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案例

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王小红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

(1)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吗?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算、心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因此,在买票的情境题中,当问题不再出现“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指向性很明显的问题时,我提出:“‘准备'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学生们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理解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以至于学生对后

面的“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一定时间能不能走到”的问题都能考虑用估算来解决。

(2)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吗?

在解决49×104的估算时,先安排学生独立估算,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一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估大的几种方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来说是合适的,估小的几种方法是不合适的,并再次对估大的方法对比,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把两个因数都估大的方法对于此题更好一些,从而发现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二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估算方法与以往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二)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的估算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到最后全班师生的集体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既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在交流中达成对于最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的认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得出多种估算的策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理解估算算理,选择最适合的估算策略,灵活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背景去理解算法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复习铺垫

1.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口算 (看卡片)

500×30= 120×40= 90×400= 180×50=

20×270= 3000×40= 32×48≈ 79×43≈

看口算结果提问:

(1)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估算?

引出估算的适用范围:不需要准确值(板书)

(2)估算有什么作用?

引出估算的作用:计算方便(板书)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讨估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四年级同学去动物园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问:怎样列式?49×104 (板书)

问:“准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只要钱够,不需要准确值)问: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什么计算方法?——估算

问:怎样估算?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写出个人想法。

(3)指名汇报。

方法一:49≈50 104≈100 50×100=5000 应该准备5000元。

方法二:104≈100 49×100=4900 应该准备4900元。

方法三:49≈50 50×104=5200 应该准备5200元。

方法四:49≈50 104≈110 50×110=5500 应该准备5500元。

2.引出课题,归纳方法。

刚才,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过去我们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了解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问:你觉得怎样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时,先把一个或两个因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或整十整百数,再计算。)

3.运用方法,完成练习。

289×30≈ 112×41 ≈ 19×208 ≈ 498×43 ≈

练习后总结:估算值尽可能接近准确值。(板书:接近准确值)(二)探讨估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运用。

1.小组初步交流探讨用哪种估算方法最合适。

2.集体填学习卡,直观感受。

第(1)种方法是:把49看成(),是看()了,而把104看成(),是看()了,所以估算结果应该在实际结果的左右。

第(2)种方法是:把104看成(),是看()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结果()。

第(3)种方法是:把49看成(),是看()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结果()。

第(4)种方法是:把49看成(),是看()了,把104看成(),也是看()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结果要()。

3.分析得出前面4种估算方法中第(3)(4)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题中的问题,但第(3)种方法口算不够简便,所以第(4)种方法解决带钱的问题最好。

4.再次分析第(4)种估算方法,使学生发现估算中不一定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5.归纳:估算时,具体运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板书:符合实际)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要估小的情境:看海豚表演。(课件)

动物园举行一场海豚表演,观众台上每排有108个座位,共28排。园内的2700名游客都有机会欣赏到表演吗?

(1)108×28 ≈ 2800 (个)

(100)

(2)108×28 ≈ 3240(个)

(30)

(3)108×28 ≈ 3300(个)

(110)(30)

(4)108×28 ≈ 3000(个)

(100)(30)

哪种估算好?()

2.估大估小都适合的情境:了解动物进食量。(课件)

(1).一只老虎平均每天能吃53千克食物,292天大约能吃多少千克食物?

(2).一头成年象平均每天要吃188千克食物,22天大约吃多少千克食物?

(3).一只熊猫平均每天要吃33千克食物,204天大约吃多少千克食物?

每人选一种动物研究计算,并汇报。

4.估值与条件相等的情境:回学校。(课件)

动物园到学校有16千米,客车每分钟行793米,19分钟能到学校吗?

