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8.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第二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8.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对海水淡化实验的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学会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物理、化学方法。

内容和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海水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生活中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感觉难度比较小,知道海水是一种混合物,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在上册的教材里面我们学习过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蒸发、蒸馏和过滤,在这里是蒸馏操作的应用,对于蒸馏的操作,学生不是很熟悉,通过这样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于蒸馏和蒸发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学习建议: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观察、阅读、看图、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深刻,参与度高,达到的效果更好。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利用海水制取蒸馏水的过程;

(2)了解区分海水与蒸馏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变化的情景和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运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资讯引证等学习方法,对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演绎等加工的过程中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方法,来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重难点:

重点:海水淡化的方法。

难点:海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带橡皮管的导气管,烧杯,食盐水,火柴,冷凝管等。

【情景创设】

保卫钓鱼岛的战役胜利后,

你是一位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

军,驻守在钓鱼岛。你用完了淡

水,仍感到异常口渴,虽然周围

的海水十分清澈,你也不会去喝

海水,你有什么办法获得淡水

呢?观看图片;学生思考,淡化海水

的方法有哪一些。通过观看钓鱼岛的图片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入】我们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仅占水体总量0.3%,从浩瀚的海洋里面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探究8-1】

蒸馏法淡化海水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验气密性

2、加入约5ml的食盐水,塞好

橡皮塞,加热。

3、向小试管内滴入几滴硝酸银

溶液,观察现象。

【提问】:如何区分海水和蒸馏水?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提问】:怎样改进实验装置,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体会淡水资源的匮乏

观看演示实验

看到实验现象:水沸腾产生大量

的水蒸气,在小试管里面冷凝成

蒸馏水;滴入硝酸银没沉淀产生。

写出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

思考,回答:

物理方法:品尝、蒸发(有固体

残留物的是海水,无固体残留物

的是蒸馏水)、测密度等

化学方法:分别滴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海水,无现象

的是蒸馏水。

思考,回答

1、把冷凝的试管放到盛有冷水

或冰水的烧杯里面。

2、使用长的的导气管

增强节约

用水的环

保意识

了解蒸馏

水的制取

过程

了解海水

和蒸馏水

的化学方

法的区分

加强化学

方程式的

巩固练习

了解实验

装置的改

进方法,拓

海水淡化的其他方法:

膜法:利用一种渗透膜将海水和淡水隔开。当对海水进行加压的时候,海水中的水分子就会通过渗透膜向淡水一侧渗透,而海水中盐的离子无法渗透过去,从而得到了淡水。

热法:常见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主要是利用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减小而降低的原理来进行对海水的淡化。3、使用冷凝管

观察此装置和教材中的装置的异

同点。

观察图片,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

过程,知道对右侧海水成分变化

的分析(溶剂减少,溶质不变,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宽学生的

思维

认识冷凝

了解膜法

淡化海水

的原理

利用溶液

的内容学

会对海水

成分变化

的分析

了解多级

闪急蒸馏

法的原理

【学会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又提高了哪些能力!回忆,整理本节课所学。回顾整理,

形成知识

体系

【巩固练习】

1、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是(B)

A,过滤法 B.蒸馏法 C.结晶法 D.膜淡化法

2、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水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异常口渴,虽然周围的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会去喝海水,理由是( D)

A.海水有苦涩味儿,根本喝不下去

B.海水中有各种盐类,能使肠胃腐烂

C.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有致命危险

D.海水会造成人体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

3、向含有氯化钠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请试着用化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海水淡化的方法,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对于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学生仅仅处在表面的认识,没有通过实验的体会,容易与蒸发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混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能够正确的判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在上册课本里面学生知道了区分硬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可以用蒸发后看固体残留物,或者加入肥皂液识别;而这一节课,学生通过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学会了利用化学方法区分海水(食盐水)与蒸馏水的方法。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第3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の奥秘 知识点一、原子の构成 1.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の原子核,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原子の结构: (1) (2)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对应课本P52活动天地,总结原子构成の规律。 2.原子构成物质の一种基本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の最小粒子 原子の特征:原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原子总在不断运动; 原子之间有间隔; 原子间有相互作用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第一个电子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②、第二个电子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③、最外电子层最多排8个电子, 第一层为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 (2)电子得失规律: 原子の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4、离子: (1)定义:带电荷の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例Mg 2+ 阴离子(带负电荷),例S 2- (3)离子符号の意义: (4)原子和离子の区别和联系:

