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房山幼儿园大一班赵良玉

幼儿升入大班,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大班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主要问题是:幼儿的任务意识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培养幼儿具备做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我们以每天的区域游戏为载体,逐步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和做事的计划性。我们通过将区域内容编入表格,制成游戏计划表,引导孩子制订当天的游戏计划,幼儿自主选择喜欢游戏的区域并在表格中用绘画、符号等形式记录下,明确当天的任务,让幼儿有意识的加入到游戏活动中,促使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游戏后进行自评。本学期我们结合大班区域内容利用记录、看图的方法培养幼儿此方面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游戏结果进行记录,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学方面的梳理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主动性。老师可以通过看幼儿活动记录情况,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大班的幼儿竞争意识特别强,喜欢参与比赛的活动,通过比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益智区游戏中,我们采用了比赛的形式,下面我就我班区域活动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好玩的天平对抗赛

1、在操作游戏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使天平平衡。

2、能通过记录,巩固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起初,孩子们看看天平的外形结构和材料,开始摆弄尝试起来。左面挂一个,右面挂一个,平啦,平啦,一边平啦,孩子们给自己拍起了手。怎样引导孩子们玩天平呢?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预设了几个阶段,设计了相应的记录表:

1.操作探索尝试,什么时候天平平衡。

2.用形象的图形符号记录天平平衡时左右杠杆砝码位置。

3.用图形、数的组成分解式记录天平平衡时左右杠杆砝码数量和位置。

4.用数的组成分解式、加法算式记录天平平衡时左右杠杆砝码位置。

第一个阶段,孩子们先是自己探索怎样让天平平衡,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平衡。孩子们通过不断的尝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让天平平衡。第二个阶段,我们给幼儿投放了记录纸,两名幼儿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输赢,赢的幼儿在一边挂一个砝码,输的幼儿需要在另一边挂两个砝码使天平平

衡。游戏中幼儿要用图形符号记录天平平衡时左右杠杆砝码位置。幼儿操作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左边挂一个砝码,右边挂两个怎么能平衡呢?探索中幼儿说“右边的两个砝码数合起来是左边的数就能平衡了。”例如“2和3合起来是5”老师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操作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这样在反复的操作中使幼儿初步理解数的分解组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根据幼儿的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入第三个阶段的操作练习,即在记录纸上加入了数的分解式,幼儿不光要用图形的方法记录结果还要写出分解式,这样来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的理解。第四个阶段,我们又引导幼儿把数的分解式转换成加法算式,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同时提到,大班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以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规律。例如:起初孩子们:左边挂在6处,右边分别挂在1和5处;左边挂在7处,右边分别挂在4和3处,右边是8,左边是2和6。经过几次后幼儿的记录发生了变化,有的幼儿记录时左边是5、6、7、9,而右边分别是1和4;1和5;1和6;1和8。孩子们开始固定一个砝码,只调整另外一个砝码了。还有一次记录反映:右边挂在6处,左边却是挂在3处,不同是有两种颜色的砝码记录。开始我以为是错了,当我要问那名记录的孩子时,恍然大悟,两种颜色代表的是两个砝码挂在了一起,两个3不就是6吗?可见,记录能很好的反映幼儿参与数学活动时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记录结果能够看出每个幼儿的思维过程及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不同。孩子们通过操作记录表,活动区游戏时变得做事踏实了,目的性更强了,同时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操作结果,增强了他们的成功感,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有趣的“抓抓乐”大王赛

1.认识硬币的面值。

2.在操作中练习点数、分类、统计、进位。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练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并能说出总数。

首先,这种材料非常好搜集,而且,硬币蕴含了多种教育价值,如,可以引导幼儿练习点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还可以认识硬币的面值,以及练习硬币之间的兑换等。让幼儿的数学教育源于生活和游戏中。“抓抓乐”游戏的玩法:三个人一起玩,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小筐,用台历制作的数字记录牌每人一个,写有全班小朋友姓名的大记录纸一张。

三个小朋友分别抓硬币,比一比谁抓的多,每位幼儿数完后就把结果在台历的数字牌上显示,抓三次后,把自己最多的数记录在大的记录纸上。每次活动后评选冠军。游戏中,我们发现,由于每次幼儿一把能抓几十个硬币,孩子们在数的过程中数着数着就乱了,有时硬币就掉在地上了,于是我们就给幼儿投放了三个大的月饼盒盖,让幼儿把抓的硬币放在盒子中再数,但是数不清的现象还是存在。于是我们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方便我们数,不会乱呢?有的幼儿便把硬币10个10个摆一排或者是10个10个一堆,再数就方便多了。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在数学中发现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大记录纸的投放更是便于看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即有多少幼儿参与了游戏,使教师一目了然。幼儿在操作、探索、记录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三、扑克冠军争夺赛:

1、在游戏中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扑克游戏的玩法:两个人玩,把一副牌中的1-10挑出来,其他的牌不用。最初,孩子们玩时,只是两个人每人出一张牌比较大小,看谁的牌数大,最后看谁的手里先没牌,谁就算赢。在记录表中赢的小朋友就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画个金牌。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孩子们完全能够正确的比较大小了,这样的游戏对他们来说挑战性不够高了,于是,我们在扑克牌的玩法上增加了难度,结合大班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例如:一个小朋友出7,对方出两张牌,这两张牌合起来的得数要为7,即3+4或10—3,结果正确的小朋友把这三张牌拿走,算自己赢的牌,最后看谁赢的牌多为胜,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特别高,每玩完一局后便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游戏结束后,还拿着记录表让其他的小朋友看自己赢了几局,赢了多少张牌,通过记录结果,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了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