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机械设备本身所固有的安全,也是指一般水平操作者,即使发生人为的误操作,由于设备本身的安全措施,仍能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

本质安全型(化)

本质安全型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外延,是指在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内,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手段,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的预防事故和失效保护机能,使设备达到即使操作者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本身发生故障时,仍能自动保障操作者及他人人身安全及设备本身不受破坏。

本质安全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特定的人——机——环境系统内,三者组成有机整体。在一般作业场所属于本质安全的起重机械,而在石化作业场所就可能变成非本质安全的起重机械。本质安全型的实现一般可由人员本质安全化、设备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管理本质安全化四个方面组成。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比较出名的有:

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在50多年前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因果过程是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的缺点的原因,人的缺点是产生不安全行为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引起事故和伤害。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1.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原因。但直接原因不过是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一种表面的现象。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等环境因素。

3.根本原因。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就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出现。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入手。

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好象一系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它引用了多米诺效应的基本含义,认为事故的发生,就好象一连串垂直放置的骨牌,前一个倒下,引起后面的一个个倒下。当最后一个倒下,就意味着伤害结果发生。

最初,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沿着如下顺序发生、发展的:人体本身—按人的意志进行动作——潜在危险——发生事故——伤害。

这个顺序表明:事故发生的最初原因是人的本身素质,即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或知识、意识、技能方面的问题等,按这种人的意志进行动作,即出现设计、制造、操作、维护错误;潜在危险,则是由个人的动作引起的设备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事故,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潜在危险就会引起事故发生;伤害,则是事故发生的结果。

后来,我国有关专家对此又做了一些修改,变为: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人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意外事件——伤亡。也就是说,事故发生的基础原因是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是这种原因造就了人。这里强调了社会和管理的作用,但却忽略了人本身的先天和后天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

根据骨牌理论提出的防止事故措施是:从骨牌顺序中移走某一个中间骨牌。例如:尽一切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伤害就不会发生。

当前,我国正在兴起的安全文化,其目的在于消除事故发生的背景原因,也就是要造就一个人人重视安全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来解决安全问题。这样,无论从管理上、技术上都不会发生人为失误,从而以上三个环节都不存在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事故发生的问题。

人与物的交互连锁论

轨迹交叉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人的因素:遗传、环境、管理缺陷----不安全行为

-----事故-----伤害

物的因素:设计、制造缺陷----- 不安全状态

根据轨迹交叉论的观点,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避免事故。但是应该注意列,人与机器不同,人的行为受各有思想的支配,有较大的行为自由性。由于人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控制人的行为是件十分困难的工作。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避免事故。通过改进工艺,设置有效安全防护装置,根除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等等。但是,受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完全地根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同时采取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日本广泛以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作为指导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北川彻三从四个方面探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①技术原因。②教育原因。③身原因体。④精神原因。认为从三个方面是事故的根本原因:①管理原因。②学校教育原因。③社会或历史原因。

本质安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国外的安全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安全,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在安全工程中,我们把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Substance Safety)。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型:“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

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 即可燃气体浓度为%(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

当用本质安全来描述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时,在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中,把“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人们相信,只要实现了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在这种安全观念的指导下,我们通过严格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和精心的维修保养努力实现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物的因素的控制成为一个时期的安全工作的重点。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强调实现机械设备、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安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本质安全也是相对安全,属于可接受的危险。

“不存在危险性”的本质安全、产品安全并不存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实现了本质安全、产品安全,我们仍然需要小心谨慎。

人的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

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同时又是有具体小目标组成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

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本质安全行为的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

“本质安全”理念的提出,符合企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和员工自身安全防护的需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预防,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是安全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和企业安全文化紧密相关,属安全管理的文化范畴,其实质内涵是实现人的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眼下,安全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各类事故依然频发,根本原因就在于安全文化的缺失。“临阵磨枪”也许能保得一时安全,却不能保障长治久安。对企业来说,安全文化的建立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安全生产活动则是第二位的,它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进程和质量的高低。

