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算法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2.37 KB
- 文档页数:2
粒子群的基本原理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受到鸟群觅食行为启发的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鸟群在搜索最优食物位置时的行为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最优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最早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群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搜索方向和速度,直至找到全局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解空间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粒子,每个粒子代表一个解(也称为候选解),它们的位置和速度代表了解的状态和变化。
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适应度值,描述了该解的质量。
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1. 初始化群体:设置粒子个体数目、位置范围、速度范围和适应度函数等参数。
随机生成初始位置和速度。
2. 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根据粒子的当前位置和速度,计算新速度和新位置。
3. 更新个体最优解:每个粒子根据自己的适应度值,更新自己的个体最优解。
4. 更新全局最优解:选择适应度值最优的粒子的位置作为全局最优解。
5. 更新速度和位置:根据个体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6. 判断终止条件:如果达到了设定的停止条件(如迭代次数或适应度阈值),则终止算法;否则返回步骤2,进行下一次迭代。
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的更新方式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的:V_i(t+1) = w * V_i(t) + c1 * r1 * (pbest_i - X_i(t)) + c2 * r2 * (gbest - X_i(t)) X_i(t+1) = X_i(t) + V_i(t+1)其中,V_i(t)表示粒子i的速度,t表示当前迭代次数,X_i(t)表示粒子i的位置,c1和c2分别是加速度系数,r1和r2是[0,1]之间的随机数,pbest_i表示粒子i 的个体最优解,gbest表示全局最优解。
需要注意的是,粒子群优化算法没有局部搜索能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应用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评估SVR的网络安全性作者:单成功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第21期摘要:文中介绍了粒子群算法优缺点,并对其粒子速度、个体认知以及种群认知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后将优化后粒子群算法来验证SVR的网络安全性,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SVR网络安全性预测效果较好。
关键词:网络安全;粒子群算法;评估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介绍1.1 基本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说明:在一个D维的搜索范围里,这个群体里由m个粒子构成,各个粒子之间都会有整度和位置,在t这时刻的第i个粒子位置时可以表示为、速度则表示为,粒子能够在D维的范围内找到最理想的解,并且跟踪两个极值:一个是粒子是属于自身的最优解,标记为:,另一个是属于整个群中的最优解,标记为:,每次迭代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粒子进行操作,如果超出了迭代的最大次数时那么就会停止迭代。
1.2 粒子群算法优缺点分析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需要被优化函数所具有可微、可导以及连续等性质,从而使得收敛速度变得十分快,算法也变得较为简单,编写成程序也相当容易。
但是,也会存在一些缺点:如果对于存在多个局部极值点的函数,那么粒子群优化算法就会很容易地陷入到局部最优,从而导致没办法得到全局的最优解。
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决定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主要因素有3个:(1)迭代更新速度;(2)个体认知的更新;(3)认知的更新。
因此,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只需要改这三个因素就可以了。
2.1 基于权重的粒子群速度的改进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公式如下:其中是属于惯性权重,权重有固定与时变之分,具体用法与实际情况有关。
在不同问题中,粒子的更新速度、拓扑结构以及种群的大小,都会影响其算法的结果。
惯性权重目的是为了改进粒子的更新速度,通常取值范围固定在0~1之间,对于一些不同数量的种群,其取值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惯性权重的粒子群在速度变化上是十分稳定的,从而使得粒子可以很快达到局部的最优。
一、粒子群算法的历史粒子群算法源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
CAS理论于1994年正式提出,CAS中的成员称为主体。
比如研究鸟群系统,每个鸟在这个系统中就称为主体。
主体有适应性,它能够与环境及其他的主体进行交流,并且根据交流的过程“学习”或“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结构与行为。
整个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小鸟的出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鸟群中的鸟分成许多小的群);新的主题的出现(鸟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食物)。
所以CAS系统中的主体具有4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是粒子群算法发展变化的依据):首先,主体是主动的、活动的。
