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践行教育理想,幸福教育人生

践行教育理想,幸福教育人生

践行教育理想,幸福教育人生
践行教育理想,幸福教育人生

践行教育理想,幸福教育人生

——教师专业成长的体验与感悟

尊敬的领导、老师:上午好!

年走上讲台,1990年进入学校管理层,1999年从常德石门调入长沙,2009年被评为长沙市数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我的教书生涯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教师到校长,从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过程。如果以十年为单位,已进入第四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80年我以年轻教师的身份开始在高中母校学教书——这期间通过跟班听课,初步了解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通过大量阅读学科教学书籍,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独特领域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自己对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这十年,我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从只关注如何学到重点关注如何教,学会了仰视学科。第二个十年,九十年代初期,我以常德市首批公选校长的身份在高中母校学管理——这期间通过站在学校全局的高点,初步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智育的过程,而不是“知育”,尝试着心智修炼(哲学思考):为何教——价值观。为谁教——学生观。教什么——课程观。怎么教——教学观。这十年,我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的转变,从只关注学科教育到全面关注学校教育的转变,学会了反思教育。第三个十年,1999年我以熟练教师的身份调入长沙,重新学教书——这期间通过教两个文科班数学并兼任长沙市奥数教练的体验,初步了解长沙课堂教学的特质,对“没有内化的思维过程,就不会发生自我观念的变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的名言感悟至深,开始认识到,学习是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内化的过程,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活动。这十年,我经历了从感性的教到理性的教的转变,从只关注结果的教到更多的关注过程的教的转变,学会了研究教学。进入第四个十年,2009年我以首席名师的身份,学做名师——这期间通过一步一步走向全市、全省、全国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逐渐懂得,如果把教育活动比喻为石磨的话,上磨是科学,下磨是人文,磨心是哲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农耕时代需要权威性教师,工业时代需要工程师式教师,信息时代需要反思型教师,现在正处在转型期,课堂需要让学于教,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呼唤着反思型教师。这十年,我经历了从经验型教师到建构型教师的转变,从只关注班级教育到关注教育全程的转变,学会了引领教育。

我参加工作40年,从教34年,除95年至99年任校长期间教高三数学而未当班主任外,其余时间都既担任班主任又上高中数学课。是什么原因让我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呢?先说说我的三次特别的班主任经历。

第一次是当一个淘汰班班主任的经历。1983年我的高中班主任时任母校的主管教学的校长。新学期安排工作时,他通知我在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毕业班上课,并让我担任一个新组建的、学生人数不足20人的班主任,并说今后有机会就增加新同学,我没多想就答应了。第一次月考后,他通知我接受4名新同学,当我接过新生名单一看,才知道,都是那次月考中另外4个班级排名的最后的学生,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又告诉我,今后就按这个办法每月接受4名新学生。这时,我才明白,年级组实行了末位淘汰制,我就是淘汰生班级的班主任。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让我非常沮丧。由于这个班级是人人都知道的差班,学生也不愿意进这个班,校长就让我派学生把他们接过来,无奈中总算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当第一次对视着孩子们惊恐、不安、拒绝的眼神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第一反应就是这些孩子受到了伤害,需要保护。我就试着主动接触他们,也许年轻的缘故,没过多久,他们就接受了我。交流中他们承认自己确实不够优秀,但就是不能接受这种歧视性的安排,并流露出想重新站起来的愿望。我感觉到发现了什么,

把办公桌搬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慢慢地彼此更加熟悉,学习上他们开始找回自信。几次考试下来,一些孩子的成绩排名有了较大的提升,此时,学校通知,让一部分名次提升较快的学生回到原班学习,可这些孩子怎么也无法接受学校的第二次“好意”,有的学生、家长写信到湖南日报社。在各方的压力下,学校决定退让一步,要求选择留下的学生写出书面申请并家长签字即可,结果他们全部选择留下,孩子们的举动让我特别感动,学校觉得再折腾对谁都不好,重新规定这个班级的学生流动只进不出。高中毕业时,这个开始人数最少的班级变成了人数最多的班级。那年高考,有16位同学达到了专科线,其中6人上了本科线,那些没有上线的学生大多数通过考干,进入了公检法等机关。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30多名同学于正月初四在我家集会,看着一张张喜庆的笑脸,心中升起浓浓的成就感,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每年正月初四,孩子们都准时在我家集会,一直延续到我来长沙,这段班主任经历让我明白,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就要改变心情。另外,孩子们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教师宽容的胸襟和鼓励的眼神,是孩子们成长的源泉和幸福的支点。

