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99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99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99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99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

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

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

解析: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下,留下过沉痛的教训。故选A项。

答案:A

2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会员国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B.以集体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C.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D.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

解析:《联合国宪章》规定会员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答案:B

3下面两幅图中展示的都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前的雕塑,它们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A.呼吁世界人民保持团结

B.渴望维护世界的和平

C.反对大国的霸权主义

D.促进世界的发展

解析:将枪管打结,把武器铸为农具,这是世界人民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后表达的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B

4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是( )

A.在“集体安全”名义下出兵朝鲜

B.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C.1956年向中东地区派遣维和部队

D.1987年强制性要求两伊停止战争

答案:B

51974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联合国是大国控制下的压制第三世界的工具

B.联合国是西方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

C.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D.联合国是反对种族歧视的世界领导

解析:联合国大会作出“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裁决的理由是南非当局在国内实施种族隔离政策。

答案:C

6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成立一支接受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协助维护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寻求联合国支持,说明 ( )

①国际社会参与对伊拉克重建的作用不可替代②联合国仍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④联合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其作用和地位是任何国际组织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答案:A

7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概述不准确的是( )

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

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

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

解析: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但是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不能说成功避免了战争。

答案:A

8《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得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

A.强烈反对核战争

B.反对大国强权政治

C.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D.要求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解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的会议,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答案:A

9读下面两幅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反对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

D.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发展

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与和平鸽的寓意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A

10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 )

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恐怖势力④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11下图是在巴基斯坦大使馆前游行示威,抗议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的希腊雅典的和平主义者。该图给我们传递的最强烈的信息是( )

A.战争引起贫穷落后

B.核战争将导致地区严重的污染

C.核战争是全人类的灾难

D.战争将使地球上的物种发生变异

解析:图片上的人物戴着骷髅头套,手持破裂的地球模型,说明了核战争的恐怖。

答案:C

12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这表明( )

A.战乱和冲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B.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又相互影响

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

解析: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贫困,容易导致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的干涉提供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战争。

答案:B

13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

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这表明( )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

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当今世界局势的因素。题干中“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说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是影响国际和平的主要因素。

答案:D

14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

战。”这句话最能说明(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D.第三世界威胁和平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发展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从而避免世界大战,强调和平必

须以发展为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5自1990年到2012年4月,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项,累计派出维和官兵20 000多人次。2012年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有近2 000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说明( )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④维和行动有利于扩大中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维和行动不是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是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联系,而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表现。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头30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请完成: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的?(4分)

(3)从上述材料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6分)

参考答案:(1)和平与安全。

(2)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大国间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和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问题: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症结: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17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4分)

(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8分)

参考答案:(1)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共体、欧盟,发行统一货币欧元;这种团结一体化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

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材料二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经济几近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编自马小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材料三在历史已进入一个新的千年的当今世界,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

请完成:

(1)材料一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的努力。(6分)

(3)根据材料三,试围绕当今世界的主题,设计一条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及其应对世界风云的经济策略。(6分)

参考答案:(1)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

(2)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3)复兴之路:走和平与发展之路。经济策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与世界各国互动、合作,在竞争中求发展。

19阅读下列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请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9分)

