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高中数学 选修1-1 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精品】高中数学 选修1-1 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精品】高中数学 选修1-1 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精品】高中数学 选修1-1 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曲线与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2.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3.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直接法),了解求曲线方程的其他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转化法、参数法等)

【学习策略】

借助于实例去体会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意义;

理解求曲线方程的实质,求曲线方程的关键在于把曲线上任一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或其坐标满足的条件)转化为任一点坐标满足的等量关系,要注意方程中量x (或y )的取值范围.

【要点梳理】

要点一、曲线与方程概念的理解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C 上所有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f x y =(

)的解; (2)以方程,0f x y =(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那么,方程,0f x y =(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f x y =()的曲线. 要点诠释:

(1)如果曲线C 的方程为,0f x y =(),那么点00(,)P x y 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为

00,0f x y =();

(2)曲线C 可看成是平面上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而,0f x y =()正是这一定条件的解析表示.因此我们可以用集合的符号表示曲线C :{(,)|,0}C x y f x y ==(

). (3)曲线C 也称为满足条件,0f x y =()的点的轨迹.定义中的条件(1)叫轨迹纯粹性,即不满足方程,0f x y =(

)的解的点不在曲线C 上;条件(2)叫做轨迹的完备性,即符合条件的所有点都在曲线上.“纯粹性”和“完备性”是针对曲线C 是否为满足方程,0f x y =(

)的点的轨迹而言.

(4)区别轨迹和轨迹方程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是“形”,轨迹方程是“数”.

要点二、坐标法与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根据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可知,曲线与方程是同一关系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曲线的性质完全反映在它的方程上,而方程的的性质也完全反映在它的曲线上,这正好说明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也就是数形结合,形与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们把这种借助坐标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叫做坐标法,又称解析法.

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0

f x y=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就是坐标法.

要点三、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设动点P(x,y).

②写出动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

③把几何条件坐标化,得方程F(x, y)=0.

④化方程F(x, y)=0为最简形式,特殊情况,予以补充说明,删去增加的或者补上丢失的解。

⑤证明方程F(x, y)=0是曲线的方程。

判断点是否在曲线上的方法

把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

点P(x 0,y 0)在曲线C :f(x ,y)=0上00(,)0f x y ?= 点P(x 0,y 0)不在曲线C :f(x ,y)=0上00(,)0f x y ?≠. 求两曲线f (x ,y )=0与g (x ,y )=0的交点坐标方法

联立f (x ,y )=0与g (x ,y )=0,方程组(,)0

(,)0f x y g x y =??=?的解即为两曲线的交点坐标,解

的个数为交点的个数

要点诠释:

①求曲线的方程时,首先应观察原题条件中有没有坐标系,没有坐标系时应先建立坐标系,否则曲线不能转化为方程.

②建系要适当,经常利用特殊点以及曲线的对称性,以尽可能方便写相关点坐标为基本原则,这样可使运算过程简单,所得的方程也较简单.

③根据曲线上的点适合的条件列出等式,是求方程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常用到一些基本公式.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曲线的特征,抓住与曲线上任意点M 有关的相等关系,结合基本公式列出等式,并进行化简.

④化简前后解集没变可省略证明。但别忘记删去增加的或者补上丢失的解 要点四、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既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又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 (2)间接法; (3)参数法.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例1. 已知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

)的点都在曲线C 上,那么( ). (A )曲线C 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f x y =(

) (B )坐标不满足方程,0f x y =(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C )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必不满足方程,0f x y =()

(D )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有些满足方程,0f x y =(),有些不满足方程,0f x y =(). 【解析】由曲线与方程的定义,(A )、(B )不一定正确,(C )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它们是等价命题,故选(C ).

【总结升华】在判定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不要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应根据“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逐一辨别其选项的真假.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曲线与方程 例1】

【变式】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0F x y =”是“方程(,)0F x y =是曲线C 的方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例2. 已知方程22()()36x a y b -+-=的曲线经过点O (0,0)和点A (0,-12),求a 、b 的值.