主体与环境及其他主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影响是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力。
环境的影响是宏观的,主体之间的影响是微观的,宏观与微观要有机结合。
最后,整个系统可能还要受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
粒子群算法就是对一个CAS系统---鸟群社会系统的研究得出的。
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最早是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它的基本概念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研究。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搜寻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是它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
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PSO算法就从这种生物种群行为特性中得到启发并用于求解优化问题。
在PSO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可以想象成d维搜索空间上的一个点,我们称之为“粒子”(Particle),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被目标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 ),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
Reynolds对鸟群飞行的研究发现。
鸟仅仅是追踪它有限数量的邻居但最终的整体结果是整个鸟群好像在一个中心的控制之下.即复杂的全局行为是由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动态扩散粒子群算法及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上的应用【摘要】针对粒子群算法对高维函数优化性能不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扩散粒子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
该算法通过引进动态调节数,动态的选择粒子的运行轨迹,阻止种群在演化过程中搜索效率降低的缺陷,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在处理大规模函数优化及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面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及更高的搜索精度。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大规模函数优化;动态调节数;路径规划1.引言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基于一定假设条件下源于对鸟类捕食行为模拟的一种新型的仿生优化算法。
该算法以其结构简单、计算速度快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3]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的优化问题,pso 算法在求解质量和优化速度上显得“不尽人意”。
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改进方案提高pso算法性能,但其理论及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展。
本文提出一种动态扩散粒子群算法(a dynamic diffus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ddpso)。
该算法在演化过程中通过有选择的动态的调整粒子的飞行轨迹,加强对种群信息的利用,增强种群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算法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高维函数优化问题及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时效果理想。
2.粒子群算法pso算法中的每个个体我们称它为一个粒子,每个粒子模仿鸟的寻食行为,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搜索解空间的最优值:一个是每个粒子当前已搜索到的极值,称为个体极值;另一个是整个群体当前已搜索到的极值,称为全局极值。
设函数优化问题描述为(1)其中:为目标函数,为自变量的维数,为的搜索区间。
pso算法是基于群体智能的迭代演化技术,群中的每个粒子代表了目标函数的一种可能解。
粒子速度位置更新公式如下:(2)(3)其中为粒子的速度;是粒子的当前位置;为迄今搜索到的个体最优解;为整个群体迄今搜索到的最优解;是保持原来速度的系数,称为惯性权重;和被称为学习因子;、是[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粒子群算法(1)----粒子群算法简介一、粒子群算法的历史粒子群算法源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
CAS理论于1994年正式提出,CAS中的成员称为主体。
比如研究鸟群系统,每个鸟在这个系统中就称为主体。
主体有适应性,它能够与环境及其他的主体进行交流,并且根据交流的过程“学习”或“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结构与行为。
整个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小鸟的出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鸟群中的鸟分成许多小的群);新的主题的出现(鸟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食物)。
所以CAS系统中的主体具有4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是粒子群算法发展变化的依据):首先,主体是主动的、活动的。
主体与环境及其他主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影响是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力。
环境的影响是宏观的,主体之间的影响是微观的,宏观与微观要有机结合。
最后,整个系统可能还要受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