参考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基础知识总结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学习指导 一、单元知识概要:学习本单元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把握: 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20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联合国的成立及其维持和平的活动,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世界和平起到的推动作用,都是之中努力的体现。 2.突出四个重点内容:(1)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2)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是历史与时代的呼唤;(4)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 3.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二、重难点解析: 1、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1)不同作用:①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摆在首位,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复兴德国军国主义等,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国际联盟高举反共、反对民族独立旗号,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③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操纵, 无视小民族利益;联合国(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 (2)原因:①建立基础不同。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联合国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②组织方式不同。国际联盟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大国操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③国际形势特点不同。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2、对“五大国一致”原则的理解。 (1)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态度一致。 (2)大国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上。当然,大国不会任意行使否决权干扰安理会的活动,否决权不得用于阻止对争端的自由讨论,而当安理会有所行动时,就要运用“五大国一致”原则,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3)“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大国间的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4)“五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多受批评。 3、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作用。 (1)“维和行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是联合国第一次维和行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割开交战的埃以双方。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经遍及亚、非、欧、拉丁美洲。 (2)作用:“维和行动”实际上是以联合国的权威派少量军警人员控制或消除局部冲突。它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的升级,减少战争灾难,但是它无力阻止战争的发生,也难以消除局部冲突。 4、正确认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1)从历史上看,二战之前苏联是世界上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帝国主义汪洋大海包围之中,仍能够和平共处。(2)冷战开始后,美国宣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水火不容,是因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力图称霸世界,视苏联和反帝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手而采取遏制政策。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相容,其实质是社会主义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水火不容。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能够和平共处,在面临共同威胁时还可能结盟,就像二战中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样。 (4)今天我国就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国家之间能否和平共处不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否相同。 5、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1)广泛性:从运动的参与者看,知名人士、文化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 (2)民主性:反战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召开了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 (3)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浅谈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浅谈和平发展与当前国际关系 11国英(1)班严雪 111333070347 摘要:地球村”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认同。但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分享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全球问题的困扰和挑战。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环境恶化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和全球治理。 关键词:和平发展国际关系霸权主义关系经济影响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关系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力度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当前的国际形势总体情况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虽然韩朝两国一直纠纷不断,但是对和平发展的影响不大,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二、当前的国际关系对和平发展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1、地区的动乱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2、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3、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案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解析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提示与建议:要学生探究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和平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的含义、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原因及中国政府的主张。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认识战后和平局面、正确认识发展问题,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能使学生结合现实国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事例,分析国际形势,理解中国政府的主张和做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问题。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主张的和平崛起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对当今国际形势做了认真分析之后作出的正确决策,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中国的发展富强,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1、本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有三目内容 第一目讲: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引出人类渴望和平,关注谋求发展 第二目讲:“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此目的逻辑顺序为:和平问题的含义—→为什么维护和平—→和平问题成为时代主题—→战后世界和平局面——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发展问题的含义——为什么要重视发展——发展问题成为时代主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现状 和平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第三目讲:“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此目的逻辑为: 解决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政府的主张和努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总之,本框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和平、发展的含义以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现状及主要障碍;三是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2、本框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的含义、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原因及中国政府的主张。 难点:认识战后和平局面、正确认识发展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采用的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

2015年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 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思路 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远眺、近看、纵观、透视四个角度,全面、具体、深入、细致地了解、欣赏、感受、品味西递、宏村。在每一个视角中,又分为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两个层次。这样,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 )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 用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历史现象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没有关系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加剧 B.北约和华约相互对峙 C.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 D.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 3.“9·11”恐怖事件后,国际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宁愿用100万美元的导弹轰炸不值十美 元一顶的帐篷,坚持出兵阿富汗,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其原因是( ) ①控制中亚、西亚的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②符合北约东扩的需要③平息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 ④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有人这样介绍下图所示国际组织:“该组织诞生于1945年4月,由51个国家在美国费城召开 制宪会议,10月24日宪章生效。该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起了积极作用。”下列哪些方面的表述是正确的( ) ①时间②地点③性质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 却又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003年美英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的 战争,说明( )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软弱无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 )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列入《世界遗产公约》 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D.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 2.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有( ) ①工业化浪潮②自然灾害③城市化④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应该( ) A.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B.就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C.就本国的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D.就本国的所有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4.关于《世界遗产公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议签署的 B.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C.《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D.为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5.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属于濒危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C.广为人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D.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古迹 6.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宝贵遗产的保护情况和成果有 ( ) ①1985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②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国家 ③是拥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④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完整性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D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宪章》宗旨的是 A . 协调国与国间的行动 B . 大国一致 C . 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D . 平等友好 【考点】 2. (2分)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合国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遭到了美国的挑战。联合国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苏联从逐渐强大到解体 B . 美国一度衰落又重新强大 C . 第三世界崛起并逐渐强大 D . 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 【考点】 3. (2分)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不包括 A . 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B . 使用武力手段制止战争 C . 维护民族自觉的权利 D . 协商解决各国间的争端 【考点】 4. (2分)(2016·淮南模拟)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A . 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 . 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 . 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 . 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考点】 5. (2分)联合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涉及的领域不包括 A . 维护世界人权 B . 防止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 C . 推动地区和平 D . 为各国选择政治制度 【考点】 6. (2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是()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 大国强权政治 C . 美苏战时同盟 D . 各国主权平等 【考点】 7. (2分) 1988年联合国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现今,联合国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联合国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的次数增多,反映了() ①国际局势更加复杂②安理会职权扩大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④安理会效率低下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考点】 8. (2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 . 战争与革命 B . 和平与发展 C . 科技与创新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全站)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意蕴。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一、课标容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2)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3)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基本框架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基本特点中世纪时期,专制主义是维护罗马教廷和西欧 各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依据。阿奎 那的“君权神圣”是中世纪专制主义理论的典型表 现,他通过宣扬“君权神圣”的主张,借以宣扬宗教 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教权至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承 袭了基督教神学家的衣钵,竭力鼓吹“君权神授”的 专制主义,为其暴政寻找理论依据, 斯宾诺莎通过批判基督教神学经典来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力,洛克试图通过议会集体意志 来限制王权和实现国家权力分立,卢梭借助于“社会 契约论”思想来反对封建暴政, 史实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 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斯宾诺 莎的民主思想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洛克 对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作的辩 护,《政府论》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分立主张。洛克 不仅是“光荣革命”的产儿,而且是资产阶级分权和 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思 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分析了卢梭的批判精