【思路点拨】若点在曲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

【解析】∵点O 、A 都在方程22()()36x a y b -+-=表示的曲线上, ∴点O 、A 的坐标都是方程22()()36x a y b -+-=的解.

∴2222

(0)(0)36(0)(12)36a b a b ?-+-=?-+--=?,解得{

06a b ==- 即a=0,b=-6为所求.

【总结升华】方程与曲线的问题也就是解与点的关系,判断点是否在曲线上,只需将点的坐标代入方程,等号成立即在曲线上,否则就不在.

举一反三:

【变式1】曲线220x xy by +-=上有点(1,2)Q ,则b = .

【答案】5

2

【变式2】已知02απ≤<,点(cos ,sin )P αα在曲线22(2)3x y -+=上,则α的值为( )

A .

3π B .53π C .3π或53π D .3π或6

π

【答案】C 例3. 求证:圆心为(,)P a b 、半径等于r 的圆的方程是222()()x a y b r -+-=. 【解析】

(1)设00(,)M x y 是圆上任意一点,则点M 到圆心的距离等于r ,

即r =,也就是22200()()x a y b r -+-=, 因此00(,)x y 是方程222()()x a y b r -+-=的解.

(2)设00(,)x y 是方程222()()x a y b r -+-=的解,则有22200()()x a y b r -+-=,

两边开方取算术平方根,得r =,

于是点00(,)M x y 到点(a ,b )的距离等于r ,点00(,)x y 是这个圆上的点. 由(1)(2)可知222()()x a y b r -+-=是圆心为(,)P a b ,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

【总结升华】证明方程的曲线或曲线的方程需证明纯粹性和完备性两方面:①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②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举一反三:

【变式1】证明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是x 2+y 2=25,并判断点

M 1(3,-4),2M 是否在这个圆上.

【解析】

(1)设M(x 0,y 0)是圆上任意一点, 因为点 M 到原点的距离为5,

所以,即220025x y +=, 所以(x 0,y 0)是方程x 2+y 2=25的解.

(2)设(x 0,y 0)是方程x 2+y 2=25的解,那么22

0025x y +=,

5=,也就是说,点M 到原点的距离为5,

所以点M 在这个圆上.

由(1)(2)知,x 2+y 2=25是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把M 1(3,-4)代入x 2+y 2=25,等号成立,所以点M 1在圆上,

把2M 代入x 2+y 2=25,等号不成立,所以点M 2不在圆上.

【变式2】设A (2,0)、B (0,2),能否说线段AB 的方程是x+y -2=0?为什么? 【答案】不能.以A (2,0)、B (0,2)为端点的线段AB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y -2=0的解,但以方程x+y -2=0的解为坐标的点并不都在线段AB 上,而是直线AB.

类型二: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 【高清课堂:曲线与方程 例2】

例4.已知点A 与B 为平面内两定点,若平面内动点P 到点A 与B 的距离之比||1

||2

PA PB =,求动点P 的轨迹.

【思路点拨】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即是求P 点的横、纵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因此应先建系设点P (x,y ).

【解析】以线段AB 所在直线为x 轴,以线段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2,AB =则(1,0),(1,0)A B -,设P(x,y) 则由

||1

||2

PA PB =得

12

= 化简整理得22516()39

x y ++= 所以动点P 的轨迹是圆 【总结升华】

(1)求曲线的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设动点P(x,y). ②写出动点P 满足的几何条件. ③把几何条件坐标化,得方程F(x, y)=0. ④化方程F(x, y)=0为最简形式. ⑤证明方程F(x, y)=0是曲线的方程.

(2)求曲线的方程时,首先应观察原题条件中有没有坐标系,没有坐标系时应先建立坐标系,否则曲线不能转化为方程.建坐标系应建得适当,这样可使运算过程简单,所得的方程也较简单.

(3)根据曲线上的点适合的条件列出等式,是求方程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常用到一些基本公式.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曲线的特征,抓住与曲线上任意点M 有关的相等关系,结合基本公式列出等式,并进行化简.

