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72期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72期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72期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72期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72期

报告人:黄勇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

主持人:强力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

点评人:王兴运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

参会人:梅丽鹏副局长陕西省工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副局长

张爱国老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师

2011级经济法学院研究生,2010级经济法学院学生

记录人:李靚、梁燕青(2011级经济法学院研究生)

时间: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7:30—9:30

地点: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1号教学楼AJ21教室

强力教授:各位老师、同学们,晚上好!今天是第七十二期长安经济法论坛。本期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反垄断法专家黄勇教授。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黄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 黄勇教授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法系主任竞争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同时兼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北京市委常委,民建北京市法制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法律事务咨询专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邀监督员。

黄勇教授在校主要讲授竞争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宏观调控法等课程;在国内外SSCI、CSSCI及核心中文期刊等知名杂志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承担了教育部、司法部、商务部、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部委以及欧盟、亚行等国际组织多项科研课题。

黄勇教授作为我国知名的竞争法学者,在《反垄断法》起草阶段被聘为国务院反垄断法立法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人大法工委反垄断法立法专家,全程参加了中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和修改工作。现为唯一一位同时被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三部门聘为反垄断法专家的学者。此外,黄勇教授还是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入选者,曾获北京市“高校教书育人先进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本次黄教授是应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之邀,专程来陕为陕西工商管理系统干部进行反垄断法培训。今晚将给我们带来有关于反垄断法实施的热点问题的讲座。

同时我们也欢迎我校校友,陕西反垄断局副局长梅丽鹏博士的到来。(掌声)同时对经济法学院教授,著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家王兴运教授以及知识产权法学院的张爱国老师、经济法学院的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到来一并表示欢迎。

现在有请黄教授为我们讲座。(掌声)

黄勇教授:各位同学晚上好。感谢强力教授对我的推荐。今天在座的除了老师,还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大家对反垄断法都有一定的接触。而我之所以研究反垄断法,与我的性格有关。我一向崇尚自由、向往自由、最求自由。我在清华大学(此处要核实一下,是否应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授经济法的过程中发现,反垄断法在西方国家的管制法中处于领衔位置,所以西方称其为“经济宪法”或“企业自由大宪章”。反垄断法既有公法的规范,又和私法、私权利最紧密相连的法律。此法源自于西方一百多年前,无论是美国的希尔曼法还是德国的反卡特尔法,其共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竞争,崇尚自由,将市场竞争发挥极致来保护权利,使自由竞争产生效力,使整体福利得以提高。

首先我来谈一下我国反垄断产生的经济背景。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要保证自由、民主。而要保证自由、民主,就要限制公权力,防止公权力滥用,建立三权分立制度。法律制度是这种政治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在法律制度中,行政法律的根本价值观在于限制公权力和保障自由权利的发挥,使得自由权利最大化。这种自由权利就是我们研究的民商事法律。但是,自由是有代价的。过度的自由会产生集中、规模化的经营,出现各种各样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此时紧靠民商法是不够的。这样一来,便诞生了经济法领域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大家要注意反垄断法是在管制的同时,充分保护自由的法律,通过管制达到市场秩序的自由竞争,保证自由平等的权利。也就是我国法律中的公平竞争,最终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保护不同于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的保护,是消费者整体权利的保护。

中国反垄断法诞生的过程与西方国家的轨迹差异很大。西方是建立自由的民主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无法保证自由时,运用强有力的公权力来矫正市场、矫正企业和私人的行为,使其继续自由。而中国是首先建立了高度管制的全面计划经济体制,其轨迹是管制。改革开放以后,管制放松,逐步奠定和培育市场,最终在1993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的自由经济彻底接轨,从法律制度和目标上也达到了一致。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在放松市场30年后,出台反垄断法实际上市再次管制经济。我们需要明白反垄断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先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反垄断法。因为如果是计划经济,那么反垄断法反的就是计划,是对自己的否定。同时我们的政治制度也是高度垄断的,这点上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基础是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权力制约的社会,明白这点,就可以探讨我国现有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其次,来谈一下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目标。

西方国家的反垄断法的目标是矫正、纠正,即在处理案件时,会考虑公权力的实行,不能阻碍市场本应形成的自由权利,而产生负面影响,矫枉过正甚至替代。如行政部门不能轻易的否定新兴网络经济创造的商业模式。所以反垄断为什么要用合理原则?原因就在此。反垄断包括垄断协议(卡特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三个核心内容,是任何国家反垄断的核心,且中国包含行政垄断。举个发生在经营者集中的例子。如在并购反垄断当局就要评价该并购对竞争是否会发生影响。如何评价,通常的方式是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如发现对竞争有影响,则会附加条件通过或禁止。在附加条件中,往往是由并购双方提出条件,由审查部门审查。这样的做法,既可避免行政部门由于对行业缺乏了解而带来的无端,又可消除其他竞争者的竞争疑虑。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对所有并购事项进行审查,如并购两方达成的协议涉及五项产品和服务,并已经剥离了四项。那么,协议交由竞争当局审查时,审查当局仅对对两项业务进行审查,也仅对这两项附加条件。这是因为竞争当局关注的是相关市场中是否存在竞争,而对竞争的好坏在所不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反垄断法理念在于矫正,且从专业角度出发并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而我国是政府主导型政府,政府的出发点永远是良好的。但是,在反垄

