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1. 简释下列概念: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且能够购买数量。 需求规律: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 :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

均衡价格: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供求规律: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

⑴ 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

⑵ 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

⑶ 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⑷ 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不发生影响。

3. 设坐标图上有两条直线但斜率不同的需求曲线,在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假定这两条相交的需求曲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交点上弹性是否相等?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D 1、D 2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 、D ,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 、C ,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

E 。这里,D 1之斜率绝对值1O A K O B =

,D 2之斜率绝对值2OC K OD

=,显然, 21O C O A A C O A A C A C O A K K O D O B D B O B D B D B O B

++-==>==--+,

即D 2斜率绝对值较大。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 处,D 1之弹性系数1d EB E EA

=

,D 2之弹性系数2d ED E EC =。因EF ∥OC ,故EB FB EA FO =,ED FD EC FO =,则1d FB E FO =,2d FD E FO

=,显然FB FD FO FO >,故12d d E E >。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D 1的弹性系数值E d1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D 2的弹性系数E d2。

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P

C

A

如上图,D 1、D 2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E 。在E 点D 1的切线为e 1、D 2的切线为e 2。显然,D 1切线e 1的斜率小于D 2切线e 2的斜率。而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1d dQ P E dP Q dP dQ

=?=,在D 1、D 2交点E ,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P与Q的数值,但由于D 1切线e 1的斜率小于D 2切线e 2的斜率,因此D 1的弹性大于D 2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

4. 下图中有三条为直线的需求曲线。

⑴试比较a 、b 和c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⑵试比较a 、d 和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⑴用E a 、E b 和E c 分别代表a 、b 和c 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a a K J O E a F J F ==,

b b G J O E b F J F ==,

c c H J O E c F J F

== 因而E a =E b =E c

⑵用E a 、E d 和E e 分别代表a 、d 和e 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a a K IK E a F IO ==,d d G IG E d F IO ==,e e H IH E e F IO

== 又由于I KI G I H <<,因而E a 〈E d 〈E e

5. 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轿车一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

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轿车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6. 某君对消费品X 的需求函数为100P =,分别计算价格P=60和产量Q=90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答:由100P =,得2(100)

Q P =- 故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可一般地表述为

222(100)(1)(100)100

d d Q P P P E P d P Q PP =?=-?-?=-- 当P=60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2260310060100

d P E P ?===---

当Q=900时,1003070P -=,故此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227014*********

d P E P ?===--- 7. 假设⑴X商品的需求曲线为直线:400.5X X

Q P =-;⑵Y商品的需求函数亦为直线;⑶X与Y的需求曲线在8X P =的那一点相交;在8X P =的那个交点上,X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只有Y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的1/2。请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推导出Y的需求函数。

答:由⑴,当8X P =时,400.5836X

Q =-?=,由假设⑶知Y 之需求曲线过点(36,8) 同时,在点(36,8),X 之需求弹性为810.5369d x E =

-?=-,则由假设⑷,11189236y K -=??,得Y 之需求曲线的斜率1

8(9)1236

y K =?-?=- 于是,据假设⑵,得商品Y 之需求曲线为36(1)(8)x x P Q -=-?-,

即44x x Q P =- 8. 在商品X 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122d P =-;

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20s P =。

⑴推导商品X 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⑵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 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均衡点。 ⑶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⑷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2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

⑸假设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

⑹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X 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对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多少?

⑺假设政府对生产出的每单位商品X 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对1000名商品X 的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什么影响?商品X 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答:⑴商品X 的市场需求函数1000010000(122)12000020000D d P P ==-=- 商品X 的市场供给函数100010002020000S s P P

==?= ⑵见下图;

⑶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P P

-=得 3,20000360000P Q ==?= ⑷此时个人需求函数变为'

21222142d d P P =+=--=-

市场需求函数相应变为''1000010000(142)14000020000D d P P ==?-=- 于是,由D ‘

=S ,即1400002000020000P P -= 得 14000073.5400002P ===,

200003.570000Q =?= ⑸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402040s s P =+=+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10001000(2040)2000040000

Ss P P ==?+=+ 于是,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40000PP -=+ 得 80000240000P ==,

2000024000080000Q =?+= ⑹征收2美元销售税会使每一销售者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2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20(2)2040

s P P =-=-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10001000(2040)2000040000Ss P P ==?-=- 于是,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40000PP -=- 得 160000440000P == , 2000044000040000Q =?-=

