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绘主修课程

测绘主修课程

测绘主修课程
测绘主修课程

以下是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的课程表: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修读学期 专业方向

04030040 制图基础 3.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010 测绘学概论1.0     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80010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2.5     公共基础必修课目标课程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80050 计算机上机实践(1) 1.5     集中性实践环节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010 高等数学A(1) 5.0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10010 毛泽东思想概论 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10060 思想道德修养 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20010 英语(1) 3.5     公共基础必修课目标课程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30010 体育(1) 1.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200010 军事理论讲座2.0     集中性实践环节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200020 军事训练 3.0     集中性实践环节  1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020 测量学基础4.5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410 测量学基础实习4.0     集中性实践环节  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80020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2.5     公共基础必修课目标课程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80090 计算机上机实践(2) 1.5     集中性实践环节  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020 高等数学A(2) 5.5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120 大学物理A(1) 3.5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170 物理实验A(1) 1.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20020 英语(2) 4.0     公共基础必修课目标课程 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30020 体育(2) 1.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200020 军事训练 3.0     集中性实践环节  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200040 社会公益活动 1.0     集中性实践环节核心课程 2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040 地图学 2.0     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80080 C语言程序设计 3.0     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070 线性代数 2.5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 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08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0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130 大学物理A(2) 3.5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180 物理实验A(2) 1.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00230 工程力学C 5.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1002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5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20030 英语(3) 4.5     公共基础必修课目标课程 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30030 体育(3) 1.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200030 形势与政策讲座1.0     集中性实践环节  3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40070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 4.5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15

0407105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4.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11

04071060 大地测量学4.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8

04071130 数据库技术应用 2.0     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1418

04071420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1.0     集中性实践环节  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1004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06

04120040 英语(4) 4.0     公共基础必修课目标课程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30040 体育(4) 1.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17

04200050 社会实践 2.0     集中性实践环节  4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30300 金工实习C 2.0     集中性实践环节  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011

04050010 地球科学导论 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3010

04071070 摄影测量学3.5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013

04071080 遥感技术基础 2.0     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6011

04071090 计算机制图及应用3.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12119

04071100 GPS及现代定位技术3.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9019

04071240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5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1009

04071240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5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60 测绘经营与管理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5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260 测绘经营与管理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5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90 工程监理 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14119

04071290 工程监理 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10 测量仪器学 1.5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310 测量仪器学 1.5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30 建设项目环境效应评估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5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330 建设项目环境效应评估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5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430 大地测量学与GPS实习3.0     集中性实践环节  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440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1.0     集中性实践环节  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1100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0     公共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6015

04110070 创造学 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5 查看介绍  无方向      10117

04010020 采矿概论B 1.5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10020 采矿概论B 1.5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140 矿山测量学 3.5     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 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150 工程测量学 3.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190 数字遥感图象处理3.0     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20 近景摄影测量3.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50 资源经济学 2.5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50 资源经济学 2.5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270 城市规划与总图设计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270 城市规划与总图设计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80 土建工程概论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280 土建工程概论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20 卫星导航 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320 卫星导航 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40 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40 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360 电子地图制作原理与方法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360 电子地图制作原理与方法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450 矿山与工程测量设计1.0     集中性实践环节  6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460 矿山与工程测量实习2.0     集中性实践环节  6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470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 1.0     集中性实践环节  6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4360 土地整治与复垦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4360 土地整治与复垦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5110 地理信息系统 3.0     专业基础必修课核心课程 6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90010 管理学概论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6 查看介绍  无方向      1118

04110050 法律基础 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 6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0010 环境科学导论 2.0     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009

04071120 测绘软件设计 2.5     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1007

04071160 变形与沉陷工程学4.0     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7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1016

04071170 资源信息学 3.5     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7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1015

04071180 数字化测绘技术2.0     专业方向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1009

04071200 遥感地学分析与制图3.0     专业方向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10 地图制图与应用3.0     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7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230 数字摄影测量4.0     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7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50 地下工程测量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1350 地下工程测量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1510 学科前沿讲座1.0     集中性实践环节  7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4370 土地规划与利用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4370 土地规划与利用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074380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       

