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江西省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八

2012年江西省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八

2012年江西省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八
2012年江西省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八

全国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案例分析题(八)及答案

(一)根据上级要求,某县决定开展全县的城镇地籍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分

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案例任务是完成该市地籍测量工作。

1.测区基本概况

该县总面积658k ㎡,辖 4 镇8 乡,地形以丘陵地为主,占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平坦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东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验收办法》;

(5)《土地现状分类标准》;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9)《城市测量规范》。

3.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成果资料

有村以上行政区界线资料、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该地区最新的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

5.测图比例尺与分幅

测图比例尺与分幅为:地籍图采用1:500 比例尺,地图分幅为50cm×50cm 矩形分幅。

问题:

1.简述地籍图内容的选取原则。

2.简述地籍图地籍要素的基本内容。

3.有一宗地如下图所示:

其界址点坐标分别为:

x1=1215.42m y1=2176.64m

x2=1403.21m y2=2243.53m

x3=1312.37m y3=2371.01m

x4=1140.95m y422453.78m

x5=1063.81m y5=2312.91m

计算该宗地的面积(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简述地籍图内容的选取原则。

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原则如下。

(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即这些地物或地貌本身就是权属界线或在

界线的附近,如墙、埋设的界标、沟、路、坎、建筑物底层的投影线等。

(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如田埂、地界类、沟、渠、建筑物底层投

影线等。

(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如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这些地物都是地籍图具有地理性功能的重要要素。

(4)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如下水道、自来水管、井盖等。

(5)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如万伏以上高压线、裸露的大型管道(工厂内部的可以根据需要考虑)等。

(6)有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

(7)注记部分,也就是地表自然情况的符号表示,如房屋结构和层数、植被、地理名称等。

(8)标识符,在地籍图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对地面客体(如土地权属单位、地块)的标识,以便使地

籍数据集、地籍簿册和地籍图形集之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标识符的含义和表达的具体内容在地籍数据集和地

籍簿册中都有准确和详细的描述。地籍图上主要表示的标识符有: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控制点号、房产编号等。

2.简述地籍图地籍要素的基本内容。

地籍要素的基本内容如下。

(1)各级行政境界:不同等级的行政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级行政境界,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闭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

(2)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地籍区(街道)是以市行政建制区的街道办事处或镇的行政辖区为基

础划分,地籍子区(街坊)是根据实际情况由道路或河流等固定地物围成的包括一个或几个自然街坊或村镇所组

成的地籍管理单元。

(3)宗地界址与界址线:当图上两界址点间距小于1mm 时,以一个点的符号表示,但应正确表示界址线。当界址线与行政境界,地籍区(街道)界或地籍子区(街坊)界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界址线,行政

界线可移位表示。

(4)地籍号注记:包括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房屋栋号,分别注记在所属范围内的

适中位置,当被图幅分割时应分别进行注记。如宗地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允许移注在宗地外空白处并以指示

线标明所注宗地。

(5)宗地坐落:由行政区名、街道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门牌号除在街道首尾及拐弯处注记外,其余可

跳号注记。

(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按二级分类注记。

(7)土地使用单位:选择较大宗地注记其土地使用单位名称。当单位名称太长时,可注通用名称。

(8)土地等级:对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并相应注记。

3.面积量算一般以外业实地测绘的界址点坐标进行计算。可用下式计算

(二)为了全面查清目前全市的土地利用状况,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

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该市决定开展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现已完成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

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6500k ㎡。全测区的地形类别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主要位于测区东南部,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地主要集中在测区的西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

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10m,丘陵地最高海拔为110m。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士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13989-92);

(9)《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5968-1995);

(10)《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 数字高程模型》(CH/T1008-200J)。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问题:

1.简述面状地物的上图指标。

2.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内容。

3.简述图斑编号的方法。

答案:1.简述面状地物的上图指标。

面状地物上图指标阐述如下。

(1)农用地中耕地、园地、养殖水面为6m ㎡(1:1 万图上实地面积为0.9 亩)。

(2)建设用地、农用地中的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晒谷场为4m ㎡(1:1 万图上实地面积为0.6 亩)。