神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作用。 素材图表:教堂;教皇;佛罗伦萨;阿奎那;英国议 会;“‘海上马车夫’的船队”、“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 易场所”、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封面书影” 文字:《英国和法律与惯例》;斯宾诺莎《神学 政治论》;洛克《政府论》;卢梭简历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基本框架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向君主呈递《权力请愿书》 提交《大抗议书》 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 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新航路开辟以后到17世纪初,英国由于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加 之都铎王朝的大力推动,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 展,支撑着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但是,斯图亚特 王朝的专制统治却极大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的利益,结果王权与议会矛盾的激化将英国引 向了内战或革命。 在这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到克伦威尔获得“护国公”地位,再到斯图亚特王朝 倒行逆施,这一切无不表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 统治和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史实英国是一个历史传统深厚的西方国家,17世纪革命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作业:_第六单元_和平与发展_单元测试_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图片中属于联合国的标志是()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D三项分别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的标志。 2.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有()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C.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C项最符合题意。 3.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专门成立了() A.国际红十字会 B.联合国维和部队 C.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D.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故选D。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主要说明当今联合国() A.真正起到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B.不需要考虑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C.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时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或改革 D.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先审议并一致通过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过于绝对;B项说法不符合联合国创立的宗旨;并非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审议并一致通过,D项错误,故选C。 5.“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这段材料选自() A.《人权宣言》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B、D两项涉及到对儿童、妇女权益的保护;题干主要体现了联合国对人权的关注,题干所述是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 6.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劫难的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1950年召开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就要求() A.销毁并停止制造核武器 B.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C.进行全面裁军 D.禁止核能研究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目录 课标要求 (1)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3)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5)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8)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0)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3)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4)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8) 课标要求 1.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培训讲学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选修3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课程要求】 1、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4、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知识结构】 一.联合国: 1.地位: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特点: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 2.背景:①酝酿于二战中,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共同心声;②国际联盟瓦解,呼唤新的国际组织;③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是人们对和平的向往;④是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3.创建历程:①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 ②名称由来: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③公开宣告:1943年,美、英、中、苏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④正式命名:苏、中、美、英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⑤确立原则: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五大国一致”原则及否决权; ⑥签署宪章:1945年,51国开会并签署《联合国宪章》; ⑦正式成立:1945年10月,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⑧总部设在纽约。 4.性质: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5.宗旨: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国际问题,即发展问题。) 6.原则:①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③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④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7.主要机构: ①主要机构包括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②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最主要的审议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开会一次。每个会员国拥有一票表决权。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③安理会(维和机构):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它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开始由11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1965年以前只有6个国家,后来才改为10个国家)。其中常任理事国有中、法、英、美、苏(1991年以后是俄罗斯联邦)五国,拥有“否决权”,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推选,任期两年,每年改选5个。 ④秘书处(行政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其产生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 ⑤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 ⑥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 ⑦托管理事会:1994年11月1日正式停止运作; ⑧国际法院(司法机关):在海牙。 8.主要活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1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二、工商业发展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一、颁布“解负令”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 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确立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三、移风易俗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二、富国之法 三、强兵之法 四、取士之法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 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异端”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九十五条论纲”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土地制度 二、促进经济发展 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 第3课改革的后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