(4)证明可以省略不写.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曲线与方程 例3】

【变式1】已知点A (10,0)与圆22:16O x y +=,设点P 是圆O 上一动点,求线段PA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答案】22(5)4x y -+=

【变式2】若点M 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相等,求点M 的轨迹方程. 【答案】取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

点M 的轨迹就是到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P={M||MR|=|MQ|}, 其中Q 、R 分别是点M 到x 轴、y 轴的垂线的垂足.

因为点M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它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绝对值, 所以条件|MR|=|MQ|可写成|x|=|y|,即x±y=0. ① 下面证明①是所求轨迹的方程.

(1)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①的解; (2)设点1M 的坐标11(,)x y 是方程①的解,那么110x y ±=, 即11||||x y =,而1||x 、1||y 正是点1M 到纵轴、横轴的距离,

因此点1M 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点1M 是曲线上的点. 由(1)(2)可知,方程①是所求轨迹的方程,图形如上图所示.

【变式3】设两定点F 1(-4,0), F 2(4,0),求到F 1和F 2的距离的平方和是50的动点轨迹方程. 【答案】x 2+y 2=9. 类型三:两曲线的交点

例4. 已知曲线22(1)4x y +-=与直线(2)4y k 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两曲线f (x ,y )=0与g (x ,y )=0的交点的个数,即是方程组(,)0(,)0f x y g x y =??=?的解的个数。

【解析】由2

2

(2)4,(1)4,

y k x x y =-+??

+-=?

得222(1)2(32)(32)40k x k k x k ++-+--= 由0?>得5

12

k > 即5

12

k >

时曲线22(1)4x y +-=与直线(2)4y k 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总结升华】曲线的交点个数问题通常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问题,对于区间根的问题要利用方程根的分布理论求解..

举一反三:

【变式1】曲线x 2-xy -y 2-3x +4y -4=0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答案:(4,0)和(-1,0)

【变式2】方程(2222(4)(4)0x y -+-=表示的图形是( ) A .两个点 B .四个点 C .两条直线 D .四条直线 【答案】B

【变式3】已知曲线2:1C y x mx =-+-,点A(3,0),B(0,3),求C 与线段AB 有两个不同交点时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0{|3}3

m m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与曲线y x =相同的曲线方程是( ).

A .2

x y x

= B .y = C .y = D .2log 2x

y =

2.已知A (2,5)、B (3,-1),则线段AB 的方程是( ) A .6x+y -17=0 B .6x+y -17=0(x≥3) C .6x+y -17=0(x≤3) D .6x+y -17=0(2≤x≤3)

3.动点P 到点(1,-2)的距离为3,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 .22(1)(2)9x y ++-= B .22(1)(2)9x y -++= C .22(1)(2)3x y ++-= D .22(1)(2)3x y -++=

4.到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y|=|x| B .|y|=x C .y=|x| D .y=x

5.到两个定点A (-2,0)、B (1,0)的距离之比等于2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4x=1 B x 2+y 2-4x=0 C x 2+y 2+4x=0 Dx 2-y 2-4x=0

6.到两定点A(0,0),B(3,4)距离之和为5的点的轨迹是 ( ) A .圆 B .AB 所在直线 C .线段AB D .无轨迹

7.曲线221(1):14

x C y ++=与曲线22:1(1)C y x =-+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二、填空题

8.已知曲线C :xy +3x +ky +2=0,则当k =________时,曲线C 经过点(2,-1). 9.方程(x 2-4)2+(y 2-4)2=0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_. 10.方程4x 2-y 2=0表示的曲线是________. 11.下列各组方程表示相同曲线的是________.

①y =x 与y

②y =2与y =|x |

③(x -1)2+(y +2)2=0与(x -1)(y +2)=0

④y =1

x

与xy =1

三、解答题

12.点M 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之积为常数k(k>0),求点M 的轨迹方程. 13.求到点A(5,0),B(-5,0)连线斜率之积为定值25

9

-

的动点轨迹方程. 14.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分别为B(-2,0),C(3,0),第三个顶点A 在直线l:2x+3y-12=0上滑动,求△ABC 重心的轨迹方程.