四、自我评价,学习小结。

1、对照评价表作自我评价。

2.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发展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探讨答题,完成课后答题卡。

领礼物:动物园举办了一场回馈游客活动,他们准备了95箱小玩具,每箱12个,按入园的先后顺序发放礼物,每人一个,送完为止,小刚第943个入园,小丽第1204个入园,他们都很自信能领到礼物,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很快做出判断:两人是否都能领到礼物。(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计算方便

不需要准确值接近准确值

符合实际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熟悉的身边情境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的自身体验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通过比较、交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1.教学情境的选择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把宏观的广阔的内容进行微观的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创设,不仅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积极性,为主动探索、深入理解、构建知识奠定好的基础。因此,整节课的教学,我组织选取了一组带有故事情节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去动物园买票问题——看

动物表演坐座位问题——了解动物进食问题——在动物园领奖品问题——坐车回家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情境的创设服务于教学内容。

有趣的情境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数学课情境创设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隐含丰富的数学信息,能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基于此,本课的展开我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接着,又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要估小的情境、估大估小都适合的情境、估值与条件相等的情境)既可以内化知识,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3.教学过程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因此,在课中多次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估算的结果及原因。当学生想说时,我会让他们大胆地说,畅所欲言,当学生说时,我会成为他们的忠实听众,不必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或鼓励比学会某一知识更重要,更快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在相互交流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几个学困生很少开口发言和回答问题,他们总是怕说错了别人会笑话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留意这几个学困生,把每一节课中比较简单、容易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树立起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多位数乘多位数460题(三年级)

乘法(一) 18×65= 27×34= 28×29=77×67=37×50=17×31= 87×74= 15×11= 71×31= 56×41= 59×49= 96×95= 26×83= 17×68= 98×52= 40×26= 61×72= 48×93= 56×25= 49×51=乘法(二) 93×31=97×81=98×25=18×72=47×22=12×38= 78×89= 71×39= 69×54= 64×78= 34×43= 49×15= 33×21= 50×40= 97×76= 77×64= 37×16= 45×37= 63×25= 67×24=乘法(三) 76×23=19×11=90×83=22×95=58×21=66×95= 78×50= 62×94= 57×53= 84×26= 60×93= 43×29= 27×76= 64×62= 13×83= 69×74= 41×46= 96×91= 87×20= 95×28=

乘法(四) 54×97=33×34=72×15=13×49=14×76=12×31= 87×48= 10×29= 23×80= 52×81= 19×48= 10×24= 78×89= 24×34= 55×61= 69×30= 68×41= 66×74= 45×20= 31×42=乘法(五) 60×48=83×74=29×12=92×73=45×63=54×43= 36×20= 23×94= 31×58= 50×44= 51×92= 12×54= 16×38= 73×69= 28×65= 30×51= 11×17= 58×60= 86×60= 27×84=乘法(六) 51×28=49×47=53×68= 35×37= 27×73= 98×40= 75×32= 67×74=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下面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 (1)奥运纪念邮票每张50分,买3张要多少钱? (2)商店里一双皮鞋102元,买两双大约多少元? (3)29个同学到公园游玩,门票8元一张,250元够买全部同学的门票吗?教师板书列式结果: 50×3= 102×2= 29×8= 小组讨论解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计算吗? 学生发现只会计算第(1)问。

教师提示:“第(2)(3)一定要知道准确结果吗?”由于有了加减法的估算知识,学生发现第(2)(3)可以用估算估计出结果。 2. 教学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板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教师板书结果: 102×2≈200(元)明确“≈”的用法。 ↓ 100(把每双102元看成每双100元。) 答:大约200元。 29×8≈240(元) ↓ 30(把每人29元看成每人30元。) 答:250元够买门票。 “对比以上三个情境,什么情况下选择估算或者准确算?” 师生总结: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最新三年级上多位数乘法练习题

乘法练习题姓名-------------- 一、口算 40×3= 900×2= 12×5= 70×8= 32×3= 500×3= 125×8= 300×9= 31×2= 143×2= 34×5= 20×5= 35×6= 100×9= 25×4= 二、填空题 1.500×3口算时把500看作()个百,()个百×()=()个百,也就是()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 3.60+60+60+60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4.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积是() 有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它的3倍是()5.250×4积的末尾有()个0。 三、选择题 1.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是35米,这根绳子原来长()米。 A.70 B.35 C.105 D.140 2.304×5的积中()。 A、有1个0 B、有2个0 C、没有0 3.0+0+0的结果与()相同。 A、0×3 B、0+3 C、0+4 4.与128×2不相等的算式是()。

