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气的地理高考真题试卷分析

接地气的地理高考真题试卷分析

接地气的地理高考真题试卷分析
接地气的地理高考真题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文综真卷全国I卷(地理部分)答题技巧

作者:闲庭信步

作者的目的:唤醒教师和学生对作真题的重视,如能很好的研究真题,感悟答题技巧,总结已出考点,未出考点,高考方向,已离名校不远亦!

我们知道一份好的高考试卷要经过专家们精心雕刻,尽量作到万无一失。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能够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具有质量高、信誉度强、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出题思路、难度和考试热点等方面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真题研究透彻,意味着考生将考官的思路也摸透了。由于真题是由专家命制,逻辑性强,科学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因此我们要作到细细品读,让自己与高考试题做心与心的对话,真正达到“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的效果。既要加强对历年高考真题中各类题型答题范例进行研究,借助解题模板,学习规范作答,又要比对参考答案,分析评卷细则,找准自己答题的缺陷和失分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抢分策略。所以建议大家多花些时间研究真题。我们不是为了作题而作真题,而是为了找出真题的灵魂,摸出考官的思路,答题的技巧。因此,我认为真题的时代性,新老性、地方性与考生个人关系不大,考生所关心的应是看真题学会怎样答题,不要以为已出过的就不会出,就不去看,最好是已进入三年级就开始着手,按倒序时间从2018年的真题开始往前看,坚持下来,绝对收益匪浅。

虽然我不知专家出高考题的顺序,但是根据一个杯子里装石头、沙子、水的排序原理,我们先来研究大题(主观题),因为大题要设置情景,图文结合,涉及考点多、一旦出好,改动比较麻烦,而小题(客观题)则不同,比较易改动,所以,若是我出题,必定先定大题,然后由小题(客观题)来弥补大题(主观题)在考点上的不足。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一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解析试题:

1、考察学科的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测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涉及考点链接:交通部分(航线、港口);工业部分(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3、具体任务:

第(1)题:通过以学知识对交通运输点——港口的认知和材料中俄罗斯建设港口的目的来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的经济价值。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文图的解读能力及陈述、描述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抓住“简述”概念----即简要的语言陈述、描述或总结。既然是描述,那么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答案就在材料中、在书本上。其次,抓住经济价值的含义----说白了就是赚钱以及为赚钱这个终极目标而进行的所有活动;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说白了就是周边地区趁膝盖搓绳得到经济好处,那么哪些地区可以得到好处呢?这在文字材料中没有显示,只好阅读图9地图信息了,根据图中该项目的位置就可以判断配建港口位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此港口连通鄂毕河和北冰洋。因此。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就可以以此港为依托;而鄂毕河沿岸地区深入内陆,该地区出此港叫对外贸易。请看答案:

①、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答案来源见材料: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②、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答案来源见图:

配建原因:运输量巨大,设备当然无法直接运到目的地,所以需建港

为终极终极目标而

进行的活动

第(2)题:重点考察学生认识区域特征和对所学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知识的理解,并能认识和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想法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回答此题要抓住“说明”行为动词的含义-----意思是解释清楚,讲明白;说明原因,那么要说明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是表象,是能看得见的,考生只要看行为写益处就行了。

请看答案: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答案来源见材料、图和教材:

由图知:该项目纬度高、有永久冻土层、气候严寒不利施工-----选择模块施工方式的自然原因;

由文字材料知行为: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由教材知意义: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第(3)题:重点考察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利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解决产品、市场和交通的关系。

回答此题要抓住“分析”一词的含义--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所以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要知道现象是啥?本质是啥?本题的现象就是俄罗斯亚马尔的液化天然气要卖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

而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是桥梁,本质俄罗斯赚钱。如图:

请看答案: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采用模块化生产原因行为表象行为益处

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答案来源见材料、图和教材: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第(4)题: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回答此题要抓住“指出”一词的含义----提出论点看法,因此所提论点看法要有理有据,不能信口开河。所以,答案就在材料里,要学会获取和解读。

请看答案:(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答案来源见材料: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4、试题情境:

本题图文资料以俄罗斯为区域背景,以亚马尔液化天气项目为主线。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俄的资源优势)。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材料的鲜活性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双赢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一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配件港口的目的和考点展现)

5、学生作题水平:

参考标准答案,一定要做到: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试题:

1、考察学科的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测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二(各类陆地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联系)

涉及考点链接:河流、内外流河的概念、湿地、气候、地貌、降水量、蒸发量、盐度、等自然元素和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行为措施。

3、具体任务:

第(1)题:由河流排水受阻形成的景观,推测所成景观地区的地貌和气候,重点考察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