可喜的是,我们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举办了“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活动中,就明确提出了把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分侥幸、十分危险”,“事故猛于虎”,只有把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的行为准则上,溶入企业的血液中,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中,固化于一言一行,企业的本质安全才能最终实现。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编号:SY-AQ-0675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Intrinsic safety of equipment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全化。 设备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系统,由于物质系统存在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要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消除物的危险与有害因素,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正是建立在以物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上,它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安全科学的成就,从根本上消除能形成事故的主要条件;如果暂时达不到时,则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安全措施,形成

最佳组合的安全体系,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同时尽可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增强人体对各种伤害的抵抗能力。设备本质安全化的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因此,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在设计中对齿轮系采用远距离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油而接近危险区。又将危险区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安全措施。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督;避免或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本质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本质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本质“国家安全”的内涵是由国家安全所受的威胁和各国由此制定的安全目标所决定的。传统国家安全, 指的是在政治上国家政权及社会制度如何防止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政治干预、压力、颠覆、渗透和破坏。在军事上, 主权国如何应付外来的威胁和军事入侵。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内涵方面。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动, 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 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实质内容,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和政策范式的转变使国家安全概念和政策指向, 从过去主要对付外部威胁而延伸到关注国内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生活、本国的文化价值体系调整、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国内动乱。因此, 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中, 不仅仅是“政治安全”而且还包括有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等。 从历史上看,资源的争夺主要是以战争这种极端的竞争方式进行的。战争造成国家灭亡,生灵涂炭,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和长期威胁。因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疆土不受侵犯,就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追求目标。由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军事安全似乎就等同于国家安全。不管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国家,都以加强军备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措施。一个组织良好的民族,只要骁勇善战,不仅对内可以自保,对外也可以进攻。纵观几千年来的人类史,军事因素虽是不少大国崛起的安全基础,但军事安全的“异化”则成为某些大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范围不断拓展,竞争的领域和手段也在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国家主体面临的威胁及实现安全的手段与途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国家安全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侧重点。今天,随着国际斗争的领域出现重大变化,与军事等“传统安全”相对应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信息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环境与污染、国际恐怖活动与有组织犯罪等领域。 由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经济安全问题,在非传统安全的所有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 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 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走向, 影响着国家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 由经济全球带来的信息传播的自由交流, 使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继承在全球化的语言环境下正在失去原有的空间, 国家和文化边界正在消除, 国家文化主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利用其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控制和强行推入, 国家文化安全被历史地和现实地推到了主权国家的面前。文化生存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 而且还蕴含着过去向未来的发展基因, 一旦文化遭遇威胁, 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 从而也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行为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并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政治认识上的一致, 而是要求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共同的法律和秩序意识, 要求政治上、宗教上、思想上的个性和分歧从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和秩序论。它的内涵包括政治信仰安全与宗教信仰安全。 政治信仰安全, 也就是政治认同问题。政治认同, 就是人们对于政治状态的一种理解和赞同的意向。任何一种政治统治, 都是以政治认同作为基础的。国家通过其主导政治思想的传播, 主导政治价值观念的灌输, 使其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 形成政治认同感, 使政治统治与政治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 宗教信仰安全,从严格意义上说, 中国不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 宗教在中国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纯民间的文化角色,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俗角色和政治角色, 它经常追求着

