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用药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用药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用药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用药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用药、禁用药、慎用药及饮食调养

常用药:

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头孢类:如先锋霉素IV、V、VI,先锋鉍、头孢氨苄片,复达欣(头孢它定)、舒普深(头孢哌酮)、西力欣(头孢呋新)、罗氏芬(头孢曲松)等,另外泰能效果很好。红霉素、氯霉素。虽然是老药但效果肯定。

2.新斯的明(又名普鲁斯的明);酶抑宁(又名美斯的明);加兰他敏(尼瓦林,强肌片)。

3.发热可选用下列退烧药: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肌肉注射可用复方安基比林,柴胡注射液,严重可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感冒一般服中药较妥当,如中成药维C银翘片、板兰根冲剂、小儿速效感冒片等,西药抗病毒:病毒灵、感康、康泰克等药。腹泻可用黄连素、思密达(蒙脱石)、贝飞达等药。

4.手术肌松剂可选用:阿屈可林。

5.过敏可选用:息斯敏、开瑞坦,皮炎平及肤轻松

禁用药与慎用药:

a. 麻醉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乙醚、氯仿等。

b. 抗菌素类:除青、红、氯霉素之外其它各种抗菌素均应慎用。尤其氨基苷类药、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喹诺酮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c. 安眠镇静剂:如安定类、巴比妥类、氯丙嗪类等。

d. 抗心律失常药:如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类)、奎宁、奎尼丁等。

e. 中药:蟾酥(六神丸、喉症丸、牛黄解毒丸、牛黄消炎丸)、蝉蜕、防己、厚朴、辛夷。金钱风、锡生藤、三颗针、北豆根、洋金花、汉肌松、八角枫碱、傣肌松、红豆杉。

f. 肌松药:箭毒、琥珀胆碱、弛肌碘、氯化氨甲酰胆碱等。

g.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曲吡那敏、安他唑啉、赛庚啶、奥沙米特等具有抗胆碱作用的药。

h. 其它:如利尿剂、大仑丁、避孕药、D-青霉胺。

重症肌无力的饮食生活调养很重要,正确的饮食指导有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饮食调养原则:在饮食多样化、平衡饮食、避免偏食的基础上少食寒凉如绿豆、海带、紫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少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苦品食物出应少吃,苦能泻热,容易伤胃。多食温补如牛肉、猪肉、兔肉等。鱼类、鸡蛋、牛奶。蔬菜如菜心、韭菜、生姜、莲藕、番茄、土豆、栗子、核桃仁、花生等。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葡萄、杨梅、石榴、桃子、枇杷果、桂圆等。

北京民族医院(藏医院)重症肌无力专科提供,请参考

补充: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MG)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希望你不要失去信心。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一、概念: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 出现传递障碍的自家免疫性疾病。 本病少数可有家族史。 见于任何年龄,约60%在30岁以前发病,女性多见。 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除少数起病急骤并迅速恶化外,多数起病隐袭。 二、病因病理 1、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本病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 2、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本病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 三、临床分型 1、Osserman分型: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便于临床治疗分期和预后判断。 I型:眼肌型(15-20%),仅眼肌受累。

