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导学案(含答案)

18.天下第一楼

考情统计:随州近年没有考查本课。

考查重点:人物形象的赏析。

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重点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知识梳理

2、背景资料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幌子(huǎng) 侦缉(jī) 怯懦(qiè) 忌讳(huì) 拾掇(du o) 捣蛋(dǎo) 凄惨(qī)

纳闷(nà) 积蓄(xù) 煞白( shà) 打镲(chǎ) 打怵(chù) 遛遛(liù) 咬牙跺脚( duò) 记忆方法

“怯”读“qiè”,不读“qí”,“讳”读“huì”,不读wèi”, “镲”读“ch'" ,不读“chá”

2、形近字

懦(nuó)怯懦雏(chú)雏鸟

孺(rú)孺童雉(zhì)雉鸡

蜷(quán)蜷缩势(shì)手势

倦(juàn)疲倦挚(zhì)真挚

3、重点词

搭济:帮人脱离困难。

场面:指戏曲演出时伴奏的人员和乐器。

拿糖:装腔作势,摆架子。

拾掇:整理,收拾。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5.词语辨析

喧哗喧闹

两词都有“吵闹,不安静”的意思。“喧哗”强调声音大而杂乱,多用于人的语声、笑声。“喧闹”强调声音大而吵闹,多用于户外空间。

四、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语言特征,理解含义深刻语句

1.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预设】

话剧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练,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教师宜引导学生关注话剧的这一语言特征。

2.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做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了我们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卢孟实形象】

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于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将事情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卢孟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罗大头形象】

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就要撂杆子走人;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总结: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屑与小人为伍。

【其他人物形象】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唐茂盛:势利。

【教学预设】

教师可结合课本“思考探究”第四题对此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话剧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2.组织话剧表演活动。

五、课文图解

“福聚德”的衰落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凄惨安顿雕梁画冻

B.依峦昂扬另请高明

C.积蓄嘻笑骂骂冽冽

D.分账商贾咬牙跺脚

解析:A 项中“冻”应为“栋";B 项中“峦”应为“恋”;C项中“嘻”应为“嬉”,“冽冽”应为“咧咧”。

2.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_ 你,老师队伍要,课程设置要,校园规划要

A. 精良精美精当精细

B.精良精当精细精美

C.精细精良精当精美

D.精细精美精良精当

3.分析文中句子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哪一方面。

(1)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我一撂杆不干,福聚德就得关门。

(罗大头:居功自傲,心胸狭窄)

(2)那是,那是。哟,我的萝卜丝饼!

(王子西:和事佬式的老好人,有着生意人的油滑)

(3)披江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着,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卢孟实:心怀抱负)

阅读理解

大青衣

胡玲

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走穴、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青莲去得早,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

老板来了。青莲说,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5. 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

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主要事件: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6. 简析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第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第段通过表姑的话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侧面描写,淡泊名利。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第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第段通过表姑的话进行侧面描写,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的品质。

7. 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8. 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表现了青莲对师傅的愧疚和完成师傅遗愿的决心;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继承。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小说最后一段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的继承。

9. 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10. 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示例: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真题体验】

(2018﹒随州)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楷行草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第一楼》(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学会揣摩有深意的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故事背景,能够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

(不能打造文明班级)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的感受该道理!

二.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三.背景介绍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1)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导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前置作业:通读课本 五、导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包括哪几部分。 活动二:本课知识要点(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 (一)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2)南京何时解放?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活动与探究: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一分为二,分别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来分析。) 本课小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第 1 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十八斜塔上的实验第 1 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的事迹。 2、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学习重难点 1、巧妙的构思。 2、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 (一)朗读课文两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中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祈.祷()不屑.()倔强.()粗糙.() 滑稽.()卷帙.()一劳永逸.()兴高采.烈()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端: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赫赫: 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下来。 (二)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朗读课文,试说说文章是按照什么思路展开的? 2、本文着重写了伽俐略哪两项重大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两大发现?

3、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三)读了本文,你还存在哪些疑惑之处?你能设计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二、课堂探究: 1、字词检查:根据课前情况,请同学上黑板列出所查找到的字词,其他同学注音并订正。 2、小组内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生平资料或主要的科学成就。 (2)、分小组准备实验,根据文中的描述展示自然的节奏原则的发现。(3)、熟读全文,谈一谈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3、展示组内较好的资料。 4、请小组代表展示实验并阐述伽利略的结论。 5、默读课文并思考:通过这篇人物传记,你认为伽利略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 6、分析讨论:在诸多的精神品质中,你认为那一种精神品质最为难能可贵?为什么? 7、拓展延伸:当斜塔上的实验做完后,人们的态度会有什么变化?对伽利略又会有什么评价?(这一问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试试看哟!) 三、达标检测:(阅读课文1—7节,回答下列问题)