A、128+128 B、2×128 C、128+2 四、判断。 1、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2、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3、已知A×B=0,可以确定A、B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0。() 4、0乘3小于0乘7。() 5、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6、一个三位数乘0,积也是三位数。() 五.列竖式计算 34×3 = 312×5 = 605×3 = 270×8= 509×7 = 38×6= 208×7= 599×5= 350×4= 354×6= 87×4= 720×8=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法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法(6单元)练习题 一、搭桥过河。 1、18×5=90,18和5都是(),60是()。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从()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进几。 3、3个十乘5得()个十,也就是()。 4、分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秒针走一小格是(),走一圈是();时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5、小明7:35到校,学校8:20上课,离上课还有()。 6、一列火车预计10:45分达到,现在要晚点25分钟,火车现在()到达。 7、3米=()厘米40毫米=()厘米6000米=()千米 5分米=()厘米3分=()秒540分=()时300秒=()分4时=()分 8、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真真假假:(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二位数或三位数。…………() 2、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3、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4、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5、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6、计算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三、展示自我。 1、口算: 80×5= 6×40= 600×3= 400×9=35÷7= 72÷9= 56÷8= 4000×4=6×200= 500×7=

0×9= 3400×0= 500×2= 400×5= 7×30= 28÷7=40÷5= 53+7= 28÷4= 49+6= 42÷6= 6×500= 7000×4= 800×0=4×5+3= 5×3+8= 3×8+9=6×8+4= 9×4+3= 8×4+5= 300×4+9= 36÷4÷9= 40÷8÷5=30×7×0= 0×48+7= 70×9×0=36÷4+5= 9×10+9= 75-(25+15)= 2、估算: 59×7 21×9 402×7 88×4 679×4 392×5 901×4 42×7 605×3 293×8 582×5 370×7 615×8 294×7 497×4 308×4 3、用竖式计算: 49×9 55×3 456×8 907×3 482×7 872×5 506×6 302×4 642×5 838×5 293×4 77×4

多位数乘法计算练习

多位数乘法计算练习 (一) 324×6 456×6 529×6 247×8 352×8 619×8 436×7 437×5 346×9 278×4 679×2 778×8 (二) 464×3 224×9 158×3 25×5 54×8 78×6 48×4 858×7 49×9 78×6 65×7 83×4 258×9 (三) 265×3 384×4 396×8 836×3 125×5 127×3 345×4 638×4 547×4 232×7 346×7 428×7 (四) 87×6 624×9 258×7 756×4 293×2 242×4 518×5 117×7 81×9 416×6 (五) 219×3 216×3 156×8 324×7 456×8 247×8 352×9 619×8 278×9 464×5 (六) 349×3 612×8 523×5 214×7 123×9 816×6 258×9 265×3 (七) 38×2 116×6 956×2 274×4 529×6 778×8 396×8 836×3 125×6 127×7 (八) 624×9 258×7 756×4 306×5 709×6 507×2 604×8 209×2 607×3 504×5 (九) 404×3 604×5 607×3 504×6 209×8 605×5 402×7 806×3 208×9 508×8 (十) 207×4 106×7 305×3 602×8 904×5 708×6 403×9 806×2 409×4 605×5