(5)离子の形成: (6)分子、原子、离子の比较:5、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の实际质量,单位为1,一般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点二、元素 1、(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の一类原子の总称。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元素与原子の区别: (4)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の元素:

(5)元素符号(记住常见元素の元素符号)①单个符号の意义: ②由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 2H:2个氢原子 2、元素周期表: ①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个纵列叫一个族(8、9、10共成一个族),共16个族 ②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周期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③每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每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 知识点三、物质组成の定量表示 1、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の式子叫化学式。 (2)意义:请分别以H2O、NaCl、Cu为例,说一说它们各自の意义。(3) 2、化合价 (1)意义: 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の化合价为+2价 表示在氧化镁中氧元素の化合价为-2价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 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3、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 C.CO2、CO D.N2、Ar 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 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9、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docx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氧化物 B.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没有氧分子 D.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八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鲁教版

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带燃烧: 2Mg + O2 ==== 2MgO 2.铁丝燃烧及生锈:3Fe + 2O2 ==== Fe3O4 ;4Fe + 3O2 ===== 2Fe2O3(缓慢氧 化) 3.铜丝加热及生锈: 2Cu + O2 === 2CuO ; 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 4.铝丝加热或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2 + O2 === 2H2O 6.碳的燃烧:2C + O2 ==== 2CO (不完全燃烧);C + O2 === CO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2 === SO2 8.磷的燃烧:4P + 5O2 === 2P2O5 9.二氧化碳被碳还原:C + CO2 === 2CO 10.人工固氮(合成氨):N2 + 3H2 ======= 2NH3 11.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2.二氧化碳溶于水:CO2 + H2O == H2CO3 13.二氧化硫溶于水:SO2 + H2O == H2SO3 14.二氧化硫在空气中转化为三氧化硫:2SO2 + O2 ==== 2SO3 1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16.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 2HCl 17.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 2HCl 18.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靠近:NH3 + HCl == NH4Cl 二.分解反应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 CO2↑+ H2O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 + O2↑ 5.电解水:2H2O 2H2↑+ O2↑ 6.碳酸分解:H2CO3 == CO2↑+ H2O 7.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CaCO3 CaO + CO2↑ 8.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2Al2O3 4Al + 3O2↑ 三.置换反应 1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Fe2O3 + 3H 2 2Fe + 3H2O ;Fe3O4 + 4H2 3Fe + 4H2O ; CuO + H2 Cu + H2O 2.碳粉还原金属氧化物:2Fe2O 3 + 3C 4Fe + 3CO2↑;Fe3O 4 + 2C 3Fe + 潮湿空气 △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粉尘等 点燃 点燃 === △ === △ === △ === MnO 2 === 通电 === 高温 === 通电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整理)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学情分析】黄岛的学生尽管在海边生长,但他们对海洋的了解,更多的是看到了大海的壮观、海边景色的优美和餐桌上丰富的海鲜,学生很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去认识海洋,他们知道大庆油田,但很少有人知道从海洋中也可以开发石油,也不知道我们做燃烧实验使用的镁条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对海水淡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先要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个资源宝库,可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以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等。 2、了解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 5、通过对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6、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蒸馏法分离物质。 2、通过观察图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量的方面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海水制镁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学会权衡利弊选择原料,学会化学上少量物质的富集方法并会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海洋不仅是壮观和美丽的,它更是一个资源的大宝库。 2、] 3、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过程的探究,了解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体会海洋开发的不易, 树立节能意识。 重点: 1、海洋资源的两个开发:镁的开发和淡水开发。 2、帮助学生树立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难点: 1、对海水提取镁的过程的探究。 2、对海水淡化的方法的探究。 *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图表、实验活动 板书设计: 6-1海洋化学资源 一、化学资源 海水制镁 海水淡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8.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对海水淡化实验的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学会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物理、化学方法。 内容和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海水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生活中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感觉难度比较小,知道海水是一种混合物,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在上册的教材里面我们学习过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蒸发、蒸馏和过滤,在这里是蒸馏操作的应用,对于蒸馏的操作,学生不是很熟悉,通过这样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于蒸馏和蒸发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学习建议: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观察、阅读、看图、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深刻,参与度高,达到的效果更好。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利用海水制取蒸馏水的过程; (2)了解区分海水与蒸馏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变化的情景和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运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资讯引证等学习方法,对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演绎等加工的过程中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方法,来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重难点: 重点:海水淡化的方法。 难点:海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带橡皮管的导气管,烧杯,食盐水,火柴,冷凝管等。

