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南朝的美文学)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南朝的美文学)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南朝的美文学)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南朝的美文学)

第3章南朝的美文学

3.1 复习笔记

一、南朝概述

(一)南朝的政治状况

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通称为南朝,当时分裂的北方诸朝相对的被称作北朝。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

1.公元420年,刘裕取东晋而代之,成为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统治延续了五十九年。

2.以萧道成为首的南方贵族推翻刘宋的统治,建立齐朝,统治延续了二十三年。

3.萧衍夺取齐的政权建立梁朝,统治延续了五十五年。

4.梁敬帝被迫“禅让”帝位给陈霸先,陈朝建立。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

(二)南朝文学的“新变”

南朝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多在上层间进行,故一百七十年的岁月并没有使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而文化开放的格局促进了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南朝的文学,以追求“新变”为主要特征,努力追求“新变”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文学题材、形式、风格的丰富与变化。

1.文学题材

只要是符合时代审美观念的对象,都被作为题材来写入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有关山水自然、有关女性以及男女之情的题材,得到了更为集中的表现,而且边塞诗也开始兴起。

2.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文学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也格外强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诗歌的格律化和骈文的盛行。南朝文学在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为后来唐代文学的繁荣做了实验性的探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诗歌的格律化

①诗歌的格律化集中地出现于齐永明年间,以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为理论的前导,同时又有竟陵文学集团的代表人物谢朓等人致力于追求音律效果更好、文辞更为凝练的永明新体诗的创作。

②诗歌的格律化过程,到梁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永明时代新体诗尚是较小部分人的尝试,到梁代已扩展成相当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诗律的具体规则有所变化,新体诗合律的程度更高了。

(2)骈文的盛行

①据《文心雕龙·丽辞》所说,骈文的形成始于魏晋时代,如西晋陆机的《豪士赋序》、东晋殷仲文的《解尚书表》等,已是很严整的骈体。但这种文章修辞性虽然很强,但不是纯文学的作品。

②刘宋时代出现了精美而又富于抒情性的骈体书信和小赋,纯文学的骈文才进入成熟阶段。

(3)格律化和骈文产生的原因

①它们表现了人类对其心理最容易感受到的对称和均衡的美的追求。

②它们以一种显著的艺术形式,以鲜明的音乐节奏,构成美文学与口语及普通文章的区别,强化了美文学的抒情效果。

二、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从风格来说,刘宋前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以颜、谢为代表,接续了西晋文学注重华美典雅的倾向。从题材来说,刘宋前期文学的突出现象,是继承东晋后期文学的趋势,掀起了山水文学的新潮。

(一)谢灵运

1.谢灵运其人

谢灵运,幼时寄养在外,族人因名之为客儿,世称“谢客”。又以早年袭封康乐公,而被人称作谢康乐。谢灵运自少好学,品格孤高,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但以生性偏激,不拘礼度,故仕途蹭蹬。有《谢康乐集》。

2.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谢灵运一生不得志,而出任外官时所居之地,如永嘉、临川等又素多山水名胜,因此他便将个人的孤独之绪寄托于自然山水之间,在漫游中倾泻内心的郁闷。

(1)山水诗的形成过程

①自建安以来,诗歌中的写景成分就不断增长;而且自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之后,两晋又出现了不少记行旅、游览的诗作,已经属于山水诗的范畴。

②谢灵运的山水诗虽然也多是以记行旅、游览的面貌出现的,却已将自然视为与己身同一之物,是在对山水的真正的欣赏与热爱之中描绘自然之美,表现个人的感悟。一般认为,到了谢灵运,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才真正形成。

(2)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①南渡之后,士族地主阶层大造别墅,在秀美的山水之间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

②魏晋之后的隐逸之风,借山水体玄,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

③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

④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

上的准备。

3.谢灵运的山水诗

(1)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①常常是记述一次完整的游历过程

在这种诗中,自然景物随着诗人视线的移动和时间的流动而变化,表现出类似游记的特点。这种写法运用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既能写出各处山水的不同特点,每首诗中的景致也显得丰富多彩,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②诗中具有说理的部分