IIA型:轻度全身型(30%),进展缓慢,无危象,可合并眼肌受累,对药物敏感。 IIB型:中度全身型(25%),骨骼肌和延髓部肌肉严重受累,但无危象,药物敏感性欠佳。 III型:重症急进型(15%),症状危重,进展迅速,在数周至数月内达到高峰,有呼吸危象,药效差,胸腺瘤高发,常需做气管切开或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死亡率高。 IV型:迟发重症型(10%),症状同III型,但从上述I型发展为IIA型、IIB型,经2年以上的进展期逐渐发展而来。 Ⅴ型肌萎缩型,即在起病半年内即开始肌萎缩。 2、重症肌无力的其他分型 ⑴青少年型和成人型:重症肌无力常见于20-40岁。85%-90%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单纯眼肌型发现率为50-60% ⑵新生儿重症肌无力:约有12%重症肌无力母亲的新生儿有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肢体瘫痪,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生后48小时内出现症状,持续数日至数周,症状逐步改善,直至完全消失。 四、临床表现 1、临床临床特征晨轻暮重 2、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在活动后加重,体息后减轻 3、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可出现眼睑下垂、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引言: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有不死癌症之称,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当中,其中儿童也不例外,疾病的发生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有没有安全的治疗方法呢?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1、穴位注射:取穴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每次选2-3个穴位,双侧针,每穴注射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ml,每日1次。 2、耳针:主穴取眼、皮质下、脾。配穴取肝、肾、内分泌。毫针刺激后加用压丸,双耳针刺,每次取3-4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体针:主穴取中脘、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眼肌型,加攒竹、鱼腰、太阳、太冲;单纯上睑下垂,加阳辅、申脉;全身型者,加肩YU、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2-3个,行补法,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2-3日后,可开始第2疗程。 病因 1、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 2、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病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 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但是有关该病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关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且大量的

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目减少,受体部位存在抗AchR抗体,且突触后膜上有IgG和C3复合物的沉积。 并且证明,血清中的抗AchR 抗体的增高和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的AchR数目的减少,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胸腺是AchR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因此,本病的发生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调节人体AchR,使之数目增多,化解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 指肌无力症状局限于眼外肌,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任何年龄均可起病,而相对的发病高峰是<10岁的儿童和>40岁的男性,>50%的MG 患者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起病,其中10%-20%可以自愈,20%-30%始终局限于眼外肌,剩下的50%-70%中,绝大多数(>80%)可能在起病2年内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中医据临床表现多诊为“睑废”,现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综述如下: 编辑本段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溴吡斯的明)可改善临床症状,20%-40%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副作用包括消化道痉挛、腹泻等,发生率可达34%。单独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不能改变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自然病程,无法有效防止向gMG的转化。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抗AChRCD4+T细胞反应、减少特异性AChR 抗体产生以及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终板结构改变和AChR重新合成等途径发挥作用。尽管有回顾性研究表明,口服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如泼尼松治疗新近发生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相比于单纯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或无治疗者,可明显改善眼部症状,有效地预防起病2年内向gMG的转化,但目前仍然缺乏相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结论。泼尼松起始剂量依照症状情况在隔日25mg到每天50mg 间选择,或从10-20mg开始,以后每3日增加5-10mg,直至症状改善或达到每天60-80mg。通常 2-4周症状明显改善后开始缓慢减药,每2周减少5-10mg,3-6个月减至最小有效维持量,每天2.5-10mg,过快减量可能导致复发。多数患者需常年维持低剂量用药,当维持剂量>0.25mg/(kg.d)时,可能增加类固醇药物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骨质疏松、感染、胃肠道出血和高血压等。病程较长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转化gMG的危险性相对低,因此治疗使用最低有效量,以改善临床症状。 少数症状没有改善或不能耐受皮质类固醇副作用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参照gMG患者的治疗方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常用的硫唑嘌呤主要通过干扰嘌呤代谢,影响T、B细胞增殖,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通常起始剂量为 2.5-3mg/(kg.d),维持剂量为1-2mg/(kg.d)。临床观察表明用硫唑嘌呤不仅能够改善症状、减少皮质类固醇药物的用量,而且能有效防止向gMG的转化。常见的副作用: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适、感染等。其它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霉素、环磷酰胺、FK2506)极少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使用。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短期治疗不推荐使用。 2.非药物治疗

名中医治重症肌无力(痿症)秘方

名中医治重症肌无力(痿症)秘方 94.1 益气温肾汤 【来源】徐杰,《湖北中医杂志》(4)1988年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8克,柴胡、升麻各7克,干姜、肉桂各6克,防风、生甘草 各8克,赤芍、地龙、白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待病情好转后,可用上方加工成冲剂,每 日3次,每次服20克,以巩固疗效。 【功用】温肾运脾、益气升陷。 【方解】方中的党参、黄芪、甘草、柴胡、升麻益气和中,升提脾气;又加肉桂,温 煦元阳,兼顾脾肾;久病体弱者肾阳亦亏,故再加熟附片以助干姜、肉桂温阳运脾,益气 升陷,适当佐以防风、赤芍、白芍、地龙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本方功专力著,疗效甚为 满意。 【主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加减】畏光、流泪、纳呆,加羌活、苍术;复视、斜视、眼球活动受限,加川芎、

