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核酸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99
第七章核酸前言:核酸是生命最重要的分子,最简单的生命仅含有核酸(病毒)。
150亿年宇宙蛋,50亿年太阳,46亿年地球,无机有机生物大分子细胞。
美国的Miller在做其PhD时,模拟40亿年前地球的原始大气条件,产生了AA,见(B)P13,有了AA当然就会产生蛋白质。
但核苷酸何时产生?据估计也不少于40亿年前,谁先谁后?1868年首次在绷带上的脓细胞核中发现一种富含磷酸呈酸性又不溶于酸溶液的分子,命名为核素,其实是核蛋白,1898年从小牛的胸腺中提取了一种溶于碱性溶液中的纯净物,这才是真正的核酸,从此,对核酸的研究全面展开,揭开了生物化学领域惊天动地的一页。
§1.核酸的分子组成一.基苯分子组成:对核酸的水解发现核酸酶磷酸单酯酶核苷酶(脱氧)核酸—--→(脱氧)核苷酸—------→○P+(脱氧)核苷----→戊糖+碱基由上面可知,核酸的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本组成成分是○P、戊糖、碱基核酸共有2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特点如下○P 戊糖基本碱基DNA 同脱氧核糖(2位)P129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RNA 同核糖P129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二.碱基的结构:基本碱基一共只有5种,从分子骨架上分将碱基分为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
1.嘌呤碱基:嘌呤(Pu)的结构及编号:P130下A(腺嘌呤)的结构:P130G(鸟嘌呤)的结构:见草图2.嘧啶(Py)碱基:嘧啶(Py)碱基的结构及编号:新系统,P130上C(胞嘧啶):氨基态,P131U(尿嘧啶):酮式,P131T(胸腺嘧啶):见草图以上各具体碱基的结构最好见(B)P61,结合图来记忆。
记忆口诀:先将嘌呤和嘧啶的结构式记住,然后再记住下面口诀胸前一滩尿:U + 一碳基团(甲基)=T尿里两泡泡:嘧啶中有两个O=U上面一个是氨气包:U靠上面的一个O换成-NH2就是C鸟儿张嘴吸氨气:张嘴即O,嘌呤有O又有-NH2 =G线儿将鸟嘴来系,注意换气:系嘴即去掉O,G去掉O再把-NH2换个位置=A三.核苷:由戊糖和碱基形成的糖苷,见P132上,反式更稳定,顺式更好认。
生物化学复习题第七章糖代谢1.糖酵解(Glycolysis)概念、过程。
(P80)2.糖酵解的调节。
(P83)3.计算糖酵解生成ATP的数目。
(P80)4.丙酮酸的去路。
(P80)5.三羧酸循环过程,能量计算。
(P107)6.为什么说TCA是物质代谢的枢纽?(P110)7.磷酸戊糖途径有何意义?(P153)8.糖异生概念。
(P154)9.糖异生与糖酵解不同的三个反应(包括催化的酶)。
(P156) 1.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A)糖酵解途径(B)三羧酸循环(C)戊糖磷酸途径(D)C3循环 2.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A)磷酸戊糖途径(B)糖酵解(C)糖的有氧氧化(D)糖异生 3.糖酵解的限速酶是()?(A)磷酸果糖激酶(B)醛缩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丙酮酸激酶第八章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有何特点?以葡萄糖为例,比较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异同。
2.何谓高能化合物?体内ATP 有哪些生理功能?3.氰化物和一氧化碳为什么能引起窒息死亡?原理何在?4. 计算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ATP的分子数。
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
5.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6. 名词解释: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磷氧比(P\\0)、能荷第九章脂类代谢1. 从以下几方面比较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与生物合成的异同:反应的亚细胞定位,酰基载体,C2单位,氧化还原反应的受氢体和供氢体,中间产物的构型,合成或降解的方向,酶系统情况(P264 )。
2. 简述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脂肪转化成糖的机理。
3.乙酰CoA的代谢结局(P243)。
名词解释ACP β-氧化酮体第十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一、解释下列名词(1)氧化脱氨基作用(2)转氨基作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二、填空题 1.转氨作用是沟通和的桥梁。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内的核苷酸主要由机体细胞自身合成。
因此与氨基酸不同,核苷酸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
食物中的核酸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
核蛋白在胃中受胃酸的作用,分解成核酸与蛋白质。
核酸进人小肠后,受胰液和肠液中各种水解酶的作用逐步水解(图10-1)。
核苷酸及其水解产物均可被细胞吸收,其他绝大部分在肠粘膜细胞中被进一步分解。
分解产生的戊糖被吸收而参加体内的戊糖代谢;嘌呤和嘧啶碱则主要被分解而排出体外。
因此,食物来源的嘌呤和嘧啶碱很少被机体利用。
核苷酸在体内分布广泛。
细胞中主要以5'-核苷酸形式存在,其中又以5'-ATP含量最多。
一般说来,细胞中核苷酸的浓度远远超过脱氧核苷酸,前者约在mmol范围,而后者只在μmol水平。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细胞内脱氧核苷酸含量波动范围较大,核苷酸浓度则相对稳定。
不同类型细胞中各种核苷酸含量差异很大。
而在同一种细胞中,各种核苷酸含量虽也有差异,但核苷酸总含量变化不大。
核苷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用:①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
②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
此外GTP等也可以提供能量。
③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某些核苷酸或其衍生物是重要的调节分子。
例如cAMP是多种细胞膜受体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cGMP也与代谢调节有关。
④组成辅酶。
例如腺苷酸可作为多种辅酶(NAD、FAD、CoA等)的组成成分。
⑤活化中间代谢物。
核苷酸可以作为多种活化中间代谢物的载体。
例如UDP葡萄糖是合成糖原、糖蛋白的活性原料,CDP二酰基甘油是合成磷脂的活性原料,S-腺苷甲硫氨酸是活性甲基的载体等。
ATP还可作为蛋白激酶反应中磷酸基团的供体。
第一节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存在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核酸代谢复习题及答案
1.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答: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2. DNA和RNA的化学结构有何不同?