15.已知一条曲线在x 轴的上方,它上面的点到A(0,2)的距离减去它到x 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

解析:根据函数相同的概念,曲线相同,则曲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的范围也相同可得 2.答案D ;

解析:题目中是线段AB ,所以方程中x 的范围为23x ≤≤,答案选D. 3.答案B ;

解析: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得:3=,即:22(1)(2)9x y -++=,故选B 4.答案A ;

解析:点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y x ,所以答案选A. 5.答案B ;

解析:设动点的坐标为(x,y ),因为动点到两个定点A (-2,0)、B (1,0)的距离之比

等于22=,化简得:x 2+y 2-4x=0

6.答案C ;

解析:数形结合易知动点的轨迹是线段AB :4

,3

y x =其中0 3.x ≤≤ 7.答案D ;

解析:由2222

(1)440(1)10

x y x y ?++-=??++-=??

解得111,1,33

,44x x x y y y ??=-=-??=-??????

=???=-=-????

或或 故两曲线有3个公共点,即选D 8. 答案:6

解析:由题意,得2×(-1)+3×2+k ×(-1)+2=0, ∴k =6.

9. 答案:四个点(±2,±2)

解析:由2

24040x y ?-=??-=??得22x y =??=?若2

2

x y =??=-?

或22x y =-??=?或2

2x y =-??=-?故方程(x 2-4)2+(y 2-4)2=0表示的图形是四个点(±2,±2).

10. 答案:两条直线

解析:原方程可化为(2x +y )(2x -y )=0, 即2x +y =0或2x -y =0. 所以表示的曲线是两条直线. 11. 答案:④

解析:①y 取值不同;②中x 的取值不同;③中前者x =1且y =-2,后者x =1或y =-2.

12. 解析: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设M(x ,y) 则|xy|=k ,xy=±k

13. 解析:设M(x ,y),则

y y 9

(x 5)x 5x 525

?=-≠±-+ 化简得9x 2+25y 2=225(去掉(±5,0)) 14. 解析:设A(x 0,y 0),G(x ,y)

则???=-=y

3y 1

x 3x 00 ∵2x 0+3y 0-12=0,∴2(3x-1)+9y-12=0

化简得)0,3

7

(014y 9x 6去掉=-+

15. 解析:设点M(x ,y)是曲线上任意一点,

如图,MB ⊥x 轴于点B ,

由题有22(-2)2x y y +=

化简得21

8

y x =.

因为曲线在x 轴的上方,所以y>0.

所以所求曲线的方程是21

(0)8y x x =≠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结论大全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且 或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人教A版】2020年秋高中数学选修1-1:全一册学案(23套,含答案)

1.1.1 命题 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2.理解命题的构成形式,能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重点)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命题的定义与分类 (1)命题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定义中的两个要点:“可以判断真假”和“陈述句”.我们学习过的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3)分类 命题? ??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思考1:(1)“x -1=0”是命题吗? (2)“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这个说法正确吗? [提示] (1)“x -1=0”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正确.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中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才是命题. 2.命题的结构 (1)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2)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常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思考2:命题“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提示] 条件是“一个数是实数”,结论是:“它的平方是非负数”.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就是假命题. ( ) (2)一个命题可以是感叹句. ( ) (3)x >5是命题. ( ) [解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知(1)正确,(2)、(3)错误. [答案] (1)√ (2)× (3)× 2.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2>3; ③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x >2; ⑤2018央视狗年春晚真精彩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最新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教案导学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0ab =,则0a =; (2)若0a >时,则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与“”: ①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0ab =”不能得到“0a =”,即0ab =0a =;而命题(2)中由“0a >”可以得到“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0a >?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②练习:教材P10 第1题 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上述命题(2)中“0a >”是“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0a >”的必要条件. ②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1x >,则33x -<-; (2)若1x =,则2320x x -+=; (3)若()3x f x =- ,则()f x 为减函数; (4)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 (5)若12//l l ,则12k k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解:(1)(2)(3)p 是q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p 是不是q 的充分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③变式练习:P10页 第2题 ④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0a =,则0ab =;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a b >,则ac bc >; (4)若x y =,则22x y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解:(1)(4)q 是p 的必要条件。 点评:判断q 是不是p 的必要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⑤变式练习:P10页 第3题 ⑥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 是6的倍数”是“x 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5x <”是“3x <”的必要条件.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 曲线和方程(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 例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A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y x f ,. (B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有些在C 上,有些不在C 上. (C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 )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 上,易知答案为D . 典型例题二 例2 说明过点)1,5(-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和方程1=y 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 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因而在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1=y ,所以直线l 上的点都在方程1=y 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1=y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l 上,因此方程1=y 不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只是方程 1=y 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 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 典型例题三