第二次是同时当四个班主任的经历。1990年国家教育部在湖南、云南、海南三省实行了高考科目组改革实验,高考设置为四个科目组(政史哲类、理工类、生化类、地矿油类),每个科目组考试4科。那时中学规模普遍不大,高三年级教学人员安排比较紧张,当时我刚任学校教务主任,高三年级刚好四个班级,综合考虑后,我自己担任四个班的班主任、教三个班的数学课。这一段工作经历让我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怎样发挥干部的作用。那一年高考结果有7人达到了“四大”录取分数线,超过全县的二分之一,高考上线率、高分率均创造了最好成绩,也是那一年我被评为高级教师和“湖南省优秀教师”,这段班主任经历让我明白:既然选择了,那就要风雨无阻。另外,人的一生想追求的东西很多,但衡量人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是你所拥有的幸福感,因为它是人生所有目标的终极目标。教育的幸福感来源于与学生的同步成长。

第三次是当首届特立班班主任的经历。2010年秋季周南中学开办特立班。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为了扩大特立班的影响力,学校承诺让这些孩子接收到周南中学最优质教育,任命我为第一届特立班班主任。学生主要由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和长沙本土的寒门子弟组成,入学时,中考成绩有两个6A,两个5A1B,四个4A2B,其余均在3A3B及以下。开学前,我参加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部分家长座谈会,当时有家长问我,凭什么让这些孩子能够在周南接受到优质教育,我随即的答道“我会把这些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正是这句承诺,我与孩子、家长坚守了三年。三年来,我每天呆在学校的时间不少于14小时,包括周六周日。我在每年全国各地讲学不少于60场次,撰写教育教学专稿、专著不少于60篇部,参加国家、省、市各种会议不少于60场次,参加各种主题指导会议不少于60场次的前提下,长沙地区内的交流活动几乎都是晚上六点出发,十点返回,没有耽误孩子们的一节课。2013年高考成绩揭晓,全班45个孩子参加高考,结果人人上一本,班平均总分超过一本线80多分,最高分杨炎锦以652分考入北京大学,最低分王祎枭以520分考入湖南大学,2013年7月1日《湖南日报》以《周南中学“特立班”贫困生全上一本线》为标题,做了专题报道。这段班主任经历让我明白:既然认准了,那就要义无反顾。另外,教育需要高尚的情操来引领,需要人生的智慧来守望,守望教育的精神,守望教育的真谛,守望教育的清静雅致,守望真实,守望未来。

讲完三段班主任经历,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因干涸而死。这时一位路人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

回大海。

他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鱼在乎!”小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大海。

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与生俱来的美好“善根”。教师就要永葆“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下面我以2013年毕业的第一届特立班的成长过程为例,汇报我在对学生进行“养”的教育、和家长进行“引”的教育、与教师进行“传”的教育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建立梦想通道,营造和谐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敢想敢做,可塑性强。所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孩子们的素养、教养、涵养上,围绕一个“养”字,强调一个过程,突出双向互动,这就是“养”的教育。接力梦想、接力日记、接力班会的三个接力活动,是“养”的教育的主要形式。励志美文、名言展示、成长感悟,是“养”的教育的辅助形式。因此,对学生教育就要围绕一个“养”字,强调互动,突出过程。

根据高中三年学生成长的主要特点,分阶段提出教育目标。高一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融入,感悟学科(适应集体生活),口号是“你可以不够优秀,但不可以没有想法”;高二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担当,体验精细(直面分化现象),口号是“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高三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调整心态(家长、教师的心甘情愿,绝非理所当然),口号是“你可以不为结果证明,但不可以不为过程展示”等等。下面分享几个“养”的故事。

(1)梦箱的故事

为了分阶段实现目标,我们开展了“给下学期的‘我’一封信”的“穿越”活动。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期初的第一次班会课上,在班主任的激情鼓励下,让每个学生认认真真给下学期的自己写一封信,信的具体内容家长、老师都不看,我也从来不打听,因为我相信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学生用信封封好后统一放存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内,外面写一个醒目的“梦”字,然后摆放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黑板上方、国旗下面),期中、期末分别召开一个与“梦箱”有关的主题班会,在第二个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在班主任的激情鼓励后,班长把“梦箱”取下来后,由班主任把梦箱里的信恭恭敬敬地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在大家认真阅读,反思得失,感悟成长后,再让大家给下学期的自己加写一封信,学生封存后,又摆放回原位,如此循环,直至高考。这种带着“希望”进教室,在“等待”中学习生活的守望教育,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验自己的成长,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我也觉得他们成长很快。2013年6月5日上午11点,第六任班长取下信箱,我将这个放有六封信的信封一一发放给每一个孩子,统一打开、阅读后,在信封上写下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语,放在自己的高考书包里,寓意带着梦想进考场,感觉到真的不错,今年正月十二在周南聚会时还特意提到了六封梦想信的力量。我认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他们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正是可贵的想象力的火花。班主任要善于“借”着这些内在的精神动力,让原初的纯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扎根,最终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活动启示:长沙太平街上一家咖啡店招揽顾客的方法——期待、守望)(2)留言的故事——2013年寒假,因各种原因,一些远道学生选择不回家,根据学校规定,寒假期间寝室、食堂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聊书稿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聊书稿 大家好,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总结提升自我的机会。教师是书香人,教师手不离书,作为教师我有幸与书结伴,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感到很没底气的!因为我上学看得书,现在基本都用完了,后来就经常是抱着小说看通宵,累得直犯颈椎也没啥收获,直到暑假里,学校开始给大家提供养份,从指定读书的不情愿,到慢慢的发现“书”真得很好!一是不用特定的时间地点,想起来就能看看,看过后,还能回味一下!这些是我暑假里给自己定的读书计划!其中《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受益匪浅,今天与大家说说我的一些感受,请大 家跟我共鸣! “幸福”二字,千年的追寻:幸福的真义?(幻灯)

