作中,在维持相同萃余相浓度下,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萃取液的浓度(指溶质)将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不定 13、萃取剂加入量应使原料和萃取剂的和点M 位于 。 A.溶解度曲线之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上 C.溶解度曲线之下方区 D.座标线上 14、萃取是利用各组分间的 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 A.挥发度 B.离散度 C.溶解度 D.密度 15、采用多级逆流萃取与单级萃取相比较,如果溶剂比、萃取相浓度一样,则多级逆流萃取可使萃余相分率 。

出境竹木草制品注册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一: 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 管理实施细则 一、目的 为规范出境竹木草制品注册登记工作,保证出境竹木草制品检验检疫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出境竹木草制品(包括竹、木、藤、柳、草、芒等)生产、加工、存放企业的注册登记管理。 三、职责 (一)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工作。 (二)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辖区内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的审批、发证和监督管理。 (三)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的受理、考核、日常监督管理及年审。 四、注册登记条件 1. 厂区整洁卫生、道路及场地地面硬化、无积水。 2. 生产加工区与生活区分开或具有有效的隔离措施。 3. 厂区布局合理,原料存放区、生产加工区、包装及成品存放区划分明显,相对隔离。 4. 有独立的成品存放场所,并有相应的防虫、防霉、防鼠设施。成品库干净卫生,产品堆垛整齐,标识清晰。成品与地面、墙面有一定距离。

5. 包装场所防疫设施和卫生状况良好,生产加工场所定期清扫,保持清洁卫生。 6. 加工工艺合理,原则上应包含蒸煮、高温烘干、熏蒸等除害处理工序,具备相应的除害处理设施,如蒸煮染色或蒸煮漂白设施、热处理烘干设施、熏蒸消毒设施等,除害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与出口数量相适应。 7. 配备经检验检疫机构培训合格的厂检员,熟悉生产工艺,并能按要求做好相关防疫和自检工作。 8. 配备防虫、防霉、防鼠的药剂和器具。 9.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制度,厂检员管理制度,溯源体系,异常情况报告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等。 五、注册登记申请的受理与考核 (一)从事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的企业,应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一式两份材料: 1. 《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申请表》(附表1) 2. 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3. 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 企业厂区平面图。要求标示企业的原料存放场所、生产加工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库、除害处理设施等; 5. 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各环节的技术指标及相关说明等; 6. 除害处理设施情况及相关材料; 7. 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主要原料、辅料清单及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 8. 企业防疫小组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 【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三)环节二:体验萃取 为什么番茄汤加了油之后,上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这层色素可是大有好处的(展示图片),这是番茄汤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我们把这种

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部分内容如粗盐的提纯,蒸馏初中已经介绍过。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所以萃取和分液是高一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新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对不同类型混合物的分离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学校,优生少,差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中下层次的居多,基础较差,底子薄,实验能力极为薄弱,有些同学初中基本没做过实验。 设计理念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按教材顺序介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更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通过比较直观的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引申到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区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长颈漏斗,了解分液漏斗的常见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②初步学会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③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逐渐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球形、梨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 实验药品:碘单质、四氯化碳、蒸馏水、酒精、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过滤、蒸发和蒸馏 【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两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实验探究一】分别将三种溶剂混合:蒸馏水与四氯化碳、蒸馏水与苯、蒸馏水与酒精,观察它们互溶及密度大小情况,并记录现象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互溶性,理解怎样的混合物适用分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四氯化碳和苯的颜色和闻闻味道,并指出这两种试剂的毒性。)【学生活动】动手做实验,观察、讨论并分析 【讨论】如何将分层的混合物分离?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倾倒法或者用胶头滴管吸取