粒子群算法就是对一个CAS系统---鸟群社会系统的研究得出的。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最早是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它的基本概念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研究。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搜寻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是它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
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PSO算法就从这种生物种群行为特性中得到启发并用于求解优化问题。
在PSO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可以想象成d维搜索空间上的一个点,我们称之为“粒子”(Particle),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被目标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
Reynolds对鸟群飞行的研究发现。
粒子群的基本原理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模拟生物群体中的信息传递和合作行为。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
PSO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初始化粒子群:随机初始化一群粒子,每个粒子代表一个解,并为每个粒子随机分配一个速度。
2. 评估粒子适应度:根据特定问题的目标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
3. 更新个体最优解:对于每个粒子,记录其个体历史最优解,即该粒子达到的最好解。
4. 更新全局最优解:从所有粒子的个体历史最优解中选取适应度最好的解作为全局最优解。
5. 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根据粒子当前位置、速度和个体、全局最优解,通过调整速度和位置来更新粒子的状态。
6. 重复步骤2至5,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预定迭代次数或找到满意解)。
在PSO算法中,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的更新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i+1) = w*v(i) + c1*r1*(p(i)-x(i)) + c2*r2*(g(i)-x(i))
x(i+1) = x(i) + v(i+1)
其中,v(i+1)为粒子下一时刻速度,x(i+1)为粒子下一时刻位置,w为惯性权重,c1、c2为加速因子,r1、r2为随机数,p(i)为个体历史最优解,g(i)为全局最优解。
通过迭代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PSO算法可以逐渐搜索到全局最优解附近的解空间。
【优秀作业】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一、概述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思想来源于对鸟捕食行为的模仿,最初,Reynolds.Heppner 等科学家研究的是鸟类飞行的美学和那些能使鸟群同时突然改变方向,分散,聚集的定律上,这些都依赖于鸟的努力来维持群体中个体间最佳距离来实现同步。
而社会生物学家 E.O.Wilson 参考鱼群的社会行为认为从理论上说,在搜寻食物的过程中,尽管食物的分配不可知,群中的个体可以从群中其它个体的发现以及以往的经验中获益。
粒子群从这种模型中得到启发并用于解决优化问题。
如果我们把一个优化问题看作是在空中觅食的鸟群,那么粒子群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是搜索空间的一只鸟,称之为“粒子”(Particle),“食物”就是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每个粒子都有一个由优化问题决定的适应度用来评价粒子的“好坏”程度,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它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它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和同伴的飞行经验来调整自己的飞行。
粒子群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的方式寻找最优解,在每一次的迭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第一个是粒子本身所经历过的最好位置,称为个体极值即;另一个是整个群体经历过的最好位置称为全局极值。
每个粒子通过上述的两个极值不断更新自己,从而产生新一代的群体。
二、粒子群算法算法的描述如下:假设搜索空间是维,并且群体中有个粒子。
那么群体中的第个粒子可以表示为一个维的向量,,即第个粒子在维的搜索空间的位置是,它所经历的“最好”位置记作。
粒子的每个位置代表要求的一个潜在解,把它代入目标函数就可以得到它的适应度值,用来评判粒子的“好坏”程度。
整个群体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记作,是最优粒子位置的索引。
()为惯性权重(inertia weight),为第个粒子到第代为止搜索到的历史最优解,为整个粒子群到目前为止搜索到的最优解,,分别是第个粒子当前的位置和飞行速度,为非负的常数,称为加速度因子,是之间的随机数。
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群体行为来寻找最优解。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无约束优化问题是指在不考虑任何限制条件下,通过调整自变量来寻找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在数学和工程领域中,无约束优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解决方法也非常丰富和多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一、梯度下降法梯度下降法是一种基于一阶导数信息的优化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迭代地朝着函数的负梯度方向进行搜索,从而找到函数的极小值点。
具体来说,梯度下降法的迭代公式如下:x_(x+1)=x_x−x∇x(x_x),其中x_x代表第x次迭代的自变量的取值,x称为学习率,∇x(x_x)是函数x(x_x)在点x_x处的梯度。
梯度下降法是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常用方法,具有易于实现和收敛性等优点。
但是,梯度下降法有时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尝试或采用改进的算法。