书中说:“幸福是个极富有魅力和诱惑力的字眼,其不同于职业、安全、社会地位、自由、金钱、收入等其他生活追求,这些只是提供给人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幸福则具有本体性意义,是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目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古往今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在普遍地追求幸福,探寻幸福,而对幸福真义的把握无疑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并创造幸福。” 到底幸福的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那么我们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是没有夜以继日的作业批改,没有呕心沥血的教案准备,没有没完没了的琐事纠缠。但我要说,教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课堂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同事的帮助、领导的鼓励……这一切足以让

我们感到幸福,桃李满天下之时是我们教师最幸福的时刻。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同时也是人生的增亮剂、保鲜膜。 教师要有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首先:接受现实。 作为教师,工作性质使得该职业成为一个身心消耗型职业,尤其在心理层面。 《教师和角色冲突》美国教育学者格雷斯,两位教授体验:“你绝不知道你做过什么,或者你是否做了些什么。从事体力劳动比这更令人感到满足。尽管你劳累不堪,但毕竟能看到成果。你能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是否好。而作为一个教师,这一切都不得而知。”“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比起律师或医生来,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要更多地耗损心力……因为他的工作似乎永远不会了结,永远看不到尽头。”这是教师的伟大角色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因此教师职业“特殊性”。 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某种程度上的重复性以及成果的间接性和滞后性,这使得在当下人人追求高效率、快节奏和讲究高速度、高效益的现代化职场中更加显得“格格不入”,这就导至教师的职业倦怠。 我们要自我认同,一定要对“教师”这个名词,对自身认可和接纳。我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至是这样的:“睁开眼睛就想

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 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导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事生感,思考的主题是城市文明。用倒叙、追忆、补叙等等叙述方式,将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穿缀成珠,既丰富了文章内涵,又彰显了主题思想。 我们每天上下班几乎都要乘坐公交车,留心观察总能遇见许多人和事。公交车虽小,是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大舞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佳场所,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或鉴戒的呢?说来也真巧,一次坐公交车就遇见这样两个人,他们的表演简直 让自己目瞪口呆!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紧紧地拥着一个小女孩。男孩一会亲吻女孩,一会又肆意地疯闹。正当男孩肆无忌惮时,可能是碰到了身边一位年老的长者,老人家用批评的语气低声问,想耍猴回家耍去。男孩子先是楞了一下,接着用很不客气的言语回赠老人,管得着吗又不是你家炕头。接着又大声地“哼”了一声。 老人很无奈地摇摇头没再说话。我仔细的打量一下这两位少年,女孩长的非常漂亮,可以说是花容月貌,男孩子更是帅气十足风流倜傥。可是,他们的行为与形象是那么的不协调,用“目中无人”来比喻一点不为过。两个人依旧站在车门口,依旧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会男孩子从口袋里取出化妆品,轻轻地往女孩的脸上涂抹着什么,然后又往女孩的嘴唇涂口红,女孩微闭双眼幸福地享受着他男友的关爱。一车人都在观看他们的爱情缠绵直播,大家一定都很尴尬。其实,不