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

第一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基本知识 一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的发展,防止爆炸性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难免会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形成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 据资料介绍,煤矿井下约有2/3场所,石油开采和精炼厂约有60%-80%场所为爆炸性危险场所,所以使用在这些场所的电气设备都必须采取防爆措施,才能避免成为危险点燃源。 二爆炸的基本观念 要了解爆炸就要熟悉燃烧现象。燃烧现象的出现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燃源,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可燃物质在点燃源能量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引起温度的升高,释放出热辐射及光辐射的现象。如果燃烧速度急剧加快,温度猛烈上升,导致燃烧生成物和周围空气激烈膨胀,形成巨大的爆破力和冲击波并发出强光和声响,这就是爆炸。 爆炸分凝聚相爆炸和分散相爆炸两类。凝聚相爆炸指炸药类的爆炸,分散相爆炸指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形成的爆炸。 三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几个主要参数 1. 闪点 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液体的闪点越低,引燃的危险程度越大。如环氧丙烷的闪点为-37.2℃,不仅在冬天户外场所蒸发蒸气,而且在常温时会快速蒸发蒸气。 液体周围环境温度是影响液体蒸发的主要依据。我国规定了最高环境温度为45℃作为分界线,闪点高于45℃的称可燃性液体;闪点低于45℃的称易燃性液体。 可燃性液体在常温储存没有爆炸危险性。但当可燃性液体呈雾状颗粒状态及操作温度高于液体闪点时同样有爆炸危险性。 2.爆炸极限与范围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或最高浓度(爆炸上限),介与爆炸下限和上限中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越大,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形成爆炸的条件越易。 3.相对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相对密度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密度的比值(空气为1)。 相对密度是研究爆炸性混合物扩散范围的重要依据。比空气轻的可燃性气体(蒸气)会扩散至周围空间的上部区域,比空气重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停留在周围的空间下部区域。 四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分类、分组 1.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类:

安全本质与细节安全(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本质与细节安全(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本质与细节安全(最新版) 安全生产,一提起来总觉得是老生常谈,从刚进厂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到现今的“本质安全”,无一不是宣讲安全的重要性。可纵观这些年的发展,不论是身边的事故,还是案例教材,无不让人触目惊心。为什么违章行为就犹如飞蛾扑火般不止不休呢?为什么不论多么惨痛的教训,多么深刻的记忆,仍止不住违章的脚步呢? 套用“效益最大化原理”分析,如果完成一项工作有多种方法,那么,人们常选取的是最简便、最省事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侥幸,总有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不会这么倒霉的让自己碰上。于是,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安全学习,是要人们学会选取最安全的工作方法,不要因为一时的方便、省力,造成终身的遗憾。这是一种通过对人最本质的思维进行改造,从而达到安全的一种方式。但何为本质?本质就是最

基本的、最实质的、最不容易改变的东西。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改变的不易性。但一旦发生改变,那么这样的安全是最牢固、最纯粹的。笔者认为,这种本质安全是一种最理想化的状态,需要持之以恒,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长期教育方才能达成。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教育的瞬间力量来铸造安全,在这漫长的教育期间,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证安全呢?制度,完善的制度、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制度!比如,我们有《安规》、“两票三制”、“安措”、“三讲一落实”等,还有厂部、各分部门、各班组有针对性的各项制度,举不胜举。那么,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呢? 纵观事故案例,均由违章而起,事故分析时,可以一一枚举违反了哪些规章制度,可是,我们深入的思考一下,违章的时候,这些制度上哪儿去了?他们如何能绕过各种规章制度,堂而皇之的去违章?如果制度成为一种摆设,要它何用? 从此可见,制度,一定要在关键的违章点上起到监管作用。仍是前面的例子,完成一项工作有多种方法,但其中只有一条是最安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编号:SM-ZD-62946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与特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引言 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2.1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例如对于

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细则 为了加快我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全面实施本质安全管理,真正做到生产实践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体系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切断诱发事故的一切因果链,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全面提高矿井的综合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我队基本管理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使我队的各项工作向本质安全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发展,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 一、组织保障 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得以有效的贯彻执行和顺畅运行,充分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提高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特成立本队本质安全管理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曹胜利 副组长:罗晓东 管理负责人:陈维星 成员:周建业杨长柱郭生红王国利 贾旺姜兰柱李宝健张胜海 张军李长义兰飞王国利