例3 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x y =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 解:方程x y =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x y =,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程x y =.因此不能说方程x y =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x y =所表示的轨迹. 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 典型例题四 例 4 曲线4)1(2 2 =-+y x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 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别有两个解、一个解和无解,也就是由两个方程整理出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分别满足0>?、0=?、0?即0)52)(12(<--k k ,即 25 21<--k k ,即21k 时,直线与曲线没有公共点. 说明:在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时,由于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 与由两方程联立所整理出的关于x (或y )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相同,所以如果上述一元方程是二次的,便可通过判别式来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但如果是两个二次曲线相遇,两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由方程组所整理出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要盲目套用上例方法,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五

高中数学选修-5知识点(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 (3)两个实数的大小与这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关系(不等式的意义) ???a >b ?a -b >0 a = b ?a -b =0a ,<,≥,≤共5个. (2)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任意给定两个实数,它们之间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量从严格意义上说相等是特殊的、相对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量都是以不等关系存在的. (3)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不等关系的表示: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b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c ∈R ?a +c >b +c ; (4)加法法则:a >b ,c >d ?a +c >b +d ; (5)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0,c >d >0?ac >bd ; (7)乘方法则:a >b >0,n ∈N 且n ≥2?a n >b n ; (8)开方法则:a >b >0,n ∈N 且n ≥2?n a >n b . (9)倒数法则,即a >b >0?1a <1b . 2.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1)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 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的应用: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大值,

高中数学选修2-1学案:1.1.1命题

1.1.1 命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够把命题化为“若p,则q”的形式. 知识点一命题的定义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3)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思考](1)“x>5”是命题吗? (2)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 [答案](1)“x>5”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因为不知真假,只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叫做命题.

知识点二命题的结构 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的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题型一命题的判断 例1(1)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A.x-1=0 B.2+3=8 C.你会说英语吗? D.这是一棵大树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有________.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③22 015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的元素; ⑤作△ABC≌△A′B′C′. [答案](1)B(2)①④ [解析](1)A中x不确定,x-1=0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 (2)①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②不是陈述句;③不能断定真假;④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⑤不是陈述句. 反思与感悟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命题首先是“陈述句”,其他语句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一般都不是命题;其次是“能判断真假”,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是命题,如“x≥2”、“小高的个子很高”等都不能判断真假,故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曲线与方程

第8讲 曲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 1.若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 依题意,点P 到直线x =-2的距离等于它到点(2,0)的距离,故点P 的轨迹是抛物线. 答案 D 2. 动点P (x ,y )满足5x -1 2 y -2 2 =|3x +4y -11|,则点P 的轨迹 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直线 解析 设定点F (1,2),定直线l :3x +4y -11=0,则|PF |= x -1 2 y -2 2 ,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3x +4y -11| 5 . 由已知得|PF | d =1,但注意到点F (1,2)恰在直线l 上,所以点P 的轨迹是直 线.选D. 答案 D 3.设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M 的轨迹方程为 ( ). A.4x 221-4y 2 25=1 B.4x 221+4y 2 25=1 C.4x 225-4y 2 21 =1 D.4x 225+4y 2 21 =1 解析 M 为AQ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 |=|MQ |,∴|MC |+|MA |=|MC |+|MQ |=|CQ |=5,故M 的轨迹为椭圆,∴