光是在公交车上,甚至在其他公共场所都会有这样的场景。试问,现在的孩子们究竟怎么了?难道就没有一点羞愧的感觉吗?再说得严肃 一些,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这座城市的尊严与和谐。 记得去年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件小事,是乘大客车到郊外游玩,那天坐车的人特别多,可惜来晚了一步没能买到坐号,还好车上预备了小板凳。我的座位也还不错,是中间过道最前排,一路上可以看沿途流动的风景,心里还真有点美滋滋的。 客车载着满满一车乘客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自己虽然坐的是小板凳,依然感觉很舒服。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就有点吃不消了。眼睛也开始打起架来,困意悄悄袭来,朦朦胧胧地进入到梦乡…… 这时,客车突然一个急转弯,惊醒了梦中的我,不知所措也好,茫然四顾也罢。反正是有点找不到北了。可能是客车拐弯太突然,正在自己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身体撞到右边一位大姐姐的腿上,再加上惯性,可能是把她弄疼了,她很不高兴地了嘟囔着什么话,一脸的不高兴。本来客车一个急转弯自己就被吓了一跳,又遇到这位姐姐这样不理解,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 什么事情都是那么巧合,一路上客车有好几次急转弯,而且我总是向她的方向倾斜,好几次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每次只能用手轻轻地扶着她的腿,因为她是坐在客车的座位上身体比我高出很多。每次的碰撞,都要歉意地连忙向她道歉,这位姐姐依然很傲慢地瞪着我,嘴里不停地说着;你都抚我几次了。本来被汽车的颠簸和急转弯道的

教育学引领人类幸福生活

教育学引领人类幸福生活 教育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不懈探求的问题,引领人类走向幸福生活是教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首先,笔者虽然对“教育学”已研习数年,却仍然不敢妄加品评;而对于“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更是看不清楚人性的根源、人的本质。那么“教育学”与“人类”该从何谈起呢?其次,教育学理论之庞杂,系统之繁冗,又该如何与我们琐碎且平实的生活相联系呢?这也是目前的教育学不那么令人满意的问题所在:一是教育学自身立场不清,定位不明;二是教育学理论与生活实践脱离。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学学科地位不高的结果。在此,仅从个人对教育学的认识出发,描绘生活中的教育学愿景,以期能够给教育学些许或明或暗的希望之光。 一、教育学自省 犹记得步入教育学殿堂之初,老师对教育学的介绍是:“越是学教育学的,越说不清楚教育学是什么。”笔者带着对教育学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在心中勾画着教育学的图样,建构自己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框架。原以为会拨开云雾见月明,却发现穿过理论知识的丛林之后,看见的是陈桂生和叶澜等几位先生为教育学的存在而据理力争,看见的是无数教育研究领域的学生孜孜不倦地为“教育学是什么”和“教育学为什么”而迷惘追寻。 早在18世纪,当康德把教育学确定为大学的正式课程之时,教育学的目的就已经被确定:为了使孩子变得比父母更好。为此康德指出:“教育学就必须成为一种学问……教育艺术中机械性的东西必须

被转变成科学,否则它就不能成为一种连贯的努力而某一代人就有可能会毁掉前任已有的成果。”[1]到了19世纪,当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之后,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已经形成基本共识。赫尔巴特认为将教育仅仅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会使教育不具有可靠性,会使教育学缺乏自身的概念和独立的思想,被其他学说、流派治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学就必须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并且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意识和标准。由此可见,教育学起源于人类对于生活经验的记录和传播的需求,旨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得到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更高效的生产工具,教育肩负着把越来越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责任,这就要求教育学具有更高效和更精准的理论支持。于是,人们试图从教育学著作中寻找到答案。在不断诠释和研究教育学原著的过程中,教学论和道德教育等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又因为人文社会学科以及部分综合类学科对教育研究的介入逐渐增多,出现了一系列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交叉学科。此外还出现了以教育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所生成的新学科。[2]有学者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3]就在前几年,我国学位办已将“教育管理学”从“教育学”门类中抽出,列入“公共管理学”的门类中。教育学正在悄然裂解,其地位已岌岌可危。 原本因人类生活而兴起的教育学与生活渐行渐远。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看到教育的理论,却看不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从事教学

侯春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感悟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读后感 星海小学侯春 还记得寒假的时候刚读完王开东老师的《教育:非常爱非常痛》的时候,心情很是不错,不仅被王老师的文采折服,更是被他那种对教育的睿智和纯真所打动。于是就随手翻开了另一本书,邰亚臣的《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因为不了解邰亚臣,看了几页他的著作百度了一下他的姓名,才知道原来邰亚臣曾任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校长。评论说:他说话谈吐不凡很有气质,还被评为北京市甚至全国最有文采的中学校长之一。还有他在北京任教任职期间对师生的巨大影响和实施一系列活动,了解到这些让我对邰亚臣老师肃然起敬,邰亚臣老师的教育理念真的是让他的师生获得了“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真谛”。 在邰亚臣老师的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用自己的感悟“不重复做自己”,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并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他在自序中写道他的“怪癖”,正是这份坚持,逼迫自己一次一次的发现自己的潜能、领略他人的智慧。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能有邰亚臣老师的这一“怪癖”,相信我们的教育真的会让人生变得更美好。 在教育的路上邰亚臣老师用他诗歌的气息和文采为我们展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做一个饱满、有品质的人。作为校长,他没有深受体制的滋扰,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在有名气

