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探讨

杨志勇刘亚南炎杉杉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探矿队,三门峡 472000)

1.0引言

本文介绍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实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2.0治理工程概况

2.1治理区概况

灵宝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矿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小秦岭地区,隶属灵宝市豫灵镇管辖,矿区距豫灵镇约20 km,有矿山公路相连。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均穿过豫灵镇,因此矿区交通条件便利。依据委托方提供:矿区面积为7.9395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6′39″~110°28′03″,北纬34°24′15″~34°25′11″。

2.2自然地理概况

双鑫矿区位于小秦岭主峰附近,地势南高北低,小秦岭最高峰老鸦岔脑,标高2413.8m,为河南省最高峰,矿区北侧为黄河河谷,高程近300m,相对高差较大,约2100m,属切割强烈的中山区。本区属黄河流域,矿区绝大部分沟段为季节性水流,主干水系为黄河一级支流文峪河与西峪河,呈南北走向,主要来源受降雨直接补给。

本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气象要素年际变化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645.8mm,年最大降水量984.7mm(1958年),最小降水量为318.7mm(1997年),年际最大变化量666.0mm。

2.3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2.3.1地层

治理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杂岩及第四系全新统沿沟谷分布的砂砾石层。第四系厚0~5m。

2.3.2构造

治理区主要褶皱构造为金硐岔——老鸦岔——板石山主背斜。

2.3.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第四系坡、残积物不发育,在沟底凹地零星分布,富含季节性孔隙水。矿脉围岩系古老变质岩系,岩性一般质地坚硬、致密,节理不发育,含有少量不连续裂隙水。断裂构造仅于矿区南缘发育有NE、SE向断裂,以及与之斜交的小断裂,构成向西收敛、向东撒开的承压水带。

大气降水是该区唯一的补给源,通过断裂相交部位,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渗入地下,以散流、隐流或下降泉方式近源排泄。治理区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

2.3.4工程地质条件

治理区岩性较单一,开采区围岩一般为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地质构造简单,节理、裂隙不发育,稳固性较好,围岩质地坚硬,岩块抗压强度较大。故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属中等—良好类型。

2.3.5地震

本区位于汾渭强震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属国家重点监测区之一。新构造运动强烈,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

2.3.6环境地质条件

治理区开采出的废石量较大,且大都堆放于沟谷之中或河道的边缘,高的几米至数十米,而留的河道不足10m,造成水道狭窄,排水不畅,若遇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易形成

泥石流灾害。选厂生产工艺为单一浮选,浮选药剂为黄葯和2#油等。根据所加药剂和矿物成分分析,选厂主要污染源为选矿废水,主要污染源为悬浮物、CODcr、硫化物等。但循环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依据附近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废石淋溶水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影响。

3.0治理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3.1植被(林业)资源毁损

治理区多年开采出来的矿渣大量堆积在沟谷和河道中,尾矿库占用沟谷,不仅毁坏了大量的植被资源,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林地资源,对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保守估计,治理区开采及尾矿堆放造成破坏影响的植被及林地面积大约1km2。

3.2泥石流地质灾害

治理区目前生产虽处于半开半停状态,但多年生产的矿渣均顺坡堆积于沟谷中。矿区地形陡峭,沟谷狭窄,施工矿渣、废石堆放混乱,遇暴雨发生山洪暴发,极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该区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如: 1996年8月,小秦岭地区连降暴雨,大西峪引发泥石流,冲毁矿区公路13km,通讯线路3km,直接经济损失690万元;1996年8月,小秦岭地区降暴雨,矿渣堆引发文峪河流泥石流,均给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1994年7月11日东木峪沟的尾矿库发生溃坝、暴发泥石流,造成51人死亡,矿区全部停产,经济损失巨大。

3.2堵塞河道及矿山道路

治理段沟谷切割较深,宽50—100m不等,由于各时期生产中产出的废渣均在各坑口附近沿沟谷顺山坡堆放,日积月累,已不同程度出现堆放高度过高,局部地区尤其严重。随着矿山的继续开采,不合理有序堆放,使河道变窄、河床抬高受堵,威胁矿山道路畅通,严重影响矿区泄洪的正常通道及各坑口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0治理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初步设计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2006-2015年)的要求,并按照“先治理危险性较大、更容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废渣坡,再治理其他的废渣坡”的治理顺序实施治理工程。2006-2007年度治理的工程有:

(1)在矿区1312、1319、1360、1340及1110坑各段废石场区设立挡土(渣)墙,治理方案采用浆砌石重力挡渣墙。

(2)在1110坑段修建长约40m拦洪墙;

