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行政体系建设的一点想法与行政创新的一些浅见

对行政体系建设的一点想法与行政创新的一些浅见

对行政体系建设的一点想法与行政创新的一些浅见
对行政体系建设的一点想法与行政创新的一些浅见

对行政体系建设的一点想法及行政创新的一些浅见

王鲲(原创)

行政工作在不同性质的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以政府机关、央企、国企办公室体系为引领的行政工作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企业日常运行的中枢机构,这种大行政概念下的行政体系集中了企业的大部分资源,影响企业决策速度与质量,且往往权责不清,分工不明,得到了不少诟病;以民企、外企为代表的行政后勤体系通常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多的是将行政工作的理解为后勤管理。个人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以偏概全,有失偏颇。综合考量、客观评价就需要庖丁解牛,在企业属性日趋淡化,以资本作为第一要素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下,首先需要以结果为导向对行政工作进行分析,进而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创新型行政体系。

一、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重点的行政体系建设

1、从结果导向来看,行政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1)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行政工作要服务于企业决策层的方方面面需求。

(2)无论多大规模的企业,行政工作要扮演好“大管家”的职责,行政后勤事务是行政工作的重点之一。

(3)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企业,行政工作要涵盖多个方面:公文文秘、公关接待、对外关系、危机公关与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信

息技术、固定资产、决策层服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4)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将企业运营成本压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抱着“利润中心”的理念,做“成本中心”的事情。

(5)行政工作的高阶要求是形成、提炼、固化、发展、输出企业文化。

2、以过程为重点,行政工作要做到如下几个要点。

(1)考核不仅要体现结果,更要体现过程。做成了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做的同样重要。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行政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样重要,其中包括个人形象、敬业度、专业度和奉献意识,而首当其冲的是保密意识。

(3)身体力行,榜样力量。行政工作人员很多场合是代表企业的,代表决策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样企业文化不仅是搞搞活动,发发福利,更是通过行政人员的一言一行的布道。(4)换位思考、跨前一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日常工作中既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对外关系,思考在前,多站在员工、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又要有“挽起袖子管说干就干”的执行力,看到地上的一张小纸片马上就要捡起来。

二、对行政体系建设的一点想法

行政工作有三个层次,借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个

境界来诠释。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事行政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有韧性、有毅力,没有风风火火的抛头露面,也没有业务上的突飞猛进,做的好是应该,而出现错误就是大问题。所以对于行政人员的选拔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用有能力的好人是一大原则。基本要素方面:政治性强、保密意识强,有较高的悟性和可塑性是基本要素;心理素质方面: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坚韧性,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专业度方面:既要有行政从业经验,同时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对业务有一定了解,知识面要全面,有一定的市场服务从业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涵盖行政管理方方面面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激励人。这一点中国移动的行政标准化给了我实践经验,在汇银集团和绿地集团我所主导或参与的行政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很好的实践机会.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打造弘扬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行政工作的高阶目标,也是个人热爱行政工作、做好行政工作的努力方向。“政治上翻身是一夜间的事情,经济上翻身是一代人的事情,文化上翻身是几代人的事情”——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行政工作不仅仅是通过搞活动、做宣传来体现和传播企业文化,更要从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决策层的气质、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层面去提炼有特点、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其中个人浅见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忠、孝、悌、义”来入手。

一是“忠”——对企业的忠诚,对决策层的忠诚,对文化的忠诚,这

需要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去弘扬这一文化。二是“孝”——一方面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直接给予员工家庭一定的物质与非物质激励;另一方面将员工家庭的显性不和谐作为员工“去、留、升、降”考核中的否决指标。三是“悌”——对“兄弟姐妹”,也就是企业员工间的爱与和谐,首当其冲的就是行政工作要避免企业间搞小团体,“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也是企业文化中的“高压线”,并在企业中弘扬相互间的信任、合作与关爱。四是“义”——行政工作中对于合作伙伴、供应商、外部客户要做到双赢,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信守承诺,践言守信。

3、“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回归到简单,行政工作的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此有几点设想:

(1)形成集团总部的企业文化,输出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通过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手册、通过制度向所投项目或成员企业输出,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落地是影响成员企业最深刻的方式。