a =52,c =1,则 b 2=a 2- c 2=214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4x 225+4y 2 21=1. 答案 D 4.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 ???- a 2,0,C ? ????a 2,0且满足条件 sin C -sin B =1 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 ) A.16x 2 a 2-16y 2 15a 2=1(y ≠0) B.16y 2a 2-16x 2 3a 2=1(x ≠0) C.16x 2a 2-16y 2 15a 2=1(y ≠0)的左支 D.16x 2a 2-16y 2 3a 2=1(y ≠0)的右支 解析:sin C -sin B =1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AB |-|AC |=12|BC |=12a (定值). ∴A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其中实半轴长为a 4,焦距为 |BC |=a . ∴虚半轴长为? ????a 22-? ?? ??a 42 =34a ,由双曲线标准方程得动点A 的轨迹方程 为16x 2 a 2-16y 2 3a 2=1(y ≠0)的右支. 答案:D 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BC 上,AE =BF =3 7 .动点 P 从E 出发沿直线向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 第一次碰到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 A .16 B .14 C .12 D .10 解析 当E 、F 分别为AB 、BC 中点时,显然碰撞的结果为4,当E 、F 分别为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高二数学02-03曲线和方程练习

高二数学曲线和方程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A 级 一、选择题 1.曲线f(x,y)=0关于直线x-y-2=0时称曲线的方程为( ) A.f(y+2,x)=0 B.f(x-2,y)=0 C.f(y+2,x-2)=0 D.f(y-2,x+2)=0 2.若点M 到x 轴的距离和它到直线y=8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A.x=-4 B.x=4 C.y=-4 D.y=4 3.动点P 到x 轴,y 轴的距离之比等于非零常数k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y= k x (x ≠0) B.y=kx(x ≠0) C.y=-k x (x ≠0) D.y=±kx(x ≠0) 4.方程4x 2-y 2+4x+2y=0表示的曲线是( ) A.一个点 B.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D.两条相交但不垂直的直线 5.已知点A(0,-1),点B 是抛物线y=2x 2+1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是 ( ) A.抛物线y=2x 2 B.抛物线y=4x 2 C.抛物线y=6x 2 D.抛物线y=8x 2 二、填空题 6.已知A(-1,0),B(2,4),且△ABC 的面积是10,则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7.Rt △ABC 的斜边AB 的长度等于定值C ,顶点A 、B 在x 轴,y 轴上滑动,则斜边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 8.到两平行线3x+2y-1=0和6x+4y-3=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三、解答题 9.已知直线l:4x + 3 y =1,M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求把有向线段AB 分成的比λ=2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 10.经过点P(3,2)的一条动直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M 是线段AB 的中点,连结OM 并延长至点N ,使|ON |=2|OM |,求点N 的轨迹方程. AA 级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点中,在曲线x 2-xy+2y+1=0上的点是( ) A.(2,-2) B.(4,-3) C.(3,10) D.(-2,5) 2.已知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 上,则( ) A.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f(x,y)=0

高中数学选修4系列1-4-5知识点总结(全套)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初中数学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