和明亮之间选择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竭尽全力打造一所照亮学生内心的学校。”就是这份勇气和担当让他深受学生喜爱。他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文字为我们讲述着每一个教育故事和感悟。邰亚臣校长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精神气质的圣地。如果说功利性的过度规划摧残了个性,那么,同样源于功利性的过度的竞争意识则是优雅的大敌,使得学校成为了战场。他告诫学生、老师、家长远离竞争,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可能确信不疑,奥数、英语、有名的中学、顶尖的大学、收入很高的工作都是往生命银行里存入的巨款。但如果没有闲适与从容、逍遥与自在,多年以后,我们认为的巨款可能就会变成呆帐、坏帐。相反,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断体验生命中的新鲜,可能会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最后我想说:邰亚臣校长用诗滋养这教育的土壤,把他的学生送向了远方!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 1.能够正确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因素。 3.能够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生动,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情的独特感受。 重点 语句通顺,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叙述完整。 难点 1.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2.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情感真挚。 1.激发写作热情 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些你喜欢的事物带你给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帮助?在此基础上切入写作,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迸发学习激情。 2.指导写法 以《竹节人》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索生活素材,激发情感,动笔写真事、诉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恰当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生动具体。 3.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受。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美食、旅行、梦想、创意……是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绚丽多姿,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你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吗?你有什么令你感到快乐的爱好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习作吧! 课件出示: ____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美好的回忆,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思考: 课件出示: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恰当可行的具体内容,如:美食、旅行、走亲访友、阅读、宠物……并说出美好的事物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三、审题指导 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情感,用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课件出示:

高一作文(议论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66年来,上海以其从容气度和自由气息无愧于中国金融的支点。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这里有从未间断的移民潮。对于这样一个城市,我们没有比“宏大”更合适的词语涵括它的沧桑巨变。这是一片交织着传奇和奋斗的沃土,无数人的上海梦描摹成“Betercity,beterlife!”的诉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大纛。中世纪的西欧,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求中,城市悄然复兴。然而,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垃圾肆意堆积、瘟疫横行,王公贵族被在街上觅食的疯狂牲畜冲撞的笑话冷了一千年。纵观世界,我看到了日本熊熊大火,木质结构的房屋在火舌中噼啪作响;我同样看到了东汉的木匠皇帝精心设计洛阳的地下排污管道——美好的生活,需要城市这一载体的不断更新。辛勤劳作的人民需要城市给予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一要求便是城市建设的鞭策与动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深化自身内涵的嘹亮口号。当年,一群列强窜了过来,扶起他们的建筑,在远东筑起了自己的安乐窝,另一群盗贼赶跑了他们,摇摇头,拆了一些又建了一些。外来建筑是海派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大看点——然而,这可以说明上海文化的兼容性吗?上海人最引以为傲的不是外滩万国建筑群,而是石库门民居。石库门才是上海建设城市的一个缩影,