(3)将1454、1450、1110、1360、1410坑段及挡渣墙设置区严重侵占堵塞河道的渣堆清理运走,清理出超过5m宽的泄洪通道;

(4)尾矿库应急治理及其病害勘察评价;

(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数据库。

4.1设计依据

4.1.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4.1.2技术规范依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重力式挡土墙》(04ZG901)

(7)《支挡结构设计手册》(2004年第二版)

(8)《防洪标准》(GB50201-94)

(9)《水文图集》(1984年)

4.2治理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项初步设计

4.2.1岩土工程勘察

4.2.1.1勘察目的及要求

在查清边坡所在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针对每一处边坡,通过地质测绘、勘探、岩土取样试验、专项地质调查与研究等必要的工程地质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要求查清边坡所在部位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各类岩土层的岩性或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工程特性;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地质模型、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危害程度;提出边坡治理设计的必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强度和变形指标;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设计治理工程措施方案。岩土工程勘察拟解决以下问题:

①提供设计参数;

②提供地基承载力参数;

③提供验算稳定性所需设计参数;

④提供水化学性质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⑤查明治理区不良地质作用

⑥评价环境工程条件及工程环境条件。

4.2.1.2勘察工作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应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有关规范与规程要求进行。

4.2.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勘察工作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收编资料为主,布置少量钻探工程,勘察工作内容及工作量见表1。

勘察工作结束后,应对全部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交勘察成果应包括:

①《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②勘察工程布置图;

③工程地质剖面图;

④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成果;

⑤影像照片;

⑦数字化成果(光盘或软盘)。

4.2.2治理初步工程设计

4.2.2.1基本情况

根据《防洪标准》,矿区等级为Ⅲ级,防洪标准50-20年一遇,由于矿区规模较大,

遭受洪灾后,损失较大,影响较严重,因此确定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须进行抗震计算。

4.2.2.2设计洪水

根据矿区流域面积及所处位置,按《防洪标准》规定,设计洪水采用50年一遇,依据《河南省中小流域水文图集》计算。

(1)基本资料

根据矿权人提供的《1:5万地形图》量得矿区主要河流基本资料见表2:

表2 主要河流基本资料

(2)设计暴雨计算

根据矿区的位置,查《河南省中小流域水文图集》(1984年版),得到:本区1小时点雨量均值:HIP=30mm

1小时点雨量变差系数:Cv=0.55

由Cs=3.5Cv,查得:

模比系数:Kp=2.58

依据公式HIP= HIP×Kp,得:最大一小时设计点雨量HIP=77.4mm,由于本次计算的流域均小于50km2,所以设计面雨量直接采用设计点雨量。

(3)设计洪水计算

治理区河道流域面积均小于200km2,所以本次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

Q m=0.278ΨFS/τnΨ=1-μτn/S

τ=0.278L/(Mj1/3Q1/4)

式中:

Qm----设计洪峰流量,m3/s;

ψ——洪峰径流系数;

τ——洪峰汇流时间,h;

F----流域面积;

L----干流长度;

J-——L的平均坡度;

S-----设计最大1小时雨量平均强度;

n-----设计暴雨递减系数;

μ----平均入渗率,以mm/h计;

m----汇流参数。

由以上公式,查图,得50年一遇设计洪峰值。

根据所得洪峰值,采用水力学方法,计算得50年一遇洪水时治理区河道出口处河道平均水深及流速见表3。

表3 设计洪峰值、河道平均水深及流速

(1)挡渣墙初步设计范围、形式、断面规格

根据矿区现状,2006-2007年治理区的废渣采用重力式挡渣墙治理。挡渣墙采用M7.5浆砌石,由于均为一次性渣坡治理,故本次设计均不考虑未来排渣堆放,为增加挡渣墙抗滑稳定性,将基底设计为倾斜面,直接座于基岩上。挡渣墙初步设计断面见附图2。

(2)挡渣墙稳定性复核

①受力分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挡渣墙受力主要为自重,墙后主动土压力、墙后静水压力及地震力。

试算时参数采用:墙后堆石干容重取19kN/m3,堆石浮容重取10kN/m3,挡渣墙容重取23kN/m3,废渣内摩擦角取40°,挡渣墙顶渣坡面与水平面夹角取35°,墙背与废渣间摩擦角取25°,挡渣墙基底与岩基摩擦系数取0.65,地震按7度考虑,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②工况组合

根据实际情况,对挡渣墙稳定采用容许应力验算法,分别按以下三种工况进行挡渣墙抗滑及抗倾稳定验算。

1)工况Ⅰ(正常运用情况):墙后堆石中无水;