04074380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2.0     专业选修课一般课程7 查看介绍  工程与矿山测量       

04200070 科研训练 2.0     集中性实践环节  7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480 毕业实习 4.0     集中性实践环节  8 查看介绍  无方向       

04071490 毕业设计14     集中性实践环节  8 查看介绍  无方向

注(本人是学测绘的把主要课程学好即可.主要课程:《测量学基础》《工程制图》《大地测量学》《GPS原理及应用》《测量平差》《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汇编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产生有不可估量的用途和效果,在课程改革后,对于教学上的影响不小。《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重视科学 技术教育 “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科学技术教育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贯彻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为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培养未来能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此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开设《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正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具体行动。 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竞争必须重视科学教育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成为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由于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不仅是新的生产力的源泉,而且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源泉。电子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远隔千山万水,可以迅速获得各种信息;可视电话不仅可以听声,还可以互见其人;航天飞机可以飞出地球,登上月球,实现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医治许多疑难病症,延长人类的寿命;等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广大教育科研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发展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教育不断提供各类人才,科学技术要靠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去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靠人去推动,只有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小学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才的激烈竞争的形势,我们把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通过教学主渠道及其他有效途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于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于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内容。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浏览。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标签:课程改革语文阅读 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浏览。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课文入手。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深浅,都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此外,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词汇量、句意整合、推理理解、归纳概括、情感体会、评价赏析、综合运用等七个构成。因此,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在这方面课程标准是重视的,提出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教学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任意肢解课文的弊端,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珍视学生整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积累的能力。精读教学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这是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是普遍被忽视的,要加强研究,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 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略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凭借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以外,还要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引导学生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读教师推荐的有益读物,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能力要从三年级开始培养。 浏览,指大略地看。多用于平时消遣性阅读,如读报、看杂志、上网,以增加知识、见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必须学会浏览:根据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与需要无关的略去不看,相关的比较认真地看,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为我所用。在信息社会,浏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有用的阅读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予以重视。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一、简答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还有哪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六项具体目标:1)课程功能2)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4)教学模式 5)课程评价6)课程管理 2、课改的主要任务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 和“三个代表” 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6、“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7、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哪两种?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9、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10、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1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阅读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平阴县实验学校“”阅读课程实施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课程实施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课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和议论文,初步领悟作品的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和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课程实施措施

我们要结合我校学生必读书目,根据教学实际,及班级教学特点,扎实组织好校本课程——大阅读课程,鼓励学生扩展阅读面,自主选择,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1、创设读书氛围。 保证学生有书可读。(1)学生自己购买。(2)组织在校图书馆借阅、进入电子阅览教室进行网上阅读。(3)与他人资源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在教室布置中,各班应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读后感、有关读书的名言等容,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我们向学生推荐好书的原则是:(1)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2)尽量配合教材;(3)有利于传承我国文化经典。 2、指导读书法。 首要的是激发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然后要指导读书法,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最后要加强检查,激励表扬,让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对不喜欢读书的学生,要特别关注,经常引导、鼓励、熏、点拨。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不仅对“必读书”要熟悉,还要拓展阅读面,多读书,好读书。我们还将组织语文老师召开讨论交流会,交流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将成功经验在本年级、全校中推广。 3、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按照本年级制定的阅读计划,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课程。可以是阅读短文的集中指导,也可以是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的指导课,学生读书情况交流展示活动等。按学校制定的进入阅览室、网络教室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作者:来源:时间:2004-5-28 11:05:47 阅读次【大中小】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利.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2.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实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至于接受哪些知识,学习哪些内容,则是由大纲与课程事先规定了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通过设计教案,组织上课,指挥与控制着课堂教学,

(完整版)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在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就是要纠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这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是也很古老的。而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通识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强有力的支撑。其二心智训练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最后是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且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大学通识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大学里普遍的通病。 我们认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化。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等方面开始;并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在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型:其一,国家的历史与问题的知识。其二,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其三,介绍科学发展、方法、精神的课程。而这三种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实施上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少而精原则。二是独立原则。三是渗透原则。 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首先要建构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第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使双学位制、主辅修制、跨系选修制等各显其能。第三,营造实施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改革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建立起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不过,在实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