(2)建立完善党、工、团组织,通过系列活动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如开展一年一度的集团“家庭日”,邀请员工家属一同参加;搭建员工沟通与交流的内部平台,丰富日常生活交流的载体;加强中秋、端午、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员工关怀和社会责任等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工会组织,一些员工及家庭的关怀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显得更为亲切;通过团组织举办一些80、90后员工所喜闻乐见的创新活动,尤其是借助互联网为平台的

活动,通过团组织发现青年员工中的一些好苗子,为集团发展培养“生力军”,打造集团发展的“黄埔军校”。

(3)协调集团资源,形成机制,解决员工切实需求。如为员工及家庭成员解决子女就学、大病就医等实际问题;在居住证积分制度等方面给予指导,为员工落户创造条件。

(4)一定程度上丰富集团层面的非物质激励举措。如设置若干高规格的年度优秀员工、优秀团体的评选工作,并可适当丰富到二级部门和条线。

(5)做好决策层的参谋和服务工作。一是做好集团和领导层的“舆情监控”;建立深化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二是建立以日或周为单位的时事政治信息的收集,形成简报,节约决策层的时间;三是根据集团的战略方向,对专业领域和行业趋势做政策性的研究与解读;四是做好对秘书工作的管理与深化,注重会议纪要的撰写质量提升效率,更好地服务经营;五是在会议纪要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层的重点事项的督办工作,辅助经营决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行政部门需要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如重阳节慰问敬老院,关注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失学儿童等,弘扬企业文化,并组织集团员工共同参与,切切实实地让员工在活动中感受企业关爱,回馈社会,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意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做企业就是做良心,“皆大欢喜”是最终的目标,更是超出了“双赢”的意义。

(7)行政部门牵头开展勤俭办企业的常规性活动。“随手关灯”、“双

面打印”、“行政车辆油卡管理”、设置“节油奖”等等,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企业行政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更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节支增效”工作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前提。

(8)以会务组织与公关接和后勤管理为重点,推行行政管理的待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前者是集团的“门面”,后者是日常运营中每位员工每时每刻都切身感受到的。通过设置合理化建议收集机制,推行部门横向间的内部客户打分机制使得全员的日常行政诉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拓展行政部门的信息收集渠道。

做个不慎恰当的比方,把公司各个部门与中国的各个朝代相对应:

决策层——汉朝:既要有刘邦到“文璟之治”的无为而治,又要有汉武帝“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霸气;做企业难免有困难时期,但汉光武帝刘秀的“光武中兴”还是把汉朝拉回了繁荣;而东汉的“兼容并包”才使得洛阳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业务部门——秦朝或者元朝:顺应大势,一统六国;赏罚分明,令行禁止;而元朝更是征服了大半个欧洲。

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明朝:厉行节俭,注重监督(东厂与西厂以及锦衣卫的设立尤其必要性,内部监管切不可少),管理机制和体制发展完善,就算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运转如常。

成员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唐朝:恩威并施,制定规则,广开言路,万国来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也将体现在成员企业和对外投资项目上。

行政部门——宋朝:注重文化,注重人性,注重美。宋朝是唯一一个言论自由,不杀文人的朝代,GDP占当时全世界的40%(一说60%)。宋词、绘画、书法、五大窑,茶叶凡此种种将中国的文学、艺术、工艺等推向了最高峰;《梦溪笔谈》体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除造纸以为的四大发明都是在宋朝完成的,创新实力可见一斑。鲜有强权政治,以教化和文化来感化民众,而我个人的气质与宋朝这个朝代更为相近,也没有辜负宋这个姓氏。

人事部门——清朝:清朝没有不敬业的皇帝,也没有不敬业的大臣,清廷内部管理极其规范严密;康、雍、乾三位皇帝堪称“识人、用人”的典范,“康乾盛世”由此发端。

以上是本人对于行政工作的一些拙见,且以上与各部门的联想多是牵强附会。对于行政部门、条线的工作要求可以概括为“科学合理、保障有力、高效务实、用心工作”!