断中多进行限制性规定,并由政府替代企业,总是表现出“我能”的态度。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很容易惯性犯错,即出现问题时就像其他管制法律一样,往往用禁止、限制的做法来判断企业的商业行为。因此在立法时,我提出的观点是不要因反垄断法的出台,阻碍市场的发展,而给真正创新的企业带来麻烦。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了解到根本理念所在。

接下来,我谈谈反垄断法的几个焦点问题。

第一,原告举证责任的减轻问题。《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问题。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最重要的观点是:(1)原告的举证责任减轻了;(2)同时起诉取消了工商局、发改委行政复议前置程序;(3)对涉嫌公用设施垄断的企业的判断方法采用推定办法,变得更加容易。

初看司法解释似乎原告减轻了证明的责任,但是,(1)原告仍然需要依照《民诉法》第168条起诉,《民诉法》没有修改,原告举证责任是否能够真正的减轻呢?大家可以考虑;(2)如果像媒体所说,原告举证责任倒置,那么只要下载网页上的资料作为原告证据,而其他无法获取的资料倒置给被告。那么被诉企业的法务无论几十人、上百人都是不够应对的,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原告举证责任是否这的减轻了。

第二,反垄断案件审理中的专家介入和专业审理问题。

如今反垄断法律,在法院中最有名,涉案金额最大的就是广东法院正在审理的腾讯和360的案件。第一轮开庭,我个人认为非常理性,引入了专业和理性的审理,这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同学们作为未来的法学家、律师,需要踏实的学习和应用法律。司法解释便是大家要关注的最新问题。刚才讲到三部委作为三个执法机构,都有各自的实施细则和部门规章,大家也需要仔细研读。而且目前已经出台的一些案例,特别是商务部的公告案例,大家要运用法律知识仔细研究。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查询对行业进行调研,了解产品的用途、技术、市场份额、国际分布以及涉案公司的地位,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明白简单文字背后的技术性问题。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中国电信和联通的案件,以及腾讯和360的诉讼之案,这些都是影响力最大的案件,需要大家持续关注。

第三,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问题。

中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实施。如今,地球成为地球村,大家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经济,关注中国经济、希腊经济等等。可以看出市场出现了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反垄断法》出台实施,让我感到生不逢时,一直影响到现在。政府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刺激经济,如何保障经济发展,如何促进GDP增长。而此时反垄断法为什么发挥不了太大作用?美国人认为,不管是否为经济危机或经济处于何种阶段,反垄断法依然不能放松。欧盟亦然。其理念在于信奉市场经济,政府只是管多管少怎么管的问题。而中国是政策协调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产业政策。我国政府惯于使用产业政策,认为是计划经济转型过程中见效最快的手段。西方国家的形式,中心是竞争政策,周围涉及到一系列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我希望中国未来是这样,并将产业政策降低。西方不太明白产业政策,他们在市场成熟后,竞争政策是官方的主导政策。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主导政策不外乎财政、金融、贸易、竞争?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其主导政策往往是在财政、金融、贸易政策不

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产业政策。日本战后也是如此。

我认为,我国目前的问题是把竞争政策应当放在官方主导政策的何种位置。竞争政策,就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形式,信奉市场,而并非产业政策是临时的、一段时间内由政府主导的,有一定教育的政策。所以在中央、地方经济实施四万亿投资时,曾希望这四万亿的投资利用市场经济模式应用,也就是从竞争政策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应当是以竞争为主导,而反垄断法就是竞争政策的先行工具,包括市场准入,如现今各部委都努力发放各市场,实现民营企业进入各行业领域。

我个人还是对市场很有信心的,只要有市场空间,市场依然开发,竞争政策一定可以成为官方主导政策之一。

第四.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问题。

中国未来的发展,与全球相通,必然要走向竞争,我们需使其一步步规范的走向竞争。在竞争中,我们应当十分注意、关注和保护民营企业的竞争问题。比如我国四万亿的投入,需要招投标,但是更多的倾向于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显失公平,使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更难以退出。关于民营企业投资,有一个形象的是:“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水晶鞋”,走不动;“弹簧门”,进去而弹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有各种阻碍,但是民营企业家依然在创造财富,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最后,我来谈一下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

反垄断法无论在经济法领域还是整个法律体系中,被称为“经济宪法”,但其目前远远没有达到宪法的地位,没有成为经济制度中的根本大法,其中的实施制度、细则都还很欠缺。我们应当十分注意这些问题的研究。

第一,企业合规问题。反垄断法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法律,如未来公司法务的合规。举个例子,未来市场更加成熟时,会依靠行业的交流,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提供交流和增长的机会,为企业服务,并与政府沟通,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国内外沟通等等的专业机构。国外公司基本上都有企业合规,合规手册设章程专门规定“派员参加行业协会会议须知”。而我国国有企业没有合规手册,更没有反垄断合规手册。我们将来做律师或公司法务,必须要制定合规手册。国外企业合规中的很多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和效仿。比如关于在行业协会中坚决不能谈价格,且与价格有关的事项需要避开的规定。举例来讲,比如销售人员去行业协会开会,其他人员表示各种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准备调整价格,而此时应该如何应对?首先应制止,明示记录人会议记录;然后起立禁止谈论此类话题,并离会后向法务即时如实报告且进行记录。这是每一个经营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为企业制定合规手册时,要落实到具体细节,包括工商局审查时应该如何应答配合等等。