2)工况Ⅱ(洪水情况):参照《支挡结构设计手册》,考虑发生设计洪水时,墙后堆石中水深为0.7倍挡渣墙高;

3)工况Ⅲ(地震+洪水情况):参照《支挡结构设计手册》,考虑地震情况下,墙后堆石中水深为0.5倍挡渣墙高。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支挡结构设计手册》,本次设计挡渣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见表4。

表4 挡渣墙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表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应复核挡渣墙抗倾覆和抗滑安全。

其中,挡渣墙抗滑稳定按下式验算:

μ(W+Ey)

KC=———————

EX

式中:

W-挡渣墙自重;

EX-—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力;

Ey——主动土压力的竖向分力;

μ——基底摩擦系数。

抗倾稳定按下式验算:

∑M Y

K0=--------

∑M0

式中:

∑MY-----各力系对墙趾的稳定力矩之和;

∑M0-----各力系对墙趾的倾覆力矩之和。

④挡渣墙稳定性复核成果

结合实际情况,拟采用浆砌重力式挡渣墙,初步设计暂定基底为向外倾斜面,倾斜坡度取1:0.1,墙面坡度均取1:0.1,墙背坡度取1:0.25(4m高挡渣墙取1:0.2)。挡渣墙设计参数见表5。

表5 挡渣墙设计参数表

挡渣墙稳定性复核成果见表6:

表6 挡渣墙稳定性复核成果表

依据挡渣墙稳定性复核成果,经过试算,设计4m、5m及6m高的挡渣墙抗滑和抗倾覆稳定性在各种工况条件下都满足规范要求。

拟设计挡渣墙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墙体内设排水设施,形式选择排水孔。设计挡渣墙总长度约为510m,本次施工挡渣墙主要工程量为:挡渣墙浆砌石7022m3,开挖石方

2160m3 。挡渣墙应分段砌筑,每段长度一般为10m,两段间应设置沉降缝(在基底地形变化大处增设沉降缝),缝宽200mm;地基纵坡大于5%时,应错台砌筑,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采取凿毛处理;在挡渣墙底部设置10×10cm排水孔1排,间距2.0m,排水孔进口处设碎石反滤层。

4.2.3拦洪墙初步设计

为防止洪水冲毁1110坑段道路及毁坏采矿工业场区,在1110坑段设立拦洪墙,使洪水顺利送至下沟沟道,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在此处汇水面积为8km2,设计最大降雨量77.4mm/h,径流系数取0.8,经试算:修建拦洪墙时留出超过15m宽河道,并保证河道畅通,能满足过洪水要求,拦洪墙选用矩形断面形状,墙顶宽2m,墙基底宽2.5m,墙高4.0m,M10号浆砌石结构,基础厚1m,基底进入基岩深度不小于0.5m。设计拦洪墙总长度约为40m,本次施工拦洪墙主要工程量为:拦洪墙浆砌石468m3,开挖石方128m3 。拦洪墙应分段砌筑,每段长度一般为10m,两段间应设置沉降缝(在基底地形变化大处增设沉降缝),缝宽200mm,沉降缝用沥青油毡或黄泥堵塞。

4.2.4施工方法及要求

①砌筑挡渣墙时,采用M7.5号砂浆块石砌筑,其块石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软化系数不低于0.8;基础应进入基岩不小于30cm,基础应先清基后座浆。护底施工时,石料应大面向下,前后错缝,石块间应以片石和砂浆填实,砌缝应随时用灰浆或混凝土填实;

②浆砌石挡渣墙前要对墙基进行清理,坡度大于5%时,应错台砌筑,当墙后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采取凿毛处理;浆砌石一律采用座浆法分层砌筑,随铺浆随铺石,浆厚3~5cm。上下层砌石须错缝砌筑,砌缝要用砂浆和碎石块填充饱满,不准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严禁先堆石块再用砂浆灌缝。砌体外露面应保持平整,外露面上的砌缝必须留4cm左右的深度,以备勾缝处理;水平缝宽不超过2.5cm,竖缝宽不超过4cm,砌筑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如发现个别石块有松动现象,将石块拆下,并刮净石块上沾有的砂浆,再用新拌砂浆重砌;

③施工时应做好排水工作;

④根据岩石风化情况,对墙趾前该层做相应的护面措施;