全蝎、蜈蚣;面色?白、活动乏力,则红参易党参;病程长,反复发作,四肢欠温,加熟 附片、鹿角霜;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去防风、干姜,加仙鹤草、旱莲草。【疗效】治疗65例,痊愈(眼裂大小正常,且早晚无改变,伴随症状消失、新斯的明试 验阴性)24例(其中重型10例、中型14例);好转(眼球症状好转、眼睑下垂上抬0.2厘米、全 身症状好转)36例(其中重型12例、中型22例、轻型2例);无效5例(其中中型4例、轻型1例)。 总有效率为92.3%。平均治疗天数为41天,平均好转天数为13天。 94.2 马钱子方 【来源】裘昌林,《上海中医药杂志》(1)1986年 【组成】生马钱子适量。 【用法】先将马钱子制成胶囊。取生马钱子用清水浸泡半日,去毛,切片后,用香油 煎至呈棕黄色。捞出后用六一散粉吸附,筛去六一散,磨粉,每粒胶囊装入炙马钱子粉0.2 克,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1粒,饭后即服,每隔2~4日增服1粒,逐渐加至7粒为止。如 不到7粒而自觉肌体局部有一过性肌肉跳动、抽动感时,亦不可再增加。原来如服西药吡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心率。 2、有无肌无力加重,吞咽、视觉障碍程度。 3、自理能力和需要,有无担忧、焦虑、自卑异常心理。 【症状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反应。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手术用物及呼吸机供紧急需要。 3、重症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避免加重疲劳的不必要活动。 4、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人,做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 5、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避免冲撞病人,协助病人使用暖水瓶。 6、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吗啡、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7、重症肌无力危象: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病人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人。 (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病人需要。 【一般护理】

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激怒。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服药后40分钟左右进食。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衣裤清洁,勤更换内衣内裤。 4、鼓励病人表达心中的焦虑,给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健康指导】 1、病人出院后随身带有卡片,姓名、年龄、住址、诊断证明,目前所用药物和剂量,携带急救盒,以便在抢救时参考。 2、避免过劳、外伤、精神创伤,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3、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4、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5、鼓励病人参加家人和朋友的郊游或旅行。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观察护理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观察护理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 1.病因与发病机理 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本病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电镜检查见终板的突触前神经末梢中的囊泡数目和直径均无改变,但突触间隙变宽,突触后膜的皱褶变浅变少,所以突触后膜的面积和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多数学者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细胞免疫依赖、体液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胸腺异常有关,也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 2.病理 受累骨骼肌的肌纤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溢。急性和严重病例中,肌纤维有散在灶性坏死,并有多形核和巨噬细胞渗出与浸润。晚期病例,可见骨骼肌萎缩。少数患者可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心肌炎样改变。 3.临床表现 (1)本病见于任何年龄,约 60%在 30 岁以前发病,女性多见,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除少数起病急骤并迅速恶化外,多数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骨骼肌稍经活动后即感疲乏,短时休息后又见好

