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6人卫版预防医学

5-6人卫版预防医学

人卫版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一、循证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P4) ①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找准患者存在的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实践循证医学的首要关键环 节,如果找不准或者根本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就会造成误导,或者本身就不是什么医疗常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有关“关键词”、应用电子检索系统或期刊检 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并找出与拟弄清和回答问题有关,与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之用。 ③严格的文献评价:将收集的有关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重 要性及实用性作出具体的评价,并得出确切的结论。 ④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活得真实可靠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之最 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临床。 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通过对患者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必然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 医生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认真总结以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对于尚未和难于解决的问题,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第二章 一、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13) 构建具体临床问题时,可采用PICO格式 P特定的患病人群(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outcome) 第三章 一、循证医学证据资源分类(P17) 分类:(课件老师分类) 原始研究证据: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

卫生学考试重点(人卫第8版)

1、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预防疾病既包括防止疾病发生也包括防止疾病的发展和组织伤残。 3、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早隔离,早报告以便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积极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由理化,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和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构成)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6、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8、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得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 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0、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 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1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称二次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性三废’粪尿,污水,垃圾” 12、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分为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13、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完整版)卫生学(人卫版)简答题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1 . 简述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卫生学是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预防医学的意义上定义环境,环境是指人体外的全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生物因素及有关的行为因素,而不包括不可改变的自然环境。 2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群体为对象,采用公共卫生措施,则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最可行和最有效的途径。卫生学对整个医学向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环境与健康: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等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②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重点阐述在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贯彻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立法与执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措施;③医学统计学方法揭示病因,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与分布的规律,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措施的效果等都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1. 简述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何谓环境污染?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包括:①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③致癌作用;④遗传毒性;⑤生殖和发育毒性;⑥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⑦干扰内分泌功能 3.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有何不同?①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基本上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存在对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如清洁的水、空气、土壤和小气候,但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②次生环境: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改造后的环境有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一面,如房屋、风景区、疗养院等。另一方面,人为活动以及对环境改造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4. 环境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属于非物质环境,它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总和,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自然环境由自然界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物质因素构成 5. 全球范围内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平流层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土壤沙漠化与生态平衡失调;⑤生物多样性资源锐减;⑥海洋污染; ⑦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越境转移 6.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介质中的分布、迁移与自净有何特点?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进入生物体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主要取决于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及组织器官对污染物的亲和力。早期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后期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对污染物的亲和力。另外,机体的一些主要屏障也影响污染物在体内分布,如血脑屏障等。进人机体的毒物,通过生物转化和排泄清除。通过生物转化,大多数污染物毒性降低,称为生物解毒作用;但少数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称为生物活化作用。 7.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生物放大作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条件:①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②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③有食物链存在;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健康教育学重点(自理全面) 人卫3版(供预防专业使用)

健康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大纲: ●健康和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健康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一节健康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三维健康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对三维健康概念作出解释:“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是要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健康的三个维度: 1、躯体维度 (physical dimension) 躯体维度是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它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体能、体重、协调性、耐力、视力、听力及病后的康复能力。 通常这个维度是最重要的,长期以来人们将躯体维度的状态作为衡量健康的唯一指标。 2、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 心灵一词的内涵包括:信心、信任信仰、信念。从健康意义上讲,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必要的信心和自信就能把健康的信念转变成促进健康的行为,他就会保持健康心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健康。 3、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 个体自出生至死亡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生存的社会,实际上社会维度的具体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 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环境因素 —生物学因素 —健康服务因素 第二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大纲: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 一、健康教育 WHO健康教育处前处长慕沃勒菲(A.Moarefi)博士认为:“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或为集体应做的努力;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田本淳给健康教育下的定义是: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1、定义: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教育的四个特点 A. 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健康教育的理论是由多门学科发展而来的。健康教育除了具有自然科学特征外,也具有社会科学的特点。 B. 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确立的,改变人们不健康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概念总结(预防医学考博用人卫第7版)

第一章概论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1)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职业环境与职业从事者之间关系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目的是使职业从事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并为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保证;(3)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以职业人群和职业环境为主要对象,旨在阐明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论述如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职业环境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损害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出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职业从事者的身心健康。 2.职业卫生学(occupational health)(劳动卫生学) 是以职业人群的作业环境为主要对象,研究职业场所工作环境或条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质和量两方面阐明职业场所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与职业从事者健康水平的关系,为保护职业从事者健康、提高作业能力、改善工作条件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卫生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职业病学) 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学科,是以职业从事者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的方法,联系职业暴露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综合研究职业从事者健康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程度及其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发生的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卫生学考试重点(人卫第8版)

1﹑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 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预防疾病既包括防止疾病发生也包括防止疾病的发展和组织伤残。 3﹑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 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 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早隔离,早报告 以便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积极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 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由理化,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和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构成)自然环 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6﹑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8﹑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得浓 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 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 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0﹑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 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1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从污染源直 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 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 染物称二次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性三废’粪尿,污水,垃圾” 12﹑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分为污染物在空气中 迁移,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13﹑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完整版)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完整版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2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4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 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临床预防服务定义: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3.免疫接种4.化学预防。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 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人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