⑤砌墙石料选用材质新鲜均匀,表面清洁,没有裂纹未经风化的片麻岩,块石形状必须满足上下两面基本平行,大致平整,且无尖角无薄边;块厚不小于20cm。砌筑前,对石块加以修整洗刷,敲掉尖角,保证石块湿润。砌筑砂料选用级配均匀,干净的中、粗砂,抹面和勾缝砂料选用细砂。砂料中发现含有大于0.5cm的颗粒较多时,必须过筛,含泥量较多时,必须冲淘后方可使用。

⑤拦洪墙施工参照挡渣墙施工执行;

4.2.5 河道清渣

本次除将清理设立拦挡工程区段河床上松散渣石外,还将1454、1450、1110、1360、1410坑段严重侵占堵塞河道的渣堆清理运走。累计清运废渣量约17500 m3,其工程量见表7。

表7 废渣清理工程量表

4.2.6应急治理与尾矿库病害勘察评价

矿区现有新旧尾矿库各一座,选厂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大西峪沟,旧尾矿库位于选厂以北东木峪沟,距选厂约1km,为西峪沟的一条小支沟,基本上呈东西方向,东高西低,海拔在1265.02—1459.51m之间,汇水面积约为1.1km2,库区范围沟底纵向坡度为22.3%。设计初期坝为透水石坝,坝顶标高1335m,坝高27m,顶宽5m,设计库容293万m3,有效库容205万m3,服务年限为20年。尾矿库目前共堆放尾矿渣约200万m3。尾矿库的存在可能有溃坝的危险,现状条件下尾矿库初期坝已有多处管涌洞,三级、四级及五级坝体均在北侧出现较多塌陷坑或洞,局部地区尤其严重。该尾矿库曾在1994年7月11日发生溃坝、暴发泥石流,造成51人死亡,矿区全部停产,经济损失巨大。为此,需对该尾矿库进行应急治理与病害勘察评价。

4.2.6.1尾矿库应急治理

针对目前尾矿库二、三、四及五级坝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坑或洞,局部排水(洪)沟毁坏或沉陷较严重现象,拟对其进行应急治理,其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塌陷坑洞的回填工作;

(2)加固整修排水(洪)沟;

(3)在三级坝顶增设临时排水(洪)沟约100m;排水沟沟深1.0m,沟宽1.0m,墙厚0.4m,基础厚0.6m,断面尺寸具体见附图2。

本次应急施工主要工程量为:浆砌石188m3,开挖(回填)石方158m3。

4.2.

5.2尾矿库病害勘察评价

勘察评价工作以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收集资料为主,结合物探并布置少量钻探工程,勘察评价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确定。

尾矿库进行病害勘察评价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查明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3)查明初期坝及堆积坝使用以来的稳定情况;

(4)查明初期坝坝体的地质条件;

(5)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组成、密度、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6)查明浸润线位置及其变动;

(7)查明分析尾矿库破坏原因,提出治理工程措施。

尾矿库病害治理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均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施工技术交底

焦东矿采煤沉陷区牛庄北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项目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单位负责:皇甫行丰 总工程师:皇甫行丰 设计编写:陶泉王旭超 报告审核:程建强 编制单位: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日期:2013 年月日

1、施工调度高效运转 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队的调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应加强指挥和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作业专业化、正规化。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即重包又重管,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作到多劳多得,调动施工处和个人的积极性。 2、安排好雨季施工 根据当地气象、水文资料,有预见性地调整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并作好预防工作,使工程能有序和不间断的进行。 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主要工序要储备一定的备用机械,确保机械化施工顺利进行。 4、现场计划执行保证 1、工程技术部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合理进行工作分解,编制年、季度、月、周、日等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在工地实行生产例会制度,定期检查生产任务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布署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2、组建强有力的施工生产指挥调度系统,根据工程网络进度图,狠抓关键线路施工,并统筹安排其它项目的施工。对每项工程明确主管协调安排各工序、工种间的衔接、配合工作,避免减少施工干挠,使工程施工高效、持续地进行。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合同书

HJZL20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合同书 项目名称:XX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发包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承包单位:XXX 签订时间:2013年X 月XX 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同书 发包单位(甲方):XXXX 承包单位(乙方):XXXX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及要求,双方就“XXX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工作共同协商,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承包内容及范围 编制“XXX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提交正式技术报告成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备案文件,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 5 份,数据光盘 1 份。 第二条工期要求 乙方在本合同签订之日后45 日(即2010年9月13 日—2010年10 月28 日)内送至国土部门进行审查。 第三条技术内容、要求 1.工作目的 通过对矿山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危害矿区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各种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及分析研究,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的是为保护矿山环境,有效防治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主要工作内容 (1)进行矿山环境调查。 (2)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3)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 第四条双方责任 1.乙方责任 (1)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以及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及规定,认真完成评估及设计过程的有关工作。 (2)乙方应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提交报告到国土部门审批。 (3)乙方在完成所承担项目的“方案报告”时,应及时协调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评审并通过,并负责其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 (4)乙方将报告送至国土部门后,因国土部门原因没有安排评审会议,而延误报告及备案文件的提交,工期顺延。 2.甲方责任 (1)甲方应主动提供乙方本矿的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建设初步设计