回答此题要抓住“据此推测”的意思-------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那么我们必须依据试题让我们知道的是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推测的是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不能乱找依据的推测,也不能不推测就直接说出答案。解决此题还要了解堰塞湖(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和沼泽湿地(地表经常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请看答案:

回答此题要抓住同意与否都不影响得分,关键是找到充足的理由支撑观点。需要注意的是,阐述理由时,只需从一个方面分析,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既赞成又反对”。

请看答案: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答案来源:河流、内外流河、湿地、内流湖和外流湖等知识。

4、试题情境:本题图文资料以我国东北地区嫩江流域为背景,以扎龙湿地形成为主线,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内流河的形成----扎龙湿地形成的前提)。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的依据)

5、学生作题水平:

参考标准答案,一定要做到: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回答此题抓点】“精密”和“地下”两个词,思考:“精密”要求什么条件,选项中哪些可以满足,

思考:为什么建地下,有什么好处?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答案】D

【回答此题抓点】本题是比较题,因此,要依据选项和所学知识对大连和岐阜进行认知,找出各自的,另一方没有的特点。要认知就必须知其位置,否则,一切为零,因此,平时应多看地图,熟悉位置。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任务完成。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B

【回答此题抓点】先看选项,然后思考,“精密机械设备”与“战备产品”的区别,其次注意“直接目的”一词和工厂建在“地下”比建在’地上”的好处,由前两题的思路来得到答案。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C

【回答此题抓点】四个选项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值的关系,A选项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值”有关,看折线图即可判断正误;B选项只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年龄结构图中看出;D选项只能用人口增长模式三要素图或单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显示,所以,答案显而易见。.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D

【回答此题抓点】根据大家对我国四个直辖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值关系的大致了解,并依据经济发展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差值”的关系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答案】A

【回答此题抓点】据材料抓住平坦面因何形成-----河流堆积,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答案不言而喻。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A

【回答此题抓点】结合所学知识:搬运物质重量和体积与河流流速的关系就可得知答案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D

【回答此题抓点】知道河段两岸平坦面的堆积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因此,河道两岸被河水淹没就有堆积,否则就无堆积,又从图中看到,该地侧断面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故该地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如果下降则T1、T2、T3不可能在水面以上的坡面上。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答案】B

【回答此题抓点】四个选项都是限速的原因,但是要思考哪个因素能成为这两个地段限速的个性因素呢?显然只有坡度。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B

【回答此题抓点】为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需考虑光照与车窗位置的关系,不能坐在有阳光照射的那一面,但是,还要满足不能长时间照射,就还要考虑在重庆到遵义再到毕节时段内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照射到车上的方向,行车时间是7月,该地太阳东北出、西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日出早,日落晚。然后,根据两段路的行车方向和行车时间长就可以确定答案。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A

【回答此题抓点】依据四个选项挑出影响两地的个性因素(地形、纬度位置),再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与气温成负相关,海拔------与气温成负相关,答案一目了然。

谢谢阅读,请轻抬玉手分享出去吧!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今年的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题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图形类型比较高,注重读图识图知识。试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二、试题解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15个小题,满分30分 出现错误较多的有第3题,地图上的方向判断不准;第5题,点A在那个半球掌握不准;第11题,选项A发达国家全部集中在北半球中的“全部集中”没有看清楚;第15题,学生对由降水和气温图判断气候类型掌握不准,对气候类型的特点掌握不牢,所以丢分较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小题,满分30分 错误较多的有第16题,(3)讲过原题,但个别学生回答错误,对四季和温度带的理解不够。 第17题,东、西半球判断错误,亚洲和欧洲分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不会写。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读多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

地理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突出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试题的命制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理念,紧扣教材,以课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注重地理事物、地理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的考查。试卷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对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础题、中等难度题比重合理,但难题难度略大。不足有:①没有体现出课标要求中“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要求;②试题的生活化气息不够浓厚,没有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二、成绩情况: ********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较高。失分率比较高的题是第10小题。 第10小题:学生对根据经度的理解存在困难,不能判断出东边时刻比西边早。(二)读图分析题: 第17小题:少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东半球看成西半球而选择B 第18小题:学生在区别山脊与山谷时,只会死记硬背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为山谷,向低处凸出时为山脊,学生在判断时,最容易将其搞混淆。

高二地理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大徳九年制学校 巩兴达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情况 这次期末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分析技能,本次试题的难度还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中等偏上的题目。归结起来整份试卷有以下这几点好的方面:1、知识点覆盖面广。从卷面知识点分布来看,覆盖整本书整章内容,较为全面。2、重

