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1课第三世界的兴起

教材分析

第三世界的兴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亚、非、拉大批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民族独立或在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二是第三世界国家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形成为标志。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以“七十七国集团”形成为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在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的局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第三世界的形成;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亚洲其他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埃及“七月革命”;阿尔及利亚独立;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收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南北问题;七十七国集团。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第三世界的形成使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②第三世界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明,第三世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从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大事件;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的重大事件。

难点: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后,世界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此外,世界政治格局还有一个重大变化,这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本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战后第三世

界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斗争。(板书课题)

(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提问,什么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指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是毛泽东在1974年提出来的。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指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亚、非、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一般不再使用,第三世界的概念仍在使用。

一、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板书)

1.越南、朝鲜、中国革命的胜利(板书)

二战之前,亚洲独立国家主要就是日本。其他国家大多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请学生举例)亚洲人民很早就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二战后,亚洲各国利用日本投降、殖民体系崩溃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独立运动。越、朝、中三国经过艰苦斗争,建立人民政权,获得民族独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板书)

印度是英国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英国殖民者称为“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印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迫使英国在1947年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独立过程中,英国殖民者有意挑动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对立,以最大限度的维护英国殖民利益,因而印度独立是以印巴分治的形式实现的。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印度,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巴基斯坦。东巴和西巴,即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尼赫鲁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要求记住,他曾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曾九次入狱,印度独立后担任首任总理直到1964年逝世。尼赫鲁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3.亚洲其他新兴独立国家(板书)

(将下列内容制成投影片,打出并简略讲解,指导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到位置。)

在亚洲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时,非洲人民的独立斗争也在不断高涨。

二、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板书)

1.埃及“七月革命”和阿尔及利亚独立(板书)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开展起来。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英国控制的法鲁克王朝,实现真正的独立。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打败英、法、以的侵略,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纳赛尔成为深受埃及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

人。

埃及革命后不久,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发动反法武装起义,(1954年),迫使法国于1962年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阿尔及利亚是非洲第一个通过长期民族解放战争取得独立的国家。给非洲其他国家的独立运动以极大的鼓舞。

2.“非洲独立年”(板书)

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独立。1960年就有刚果、乍得等17个国家独立,因而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到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被摧毁。

3.纳米比亚独立(板书)

到七八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深入发展的阶段。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布独立。至此,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的历史结束了。(讲课时,请同学看《非洲独立进程图》,要学生注意有关国家的位置)

下面我们再看拉丁美洲。二战后,拉美民族运动主要表现为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板书)

19世纪早期,拉美许多国家已纷纷独立,但不久美国开始独霸拉美,拉美人民不断进行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板书)

古巴人民不甘心屈服于亲美傀儡政权的统治,于1959年在卡斯特罗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亲美独裁政府,建立了革命政府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板书)

(指导学生看课本《巴拿马运河区》图)巴拿马虽小,战略地位却很重要,巴拿马运河可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1万多公里。运河自通航以来就控制在美国手中,运河区成为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不懈的斗争。

1977年美巴签订新的运河条约,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海关、司法等主权,到1999年条约期满后,巴拿马将完全收回运河及运河区的主权。

亚、非、拉一系列国家赢得独立和捍卫民族主权斗争的胜利,形成了战后世界一大政治力量。他们为反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和掠夺,又展开了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四、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板书)

1. 万隆会议(板书)

万隆会议也叫亚非会议,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回答)1955年,包括中国在内20多个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会议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表明亚、非、拉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板书)

不结盟运动是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冷战”的背景下出现的。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政策?“不结盟”是不与谁结盟?(学生回答略)所谓“不结盟”是不与美苏这样的大国结盟,它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政策。这一政策获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到80年代不结盟运动已有101个成员国,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一贯支持不结盟运动,与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3.南北问题和“七十七国集团”(板书)

(指导学生看课本脚注了解“南”“北”含义)南北问题主要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问题。政治上,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少数国家对国际政治的控制与操纵,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经济上,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的由西方国家控制操纵的世界经济秩序,要求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表现是什么?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学生看课本回答,略)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表现为经济贸易和国际分工极不平等,它使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后,经济上依然受到西方国家的沉重剥削,造成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债务负担,造成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在这种形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在1964年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组织“七十七国集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展开斗争。该组织的形成,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斗争中由分散走向联合。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请同学们归纳一下,第三世界的兴起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参照本教案前的教材分析。)