一.初中你可以刷题,运气好你可以刷到和中考很像的题,过程方法老师都帮你总结好了一套模板你就用吧,错不到哪去 高中你还想刷到高考的题?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固定过程模板套路是没有的,每道题都有区别,方法你得自己总结,它也是因人而异的。必须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你才能在高中活下去 二、知识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高中数学知识广,难度大,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例如函数,将会陆续学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甚至抽象函数等;例如几何,将由初中的平面几何推广到立体几何。 1.抽象与具体的差异——高中知识抽象程度完爆初中!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公式枯燥难记忆、数学符号抽象难想象、数学习题晦涩难理解,以函数的概念为例,初中的“变量说”是以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托通过文字的叙述给出的,抽象程度较低,而高中教材采用了抽象程度更高的“函数映射说”通过引进函数符号f(x),使得函数的众多性质可以通过形式化加以定义和证明。初高中课本的函数定义的对比:初中的定义:高中的定义:你觉得这样的定义抽象么?而且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还有逐层递进的特点,如果不能理解抽象程度较低的知识,学习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就会有困难。有一个问题没听懂,后面不懂的就越来越多,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恶性循环。 2.动态与静态的差异——变才是唯一不变的!在初中阶段往往习惯于“静态”思维,而高中数学无论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感知高初中数学的区别,我们先复习圆的以下五个定理.从运动的观点看P点,如果我们允许P点可以在一条弦上自由运动,当P点运动到使圆中两弦垂直,且其中一条为直径时,其线段间的关系为定理(1),若P点运动到圆外,则两弦变成割线,即为定理(3),若其中一条割线变成切线的位置,即为定理(4) ,若另一条割线也变成切线,则成定理(5)了.尽管它们表述的容不一,但都有△APC∽△DPB这一统一关系式.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解高中的有关问题时,要学会运用运动思想,善于处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 三、知识学习过程的差异新教材高中数学体现了“螺旋式上升过程”的理念,将同一模块的知识分成片,每一片知识安排在的不同的学时或学年,例如函数,在必修1、必修4、选修2-2,分别是在高一和高二学年学习。这样的学习,要求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讲授某一知识的进阶容时,学生经常忘记之前的学习的容,这就要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的学习时,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不遗留问题,要不断的进行巩固。知识网络较初中知识更加复杂,需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在联系。 四、学习方式的差异 1.学习时间上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同学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门课,这样分配到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而高中数学难度广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能多挤出时间学习数学,你就可以比他人获得更高的成绩。 2.解题方式的区别:初中学生更多是模仿式的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或者甚至是机械的记忆,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尤其是全国卷),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和机械的训练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高中的试题,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初中更多,要求对高中数学知识网络之间有着整体的把握,要求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才能产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节点。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①可以自学么?初中的容比较简单直观,看书一般就能够理解,基本上可以自学。但高中的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难度提升,需要老师的必要的讲解与指导。②是否需要自学?大部分初中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老师会不断的进行整理归纳,学生也进行反复大量的训练,学生基本上不需自学,甚至一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饭来口的习惯,只要掌握好老师归纳总结的,基本成绩都不会太差。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全部要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课后还需要通过自学归纳对课堂上的容进行整理。高中生学习数学时差异程度大,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练习。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本身的自觉学习。 五、对思维习惯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举几何的例子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

高中数学 选修2-1双曲线导学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学习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学习要运用类比的方法,在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中建立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 ,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 探究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1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 1,F 2上,把笔尖放在点M 处,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 双曲线的定义中强调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若没有绝对值,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3 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制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 <|F 1F 2|? 问题4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1) 6)5()5(2222=+--++y x y x ; (2)6)4()4(2 222=+--++y x y x (3)方程x =3y 2 -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椭圆的一部分 探究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1 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思考怎样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2 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怎样进行区别?能否统一? 问题3 如图,类比椭圆中a ,b ,c 的意义,你能在y 轴上找一点B ,使|OB |=b 吗? 例1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2)和???? 94,5,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双曲线x 216-y 2 4=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2)的双曲线方程. 跟踪训练1 (1)过点(1,1)且b a =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 A .12 122 =-y x B .y 212-x 2=1 C .x 2 -y 212=1 D .x 212-y 2=1或y 2 12 -x 2=1 (2)若双曲线以椭圆x 216+y 2 9=1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椭圆的两个焦点,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探究点三 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 例2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x 216-y 2 8=1,点P 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10,点N 是PF 1的 中点,求|ON |的大小(O 为坐标原点). 跟踪训练2 如图,从双曲线x 23-y 2 5=1的左焦点F 引圆x 2+y 2=3的切线FP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 , T 为切 点,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等于( ) A . 3 B . 5 C .5- 3 D .5+ 3 例3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 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 s ,且声速为340 m/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跟踪训练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为了援救灾民,某部队在如图所示的P 处空降了一批救灾药品,今要把这批药品沿道路PA 、PB 送到矩形灾民区ABCD 中去,已知PA =100 km ,PB =150 km ,BC =60 km ,∠APB =60°,试在灾民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 送药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 送药较近,请说明这一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 【当堂检测】 1.已知A (0,-5)、B (0,5),|PA |-|PB |=2a ,当a =3或5时,P 点的轨迹为 ( ) A .双曲线或一条直线 B .双曲线或两条直线 C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直线 D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射线 2.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3.双曲线x 216-y 2 9 =1上一点P 到点(5,0)的距离为15,那么该点到(-5,0)的距离为 ( ) A .7 B .23 C .5或25 D .7或23 4.已知动圆M 与圆C 1:(x +4)2+y 2=2外切,与圆C 2:(x -4)2+y 2=2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课堂小结】 1.双曲线定义中||PF 1|-|PF 2||=2a (2a <|F 1F 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 =|F 1F 2|时表示两条射线.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 选修2-1练习 2.1.2曲线与方程求曲线的方程