本质安全管理委员的职责、2. (1)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要求和规定,制定符合本队实际的本质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制度。 (2)负责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配置。(3)负责组织编制本队安全生产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目标,对上级下达的安全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审定后组织实施。(4)对全队安全工作进行动态检查,监督事故隐患排差,对存在的事故隐患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不具备安全生产的班组,提出停产整顿意见。 (5)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发、偶发尤其是未知规律的重大隐患,本队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矿上请求解决。(6)负责参与各类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的制定和使用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本质安全管理例会,解决月度、年度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7)负责对《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和实施情况评价。 (8)所有的成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熟悉业务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 (9)负责制度、及时更新和修改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总结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规律,不断 提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职工培训:

安全本质与细节安全.docx

安全本质与细节安全 安全生产,一提起来总觉得是老生常谈,从刚进厂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到现今的“本质安全”,无一不是宣讲安全的重要性。可纵观这些年的发展,不论是身边的事故,还是案例教材,无不让人触目惊心。为什么违章行为就犹如飞蛾扑火般不止不休呢?为什么不论多么惨痛的教训,多么深刻的记忆,仍止不住违章的脚步呢? 套用“效益最大化原理”分析,如果完成一项工作有多种方法,那么,人们常选取的是最简便、最省事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侥幸,总有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不会这么倒霉的让自己碰上。于是,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安全学习,是要人们学会选取最安全的工作方法,不要因为一时的方便、省力,造成终身的遗憾。这是一种通过对人最本质的思维进行改造,从而达到安全的一种方式。但何为本质?本质就是最基本的、最实质的、最不容易改变的东西。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改变的不易性。但一旦发生改变,那么这样的安全是最牢固、最纯粹的。笔者认为,这种本质安全是一种最理想化的状态,需要持之以恒,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长期教育方才能达成。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教育的瞬间力量来铸造安全,在这漫长的教育期间,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证安全呢?制度,完善的制度、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制度!比如,我们有《安规》、“两票三制”、“安措”、“三讲一落实”等,还有厂部、各分部门、各班组有

针对性的各项制度,举不胜举。那么,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呢? 纵观事故案例,均由违章而起,事故分析时,可以一一枚举违反了哪些规章制度,可是,我们深入的思考一下,违章的时候,这些制度上哪儿去了?他们如何能绕过各种规章制度,堂而皇之的去违章?如果制度成为一种摆设,要它何用? 从此可见,制度,一定要在关键的违章点上起到监管作用。仍是前面的例子,完成一项工作有多种方法,但其中只有一条是最安全正确的方法,那么,其他的方法呢?我们就要用各种规章制度将其砍断,让它行之不通,这样,违章行为就被彻底砍断。人们只有一条正确的路可行时,还会有违章吗? 而为什么有时制度就无法砍断违章行为呢?原因众多,如有凌驾于安全制度之上的、有做了变通的、有安全制度不作为的等等。总之,制度,做不到最彻底的执行,形同虚设。 其实,安全就如同人对一日三餐的需求一样的普遍,没有人天天高喊着口号“吃饭”,这是一种基本诉求。安全也一样,不需要提到一个多么高的高度,每个人都要知道,安全就是自己本职,如同吃饭才能生存一样。 作为一名电厂生产职工,我们都知道:没有安全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我们的个人生存;没有安全我们的未来就无从说起。所以,安全责任不仅仅关乎我们的企业,更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每年的春季、秋季安全大检查,每年的安全月活动等一系列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技术要求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技术要求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本安型电气设备分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单一式本质安全型电气 设备的外壳可采用金属、塑料及合金制成。外壳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具备一定的防尘、防水、防外物能力。对一般环境使用的设备,其 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对用于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的外壳,应具有防 化学腐蚀能力;对用于采掘面工作的电气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达 到IP54。使用塑料外壳时要防止产生静电,且塑料外壳的材质要采用 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采用合金外壳的材质中的含镁量不超过0.5%,以防止由于摩擦产生危险火花。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有两种:独立电源和外接电源。独立电源是指干电池、蓄电池、光电池、化学 电池等。外接电源是指经动力电阿引入、经电源变压器供电的电源。 常用的独立电源是干电池和蓄电池,这是电阻性电路的电源。如果电 池的实际最大短路电流不超过最大安全电流,那么电池可作为本质安 全电源直接使用;如果最大短路电流超过了设计允许值,则应串联限 流电阻后方能使用。煤矿井下使用的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大多数是 从动力电网引入经电源变压器变压整流后的电源,一般为隔爆兼本质 安全型。对于电源变压器的输入绕组应设有熔断器或断路保护装置, 变压器铁芯要接地,变压器的本安电路接线端与非本安端子应分两侧 布置,以防碰触和击穿,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电源变压器绕组的分布可采用不同的方式:①向本安电路供电的绕组 与其他绕组分开布置;②向本安电路供电的绕组与其他绕组内外分布,但在两种绕组间要采取加强绝缘的措施,并按表2,的规定进行变压器 的绝缘耐压试验;③向本安电路供电的绕组与其他绕组内外分布,但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参考文本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潜意识或有意识、有 针对性地探索和掌握安全文化。概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 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 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 和氛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断提高,持以人为本、从 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 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 内,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2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加慢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j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作为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代表了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发点在于捉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罔,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2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没,就是要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提高职工安全自主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使企业能集巾精力抓生产,聚精会神搞建设。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是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特点(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特点(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特点(新版) 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引爆源,本质安全技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引爆源来实现防爆。因此,它是最安全、最可靠的防爆技术。它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最易爆环境),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这种本质安全技术能很好地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尤其是近年来,本质安全仪表在某些品种上已占主导地位,并且还在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例如,由某国外著名仪表厂商对前几年压力变送器的销售情况进行的统计就可说明这一点:安全栅销售情况比较表 产品类型 销售份额 无火花型