矿山治理导则

附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加强矿产、水电、旅游资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有关要求,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管理,加快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建立,规范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指导和规范各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特制定本导则。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制,主要针对矿山开采至闭矿阶段的生态保护、治理与恢复具体工作。 矿山生态环境是指矿区内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整体,包括地表植被与景观、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声环境等。 二、《方案》编制、论证与实施 1.《方案》编制 矿山企业按照本导则要求负责本矿山《方案》编制工作。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在矿山开采前完成《方案》编制工作; —3—

已投产矿山(或资源开发企业)未编制《方案》的要按照本导则补充编制《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阶段治理任务、目标、资金需求和筹集方案,作为日常生态环境监管和收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重要依据。 2.《方案》论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方案》的必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恢复治理资金来源和筹集方案等进行审查与论证,编制单位根据审查和论证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过社会公示,形成《方案》报批稿。 3.《方案》审批与监督实施 《方案》审批权限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政府(省、市、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监督和实施。《方案》经批准后,由矿山企业按照《方案》内容组织实施。《方案》内容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方案》实施资金来源包括矿山企业自筹资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包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经批准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及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方案》中规定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阶段目标,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和验收。 三、《方案》主要内容 1.总则 1.1任务由来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 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阐述任务由来: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 编制方案的目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矿山业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经费估算情况,方案编制过程、公众参与(包括义务人、土地权人、有关部门的意见,下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 插工作量表、工作程序图。 1.3 方案编制依据 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 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 3)政策性文件。 4)技术标准与规。 5)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矿产地质详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尾矿库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1.4 方案的服务年限 据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剩余年限(或拟申请的、或拟延续的采矿许可证期限),加上超出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限(一般1年),再加上监测管护年限(一般3年),确定方案服务年限(自××年××月-××年××月)。

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管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规范和有序开展,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指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等对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修复治理的专项工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国家财政或省级财政资金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利用其它资金开展的地质环境项目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第五条甘肃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国家财政、省级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并会同省财政厅负责项目的申报工作。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 甘肃省财政厅负责国家财政、省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各市(州)财政局负责辖区内项目的资金监督管理,并督促辖区内自筹配套资金的落实。 第六条项目实施推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和工程效果责任追究制。 第七条建立项目评审评标专家库,省级、市(州)级专家库分别由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市(州)级

专家库应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八条国家财政资金项目的申报和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优先考虑上年度项目完成和自筹配套资金到位好的市(州);未按期完成国家财政和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或自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所在市(州)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九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新增土地、矿产资源等收益要用于其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滚动发展。 第十条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含省级以下财政)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勘查、监理、施工必须由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章立项申报与审查 第十一条项目的申报条件 符合下述条件的可申报国家或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一)符合国家和甘肃省有关政策和重点支持方向,并符合《甘肃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中的治理工程部署和安排。 (二)历史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老矿业基地,目前还在生产的国有老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治理责任主体因历史原因灭失或不明的废弃矿山、闭坑矿山或因政策原因关闭的无主小矿山群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三)其它因采矿活动造成的植被和景观破坏、地面开裂、地面塌陷、山体崩塌、滑坡以及土地废弃、地下水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确需治理的。 第十二条项目的申报程序 申请国家财政支持的项目,应由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将项目申报到所在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由其汇总排序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设计书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设计书

正文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简介 (1) 1.2编制依据 (6) 第2章项目区自然条件 (8) 2.1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8) 2.2区域地质概况 (10) 2.3社会经济概况 (13) 第3章项目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问题 (15) 3.1地质环境现状 (15) 3.2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预测 (18) 第4章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19) 4.1地质环境治理的原则 (19) 4.2项目治理的目标 (20) 4.3工程设计内容 (20) 4.4工程量计算 (22) 4.5施工组织设计 (22) 4.6预期成果及管理 (27) 第5章项目经费预算 (29) 5.1预算编制依据 (29)

