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

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不正确。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解析】

【详解】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可知,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战争不会迅速结束,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

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可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初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势,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毒有限标,后在东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二这个期间(1942年前),整个战局是轴心国占据着明显优势,法国败北,英国撤退英

伦,北非处于争夺战中,大西洋战役处于僵持阶段。大国苏联也被德军横扫溃败,岌岌可危。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也是横扫英美亚洲的殖民地。

1942年1月各国云集华盛顿组成同盟国,美国开始大规模重整军备,并且扩大对英国,苏联

等所有盟国军事和物资的援助。仅仅不到半年,英国首先对德国大城市展开第次千机机群轰炸;美军在中途岛大海战中,一举击沉日本4艘航母;8月美国开始轰炸欧洲轴心国控制区,

同时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瓜岛战役击破日军,开始战略反击:11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从北

非进行进攻:同月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获得胜利,北非战局全面扭转。

材料三

1943年11月美、英、中开罗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美、英、苏德黑兰会议商定在1944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美、英、苏雅尔塔会议做出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有着巨大影响1945年7月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材料四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在此之前,德国没有把这次行动的“巴巴罗萨

计划”告知日本,而日本加入轴心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让德国帮助自己同苏联维持良好关系,以便消除来自西伯利亚的威胁,使日本的陆海军可以集中力量南进。德国的擅自行动让日本领导人觉得受了欺骗。正因为德国不把“巴巴罗萨计划”提前告诉日本,所以日本也如法炮制,关于在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同样没有事先通知德国。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表现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回答,轴心国成员对待他们的合作持什么态度?

(5)结合以上五则材料,谈谈二战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启示。

【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德意日法西斯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写出两点即可)

(2)扭转战争局势

(3)美国对所有盟国家扩大军事和物资援助联合作战;召开国际会议。(写出两点即可)

(4)不信任

(5)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国与国之间应以诚相待等。(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局部战争初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德意日法西斯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

(2)据材料“11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从北非进行进攻。同月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获得胜利,北非战局全面扭转”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月,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扭转了战局,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

(3)据材料二“1942年1月各国云集华盛顿组成同盟国,美国开始大规模重整军备,并且扩大对英国,苏联等所有盟国军事和物资的援助。”可得出美国对所有盟国家扩大军事和物资援助联合作战;根据材料三“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可得出召开国际会议。(4)据材料“德国的擅自行动让日本领导人觉得受了欺骗。正因为德国不把‘巴巴罗萨计划’提前告诉日本,所以日本也如法炮制,关于在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同样没有事先通知德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轴心国成员对待他们合作的态度是不信任,各自为战。

(5)据以上五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启示是树立和平意识,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互信互利的安全机制,建立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诺曼底登陆军事行动的代号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6月6日黎明,盟军的2000多架飞机轰炸了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德军阵地,为登陆部队扫清障碍。随后,1.7万名空降兵在诺曼底地区着陆,占领了部分交通,军事要地,

从6时30分开始,4000艘登陆艇载送的部队突击登陆。登陆时,海明波涛汹涌,不少登陆艇被掀翻。

(2)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盟军主要是哪些国家?

(3)诺曼底登陆战役后,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霸王计划

(2)英、美

(3)英美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实施登陆,诺曼底登陆军事行动的代号是霸王计划。

(2)依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实施登陆,故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盟军主要是英、美国。

(3)依据所学可知,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4.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材料二如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材料三 (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

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材料四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为危险。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五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1)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历史可以选择的材料是:_____。

(2)了解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历史可以选择的材料是:______。

(3)了解二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历史可以选择的材料是:______。

(4)了解联合国成立可以选择的材料是:______。

(5)材料一属于材料类别中的哪类?(填大写字母)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6)材料四属于材料类别中的哪类?(填大写字母)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答案】(1)材料三