第二,专业人士的引入问题。反垄断法是利用公权对企业私权利的直接干预,它有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在西方的市场理念中政府是小政府。如在美国,行政执法机构不像中国,只有海关、IPI(药品质检部门)、反垄断执法机构。因此,虽然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美国反垄断部门开支并未减少,因为他们太担心公权力被滥用,因而派遣专业人士运作,谨慎考虑每一个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专业人士的引入问题,我们应当认真研究。

第三,反垄断的审查技术问题。并购的反垄断审查是一种常态,大型并购必然会有反垄断审查,必然有操作标准,这就需要技术。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反垄断审查技术问题的研究。

第四,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未来最难的案件是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案件。这方面的案件难度很大,跨领域、跨专业,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第五,知识的拓展问题。同学们今后学习经济法,一定要拓展知识面,学习经济学,掌握行业知识和财经知识。就我个人而言,很多启发来自于相关学科而非法学。我认为反垄断法是很好的工具,因为要了解行业,而非单纯的从法理到法理,从操作到操作。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启发,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谢谢各位!(掌声) 强力教授:黄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非常精彩的演讲,结合了他多年来参与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很多理念。我个人感到,黄老师跟我们分享实践和理念,没有介绍具体制度,因为具体制度在书本上和案例中都会涉及,但是理念、思想、技巧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我个人受益匪浅,我相信各位也是如此。让我们再次对黄老师辛勤的劳动表示感谢。(掌声)下面有请王兴运教授点评。(掌声)

王兴运教授:黄勇教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来到西法大,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掌声)。

大家都知道,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基本模式,同时也知道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就是说竞争与市场,竞争与法治是天生的一对。所以,我们今天谈谈竞争与法制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我听了黄勇教授精彩的演讲之后,有这样一个问题向您和大家提出。即反垄断法有很多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为什么您选择的是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热点问题?

黄勇教授:问题很好。因为已经有了立法,只有更好的实施,才能更好的完善立法。而现在的立法中缺乏实施细则和实施指南,在制订制度中会有各种困难,因为没有实践。所以我选择实施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制度中的难点问题我已经谈到了。在中国更多的是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的问题,还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而在实施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如何改革,并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经济法律的发展。

王兴运教授:感谢黄勇教授的精彩作答。在竞争法的实施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对已经违法、已经妨害竞争的行为进行规制,对其进行执法。而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对象有什么不同和特点呢?请您比较一下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有何实质上的不同。

黄勇教授:我补充一点。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如王教授所言,而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实质上是两类,一类是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的、造成实际损害和市场弊害的行为进行审查,一类是对可能造成实际损害和市场弊害的行为,如企业并购中就是要审查是对未来的竞争的影响是什么。正是鉴于这样的原因,在反垄断法中,我们才经常运用的是合理分析原则,分析对社会、对竞争的影响。而我发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当中,许多行为也必须运用这样的原则,如假冒伪劣和商业贿赂,构成要件和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的区别和界限。其通过各种各样营销模式和手段进行,究竟是否为违法行为或者为什么其是违法行为,这个界限需要明确。

王兴运教授:刚才黄勇教授谈到,无论学习经济法还是竞争法都需要经济学的基础。但是,我认为,在经济法和竞争法的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对竞争的影响很大。请黄老师为同学解释下政治对竞争的影响问题。

黄勇教授:在谈到反垄断法时,政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无法回避的。政治与反垄断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反垄断法的精髓在于保障经济民主的权利,而经济民主需要政治民主的保障,二者是并存的。

王兴运教授:刚才您谈到整个竞争政策中,最为重要的是产业政策。在中国,目前开放了很多市场,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并进行竞争。但是,实际中很难做到。依我来看,这种开放是对民营企业的再次蹂躏,其民营企业要么难以进入,要么难以退出,要么退出时已经是遍体鳞伤。请问,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开放制度?

黄勇教授:我个人的观点是经济要有规则,而规则表现为法治。如果法治没有真正实现,这些问题都有实施困难。再者,我重申我的观点,尽管民营企业很艰难但是依然在创造财富,因为还有市场。而且市场的开放,使包括政府、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都在发生变化,这依然是市场的力量。

王兴运教授:请问您对划分同一领域、不同层次的竞争格局有何看法?这样能否避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尴尬?

黄勇教授:我认为很难实现。因为人为的划分,并非市场经济的模式和规律。如果按照功能划分,可能会有

一定的道理,比如欧洲的公用事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不仅有监管部门的监管,还拥有完备的法律,而且国有企业的利润和收入十分丰厚,所以他们完成的很好。中国的问题可能更复杂,但是分层次、分领域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王兴运教授: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因为我国目前是行政的、人为的政府主导,民营企业很难参与其中。再次感谢您的精彩作答。