课时跟踪检测(六)曲线与方程求曲线的方程 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 1.已知直线l:x+y-3=0及曲线C:(x-3)2+(y-2)2=2,则点M(2,1)() A.在直线l上,但不在曲线C上 B.在直线l上,也在曲线C上 C.不在直线l上,也不在曲线C上 D.不在直线l上,但在曲线C上 解析:选B将点M(2,1)的坐标代入方程知M∈l,M∈C. 2.方程xy2-x2y=2x所表示的曲线()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D.关于x-y=0对称 解析:选C同时以-x代替x,以-y代替y,方程不变,所以方程xy2-x2y=2x所表示的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3.方程x+|y-1|=0表示的曲线是() 解析:选B方程x+|y-1|=0可化为|y-1|=-x≥0,则x≤0,因此选B. 4.已知两点M(-2,0),N(2,0),点P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MN|·|MP|+MN·NP =0,则动点P(x,y)的轨迹方程为() A.y2=8x B.y2=-8x C.y2=4x D.y2=-4x 解析:选B设点P的坐标为(x,y),则MN=(4,0),MP=(x+2,y),NP=(x-2,y), ∴|MN|=4,|MP|=(x+2)2+y2,MN·NP=4(x-2). 根据已知条件得4 (x+2)2+y2=4(2-x). 整理得y2=-8x.∴点P的轨迹方程为y2=-8x.

5.已知A (-1,0),B (2,4),△ABC 的面积为10,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 .4x -3y -16=0或4x -3y +16=0 B .4x -3y -16=0或4x -3y +24=0 C .4x -3y +16=0或4x -3y +24=0 D .4x -3y +16=0或4x -3y -24=0 解析:选B 由两点式,得直线AB 的方程是 y -0 4-0=x +12+1 ,即4x -3y +4=0, 线段AB 的长度|AB |=(2+1)2+42=5. 设C 的坐标为(x ,y ), 则1 2×5×|4x -3y +4|5 =10, 即4x -3y -16=0或4x -3y +24=0. 6.方程x 2+2y 2-4x +8y +12=0表示的图形为________. 解析:对方程左边配方得(x -2)2+2(y +2)2=0. ∵(x -2)2≥0,2(y +2)2≥0, ∴????? (x -2)2=0,2(y +2)2 =0,解得????? x =2,y =-2. 从而方程表示的图形是一个点(2,-2). 答案:一个点(2,-2) 7.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满足PM ·PN =12,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P (x ,y ),则PM =(-2-x ,-y ),PN =(2-x ,-y ). 于是PM · PN =(-2-x )(2-x )+y 2=12, 化简得x 2+y 2=16,此即为所求点P 的轨迹方程. 答案:x 2+y 2=16 8.已知点A (0,-1),当点B 在曲线y =2x 2+1上运动时,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M (x ,y ),B (x 0,y 0),则y 0=2x 20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