即这一征税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上升为4美元,均衡销售量由60000单位减少到40000单位。尽管政府是向销售者征收税款,但该商品的消费者也分担了税额的支付。在政府向销售者征税后,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X 要支付4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3美元,单位产品实际支付价格比征税前多了1美元。同时每单位时期仅消费40000单位的商品X ,而不是税前的60000单位。销售者出售每单位商品X 从消费者手上收到4美元销售款,但仅留下2美元,其余的2美元作为税金交给了政府,单位产品实际得到价格比征税前少了1美元。因此在政府征收的这2美元销售税中,消费者和销售者实际各支付了一半。在这种情

况下,税额的负担由消费者和销售者平均承担的。政府征收的总税额每单位时期为2×40000=80000美元。

⑺1美元补贴会引起每一生产者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为1美元。此时

个人供给函数变为"'20(1)2020

s P P =+=+,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 "'"'10001000(2020)2000020000

S s P P ==?+=+ 于是,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20000,P P -=+得 2.5P =

200002.52000070000

Q =?+= 即这一补贴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降到2.5美元,均衡产销量由60000单位增加到70000单位。

尽管这一补贴是直接付给了商品X 的生产者,但是该商品的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消费者现在购买每单位商品X 只需支付2.5美元,而不是补贴前的3美元,并且他们现在每单位时期消费70000单位而不是60000单位的商品X ,其消费者剩余增加情况如下:在给补贴前即价格是3美元,产量是6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3)×60000÷2=90000元;在给补贴后即价格是2.5元,产量是7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2.5)×70000÷2=122500元,故消费者剩余增加:122500-90000=32500美元。

15年北邮西方经济学第二次阶段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通货膨胀是()。 A.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贷款量超过货币存款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2. 作为经济条件恶化的结果,政府开支中的某个项目增加,或者是从某项税 收中获得的收益下降。这称为()。 A. 伴随性货币政策 B. 自动稳定器 C. 平衡预算修正案 D. 平衡预算乘数 3.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A. 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B. 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C. 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D. 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4. 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 分就业。

A. 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 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 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 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 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 A. 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二手货不计入GDP B. 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C.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消费产品 D. 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6. 以下现象属于市场失灵的是()。 A. 收入不平等 B. 自然垄断 C. 市场控制 D. 以上全是 7.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 等于零 B. 等于一 C. 小于零 D. 大于零小于一

8. 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增加 B. 土地的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 C. 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变 D. 土地的需求的供给不断增加 9. 经济学家认为,工会的存在是:()。 A. 对劳动供给的垄断 B. 对劳动需求的垄断 C. 对劳动供求双方的垄断 D. 不能构成对任一方的垄断 10.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 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 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 劳动的供给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 Qe=50-520 ? 6=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给函数s Q=-10+5P ,得: Qe=-10+520 ? 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 得7=Pe 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 Q =60-5p ,得 Qe=60-5257=? 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 Q =-10+5P, 得 Qe=-10+5257=?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 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 5.225.5550=?-=e Q 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 5.225.555=?+-=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需求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 =-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详解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价格 二、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 5.运用供求原理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6.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 7.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8.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分析该定律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9.运用蛛网定理解释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 三、计算题 1.根据统计研究结果,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 s=1944+207P。对美国生产的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 D =3244—283P。式中,价格是以美元/蒲式耳为单位来计算的;数量是以百万蒲式耳/年为单位的。 (a)该年每蒲式耳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b)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c)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小麦的价格上涨至每蒲式耳3美元,计算的需求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2. (a (b)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c)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 二、思考题 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多的商品。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 ,供给函数为Q s =-10+5p 。 (1) 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 =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3)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 =-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 50-5P 和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 s Q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d Q =50-5p ,得: Qe=50-520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20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 得7=Pe 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 Q =60-5p ,得 Qe=60-5257=? 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 Q =-10+5P , 得 Qe=-10+5257=? 所 以 ,均 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7 =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 Q d

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答题说明: 一、单选题 1、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 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 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 A.等于基本的消费支 出 B.小于l C.大于1 D.等于1 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 少 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 加

B.政府支出的减 少 C.私人投资的减 少 D.消费的减少 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 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 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6、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 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 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7、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 A.I=S B.I+G=S+T C.I+G+X=S+T+ M D.AD=AS