(2)材料一

(3)材料五

(4)材料二

(5)A

(6)A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历史可以选择的材料是: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和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依据所学可知,了解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历史可以选择的材料是:材料一。12月7日指的是1941年12月7日,在这一天凌晨,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其它国家也纷纷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依据所学可知,了解二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历史可以选择的材料是:材料五。1944年6月,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缓解了苏联在东线的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4)依据所学可知,了解联合国成立可以选择的材料是:材料二。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

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5)依据材料一“如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分析可知,材料一属于材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就是事件的亲历者或目击者对某个事件的直接记录。记住12月7日就是1941年12月7日,在这一天凌晨,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故选A。

(6)依据材料四“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为危险”分析可知,这是丘吉尔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事件的亲历者,因此属于第一手资料。故选A。

5.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6.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的情况;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请回答:

(1)面对以上危机,美国政府是怎样应对的?

(2)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以上这些措施的采取,结果如何?

【答案】(1)实行罗斯福新政。

(2)调整工业或通过《工业复兴法》。

(3)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5)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以上危机,1933年,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采取的措施是调整工业或通过《工业复兴法》。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的措施是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公共工程兴建,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条市场突然崩盘,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大萧条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工业生产以1929年为100,到1932年美国生产下降为54,德国下降为53,法国下降为69,英国下降为84.1933年1月,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以黄金计算,橡胶价格仅为1929年1月的13%,羊毛为22%,丝为28%,棉花为34%,大米和咖啡为41%,小麦为42%,食糖为50%.其中世界国际贸易的下降幅度个人令人吃惊,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242亿美元。经济大萧条使英美和其他欧洲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导致战后重建的金本位制完全崩渍。

——摘编自闫二旺等人《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危机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二:这场危机还加深了各主要责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关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丢工。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来机造势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答案】(1)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加剧社会危机;影响深远等。

(2)影响:对美国:避免了社会危机;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但未能完全消除危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对世界: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所借鉴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这场危机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从“大萧条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影响范围特别广;从“世界工业生产以1929年为100,到1932年美国生产下降为54,德国下降为53,法国下降……”,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破坏性特别大。(2)依据所学可知,这场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为了摆脱危机,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但未能完全消除危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对世界: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所借鉴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爱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等等。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

(2)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29年到43年美国失业率图表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不足5%骤增到将近25%。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促进就业,美国罗斯福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2)根据材料中“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可知,美国国会要求企业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为了救治经济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罗斯福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幕尼黑图片不列颠空战图片丘吉尔视察被炸的伦敦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之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带来。纵观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并写出一种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式武器”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所提出的“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分别指哪个重大事件

【答案】(1)绥靖政策到积极作战希特勒很快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二战全面爆发;粉碎了希特勒阴谋

(2)1914年7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飞机坦克潜艇

(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诺曼底登陆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态度的变化是绥靖政策到积极作战;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的不同是希特勒很快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二战全面爆发。

(2)依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7月,标志是英德进入战争状态;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式武器”是飞机、坦克、潜艇。

(3)根据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之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带来。纵观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协调作战”指的是诺曼底登陆。

10.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渐趋明朗,盟军认为即将获得战争胜利这时,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主导战后格局,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材料二在罗斯福看来,只有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大国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维护战后世

界和平与稳定。有鉴于此,罗斯福建议成立一个由大国组成的强力组织,在该组织的旗号下,一旦大国达成一致意见,即可对世界任何地方出现的紧张局势随时予以干预。罗斯福认为,在这个大国集团里必须将中国考虑在内。

材料三罗斯福考量: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独立抵抗日本法西斯多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倘若成立的国际组织将中国这样排除在外,这个组织谈不上有什么代表性;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亚洲的传统大国,任其弱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斯大林强烈反对将中国纳入大国俱乐部,是因为他不希望看到苏联旁边出现一个强大的邻邦,他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对苏联的优势地位造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盟军认为即将获得战争胜利”的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持何种态度?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四个原因)