答:DNA是双链螺旋结构,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组成;RNA是单链结构,由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组成。
3. 核酸的合成过程包括哪两个主要步骤?
答:核酸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主要步骤:DNA复制和转录。
4. DNA复制的起始信号是什么?
答:DNA复制的起始信号是起始位点的解旋和单链DNA的暴露。
5.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是什么?
答: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催化RNA的合成,它识别启动子序列,解开DNA双链,并沿着模板链合成RNA。
6. mRNA、tRNA和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各扮演什么角色?
答: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负责将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参与氨基酸的配对和肽链的延伸。
7. 核酸的降解过程主要涉及哪些酶?
答:核酸的降解过程主要涉及核酸酶,如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
8. 核酸酶的作用是什么?
答:核酸酶的作用是将核酸分子切割成较小的片段或单个核苷酸。
9. 核酸代谢的调节机制有哪些?
答:核酸代谢的调节机制包括转录因子的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核酸
酶的活性调节等。
10. 核酸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答:核酸代谢异常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癌症、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1.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核酸的降解:核酸+H2O+核酸酶→单核苷酸+核苷酸酶→核苷+PPi+核苷酶→戊糖+碱基(嘌呤/嘧啶) +核苷酸酸化酶→戊糖-1-磷酸+碱基※核苷水解酶不对脱氧核糖核苷生效。
2)限制性内切酶:3)嘌呤核苷酸的降解:代谢中间产物——黄嘌呤,终产物尿酸(彻底分解为CO2和NH3)。
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①腺嘌呤(脱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②鸟嘌呤(脱氨→黄嘌呤)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肌肉中的嘌呤核苷酸循环生成氨;AMP+AMP脱氨酶→IMP,肌肉中的IMP→AMP,这一过程为嘌呤核苷酸循环。
4)嘧啶核苷酸的降解:分解成磷酸、核糖和嘧啶碱。
①胞嘧啶+胞嘧啶脱氢酶→尿嘧啶+二氢尿嘧啶脱氢酶(开环)→β-脲基丙酸→β-丙氨酸(脱氨参与有机代谢)+NH3+CO2+H2O②胸腺嘧啶+二氢尿嘧啶脱氢酶→二氢胸腺嘧啶+二氢嘧啶酶→β-脲基异丁酸→β-氨基异丁酸(监测放化疗程度)+NH3+CO2+H2O5)尿酸过高与痛风:尿酸在体内过量积累会导致痛风症,别嘌呤醇可治疗痛风,因与次黄嘌呤相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
尿酸中体内彻底分解形成CO2和氨。
2.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分布广、功能强;从头合成:利用核糖磷酸、氨基酸CO2和NH3等简单的前提分子,经过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
补救合成:简单、省能,无需从头合成碱基;利用体内现有的核苷和碱基再循环。
嘌呤核苷酸合成前体:次黄嘌呤核苷酸(IMP/肌苷酸)+5-磷酸核糖(起始物)↓活化形式1)嘌呤核糖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主要调节方式——反馈调节;ATP+5-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合成酶)→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腺嘌呤核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GMPIMP+Asp+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腺苷酸琥珀酸+腺苷酸琥珀酸裂合酶→延胡索酸+AMPIMP+IMP脱氢酶→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合成酶→GMP补救合成途径:脑、骨髓组织缺乏从头合成所需要的酶,依靠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