笔算练习 2 (十一) 290×4 820×6 220×8 260×7 380×6 190×3 360×4 480×6 170×8 840×5 (十二)巧算乘法 125×6×8 25×7×4 125×5×8 25×9×4 125×12 125×18 25×14 25×12 689+688+687+686+685+684+683+682+681 (十三)解决问题 1、个长方形长8米,是宽的2倍,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周长80厘米,长25厘米,宽是几厘米? 3、用4块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4米,长方形长6米,宽几米?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米,宽是9米,若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米? 6、用三个相同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每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厘米? 7、一根钢索是由8股钢丝拧成的,每股钢丝的承重量是300千克,那么这根钢索的承重量是多少千克? 8、5只羊的重量等于一头猪的重量,一头牛相当于6头猪的重量,一只羊重40千克,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9、一艘船停泊在码头上装货,每装6000千克,货船船体将下沉3厘米,该船下沉了6厘米,船上已装货多少千克? 10、小明和他的爸爸的年龄和是40岁,爸爸比小明大30岁,小明和他的爸爸分别是多少岁? 1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9:00出发,于下午2点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工人叔叔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加工了23个,剩下的是已加工的3倍。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3、全班38人进行跳长绳比赛,每9人分成一组,全班最多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比赛? 14、三(4)班派15男14女组成一个方队参加运动会的入场式,由一个举旗,排成4路纵队,每队多少人? 15、小洁沿长80米,宽3米的长方形跑道跑了3圈半,一共跑了多少米? 16、一根木料长15米,每锯一处费时2分钟,现在要把它锯成每段长3米的小段,工要花费多少时间? 17、一长方形的菜地是15米,长是宽的3倍还多2米,王伯伯要沿菜地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18、学校买了250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5倍,连环画比科技书少30本,学校买来了多少本连环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小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六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3.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一位数相乘的积是()。 4.一个因数是104,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 5.183的9倍是(),8个194是多少()。 6.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7.480×5的积末尾有()个0;405×5的积中间有()个0;203×7×6积的个位上是()。 8.98+99+100+101+102=()×5=()。 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2.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3.0乘3小于0乘7。()4.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5.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有几个0。()6.一个因数中间有几个0,积的中间也有几个0。()7.因为684接近700,所以684×3的积大约是2100。()

8.0与任何数相乘、相加都得0。()9.199×7的积一定小于1400。()10.□ 82×3的积是一个四位数,□最小应填4。()三.选择。 1.320×5的积末尾有﹙﹚个0 ①1 ②2 ③3 2.435×﹙﹚时,积一定是四位数 ①0 ②1 ③ 3 3.求125的8倍是多少?列式是﹙﹚ ①125+8 ②125-8 ③125×8 4.162×4﹙﹚356×5 ①<②>③= 5.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①3 ②4 ③5 6.□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①5 ②4 ③3 7.218乘6大约等于()。 ①120 ②1200 ③2000 四.在圆圈里填上>、<或=。 24×5○240+0 160×0○160-0 420×6○42×6 0+23○23×1 12×5○62 123○124×2 708×3○780×3 252×6×0○0×1×365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 优选教案三篇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之后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优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优选教案一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xx。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20×4=答案50×6=答案300×2=答案210×4=答案160×1=答案2、32×3读作(),3×32读作()。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7 ------------ 42 3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31 ×2

小学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练习题

乘法竖式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先估一估;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106×7= 205×4= 108×5= 103×9= 103×8=() 509×3= 309 () 807×9= 303 () 609×3= 805 () 599×6= 345() ×7= 306 () ×3= 509 () ×9= 605 () ×7= 318() ×2= 306 () 1/ 3

×4= 702 () ×8= 406 () ×4= 616() ×9= 205() ×8= 405() ×5= 404() ×5= 254()×8=()×8=()×5=()×4= 二、列竖式计算 720×4= 240×7= 630×8= 250×4= 240×9=6500×5= 500×3= 120×5= 240×3= 620×8=890×8= 350×7= 670×7= 530×4= 350×8=640×7= 4200×5= 2600×7= 1040×5= 120×6=150×8= 270×3= 570×4= 2700×5= 8030×4= 三、选一选 1、飞机飞得最慢时速是510千米;飞得最快时速是760千米;飞机飞了6小时;大约飞了()千米。A、2400 B、3000 C、3630 D、4800 2、 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 简便计算方法是()A、170×7 B、170×9 C、210×9 D、130×9 3、130+140+150+160+170+180+190+200=() 简便计算方法是()A、170×8 B、200×8 C、330×94 D、330×8452×3= 136×4= 420×6= 3700×5= 130×9=260×7= 708 2/ 3

三年级乘法估算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展开 1. 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带250元够吗?” 2. 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确知道计算的结果吗?” 学生根据题意和“导入”部分的练习发现,只需要把“29”看成“30”进行乘