8、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 M D.I+T=S+G 9、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11、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 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12、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 A. 宏观经济学 B. 微观经济学 C. 实证经济学 D. 规范经济学 2.咖啡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 D ) A. 咖啡需求曲线右移 B. 咖啡伴侣等咖啡互补品需求增加 C. 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减少 D. 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增加 3.成功的商品广告会( C ) A.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左移 B.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C.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右移 D.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4.描述在不同价格水平上厂商出售的商品数量的曲线被称为( B ) A. 需求曲线 B. 供给曲线 C. 生产可能性曲线 D. 预算约束 5.技术进步一般会导致(A ) A. 供给曲线右移 B. 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减少 C. 一个人增加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 6. 任何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 ( A ) A.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B 卖者不能卖出他们供应出售的全部商品 C. 价格会下降 D. 消费者可以买到他们想买的全部商品 7. 如果一种商品富于价格弹性需求,商品价格上升5%将( C ) A. 增加需求量超过5% B. 增加需求量小于5% C. 减少需求量超过5% D. 减少需求量小于5% 8. 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收入下降,这意味着(D ) A. 商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B. 商品需求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C. 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D. 商品需求富于价格弹性 9. 一种商品需要上交一种税,那么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越不富于价格弹性 ( A ) A. 消费者承担税收的比例也越大 B. 消费者和销售商平均分担税收的机会也越大 C. 税收带来的收入越少 D. 税收更有可能通过量的变化来体现,而不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体现 10. 假设一种货物的供给完全没有弹性,对该货物征收1美元的税收将导致价格上升(B ) A. 不足1美元 B. 1美元 C. 超过1美元 D. 0.5美元 11. 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限制将会是( C ) A. 产生短缺 B. 使价格上升 C. 产生过剩 D. 没有影响 12. 一种投入生产的要素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B ) A. 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减少 B. 供给曲线左移

西方经济学B第二次作业(西南交大)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3道小题) 1. 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该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 增加130单位 (B) 减少130单位 (C) 增加30单位 (D) 减少30单位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 (A) 1 (B) 0 (C) <0 (D) >0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假设供需达到的均衡价格低于政府制定的价格上限,则最后的结果是() (A) 出现短缺 (B) 供需平衡 (C) 出现剩余 (D) 出现黑市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 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D)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20%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5. 若价格上涨10%,能使消费者支出减少1%,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属于() (A) 富有弹性 (B) 缺乏弹性 (C) 单一弹性 (D) 完全弹性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均衡价格随()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C) 需求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D) 需求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某商品市场调查表明,按1800元的价格销售供求均衡,按2700元的价格销售将无人购买,若提价到2000元,销售收入会()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8. 市场上某商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 该商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 (B) 该商品是优质品 (C) 该商品供不应求 (D) 该商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宏观经济学第2次作业

宏观经济学(甲)》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 总供给分析 第 1 题: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第 2 题: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第 3 题: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11 .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600+0.8Y ,投资函数为I=400-50r ,政府购买为200 ;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 ,名义货币供应量为1250 ,价格水平为1 。求:

(1)IS方程和LM 方程; (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3)假设充分就业收入为5000 ,若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 4)当价格水平可以变动时,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5)假定总供给函数为Y=2375+125P, 根据(4)求出的总需求函数,求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 1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C=800+0.8Yd ,税收T=0.25Y ,投资 I=200-50r ,政府购买G=200 ,货币需求Md/P=0.4Y-100r ,货币供给Ms=900 (名义货币量),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 ,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为Y 和价格水平为P,假定经济的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850 ,试问该经济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政府应采取怎么样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供求、供给、价格 1、为什么欲望不同于需求? 答: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的愿望,其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限制条件,而需求受到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欲望不同于需求。 1、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级服务的”。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层服务,主要是指在价格上给予工薪阶层方便,通过降低价格,提供经济实惠又保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产品。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产品为工薪阶层服务,旨在强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其购买欲望。所以,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出租车行业越发达,服务越好,价格越低,买汽车的人越少,为什么? 答: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出租车和汽车,皆可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服务,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是

替代关系。 对于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其需求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下降。当出租车行业发达,价格低廉,服务良好时,人们会增加对出租车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为什么? 答: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他们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业与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当旅游业发展,价格降低,消费者而对其互补的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的需求就增加,从而带动其发展。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总体上来说会扩大对汽车市场的需求。首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汽车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汽车价格下架昂,对汽车的购买需求增多。再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影响发展中国家,购买汽车会成为人们的偏好与心理欲望。最后,加入世贸组织,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有所预期,这种预期也影响了购车的意愿和需求。综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会扩大汽车市场的需求。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复习与思考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 ,供给函数为Q s =-10+5P 。 (1)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 =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 =-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将供求函数代入均衡条件Q s =Q d 中,得:-10+5P =50-5P 解得:P e =6,将其代入供给函数或需求函数,得:Q e =20。(P e ,Q e )=(6,20) (2)将供求函数代入均衡条件Q s =Q d 中,得:-10+5P =60-5P 解得:P e =7,将其代入供给函数或需求函数,得:Q e =25。(P e ,Q e )=(7,25) (3)将供求函数代入均衡条件Q s =Q d 中,得:-5+5P =50-5P 解得:P e =5.5,将其代入供给函数或需求函数,得:Q e =22.5。(P e ,Q e )=(5.5,22.5) (4)结论:(1)中供求函数求得的均衡价格为静态分析,(2)、(3)为比较静态分析. (5)结论:需求曲线由于收入水平提高而向右平移,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曲线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向右平移.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Q 20 O 25