是是不同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整合创新的范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国人扬眉吐气的宣言。上海世博会是上海的成功,更是中国的成功。中国举世瞩目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于是成就了这史无前例的一大盛会。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高度,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高度,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六十年风风雨雨,六十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不止是站立起来,她在奔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可持续发展践行中的折射。生态问题是制约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在GDP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我欣慰地看到一纸限塑令的发布、两高一资商品退税率的降低——这正是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弘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主席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中国以一个负责且有责任担当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急速发展中,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各大城市念念不忘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绿地面积,让城市更加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和谐发展的丰碑。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回应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全球一体话题。旧金山、都柏林、亚历山大、波尔图……友城遍布世界各地,我们共同肩负建设美好城市的目标,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之努力。 世博,是一次契机,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是一盅浓浓的老酒,让我醉在其中;教育是一份沉沉的责任,让我自觉担当;教育是一首深情的诗,让我品味无穷;教育是一曲激昂的歌,让我纵情欢唱;教育是一艘破浪的船,让我扬帆起舵。有过喜悦,有过痛苦;有过激情,有过彷徨;有过期盼,有过失望。一路走来,辛酸和苦涩磨砺着我的意志;成功和快乐鼓舞着我的理想。 常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幸福?”其实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萦绕着关于幸福的字句,自己觉得幸福,是因为满足。那些容易满足的人,便常常看见幸福。当我们以快乐的态度读书时,读书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读书能够为我们答疑解惑。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读书能够让我们心境平和。如同泛舟于静静的湖面,周围绿色相伴。在喧闹的大街中,在重重的压力下,一杯茶,一本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的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记载的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记载着老师的教育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 《教育与幸福生活》展示了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决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了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此获得了生长的力量。王君老师的生命由此而永远青春焕发。王君老师诠释的教育真的是幸福而快乐的。她是怀着对朴素而简单的幸福生活的愿望,朴实而平凡地过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到第一辑《天使素描》和第二辑《激情岁月》时,闪现在我脑海的是年轻,激情与浪漫……里面记录了近20个故事,如丑柑,少年人的爱情也可以如此美丽。通过微小的细节来说明每天的生活都是简单、快乐、幸福的。 当我读到第三辑《呵护心灵》时,我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我——教学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所获得分数,所带班级所取得的名次,而是学生的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教育只是一个朴素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从教生涯也就四五年,在学校学习如何教育时,心里对未来总是切切的,在学校对自己的能力蛮自信的,但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到时会不会束手无策,带着担心与期望我回到了家乡走进了课堂,课堂与自己想象的比较远,站在台上看到一双双充满着期待的眼睛,正是这种期望在影响着我,让我快速成长起来,专业化发展,因为这样让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不易以及繁忙,但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编织自己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听了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案例后,感触很深。 我的教育生涯就是我的生活,怎样让生活精彩起来呢,那得用心治学,这跟生活一样,会经营,首先要有策略,李老师四字治学方略是:“思、学、行、著”即: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要善于反思,并且这种“思”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就边反思边学习、求教,不是照搬、硬套,而是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注意吸纳、借鉴。实践取得了成绩,就思考成功的原因,归纳出经验和规律,及时地写下自己思想的轨迹,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实践”、“学习”、“著述”相交融,使自己一步步向前,实现一个个新的跨越。我在教学启发是,在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读书,我认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老师一定能吸引学生。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教师越能加强教学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一个好老师。“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这几年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激发自己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首先,在观念上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只有把教育当成生活来打理后,幸福感就会提升。如在教育生活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就是幸福的。 其次,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渴求知识,理想阶段的孩子们,特别是我一年级的孩子们,要把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慢慢引领上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必胜的信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引领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爱心、细心、仁心,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因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体味到幸福的含义。如: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个个音节的时候,当他们诵读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时,当他们唱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当他们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当他们解出了一道道难题而舒展了皱了许久的眉头时,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时,此时的老师是幸福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800字作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学语文作文范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800字作文 有人爱山,有人爱水,我却爱城。只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同爱城的人中,有人爱都市,有人爱小镇——这于我都是无所谓的。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赋予一座城市以它所愿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选择任何他喜爱的衣装。但这样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我想到了帕斯卡尔。在空间和时间的轴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没为一个质点,但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灵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 忘了在哪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爱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的书店和历史成正比。”我是极赞同的。高尔基之语曰“不阅读的人没有灵魂”,依然如雷一般敲打着我。排斥阅读和思考,便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是将人置于自然属性的压力下,满足于物质消费,成为生存必然性的奴隶。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而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xx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

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

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

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课程论文 题目:健康 学号:10313110105 姓名:程睿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现代健康的含义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

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健康的概念 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年中文版的定义是:“健康,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疾病,是以产生症状或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器官组织的形态,功能偏离正常标准的状态。”“健康可用可测量的数值(如身高、体重、体温、脉搏、血压、视力等)来衡量,但其标准很难掌握。”这一概念虽然在定义中提到心理因素,但在测量和疾病分类方面没有具体内容。可以说这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过程中的产物。一方面,这种转化尚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资料提供理论的概括。 事实上,要对此作出确切的定义很难。因为,即使没有明显的疾病,人对健康或不健康的感觉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毫无疑问,觉得身体健康,不等于身体没有病。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把人的健康从生物学的意义,扩展到了精神和社会关系(社会相互影响的质量)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把人的身心、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健康状态均包括在内。 mental health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415777110.html,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鲜子英 来源:《今日教育》2012年第10期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美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生活中去,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把这种美融驻于自己的心灵。美的生活,就是美的教育。 幸老师告诉了我她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一条爱情短信,非常莫明其妙,她想,可能是一些短信公司发的吧。看着短信还有些新意,读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也没立即删除。过了几天,当她再一次阅读这条短信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个号码是在哪里见过的,还有点熟,当时自己的心都跳了起来。 她开始去找这个号码是谁的,找了两天都没有结果。当她整理班级注册薄时,却意外发现了这个号码居然是班上一个男生的,还是班长!她分析,这几天她与他的交往很多,他是如此自然,肯定不是发给她的。那是谁的呢?哦,对了,一定是发给班上的与她名字极相近的那个女生,发短信时点错了号码。 她来到教室,发现班长伏在课桌上,萎靡不振。一看班主任到教室,他立即低下了头,明显不正常了。她推测,也许是他自己发了好几天短信见没有反应,再查看时才发现发给了班主任老师。她来到他身边,轻松把他叫出教室,说,“怎么了,蔫了吗?”然后,很正常地布置了班上的工作。 班会上,她自然地讲到了爱情:“同学们,爱情,几乎是世界最美妙的感情,令人魂牵梦萦,对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来说,无论怎样禁绝,都阻止不了你们对爱情的渴望,因为爱情绝对值得你们追求、付出、奋斗……你们的老师当年也是,甚至去书店特意买来泰戈尔《情人的礼物》放在自己的枕边,希望有一天有人深情地给自己诵读:…如果我拥有天空和空中的所有繁星,以及世界和世上无穷的财富,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她是属于我的,给我世界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只是,我们应该让爱情更加美丽,美丽得没有一点尘滓,美丽得没有一点云翳,美丽得没有一点遗憾。” 接下来的几天,班长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幸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当年我的学生是如何关注他们老师的爱情的。我的学生现在告诉我:我的恋爱,我们散步方式和路线,穿着打扮,我们的不声不响地结婚,到最后孩子即将出世……这一切,他们都非常关注,一直都是他们的热门话题。甚至,他们成群结队地站在某个