转。检查见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无力以及反复收缩后无力的加重。症状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到后期,肌无力症状恒定不再变化。全身所有横纹肌均可受累,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特别是眼外肌最易累及,常为早期或唯一症状;轻则眼球运动受累,多呈不对称性眼睑下垂,睁眼无力、斜视、复视、有时双眼睑下垂交替出现;重者双眼球固定不动。少数眼内肌也可受累,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面肌、咽、喉、软腭、舌肌、颈肌和肩胛肌受累,也可涉及呼吸肌、下肢近端肌群以至全身肌肉。症状长期局限于某些横纹肌群者,称局限型重症肌无力,如“眼肌型”、“延髓肌型”;涉及全身称为“全身型”。但两者常难绝对分开,往往是一种症状的延续和发展和两型症状同时出现。晚期的全身型患者,可有肩胛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股四头肌等的萎缩。 (2)重症肌无力危象 当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而致严重呼吸困难时,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A、肌无力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引起,由各种诱因和药物减量诱发。呼吸微弱、发绀、烦躁、吞咽和核痰困难、语言低微直至不能出声,最后呼吸完全停止。可反复发作或迁延成慢性。 B、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过量引起,除呼吸困难症状外,也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包括毒碱样中毒症状(呕吐、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⑴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⑻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 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 (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U A轻度全身型,U B中度全身型,川重度激进型,W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⑴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 *导读:眼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联结点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横纹肌疲劳,出现上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则视物双影或视物不清、眼珠偏斜、活动受限,均有晨轻暮重的显著特点,笔者在临床用中医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主方:黄芪100克、丹参30克、葛根50克、柴胡10克、升麻5克。脾虚气陷型伴肢体倦怠,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脉弱者,上方加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药10克,薏苡仁30克。脾虚湿胜型伴头重如裹、神疲气短、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主方加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石菖蒲8克,白蔻仁10克。血虚气弱型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气短乏力、爪甲无华,舌淡脉弱者,上方加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5克、枳壳10克。痰浊上泛型伴有体质肥胖,咳吐痰涎,头晕目眩、肢困乏力、舌淡苔薄腻,脉滑者,上方加法半夏、陈皮、白附子、胆南星各10克。 肝肾阴虚型加黄精10克、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可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睛明、丝竹空、攒竹、太阳;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阳白。每次选主穴2~3个,配

穴3~4个,每日一次。 眼型重症肌无力中医称上胞下垂,其病因是由于脾虚气弱,清气下陷不能上升,筋脉失濡养,而致眼肌无力不能抬举;或脾虚不运,聚湿生痰、痰浊壅滞胞睑、气血不能畅达经络所致;或脾虚生化无源,气弱血虚、肤腠空疏、肌肉滋养无本,以致眼皮弛缓无力。因此本病治则应以健脾益气、补肝益肾为主。其中黄芪补气升阳举陷,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丹参、葛根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张力,降低其脆性,提高神经肌肉的摄氧能力及对氧的利用;配合针灸能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神经的传递作用。针药并用,相得益彰。

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麻醉要点——【病例讨论总结】

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麻醉要点 一、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二、重症肌无力检查 根据临床特征诊断不难。肌疲劳试验,如反复睁闭眼、握拳或两上肢平举,可使肌无力更加明显,有助诊断。为确诊可作以下检查: 1、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氯化腾喜龙试验 2、电生理检查:常用感应电持续刺激,受损肌反应及迅速消失。 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提示肌收缩力量降低,振幅变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降低10%以上,单纤维兴奋传导延缓或阻滞。 3、血清检查:血清中抗AchR-Ab测定约85%患者增高。 4、胸部X线摄片或胸腺CT检查,胸腺增生或伴有胸腺肿瘤,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三、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 1、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酶抑宁或称美斯的明,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有瞳孔缩小、多口水、出汗、腹痛、腹泻等,可以同时服用阿托品以对抗。 1