公司行政管理体系构建运营提案(经典)

公司行政管理体系构建运营提案 制作核准侯金 二0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目录 1.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功能 (4) 2.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职能 (5) 3.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任务 (6) 4.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 (7) 4.1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 (7) 4.2管理职责 (8) 4.2.1行政管理体系组织 (8) 4.2.2职责、权限和义务 (8) 4.2.3管理评审 (8) 4.3行政管理体系文件 (9) 4.3.1行政管理手册 (9) 4.3.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9) 4.3.3记录文件(表、卡) (9) 4.4文件和记录控制 (10) 4.4.1文件控制 (10) 4.4.2记录控制 (10) 4.5企业文化控制 (11) 4.6办公事务控制 (12) 4.6.1行政公文管理 (12) 4.6.2办公物品管理 (13)

4.6.3档案管理 (13) 4.6.4会议管理 (13) 4.7规章制度控制 (14) 4.8人力资源控制 (15) 4.9后勤事务控制 (16) 4.10公共关系控制 (17) 4.11管理改进 (18) 4.12其他过程改进 (19)

一个好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坚实、高效的团队。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总监分工负责,由行政各个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操作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管理的具体工作的广度涉及到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其深度设计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以及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工程(服务)、资金(财务)、发展(营销)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颗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 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的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是服务。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实施方案

1 ---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实施方案--- 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 实施方案 2016年3月

一、目的 日松贡布酒店管理公司成立于2012年,现下辖日松贡布酒店和亚丁驿站酒店,经过3年多的筹备及运营管理经验,各种体系文件及质量管理标准都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改善,为进一步提升日松贡布酒店管理公司服务、管理质量,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沉淀一套更适合于日松贡布酒店和亚丁驿站酒店运营的质量保障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2016年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导原则—物品都必须有存在的标准(都具有统一、规范、可识别的标识),运营程序与服务标准必须图文并茂,并进行规范的存档和展示,标准的制定尽量图片化、流程化、数字化、文字化。 (二)工作目标 在2016年5月底酒店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达到全面质量标准化的预期要求。 (三)组织领导 设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组委会,全面负责推进和落实日常工作。 组委会组长:赵宗山(总经理) 组委会副组长:邓嘉陵(副总经理) 组委会秘书:曾文玉(行政经理) 组委会成员:黄军(人力资源部总监)、郭智蓉(房务部总监)、黄韦(安全娱乐部总监)、王超(财务部总监)、古丹(餐饮部经理)、任平(行政总 2 ---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实施方案---

厨)、张仲强(工程部经理)、唐小红(市场营销部总监) 组委会负责召开关于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的各种工作会,制定奖惩措施,组织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的验收检查、考核评级,并建立考核评级台帐。 (四)职责划分 组委会组长:全面负责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的指导、结果评级工作。 组委会副组长:协助组长全面落实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协调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组委会秘书:督导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相关会议的执行。 组委会成员:积极配合搞好各系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执行和制定其负责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的相关标准,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工作的考核、评级。 3 ---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升级实施方案---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地区政府有关推进企业博士后创新体系建设意见(试行)

— 1 — 苏府〔2017〕115号 市政府关于推进企业博士后 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和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委发〔2016〕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两聚一高”,紧扣“创新四问”,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诉求、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坚持“产业导向、企业需求、校地合作”,进一步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规模和博士后招收力度,到2020年,建成博士后工作站点500个,招收博士后1000人。积极推进博士后管理体系创新,着力在建站方式、招收模式、立项管理、国际合作、创新创业、考核激励等环节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骨干作用,以及地方、高校院所对博士后工作的引导支撑作用,切实提升博士后工作影响力,构建国内国际化水平更高、资源整合能力更强、运转效率更好的博士后创新体系。 三、创新博士后工作站建站模式 (一)聚焦人才型科技项目。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载体,以及承担国家或省重大项目的单位,优先推荐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适当放宽申报条件,不受申报名额限制。 —2—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案详细