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平阴县实验学校“”阅读课程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和议论文,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和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课程实施措施 我们要结合我校学生必读书目,根据教学实际,及班级教学特点,

扎实组织好校本课程——大阅读课程,鼓励学生扩展阅读面,自主选择,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1、创设读书氛围。 保证学生有书可读。(1)学生自己购买。(2)组织在校图书馆借阅、进入电子阅览教室进行网上阅读。(3)与他人资源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在教室布置中,各班应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读后感、有关读书的名言等内容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我们向学生推荐好书的原则是:(1)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2)尽量配合教材;(3)有利于传承我国文化经典。 2、指导读书方法。 首要的是激发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然后要指导读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最后要加强检查,激励表扬,让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对不喜欢读书的学生,要特别关注,经常引导、鼓励、熏陶、点拨。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不仅对“必读书”要熟悉,还要拓展阅读面,多读书,好读书。我们还将组织语文老师召开讨论交流会,交流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将成功经验在本年级、全校中推广。 3、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按照本年级制定的阅读计划,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课程。可以是阅读短文的集中指导,也可以是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的指导课,学生读书情况交流展示活动等。按学校制定的进入阅览室、网络教室活动安排时间,定时组织学生进入专用教室参加阅读活动。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华 仅就有文字记载部分而言,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分量、科学课程开设的形式、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与教法的选择都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为了更好地认识当前正在发生着的这场改革的性质与意义,更清醒地思考与评价当前改革的各项举措,本文将对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和既往所发生的历次重大改革做一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希望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今天的小学科学课程编制和实施人员吸取前人的经验,同时避免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 一、中国小学科学教学久远的历史 研究表明(刘默耕,1998),中国有文字记载的自然科学课程始于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当时,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并被列于语文和数学之首。纵观中国古代的科学教青发展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政府对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视在秦始皇时期达到了顶峰,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却受到冷落,并由此一蹶不振,直到1903年在“废科举,兴学校”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教育才重新受到重视,并使“废读经,学《格致》”之风盛行起来。这里所说的“格致”就是当时科学课的名称。 自1903年以后〈除了袁世凯称帝的三个月〉尽管中国历经了各种国内外战争和运动,科学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仍几经危难最终被保留下来。然而,随着不同时期不同政府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同,科学课程在整个小学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权重、课程设置的具体形式以及课程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等方面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多次变动。(这些将在本文第二大部分加以详细介绍。) 除了科学内容在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地位,作为久远的中国科学教育史的另外一个重要侧面的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教材。1903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记住的年代,因为在此之前的中国科学教育尚未受到西方文化和教育哲学的影响。而自从1903年以后,中国的科学教育才真正走上现代科学教育(即以哥白尼以来的近代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道路。此前,中国的自然科学在学校里从未被列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多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发生规律以及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经验积累,科学教学都是以识字课和常识课的形式出现的。与此相适应地,古代的科学教材也是以识字课本和专门的常识课本两种形式出现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课本包括:先秦时期的《诗经》、西汉元帝时史游所编的《急救篇》、梁武帝时周兴嗣所著《千字文》、在旧中国盛行了几百年以至家家户户、老幼皆知的《三字经》,以及专门用于向儿童传授综合性常识的《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这些影响深远的教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也间接地记载了其时中国社会科技发展的先进程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1903年以来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沿革 (一)课程设置的演变 1903年,对于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年,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西方民主教育的思想和制度传人中国,科学课(当时称“格致”)从此成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围绕着小学低年级学段要不要单独设置科学课,课程名称的确定以及科学课内容和教法的选择,在过去的近百年间,中国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们却走过了一条蜿蜒曲折,有时甚至是看似循环往复、扑朔迷离的探索之路。中国老一辈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专家刘默耕先生在他所著《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中所列的自然教学事记表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现摘编如下。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完全科初等小学设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等课程。 简易科小学将后三门合为“史地格致科”。 高等小学设修身、中国历史、地理、格致。 1910年(宣统二年),初等小学不再分完全科与简易科,历史地理格致全部并入文学课本内讲授,高等小学不变。此后,“格致”科曾易名为“理科”“博物”,或“理化”“博物”。袁世凯称帝时取消了格致科,改为尊孔读经。 1922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社会》(包括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两科。《自然》之名由此在过去的大部分年代成为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通用名称。高小设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五科。当时的政府文件规定,“乡村学校无力单独设科的,可将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常识》由此成为由“社会”与“自然”综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的名称。 1928年,《小学暂行条例》规定设历史、地理、卫生、自然、三民主义等课程。1929年,中国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问世。该标准把高小的历史、地理和部分卫生内容合并为《社会》科,个人卫生部分并入《自然》科。初小则把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 1932年,高小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各科又单设,初小仍是一门综合的《常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前夕。 1949-1950年(即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地区初小有《常识》,部分地区初小没有《常识》(这些地区的初小因而也就没有科学课程),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是每周三课时(每课时50分钟)。 1951年,全国初小都取消了《常识》。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仍是每周三课时。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联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2.1 课程性质