二、共轭梯度法共轭梯度法是一种基于二阶导数信息的优化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逆Hessian矩阵的乘法来更新自变量的取值,从而加速搜索速度。
具体来说,共轭梯度法的迭代公式如下:x_(x+1)=x_x−x_x,x∇x(x_x),x_x,x=x∇x(x_x)+x_x,x−1共轭梯度法具有高效、迭代次数少、不需要存储Hessian矩阵等优点。
然而,共轭梯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某些特定的函数可能会陷入收敛困难、对于非二次函数可能收敛速度较慢等。
三、拟牛顿法拟牛顿法是一种综合利用一阶和二阶导数信息的优化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利用函数在当前点处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近似值来构造一个局部的二次模型,从而求解优化问题。
拟牛顿法的迭代公式如下:x_(x+1)=x_x−(x_x)^−1∇x(x_x),x_x是拟牛顿法的Hessian矩阵近似值。
拟牛顿法具有利用了二阶导数信息、不需要进行二阶导数计算、有较好的全局收敛性等优点。
但是,拟牛顿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存储和更新Hessian矩阵近似值、对于非光滑函数可能无法收敛等。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粒子群算法实现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多目标优化问题是一种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往往难以找到最优解或较优解,而粒子群算法则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算法。
本文将介绍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粒子群算法实现。
一、多目标优化问题简介多目标优化问题是指,存在多个优化目标(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找到一组最优解,使得所有目标函数都能达到最好的值。
具体来说,在机器学习中,这些目标函数可以用来衡量模型的性能、准确率、泛化能力等。
在实际问题中,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到非凸性、高度非线性等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等)表现的不尽如人意。
而粒子群算法则可以在这类问题上展现出更出色的表现,下面将会详细阐述。
二、粒子群算法原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群体智能算法,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
它通过模拟鸟群捕食食物的过程,实现参数寻优的目的。
与其他优化算法相比,它具有并行性、鲁棒性、容易实现等优点。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群粒子随机放在搜索空间内,并不断调整它们的位置和速度,以寻找最优解。
具体来说,设群体中包含N个粒子,每个粒子都有一定的位置x和速度v,每个粒子都维护自己个体最优解pbest和全局最优解gbest。
在算法开始时,我们将各粒子随机放入欧式空间中,每个粒子尝试寻找自己的最优解,并获得全局最优解。
在每轮迭代中,按如下公式更新计算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begin{equation}v_{i}(t+1)=\omega v_{i}(t)+c_{1}r_{1}(pbest_{i}-x_{i})+c_{2}r_{2}(gbest-x_{i})\end{equation}\begin{equation}x_{i}(t+1)=x_{i}(t)+v_{i}(t+1)\end{equation}其中,第一项是粒子自身速度的惯性项,第二项和第三项分别表示吸引粒子向个体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移动的因子。
加速因⼦c1加速因⼦c2惯性权重w 最⼤迭代次数 种群规模速度范围变量取值范围适应度函数维数1.49445 1.494450.81000200[-1,1][-5,5]10c1c2w 1.494451.494450.8粒⼦群算法的寻优算法-⾮线性函数极值寻优⼀、简介粒⼦群算法⼜被称为粒⼦群优化算法(PSO )。
粒⼦群算法是源于对鸟群捕⾷的⾏为研究;是通过模拟鸟群觅⾷⾏为⽽发展起来的⼀种基于群体协作的随机搜索算法。
⼆、粒⼦群算法分析1、基本思想粒⼦群算法通过设计⼀种粒⼦来模拟鸟群中的鸟类个体,粒⼦仅具有两个属性:速度和位置,速度代表移动的快慢,位置代表移动的⽅向。
每个粒⼦在搜索空间中单独的搜寻最优解,并将其记为当前个体极值,并将个体极值与整个粒⼦群⾥的其他粒⼦共享,找到最优的那个个体极值作为整个粒⼦群的当前全局最优解,不断迭代,更新速度和位置,粒⼦群中的所有粒⼦根据⾃⼰找到的当前个体极值和整个粒⼦群共享的当前全局最优解来调整⾃⼰的速度和位置。
最终得到满⾜终⽌条件的最优解。
主要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
2、初始化对所有参数进⾏初始化,当然后期还可以更改。
设置最⼤迭代次数、加速因⼦c1和c2、惯性权重w 、种群规模sizepop 、限制速度围、变量取值范围、适应度函数维数dim 、选择待优化的函数、⽬标函数的⾃变量个数、位置信息为整个搜索空间、初始种群、初始化速度等。
3、个体极值与全局最优解定义适应度函数,个体极值为每个粒⼦找到的最优解,从这些最优解中找到⼀个全局最佳值,叫做本次的全局最优解。
以⽅便与历史的全局最优解⽐较,进⾏更新。
4、 更新速度和位置的公式速度更新:其中,w 为惯性权重,其值不能为负数。
c1和c2为加速因⼦,其值也不能为负数。
rand 为随机产⽣[0,1]之间的随机数。
pbest(j,:)为粒⼦最优的位置;pop(j,:)为粒⼦当前的位置;V(j,:)为粒⼦当前的速度。
粒⼦群算法的寻优算法-⾮线性函数极值寻优⼀、粒⼦群算法定义粒⼦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翻译为粒⼦群算法、微粒群算法、或微粒群优化算法。
是通过模拟鸟群觅⾷⾏为⽽发展起来的⼀种基于群体协作的随机搜索算法。
通常认为它是群集智能 (Swarm intelligence, SI) 的⼀种。
它可以被纳⼊多主体优化系统(Multiagent Optimization System, MAOS).粒⼦群优化算法是由Eberhart博⼠和kennedy博⼠发明。
模拟捕⾷PSO模拟鸟群的捕⾷⾏为。
⼀群鸟在随机搜索⾷物,在这个区域⾥只有⼀块⾷物。
所有的鸟都不知道⾷物在那⾥。
但是他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物还有多远。
那么找到⾷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
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离⾷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启⽰PSO从这种模型中得到启⽰并⽤于解决优化问题。