幸福与教育 读书笔记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 山卫英 作者:(美)内尔·诺丁斯 精彩片段摘要: 1.人们渴望找回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期待在情感、关系以及共同的生活场址中重建人类共同栖身、依寓的精神家园。——P2 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偶然习得,但是许多东西常常可以。就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黏附于我们,就像我们在田间行走时“喜欢嗡嗡声”一样。在教育上应该有许多免费的礼物,在学习领域中有许多没有目标但却充满欢乐的遨游。——P28 3.存在主义的分析认识到了受难的意义,把苦难放在了一个可以取代生活中的荣誉的地位上。苦难和麻烦就像生死一样属于生活。要想不破坏生活的意义,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能从生活总去掉。……只有在苦难的白热状态下,生活才能产生。——P34 4.苦难不是要去宣耀,不是要给它一个“尊贵的位置”,而是应该被排除、减少、减轻。应给予受难者以帮助和安慰,而非对之存有疑心。在自然灾难造成的痛苦背后并没有目的,没有理由对故意施于苦难的行为给予认可。——P48 5.当我们说孩子有接受学校教育、训练、吃素食、多睡几个钟头的需要时,这是指那些我所称的“推断的需要”。孩子们很少表达这种需要,尽管成人可以在个人身上找到某些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把那些需要区分为明示的和推断的成为可能。——P60 6.杜威认为,最优秀、最明智的父母需要一种最大限度地适合儿童个体的教育。——P87 7.如果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期望每个孩子都有相同表现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按照仿佛所有孩子在学业方面都是同一水平的原则来行动,坚持相同的学业标准,我们已将我们的目的抛在脑后。——P82 8.如果我们要真的把幸福当做教育的目的的话,我们就应该为教学确立不同的指针。我们应该伴随学习和差异学习以更多关注。——P116 9.美德最好要在强健、快乐的关系中来学习。很少有幸福的孩子会变得粗暴、残忍。——P153 10.马丁·布伯所说的“所有真正的生活都是相遇。”这句话是对的。春天使我们

《数学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数学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引导学生用数学来刻画客观世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题,以及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我们正在学习的数学问题,应用我们学习的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动手画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深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 将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能运用所学的数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习者分析初中学生对于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没有