法计算,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解决问题。 3.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29×8≈240 明确“≈”的用法。 ↓ 想: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这种方法称为乘法的估算。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则: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 1. 估算。 304×4≈18×4≈7×31≈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应用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应用题专项练习 1. 竖式计算. 6×524= 198×3= 2. 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3. 680÷4的商的末尾个()0. A .1 B .2 C .3 4. 8的7倍也可以说成是______个______。5个6也可以说成是______的______倍。 5. 183的9倍是______,8个194是多少______. 6. 712÷8的商是______位数,商是______. 7. 右面算式中()的结果在400~500之间。 A .66×8 B .48×8 C .68×7 8. 一个非零的数加上0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9. 红红今年6岁,奶奶的年龄是红红的12倍,奶奶今年______岁。叔叔今年36岁,叔叔的年龄是红红的______倍。 10. 四位老师带领107位同学去参观博物馆,如果票价是每人9元,买票一共需要用963元.(判断对错) 11. 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积是______。 12. 6口3÷2要使商中间有0,口里可以填()

A .0或1 B .1或2 C .2或3 13. 口算60×2时可以这样想:______个十乘2得______个十,也就是______;也可以这样想:6×2=______,再在末尾添上______个“0”,就是______. 14. 双人间128元,单人间98元,住3个双人间和1个单人间一共要多少元? 15. 900×4可先用9乘4再在36的末尾补上两个0得3600。 16. 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17. 一个游泳池长20米,小明在游泳池中已经游了1个来回,他共游了______米. 18. 水果店运来3筐苹果,每筐22千克,共有______千克. 19. 532÷4的商是______位数,商的最高位在______位上. 20. 400×6表示() A .400与6的和 B .6个400的和 C .400与6的差 21. 估算62×8时,()最合适 A .70×8 B .70×2 C .60×8 22. 125×4的积是______位数,末尾有______个0。 23. 365÷5的商是()位数. A .一 B .二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正确把握估算的理由思路。 教学过程 课件2: 课前一分钟口算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善于动脑的好孩子,今天啊,我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咱去看看好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孝里文化节图片 (课件34567) 我班的29名同学要到孝堂山参观,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课件8: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带25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够干什么?(引导够不够买票)同学们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大家想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也在帮忙呢!看看他怎么说的?(只要求29×8大约是多少就行) 这里我不准确计算可以吗?我只要判断一下29×8大约是多少,大体的估一估可以吗? 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估算。 今天我们就一块再来研究估算。

师:那快点帮这29名同学算一算,带250元够不够? 8×29大约是多少呢?你打算怎么估啊?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想想。有想法了吗?谁来说?预设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29×8≈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结果三:把8看成10 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结果二:把29估成30,多估了1个8,,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结果三:如果把8估成10,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 看看哪个结果与准确值最接近?哪种估算更符合实际? 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 3、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课件9:

小学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练习题

146×7= 245×4= 158×5= 113×2= 123×5= 2181×3= 326×7= 214×2= 324×9= 284×3= 157×9= 333×3= 589×4= 3142×8= 422×8= 1424×2= 121×9= 624×8= 45×5= 456×5= 59×6= 345×7= 318×4= 612×5= 208×6= 123×4= 207×7= 634×8= 250×4= 205×9= 604×5= 503×3= 109×5= 206×3= 604×8= 890×8= 35×7= 670×7= 5300×4= 56×8=

64×7= 134×5= 64×7= 134×5= 125×6= 155×8= 274×3= 573×4= 27×5= 34×4= 452×3= 136×4= 420×6= 3700×5= 130×9= 260×7= 708×3= 607×5= 309×4= 502×3= 109×7= 406×6=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82×3= 789×6= 404×8= 309×6= 720×5= 514×4= 890×7= 665×9= 234×9= 670×7= 108×6= 604×5 = 905×9= 96×4= 127×8= 147×4= 137×6= 92×8= 987×7= 456×6= 968×9= 658×8= 687×4=

643×7= 975×4= 656×8= 864×5= 405×9= 599×3= 313×5= 420×6= 370×5= 130×9=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估算乘法教案 (1)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估算的方法。主要教法:指导探究 学法指导:讨论、估计。 板书设计: 估算 31×22 31×22 31×20=620 30×22=66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小学精品教育资源~