第18课 国防建设 学案

第18课国防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 ※学习难点: 我国发展尖端武器的原因 一、课前抽测 1、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1999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一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二、自主学习 (一).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的建立 1.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家政权,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保护人民的和平生活。 2.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先后建立,人民解放军由单纯的陆军向多军种、多兵种发展。 (二).科技强军 1. 6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国家。 2.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我国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三).民兵和预备役 1.国家实行义务兵役为主体的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2.每个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三、合作探究 1、材料一:毛泽东说过:“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 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 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 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材料二:右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 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 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我国发展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 ①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②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八大周高一历史备课人李淑娟审核人段卫贤 一【学习目标】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自主学习】 (一)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____年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____危机和____危机不断恶化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____以实行“____”为竞选宣言,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____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1、整顿________。(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1)加强对工业的____,通过《________》,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1)成立____,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1)建立_______,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____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____,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5、进行社会立法 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签署《_______》、《_______》,《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三)、摆脱危机困境(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 1、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

精品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自主预习 1.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中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年重建晋 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 2.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四个王朝。 3.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4.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梨耕,实行,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5.南朝时的,人口众多,时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合作探究 1.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2.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导学案 四、随堂演练 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3.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 4. 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A.14年 B.36年 C.50年 D.37年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6.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7.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 8.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五、课后反思

(新课程)高中数学 第18课时(向量的加法)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总 课 题 平面向量 总课时 第18课时 分 课 题 向量的加法 分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的运算。 重点难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引入新课 问题1、利用向量的表示,从景点O 到景点A 的位移为OA ,从景点A 到景点B 的位移为AB ,那么经过这两次位移后游艇的合位移是OB (如图) 这里,向量OA ,AB ,OB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向量加法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步骤: (1)把两个向量平移后,使两个向量的一个起点与另一个起点相连。 (2)将剩下的起点与终点相连,并指向终点,则该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和。 简记为“首尾相连,首是首,尾是尾” 3、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零向量和任一向量a 有 a a a =+=+00,对于相反向量有()()0 =+-=-+a a a a 5、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平面内有n 个向量依次首尾连接组成一条封闭折线,那么这n 个向量的和是什么? 例题剖析 例1、作出下列向量的和: O B A a b b b a a (1) (2) (3)

六年级上册14—18课导学案

14、鹿和狼的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练习拼会课文出现的带拼音的字。 2、练习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1、自读一遍课文,标清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2、读一遍课文,练习读通顺。用“_____”画出不好读的句子。 3、再读一遍课文,练习读流利。练习把不好读的句子读流利。 4、小组长组织检查。 自学指导二:1、说说这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读课文批注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检测题: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 苟延( )喘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参( )( )( )( ) 宗( )( )( )( ) 直( )( )( )( ) 肖( )( )( )( )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 ) ( )纯朴 优良( ) 维持( ) ( )纯洁 优秀( ) 保持( ) ( )纯熟 优质(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层次。4、初步感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习重难点:目标3、4 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会新字新词。 2、组长检查。 自学指导二: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了解文章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组长组织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介绍文章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三: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组长组织交流。 自学指导四:1.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组长组织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进行读一读。 检测题:1、组词:骏()指()眷()薄() 俊()脂()幕()簿() 2、把感受深的部分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7】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国情怀) 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作用。(唯物史观) 3、列举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结局及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义和团运动的救亡意义与局限性。 难点: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基础认知】 一、戊戌维新运动 1、历史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政治: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3)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撰写的_和_,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启超《变法通议》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但未送达光绪皇帝。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诏书。 (3)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_、经济、军事、文化、_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4、变法失败 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_。康有为、梁启超被迫 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_”。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5、历史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

18课《天下第一楼》教案

天下第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与本课有关的语言。 2.梳理情节,理解主要人物。 3.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思考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悟。 教学重点: 1.梳理情节,理解主要人物。 2.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思考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悟。 授课时间:4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 ? 第一课时 一、情景激趣 二、何冀平简介 何冀平,1951年出生于广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制作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4年,担任话剧《好运大厦》的编剧。1988年,创作话剧剧本《天下第一楼》。1992年,担任神话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编剧。1998年,担任话剧《德龄与慈禧》的编剧,剧本被收录香港中学中文课程。2000年,担任话剧《烟雨红船》的编剧。2004年,担任民国剧《天下第一楼》的编剧。2007年,担任动作电影《投名状》的编剧,她凭借该片入围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该片入围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着剧本奖。2008年,担任动作电影《弹·道》的制作人。2011年,担任动作电影《龙门飞甲》的编剧。2013年,获得第1届香港六艺卓越女性奖。2018年,凭借剧情电影《明月几时有》入围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天下第一楼》的一二三幕分别发生在1917年(张勋复辟)、1920年(北洋政府上台)、1928年(国民政府上台)。作者挑选了这三个特殊的时间段,就是为了更好地在福聚德中体现在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社会风貌。情节简介: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三、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用波浪线标出有丰富潜台词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鼎盛:指几乎到极端的盛世。 幌子:①也叫望子。旧时挂在店铺门外高处,表明店铺性质的标志。②比喻为了掩盖真实意图而假借的名义。 侦缉:侦查缉捕。