PSO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只鸟。
我们称之为“粒⼦”。
所有的粒⼦都有⼀个由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value),每个粒⼦还有⼀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向和距离。
然后粒⼦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在解空间中搜索。
PSO初始化PSO初始化为⼀群随机粒⼦(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在每⼀次叠代中,粒⼦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
第⼀个就是粒⼦本⾝所找到的最优解,这个解叫做个体极值pBest,另⼀个极值是整个种群找到的最优解,这个极值是全局极值gBest。
另外也可以不⽤整个种群⽽只是⽤其中⼀部分最优粒⼦的邻居,那么在所有邻居中的极值就是局部极值。
⼆、算法介绍在找到这两个最优值时,粒⼦根据如下的公式来更新⾃⼰的速度和新的位置v[ ] = v[ ] + c1 * rand( ) * (pbest[ ] - present[ ]) + c2 * rand( ) * (gbest[ ] - present[ ]) (a)present[ ] = present[ ] + v[ ] (b)v[ ] 是粒⼦的速度, present[ ] 是当前粒⼦的位置. pbest[ ] and gbest[ ] 如前定义 rand ( ) 是介于(0, 1)之间的随机数. c1, c2 是学习因⼦. 通常 c1 = c2 = 2.伪代码实现For each particle Initialize particleENDDo For each particle Calculate fitness value If the fitness value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fitness value (pBest) in history set current value as the new pBest End Choose the particle with the best fitness value of all the particles as the gBest For each particle Calculate particle velocity according equation (a) Update particle position according equation (b) EndWhile maximum iterations or minimum error criteria is not attained在每⼀维粒⼦的速度都会被限制在⼀个最⼤速度Vmax,如果某⼀维更新后的速度超过⽤户设定的Vmax,那么这⼀维的速度就被限定为Vmax。
st语言 粒子群算法 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PSO) 一、粒子群算法的概述 粒子群算法(PSO)属于群智能算法的一种,是通过模拟鸟群捕食行为设计的。假设区域里就只有一块食物(即通常优化问题中所讲的最优解),鸟群的任务是找到这个食物源。鸟群在整个搜寻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传递各自的信息,让其他的鸟知道自己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协作,来判断自己找到的是不是最优解,同时也将最优解的信息传递给整个鸟群,最终,整个鸟群都能聚集在食物源周围,即我们所说的找到了最优解,即问题收敛。 二、粒子群算法的流程 粒子群算法通过设计一种无质量的粒子来模拟鸟群中的鸟,粒子仅具有两个属性:速度和位置,速度代表移动的快慢,位置代表移动的方向。每个粒子在搜索空间中单独的搜寻最优解,并将其记为当前个体极值,并将个体极值与整个粒子群里的其他粒子共享,找到最优的那个个体极值作为整个粒子群的当前全局最优解,粒子群中的所有粒子根据自己找到的当前个体极值和整个粒子群共享的当前全局最优解来调整自己的速度和位置。粒子群算法的思想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分为:1、初始化粒子群;2、评价粒子,即计算适应值;3、寻找个体极值;4、寻找全局最优解;5、修改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下面我们具体解释下每一个步骤: 1、初始化 首先,我们需要设置最大的速度区间,防止超出最大的区间。位置信息即为整个搜索空间,我们在速度区间和搜索空间上随机初始化速度和位置。设置群体规模。 2、个体极值与全局最优解 个体极值为每个粒子找到的历史上最优的位置信息,并从这些个体历史最优解中找到一个全局最优解,并与历史最优解比较,选出最佳的作为当前的历史最优解。 3、更新速度和位置的公式 更新公式为:
其中,称为惯性因子,和称为加速常数,一般取。表示区间上的随机数。表示第个变量的个体极值的第维。表示全局最优解的第维。 4、终止条件 有两种终止条件可以选择,一是最大代数:;二是相邻两代之间的偏差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即停止。我们在实验中选择第一种。 位置的公式 更新公式为: 其中,称为惯性因子,和称为加速常数,一般取。表示区间上的随机数。表示第个变量的个体极值的第维。表示全局最优解的第维。 4、终止条件 有两种终止条件可以选择,一是最大代数:;二是相邻两代之间的偏差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即停止。我们在实验中选择第一种。
粒子群算法公式
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基于社会化行为的优化算法,它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本文将介绍粒子群算法的公式。
PSO的核心公式如下:
$$
v_{i,j} = w * v_{i,j} + c_1 * rand() * (pbest_{i,j} - x_{i,j}) + c_2 * rand() * (gbest_j - x_{i,j})
$$
其中,$v_{i,j}$表示粒子$i$在第$j$维上的速度,$x_{i,j}$表示粒子$i$在第$j$维上的位置,$pbest_{i,j}$表示粒子$i$历史最好的位置,$gbest_j$表示整个群体历史最好的位置,$w$表示惯性权重,$c_1$和$c_2$分别表示粒子自身和群体的学习因子,$rand()$表示在$[0,1]$范围内随机生成的数。
在PSO算法中,每个粒子都代表一个解,它的位置和速度随着迭代的进行而不断更新。
粒子通过与$pbest$和$gbest$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断搜索最优解。
除了核心公式外,PSO算法还有其他重要的公式,如惯性权重更新公式、学习因子更新公式等。
这些公式的具体形式根据不同的PSO 变体有所不同,但都基于核心公式。
总之,粒子群算法是一种优秀的全局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粒子群的行为来搜索最优解。
熟悉PSO的公式是深入理解和应用这种算法
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