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3、重视对地理读图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和五带的划分考查。4、试题大部分考查了与学生现实较为接近的地理知识,但又不离开课本,没有脱离考点内容。 二、答题的情况 本次三个班88人参加考试,41不及格,及格率为53.4%,平均分58.64分,优秀率为6.8%,最高分88分,最低分20 分。 (一)选择题填空题答题情况:30小题共60分,平均分32 分,满分没有人。具体情况分析如下:第10,11,15,18,19、21、23、24、25 题,做错的多,主要是对课本的天气预报图形不熟悉,对世界只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没有能记住,对气候的特点容易混淆,对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了解不够,有几个题看不清造成失分。第1,2,4,6,9,,17,20 题是简单的题目,而且是平常已做过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较高。(二)综合题答题情况:第1题,考的是经纬网,共10分,平均分4分,失分多,大部分失分在于不懂得分东西半球以及东经和西经颠倒。第2 题,考大洲大洋的位置名称,共10分,平均分8 分,这题做的是比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位置颠倒过来。第3 题,等高线,共10 分,题中的图太小,学生看不清,导致失分过多,第4 题,考地球五带的划分,总分10 分,平均分8.5 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择题没有拿到满分的,说明在基础题目方面,这次考试做的不是很好,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平时对地理不是很重视,等到考试的前一周或者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试卷紧扣大纲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题,考查邯郸市的气候类型,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33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画出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2题中要求学生举出所了解的目前闻名全球的美洲黑人,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偏大,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更大,如综合题26题,第28题。(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5个读图题,再加上一个绘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 二、答卷评析 本次考试是由教育局统一试卷,统一时间举行,由任课教自行阅卷,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在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相对失分少些,有相当多的同学能拿完50分,而综合题失分很多,如26题,学生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好,题目稍灵活些,没有标出重要的180°经线跟0°纬线,很多学生就根本分不出图中的经度跟纬度,在地图、地球仪上辨认方向比较混淆,失分比较严重。

初一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和泰州市地理会考说明的考试要求,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分析

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分析

高三第一学期地理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备课组张莉一、试题分析 地理试题较为常规,但材料新意不足,总体难度适中。学生答卷中,选择题得分较低,最高40分,最低4分,大部分在16-24分居多。选择题中对于我校学生来说,自然地理题难度稍大,从试题的命题方式上来看依然是注重重难点知识的考查。综合题36题为常规题,第(1)小题考察了地形地势特点对植物(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难度稍大。第(2)小题主要考察丰沙里建设最大的原生态咖啡基地可能对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难度适中。第(3)小题概括出合作项目对丰沙里的重要意义,较为容易。37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重要的引水工程(引黄入冀工程), 第(1)小题推测白洋淀多次干淀的自然原因,第(2)小题白洋淀面积萎缩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第(3)对地下水禁采区设定的目的, 第(4)小题引水工程实施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选修中43题旅游地理,考查圣诞期间普吉岛吸引大量北欧游客的原因,难度不大。44题环境保护,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公路客运交通排放量变化的特征,提出控制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的措施,难度也较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平均分为较低,低于文综的政治和历史,,从成绩来看较不理想。 从答题情况来看,失分较高的主要是选择题: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第一代创业企业初始发展的显著优势是随着旧国有部门的衰退,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和人才的释放,而兴起的,故选B。