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2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这种情况叫做()。 A.短缺 B.过剩√ C.稀缺 D.均衡 2.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中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 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以下哪个不是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A.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相等 C.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 D.资源不再是稀缺的√ 3.如果政府对汽油征收0.5元/升的税,那么一般说来,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的上涨幅 度是()。 A.大于0.5元 B.等于0.5元 C.小于0.5元√ D.无法判断 4.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 A.无限大 B.0√ C. 1 D.<1 5.最低工资规定了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这种提高对不熟练劳动市场的就业的 影响是()。 A.就业率上升 B.就业率下降√ C.就业率不变 D.没有影响 6.房东收房租700元每月,韩梅梅愿意花1000元租这间房,她的消费者剩余是()。 A.1000

B.700 C.1700 D.300√ 7.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8.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9. A. A B.B√ C. C D.D 10.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 征。也可以说,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是指()。 A.比较静态分析 B.静态分析√ C.动态分析 D.规范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些因素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 A.必需品与奢侈品√ B.相似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C.市场的定义√ D.时间的长短√ 2.作为区分经济中的货币与其他资产货币的货币在经济中的三种职能是()。 A.价值储藏√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偏好X商品甚于Y商品,原因是(D) A.商品X的价格最低B.商品X紧俏 C.商品X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X的效用最大 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3.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D)效用单位。 A.108个 B.100个 C.106个 D.6个 4.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C)。 A.实际所得 B.没有购买的部分 C.主观感受 D.消费剩余部分 5.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A)。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6.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7.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8.预算线反映了(A)。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 D.货币购买力 9.若消费者低于他的预算线消费,则消费者( A)。 A.没有完全用完预算支出 B.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C.或许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D.处于均衡状态 10.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不变动 11.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章要点

第二章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需求量越大,相关商品价格越高,若是替代品,则需求量上升,若是互补品,则需求量减少。消费者偏好增强,需求量就会增加。消费者对商品预期价格上升,则现期需求量上升,反之减少。 需求函数就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曲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数量去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商品的自身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生产成本越高,商品供给量越小。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提供更多的产量。相关产品的价格对其也有影响。关于对生产者的预期,如果对未来预期看好,生产者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它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均衡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的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相互抵消。。 市场均衡可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来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焦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攻击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4、均衡价格形成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下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供求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A.右下方B.右上方 C.左下方D.左上方 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4.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A人们的偏好和爱好 B产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D.相关产品的价格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减少B.不变 C.增加D.难以确定 6.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A.减少B.不变 C.增加D.难以确定 7.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A.减少B.不变 C.增加D.难以确定 8.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A.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 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C.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D.是一回事 9.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 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 10.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需求量的减少D.价格下降11.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 A.需求的变动B.收入的变动 C.偏好的改变D.需求量的变动 12.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了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川大2013年《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川大2013年《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一条() ( D )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下列各种商品中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 C ) A.面粉 B. B . 大米 C.住房 D.化妆品 3.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 C )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4.无差异曲线() ( B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直线

D.是一条水平线 5.随着产量的增加,可变成本 ( 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先增后减 6.均衡价格的形成是( ) ( C ) A.生产者生产的结果 B.消费者消费的结果 C.供求双方自发调节的结果 D.政府指令性下达的结果 7.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 ( C ) A.需求量与价格之比 B.价格变化的绝对值除以需求量变化的绝对值 C.需求量变化的相对值除以价格变化的相对值 D.反映供给变动对需求变动的反映程度 8.有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表现了() ( C ) A.供给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B.生产成本对供给的影响 C.价格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 D.预期价格对供给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些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 AC ) A.生产者的行为 B.经济不稳定的原因 C.消费者的行为 D.经济政策如何制定 2.构成对X商品有效供给的条件有() ( AD ) A.消费者愿意购买X商品 B.厂商愿意提供X商品 C.厂商有能力生产出X商品 D.消费者有能力购买X商品 3.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 ( ACD ) A.消费者收入 B.生产技术条件 C.相关商品价格 D.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4.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那么,该要素合理投入量应该处于( ) ( D ) A.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二区域 B.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增的阶段