2、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等。 四、麻醉选择方面 1、一般局麻或脊髓麻醉优于全麻 2、神经节肌肉接头阻滞剂应该有选择性地慎用 3、提倡无肌松插管,术后常规拮抗1(新斯的明):120(溴吡斯的明) 4、去极化肌松剂(如司可林)所需剂量可能比非MG病人高,但非去极化肌松剂(如万可松)仅需较低剂量就可引起明显且维持时间长的阻滞效应,术后所需辅助呼吸时间也延长故重症肌无力病人多建议使用去极化肌松剂(如司可林)。 1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31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410116110.html,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31例 作者:李习军 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对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进行探讨。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的62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29-02 当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出现损伤时就有可能导致重症肌无力[1]。眼肌型重症 肌无力是较为常见的重症肌无力类型,一般会表现为眼睑下垂,同时患者眼球活动也会受到阻碍[2]。传统中医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上胞下垂”、“睑废”,若出现气血瘀滞、风痰上壅、脾虚失运、命门火衰、脾阳不足等均有可能导致该病症的发作[3]。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对31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者采用了中医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62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6~64岁,平均年龄为(47.4±3.9)岁,病程为1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1±1.7)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7~67岁,平均年龄为(48.5±4.1)岁,病程为1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9±2.1)年。上述患者均确诊为重 症肌无力(眼肌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强的松治疗,成人患者35 mg/次,1次/d,当病情缓解后减少每日服药量,之后给予患者溴吡斯的明治疗。小儿患者根据年龄递减药量。 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采用针对性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脾肾两虚。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眼睑下垂、眼球活动滞涩、舌质偏紫、脉搏微弱。药方:怀山药15 g、甘枸杞15 g、桑寄10 g,黄芪7 g、枸杞子8 g、杜仲 9 g、山萸肉11 g、当归15 g。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管理

重症肌无力的麻醉管理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当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称为肌无力危象。手术治疗广泛用于治疗MG,目的是改善症状,减少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用量。50-80%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20-40%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 重症肌无力的麻醉管理要点: 1.重症肌无力的分型 I型:单纯眼肌型,局限于单纯的眼肌麻痹。 IIa型:轻度全身肌无力,有颅神经(眼外肌),肢体和躯干肌无力,但不影响呼吸肌,无明显延髓肌症状,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IIb型:有明显的脸下垂、复视、构音和吞咽困难及颈肌、四肢肌无力,抗胆碱酯酶药物常不敏感,易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率较高。 III型:急性进展型,常突然发病,数周-数月内迅速进展,早期累及呼吸肌和延髓肌。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差,极易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率很高。常伴发胸腺瘤。 IV型:晚发型全身无力。通常为I、IIa型经过数年加重,成为IV 型,通常伴有严重的延髓肌症状。抗胆碱脂酶药物反应差。 V型:肌肉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出现肌肉萎缩,罕见。 2.术前评估和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A、分型、严重程度、目前治疗及效果,是否发生过肌无力危象及诱因。 B、溴吡斯的明的每日用量询问有无副作用。 C、泼尼松的每日用量及其副作用。 D、环孢霉素的用量及副作用,最好检测血药浓度。 E、是否伴有胸腺瘤,以及肿瘤大小、位置、是否压迫气管。 F、是否伴发甲减、恶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G、关注血钾水平,因为低血钾会加重肌无力症状。 H、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可提示是否有呼吸肌受累,以及预测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 I、术前用药,应避免应用巴比妥类和阿片类药物以免呼吸抑制,仅肌注东莨菪碱0.3mg。术晨服用维持剂量抗胆碱酯酶药。 J、准备术后施行辅助呼吸的呼吸机。 K、术前应用中枢或呼吸抑制药物,需持慎重态度。 3.麻醉方式选择

中医治重症肌无力方法

中医治重症肌无力方法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很好效果,中医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对中医这样治疗方法选择,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不过中医治疗疾病上,患者也要注意,这类治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饮食上要忌口,否则对疾病这类没有任何帮助,那中医治重症肌无力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中医治重症肌无力方法: 一、在治疗脾胃虚弱的时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养而成为痿症。临床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枯萎瘦削,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虚浮无华细,治疗原则:健脾生血、益气生肌。

二、血虚血瘀:血虚则四肢失养、血瘀则阻脉络成痿。病状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治疗原则:养血活血、祛瘀通络。 三、肺热伤津:肺主皮毛、宣发、升降。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热叶焦、津液不足、气血运行失常、四肢五体失养而成为痿。病状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弱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皮肤枯燥或伴有发热,呛咳无痰,小便短赤、热痛,治疗原则: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四、肝肾亏虚: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成痿。病状表现为:下肢