失误率较低。 第2题由材料可知,缝隙市场指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或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在第二阶段,集群核心区成形,形成了合作分工的网络,为了避免企业间生产经营模式趋同发展,减少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所以开辟缝隙市场,故选C。学生误选为A,材料分析不到位。 第3-5题,主要对区域特征的把握,只要把握拉日铁路经过的区域,较容易选择选项,但学生不去结合区域导致误选。 第6-8题,对难点——地质构造的考察,失误率较高,要结合图中的信息做题,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心里胆怯,不去分析,导致出错较多,这部分内容联系课本,我们的学生图文转化能力较弱。 第9-11题,没能仔细阅读题干,导致部分同学误选错误选项,同时对于原理的知识,学生较为模糊,对“高原季风”的理解不到位,灵活运用区域特征与课本基础知识的相结合能力不足。失分率较高。 从综合题的答题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36题为常规题,第(1)小题考察了地形地势特点对植物(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难度稍大,学生对于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答题不全面,结合材料找突破。第(2)小题主要考察丰沙里建设最大的原生态咖啡基地可能得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第(3)小题概括合作项目对丰沙里的重要意义,较为容易。学生得分率较高。37题主要考察了我国重要的引水工程(引黄入冀工程), 第(1)小题推测白洋淀多次干淀的自然原因,但做题中分析不到位,审题不清是失误的最大原因。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第(2)小题白洋淀面积萎缩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答题较好。第(3)对地下水禁采区设定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7-2018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次期末考试既是对学生这个学期来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验收,也是对我个人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说它重要,其实只是众多科目里的一门;说它不重要,它又始终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学工作寻求的突破点。教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50%,综合题5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5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如第1.2.3.7.8.17.20题,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第4.6.13题。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60多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1、2、22、18、14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4、20、16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二)综合题:综合题考察了经纬网、二分二至图、等高线、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气候,考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到不同的情境中赋予人文性。 读图分析题:尽管这些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最后一题,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方面分析,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更加周全,照顾到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活动,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收获,有长进。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比较扎实,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还是应该多提、多问,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杨涛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和第三章的前两节。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气温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二、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30分,1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70%,计21分。其中第一小题、第七小题、第十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二部分填空题共计20分,10道题,每道题2分,学生得分率为60%,计12分。其中第四、第六、第七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三部分综合题50分,学生得分率为44%,计22分。第27题(地球公转)得分率最低。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有些需要记忆的,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或没有完全记住。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在第三部分综合题表现很突出。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审题不清,盲目答题。第26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有些学生答不上来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第27题考查的是二至二分,学生读图不认真,下笔匆忙,有些不该错的错了。再次是学生自信心不强,有些题难度不是学生臆想中的大,一看题就发蒙,其实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是能答出来的,当卷子发到学生手中,有的学生再看卷子时说,这分丢的实在冤枉。再有就是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差,知道意思说不出来,或表达不清,如第29题的第2问。 三、学情分析 就整体情况看,本届七年级学生稳定,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从小学升入初中,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此次考试成绩与我预想的差不多,与以往期中同比差距不大。这次七年级六个班233人参加考试,平均分是54.7,合格率是42.1%,优生率(85分以上)是2.5%。各班地理成绩较为均衡,差距不大。此次考试仅复习一节课,结课比较仓促。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所学、所记,不是临阵磨枪所得。这次考试的试题,多是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有些是做过的。个别题是做过的原题,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准确掌握失了不少分。主要原因是,一复习不充分,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作业完成了,不是真理解,或不是独立完成。二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极少有学生找到我问地理问题的,即便是地理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写语数外作业。 四、提高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 2、课上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充裕的时间去记忆,去练习,这样学生才会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除对地理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能力培养要贯穿在每堂课的始终。 3、要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灵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用图、识图、分析图的习惯和能力。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

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综合来看,不及格人数较少,但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也不多,多说学生处于70-80分数段,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是很有潜力培养成优秀生的,所以今后的工作要在稳定及格率的同时,提高优秀率。表一: 题型 选择题(1--25题)50分 非选择题(26--29题)50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平均得分 得分率 41.5 83% 28.64 71.59% 根据表一情况分析说明:由于本试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以书中的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由此看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较薄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培养。通过学生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中山外国语学校 2013年重庆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杨玉龙 一、考点(双向细目表)

二、试题评价 2013年重庆市地理新课程高考试卷符合《重庆卷考试说明》地理学科的考查要求,实现了向新课程标准下的平稳过渡,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对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地理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倡导要“学以致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对修建拦河坝提出合理建议、对打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提出防范措施等)。 2、尽力做到对每位考生公平公正的考查 虽然重庆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学科存在三个教材版本混用的情况,但可以看到,本套地理试题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知识考查与情景设置都兼顾了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别,让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放心、公平地参加考试。 3、着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1)突显“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试题所选用的素材,大多源于现实的地理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首先,情景设置紧跟国际国内现实问题,如“美国巴西城市资源产出效益比较”、“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等问题,体现出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方式的关注。其次,情景设置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如“在城市中最短行车路线选择”、“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问题都选自考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引导考生关注国际国内热点事件及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善于运用地理学相关知识来认识和分析这些地理现象。 (2)重视对“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的考查。比如“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理调查”这一问题,是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展示了从收集地理信息开始、设计调查方法、最后分析调查结果的主要探究过程。试题的设置要求考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对新课程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关注了新课程地理学科新增的教学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本套试题关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对考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GIS)的考查,有利于促进考生对地理信息获

七年级地理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分析 淮南第十九中学地理备课组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二章《地图》和。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经纬线和经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四季、五带、等高线地形图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50分,2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74%,计37分。其中第一小题、第七小题、第十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二部分综合题50分,学生得分率为78%,计39分。第27题(地球公转)得分率最低。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有些需要记忆的,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或没有完全记住。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在第二部分综合题表现很突出。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审题不清,盲目答题。第29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有些学生答不上来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第27题考查的是二至二分,学生读图不认真,下笔匆忙,有些不该错的错了。再次是学生自信心