(布置作业,略)

(北京市老山中学汤敏)

第三世界来源与现状笔记整理

第三世界(30) 一、由来 最早使用“第三世界”这一用语的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他受到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僧侣和贵族意外的“第三等级”概念的启发,在《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借以形象的刻画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 “第三世界”真正成为国际政治的通用词语则是在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它主要指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保持独立、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国家或国家联合。毛泽东同志在第三世界的问题上有他独到的引申发挥。他把美苏两霸划为“第一世界”;把西欧和东欧国家称为“第二世界”,并强调他们也是美苏争霸的受害者;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第三世界”。他对第三世界的划分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反霸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称既然东西方对抗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世界这一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虽然冷战结束了,单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若追根溯源,这种关系并非诞生于冷战时期,而是冷战开始前甚至20世纪之前就存在了。因此,再有人主张冷战后第三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的同时,西方国家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已经改变了对第三世界的传统定义,称之为“一个通常用来形容世界上更为贫穷的、经济上欠发达国家的术语。它包括亚洲、中东和大洋洲除以色列、日本、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意外的所有国家,非洲除南非外的所有国家和西半球除加拿大和美国外的所有国家。” 综观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变化,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按照沃勒斯坦的分析,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在16世纪的崛起,世界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就已经被逐渐打破,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式的世界体系和依附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早的“第三世界”发端于东欧,西欧的工业品与东欧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最早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与扩张,非洲和美洲的边远地区、亚洲先后成为修资本主义中心的边缘。但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反抗也由原来的“造反”发展为革命。两次第三世界革命的浪潮使得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并登上世界舞台。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所为第三世界,既不是一组国家,也不是一组统计标准,而是一组关系——一种支配的宗主国中心与依附的外援地区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地区在过去是殖民地,今天是新殖民地式的‘独立’国。”这种界定揭示了第三世界的历史根源,也描绘了它的现实处境。所谓“第三世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出于边缘地位、依附于中心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关系和体系并未因冷战的发生和第三世界在政治上的崛起而发生质的变化,也没有因为冷战的终结而消失。 二、现状 尽管历史遭遇相似,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位置相同,但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他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陷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及至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短也不一样。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国家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试卷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一、单项选择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1995年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A、智力型经济B、信息化经济C、创新型经济 2、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C 、维护经济安全 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 A、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B、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 C、没有中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 三、论述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不仅是各国经济,而且各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政治和军事是核心内容。而当今国际关系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对世界政治和各国政治都产生了影响。(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有助于制止战争,推动国际合作。(3)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可以加快发展,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4)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因此更多地强调主权过时的观点,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动荡加剧、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强势文化渗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稳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为获益者,取决于各国自身的实力和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能力。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费的观点。 (3)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答案要点: (1)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从材料3也可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 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作用逐渐消失,实际上否定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3)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2、以下是关于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材料 材料1美国的领导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在世界各种新危机的险境中导航并利用其产生的 材料2 问:本世纪末发生的战争和大屠杀增加了。是不是美国这个惟一的超级大国不能或者说不愿意对此加以控制呢? 答:美国想控制,但是它却控制不了。甚至在军事技术和经济上所占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都不足以使它能够控制形势。美国必须认清,自己对稳定世界局势所起作用的局限性。迄今,它对此没有做出哪怕是最小的贡献。就连北约的干涉也没有对世界起稳定作用,而恰恰相反。……即使美国人能够重新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识字2.姓氏歌》第二课时教案

识字2.姓氏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反复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教育教学方案)初中物理教案.docx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初中物理教案 引言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具 玻璃杯、鸡蛋、硬纸片、圆底烧瓶、铁架台、旋转七色板、放大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牛顿管。 (三)教学过程 1.物理研究什么 课本图 0 一 1 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其实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 身边。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发

言,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 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这些物理现象现在我们还不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2.物理是有趣的 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一:学生实验 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才能休证笔帽不动。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 实验二:课本图0 一 2 实验 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 实验三:旋转七色板实验

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doc

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考点 (一)五十至八十年代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2.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五十至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挫折 2.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五十至八十年代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 (四)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非洲和拉美的独立运动 2.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3.亚洲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讲述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危机、“滞胀”,培养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史实,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分析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成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5.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认识、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7.对比新加坡与韩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 (一)50-8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原因②德日经济发展的异同 2.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①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②美霸主地位动摇的表现及影响③经济的“滞胀” (二)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①苏共“二十大”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③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2.东欧的变革 ①东欧变革的背景②南斯拉夫的改革③波兰的改革④匈牙利改革⑤捷克的“布拉格之春”