下面是互动时间,请在座的各位抓紧时间与黄勇教授进行交流与沟通。

张爱国老师:很感谢黄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我提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理论方面上的问题,即知识产权反垄断审查有无特殊性?为什么?第二个是制度方面的问题,即涉及知识产权方面反垄断审查最需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第三个是学科方面的问题,您提到需要学习财经方面知识,那么在学习方面您有何建议?而且反垄断问题会涉及相关知识产权的界定,那么反垄断是经济学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黄勇教授:我简单作答,下来咱们可以继续交流。第一,关于特殊性问题。我认为从原则上来讲,没有特殊性。涉及到反垄断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要用反垄断法中的方法和理念去界定,所以在这点上是没有特殊性的。如果说存在特殊性,那么是在其技术方面存在特殊性。

第二,关于最迫切和最急需的问题。滥用知识产权排除或限制竞争的案件,在中国至今尚未出现,但是这个问题必然会出现。目前工商信息管理总局,已经开始起草“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指南”,这个指南类似于美国。在知识产权反垄断案件中,有两个问题十分关键,一是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如何平衡?谁高谁低?我个人认为知识产权法依然最高,因为国策中创新是关键词。二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倾向于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的案件中,首先要有知识产权,才会有滥用,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先研究知识产权案件,再利用反垄断法原则。

同学:黄老师您好,国有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否会给其他企业带来影响?如何审查?

黄勇教授:中国的问题十分复杂,行业既开放又不开放;既管制又不管制。国有企业是在一种复杂的模式下存在与发展的,有理由进入其他领域。但是,从市场的设计来讲不能如此,而且对房地产的影响并非市场份额的影响,而是对贷款公平与否,运营公平与否的问题。

强力教授:谢谢黄老师百忙之中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让我们对他的敬业精神和学术理念再次表示感谢。王兴运教授以他多年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内的教学经验和实务经验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两位同台演讲的创新形式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良多。感谢各位的精道提问,受到了黄老师的褒奖,希望各位以此为激励,继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使我国的法治事业得以繁荣发展。谢谢各位!(掌声)

简谈《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简谈《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12月1日实施以来,对促进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缺陷日益突出,函待修改。 一、适用范围过窄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第2条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里所说的经营者是有限制的,其业务被定位在了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这两项服务都体现了经营者是以追求市场利益为目标的,是有偿的,具有营利性。商品经营是指从事工商业生产制造、销售等活动,营利性服务是指以有偿提供劳动、技术、设施、信息、资金、产权及其他利益为主要特征的经营活动。这一规定说明《反不正当竞争法》只适用于具有营利性的组织或个人,非营利性的组织或个人则不适用。 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仅仅使用经营者根本不能概括现实中参与竞争和对竞争秩序产生影响的所有主体,对适用主体做这样的限制与其后面的一些规定相冲突。如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制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第三者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在这些规定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为人既有滥用行政权力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还有非法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第三人,这些与前文的一般规定存在冲突。 《反不正当竞争法》缺少法律域外适用规定。法律的域外效力是指一国的国内法适用于一国主权范围之外的情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对外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征。对那些发生在域外,但对我国(包括我国、国内消费者)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缺少相关规定,这便造成了我国消费者或是经营者受到损失,无法可依。增设域外条款,不仅顺应了当今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域外适用的趋同趋势,有利于同国际接轨,还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秩序和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是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缺乏总则条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侯建新 【内容提要】农村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关于农村调查及发展研究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20世纪上半叶尤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主要有: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区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的定县调查;陈翰笙领导的保定、无锡农村重点调查和全国性抽查;国民政府首次以国家机关名义进行的农村经济普查与定期统计。此外,还有南京金陵大学美国人卜凯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村调查和日本人“满铁”的华北农村调查。这些农村调查的目的不一,深浅有别,但客观上都为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留下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英文摘要】 Rural area is the broadest and deepest foundation of Chinesemodernization so that Chinese for several generations havethrown all their energy into their rural survey and research.The author reviews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ruralsurvey and research in the period of the first half of20century,especially in the 1920s-30s,including Yan Yangchu'sand Ling shuming's experiment area of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 in Baoding、Wuxi and other rural area led byChen Hansheng,and general survey and statistics organized by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addition, Japaneseand American made rural survey. Those investigators leftprecious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economic research of ruralChina,even though they had different purpose. 【关键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调查The 20th Century/1920s-30s/rural investigation 【正文】 〔中图分类号〕K263;C91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83—0214(2000)04—0125—07 对于20世纪中国农村,我前几年因做中西农村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接触了一批资料,结果印象和感触都很深,其中之一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上下对农村的热情关注以及各种形式的农村调查研究,现在似有必要做一扼要归纳与评述(注:新中国诞生于一场新式的农民革命中,而这场革命的社会内容,至少对占中国绝大部分空间与人口的农村而言,就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实践,而且土地改革过程中对中国农村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土改过程中逐村逐户地丈量、分配而形成的土地资料和农户分析资料,也是中国经济史上最具开发价值的信息宝库。不论就其社会价值还是学术价值而言,大概是现存旧中国农村研究的任何资料都无法比拟的,需专文另论,此处不表。)。 2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1925—1935年的10年间,中国掀起了一股对农村社会经济颇为关注的热潮。农村问题不仅经常见诸书刊报端,而且还第一次出现了用现代方法对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群。到农村参加调查研究或实施某种“建设”的人们,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二、商务部审理的阶段 三、商务部审理可口可乐细节 四、辨析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相关理由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二十四亿美元收购在上市的汇源公司。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四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 2009年3月10日,商务部部长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商务部审理阶段 中华人民国商务部收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简称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简称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条,现公告如下: 1、立案和审查过程。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9月25日、10月9日、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由于此项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月20日,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集中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了审查工作。 2、审查容。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商务部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此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全面审查: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答案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已完成1 下列不属于工业领域内部特点的是: ?A、资本增密 ?B、劳动增密 ?C、技术增密 ?D、排斥劳动 我的答案:B 2 中国历朝历代新政权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是()。 ?A、大赦天下 ?B、发动战争 ?C、均田免赋 ?D、施行仁政 我的答案:C 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有多少次成规模的外资进入?()?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引进外资而引起的经济危机中,后两次为内生性危机。我的答案:× 5 在小资产阶级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并不存在。()我的答案:√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二)已完成 1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旧民主主义 我的答案:C 2 中共中央提出调动“两个积极性”是在()。