谢灵运的山水诗从题旨方面看,仍不乏“此中有真意”式的表述。这些表述大都出现在描绘山水游历的过程之后,成为一种总结性的辞令,如《登江中孤屿》;但其中也不乏显出谢灵运个人的生活态度之处,如《游赤石进帆海》,便可见其追求“适己”目标时的通脱的人生观。只是,就总体而论,这些说理的部分尚未能彻底转换为形象的喻指,因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谢氏山水诗本应具有的崇高意境。

③常能写出深于刻炼的佳句

如《过始宁墅》中的“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其中动词的用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感受,使自然风光显得富于人情味。而且这种景物描写大都是虽幽静却又处于变化之中,很能引起丰富的感想,显示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语言的创造力。

④显现出一种清明之姿

a.这种清明之姿首先表现在其擅长组织富于亮丽色彩的画面方面。同时,谢灵运在大部分诗里并不选用过多的表示色彩的语辞,而于“清”“明”两字则情有独钟。

b.隐含在这种清明之姿背后的,还有谢灵运借山水喻示个人愁绪与孤高超俗的品格。如《游南亭》,从清澄芳鲜的春景落笔,以兰草的渐渐覆盖小径与荷花的刚刚开放于池塘两

个富有动态的景象为转折,由盛及衰,引出青春易逝的慨叹,并最终归结为用孤独地游赏悦人心智的山水化解老境已至的悲愁。谢灵运的这类即景抒情之作更多地是借助于自然来转移郁闷,更注重刻意营造孤峭特出的山水百态来展示个人的孤高不群。

⑤意象的有序组合

谢灵运的山水诗有一些语言方面的疵病,主要是因过于铺排。但是,截然有别于散文的诗歌的特殊语言,也是在谢灵运诗里达到成熟的。就其诗歌的总体而论,他的作品基本是意象的有序组合,而不是由具有明确逻辑联系的语句构成。词语的省略、语序的颠倒、词性的转换是其善用的手法。这一切不但不影响对其诗句的理解,而且具有积极的效应。

(2)对谢灵运山水诗的评价

现在对谢灵运山水诗的评价一般低于陶渊明的田园诗。但是从南北朝到唐代,谢灵运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影响要比陶渊明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谢诗更富于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个人色彩也更为强烈;

②在艺术技巧方面,它也为后人提供了可以学习、效仿的宝贵经验。

4.谢灵运的辞赋

谢灵运的辞赋与其诗歌一样,都善写山水清明之姿,而对景致的刻画之工,又比诗更进一步。

(1)《长谿赋》

①主要内容

此赋仅存残句,但是却将一脉溪流表现得晶莹清澈,而又极富动感声势:寂静的溪潭之水,经过扬波振声、迅疾驰泄式的奔腾,注入一池微起涟漪的方塘,而它所裹挟而来的泥沙,最终又在塘岸边铺积开来。

②艺术特点

谢灵运在表现溪水的这一流动过程时,不仅把水流作为主角,以一种动态与静态对照的方式加以叙写,而且注意到了表现这一过程中富于色彩的事物对于辞赋的点缀效用,因此这几句赋文组织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仔细推敲起来,又颇显工巧之思。

(2)《山居赋》

此赋篇幅颇大。谢灵运竭尽状景摹形之功,以对所居周围各个方位的自然山水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令人羡慕的生活空间。尽管赋的本旨是借对自然的抒写展示一种乐于隐居的理念,但具体描写突破了理念的束缚,而显示出作家相当高的写景技能。

(二)谢惠连与谢庄

1.谢惠连

(1)谢惠连其人

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有《谢法曹集》。

(2)谢惠连的作品

①诗歌

谢惠连在诗歌创作方面与谢灵运颇有相似之处,也擅长写山水诗,并且大部分山水诗也还留有玄言诗的余韵。但个别篇章通篇写景,状摹自然的笔力也不弱。如《西陵遇风献康乐》五章的第四章,通篇以对仗的句式描摹风云雨雪之中的山水景色,将人的静止与自然的动态对照叙写,营造起了一种肃穆的气氛。

②辞赋

谢惠连在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是《雪赋》。该赋虚构梁孝王宴客,命司马相如即景赋雪。此赋写盛雪由飘洒而积聚的过程的一段文字完全使用骈偶句式,多用叠字、双声、叠韵之词,既工整又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散漫”“氛氲”“联翩”“徘徊”“便娟”“萦盈”这些摹态之词,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充分地展现了飞雪的轻灵之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