10% 普通型 20% 防爆型 30% 本安型 40%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微处理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已趋向于低功耗、电子化、小型化,更加容易实现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上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a)适用范围广:本安技术是唯一可以在0区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技术。 b)操作方便:可以带电对现场仪表进行操作,与安全场所的操作一样。 c)造价低:不需要设计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84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正式版)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危险源:危险源被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 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 或状态。 3.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 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风险: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 性何后果的组合。 5.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 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6.风险预控: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 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

程。 7.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泛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8.不安全行为一般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直接和间接行为,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广义的不安全行为。如煤矿从业人员“三违”行为。 9.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原则:理念创新、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安全投入、持续改进。 10.事故致因理论是通过对大量典型事故致因的分析、统计和归纳提炼后,提出的事故发生机理和模型。

浅谈如何实现本质安全

浅谈如何实现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法》等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发,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质安全成为安全工作的新的奋斗目标。 一、提高本质安全的必要性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包含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通俗地讲,就是机器、设备、设施和工艺自身带来的安全。从外形、功能等方面来讲,即使由于操作者的操作失误或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也仍能保证对操作者、设备或系统的安全而不发生事故。要做到这一点,本质安全必须从设计抓起。其设计原则应该是:当设备、设施或工艺可能发生故障或问题时,通过设计者的构想,能自主处理或阻止危险的发生,以保护操作者不受伤害,设备设施不受损坏,或者向操作者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操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险。事实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程度等原因,从宏观上讲,要真正做到本质安全是比较困难的,但从微观上讲,在某一点、某一台设备、某一个环节上要做到本质安全还是完全可以的。例如:现在有些冲压设备的本质安全,其安全装置不仅有机械安全防护装置,还有光电感应保护装置,甚至还有单手不能操作等多重安全保护装置,设备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又如有些工艺装置,设计有高、低限报警装置;压力、温度、流量报警装置;有可燃气报警装置;有有毒气体报警装置;有泄压装置,还配有DCS集散控制系统,能进行自动调节、处理,大大提高了化工生产系统的安全性。本质安全应该是一种过程,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事故的教训和安全要求的提高,本质安全也是一个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 二、从设计开始抓本质安全 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是老企业,由于几十年前的标准和现行标准的差距,以及设备设施老化、工艺落后和历史欠账等多种原因,目前要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必须从这方面去努力,使之逐步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如何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笔者认为,抓本质安全,源头还是应该从设计抓起,从项目的建设抓起。