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 历史(含答案)

2020年南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14页,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4.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A.推行仁德的旨趣 B.防御狄人的思量 C.拓展疆域的需要 D.羁縻笼络的考虑 25.元朔五年,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士人拜相制 A.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 B.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机制 C.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D.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 26.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 C.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 D.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 27.清代官方以文官驻镇负责法定社区的保甲里社系列,以汛弁(低级武官)驻防分管自然社区的乡兵团练系列;还通过控制牙行,实现对市镇经济上的管理和统辖。这表明清代市镇 A.成为基层社会的经济中心 B.兼具军事经济双项的管理功能 C.呈现乡族组织的自治色彩 D.承担联系区域生产的枢纽作用

运动描述教案.doc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轶闻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真的能抓住这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4.什么是机械运动? 5.什么是参照物?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

《合欢树》第二课时教案

《合欢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体会深沉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内疚交织的感情。 二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三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母爱激发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问中母爱的特殊性 二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 采用作家王安忆曾说过的阅读史铁生散文的三步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题目入手细细品读文本语言,然后交流欣赏本文的精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合欢树》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要一起通过品析文章语言来感悟文章的精华,体会一下是怎样的母爱使作者重新树立了信心走向成功的。 二幻灯片展示王安忆的关于史铁生的散文的阅读方法:首先要抓住文章中的原初面目的情感,然后体会文中理性的提炼然后思考文中的哲学意味。 三题目切入,牵一发动全身。提问:文章题目史合欢树,那么你从合欢二字会想到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合家欢乐、团员、昌盛等”呢么文中有这种情感的流露吗?没有,相反更多的是生命的苦难,愁闷,甚至还有些绝望。提问:同学们下面就透过字里行间去品味母亲的深深的母爱吧! 四语言品析:提示:可以通过分析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或某个词语的妙处,来理解那种竭尽全力给儿子治病,激励鼓舞儿子生活勇气的深沉的母爱。 示例:“。。。。。。。白发”肖像描写写出了母亲因操劳而衰老。“母亲惊惶了几个月,。。。。一换药就说。。。。。”心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心痛,内疚。“。。。。。虔诚。。。。的希望”心理描写,恭敬而有诚意,表现母亲为我治病的急切心理“。。。。到处顶风冒雪”动作描写,“。。。。搞写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我写作的支持。 小结:文中母爱的特点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抓住有关年龄标志的词语,继续品味相关语句。 语言描写:“。。。。。。没用”心理描写“。。。。。死痛快”明确一开始是不理解,后来作者成功了,母亲去世了。 “苦”苦字写出了母亲的艰难与伟大,以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失去母亲的痛苦,所以极为悲伤。 五过渡:母亲去世了了,作者孤独时无处倾诉,成功是无人分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睹物思人情何何以堪。作者最魂牵梦绕的就是母亲亲手种植种植的那棵合欢树。 教师小结:一、不理解母亲的苦心二、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六听读感悟深入探究 (一)同学们关注表明光阴流转的词语,思考:合欢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历程有什么相似之处?母亲对合欢树的侍弄又与照管我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同学们自由结组讨论。师归纳小结,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

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一

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导读:本文是关于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希望能帮助到您!(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牛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牛×0.5

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第十一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与斗争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8辽宁大连一模)“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这种观点认为“该计划”( ) A.客观上促成了欧洲一体化 B.加速了欧洲摆脱美国控制 C.稳定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 D.有利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A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推断该计划是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促成了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 2.(2019陕西咸阳模拟)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这一协议( )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四川凉山三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 )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手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

九年级历史第三世界的兴起(B卷)

