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意义及问题

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意义及问题

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意义及问题

主讲人:罗小年

科学地对疾病进行分类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标记。这些分类建立在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上,这些疾病有明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定义,绝

大多数可以有可操作的临床检查金标准。

精神医学发展,也需要规范精神疾病的诊断。进行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建立。

最早的精神疾病操作性诊断标准是DSM-III。

但是,这些诊断的建立,缺乏可操作的实验室检查,只是根据临床现象做出的判断。

1.精神疾病缺乏特征性生物学指标

2.基本根据现象学判断

非理论现象描述诊断。

问题:

1.根据什么指导描述

2.什么可以规定为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认定的困难

1.主观性问题

a疾病分类的主观性问题(历史沿革、发现新问题的阻碍)

b判断患者的主观性问题(医生之间差异很大)

c难以辨别假象

2.客观性问题

同样表现不一定是同一个疾病,不同表现可以是同一种疾病。疾病现象变化问题(有效的病例、无效的病例)。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者对DSM-V的部分章节: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及相关疾病、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创伤性障碍进行研究。

在特定诊断标准中确定了异质性,如症状比较、持续时间、严重指标和用于评估的观点。不同诊断类别之间的更广泛差异经验了不同类别之间的症状重叠以及创伤作用。

研究的主要发现:

1.精神疾病诊断都使用不同的决策规则

2.在不同的诊断中,症状有大量重叠

3.几乎所有的诊断都掩盖了创伤和不良事件的作用

4.诊断不能告诉我们个体患者情况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