这是因为如果设计上达不到本质安全的话,有些可以通过整改解决,但要多花许多冤枉钱,可有些花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推倒重来。而如果在设计时能从本质安全的角度考虑周到些,不但可以避免返工,还可节省投资。例如某企业有一套化工中试装置,公司为了节约投资,将其设计建造在原有旧厂房内。但此化工中试装置属于甲类危险品生产,其厂房必须要符合甲类防爆厂房要求。而原旧厂房并非属于防爆厂房,如此设计,显然不符合规范,更谈不上本质安全。规范是安全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当时设计选择放在室外,采用半露天框架结构,既节约投资,又安全。而如今放在室内,需要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不仅增加了投资,而且由于厂房仍不防爆,一旦措施不到位,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离本质安全还是有差距的。还有在采用新工艺时,对其安全性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在设计时能充分予以重视解决。如某公司在将常压变换改成加压变换时,从技术经济角度上讲,采用的工艺比较先进,但对湿态硫化氢腐蚀的工艺问题认识不足,投用后接连发生因腐蚀引起的设备爆炸事故;从本质安全角度讲,此工艺设计是有缺陷的。所以,抓本质安全首先要从设计开始。即使是某一个单件设备,设计的好坏,对安装和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吊装较大的设备容器,由于其设计时未考虑安装,容器上无吊装环,起重捆绑时一时无法找准重心,吊装中钢丝绳稍微发生位移、抖动,大吊车也为之大幅摆动,有造成翻车的危险。又如某化工装置为了减少泄漏点,管道大多采用焊接连接,但对设备故障检修置换却带来极大的困难,

安全的本质

一、安全的本质 安全的本质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确立的一个概念或理念。根据目前所见到的文献,对安全概念的诠释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缺乏科学严密性;其二是内涵不全。 那么,安全这一概念到底说的是什么?安全描述的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吗?回答并非是肯定的。因为描述安全状态的主要特征量是什么,在安全科学界尚难统一。有人说无事故的状态就是安全状态;也有人从动力学出发,提出系统是从无序到有序,渐变与突变的统一,用非进变来描述安全状态。这样的表述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安全因素的高度复杂性和极强的时间依赖性,上述两种表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过于理想化。 如果承认安全一词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但这种状态也绝非是一种事故为零的所谓“绝对安全”的概念。从科学的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平安也好,安全也好,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同时,“安全状态”具有动态特征,就是说“安全状态”所描述的状态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安全的动态特征还体现在安全所描述的不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特征,“安全”还可以作为对事故——安全过程的一种表征。过程表征和状态表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描述事物的发展趋势,后者描述的是一种目标不。从这个角度讲“安全”表述的特征可以认为是动态过程,渐变对应于灾害过程的孕育、维持、突变对应于灾害过程的剧烈扩展。

当然,从技术的角度讲,已提出并应用的安全失效、安全度、安全系数等量化计算方法及有关标准所表征的安全技术状态或安全与否的结论是比较科学和严密的,但是这只是安全概念内涵的一部分。上述从状态过程技术角度讨论的“安全”都是客观的,是有背景对象的,虽然其表述的“安全”可能仍然有局限性,可能会带有理想化色彩,也可能与实际相差甚远,但又与人们想象中的平安无事不是一回事。状态、过程、技术安全、理念都是定义安全这个概念应该考虑的内涵。所以,如何把安全如此而已丰富复杂的内涵表述清楚是很困难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们对安全是什么作出如下定义:安全表述的可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过程的趋势或状态是人和事物受到的伤害(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或遭受的损失在当时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安全表述的还可以是一种特定的技术状态,即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要求的物态;安全表述的还可以是一种特定的技术状态,即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要求的物态;安全所表述的还可以是人们的一种概念,即人和物不会受到伤害和损失的理想状态。 从上述对安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安全的本质主要在于人的安全,或者说安全的本质在于人的安全问题的高度复杂性。从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的层次上看,安全的本质主要在于影响人的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不同,或者说不同领域人的安全问题的影响因子关系不同。所以,安全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是动态的、系统的因素与目标,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联度随着现实系