【答案】(1)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好转,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支持或赞成。①中国独立抵抗日本法西斯多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②中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③倘若成立的国际组织将中国这样排除在外,这个组织谈不上有什么代表性;④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亚洲的传统大国,任其弱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⑤斯大林也是强烈反对,美国越支持。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渐趋明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苏德战场是当时欧洲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其地位举足轻重,发生在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好转,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持赞成态度(或支持的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因为:中国独立抵抗日本法西斯多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倘若成立的国际组织将中国这样排除在外,这个组织谈不上有什么代表性;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亚洲的传统大国,任其弱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斯大林也是强烈反对,美国越支持。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5.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7.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8.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 -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兴建公共设施,实行“以工代赈”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3.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 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 6.“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兴建公共工程 D.实行计划经济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最新人教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

最新人教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材料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不断催促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目的是配合德军合力夹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这一时期,经过几次会战,日军损失惨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自戴燕《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上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上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上填“未涉及”。 ①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使日本无力介入苏德战争,加快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步伐。 ③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 ④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未涉及 (2)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6000多万人民死亡。(写出两点即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①据“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可知,“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②据“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使日本无力介入苏德战争,加快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步伐”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③据“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可知,“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违背了材料。故题干表述错误。 ④据材料可知,“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材料未涉及。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灾难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 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 2.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4.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5.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8.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9.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0.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役 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1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1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部编版历史九上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九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测试卷(含答案) 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奥运会的奧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指的是()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巴比伦 2.欧洲文明起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文明主要属于() A. 原始社会文明 B. 奴隶制城邦文明 C. 封建文明 D. 资本主义文明 3.西方有谚语“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其中“凯撒”是() A. 雅典将军 B. 古罗马执政官 C. 意大利旅行家

D. 基督教神职人员 4.西欧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项核心内容,以下关于西欧封建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 B. 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C. 骑士在中古西欧是指那些拥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D. 公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成为公爵是每个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耀 5.下列对古代罗马社会叙述正确的是() A. 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 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 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诞生和发展的 D.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6.查韦斯骄傲地说:“我不用出国就能领略到整个地中海的风光。”由此判断他是古代欧洲的() A. 波斯帝国人 B. 亚历山大帝国人 C. 罗马帝国人 D. 阿拉伯帝国人

7.下图漫画反映了( ) A.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B.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D.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8.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 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 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9. “它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文化艺术,一直为后世所赞叹.”引文赞叹的是()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雅典城邦 D. 亚历山大帝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役 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 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 4.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6.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7.“……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8.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9.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0.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战役11.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13.“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3.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4.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5.“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兴建公共工程 D.实行计划经济 6.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 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发表《开罗宣言》 C.发表《波茨坦公告》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

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 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 5.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7.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对此,罗斯福总统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 8.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苏联

部编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综合试题 带答案

初三历史上下册综合试题201901 考生注意: 1.本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3. 一、 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被认为是“尼罗河赠礼”的古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下列哪一宗教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的发生 C.启蒙运动兴起 D.新航路开辟 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5.“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美国总统,值国家最艰难之时。他的名字已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他是指 A.拿破仑 B.林肯 C.玻利瓦尔 D.华盛顿 7.“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 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 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 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气侯变暖、毒品泛滥、核武器扩散等问题成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安全,美、英、法、俄、中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协同配合,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上所述,在面临成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该会议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2.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5.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7.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