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脊酸软。一侧或双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数,治疗原则:益肝补肾、滋阴清热。 在对中医治重症肌无力方法认识后,治疗治重症肌无力的时候,都是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方式,不过对这样治疗方法使用,也需要注意一定要按照中医做法进行,否则对患者疾病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的,这点患者和家属都是要注意的。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重症肌无力是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疾病,为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异常疲乏无力,极易疲劳,不能随意运动,经休息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重症肌无力是人类疾病中发病原因研究得最清楚、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性疾病,胸腺是激活和维持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某些遗传及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1.外因—环境因素 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或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D—青霉素胺等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 2.内因—遗传 近年来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 3.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体内许多免疫指标异常,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异常的免疫指标却不见改变,这也许是本病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免疫学的病因尚无定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遗传的基础上,遗传柯能为其内因;在外因中,多数人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具有HLA-A1、A8、B8、B12、Dw3、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多为女性、青年起病,胸腺增生、无肿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低,用抗胆碱酯酶药无效,早期切除胸腺疗效好。具有HLA-A2、A3的症肌无力病人多为男性,40岁以后起病,多合并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高。上述提示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1.各种年龄组均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 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现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3.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4.病程特点起病隐匿,整个病程有波动,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晚期患者休息后不能完全恢复。多数病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 5.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 6.症状通常晨轻暮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痛、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7.重症肌无力危象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 一、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 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 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 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min。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某些情况下,如烧伤患者,因缺乏测量部位不用这种方法测量血压。 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无创袖带血压即振荡测量法。袖带大小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袖带内气囊至少应能包绕测量部位80%。 3.脉搏血氧饱和度 所有麻醉患者均应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血氧含量是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和溶解于血浆中氧量之和,其中结合氧量占绝大部分。因此SpO2通常能及时、可靠地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成人SpO2正常值为≥95%,SpO2 90%~94%为失饱和状态,< 90%为低氧血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能帮助快速诊断低氧血症。使用SpO2监测仪时,应开启脉搏音和低限报警功能。在麻醉恢复室,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助于鉴别术后肺部并发症,如严重的通气不足、支气管痉挛及肺不张。有些因素会引起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并不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如末梢灌注不良、重度贫血、低体温、给予亚甲蓝染料、传感器位臵不正确等。 4.尿量 监测尿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灌注(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微循环有关)状态。导尿管臵入膀胱是监测尿量可靠的方法。心脏手术、主动脉或肾血管手术、开颅手术或预计有大量液体转移的手术要求臵入尿管,其他适应证还包括长时间手术、术中应用利尿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或休克患者等。术中尿量应维持在1.0ml〃kg-1〃h-1以上。ERAS(加速外科术后康复)提出为了手术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器官功能早日恢复,没有必要常规臵入尿管,病情稳定应尽早拔出尿管。 5.呼出气二氧化碳 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是反映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全身麻醉患者必须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条件的科室对于镇静下非插管患者可行经鼻咽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PetCO2的正常值是35~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的住院患者。 一、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为:BNQ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的诊断标准。 2.临床分型(改良Osserman分型) 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痿病(重症肌无力)临床常见证候: 脾胃气虚证 脾肾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督阳亏虚,络气虚滞证 大气下陷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痿病(重症肌无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重症肌无力)的患者。 2.处于肌无力危象期;伴有严重的感染;伴发恶性肿瘤的重症肌无力,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通过四诊收集舌脉证特点,确定不同的证候类型。动态观察目睑下垂、肢体痿软、吞咽呼吸无力等主要证候变化,观察与脾胃、肾相关的纳差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等证候变化,与气虚、阴虚相关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等证候的变化,与督脉、络脉相关的眼球转动迟滞、颈脊无力、肌肉瘦削等证候变化,对主要证候及部分次要证候予以量化评分、判断疗效。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甲状腺功能;胸腺CT、心电图;肌电图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自身抗体,肿瘤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胃气虚证:调补脾胃 (2)脾肾两虚证:温补脾肾 (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4)督阳亏虚、络气虚滞证:温补督阳,通畅络气 (5)大气下陷证:益气升陷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注射、皮肤针、其他疗法如中医泡洗、推拿、穴位贴敷等。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肌无力症状好转。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发作期卧床休息,恢复期按时作息,避免疲劳。 2.饮食护理高钾、高钙、低钠、低脂肪,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 3.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病情暂时性加重、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精神障碍等,做好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餐前服用。 4.心理护理通过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解除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治疗。 5.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声嘶、吞咽困难、口腔分泌物增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现象出现,警惕呼吸肌麻痹导致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时通知医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6.基础护理吞咽困难者给予饮食指导,必要时行鼻饲流食;不能自行翻身者,给予按时翻身皮肤护理,实施安全措施;呼吸困难,咳痰无力者按时叩背,鼓励咳痰,遵医嘱予吸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过程中,协助医师