旅游服务标准化创建 实施方案 由于“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非存储性等特点,因此服务领域的标准化不像有形产品那样直接和简单,而是更多地、间接地对提供服务的相关条件提出标准化要求,如对于服务提供者(或供方)的资格或技能、服务设施与环境、服务提供过程及其结果等。 服务标准化是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 因此,企业应着眼于整体的服务,采用系统的方法,科学归纳服务流程、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建立规范统一、协调配合、层次清晰、科学合理、全面完善、实用有效、个性化的服务标准体系,从而优化企业整个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从中寻求服务质量的保证,并最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标准化创建目的 单一的标准是对企业管理中“点”的规范,对某一项操作、某一项管理、某一项工作形成的规范要求。服务标准体系即是企业管理中“面”的规范,将每一个标准,按照体系构架起来,

成为一个系统资源,全面覆盖经营和管理、服务的每一个方面,并相互关联,使管理成为有机的联合体。 服务标准体系用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指导企业的每一项运作都符合既定的标准和系统要求。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可以规范企业的服务行为,增强企业对标准的认识,让服务工作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可以操作,从而规避经验式管理和人传人式管理的种种不足和人力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并为消费纠纷提供评判依据。此外运行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加速企业的职业化进程,使企业对服务的感性认识与衡量上升到理性测量与量化的考核。运行服务标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无缝隙覆盖,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理性思考和谋划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上,逐步实现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服务标准体系将成为: 管理人员的“管理手册”。 员工考核的“考核准则”。 员工服务的“作业指导书”。 企业培训员工的“教科书”。 顾客接受服务的“说明书”。 服务标准化的重点工作就是建立标准体系、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完善标准内容,真正建立起促进企业、行业发展的标准

公司研发体制建设

5.2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和能力建设 5.2.1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 5.2.1.1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的建设,是战略发展的必要选择 围绕公司的研发高科技战略,为把公司打造成为生物高科技集团化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需继续加大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生物科技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在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R&D工作。以公司的研发机构为平台,在现有洋葱素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深化生物资源技术的研究,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研发,在蔬菜加工技术和冷链物流配送技术上实现完善和突破,这就需要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加大研发投入,扩展研发人才队伍,创新研发管理机制,从而保证公司生物高科技战略的实施,创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公司的高价值,高利润,高增长。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的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积聚于科技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公司现阶段的福星康胶囊的市场垄断地位为公司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这都得益于生物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在未来农业产业一体化和产品一体化建设中,为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应重点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尤其是生物保健食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深化,蔬菜生鲜加工技术的规范和完善,冷链物流技术的掌握,通过设立科研基地,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品种与速度,在产品和技术上构成一定的层次和纵深,形成企业的科技储备链,使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设想一代”的良性循环。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的建设,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公司现阶段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则相对较弱,形成“倒金字塔”型的企业能力结构

标准化库房建设方案

标准化库房建设方案 1、建设必要性 为进一步规范库房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库房管理体系,按照“制度健全、归类有序、帐物相符”的原则对库房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做好固定资产建账工作,定期进行盘点。对库房物品按物料种类、规格分区堆放整齐。健全相关制度,对出库相关物品统筹调配,本着“节约、节俭”的原则,教育相关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爱护物资,确保物尽其用。 2、库管员职责 (1)负责物资的收料、报检、入库、发料、退料、储存、防护工作。 (2)负责物资的装卸和搬运。 (3)负责对废品进行处理 (4)负责检验物资以及处理有缺陷物资。 3、物资验收及入库原则 (1)物资到达项目部库房后,库管员根据清单上所列名称、数量、型号和规格进行核对,经相关负责人员对质量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如发现和清单不符或有损坏,应立即和厂家联系进行处理。 (2)库管员对入库物资填写入库单,并报请相关领导人签字。 (3)物资管理要严格把关,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拒绝验收和入库: A、未经项目经理或物资设备部批准的采购。 B、与合同计划或请购单不相符的物资。 C、与要求不符合的采购物资。 (4)因生产急需或其他原因不能入库的物资,库管员应到现场核对验收,并及时补填入库单。 4、物资保管原则 (1)物资入库后,应按不同类别、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分区码放。因库房大小使得不同的物资需要叠放,必须坚持坚固结实的物资在下面。 (2)仓库管理员对常用或每日有变动的物资要随时盘点,若发现数量有误差须及时找出原因并更正。 (3)对库房中码放的各类物资必须贴明标示,以方便管理。码放物资时必须整齐,不同类别之间应留有空间方便移动存取。

