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

5G通信网络5G网关软件设计方案

5G通信网络5G网关软件设计方案 目录 1前言 (4) 1.1简介 (4) 1.2术语、定义、缩略语(可选) (4) 1.3参考资料(可选) (5) 2总体设计 (5) 2.1需求规定 (5) 2.1.1总体需求分析 (5) 2.1.2整体架构需求分析 (6) 2.1.35G网关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7) 2.1.4网关云平台需求分析 (8) 2.2开发及运行环境 (10) 2.3关键技术分析 (11) 2.3.1多核并发处理模型 (11) 2.3.2中心控制器 (11) 2.3.3DPDK技术 (12) 3架构设计 (12) 3.1设计思路 (12) 3.2系统架构 (13) 3.2.1设备层软件架构 (13)

3.2.3应用层软件架构 (15) 3.2.4数据展示层架构 (16) 3.3模块清单 (16) 3.4各模块与子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5G网关软件模块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网关云平台模块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4接口设计 .. (18) 4.1用户接口 (18) 4.1.1命令行特性 (18) 4.1.2语法帮助 (19) 4.1.3使用语法帮助补齐命令 (19) 4.1.4命令简写 (20) 4.1.5命令模式 (21) 4.1.6常用命令介绍 (21) 4.2外部接口 (22) 4.3内部接口 (22) 5数据库设计 (27) 6系统安全设计 (29) 6.1系统安全 (29) 6.1.1系统设计安全 (29) 6.1.2远程管理安全 (29)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技术、业务、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成为这个时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征:一是通信业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终端和内容产业延伸,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围绕人们的娱乐、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业务应用;二是电信网络和IT网络设备的有效融合,网络架构逐步向云计算演进,提供宽带、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三是通信业将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和用户的属性与边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 针对大学生目前关心的就业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几个就业发展方向: 一、通信技术研发人员 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人才行情:前几年通信行业处在春天,研发领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职位,即使是今天,像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的研发岗位的待遇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这样的公司和岗位相对我们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太少了。究其原因,除了通信产业规模和市场发展的停滞直接带来的人才需求减少外,还有大学对通信专业设置的态度:“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许多学校实际上不具备开设该专业的实力,关键在师资和实验设备上。但即使这样,我们同样不要灰心,毕竟就我们的专业而言,本科生在专业能力上很难做到一毕业就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很多企业选新员工的标准是“专业基础扎实、思路开阔、英语良好、有点创意。” 分析建议:“大学四年能把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拿到就可以了,其他的都靠混。”时下毕业生中流行这么一种观点。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最少是学通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公司招聘都会进行一场专业考试,跟应付在学校的考试一样,你也可