2020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号证考准 级班 名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 处 分 作 卷 试 者 违 , 等 名 姓 写 要 不 外 线 订 装 、 题 答 要 不 内 线 订 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 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 项 选 项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国家是() A.古罗马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巴比伦 2.2018年,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在中国上映。影片通过一则励志校园童话,试 图阐述印度社会阶级隔阂和教育现状。造成印度社会阶级隔阂的历史根源是() A.宗教教义B.封建等级制度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3.在公元前18 世纪的古巴比伦,如果人们犯罪了,可以依据下列哪部法律来给予 量刑定罪( ) A.《汉谟拉比法典》 B. 《民法典》 C. 《摩奴法典》 D. 《刑法典》 4. 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古埃及建在尼罗河边上B.古埃及人是喝尼罗河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5. “城邦公职人员由抽签方式选出,每个公民都有同等机会出任城邦公职,行使作 为城邦主人的职权。”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在() A. B. C. D.古巴比伦 古中国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6. 27 ( )公元前年,他结束共和制,成为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元首)。这里 的“他”是 A. B. C. D.屋大维恺撒亚历山 大伯里克利 7.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B.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罗马法发展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1.我们要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有关情况,可以参考( ) A.《俄狄浦斯王》 B. 《荷马史诗》 C. 《古兰经》 D. 《掷铁饼者》 12.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科学家是 ( ) A.苏格拉底 B. 俄狄浦斯王 C. 德谟克利特 D. 普罗米修斯 13.法国和德国均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家。在西欧历史上,与法国和德国的形 成有 直接历史渊源的国家是( ) A.马其顿王国 B.西罗马帝国 C. 东罗马帝国 D. 查理曼帝国 14.欧洲独立的小生产者是自由农民,他们拥有的权利有( ) ①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和财 产②有份地保有权 ③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④他们的土地权利受庄园法庭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它是拜占庭帝国继承和保存古罗马光辉古典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在一定程度 上改 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法学汇 纂》 16.西欧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这种关系从高到低是() A.国王、诸侯、卿大夫、士B.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C.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D.教皇、大主教、主教、神父 17.右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A.火器、机械制品B.黄金白银 C.甘蔗、烟草D.黑人奴隶 18.文艺复兴首先从哪个国家兴起( ) A.英国 B.意大利 C.罗马 D.法国 19 ( ).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课程。下列课程属于基 础课的 A. B. C. D.法学神学医 学几何 20.分散的手工工场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是在() A.15 B.16 C.14 D.13世纪 世纪世纪世纪 21.小明小时候听妈妈给他讲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 灯》的故事, 这两则故事出自() A. B. C. D.《奥 德赛》《马可波罗行 记 》《天方夜谭》《伊索寓言》 22. 18它是世纪时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号称“日不落帝国”,这 里的它是指() A. B. C. D.西班牙 英国法国美国 23.至今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圣索菲 亚大教 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 、宗教半争与历史沧桑。它曾见证了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5.如图所示的战役 A.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6.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7.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 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周建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实产 生了一些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繁荣和不断深化的危机表明:并不是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分子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而 是资产阶级的“反危机”理论和政策、措施破产了。 一、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 前那样明显,但从七十年代起周期性有加强的趋势。 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除了个别例外情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国危机次数参差不等的新情况。根据一般看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年开 始的、现在还在继续的危机。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危机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 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的危机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就是说它们在战后已发生过 七次经济危机。西德和意大利战后各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其中有五次分别发生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法国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基本一致。即便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表现得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例如,战后第一次发生在1948一1952年的经济 危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战时美国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成了暴发户,经济实力大大膨胀起来;日本、西欧各国则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当美国在1948一1949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日本和西欧各国还没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具备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危机推迟到1951一1952年 才发生。又如发生于1964一1969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达五年。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在1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在1966年4月,美国迟至1969年10 月才爆发 。但是,发生于1973一19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发生危机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日、英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 第二,战后危机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战前严重,但七十年代后皇现出深化的趋势。 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以美国为例,战前的 .1920年危机,工业生产 下降22.了%,1929年危机下降46.1%,1937年危机下降21.了%。战后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是() A.著名人物 B.出现时间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2.图一所示文物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图一图二 3.这是某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一道选择题,答题选手需要场外观众的帮助,请你帮帮他()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罗马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5.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 B.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C.它的创始人是汉谟拉比 D.它的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 6.曾被称为“土匪女王”的普兰·黛维因为在低种姓人群中颇有影响而曾当选议员。普兰·黛维在竞选过程中会得到支持。()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整块大面积的平原,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8.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发表《开罗宣言》 C.发表《波茨坦公告》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4.“……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5.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6.“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为了摆脱“萧条、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下列叙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A.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B.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日本军部上台组阁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7.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曾说道:“罗斯福先生的典范促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8.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错误的表述是 A.A B.B C.C D.D 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0.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