行政部一体化体系管理工作总结

行政部一体化体系管理工作总结 《行政部一体化体系管理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行政部在质量管理及一体化管理方面,主要配合企管部做好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做好体系文件的宣贯及体系文件的打英发放、保管等事项。 一、参与编制和修订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参与编制和修订了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负责修订管理标准中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制订了本部门及各岗位的工作标准;编制了公司各岗位任职要求及其他相关制度。 、根据环境识别的要求对办公环境方面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共识别了项,全部属于轻微环境影响因素。 二、做好一体化体系文件的打英发放、保管工作:负责一体化体系文件的打印,并按企管部的分发名单发及时将有关文件发放至各相关持有者手中。 及时回收过期的作废文件,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共发放手册、程序文件等个文件,发放人员人,全部处于受控状态。 三、做好体系文件的宣贯工作:、通过发放手册和程序文件以部门形式组织学习进行宣贯。 、月-日,组织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及后勤机关人员参加的一体化体系贯标培训;、月日又在长城宾馆四楼会议室,组织全公司中层以

上干部、内审员及后勤机关人员参加的一体化体系贯标培训;、在办公楼公告栏张贴体系宣贯材料,在公告栏上方张贴大幅一体化方针进行宣贯;在办公楼二楼贴挂新的组织机构图,在生产技术科对面原料车间外墙贴挂一体化方针进行宣贯;、百度二次印发企管部编制的一体化体系贯标宣传资料每人一份,发至所有员工手中进行学习,并分别组织考试。 四、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月日,组织模拟油库火灾的应急预案演练;月日,组织进行了模拟纸袋仓库火灾的应急预案演练;五、按绿化管理方案对合丰厂进行绿化美化。 月份植树节期间,对原料车间区域及厂区道路两侧植树多株进行绿化;月份对原料车间及水泥磨周围可绿化空地种植花、树、草坪进行绿化美化;月份对化验室外厂区道路修建花池,种植满天星、铁树等进行绿化美化;月份又抽调了一名闽西大学毕业生到行政部为专职绿化管理员,专职养护公司的花草、树木;购买了多盒绿化花卉,在办公楼楼道及办公室、会议室摆放,美化办公环境;两厂可绿化面积为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平方米(其中绿化草坪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株面积约平方米),绿化率达%。 其中可绿化面积平方米,已绿化面积平方米(其中绿化草坪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株面积约平方米),未绿化面积平方米;可绿化面积平方米,已绿化面积平方米(其中绿化草坪平方米,种植各类树余株面积约平方米)。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治理,促进预算分配公平公平,实现预算治理公布透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深刻把握预算项目支出治理的特点和规律,理顺项目定额标准治理体制、创新项目定额标准治理机制、完善项目定额标准治理制度,大力推进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定额标准在预算治理工作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和民主法制社会建设。 (二)差不多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项目定额标准体系是由各类标准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要统筹考虑项目定额标准治理各方面因素,优化标准体系整体结构,确保项目定额标准与差不多支出定额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确保项目定额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发挥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综合考虑各部门业务规模、预算级次、职能活动、治理水平等情形,合理划分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步骤,分步实施。

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紧紧围绕项目定额标准治理对理论研究、标准编制和实施治理等方面的紧迫需求,设置一系列重点任务,研制一批关键环节的重要标准,形成一套保证标准体系有效实施的治理文件,实现规划科学、打算合理、重点先行的工作要求。 紧扣需求,务求实效。结合国情,从预算治理和深化预算改革的实际需要动身,务求经济合理、易于实施、行之有效,保证定额标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高定额标准治理的可操作性,实现定额标准制定、实施、完善的良性循环。 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在保证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清理现有定额标准和在研定额标准项目,构建点面结合、层次明晰、重点突出、功能完善的定额标准体系框架,规划必要急需的定额标准项目,操纵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模。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明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加强和谐合作,相互积极配合,加强政策衔接、信息沟通和体会交流,形成合力,确保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序、高效和整体推进。 (三)建设目标。 通过推进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到2020年差不多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修订及时的中央本级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形成项目定额标准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监督评判机制,提高财政预算治理的科学化、精细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公司行政管理体系构建运营提案(经典)