第18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24 编制:窦汝梅李金刚审核:审批: 时间:2013-11-8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圈点勾画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进行识记理解。 2、通过自读自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 3、认真完成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知识链接】 《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史诗。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它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成员的光辉业绩,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预习案 【字词练习】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的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预习初体验】认真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探究案 探究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提示:可从动作、语言、外貌三方面考虑)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探究二: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拓展延伸】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体现母爱的伟大与崇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不少于50字) 训练案 1、读拼音,写词语。 shīhūn luòpòdān wùzhanɡqián ɡuàn tóu ( ) ( ) ( ) ( ) zhanɡěr yùlónɡzào shēnɡpíbai còu zú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脊背(jíjǐ)弯曲(qūqǔ)龟裂(ɡuījūn) 攥着(zuàn zhuàn)数落(shǔshù) 瘦小(sòu shòu) 3.搜集颂扬母爱的名言、诗歌和文章读一读。

202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学习难点: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前预学 一.上网查阅有关作家贾平凹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 二.识记字音字形。 有感情、顺畅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思考教材中的旁批,自己也加些批注。读完后合上课本,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1.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悔。 2.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的。 3.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4.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头。 6.爷爷是喜欢服shì()花的。 7.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8.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9.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的花盆堆在墙根。 10.也去领略过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的。 11.又偏苦sèsè()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了。 三.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 摇动() 猛然领悟() 将要开放()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四.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1.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地落了。 2.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地端进去。 3.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4.你你的花事早不弄了,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5.如果将上述数量短语改成“一片片”“一盆盆”“一天天”“一摞摞”行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细读精批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下面表格。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细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过程与方法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2.反复阅读,理解文中舞台说明的内涵和作用。学习通过细节刻画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晚清民不聊生、腐朽不堪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理解文中舞台说明的内涵和作用。学习通过细节刻画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晚清民不聊生、腐朽不堪的社会现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这个集体就注定会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何冀平,1951年出生于广西,剧作家、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代表作有《天下第一楼》《德龄与慈禧》《开市大吉》等。 2.背景资料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累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此时,唐家的两位少爷在流言蜚语的怂恿下,却与卢孟实争起了东主财权。常贵一辈子卑躬屈膝任人差使,竟在端盘走菜时气绝身亡,再加上侦缉队在店中查出罗大头藏有烟土,除非有人担保,否则要将罗大头绑走示众。在此情况下,卢孟实挺身而出,愿意担当一切责任。待事了之后,精明而无奈的卢孟实明晰人间事理,便离开福聚德回山东老家去了……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商贾.(gǔ)名噪.(zào) 簇.拥(cù) 幌.子(huǎng) 砧.板(zhēn) 咬牙跺.脚(duò) 侦缉.队(jī) 半晌.(shǎng) 瑞蚨.祥(fú) 行.头(xíng) 怯懦.(nuò) 忌讳.(huì) 拾掇 ..(shí duo) 呷.(xiā) 喜幛.子(zhàng) 撂.杆(liào) 煞.白(shà) 凄.惨(qī) 骂骂咧.咧(liē) 地契.(qì) 眩.晕(xuàn) 砸.八地(zá) 怵.(chù) 打镲.(chǎ) (2)词语释义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商贾:商人(总称)。 名噪:名声广泛传扬。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搭济:帮人脱离困难。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 怯懦:胆小怕事。 另请高明:另外再请水平高的人。多用作谢绝他人邀请的托词。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全章导学案

A D B C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18.1.1.1——平行四边形及性质(1) 【学习目标】【教材p41页】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根据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让学生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连AC 和BD ,则AC ,BD 叫平行四边形的 二、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边的性质:AB ∥ ; BC ∥ AB= ; BC= 即: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 。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角的性质:∠A= ,∠B= 即:平行四边形对角 。 3.小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用几何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B ∥ ,AD ∥ ∴ AB = , AD = ②∵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 , ∠B=∠ 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A 与∠D 互为邻补角, ∠A+∠D= , ∠B+∠C= 4.在ABCD 中,已知∠B =40 ,求其他各个内角的度数。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E ⊥AB,AF ⊥CD ,垂足分别为E, F.求证:AF=CE. 小结: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 。 6.如图,在 ABCD 中,∠B=60°AB=8,BC=10求 ABCD 中其余各个角的度数和它的周长。 【随堂检测】 1、在 ABCD 中,AB=3㎝,AD=5㎝,∠A=43°,∠B=137°,则DC= ,AD= ∠C= ,∠D= .其周长为 。 O D B A