5.2取费标准及计算方法 (29) 5.3需要说明的问题 (32) 第6章预期效益分析 (34) 6.1社会效益 (34) 6.2生态效益 (34) 6.3经济效益 (35) 第7章保证措施 (36) 7.1组织领导保证 (36) 7.2项目实施制度建设 (36) 7.3项目资金管理要求 (38) 7.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8) 7.5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 (39) 第8章附件 (41) 8.1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 (41) 8.2编制单位内部审查意见 (44) 8.3项目工程任务表 (45) 8.4附件 (46)

第1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的由来 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位于某北1 km处,位于某城乡结合部地带,紧邻某公路,位于某绿色生态农业园园区内。由于多年的无序开采,采区内采坑深浅不一,排列无序,已形成较大面积的水塘,水塘中堆积大量的城市垃圾,坡岸逐年侵蚀,造成土地资源逐年丧失,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影响某生态农业基地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发展和农业建设的瓶颈。 2013年7月,某工程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某国土资源厅下达的“关于印发《某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某资发【2007】37号)的文件要求,编制了“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立项设计书及工程预算书。 1.1.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区原为某砖厂取土区采坑,某砖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采多年后因资源枯竭,于八十年代初期关闭。矿山关闭后,附近居民仍在此取土修建民房,由于多年在此取土,形成了较大的采坑,采坑已全部积水,成为水塘。因项目区废臵多年,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造成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也给附近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项目区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某快速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 说明 一、制订目的、工作简况 为有效爱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业开发与矿山环境爱护的和谐进展,为矿山地质环境爱护及治理复原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桂国土资办[2009]251号文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爱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治理暂行方法》,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要求与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治理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查院,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在我国和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验收没有现行规范可依,而我区面临有大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需要验收的背景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要求,结合近年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验收实践体会和新技术的使用,提出编制稿,现征求广西矿山业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组织审查定稿。 二、项目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打算的通知》(桂质监函[2010]169号)文,将本标准

列入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打算,项目编号为:20 10—1001。 三、确定规范要紧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由十部分和三个附录内容构成:范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要求,矿山公园建设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工程验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验收,矿山公园治理复原验收。本标准的要紧内容是矿山地质灾难类,矿山含水层破坏类,和地势地貌景观破坏类的治理复原要求和验收标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的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倒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势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复原,适用本规定”,界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的范畴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倒塌、滑坡等地质灾难类、含水层破坏类,地势地貌景观(含地势地貌、土地、植被)破坏类。另据《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治理复原方案》(DZ/T223—2009修订稿)的9.2.4 条“泥石流治理,可采纳清理泥土石以复原场地,或者修建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纳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排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的条款要求,和我区矿山中确实存在废石、弃土、废渣作为要紧物源的泥石流灾难,因此,矿山地质灾难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的第二条的地质灾难类的4个灾种中增加一个泥石流灾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舞开发为矿山公园”,和第二十二条关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的规定,以及第十二条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治理复原方案应当包括内容的第五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和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形,如实提交监测资料。县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最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为持续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中省环保督查反馈我县矿山问题迅速整改到位,如期销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省环保督查整改要求,切实做好X 生态保护工作。 二、预期目标 通过治理确保中省环保督查反馈矿山问题按时销号,确保媒体和社会关注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整改,确保全县矿山更加注重生态修复,自觉走绿色矿山的发展道路。 三、实施方案 (一)治理范围。 重点围绕中省环保督查、“绿盾行动”、环保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矿山问题,各类新闻媒体聚焦负面反映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X年排查出的其它矿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重点包括X矿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及保护区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县范围内废弃矿洞封堵工作。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它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僵尸”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二)治理措施。 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则办理。对于三类治理范围内的5个重点矿山统一由县国土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单位针对矿山破坏生态环境具体问题做出工程设计,然后按照设计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修复生态环境。鼓励激励企业投资自行治理,从市县财政补助资金中适当予以奖励。 对于类似X铁矿的“僵尸”企业,为了尽快完成环保督查销号,由县国土局直接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企业承担的资金可以采取欠账措施,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对于无主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全县范围内废弃矿洞封堵工作由县国土局组织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所需费用从市县财政补助的矿山治理资金中解决。 (三)资金来源。 本方案资金来源于市县两级X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共320万元。其中:市国土局下达市级财政补助150万元(分别以安国土资发〔X〕309号文件下达50万元,安国土资办发〔X〕48号文件下达100万元),县财政局下达X年市级X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20万元,县国土局报告政府拨付50万元,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施工 组织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前言:编制的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 编制依据 (1)工程招标文件、图纸、补充通知及澄清文件; (2)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3)我公司按2008版ISO-9001系列标准编制的《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企业标准》; (4)现场踏勘考查资料及招标文件补疑等; (5)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和现有施工能力。 2 编制指导思想 (1)以满足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工程工期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以及国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法规为前提; (2)以“建精品工程、创文明工地”为目标,优化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施工资源,强化现场管理,确保整个工程“优质、安全、快速、文明”施工; (3)采取合理可靠的施工措施和高效先进、充足的机械设备,保证重点难点的顺利实施; (4)以深化细化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设备配备、保证措施的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为关键,把保证工期、创优质工程及文明施工建立在科学可行的技术基础之上; (5)以“精”和“严”为准则,对施工全过程的各种活动进行高标准控制,即方案上“精益求精”、工艺上“精雕细刻”、配合上“精诚合作”,管理上“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奖惩”。 3 编制内容 我公司认真研究了招标文件、图纸、补充通知及澄清文件,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 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气候条件 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 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 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层岩性 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