关于通信传输网络规划设计

关于通信传输网络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8-09-27T11:05:26.6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赵雪丹[导读] 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对通信传输网络的作用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于通信传输网络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一些新的思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通信网络传输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赵雪丹 中国移动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通信传输网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信传输网络不但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出了一些生活中必须的网络产品,比如,手机经常使用的流量以及电脑宽带等,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对通信传输网络的作用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于通信传输网络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一些新的思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通信网络传输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关键词: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新思路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无线信号、通信电缆以及光缆等所构成的通信传输介质将产生网络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的多样化信息交流需求,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着这些传输网络的延伸。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持续革新,一定会迎带来更加先进且优良的通信服务,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对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进行规划的意义尤为重大。 一、通信传输网络发展历程 1、模拟传输。模拟传输是一种能量的传导方式,可以用来表示波形或连续变化的电压,并将其用音量的变化和音调的变化用波的形式表现出来,模拟电话就是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进行简单的音频通信,虽然模拟传输使人们的沟通更加方便,且操作简单易实现,但它的缺点也随着人们的需求而逐渐凸显出来。 2、数字传输代替模拟传输。随着数字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数字传输相比传统的模拟传输具有他的优点,比如抗干扰能力强,这一点使数字传输在人们的生活中广为使用,避免了通信系统内部和外界的各种因素和噪音的干扰,通信噪音对通信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而通信噪音也随着噪声的积累和线路的长短使通信质量不断的下降,它的噪音与信号混合后难以分开,而传统的模拟传输相比,数字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噪音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增强,数字传输还具有保密性好的特点。 3、由于SDH技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也使其逐步由长途网到中继网,最后在接入网上得到广泛应用。传输网络是所有业务层包括支撑层的平台,而SDH技术是这个平台的灵魂。SDH网络以其强大的保护恢复能力以及固定的时延性能在城域网络中仍将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当然,网络业务的多样化,给城域传输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避免多个重叠的业务网络,降低网络设备投资成本,简化网络业务的部署与管理,城域光传输网络必将向多业务化方向发展。 4、PTN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Operation操作、Administration管理、Maintenance维护)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二、认清现如今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现状 在人们最初的认知中,认为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包括因特网,其实并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因特网是在通信传输网络之后兴起的,这是由于通信传输网络系统不能全方位的保证通讯的正常运行,如若出现一些问题,通过通信传输网络无法进行补救以及修复,于是有了因特网的兴起,随之出现了独立的网络内部系统,这也因此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广阔性造成了制约和约束。独立的网络致使通信系统空间受局限,因此当试着将各个空间联系起来的时候,互联网就自然的形成了,从而让通信系统的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扩宽和发展,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就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的普及,让通信传输网络技术不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新理念的规划计划是有绝对的必要性进行实施的。 三、通信传输网络发展中讯在的问题 3.1通信传输网络中容量不足 随着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在通信传输网络中对信息传输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很多通信传输公司的运营商都已经使用了大容量的设备使得部分传输容量不足的状况得到了解决。 但是随着3G/4G走进我们的生活,各种IP业务不断扩大,传输容量上也随之增加,显然这些难以很好的在需求上满足传输容量。 3.2通信传输网络中智能化的程度不够 通信传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运营公司为了有效的控制成本就要发展智能化业务,这也是未来发展中的趋势,但是以当前通信网络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满足很多智能化业务的需求。 3.3通信传输网络中一些业余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IP业务随着网络发展成为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基于光传输的通信网络无法适应网络IP业务的演变。所以成为通信传输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难题。在未来发展中,应对通信传输网络业务进行更好的更新以通信为主应当前网络的特征。 四、移动通信传输的安全风险分析 4.1在实际的应用方面的安全风险 利用手机软件及系统本身应用软件的漏洞传播病毒、植入木马,从而实现非授权的应用访问,即外部用户获取对非授权服务的访问,服务网内部人员滥用权限获取对非授权服务的访问,在数据库中修改、插入、重放、删除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以破坏整个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4.2网络方面的安全风险