D C B A 2、在?ABCD 中∠A :∠B=4:5 ,那么∠C= ,∠D=_______. 3、?ABCD 的周长为36㎝,相邻两条边长的比是1:2 ,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这两条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在?ABCD 中,AB=4cm ,BC=5cm ,∠B=30o ,则?ABCD 的面积为_______ 5.已知?ABCD 中,∠A 比∠B 小20°,则∠D 的度数是( ) A.60° B.80° C.100° D.120° 6、如图,在 ABCD 中,若40,40BAC ACB ∠=?∠=?,求D ∠和BCD ∠的度数。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F=BE ,求证:AF=CE 8.如图,已知 ABCD ,CE AB ⊥交AB 于E ,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 且130FCE ∠=?,求DCB ∠的度数。 我这节课的收获: 18.1.1.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学习目标】【教材p44页】 1.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C E B F D A

人教版七年语文第十八课导学案

课题:《绿色蝈蝈》 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2、提高学生初步获得课文信息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生动传神的语言。 4、学习法布尔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显性特征 学习过程: 预习课文 一、走近作者 1、阅读作者资料 法布尔,法国散文家、昆虫学家。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在农村打短工,抽暇自学,曾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他经常细心观察昆虫的生活,将观察所得详细的记录下来,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记》(1879-1907)。这部用简洁、朴素、生动的文笔写成的观察昆虫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散文的集结。它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著作而流传于后世,主要在于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动物。 《昆虫记》头几卷问世后,法布尔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河热爱的科学文艺作家。后被提升为中学教师。晚年退隐乡村,仔细观察自然界,继续描写昆虫生态。他

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在已经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2、提取作者重要信息(按照名、地、评、作这几方面来整理) 本文作者是: 二、小组成员独立预习字词 1、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篝.火()狩.猎()喧嚣.()窸窣 ..()喑.哑() 静谧.()篡.夺()匀称.()螽.斯()莴苣 ..() 逃窜.()劫掠.()嗉囊 ..()喙.() 下颚.()吮.()取 教师寄语: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文中字音、字形吗?总结一下,教教其他同学好吗? 2、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语,你喜欢哪一个?请利用工具书查阅它的意思,并试着运用它。 三、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1、第一段写什么?“我”指谁?“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在第几段如何引出这一说明对象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称呼蝈蝈为(); 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称呼蝈蝈为();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呼蝈蝈为()。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其表达效果是 4.通过阅读文章你对蝈蝈肯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说说吧!(提示:体态方面、声音、习性等)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班级姓名

主导探究,我思我悟 ◆概念解释: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和财政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 ◆合作探究一: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提示:出谋划策前首先要了解此领域的状况和问题,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并说明你提出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 1.假如你是智囊团金融委员会成员,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 正常运行?为什么首先从整顿金融秩序开始? 材料:罗斯福就职的第三天,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个别审理,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偿付能力的进行改组。同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0000元以下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国会还通过《证券交易法》,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2.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 材料:1933年6月《国家工业复兴法》: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要求工业各行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规定由国家调节雇主与工人的关系,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集

18课导学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 马丽华说:“既不为稻粱谋,也不为取悦谁,全凭一片热爱,满心欢喜和感动。”正是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的创作动机以及在极地高原长期游历的生活,促成了马丽华纪实散文的问世。她为追寻雪域高原的太阳,毅然踏上充满希望又满载风险的漫漫长途,在那片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上,从青年走到中年,在高原的冰山雪岭挥洒着青春的美丽与光彩。她这腔令无数须眉男儿也汗颜的热忱与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1.把握作者的游览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 2.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3.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长江之歌》里面唱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呢?歌词中的“雪山”指的是哪座山呢?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马丽华,一起去探寻长江源头,去领略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色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黧.黑() 棱.角() 虔.诚() 蠕.动 ( ) 豁.然() 懈怠.( ) 演绎.() 明媚. () 酝酿 ..() 砾.石() 眩.晕( ) 蜷.卧( ) 腈.纶() 皱褶.( ) 熠.熠() 烁.烁() 接踵.而至() (2)理解词义。 虔诚: 黧黑:

懈怠: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2.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3.资料链接。 各拉丹冬突耸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由一大片南北长达50余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攒聚约50余条巨龙般的山岳冰川群所组成,位于东经9l°,北纬33.5°,海拔6 621米。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同时,各拉丹冬雪山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各拉丹冬的经历是怎样的?并说说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二)深层探究。 2.文章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8天下第一楼(精品获奖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