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和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和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

用时:得分

◆基础预学(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9分)

金樽.()珍羞.()投箸.()

闻笛赋.()烂柯.人()宫阙.()

琼.楼()绮.户()婵.娟()

2.默写。(2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

沉舟侧畔千帆过,。

3.文学常识填空。(9分)

(1)李白,字太白,号,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代文学家。

(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字,号,代文学家。他和他的父亲 (人名)、弟弟苏辙都被列入“”之中。

◆提优助学(20分)

一、阅读苏轼《水调歌头》,完成4-6题。(8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5.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6.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

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7-8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8.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三、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完成9-11题。(7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第二联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和感情的。(2分)

10.以下对《行路难(其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1.简要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3分)

◆深度导学(15分)

一、阅读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完成12-13题。(6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亲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行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行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

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行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1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的理解和看法。(4分)

二、阅读苏轼《浣溪沙》,完成14-15题。(4分)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③软④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īnɡ):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指缫丝女。③捋(luō)青捣麨(chǎo):摘下青嫩的麦子,炒熟后,捣成粉片状。这是穷人青黄不接时的食品。④软:吃饱。

14.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2分)

15.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2分)

三、阅读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完成16-18题。(5分)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16. 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1分)

17.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2分)

18.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2分)

◆综合研学(25分)

一、名著导读(5分)

19.将下面《唐诗三百首》收录的作品按题材归类。(5分)

作品:杜甫《蜀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燕歌行》,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牧《泊秦淮》。

忧国伤时:;边塞行旅:;

壮志未酬:;依依惜别:;

山水田园:;

二、古诗文鉴赏(1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②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③,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④皆好学,而悫独任气⑤好武,故不为乡曲⑥所称。(选自《宋书·宗悫传》)

[注释]①仕:做官。②破:突破,超出。③披散:分散,此指逃跑。④群从:指侄儿辈。⑤任气:放任意气。⑥乡曲:乡里。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炳问其志.挺身与拒.

炳素.高节故不为乡曲所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3)“乘风破浪”这个成语后来指。(2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1.【2018年宿迁市】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10分)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3分)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4分)

(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3分)

◆拓展应用(20分)

22.你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试着把其中你喜欢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两三则加以赏析。要求:①选自己体会最深、感受最切的,要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②200-300字。

第13课诗词三首

◆基础预学(20分)

1.zūn xiū zhù fù kē què qióng qǐ chán(9分)

2.直挂云帆济沧海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

3.青莲居士诗仙刘禹锡唐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唐宋八大家(9分)

◆提优助学(20分)

4.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分)

5.“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凄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3分)

6.C(2分)

7.A(2分)

8.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3分)

9.苦闷抑郁激荡变化(2分)

10.A(2分)

11.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3分)

◆深度导学(15分)

12.B(2分)

13.表明作者对现实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4分)

14.煮茧、缫丝(每点1分,共2分)

15.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2分,意近即可。)

16. 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1分)

17.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2分)

18.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

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2分)

◆综合研学(25分)

一、名著导读(5分)

19.忧国伤时:杜牧《泊秦淮》;边塞行旅:高适《燕歌行》;壮志未酬:杜甫《蜀相》;依依惜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水田园:孟浩然《过故人庄》。(5分)

二、古诗文鉴赏(10分)

20.(1)志向;抵御,抵抗;一向;称赞(4分)(2)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2分)当时天下太平,读书人都把习文章考取功名当做正业。(2分)(3)为了理想,排除困难,奋勇前进。(2分)

[参考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此人志趣高尚学识渊博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乘着船顺风在大浪里驰骋。”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媳妇才进门,

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读书人都把习文章考取功名当做正业。宗炳向来气节高,许多年轻的兄弟子侄也都爱好学习,然而只有宗悫任性又爱好武艺,因此没有被乡亲称赞。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1.⑴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学生年平均应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其中中学生增长率比小学高。⑵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围绕劝说言之和理即可)

聘请书

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用3年。

西楚中学

*年*月*日

◆拓展应用(20分)

22.示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中,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是惋惜新花落去,二是庆幸旧燕归来,非常深切委婉地表达对时光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眷恋,语气情调柔媚和婉,对仗工整而不留痕迹,被誉为“天然奇偶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唯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达观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