应急通信涉及的技术热点简介

应急通信涉及的技术热点简介 (1)公众通信网包括现有的PSTN/ISDN、PLMN、互联网以及下一代网络等,是应急通信的网络支撑,用于紧急情况报警、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的通信连接等,涉及的技术热点包括下一代网络(IMS)对应急通信能力的支持、互联网对应急通信的支持、优先路由、过载控制、对用户的定位等。 (2)对于应急通信现场,首先要保障指挥通信,通常以无线方式为主,使用集群、卫星、WiMAX、应急通信车、便携式终端、视频监控、P2P等技术手段,快速部署通信网络,提供通信保障。其次,要满足监测与预警的需求,尤其是出现重大灾害事故时,现场的监测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加强对现场的监控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实时信息智能处理,提高应急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 (3)各种便携终端为实时现场数据以及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提供了可能,为应急处置提供全面、丰富、实时的现场信息。视频监控可以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而对于油轮泄漏、化工污染等特殊事故现场,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进行监控。在紧急环境中,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当事人、险情、车辆、物资等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定位,涉及基于网络和基于卫星的定位信息的收集,以及定位信息的发布。应急指挥通信车作为可移动的指挥站,是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实现多种不同制式、不同频段的应急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不同通信网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以及与远程指挥中心的实时通信。另外,为更好地减少灾害及在灾害救援工作中的损失,统一的调度和指挥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现场指挥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各部门或系统都有自己的通信方式,但部门之间的通信却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如通信设施不足、无法互联互通等。因此,不同通信手段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非常重要。 应急指挥中心通常由各部门单独建设,但不同部门之间的应急系统如何互联互通、信息如何共享、系统本身如何实现容灾备份,以及应急通信服务中的信息安全、加密要求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技术热点。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7:19:11.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胡晓玥姜天琪 [导读]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这就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有些计算机风险因素是通信网络自身造成的,还有的风险来源于恶意的外界攻击,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1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1内部原因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的内部原因指的是由计算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计算机硬件的问题,还有网络结构的问题等。计算机性能和质量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施决定的,尽管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但是网路系统庞大而且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所以时间长了计算机内部的组件就会遭到破坏,网络的安全性还受到网络结构设计的直接影响,因为网络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若是网路内部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那么整个网络危险将会不断的加大。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公开服务器和外网、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因为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若是有不足就会对网络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具有问题的通信数据在进入到主机之前就将其拒绝,需要提前对外网服务请求进行筛选。 1.2外部原因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自然环境归于恶劣或者是线路失火、断电以及黑客网络病毒等都可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自然因素就是雷击,所以为了避免网络工程受到危害,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防雷的建设。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机是难以防范的,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而且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机构也缺乏专业性,所以,黑客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侵入网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篡改、窃取,如果信息数据被泄露会使得信息系统的功能收到限制,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犯罪。计算机病毒传播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病毒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不当,可能会使得病毒侵入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也会丢失,阻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2.1信息加密技术 所谓的信息安全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其中一方面指的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为了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需要对由于有害信息传播引发的后果进行负责,所以,应该合理的控制网络信息,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在信息传播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个过滤,严禁有害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性,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以及完整性,这也可以避免不法分子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从而保护用户信息。为了保护通信网络安全,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信息加密技术,运用此技术能够降低信息被盗的风险,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当中发生意外事故。在商务交易中应用信息加密技术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是分为两种技术方法,分别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其中对称加密是信息双方的加密和解密数据都是一样的,这种加密方式适用于含有较多数据量的信息,非对称加密信息指的是信息双方共同使用一对密钥。 2.2内部安全协议技术 在网络运行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控制协议的存在,互联网络之间的连接离不开控制协议,若是没有控制协议的支持互联网的连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信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控制协议发挥着重大作用,既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还能够实现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网络内部安全协议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恶意攻击者想要破译网络安全协议,从而获取信息数据,所以要想实现内部安全协议技术,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鉴别。利用网络内部安全协议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电子化手段对信息传输双方的身份进行确认,并进一步检查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信息数据进行确认。现在,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方式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中得以认证的两种技术方法。对文章信息的认证,审核等工作,主要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当对信息进行审核发现没有问题之后还应该负责文件生效的工作。为了实现数字签名技术,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应该将散列函数和公开密钥算法进行有机结合,负责发送信息的一方参考散列函数把需要进行传输的信息转化成散列值,然后对其进行加密,通过私钥加密的散列值会自动转换成数字签名的形式,然后将信息进行传输。负责接收信息的一方在收到信息提醒之后,需要对数字签名进行破解,主要是通过发送者的公开密钥进行破解,之后再对解密达到的散列值和接收者自己推断的散列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传输的信息是正确的话,那么,两个值数就应该是一样的。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鉴别,所以可以避免一些经过篡改伪造信息的传播。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有不同的地方,用户若想得到相关的数字证书,需要有专业机构的认证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得到数字证书,所以由此看来,数字证书与身份识别符类似,利用数字证书能够识别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2.4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受网络入侵的影响,而且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及敏感程度较高的信息都会随着网络的入侵受到破坏。网络信息技术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与进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此项技术也是预防安全风险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完全威胁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入侵程序进行拦截和定期进行安全监测,为了识别网络的安全状态,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所以需要分析计算机内部管理以及信息协议,从而对网络安全进行实