20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1)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3) 五、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4) 六、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 (5)

一、矿山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建有配套的500万吨/年的选煤厂。矿井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境内,地处河东煤田北段,井田东部以吕梁山脉与宁武煤田相隔,南部为河东煤田白家沟资源补偿项目详查区,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隔河向望,北部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保德煤矿。行政划隶属于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所辖。 国土资源部划定的矿区范围呈南北走向的多边形,南北最长8.32km,东西最宽5.43km,井田面积34.4471Km2。 公司新建的运煤专线(由厂区到窑洼收费站)和S46五保高速在窑洼收费站相接,王家岭总体对外交通便利。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王家岭煤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盛行;春季较长,多风沙、常干旱;夏季湿度大,多高温;秋季较短,气候温和,天气凉爽。 2、矿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矿区西部垂直距离约6km的地方通过。由天桥北入境,冯家川南出境,全长约54km。石塘河从工业广场由东相西通过,由于受上游煤矿排水影响,河道常年有水,但是水量不大,王家岭为其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了保护煤柱。 3、井田土壤分为两个土类,栗褐土和黄绵土,地带性土壤为栗褐土,与黄绵土交错分布。 4、矿区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亚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措施

谢通门县春哲铁矿环境治理恢复措施 一、矿区地理环境概况 (一)矿区地理位置 谢通门县春哲铁矿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冈底斯山脉南。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春哲乡管辖区。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8°25′00″北纬29°53′00″,采矿证面积8.9286Km2。 矿区从日喀则至谢通门为区县级公路,谢通门至矿区为县级简易公路约65Km。矿区西临谢通门至申扎县公路约1.5Km。区内交通尚属方便。(二)矿区地形、地貌状况 1、矿区位于西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高原中高山地区,海拔高度5000m以上,系雅江中游河谷区。普查区系冈—念山脉以南喜山以北地区的雅江中游河谷区—北部中高山地貌。 矿区由于受孟加拉湾亚热带和印度洋气流影响,同时因其巨大山体和海拔高度使之在大气层中所占对流层1/3厚度的影响使气候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日辐射量高的地区。气温上突出低温和寒冷,夏季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为霜冻期,下雪时间较长,4月至6月为解冻期,7月至8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较大。具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半干旱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较脆弱,植物生存条件较差。 2、水域状况 矿区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只季节性冲沟和小溪。冬季枯水、溪沟干涸,雨季有小的水流和流量在0.1—0.5l/s的泉点出露。该区小于地表和地下分水岭,地表雨季无积水。矿区西南侧有纳普流经,纳普属季节性