2020国开西方经济学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填空题 1、需求是消费者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a.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b. 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 2、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和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分别被称为___________。 a.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 b. 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 3、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分别是需求____________。 a. 减少、增加 b. 增加、减少 4、供给是生产者_____________的统一。 a.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b. 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 5、供给曲线向____________倾斜,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__________变动。 a. 右下方反方向 b. 右上方同方向 6、决定供给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a. 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 b. 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和预期 7、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 a. 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b. 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8、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______,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______。 a. 增加减少 b. 减少增加 9、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是供给_________,向右移动是供给____________。 a. 增加减少 b. 减少增加 10、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________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________的变动。 a. 供给供给量 b. 供给量供给 11、均衡价格是某种商品的__________相等时的价格。 a. 供给量与需求量 b. 供给价格与需求数量 1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 价格需求量 b. 需求量供给量 13、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a. 同 b. 反 14、需求增加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____________。 a. 下降、减少 b. 上升、增加 15、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_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a. 反 b. 同 16、供给的减少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___________。 a. 下降、增加

西方经济学作业(第二次)

姓名:颜勇班级:2009秋工商管理本科学号:00019 单项选择题: 1. 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 A. 一般准租金 B. 经济租金 C. 纯租金 D. 地租 2. 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 A. 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B. 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C.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D.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3.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等于,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4. 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5.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 需求量的减少 D. 价格下降 6.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A. 递减 B. 递增 C. 不变 D. 先增后减 7.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 P = MC B. P =MC = AC C. P =MR=MC D. P=MR=AC 8. 平均收益是指() A. 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B.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 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D. 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9. 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5元 B. 15元

C. 10元 D. 20元 10. 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下降 C. 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11.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 A. 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 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 C. 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 D. 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12. 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完全垄断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 寡头垄断市场 13.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 A. 满足程度 B.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 边际效用 D. 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1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1.教材54页第4题。 解:利用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求解可知: (1)由于a 、b 和c 三点的弹性都可以用AF OF 来表示,所以这三点的弹性值相等。 (2)由于a 、f 和e 三点的弹性分别可以用 OG BG 、OG CG 和OG DG 来表示,所以这三点的弹性值de df da e e e 。 2.教材55页第7题。 解:由已知条件-N MP Q =,可得: 1MP M P Q M dM dQ e N MP P P )N (M Q P dP dQ e N N m N 1N d =?=?==??-?-=?- =----- 3.教材55页第10题。 解:(1)对于A 厂商:15050200Q 200P A A =-=-=, 而且A 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A A P 200Q -=, 于是,A 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50 150)1(Q P dP dQ e A A A A dA =?--=?-=。 对于B 厂商:2501005.03000.5Q -300P B B =?-==, 而且B 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B B 2P 600Q -=, 于是,B 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5100 250)2(Q P dP dQ e B B B B dB =?--=?-=。 (2)令B 厂商降价前后的价格分别为B P 和'B P ,A 厂商相应的需求量分别为A Q 和' A Q , 据题意可得:2501005.03000.5Q -300P B B =?-==,2201605.03000.5Q'-300P'B B =?-==,50Q A =,40Q'A =。 因此,A 厂商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3 55025030-10-Q P P Q e A B B A AB =?=???=。 (3)由(1)可知,B 厂商在250P B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5e dB =,即B 厂商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呈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 厂商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

西方经济学B第2次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3道小题) 1. 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该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 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 增加130单位 (B) 减少130单位 (C) 增加30单位 (D) 减少30单位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 (A) 1 (B) 0 (C) <0 (D) >0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假设供需达到的均衡价格低于政府制定的价格上限,则最后的结果是() (A) 出现短缺 (B) 供需平衡 (C) 出现剩余 (D) 出现黑市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 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D)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20%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解答参考: 5. 若价格上涨10%,能使消费者支出减少1%,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属于() (A) 富有弹性 (B) 缺乏弹性 (C) 单一弹性 (D) 完全弹性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均衡价格随()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C) 需求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D) 需求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某商品市场调查表明,按1800元的价格销售供求均衡,按2700元的价格销售将无人购买,若提价到2 000元,销售收入会()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8. 市场上某商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 该商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 (B) 该商品是优质品 (C) 该商品供不应求 (D) 该商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正确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