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网络安全态势是现代安全监控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网络的安全威胁态势进行监控分析,进而实现动态的把握网络威胁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态势及安全态势评估的概念与优势,之后探讨了网络安全态势值与态势评估、威胁评估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网络威胁;评估 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能够让安全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网络的安全威胁及其发展态势,以便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安全态势综合处理系统中,网络安全态势是信息安全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态势是一个安全监控方面较新的技术,当前国内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研究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效率,减少当前网络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网络安全态势技术的优势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课题,国际上针对信息获取、使用与控制的斗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网络安全态势是对网络运行状况的宏观反应,能够实时反应出网络当前以及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并根据网络运行状况预测下一阶段可能的网络状态。其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处于该网络中的网络管理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网络监管设备,在获取了海量的数据后,系统通过归并、总结将原本冗余、复杂的信息融合处理,将网络的运行状况更为直观地展现在网络管理员面前,不仅省去了管理人员的大量繁琐的工作量,得到的信息往往准确程度更高、特征把握更加直观、鲜明,同时经归纳简化后的历史数据信息所占用空间也得以减少,在之后的数据调取和分析工作中更为快速和便捷。对当前及历史数据信息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之间存在的特定联系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对当前及之后一段周期内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以便帮助管理人员及早作出决策。 2.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 网络安全态势技术一方面是对网络是否收到威胁作出判断,另一方面是对网络将要受到的威胁与攻击程度进行计算,并对网络可能引发的事件进行评估,也就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将网络原始事件进行预处理后,把具有一定相关性,反映某些网络安全事件的特征的信息,提取出来,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先验知识,对某些安全事件是否真是发生,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可信的评估概率值。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结果是一组针对具体某些事件是否发生概率的估计。在这一技术分段中,将会涉及到海量的数据信息,同时评估的方法也具备相当的负责度,尤其是必要对大量的网络信息与预警信息进行准确地提取与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UWB的概念、主要技术特点,并把UWB与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IEEE802.11、Bluetooth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对UWB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是一种以极低功率在短距离内高速传输数据的无线技术。这种原来专属军方使用的技术随着2002年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批准民用而备受世人的关注。UWB具有一系列优良独特的技术特性,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短距无线传输技术。 1、UWB的概念 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即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UWB是利用纳秒级窄脉冲发射无线信号的技术,适用于高速、近距离的无线个人通信。按照FCC的规定,从3.1GHz到10.6GHz之间的7.5GHz的带宽频率为UWB 所使用的频率范围。 从频域来看,超宽带有别于传统的窄带和宽带,它的频带更宽。窄带是指相对带宽(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小于1%,相对带宽在1%到25%之间的被称为宽带,相对带宽大于25%,而且中心频率大于500MHz的被称为超宽带。 从时域上讲,超宽带系统有别于传统的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系统是通过发送射频载波进行信号调制,而UWB是利用起、落点的时域脉冲(几十纳秒)直接实现调制,超宽带的传输把调制信息过程放在一个非常宽的频带上进行,而且以这一过程中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带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UWB的主要技术特点 UWB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将会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局域网PAN的接口卡和接入技术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UWB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被截获的可能性低、系统复杂度低、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UWB具有以下特点: 2.1抗干扰性能强 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接收时将信号能量还原出来,在解扩过程中产生扩频增益。因此,与IEEE 802.11a、IEEE 802.11b和蓝牙相比,在同等码速条件下,UWB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 2.2传输速率高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课程论文 题目:贵州大学学生宿舍网络设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2年5月20日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年代。信息和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则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不少高等院校以及中小学正在通过网络技术在整个校园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有线和无线的网络,把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连接起来,并且进一步通过网络将校园和外部世界建立起桥梁。最重要的是,网络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本设计就贵州大学北校区学生宿舍区域网络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并从实用的角度和可拓展性的角度出发对宿舍区域的网络规划和设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主要就学生宿舍区域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选型、交换机的配置以、综合布线以及财务预算等方面根据贵大北校区学生宿舍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使得网络分布更加合理,实现宿舍区域的网速的进一步提高和稳定,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关键字:网络,学生宿舍,拓扑结构。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详细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网络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总体目标和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的布线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网络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换机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由器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火墙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网络设备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通信发展现状

应急通信发展现状 处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信技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种技术。一旦通信网络发生故障,对社会生产、人们生活等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应急通信作为紧急网络的一种,旨在为处于紧急事件中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通信服务。 一、概述当前应急通信发展的基本现状 应急通信技术,主要是一种紧急通信手段,通常结合了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通信,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抢险救灾方法。现阶段,我国应急通信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其一,应急通信设备落后陈旧。当前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作为我国主要的两大通信领域,他们的通信设备大多数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沿用下来的,存在极其严重的老化现象。随着信息技术更迭迅速,传统通信设备无法满足当前的应急需求,应该及时更新换代。其二,政府与企业应急通信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电信领域收益大,因此资金投入较多,而应急通信领域资金较少,无法保证应急通信的保障效应。其三,缺乏自主研发设备。当前,我国通信领域发展中大多数采用进口设备,如卫星设备,缺少自主性设备与研发。假若发生战争等突发事件,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紧急通信。 二、优化应急通信网络结构与技术手段