断流的小溪。由于水量小,石头多,因此在部分地段开面地下河沟,在下流处才重新出露。地表水出露地段平均宽度1m,平均深度约20㎝,流速为0.5—1m/s。 3、植被状况 矿区远离县城,人类活动相对不频繁,植被类型单一。矿区沿线植被现状以高山草甸为主,植被生长稀疏。矿区内经评价没有珍稀保护植物,无特殊保护区。 二、目前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地形坡度较大,具暴涨暴落特征。除采坑在雨季后积水外,地表不存在其他积水问题,矿体为自然排水疏干。在露采期间只要开挖排水沟就能疏干采坑的积水,不存在矿床涌水问题。属简单的水文地质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岩石地表风化较严重,裂隙较发育,但地表出露岩石的自然边坡天然休止角在15°-35°,其稳定性较好,不存在边坡失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3、环境地质 矿区附近无农田、旅游风景区,周边只有部分牧民,因此地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区内自然边坡较稳定,周边无大沟,故区内不存在自然边坡的崩塌和滑坡,也不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第二章工程目标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概述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内容 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二、资源准备 三、场外协调工作准备 四、试验准备 第五章施工程序、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二、土石方开挖 三、土方回填 四、浆砌石施工 五、拦挡坝及挡土墙施工 六、陷区(坑)回填工程 七、矿库南、西侧初期坝加高工程 八、尾矿库东侧堆积坝南段骨架植被护坡工程第六章施工资源配置及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 一、劳动力组织与配置计划 二、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第七章工期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 一、创优工程的保证措施 二、工程施工过程的自检体系与专职质检 三、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四、质量的控制 第九章安全保证与管理措施 一、安全目标 二、安全保证措施 三、安全生产纪律 四、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第十章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部署 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二、施工组织机构与组织管理 三、施工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及文明施工 一、保卫及消防措施 二、文明生产措施 三、环保措施 第十二章农忙期间的施工 第十三章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一、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第十四章工程验收与竣工资料整编 一、工程验收及资料提交范围 二、工程验收资料整编 四、竣工资料提交时间 五、工程保修 六、完工清场 七、项目部的撤离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积极推广和运用项目法管理,统筹兼顾,自始至终坚持“业主至上、质量第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服务宗旨,以勤劳、朴实、科学、积极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 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2、现场调查资料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招标文件及合同; 4、本单位已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 5、本单位已施工过的同类工程的经验; 6、本单位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砌石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2);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8-84); 15、《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1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 18、《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设计书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设计书第1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的由来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北 1 km处,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带,紧邻****公路,位于********绿色生态农业园园区内。由于多年的无序开采,采区内采坑深浅不一,排列无序,已形成较大面积的水塘,水塘中堆积大量的城市垃圾,坡岸逐年侵蚀,造成土地资源逐年丧失,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影响****生态农业基地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发展和农业建设的瓶颈。 2013年7月,****工程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厅下达的“关于印发《****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资发【2007】37号)的文件要求,编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立项设计书及工程预算书。 1.1.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区原为****砖厂取土区采坑,****砖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采多年后因资源枯竭,于八十年代初期关闭。矿山关闭后,附近居民仍在此取土修建民房,由于多年在此取土,形成了较大的采坑,采坑已全部积水,成为水塘。因项目区废置多年,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造成地质环

境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也给附近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项目区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废弃矿山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美化地貌景观,恢复植被,尽快予以实施治理极为迫切和重要。 其项目符合********的总体规划,紧邻****公路,位于****绿色生态农业园园区内,因此对该项目区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对该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该项目具备环境治理条件,实施方法简单,****有多个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当地群众非常拥护,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并且****领导多次对项目区进行视察,对项目区治理工作大力支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积极配合。近年来,****国土管理部门对相关治理工程的管理、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内容、方法与工作程序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该项目资金来源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不存在任何风险,只要资金到位,管理到位,************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1.1.3 项目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带,紧邻****公路,位于****绿色生态农业园区内,距********约1km,项目区坐标东经124°07′14.0″—124°07′28.6″;北纬47°19′3.8″—47°19′18.9″。(见交通位置图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灰岩矿位于王益区王益乡石坡村,矿山始建于80年代末,在2008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铜川市约19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 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 1 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 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 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 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 (一)政策、法规及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7)《土地复垦规定》; (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 (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凝灰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采石厂

1.目的意义、规划依据及规划期限 1.1目的意义 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山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必将出现矿产资源 逐渐枯竭的现象。盲目开采既浪费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使地质环境条件逐渐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达到既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及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有关法律法则,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地质和生态环境,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1.2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为: 《矿产资源法》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3规划期限 *************凝灰岩矿矿山服务年限为8年,矿山闭坑后还需进一步监测与治

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期限预计为10年。 2.矿业开发概况 2.1开发现状和发展规划 *****凝灰岩矿位于***************村约1.5km,矿区东有铁路直通*********市,距********火车站约4.0km,从***********至矿区有公路相通,距**********约10km,交通比较方便。 矿区拐点坐标为: 点号X Y ① 本次储量核查范围面积为0.092km2。 该矿山为一小型新建矿山,属个体企业性质,矿山投资总额55万元,该凝灰岩矿已探明(333)矿石量79.4×104t,预计年产矿石13×104。根据《*********凝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暂定为8年。 2.2开采方式和开发利用程度 (1)开采方式 根据《**************凝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用人工或装载机装车,小型汽车运输,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运输,运输公路利用原采矿公路并加以改造。 露天边坡参数如下: 露天采场尺寸(长×宽):290m×100m 露天采场底标高:220m水平 最终阶段高度:10m 台阶坡面角: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