教学过程 设计(含时间分 配)一、导入新课(5’) 举例:生活中关于估算的实例。(买东西估计钱 数等)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估算的一 些知识。 二、新授(20’) 1. 出示例题:海豚表演场的看台平均没排有 31个座位,共22排。全校600名学生去看表 演,都能坐得下吗? (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2)师:“全校600名学生都能坐下吗?”你 会怎样想? 师:怎样求出海豚表演场坐多少人? 生:31×22= 2. 31×22大约得多少?互相讨论估算方法 3. 指名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把22看作20, 31× 20=620 (2)还可以把31看作30,30×22=660 (3)比较,哪一种想法的积更接近准确答案?为 什么? (4)计算31×22,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 师:为什么两个估算结果与实际运算后有差 异? 4.试一试: 出示短文《中国国宝-大熊猫》:估计这篇文章 中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看P11的短文,目测大约有多少个字? 讨论估算方法:先数一数每行有多少字,再 数每段有多少行,就可以估计一段有多少字, 然后就可以知道二段大约有多少字。 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 意 “全校600名学生都 能坐下吗?”你会怎样 想? 怎样求出海豚表演场 坐多少人? 比较,哪一种想法的积 更接近准确答案?为 什么?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 的? ~小学精品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估算》习题

新三年级上册 《乘法估算》习题 一、基础过关 1.估算下面各题。 21×5≈ 399×5≈ 89×7≈ 202×9≈ 71×8≈ 401×8≈ 392×9≈ 408×6≈ 966×5≈ 1018×9≈ 2004×7≈ 711×8≈ 二、综合训练 1.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是103元/张,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 2.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2)一个篮球的价钱大约是一个乒乓球拍的3倍,一个篮球大约是多少钱? 3.购买家用电器。 (1)买5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钱?

(2)王叔叔有6500元,买6台微波炉够吗? 4.洋洋1分钟能打72个字,壮壮1分钟能打83个字,谁8分钟能打完一篇620字的文章? 5.小刚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平均每分钟骑196米,小刚家到学校有2000米,他骑车9分钟能到学校吗? 三、拓展应用 1.估算一下购买7箱草莓大约需要多少钱? 2.王叔叔的加工厂一天能加工293个零件,这个加工厂要加工2000个零件,一周时间能加工完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估算下面各题。 21×5≈100 399×5≈2000 89×7≈630 202×9≈1800 71×8≈560 401×8≈3200 392×9≈3600 408×6≈2400 966×5≈5000 1018×9≈9000 2004×7≈14000 711×8≈5600 二、综合训练 1.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是103元/张,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 103×7≈700(元) 答: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700元。 2.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65×6≈420(元) 答: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420元。 (2)一个篮球的价钱大约是一个乒乓球拍的3倍,一个篮球大约是多少钱? 28×3≈90(元) 答:一个篮球大约是90元。 3.购买家用电器。 (1)买5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钱? 196×5≈1000(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2020062619392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 ---------- 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 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X &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 X 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 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X 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 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 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X 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X 8 ?240 (元) 30 X 8=240 240 元V 250 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 4 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 2 5 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V 2 5 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X 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 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 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案)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 学 设 计年度: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7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出估算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难点:理解估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老师:秋天来了,同学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秋游)现在我们一起来到秋游的现场。 出示例7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仔细看图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知道门票价格和参观人数,要求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2.分析与解答:

(1)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这样列式(一人8元,共有29人,就是求29个8元是多少,所以根据乘法意义列式为29×8。板书:29×8) (2)选择算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呢是用笔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在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我们只需要估算出大约数就能比较出结果,估算在这时能更简便地比出结果。 (3)引出课题:乘法的估算。 (4)研究估算方法: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把29估成接近的整十数30,30×8=240,29×8<240,所以250元够了。 3.回顾与反思:我们刚估算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验证,谁来说说:29人买门票,250元为什么够了(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验证正确后,我们要做什么(写答)。一起答…… 4.加强巩固: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估算方法,说明700元不够,800元够的道理) 92×8≈720(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