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尝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尝试 新课改的落脚点就是要一点一点地落实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按学生在校时间计算,每天就应该看1200字以上的课外书籍,这么大的阅读量,光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根据我们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每天多的有600字左右,少的不足100字,远远没有达到课标要求。农村孩子由于受家庭经济、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靠家庭的力量去实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可以说是千难万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自然成为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多方设法,创设条件扩大孩子的阅读量;激发兴趣,传授方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会读书。 一、满足孩子基本的课外阅读条件 1、保证孩子有时间读书 按课程计划要求,小学生要上10来门功课,每天上6节课,在校有课堂作业、有的还有午间作业,回家有家庭作业,有的还有家长作业,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就算有点时间,他们也想玩玩游戏或看看电视,做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基本上没有心思和时间去看课外书籍。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我们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从每节课的40分中挤出5分钟来,组合成一节新的课---活动课,让学生自由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自上期开展以来,已初见成效。 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我们除了严格减负要求外,语文家庭作业多数是读课外书籍或预习,减少、杜绝机械重复式的练习。 2、保证孩子有书可读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学生的课外书籍中,除了作文辅导之类,普遍手中只有几本。“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书何谈读书。于是,我们采取三个办法筹集图书:一是学校筹集---我们每期都要添置一大批供教师、学生阅读的书籍,不断增加学校藏书量;二是班级学生互助---召开家长会,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图书,补充到班级图书柜中,大家都可以交换借阅;三是校园图书交流---开展“校园书市”活动,目前,我们正在举办之中,在校园书市里,学生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拿去自由交易,得来的钱又可以买书,能够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同时邀请了新华书店运来新书推波助澜。以上三个办法保证了学生有书可读。 3、保证孩子借阅方便 按传统的做法,把图书搁在图书室,让学生去借阅,由于诸多不便,不管你怎么开放,实际上学生去借阅的不多。对此,我们有三项措施:一是为每班添置了一个图书柜;二是把学校图书搬进教室,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就可以借到书,不用再到图书室去借,学生中午、放学、阅读课都可以随借随还,周末、假期还可以借书回家;三是为了扩大学生对图书的选择面,班与班之间定期进行图书交换。自开展以来,学生每天都能读到大量的课外书籍。 二、激励孩子喜欢读书、会读书 有了时间、有了书本、借阅也方便了,学生未必能做到自觉读书,对此,我们采取了两个方法。 1、放松孩子的阅读负担,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孩子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孩子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在鼓励孩子读课外书籍的问题上,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喜欢书。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书,我们就买什么书,他们喜欢看卡通、动漫、科普、科幻、童话之类的书籍,我们就先满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2、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实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至于接受哪些知识,学习哪些内容,则是由大纲与课程事先规定了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通过设计教案,主持上课,指挥与控制着课堂教学,处于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认为学生在课堂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因此,学生应该完全听教师的。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不能自己在课堂里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听从教师的话,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在这种学生观的支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实现的。 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这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必须体现的。为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再按照以往的学生观看待学生在课堂里的角色,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实现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3、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涉及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