?A、1953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49年 我的答案:C 3 中苏关系破裂之前,苏联远东舰队在中国唯一的不冻港出口是在()。?A、营口 ?B、旅顺 ?C、阜新 ?D、大连 我的答案:B 4 1957年,中国已经可以独立生产并出口双口座的轻型飞机了。()我的答案:× 5 江泽民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 我的答案:√ 1

四个现代化中最早提出的是()。?A、农业现代化 ?B、城镇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 ?D、信息化 我的答案:C 2 以下行业属于世界三大市场的是:?A、能源 ?B、材料 ?C、粮食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3 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 ?A、社会主义 ?B、私人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

反垄断法案例 1、两拓结盟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与竞争对手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并各自的西澳大利亚矿石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各持股50%。由于两者的铁矿石出口量之和占到了澳大利亚的80%以上,已构成了实质性的垄断。而作为对进口澳矿依赖度超过40%的中国,如何应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国际钢协、中钢协、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日本钢铁联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商务部称,至今未收到两拓的反垄断申报。 2、北京首起反垄断诉讼案宣判界定“相关市场”概念 原告唐山人人公司诉称,由于其降低了对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投入,被告即对全民医药网在自然排名结果中进行了全面屏蔽,从而导致了全民医药网访问量的大幅度降低。而被告这种利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原告的网站进行屏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原告进行竞价排名交易的行为。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06000元,解除对全民医药网的屏蔽并恢复全面收录。 被告百度公司辩称,被告确实对原告所拥有的全民医药网采取了减少收录的措施,实施该措施的原因是原告的网站设置了大量垃圾外链、搜索引擎自动对其进行了作弊处罚。但是,该项处罚措施针对的仅仅是百度搜索中的自然排名结果,与原告所称的竞价排名的投入毫无关系,亦不会影响原告竞价排名的结果。其次,原告称被告具有《反垄断法》所称的市场支配地位缺乏事实依据。被告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是免费的,故与搜索引擎有关的服务不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称的相关市场。因此,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原则上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市场份额、竞争状况、控制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当然,在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能够予以准确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但当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选择适用上述推定条款来证明被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就其对被告市场份额的计算或者证明方式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支持。本案中的相关市场是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原告仅提交了两篇有关被告市场地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网络考试作业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 1.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次外资进入中国导致的财政赤字会引起几次危机? A、四次 B、三次 C、两次 D、一次 正确答案:C 2.二战之后形成的大部分 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工业化急需发展,但资本稀缺,从而导致外债。正确答案:√ 3.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的8次危机中前六次是什么危机? A、输入性危机 B、内生性危机 C、外生性危机 D、挤兑性危机 正确答案:B 4.工业领域的内在特点不包括: A、资本增密 B、人力资本 C、技术增密 D、排斥劳动 正确答案:B 5.小土地所有者可以归类为: A、小资 B、农民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正确答案:A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二) 1.中国从50年代开始工业化发展是因为苏联的战略资源。 正确答案:√ 2.中国第一次向苏联提出不同意见的政治事件是什么? A、海湾战争 B、萨拉热窝事件 C、古巴导弹危机 D、匈牙利事件 正确答案:D 3.从什么时候开始苏联不再向中国提供资本技术援助,中苏关系开始交恶? A、1954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60年 正确答案:B 4.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不了工业化的原因是:

A、缺乏人力资本 B、无法引进和开展机器生产 C、无法跟分散的资源所有者做交易 D、本身农业条件的限制 正确答案:C 5.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矛盾最激化的事件不包括: A、匈牙利事件 B、中国收回旅顺口 C、收回大连特区 D、收回中长铁路 正确答案:A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三) 1.中国知识分子的上山下乡本质上是因为什么? A、促进农村文化提高 B、提高中国文化水平 C、城市工业危机导致大量失业 D、促进农业技术发展 正确答案:C 2.中国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热战时期,美国的危机主要发生在冷战时期。 正确答案:× 3.三次大规模的插队都是三次危机的结果。 正确答案:√ 4.中美客观经验的相同点: A、两国在人均收入8000美元以前都处于实体经济阶段 B、都没有遭遇过剩危机 C、都没有对外殖民战争 D、中美平均增长速度相同 正确答案:A 5.美国的危机主要发生在: A、冷战时期 B、热战时期 C、改革时期 D、动乱时期 正确答案:B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四) 1.产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地缘战略现在变成了金融资本时代的什么战略? A、技术战略 B、人才战略 C、币缘战略 D、联盟战略 正确答案:C 2.朱镕基总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习国债手段的? A、1998年 B、1999年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国别 实施主体 反垄断法组成 执法队伍特征 美国 司法部反托拉斯司;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各州政府和民间主体反托拉斯法 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专家型、终身制 日本 公正交易委员会 禁止垄断法 不正当赠品及不正当表示防止法 承包合同法 设事务总局,目前人员650人。 欧盟 欧共体委员会