第五章采购需求

第五章采购需求第一标包:电视台设备采购 序号设备 名称 产品描述单位数量单价合计演播室设备 1演播 室系 统主 机 1.主机支持二路HD SDI/HDMI实时信号输入,采样率8bit 4:2:2,最高支持1080/60P;支持数字高/标清信号2路输入, 支持数字高/标清信号2路输出,支持1路本地硬盘素材播 放,支持VGA\DVI\HDMI扩展通道3路输出,支持模拟音频2 路输入\输出,支持监听音频信号1路输出; 2.主机内置无线接收功能,可任意接收安卓、苹果、微软手 持设备的无线信号,信号分辨率高达1080P,并支持对安卓、 苹果、微软手持设备的拍摄信号实时抠像处理; 3.至少i5八代或i7或AMD8核心以上处理器; 4.2TB企业级大容量硬盘储存,并支持扩展; 5.4G双通道工业内存; 6.2G/D5/128bit专业三维图形渲染卡; 7.24倍速DVD刻录光驱,支持以8X无损速率的刻录; 8.前置2个高速USB接口; 9.4U专业机架式设计; 10.产品通过国家强制3c认证,节能认证; 虚拟互动演录播系统主机产品生产厂家需通过国家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 证,主机产品生产厂家市级或市级以上《检测报告》、中国 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及3C认证证书,且认证中委托人、生产 者及生产企业为同一名称(非OEM贴牌产品),生产厂家对 代理商的授权原件及质保函原件。(除要求的生产厂家原件 外,剩余资质复印件需加盖生产厂家公章) 台1 2真三 维虚 拟演 播室 系统 1.全高清虚拟导录播系统,独立完成传统演播室中节目录制 和播出、虚拟布景、字幕叠加、流媒体发布等功能。 2、多种3D/2D虚拟场景,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无缝结合。 3、虚拟机位角度和广角可调;随时调节人像窗口大小,适 应更宽的场景范围。 4、虚拟摄像机模拟推拉摇移、吊臂和航拍,实现真实空间 透视效果,速度可调。 5、提供3D\2D模式下的6个虚拟机位;虚拟机位的切换支 持淡化转场。 6、系统具备广播级色键器,提供高低值抠像设定,独立的 上、下、左、右切边技术,实现同时二路通道抠像应用。 7、背景视窗,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支持PPT、视频、图 片、外景画面和无线信号,并可通过遥控器切换场景;背景 视窗的内容支持导入HDMI/HD SDI信号、安卓/苹果/微软设 备的无线信号或本机媒体文件,导入的视频可以循环播放, 套1

穿孔萃取法

CET-Y40A板材甲醛释放量检测系统 --穿孔萃取法 甲醛释放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对板材生产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上海科绿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国标开发一套专门针密度板和刨花板甲醛释放量测试的系统,该系统方便厂商开展质量控制,是一种便捷、经济、可靠的板材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 本系统适用于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板材甲醛释放量检测。本系统符合GB/T17657-1999标准的要求。穿孔法为国际流行的纤维板、刨花板甲醛释放量检测方法,检测精确,操作简便,为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量国家强制标准规定专用仪器。 一、系统特点: 1、经济性好:测试成本低,一般板材送样检测的费用大多在几千元以上(指单个样品单次送检)。如果出口板材送到指定检测方检测费用会更高,如香港。本系统测试成本很低;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操作,且用时少,随时都可以进行测试。 2、检测速度快:能很快得出检测结果,通常一个检测周期为1天,和送检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一般送检时间为20天。 3、操作简单:一般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即可胜任本系统的操作,设备调试由我方上门负责培训。 4、采购成本低:相比送检和购买一套大型环境试验舱(价格约26万)成本低相当多,对竞争日趋

激烈的板材和板材直接用户来说可节约一笔可观的费用。 5、性能高:产品制作精致,外形美观大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二、适用板材: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板材甲醛释放量检测。 三、系统组成: 本系统标准配置都是配带系统软件,并且能记录所有检测数据和打印检测报告; 本系统由穿孔式萃取仪、甲醛测试仪、空气对流干燥箱、天平、干燥器、试管架、容量瓶等部件组成 穿孔式萃取仪由甲醛萃取器(玻璃7件套)、专用支架、升降台、加热套组成。 四、板材甲醛检测系统软件 本系统软件是科绿特环保公司专门针对板材甲醛释放量检测系统开发的。能把复杂操作简单化,连接一台普通的电脑就可以完成板材的整个检测过程,并且打印出检测报告来,所有的数据均可存储在电脑里。 1、标准曲线设置 2、检测数据显示 3、查询历史检测数据 5、打印检测报告 6、 五、参照标准: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GB18580-2001)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01)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实验方法》(GB17657-1999) 六、检测耗材 本公司随系统配制一定数量的检测耗材,耗材需长时间储存于冰箱中。同时本公司长期提供检测耗材,并代做标准曲线。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 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 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 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 萃取。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的理解。

甲醛穿孔萃取仪

甲醛穿孔萃取仪是依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引用标准《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甲醛释放量穿孔法测定”的要求而生产的一种检验设备。它满足而且高于以上标准的要求,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穿孔萃取仪,包括四个部分: 1、1000mL具标准磨口的圆底烧瓶用以加热试件与溶剂进行液-固萃取。 2、萃取管,具有边管(包以石棉绳)与小虹吸管,中间放置穿