不强,有些题难度不是学生臆想中的大,一看题就发蒙,其实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是能答出来的,当卷子发到学生手中,有的学生再看卷子时说,这分丢的实在冤枉。再有就是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差,知道意思说不出来,或表达不清,如第27题的第5问。 三、学情分析 就整体情况看,七年级学生稳定,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从小学升入初中,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此次考试成绩与我预想的差不多,与以往期中同比差距不大。这次七年级8个班378人参加考试,平均分是68.63,合格率是71.16 %,优生率(85分以上)是27.51%。各班地理成绩较为均衡,差距不大。此次考试复习三节课,复习较充分。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所学、所记,不是临阵磨枪所得。这次考试的试题,多是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有些是做过的。个别题是做过的原题,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准确掌握失了不少分。主要原因是,一是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作业完成了,不是真理解,或不是独立完成。二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极少有学生找到我问地理问题的,即便是地理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写语数外作业。 四、提高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 2、课上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充裕的时间去记忆,去练习,这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选修10分。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 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6、试卷充分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如1—3题的雨水花园、4—6题的甘德国际机场 的变化、7—9题的渤海海冰、36题美国大盐湖的卤虫生产、37题的青藏铁路、42题的徒步旅行、43题的曼谷水患、44题的土壤保护,每一题组无不体现生活。 二、复习策略 在学校与年级组的领导下,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精细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自进入复习,在每一阶段复习之前,都做详细的计划,依据考纲、复

2017年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文综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试题评析(一) 合肥七中程静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注重基础、导向明确,很好地发挥了高考选拔人才和促进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和作用。整份试卷命题取材丰富,考查有新意,时代特征鲜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试题考点分布均衡,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来说试卷有如下特点: 一、试题结构稳中有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文综全国I卷的政治选择题仍然是12题至23题,共12道。非选择题结构有所变动,题号由以往38题2小题和39题3小题调整为:38题考查经济生活(14分);39题考查政治生活(12分);40题第1小题考查文化生活(10分),第2小题考查生活与哲学(12分),第3小题开放性试题“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试题结构编排有所更新,但考查范围和分值依然保持原有模式。 试卷回避“偏”“繁”“旧”知识点,坚持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考试范围的规范性相结合。突出主干知识考查,但又不失考查深度。试卷集中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体现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高度关注。例如,没有出现令大多考生焦虑的计算题,考查了曲线题,但要求学生对互补品和需求曲线的相关知识综合掌握。

二、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优势。 试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育德”和“增智”的彼此交融,塑造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出解释为背景,请学生分析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的原因及其意义。本题通过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国家意识,学科特色得到鲜明体现。 试卷还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生动的案例把传统文化具体化,引导考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如:19题以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设置情境考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40题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这些题目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成果,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试题中还隐含众多的公平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主流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贯彻高考改革理念,深化学科能力考查。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对学科素养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2015年下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北杨寨中学李刚 本次试题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选题共4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共60分。总体上看题不是很难,但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参考人数154人,及格人数43人,优秀人数10人,均分55分,最高分92分,最低分10分。相差82分,低分学生居多。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单选题基本上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的东西,学生做不上来,就是落实不到位。比如第4小题: 生活在沙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种是黑色人种,学生以为是白色人种。 第15小题:跨经度最多的是什么洋?(北冰洋)一些学生选错“太平洋”。 第二大题综合题失分较多。 第1题,得高线图,虽然平时强调的多,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做不到。第2题判断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按理说应该很简单,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做不到。第3题看地图,很多学生不会做。第4题“西半球”比较简单,其中“在哪可看到北极星”,有同学做不到,失分较多。 失分原因: 一、考前复习重点的偏差。我老认为经纬网一章才是重点,难点。学生不易掌握。所以考前侧重于本节的复习,忽视了期中考试以后内容的巩固。而此次考试经纬网只出了一个选择题,即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几乎等于没有考。而重点则在期中考试以后的内容,世界气候。世界发展差异。国际合作。世界居民这三章内容。这是本次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学生对地图还是不熟悉。不会看图。析图,还是局限于死记硬背。 今后措施:

一、着重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从图中分析数据,加强记忆,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中。 二、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要抓住概念,世界之最,方法,总结性的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并在作业本上做一遍,加强记忆。 三、关注文中的“小字部分”。这几年地理考试的“小字部分”考查内容逐渐增多。平时我总认为小字部分不考,实际上不是这样。小字内容还是重点考查对象。 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兴趣教学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