公司行政管理体系构建运营提案 二0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目录 1.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功能 (4) 2.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职能 (5) 3.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任务 (6) 4.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 (7) 4.1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 (7) 4.2管理职责 (8) 4.2.1行政管理体系组织 (8) 4.2.2职责、权限和义务 (8) 4.2.3管理评审 (8) 4.3行政管理体系文件 (9) 4.3.1行政管理手册 (9) 4.3.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9) 4.3.3记录文件(表、卡) (9) 4.4文件和记录控制 (10) 4.4.1文件控制 (10) 4.4.2记录控制 (10) 4.5企业文化控制 (11) 4.6办公事务控制 (12) 4.6.1行政公文管理 (12) 4.6.2办公物品管理 (13)

4.6.3档案管理 (13) 4.6.4会议管理 (13) 4.7规章制度控制 (14) 4.8人力资源控制 (15) 4.9后勤事务控制 (16) 4.10公共关系控制 (17) 4.11管理改进 (18) 4.12其他过程改进 (19)

一个好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坚实、高效的团队。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总监分工负责,由行政各个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操作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管理的具体工作的广度涉及到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其深度设计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以及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工程(服务)、资金(财务)、发展(营销)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颗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 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的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是服务。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XX行业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概述 概述本行业的基本构成,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导本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构建。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描述本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出对标准化的需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标准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二)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说明 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如图1),并需说明标准体系内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1

(三)标准体系表编号的规则 三、标准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情况 全面梳理本行业的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格式如表1、2、3),以及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等。 表1:现行标准情况统计表 注2:指强制性标准等占“小计”的比例。 表2:现行标准标龄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注2:指Σ所有标准的标龄÷标准总数; 注3:指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比例。

表3:在研标准计划情况统计表 注1:指“小计”占本领域标准计划总数(包括国家标准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的比例; 注2:指强制性标准计划等占“小计”的比例。 (二)标准国际化的情况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情况 本行业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ITU)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情况,重点分析在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转化情况及不转化的主要原因。 表4-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已转+正转+待转+不转化=对应的国际标准数

行政管理系统部门量化考核指标

序号1 2 总经理办公室的绩效量化考核指标(供选择的考核指标) 考评项目及指标 计分标准 信息信息信息采信息采信息采必备条件 考评指标权重采集者采集点集时间集方法集结果 说明 所需资源 管理制度的制订与修 在年度绩效考核前一周, 制度建设:按照年度档案年度数据督察员到档案室查证制度存 订完成率达到 100% ,得督察 计划完成有关管理制度室制度绩效考查证法档资料,或询问档案室管理人× %满分;由于工作人员责员或考 的制订与修订工作,完存档资核前一或现场员,笔录存档情况,采集考核任,每有一项制度未完核员 成率 100%料周笔录法信息。数据查证法、现场笔录成,扣×分 法见第五章五 -(一 )、 (三 ) 制度执行:对有关管高层主管对管理制度 年度 在年度绩效考核前一周, 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执行满意率达到×× %督察督察员对高层主管进行问卷 高层绩效考问卷 督、检查和指导,高层× %以上,得满分;满意率员或考调查,采集考核信息。调查问 主管核前一调查法 主管对管理制度执行的每降× % ,扣×分;满核员卷设计及调查方法见第五章 周 满意率达到×× %以上意率每增× % ,加×分五 -( 四 ) 续表 序号 考评项目及指标 计分标准 信息信息信息采信息采信息采必备条件 考评指标权重采集者采集点集时间集方法集结果 说明 所需资源日程安排:根据每位 在每月最后一周,督察员高层主管的周工作计 高层主管满意率达到督察每月对高层主管进行满意率问卷划,协调安排好高层主高层问卷 3× %×× %以上,得满分;满员或考最后一调查,采集考核信息。满意率管各项活动,高层主管主管调查法 意率每降× %,扣×分核员周=满意和比较满意人数/问卷对活动安排的满意率达 调查人数× 100%到×× %以上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doc 13页)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doc 13页)