孔器进行液-液穿孔萃取。 3、冷凝管,通过一个大小接头与萃取管联接,可促成甲醛-甲苯气体冷却液化与回流。 4、液封装置是防止甲醛气体逸出的及虹吸装置,包括90°弯头,小直管防虹吸球与三角烧瓶。 其他配套仪器: 1、套式恒温器,宜于加热1000mL圆底烧瓶,功率300W,可调温度范围为50-200℃。 2、电热鼓风箱,控温器灵敏度±1℃,最高温度为300℃ 3、适用于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用穿孔萃取法测定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天长市华玻实验仪器厂(原天长市长城玻璃仪器制造厂)位于长江之滨的皖东明珠——天长市。东临扬州与南京接壤。本厂是国内专业制造高品质,复杂型玻璃仪器的厂家,已有18年生产经验,在国内及周边地区玻璃仪器行业具有影响力,本厂具有高仿进口产品的能力,本厂为了达到进口质量和外观,不惜重金购买德国B2B全自动玻璃机床2台,高薪聘用高级工程师数名,这些技术人才,具有非标模具设计及开发的能力,制造工艺的创新,机床的操作技能及国外加工的理念。 另外我们对玻璃选材及厚度,清洗,包装,一些细节也十分苛刻。由于质量过关和服务到位,一直为国内玻璃仪器制造商做贴牌生产,也为国外客户生产了大批优质玻璃仪器。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 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 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见右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 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 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 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

5、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 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

穿孔萃取法板材甲醛检测操作规程完整

穿孔萃取法板材甲醛检测操作规程 一、执行标准 《GB18580-2001室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 《GB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EN120-1999 穿孔法测定人造板材甲醛释放量》 二、甲醛限量标准 适用板材甲醛限量值使用围限量标志 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9mg/100g可直接用于室E1≤30mg/100g须饰面处理后允许用于室E2 三、板材样品检测 3.1 配制溶液: 3.1.1 配制0.4%乙酰丙酮溶液: 用移液管取2mL乙酰丙酮于5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振荡摇匀,于暗处密闭保存。(有效期:1周)。 3.1.2 配制20%乙酸铵溶液: 称量100g乙酸铵于250mL烧杯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后转至5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润洗烧杯两次,合并加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振荡摇匀,于暗处密闭保存。 3.2 安装穿孔萃取仪: 如图所示安装: ?蒸馏水清洗萃取仪玻璃部分; ?自下至上顺序安装,小心轻放; ?磨砂接口处涂抹少量凡士林密封。

3.3 制备板材样品: 3.3.1 板材样品规格: 规格:20mm×20mm×厚度,称量105~110g(精确至0.01g,记作质量M0)。 3.3.2 加样: (1)、圆底烧瓶中加入加人M0 g板材样品,用量筒小心加入600mL甲苯。 (注意:甲苯有毒,勿与口/眼/皮肤接触,勿吸入。) (2)、关上萃取管底部的活塞,向萃取管中加人1L蒸馏水,同时向锥形瓶加人100mL 蒸馏水,防虹吸球玻璃管伸入液面以下。安装妥当,检查各处气密性。 3.3.2 萃取甲醛: (1)、打开循环冷却水,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 (2)、待甲苯沸腾后,从第一滴甲苯从冷凝管底部滴下的时间开始计时; (3)、调节电加热套温度,使甲苯从冷凝管底部以每分钟30mL恒定回流速度滴下,滴下的带有甲醛的甲苯从穿孔器底部穿孔而出,甲苯中的甲醛被萃取并溶入水中; (4)、整个萃取过程持续2小时,萃取结束时,移开加热套,让仪器迅速冷却至室温。 (注:甲苯废液有毒,污染环境,需回收密闭保存,妥善处理。) 3.3.3 转移、定容: (1)、开启萃取管底部的活塞,将甲醛萃取液全部转至2L容量瓶中; (注意不要将萃取仪中上层甲苯移入。) (2)、两次分别加入200mL蒸馏水到三角烧瓶中,并让它虹吸回流到萃取管中,合并转移到2L容量瓶中; (3)、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线定容(若有少量甲苯混人,需先用滴管吸除)、振荡摇匀,得到甲醛萃取液。 3.4 检测吸光度A: (1)、用移液管量取10mL甲醛萃取液至100mL碘量瓶中,再分别加入10mL 乙酰丙酮溶液和10mL 乙酸铵溶液至碘量瓶中,盖上瓶塞摇匀得待测样品溶液; (2)、另取一个100mL碘量瓶,量取10mL蒸馏水+10mL乙酰丙酮溶+10mL乙酸铵溶液,盖上瓶塞摇匀得空白样品溶液; (3)、把上步两个碘量瓶放到38~42o C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15分钟,然后取出于暗处静置冷却1小时;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573-34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 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 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