1、应急通信的网络构成。应急通信网络的内部系统较为复杂,涉及到的通信技术较多。通信系统中,主要有公众通信网络,如蜂窝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固定有线网等;专用通信网络,如卫星网络、集群网络以及短波网络等;同时还包括现场监控救助网络系统与公众传播网络系统等。在通信系统中,专用通信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处理中,因应急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设备损害程度不同等因素,应急网络的系统构成也各不相同,通常呈现动态性、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故此,面对不同的紧急事件需求,政府应该按照网络结构进行合理选择。 2、应急通信技术的基本类型。应急通信工作涉及到多种技术的应用,如何选择技术手段类型取决于紧急事件的性质。通常来说,如果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极易破坏自身的应急系统,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维持正常通信。故此,在运用应急通信时,有关部门应该综合考量交通因素、电力因素、中继因素以及超负荷量因素等影响。就交通领域来说,若发生紧急事故时,通信技术只有在交通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才可工作,所以通信紧急系统应提前完善容灾备份通信体系,避免交通出现阻塞时不会对应急通信造成影响。 3、通信技术的热点分析。近年来,无线网、宽带技术的相继出现,变革了应急通信技术手段,并衍生出更多新形式的技术热点。通常来讲,系统的应急通信主要有三个步骤,而通信技术热点恰好都分布在这些步骤之中:首先,应急指挥中心,这一步骤构成部门较多,一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分析

信息院通信学科发展形势分析报告自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必备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1、 学科概况 通信工程源于电机系电机工程专业,是由有线电、无线通信、电子技术等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产业。而它真正地进入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产出的大量技术成果也走在了世界前沿,如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的研究,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的研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电信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以及各种通信IT。它是一门研究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显示、测试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本学科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关键的作用,是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应用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能适应通信领域内网络、系统、设备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了解有关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与光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信息领域从事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工程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2、 业界对学科发展提出的要求 通信产业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作为竞争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人才,而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是通信及相关行业领域各类多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各企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职人员接受继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详解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详解 作者:王德强李长青乐光新 近年来,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网络最热门的物理层技术之一。 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都积极投入到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化工作之中。为了使读者对UWB技术有所了解,本讲座将分3期对UWB 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UWB的产生与发展、技术特点、信号成形及调制与多址技术,第2期对UWB信道、系统方案及接收机关键技术进行介绍,第3期介绍UWB的应用前景及标准化情况。 1 UWB的产生与发展 超宽带(UWB)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1989年之前,超宽带这一术语并不常用,在信号的带宽和频谱结构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198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首先采用超宽带这一术语,并规定:若信号在-20dB处的绝对带宽大于1.5GHz 或相对带宽大于25%,则该信号为超宽带信号。此后,超宽带这个术语才被沿用下来。

其中,fH为信号在-20dB辐射点对应的上限频率、fL为信号在-20 dB辐射点对应的下限频率。图1给出了带宽计算示意图。可见,UWB是指具有很高带宽比(射频带宽与其中心频率之比)的无线电技术。 为探索UWB应用于民用领域的可行性,自1998年起,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始在产业界广泛征求意见。美国NTIA等通信团体对此大约提交了800多份意见书。 2002年2月,FCC批准UWB技术进入民用领域,并对UWB进行了重新定义,规定UWB信号为相对带宽大于20%或-10dB带宽大于500MHz的无线电信号。根据UWB系统的具体应用,分为成像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通信与测量系统三大类。根据FCCPart15规定,UWB通信系统可使用频段为3.1 GHz~10.6 GHz。为保护现有系统(如GPRS、移动蜂窝系统、WLAN等)不被UWB系统干扰,针对室内、室外不同应用,对UWB系统的辐射谱密度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UWB系统的最高辐射谱密度为-41.3 dBm/MHz.。图2示出了FCC对室内、室外UWB系统的辐射功率谱密度限制。当前,人们所说的UWB是指FCC给出的新定义。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doc

附件2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目前,通信网络可以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山体、建筑物的遮拦,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可以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传送数据、图像信息(实时图像)。同时,在未来建设中,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份网络,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2016-2020 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