观察图片,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过程,知道对右侧海水成分变化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海水淡化的方法,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对于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学生仅仅处在表面的认识,没有通过实验的体会,容易与蒸发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混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能够正确的判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在上册课本里面学生知道了区分硬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可以用蒸发后看固体残留物,或者加入肥皂液识别;而这一节课,学生通过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学会了利用化学方法区分海水(食盐水)与蒸馏水的方法。

2017-2018学年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⑴本试卷共7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⑶本试卷全部为笔答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栏中。)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醋除水垢 B.大米酿酒 C.白酒挥发 D.食品腐烂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进行验证。“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 B.进行实验 C.设计方案 D.得出结论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矿泉水 D.冰水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向量筒中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12毫升,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 A.小于8毫升 B.大于8毫升 C.等于8毫升 D.无法确定 8、若想称取5.6g食盐粉末,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向右面,此时应该(其他操作均正确)A.继续添加食盐 B.取出少量食盐放回试剂瓶 C.取出少量食盐放到指定容器 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9、给1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10、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与简答题:(共42分) 11.(7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用化学符号表示:水、氧气、氢气。 (3)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的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的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的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的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

第8单元 第1节 海洋化学资源--2020年春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时练习

第八单元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那种试剂()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 2.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有( ) A.钾、钠、镁 B.镁、溴、碘 C.氮、磷、钾 D.钙、溴、碘 3.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铝土矿炼铝 B.天然气燃烧 C.木材制桌椅 D.海水提取镁 4.下列关于海水提取镁盐来制取镁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蒸发海水得到氯化镁 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 C.电解氯化镁溶液 D.利用钠将氯化镁中的镁置换出来 5.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污水排入海洋 6.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7.关于多金属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金属结核是锰的合金 B.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C.锰结核中只有一种金属 D.全世界多金属结核含量微乎其微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______,又称为______,还被科学家誉为______、______;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______,又称为______。 9.如图表示的是海水中溶解的盐分中各种离子的质量分数。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6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1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 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 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海水中溶有的物质开始深入到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时不忘记告诫人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资源,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关于海水提镁和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对于海水提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人们想要得到它,就要设法使之富集。如果直接用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富集,还能够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关于海水的淡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淡化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中渗透节水意识的培养。 本节能用到的已学知道主要有:混合物、检验装置气密性、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化学性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时分子的穿透能力增强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过去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在他们头脑中储存的关于海洋的信息更多的是海的壮观和美丽,从海水中可以获取海洋生物,可以得到食盐等,知道从海洋中可以开发石油的人就很少了。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海洋问题,更不会想到海水的淡化是用化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大海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刻体会化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价值。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情有独钟,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媒体选择 海水蒸馏的有关实验仪器,图片的多媒体展示,有关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信息网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1、你见过大海吗?大海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你知道海水的味道吗? 你想知道海水为什么又 苦又咸吗?你想知道 海水能为人类提供哪 些有用的物质吗? 出示导读思考题一: 1、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 ?你对“海水中的化学 资源”图是怎样认识 的? 2、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回答问题,各抒已见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45346005.html,数理化网] 阅读课文及图片,回答问题(海水中含有很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Cl、Na、Mg、Ca较多) 看书、思考,书写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原理:海水或卤水 ? ?→ ?石灰乳氢氧化镁??→ ?盐酸 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培养阅读及识图 归纳能力