欧共体法院 欧共体竞争法 竞争局大约有450名工作人员,其中200名是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家。 德国 联邦卡特尔局 垄断委员会 联邦经济与科技部 反限制竞争法 工作人员约250人,其中110人拥有法律或经济学学位,任高级主管。 美国:《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 (An Act to Protect Trade and Commerce against Unlawful Restraints and Monopolies) 简称《谢尔曼法》(Sherman Act) 欧盟European Union 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局Competition Directorate General / The Eupopean Commission 欧共体条约The Treaty Establishing European Community

中国反垄断法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主体即经营者。 适用范围 中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分别做出了禁止规定。 关于垄断协议 中国反垄断法不反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严格禁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 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反垄断法第五章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关于滥用行政权力 中国反垄断法鼓励经营者通过依法实施集中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依法规制经营者集中行为 关于经营者集中 微软 可口可乐 波音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SDAQ:MSFT and NYSE:MSFT) is an American publi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eadquartered in Redmond, Washington, USA that develops, manufactures, licenses, and supports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edominantly related to computing through its various product divisions1>. Established on April 4, 1975 to develop and sell BASIC interpreters for the Altair 8800, Microsoft rose to dominate the hom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market with MS-DOS in the mid-1980s, followed by the Microsoft Windows line of operating systems.

中国反垄断法的难题

中国反垄断法的难题 ;现行反垄断法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逐步颁布了一些涉及反垄断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1997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1993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价格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第15条规定,“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1999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也有禁止串通投标招标的规定。 ; 此外,国务院及其部委也发布过很多涉及反垄断的行政法规,特别在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方面。 ; 虽然在反垄断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规章制度,而且通过执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法律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反垄断体系。 ; 反垄断法在反对私人垄断方面至少应当规定三个方面的任务: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企业合并。这三个方面也被称为反垄断法实体法的三大支柱。但是,中国现行反垄断法在这三

个方面都没有完善的规定。 ; 例如,1998年中国彩电业生产显像管的八大企业联合限产是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的行为,但中国目前对此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中国也没有禁止地域卡特尔的规定。这即是说,生产企业如果划分销售市场,尽管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限制企业的生产规模,影响规模经济,但中国目前还没有惩罚这种行为的法律制度。; 除了禁止公用企业滥用行为的规定外,中国还没有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普遍性规定。因此,尽管微软公司的捆绑销售行为和价格歧视行为在很多国家被视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从而被提起反垄断诉讼,但是中国的用户和消费者则不得不在微软公司垄断的阴影下叫苦连天。 ; 此外,中国也没有关于控制企业合并的规定。1986年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发布的《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中虽然提出“一个行业一般不搞全国性的独家垄断企业集团”,但这只是表达了政府的反垄断意向,在实践中却没有可操作性。 ; 2.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制裁不力。 ; 由于中国当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企不分的情况尚未彻底改变,中国旧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垄断行为目前仍然很严重。 ; 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 ; 行业垄断即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碍市场竞争。这特别表现为一些集行政管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2011/6/30 9:22:56 不详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在面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多种机遇和挑战。 1、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我国最初提出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后来发展为“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显然,当时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生产力或科学技术的概念。1979年后又提出用科学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代替原来的“四化”;90年代以来发展为用现代科技(主要是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认为可持续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并区别于以前的“石油农业”(卢良恕,1998a;胡福明等,1996;顾焕章等,1998;高旺盛,1997;钱志林等,1998;蒋伏心,1995;Zilberman等, 199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卢良恕(1998b)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现代农业应该是以增加大量外部投入为特征,用现代工业装备、物质投入和科学管理武装起来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发达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特点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效产业;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社会化产业;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更新十大观念,即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种养加综合经营转变;食物生产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优化食物结构、广辟食物资源的现代食物观念转变;种植业生产结构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饲经三元结构转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仅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转变;农产品加工由传统的简单加工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现代贸工农一体化转变;农业投入方式由单一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向物质投入和智力投入并重的知识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封闭低效型向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资源的开放高效型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由工农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经济转变。 在探讨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途径时,顾焕章(1997)强调要处理好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关系,即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制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土地规模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总结自己经

0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8号公布)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垄断协议 第三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 第五章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六章 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第四条 国家制定和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完善宏观调控,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五条 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六条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 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中国反垄断法解读