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近场通信技术分析

第36卷 第6期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 ol.36 No.6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ec. 2007 ·网络与计算机应用· 近场通信技术分析 吴思楠,周世杰,秦志光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4) 【摘要】对近场通信技术的相关标准作了分析;对其发展过程、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该技术在商业环境中的运用模式和应用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安全问题成为决定应用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文中分别从链路层和应用层对近场通信技术中的安全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说明了目前近场通信技术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并指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 键 词 近场通信; 协议; 安全; 标准 中图分类号 TN92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U Si-nan ,ZHOU Shi-jie ,QIN Zhi-gu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Authors survey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technology; 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us, as well as point out the tendency of them. The model in commer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pplication. So authors also discuss the security problems from link level and application leve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goal of further developments. Key words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ecurity; standard 收稿时间:2007 ? 09 ? 09 作者简介:吴思楠(1982 ?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与射频识别方面的研究.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是由Philips 公司和Sony 公司在2002年共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并被欧洲电脑厂商协会(ECMA)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接收为标准。2004年,Nokia 、Philips 和Sony 公司成立NFC 论坛,共同制定了行业应用的相关标准,推广近场通信技术。与蓝牙、UWB 和802.11等无线通信协议相比,NFC 的通信距离更短,软硬件实现更简单。 各种电子设备间能够以非常简便、快速的方式建立 安全的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功 能,如智能海报的应用等[1]。 1 NFC 应用模式 NFC 由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连技术发展而来,是 一种在十几厘米的范围内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在单一芯片上,它集成工作在13.56 MHz 主频段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非接触式读卡器、非接触式智能卡和设备间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在一对一的通信中,根据设备在建立连接中的角色,把主动发 起连接的一方称为发起设备,另一方称为目标设备。发起和目标设备都支持主动和被动两种通信模式。主动通信模式中,发起和目标设备都通过自身产生的射频场进行通信。被动通信模式中,发起设备首先产生射频场激活目标设备,发起通信连接;然后目标设备对发起方的指令产生应答,利用负载调制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在被动通信模式中,设备工 作的耗电量很小,可以充分地节省电能。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三种主要的NFC 应用模式: (1) 读写模式,如图1a 所示。NFC 设备充当阅读 器,对符合ISO/IEC 14443、15693和18092规范的智能卡进行读写。 (2) 智能卡模式,如图1b 所示。NFC 设备模拟智能卡的功能与读写器进行交互。目前只支持ISO/IEC 18092规范,暂不支持对ISO/IEC 14443和15693智能卡的模拟。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毕业设计(论文)专业 ___________ 无线电技术 班次11613 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曾麒麟

指导老师 ________ 杨新明 成都工业学院 二0 一四年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主要应用 摘要:相对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可移动性。但是,却要面对恶劣的无线通信环境和有限的频谱资源的挑战。与此同时,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希望其能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这样的背景下, 超宽带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超宽带的核心是冲激无线电技术,其带宽大于目前所有通信技术的带宽,且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髙、系统容量大、功耗低等优点,满足10m之内的无线个人局域网。本文介绍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UWB)的发展背景,并对脉冲信号波形的产生、调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以及对UWB接收机技术、多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仅对UWB技术在无线个人局域网和军用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以及提出了UWB技术的不足之处和解决方案,最后对UWB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个人局域网;多址技术;脉冲调制

成都工业学院 通信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前言 0 第1章绪论 (1) 第2章UWB技术简介 (3) 2.1超宽带无线技术的背景 (3) 2.2超宽带无线技术的概念 (4) 2.3超宽带无线技术的主要特点 (5) 2.4超宽带与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6) 2.5超宽带系统对其它系统的干扰 (8) 第3章超宽带技术的关键技术 (9) 3.1超快带系统的基本模型 (9) 3.2脉冲成形技术 (9) 3.2.1超宽带系统对脉冲波形的要求 (10) 3.2.2 高斯脉冲的时域波形 (10) 3.2.3高斯脉冲的频谱特性 (12) 3.2.4形成因子〉对高斯脉冲的影响 (14) 3.3超宽带脉冲调制技术 (15) 3.3.1脉冲位置调制(PPM (16) 3.3.2脉冲幅度调制(PAM (16) 3.3.3多频带脉冲调制 (17) 3.4超宽带系统多址技术 (17) 3.4.1............................................................................................ TH-PPM 多址方 式18 3.4.2D S-CDMA 多址方式 (19) 3.4.3P CTH超宽带多址技术 (20) 3.4.4几种多址技术的比较 (20) 第4章超宽带接收机关键技术 (22) 4.1RAKE 接收机 (22) 4.2多径分集接收策略和多径合并策略 (23) 4.2.1多径分集接收策略 (23) 4.2.2多径合并策略 (24) 4.3 定时同步技术 (24) 4.4信道估计技术 (25) 第5章UWB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及其应用 (26) 5.1UWB信号的频谱管理 (26) 5.1.1规范UWB言号频谱的必要性 (26) 5.1.2F CC关于UWB言号频谱的规范 (26) 5.2超宽带技术的应用 (27) 5.2.1超宽带技术在高速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