海洋化学资源的教案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掌握海水提取镁的方法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 4、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意识。 【重点】海水提取镁和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海水淡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相信在做的每一位同学都领略过大海的壮观和美丽,并且知道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你想知道海水能为人类提供哪些有用物质吗?今天我们就从资源的角度来了解海洋。 二、感知目标,结合预习形成自己的目标 三、自学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疑惑,练习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你了解海洋吗?试着说出你知道的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的污染,若给你足够的权利,你怎样治理? 2、海水中原本就有氯化镁,为什么还要加石灰乳及盐酸制氯化镁?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3、你认为可燃冰与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4、你能想出几种海水淡化的方法?最常用的又是哪种方法? 四、交流 五、预设问题 1、什么“可燃冰”被称为“21世纪能源”?目前为什么没有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的开采?(①开采可燃冰非常困难;②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一旦甲烷大量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提高环保意识。 1、在海边有一个化工厂,想利用海边大量的贝壳和海水作原料,制取氯化镁和金属镁,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一)知识链接: 1、你见过大海吗?海洋中有那些资源,人类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海水中溶解了那些物质?怎样从海水中提取这些物质? 2、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6.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6.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 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 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海水中溶有的物质开始深入到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时不忘记告诫人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资源,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关于海水提镁和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对于海水提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人们想要得到它,就要设法使之富集。如果直接用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富集,还能够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关于海水的淡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淡化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中渗透节水意识的培养。 本节能用到的已学知道主要有:混合物、检验装置气密性、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化学性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时分子的穿透能力增强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过去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在他们头脑中储存的关于海洋的信息更多的是海的壮观和美丽,从海水中可以获取海洋生物,可以得到食盐等,知道从海洋中可以开发石油的人就很少了。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海洋问题,更不会想到海水的淡化是用化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大海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刻体会化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价值。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情有独钟,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媒体选择 海水蒸馏的有关实验仪器,图片的多媒体展示,有关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信息网站。 教学过程

鲁教版化学 8.1海洋化学资源 教案设计

课题: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资源;能说出海洋包括哪些资源。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复习引入】 1.物质分为物和物,物分为单质和物 2.溶液是物,具有性和性 【自主合作探究】 1.学习任务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 30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元素是,最多的酸根离子是。 (2)、海洋中的离子含量前四位的是、、、。 2.学习任务二:海水制镁 (1)、海洋资源包括资源、资源、资源、资源等。 (2)、海水制镁 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 以海水为原料生产单质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⑴(是反应,填 基本反应类型,下同) ⑵(是反应) ⑶。(是反应) )为原料也能制取金属镁,但是 *以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 3 要先用贝壳制取熟石灰,相关化学方程式是: ⑴(煅烧石灰石) ⑵(生石灰制取熟石灰) 3.学习任务三:海底矿物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31-32,解决以下问题: (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 (2、“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3、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4、什么是锰结核?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属于什么物? )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试写出甲烷( CH 4 4.学习任务四: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 (1)提出问题:威海著名的旅游圣地刘公岛上每天需用的数千吨淡 水都是利用海水淡化得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呢? (2)建立假设:蒸馏或其他方法 (3)搜集证据: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2、加入约5mL海水,加热。 3、取少量冷凝水滴入AgNO 溶液观察。 3 (4)获得结论:蒸馏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 的是蒸馏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 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4、蜡烛燃烧 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 (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 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 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 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 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 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 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 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 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 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四)加热器皿--酒 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