深刻感悟,他们往往将数学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学生已有的知识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刚好可以用来解决这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能运用所学的数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将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 教学过程 1 问题导入 出示赵州桥的图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知识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设计意图 通过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将学生从美好的生活带进美妙的数学世界,从而引出数学问题。 2 出示问题 1300年前,我国隋朝建造的赵州石拱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即弧所对的弦长)为37.4m,拱高(即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求桥拱所在圆的半径. 2.1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抽象成几何图形 2.2 师引导分析点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篇 【作文写作】 梦回千年前,江南水乡在迷雾中依稀可见那远处的青石板路,泛出一丝丝青苔;掩映在巨树下的小木屋,泛出陈旧的气息;远处那清澈的小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篇,欢迎大家参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 梦回千年前,江南水乡在迷雾中依稀可见那远处的青石板路,泛出一丝丝青苔;掩映在巨树下的小木屋,泛出陈旧的气息;远处那清澈的小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梦醒了,放眼看如今的江南,经过千年的洗涤后,早已不似当年的古朴气息,此时已是充满高楼大厦的国际化大都市了。如此大的巨变都是由于“城市”这个现名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轮回后,终于守得云开见雾明。只见我国参加对外贸易组织,羡煞印度;只见那PDA总值直线上升,胜过德国;只见那“嫦娥奔月”,堪比美国;只见奥运会的开幕式,惊艳全场,只见那跨海大桥矗立上海芦潮港的东南展露雄姿。 但城市的建设单凭硬实力是不够的,还要靠中国人民齐心协力,遵守文明礼仪,共创和谐社会,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明礼仪之邦,一向很注重文明礼仪,这是建造城市美好生活的基础。中国提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作为2010世博会的主题。 在20xx年的残奥会更是尽展了中国的文明礼仪,此次残奥会的主题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代表了我国向全世界伸出了友好之手,我国为残奥会运动员准备了最好的设备以及来自各地的青少年志愿者给与最好的服务,我国为了建设美好的城市生活以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而大家也在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而尽力。自倒计时以来,随处可见大都市里的那微不足道却又感人的一幕幕。 地铁里随处可见为老人,小孩,孕妇和残疾人让座位的青少年以及中年人;街道上随处可见志愿者在那里巡逻;敬老院里随处都能见到青少年志愿者为老人打扫房间,听到青少年志愿者陪老人说话解闷,给老人说笑话的声音,以及从房间里传出来的一阵阵和谐笑声,似乎在向外昭示着他们的喜悦;在社区中,大家可以看到各位已退休却还老当益壮的老人各自拿着铲子,油漆桶在刷墙壁上用油漆写的小广告,以及铲除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各位阿姨还在一起为宣传世博排演节目,到处去宣传世博会。 大家都在为迎世博,为创建美好和谐的城市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这一份份力是微小的绵薄的,如一粒微尘一般;但如果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呢?那样的话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我衷心的期望,摆路边摊的人能自觉一点,不要再乱摆摊了,贴小广告的人不要再乱贴了,行人能不要再乱扔垃圾了。请大家为建设美好的大城市献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只有建设好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2 当你置身于繁华喧嚣的都市之中,是否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模式带来的浮躁与压抑?当你面对

幸福教育感悟

坚持平民教育,追求教育幸福 福州市凤岗小学张琳玲 “小呀么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唱着这样的歌曲,走向学校,孩子们应该是幸福的。但现实却是,很多孩子在提及学校生活时,首先想到的却是繁重的课程、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和家长的呵斥———他们并不感到幸福。时下,在中华大地回响着一个最热最火的词语,那就是“幸福”。回顾近年来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把“幸福教育”作为“十二五”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战略目标,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我也对“幸福教育”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教育是人的幸福的源泉和保障,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目的。人的一生所获得的幸福的高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所获得的幸福的高度和深度。教育能为人的物质生活幸福奠定必要基础,能为人的社会生活幸福打下一定基础,能为人的精神生活幸福打开广阔的空间。幸福,需要教育。教育能带来幸福。 我以为:实施幸福教育在学生幸福上要关注两个层次,一是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二是教给学生“一生幸福”的本领。 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师法自然,是教育中长时间来忽略的问题。向自然学知识,靠自然明道理,用自然冶情怀,是教育的大襟怀、大视野。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亲近自然的良好氛围,比如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着力强调自然因素,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山一石,一虫一鱼,一池一鸟,都让它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时时都能嗅到自然的芬芳,看到自然的色彩,触摸到自然的脉搏,感受到自然的心灵。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中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气象日等节日,通过诸多亲近自然的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实践的乐趣,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在绝望的山谷中,看见一丝新的希望;它能让你在极度的悲哀中,找到新的快活;它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五莲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八班王子齐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在绝望的山谷中,看见一丝新的希望;它能让你在极度的悲哀中,找到新的快活;它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真谛。《爱的教育》是由亚米契斯秏近十年才完成的,它的另外一个题目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孩子安利柯在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锁锁小事。令我影响最深的便是安利柯的新老师:佩巴尼先生。书中曾这样描述他“这次的先生,身材高大,没有胡须,长长地留下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纹,大声说话,他瞪着眼一个一个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是要透到我们的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但当安利柯慢慢地接近这位新老师时,才发现这位新老师也如其他老师一样关心同学。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

书的,读完后我深有感触。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无影无形,但我们又缺少不了它。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生活 必要品,但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爱之所以伟大,是因 为他没有索取也不用回报,它只是单方面的付出,默默无闻。从小时候开始,我们便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不经意间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我们的身上,而我 们去不曾察觉。爱仿佛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没有人能探清 爱的奥秘,它的每一篇章都如一杯醇厚的酒,那酒香围绕在 鼻尖,围绕在心头……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息息相关。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爱 就多一份力量。你想领悟爱的境地吗?那就来读一读这本 《爱的教育》吧!读了之后你一定深有感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