[论文关键词] 反垄断法解读[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生活中方便面的集体涨价、手机是否能够取消漫游费、娃哈哈与达能公司的纷争等等是否涉及到了目前已经出台的《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否能够规范中国的经济生活,保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有资料显示:反垄断法的酝酿过程可上溯到1994年,当时由商务部负责起草和调研工作,其后,《反垄断法》不断被列入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直至2007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3年漫长的等待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艰难的立法过程伴随着各个利益团体激烈的争执和无奈妥协。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反垄断法》能否真正达到立法目的?《反垄断法》中规定的三大垄断行为: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者地位和经营者集中在我国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遏制称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一、方便面的价格卡特尔:如何保护消费者利益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按照国际上公认的观点,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等方面的协议(包括口头协议或意见),就会形成一种垄断性企业联合,也就会出现经济学上的“卡特尔”现象。显然,方便面行业整体性提价,一定程度上说,已经符合了这种现象的特征。自去年年底开始,由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牵头,国内主要方便面企业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终达成统一提价的一致意见。从7月26日起,以华龙、白象等为首的中低价方便面厂家称: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方便面整体涨价,平均涨幅20%,最高涨幅达到40%。其中,市场覆盖率达95%以上的康师傅等十多家知名企业都参与了此次调价。与此同时有方便粉丝生产厂家公布资料:此次原材料涨价幅度不超过10%。涨价行动受到了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质疑和抵制。事件以方便面协会公开道歉,方便面纷纷降价为结束。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行业垄断、企业相互串通谋求暴利和藐视消费者利益。“卡特尔”现象,其危害有多大,这可从近几年来国内机票销售出现的“价格联盟”现象看出。也正因为“卡特尔”现象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阻碍公平竞争,使社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在国际上,“卡特尔”现象已成为各国反垄断法严厉禁止的“头号敌人”。面对强势企业的包括价格联盟在内的垄断协议,消费者只能使用货币进行投票的本能反应:你涨价,我就少买,你再涨价,我就不买。朴素的平民诉求应该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的《反垄断法》中对此现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包括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和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新技术、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设备和联合抵制交易等内容在内的企业垄断协议将被严格禁止。而行业协会将被禁止组织本行业经营者从事以上垄断协议。[!--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二、我的手机何时能取消漫游费:如何限制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国企业中,前500强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所在行业大部分为石油、电力、钢铁等垄断性行业。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有浓厚的国家背景,掌握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在现阶段,在中国10大最暴利垄断企业中,中石油居首位,拒绝取消月租费和漫游费的中国移动、倡导跨银行查询收费的中国工商银行,收取20%退票费的中国铁路等位居其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霸王条款”广泛存在于垄断领域。企业追逐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凭借垄断谋求过高利益应受节制。由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清晰,行政垄断因素纠缠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后者游离于整个社会的市场化改革之外,成为一块“飞地”,成为一种间接的行政垄断。而中国转轨阶段的实情则是,即便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属于自然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的现象,往往也是行政力量介入或操纵的结果。在当前阶段,作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全民利益的代表者,政府需要在更高的层面思考和确立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行自身职能的转变。把不属于政府承担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退出对垄断行业的支持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2016课后习题以与答案正确率在99.9以上)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已完成 1 下列不属于工业领域部特点的是: ?A、资本增密 ?B、劳动增密 ?C、技术增密 ?D、排斥劳动 我的答案:B 2 中国历朝历代新政权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是()。 ?A、大赦天下 ?B、发动战争 ?C、均田免赋 ?D、施行仁政 我的答案:C 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有多少次成规模的外资进入?() ?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引进外资而引起的经济危机中,后两次为生性危机。 我的答案:× 5 在小资产阶级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并不存在。()我的答案:√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二)已完成 1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旧民主主义 我的答案:C 2 中共中央提出调动“两个积极性”是在()。 ?A、1953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49年 我的答案:C 3 中苏关系破裂之前,苏联远东舰队在中国唯一的不冻港出口是在()。?A、 ?B、旅顺 ?C、 ?D、 我的答案:B 4 1957年,中国已经可以独立生产并出口双口座的轻型飞机了。() 我的答案:× 5 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 我的答案:√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三)已完成 1 四个现代化中最早提出的是()。 ?A、农业现代化 ?B、城镇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 ?D、信息化 我的答案:A 2 以下行业属于世界三大市场的是: ?A、能源 ?B、材料 ?C、粮食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3 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 ?A、社会主义 ?B、私人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我的答案:C 4 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是用自己本国的财政来承担本国庞大的上层建筑支出的。() 我的答案:√ 5 美国的危机多发生在热战时期,中国的危机多发生在冷战时期。