南字发[2005]73号 关于印发《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通知 各院系、各单位: 根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为加强我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评价补充办法》、《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条例》、《南京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补充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一:《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 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 附件二:《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评价补 充 办法》 附件三:《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条例》 附件四:《南京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补充办法》 二○○

五年五月 十日 主题词:技术创新印发通知 附件一: 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 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 为了加强南京大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建设,构建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基地,培养和造就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队伍,提高南京大学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 1、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建设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要积极探索和明确南京大学发展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的理念和思路,要依托南京大学基础学科的优势和人文学科的影响,重点发展以优势基础学科作为依托的新兴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逐步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进一步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形成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不断地提高南京大学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2、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瞄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努力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资源环境等应用研究领域形成各自特色和优势,重点支持和发展若干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地方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关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指导意见”和“中国石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总体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研究提出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一、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原则与指导思想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是指以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按照科学的制度分类别和分层级标准,运用标准化制度模板构建的涵盖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全部业务领域的制度集合。这里所称制度,是指集团公司和企业按照规定程序印发的具有长期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遵循“统一、规范、实效、继承和创新”的原则。“统一”是指一个体系、一套文本、一项机制;“规范”是指内容标准、流程规范、职责明确;“实效”是指要求清晰、设计简明、执行高效;“继承”是指总结经验、分析提炼、吸收固化;“创新”是指博采众长、提升优化、自我完善。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一个方针、实现两个目标、达到三个统一、强化四方联动。贯彻一个方针是指将先进管理思想与中国石化实际相结合,体现总部管理意

图;实现两个目标是指通过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制度与业务相匹配,提高制度执行力;达到三个统一是指统一制度架构,统一制度模板,统一制度管理流程;强化四方联动是指制度归口管理方、制度制定方、信息系统管理方和制度执行方联动,保证制度落地执行。 二、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思路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设计标准化制度体系架构,包括划分制度分类别分层级的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二是建立科学的制度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职责;三是信息化支撑,包括制度管理信息化和制度信息化。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分为标准化制度体系设计、建立、实施与优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其中,第一阶段包括设计业务分类框架、确定制度分类别分层级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明确制度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等;第二阶段包括业务流程体系建立与完善、标准化制度体系建立、试点业务领域和试点企业制度信息化等;第三阶段包括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应用和优化、制度与业务融合,实现制度流程化、信息化。 三、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实施要点 (一)以业务分类为基础进行制度分类。 科学合理搭建中国石化业务分类框架是制度分类别的基础。业务分类框架搭建以价值链为原则,并体现公司对业务集中管理的要求和对业务共享的服务支持。

(完整版)公司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公司行政管理规划方案 我的一点粗浅意见和建议 各位领导: 大家好! 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以下是我个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些认知,当中如有不足之处涵请谅解指导。 行政部主要由三大板块工作组成:第一,负责公司对内对外行政事务的处理解决,协调各类行政关系的和谐发展;其次,负责公司内务工作管理;第三,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我部与公司各部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员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管理层有着工作辅助的功能,可以说从员工素质养成开始,到员工工作期间的衣食住行,都充斥在我们每日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处理着一些细小的事务,但每一件都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员工得到了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奋进。 在部门未来发展中,我认为应该保持现有的工作稳定性,不断改善工作细节,以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工作方向有以下几点: 1、“有效沟通”。 2、“有效授权”。 3、重实际效果。 4、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统一。 5、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程序,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计划。 6、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与利用好KPI绩效工具,提高人效。 总体目标 确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提升执行力,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标准,降低运营成本,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工作流程是企业效率的体现,而速度和细节决定成败。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执行体系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不把日常管理中的每个细节通过具体的管理工具落到实处,则一切都会浮于表面,成为“表面化”的管理。 将岗位职责细节量化,使“人”“事”合一,岗适其人,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应对岗位职责实行量化、标准化、制度化、工具化和流程化。 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公司行政管理体系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如果制度缺失,就没有办法和依据来惩戒员工;有了制度而没有惩戒犯错的员工,这就是管理“表面化”,是执行和监督的缺失。我认为,目前公司行政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公司管理制度不必追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关键是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 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 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 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 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 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 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 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 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 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 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