检测血糖、电解质等化验,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血浆置换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发热、变态反应、恶心或呕吐等。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自身抵抗力,预防着凉、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保证充足进食时间,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相对禁忌的药物,如各种氨基甙类抗生素、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荼洛尔、氯丙嗪,以及各种肌肉松弛药等;讲解激素的不良反应,指导规范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如不能随意减量或增加剂量,服用激素的同时,需服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及钾、钙剂等。 4.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诱发因素,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使患者保持乐观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疾病。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尽快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6.复诊须知按时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可能发生危象时应立即就诊。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神经与横纹肌之间传导障碍的一种慢性疾患。这种病多发生于15~35岁的女性。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的横纹肌活动后疲乏无力,而休息后又有程度不等的恢复。病人早晨起床时情况较好,到了夜晚,肌肉无力的情况就加重。横纹肌长期异常疲乏无力,“不能随意运动。各个病人受累的肌肉不同,同一病人不同对期受累的肌肉也不同。最多见的是眼肌无力(眼睑下垂)或肢体无力。具体症状有:眼睑下垂,眼球歪斜,转动障碍,复视,面肌无力,说话无力:闭目无力,咀嚼、吞咽均无力(吞咽困难),下颌下垂无力闭合,颈项抬不起,喝的水可从鼻孔中流出。呼吸道的分泌物无力咳出,可引起窒息。四肢无力的症状最早表现为上肢疲乏无力,如洗脸无力,梳头无力,继后又感到下肢无力,,步行艰难。多数患者的病倩时轻时重。少数患者病情逐渐发展,可导致全身肌肉无力。如果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呼吸困难)也可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病人常伴有全身性红斑狼疮或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感染、情绪刺激、过度疲劳、创伤、分娩、应用某些药物(奎宁、奎尼丁、巴比妥类等)也可以诱发重症肌无力,或促使病情加重(应用氯丙嗪、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均能使病情加重)。

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肌无力病人要注意护理,嘱病人要避免疲劳,并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感染。病人的生活环境要稳定,平时应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培养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重症肌无力属于祖国医学的“痿症”范畴,认为元气败伤,精虚血虚,导致“痿蹩”。临床上分为“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几种类型。 1、脾气虚弱型: 除了具有上面所说的“重症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外,还有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表现。 处方:黄芪30克,人参30克(嚼服),白术2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水煎服。 2、肝肾阴虚型:除了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外,还有头昏、目眩、遗精等表现。 处方:人参30克(嚼服),胎盘粉20克(冲服),熟地30克,山药30克,枸杞30克; 龟版30克, 山茱萸12克,白术20克。水煎服, 3.脾肾阳虚型:除了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外,还有怕冷,性欲减退,阴茎及龟头冰凉等表现。 处方:人参30克(嚼服),胎盘粉20克(冲服),鹿角胶30克(兑服),附片30克(先熬二小时),山茱萸15克,肉桂6克,山药30克,枸杞30克,黄芪30克。水煎服。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重点在于培补脾肾,认为“先天之本