第六单元第三世界的兴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朝鲜和越南北方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二战以后 B.一战以后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2.印度人民长期反英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标志是 A.1947年印度独立 B.1947年印巴分治 C.印、巴共和国成立 D.尼赫鲁任印度总理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②英国同意印度独立③埃及爆发“七月革命”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4.1947年,印度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 A.英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5.下列叙述中,不能正确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埃及、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B.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非洲独立年” C.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法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崩溃 D.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统治最终结束 6.“非洲独立年”时独立的非洲国家有 A.12个 B.15个 C.17个 D.31个 7.下列国家中不属于第三世界的是 A.墨西哥 B.埃及 C.中国 D.日本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第三世界发展的是 A.绝大多数是战后的亚、非、拉美独立国家 B.大多数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反帝、反殖、反霸的外交政策 C.20世纪60年代登上世界政治舞台,90年代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斗争 9.发生于1955年的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共同愿望的历史事件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亚非会议召开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七十七国集团”的产生 10.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A.万隆 B.亚的斯亚贝巴 C.河内 D.雅加达 11.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 A.1955年 B.1956年 C.1961年 D.1960年 12.下列各项不结盟运动中的政策中不正确的是 A.独立 B.自主 C.非集团化 D.非军事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不属于实行“分治”后出现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 D.以色列 14.下列对亚洲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B.20世纪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C.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 D.亚洲“四小龙”主要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5.1945年,宣布印尼独立的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是 A.纳赛尔 B.尼赫鲁 C.苏加诺 D.铁托 二、判断是非(每题2分,共10分,说明: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6.在亚洲拥有殖民地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势力被严重削弱。为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 17.由于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极为重要,美国始终不愿放弃对运河区的控制,运河区成了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之国”。(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标准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作者:————————————————————————————————日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 活动与交流 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 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讨论交流 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 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 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 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 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 实例分析 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 A 远洋航行的巨轮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第二课时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第二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

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第三世界的兴起》教学设计之二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1课第三世界的兴起 教材分析 第三世界的兴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亚、非、拉大批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民族独立或在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二是第三世界国家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形成为标志。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以“七十七国集团”形成为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在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的局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第三世界的形成;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亚洲其他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埃及“七月革命”;阿尔及利亚独立;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收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南北问题;七十七国集团。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第三世界的形成使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②第三世界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明,第三世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从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大事件;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的重大事件。 难点: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后,世界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此外,世界政治格局还有一个重大变化,这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本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战后第三世

界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斗争。(板书课题) (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提问,什么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指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是毛泽东在1974年提出来的。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指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亚、非、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一般不再使用,第三世界的概念仍在使用。 一、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板书) 1.越南、朝鲜、中国革命的胜利(板书) 二战之前,亚洲独立国家主要就是日本。其他国家大多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请学生举例)亚洲人民很早就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二战后,亚洲各国利用日本投降、殖民体系崩溃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独立运动。越、朝、中三国经过艰苦斗争,建立人民政权,获得民族独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板书) 印度是英国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英国殖民者称为“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印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迫使英国在1947年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独立过程中,英国殖民者有意挑动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对立,以最大限度的维护英国殖民利益,因而印度独立是以印巴分治的形式实现的。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印度,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巴基斯坦。东巴和西巴,即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尼赫鲁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要求记住,他曾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曾九次入狱,印度独立后担任首任总理直到1964年逝世。尼赫鲁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3.亚洲其他新兴独立国家(板书) (将下列内容制成投影片,打出并简略讲解,指导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到位置。) 在亚洲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时,非洲人民的独立斗争也在不断高涨。 二、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板书) 1.埃及“七月革命”和阿尔及利亚独立(板书)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开展起来。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英国控制的法鲁克王朝,实现真正的独立。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打败英、法、以的侵略,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纳赛尔成为深受埃及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一)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①战后到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主要在亚洲和北非几个国家。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战场在非洲。③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不仅最后消除了一批顽固的老殖民据点,而且一些国家从争取维护民族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的诞生、77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1.万隆会议 指XXXX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包括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历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讨论亚非事务的国际会议,是战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亚非国家新觉醒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的“求同存异”原则,博得各国代表的欢迎和赞扬,为会议的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确定了指导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合作、反帝反殖、维护独立、捍卫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①第三世界崛起的第

一个里程碑和重要标志,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②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③增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同情和支持,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它所确定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在十项原则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家关系的普遍原则。 2.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的。XXXX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宣言》,宣告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从最初的25个国家发展到了当前的110个国家,成为全球的国际政治运动,从政治上为第三世界多种类型国家的联合奠定了组织基础。作用:①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最主要的政治代表。 ②它坚持了反帝、反殖、反霸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方向,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捍卫了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促进了人类进步和发展事业。 3.77国集团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为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经济合作、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XXXX 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自称为“77国集团”(又称“发展中国家会议”)。XXXX年成员已增加到120个,仍然沿用77国集团这个名称。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