最新整理安全工程师辅导《技术》:本质安全

安全工程师辅导《技术》: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该技术进行机械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包括: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定有关物理量的限值;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并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械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人员的安全或健康。材料的力学特性,如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冲击韧性、屈服极限等,应能满足执行预定功能的载荷作用要求;材料应能适应预定的环境条件,如有抗腐蚀、耐老化、耐磨损的能力;材料应具有均匀性,防止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使材料的金相组织

不均匀而产生残余应力;同时,应避免采用有毒的材料或物质,应能避免机械本身或由于使用某种材料而产生的气体、液体、粉尘、蒸气或其他物质造成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械设备的操作性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械零件或工件脱落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地处理。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采用气动、液压、热能等装置的机械,必须通过设计来避免由于这些能量意外释放而带来的各种潜在危害。 7)预防电气危害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1本质安全的特征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失误—安全功能(误操作不会导致事故发生或自动阻止误操作)、故障—安全功能(设备、工艺发生故障时还能暂时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安全状态)。 广义的本质安全是“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其完整性,使整个系统安全可靠。本质安全理念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管理规范和持续改进。通过规范制度、科学管理,杜绝管理上的失误,在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2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3 实现本质安全的途径 本质安全是“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故本质安全可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实现。 3.1 实现人员本质安全 人员本质安全内涵就是人员做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想安全就是职工时刻关注安全;会安全就是职工具有驾驭安全的熟练技能;能安全就是现场作业环境、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安全。这是指作业者完全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其次要开展安全教育,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有目的培养提升职工的安全自身意识、自觉行为、自身素质;第三要提高职工的政策法制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 要塑造本质安全人,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上,严格安全培训,强化行为养成。要把安全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强培训的软硬件建设,突出抓好班组长培训、应知应会标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注重培训效果,提高职工现场作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首先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在安全管理当中,提高安全意识,使人员都具有

(完整word版)本质安全知识100题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知识100题 一、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企业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2、风险: 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 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 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 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9、管理对象: 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0、管理标准: 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1、管理措施: 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2、PDCA管理模式: 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设备本质安全及其实现(通用版)

设备本质安全及其实现(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75

设备本质安全及其实现(通用版)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全化。 设备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系统,由于物质系统存在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要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消除物的危险与有害因素,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正是建立在以物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上,它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运用现代科学

技术、特别是安全科学的成就,从根本上消除能形成事故的主要条件;如果暂时达不到时,则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安全措施,形成最佳组合的安全体系,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同时尽可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增强人体对各种伤害的抵抗能力。设备本质安全化的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因此,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在设计中对齿轮系采用远距离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油而接近危险区。又将危险区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安全措施。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督;避免或及早发现

本质安全型员工

本质安全是指机械设备本身所固有的安全,也是指一般水平操作者,即使发生人为的误操作,由于设备本身的安全措施,仍能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 本质安全型(化) 本质安全型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外延,是指在一个人--机--环系统内,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手段,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的预防事故和失效保护机能,使设备达到即使操作者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本身发生故障时,仍能自动保障操作者及他人人身安全及设备本身不受破坏。 本质安全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特定的人--机--环系统内,三者组成有机整体。在一般作业场所属于本质安全的起重机械,而在石化作业场所就可能变成非本质安全的起重机械。本质安全型的实现一般可由人员本质安全化、设备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管理本质安全化四个方面组成。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比较出名的有: 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在50多年前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因果过程是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的缺点的原因,人的缺点是产生不安全行为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引起事故和伤害。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博德(F.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1.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原因。但直接原因不过是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一种表面的现象。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等环境因素。 3.根本原因。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就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出现。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入手。 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好象一系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它引用了多米诺效应的基本含义,认为事故的发生,就好象一连串垂直放置的骨牌,前一个倒下,引起后面的一个个倒下。当最后一个倒下,就意味着伤害结果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