21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2017-12-13 06:40 来源:未知编辑: 王天龙(负责人/共同执笔人)王东信(共同执笔人)梅伟(共同执笔人)欧阳文(共同执笔人) 于金贵、马正良、马琳、王国年、王建珍、王锷、毛卫克、尹岭、左明章、石翊飒、吕黄伟、刘敬臣、刘靖、刘新伟、孙玉明、纪方、严敏、李民、李茜、李恩有、肖玮、汪晨、张洁、陈彦青、努尔比艳克尤木、易斌、罗艳、赵国庆、胡双飞、贾慧群、顾尔伟、徐庆、徐国海、郭永清、黄雄庆、葛圣金、黑子清、曾庆繁、薛荣亮、衡新华 一、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 (一)总体评估 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评估是实施麻醉手术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客观评价老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及其风险,同时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提出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调整用药方案、功能锻炼甚至延迟手术麻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老年患者术前应当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代谢当量水平、营养状况、是否可疑困难气道、视力状况、精神/认知状况、言语交流能力、肢体运动状况、是否急症手术、近期急性气道疾患、过敏史、脑卒中病史、心脏疾病病史、肺脏病史、内分泌疾病病史、用药史(包括抗凝药物等)、头颈部放疗史、既往外科病史等对患者进行评估,以期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态。必要时,邀请相应多科专家参与讨论手术时

机、方案以及相应的术前准备。 ASA分级及年龄可初步预测患者围术期死亡率,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的关系见表1。有文献报道,大于80岁的患者接受大中型非心脏手术时,年龄每增加1岁,围术期死亡率增加5%。 表1 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注: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二)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与手术风险评估 手术过程本身可以显著影响围术期风险,包括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出血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表浅性手术围术期不良预后比胸腔、腹腔或颅内手术者低得多。以下手术风险较大:重要器官的手术、急症手术、估计失血量大的手术、对生理功能干扰剧烈的手术、新开展的复杂手术(或术者技术上不熟练的手术)和临时改变术式的手术。同类手术在施行急症或择期手术时,急诊手术的不良预后比择期手术者高3~6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麻醉风险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手术类型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风险。 (三)术前脏器功能的特殊评估 1. 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评估 区别心脏病的类型、判断心功能、掌握心脏氧供需状况是进行心

重症肌无力中医脾肾论治(完整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蒋方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肌无力特色专科,上海200082) [摘要] 治病必求于本,对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就是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从该病最具特征性的八大主症与两大特点的证名辨识、审证求因入手,提示脾胃虚损是重症肌无力的本质,脾虚致使机体稳态调控失衡是该病发生的内在成因,而脾虚及肾、脏腑失衡是该病的病机转归。临床从“病”、“证”两个层面着眼,通过辨病把握疾病态势和中医病机,通过辨证把握证候态势和中医定性。这种结合是符合中医学整体观的、个体化的、动态性的,是力求对中医病机与中医定性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医施治的证侯观与证治观。在这个整体观中,如何通过中医药治疗使机体气血、阴阳回复平衡有序,使病情改善、进而争取康复,治调脾肾是关键。可以概括为补中益气,振元治痿。[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辨病审证脾胃虚损脾虚及肾脾肾论治治宜调适 重症肌无力为神经肌病领域中比较常见的难治病。中医限于历史条件既无此病名也无完整系统的论述,在李庚和主任引领下60年代起即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经历了一个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开拓创新的过程。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医学术观点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领域内是十分突出和独具特色的,现将临床随诊所得及李主任经验之整理作一总结。 辨病审证释病机 一、脾胃虚损是重症肌无力的本质 治病必求于本,对重症肌无力辨证论治就是对本病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也是对本病证候本质的探索和把握。基于此,李主任从分析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入手,广览博引,上溯《内经》、中尊东垣、下融诸家,发掘整理铸成一说。对重症肌无力最具特征性的八大主症进行了证名辫识、审证求因。将上睑下垂(睑废,睢目)、复视(视歧)、言语低嘶(声喑)、舌软弱(舌萎)、抬头困难(头苦倾)、咽嗌不利、呼吸困难(大气下陷)和四肢不用(痿证),高度地概括为病在肌肉;临床症状虽然部位有别,所司各殊,但其共同点,都由疲怠无力而起,与脾所主的生理病理范畴适相吻合。脾通过运化水谷精微而产生“中气”,它通联于体表的“在体为(肌)肉”而将其功能突出的体现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