反垄断法案例

反垄断案例 1、康师傅方便面现垄断口水战 据AC尼尔森2009年12月的调研数据显示,康师傅方便面销售量与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1.7%及54.6%。 康师傅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是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成果,我们并没有垄断市场,也不存在利用旗下‘福满多’品牌搞低价竞争的情形。 针对白象方面关于康师傅旗下“福满多”品牌低价倾销的指责,康师傅上述负责人表示,作为康师傅旗下的低端品牌,“福满多”生产1-1.5元的方便面,目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2%。“目前在低端面领域,参与竞争的企业众多,但是品质方面则参差不齐。作为康师傅旗下的低端面品牌,福满多之所以将价格定在1-1.5元/包,就在于要确保低端市场的品质,避免消费者由于食用不安全和低质量的方便面,从而对整个方便面行业产生负面印象。” 按照中国现行的《反垄断法》,认定一家企业在行业内是否具有垄断地位,关键在于其是否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就可以认定为“市场支配地位”。不过,《反垄断法》同时也规定,只有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才应被打击。从康师傅占有54.6%这一销售份额来看,认定为“市场支配地位”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康师傅是否是“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在这一方面,需要足够的证据支持,才能认定为垄断。 2、腾讯与360之战 11月3日下午腾讯向用户宣布: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与此同时,腾讯还宣布,QQ空间宣布不支持360浏览器访问。显然,腾讯起码没有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而是将一道明显带有“格式合同”色彩的条款交给用户选择:要么卸载360,否则你无法使用QQ。对于大量的用户而言,其在使用QQ的同时,也在使用360,也就是说,用户选择同时使用360和QQ的选择权,事实上已经被腾讯的声明所剥夺。而且,考虑到一些腾讯的用户属于付费用户,腾讯用如此野蛮无礼的行为逼迫用户停用QQ的我话,也违背了契约上的基本承诺。360的QQ保镖针对腾讯QQ的行为是否属于劫持和破坏的“外挂”行为恐怕有点勉为其难,但就腾讯给用户给出的选择题而言,则很显然存在明显的法律瑕疵,做法律层面的判断比技术层面要简单的多。 作为行业老大,作为一个市值3000亿港币的上市公司,腾讯的确拥有牛气的资格,起码在中国,目前要挑战腾讯龙头老大地位的企业还没有出现,其QQ软件的6亿用户就是明证,这个优势应该无人撼动。在这种情况下,腾讯底气十足的逼迫用户做出选择,答案就很清楚了。尽管用户做出选择很难,但腾讯的这种行为在法律上的认定依然非常简单。这是一种再典型不过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中国的《反垄断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三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腾讯都基本沾边:其一,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其二,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其三,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在全球IT行业都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一个软件生产商可以肆意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3期)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 程国强 内容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中国严格履行加入承诺,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对中国农业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农业不仅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但是,在农业对外开放中,也存在一些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包括,对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缺乏对农业国际化战略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农产品国际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今后随着中国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挑战。本文提出,要以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为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从全球视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稳步提升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促进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和良好环境。 关键词:农业对外开放WTO 农产品贸易 农业曾经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谈判的难点之一,也是受对外开放影响预期最悲观的产业之一。近10年来,有关市场开放、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张晓山、崔红志,2002;黄季焜等,2002;钟甫宁,2003;柯炳生,2005;程国强,2005;Anderson et al., 2010;牛盾,2011)。如何评价加入世贸组织10年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和决策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回顾与评估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农业增长与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和辨识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以及需要重视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取向与政策选择。 *本文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农业改革发展”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本课题研 究还得到商务部政策研究项目以及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编号:ZBA1101)的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英文版)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烟台大学法学院 法律硕士张川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at the 29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August 30, 2007) No.68 Order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RC The 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at the 29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August 30, 2007, is hereby promulgated and shall go into effect as of August 1st, 2008. Hu Jintao, President of the PRC August 30, 2007 C-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is Law is enacted for the purpose of(为了) preventing and restraining monopolistic conducts(垄断行为), protecting fair market competition, enhancing economic efficiency(经济运行效率),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社会公共利益),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2012-10-10 16:07:22 Article 2 This Law is applicable to monopolistic conducts in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 is applicable to monopolistic conducts outside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serve to eliminate or restrict(产生排除、限制影响)competition on the domestic market of China. Article 3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Law(本法规定的), monopolistic conducts include: (1) monopoly agreements(垄断协议)reached between undertakings(经营者); (2) abuse of dominant market position(市场支配地位) by undertakings; and (3) concentration of undertakings(经营者集中)that lead, or may lead to(具有…的效果)elimination or restriction of competition. Article 4 The State shall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competition rules(竞争规则)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相适应的)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rder to perfec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完善宏观调控) and build up a sound(健全)market network(市场体系) which operates in an integrated, open, competitive and orderly manner. Article 5 Undertakings may, through fair competition and voluntary association(自愿联合), get themselves concentrated according to law, to expand the scale of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经营规模)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on the market. Article 6

【反垄断法案例分析】利乐公司案

【反垄断法案例分析】利乐公司案 案情背景: 国家工商总局在2012年对利乐公司立案,2013年7月,对其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予以立案,并组织20个省市工商机关进行调查。到了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方面表示调查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并于当年9月透露,对利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已到最后认定阶段。 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利乐涉嫌反垄断的调查结果迟迟未下,关于此事的争论也逐渐平息。利乐公司是否涉嫌垄断包装市场?当时所指的“捆绑销售”违法经营行为是否延续至今?这成为业界未解的“谜团”。 利乐曾被描述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作为最早逐鹿中国包装市场的外企,其切入时间点与经营模式“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发展初期中国乳企的急迫需求,将伊利、蒙牛、光明等众多乳企成功地推向全国市场,这与其经营的液态食品加工及包装相关业务不可分割,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利乐生产的无菌包装为常温奶、复原乳、调制奶品类的出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我国《反垄断法》中提到,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其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等行为。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利乐的经营模式对于当时资金匮乏的众多发展中的乳企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其通常以低价或者免费把生产线设备送给乳企,同时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维修,但是其通常要求对方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及耗材,一开始会签署相关合同条款,而在后来,使用利乐的设备必须用利乐的包材,在业内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在2014年,工商总局刚刚公布利乐反垄断调查进入认定阶段之时,有媒体对其未来的处罚做出过预算。根据《反垄断法》第47条,如果利乐被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处罚为“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