(3)其他地类为15 ㎡(1:1 万图上实地面积为2.25 亩)。

(4)对于重要的小于上图指标的地类图斑(指耕地中的其他地类和其他地类中的耕地),实地面积大于100

㎡的,按零星地物处理,小于100 ㎡,归入邻近地类。

2.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内容。

线状地物调绘内容如下。

(1)线状地物实地宽度大于等于50m,依比例尺转绘,宽度从影像上直接量算,实地核实。

(2)实地宽度大于或等于20m 小于50m,双线表示,注明宽度。

(3)线状地物大于等于2m 小于20m,以线状地物中心线转绘,单线表示,并注明宽度。

(4)宽度变化较大的线状地物,应分段丈量。

(5)铁路、主要公路穿过居民地时应保持其连续性。

(6)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道路按有关征地材料核定,没有征地材料及其他线状地物宽度量测原则

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定》执行。

(7)对变化不大的较大河流,以影像图位置为准,实地核实。

(8)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没有的新增线状地物应实地补调或补测。

3.简述图斑编号的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图斑号编制,既要考虑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原详查成果。

(1)一幅图内,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图斑号,前边几位数字为图斑顺序号,后边三位数字为地类代号。在地

类代号和图斑序号之间,用“/”隔开,如:11/114.

(2)飞地图斑按所在行政村的图斑顺序进行编号,前边加字母“F”编号,如:F11/114。

(3)零星地类编号,在主图斑号后面加分号表示,如:11-1/114。

(4)线状地物以图斑为单位进行编号,采用分式的方法表示。分子表示线状地物的宽度,分母表示线状地物

的地类代号,前边三位数字表示线状地物地类代号,后边两位数字表示线状地物的顺序号,中间用“-”隔开。

(5)图斑号顺序编制可结合外业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号,并将原地类转换成新地类,亦可利用原详查

编号,在此基础上增减。

(三)某市计划测制本地区的1:2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前期工作是对本地区进行航空摄影。

1.摄区概况

摄区东西长132km,南北长112km,为一矩形区域,总面积为14784k ㎡。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

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海拔高度平地最低点为52m,最高海拔为345m。测区内低点平均高程为

75m,高点平均高程为234m。

2.航空摄影基本技术要求

(1)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

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2)航摄比例尺为1:2 万。

(3)航向,重叠要求为65%,最小不得小于60%;旁向重叠要求为35%,最小不得小于25%。

(4)航线敷设按常规的东西向敷设;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不少于2 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不

少于像幅的50%。

(5)采用GPS 导航,按设计坐标曝光;不敷设构架航线。

问题:

1.航空摄影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航摄分区的原则是什么?

4.航摄项目应提交哪些资料?

5.根据案例计算以下摄影参数: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摄区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叠度;航摄分

区数;摄区航线条数、每条航线像片数。

答案:1.航空摄影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测绘航空摄影项目主要包括航摄空域的申请、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航摄比例尺的选择、航摄分区的

划分、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摄因子计算)、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航摄仪的选择与检定、航空胶片的选

择和测定、航空摄影、航空摄影影像处理、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验收。

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摄区概况、主要技术依据、技术设计、实施方案、质量控制与保

障、成果整理和提交成果资料。

3.航摄分区的原则是什么?

航摄分区原则如下。

(1)分区的界线应与测图的图廓线一致。

(2)当航摄比例尺小于1:7000 时,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1/4(以分区的平均高度平面为

摄影基准面的航高);当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7000 时,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1/6。分

区内的地形高差(△H)=h高平均-h低平均。

(3)在地形高差符合相关规定时,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前提下,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4)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或有特殊要求时,可以破图廓线划分航摄分区。

4.航摄项目应提交哪些资料?

航摄项目需要移交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摄区范围图(摄区略图);

(2)摄区航线、像片结合图;

(3)航摄底片、晒印的像片、航片索引图和像片;

(4)航摄仪检定记录和数据;

(5)航摄底片压平质量检测数据表;

(6)航摄底片密度抽样测定数据表;

(7)附属仪器记录数据和相关资料;

(8)成果质量检查报告、航摄鉴定表;

(9)有关的登记表和移交清单;

(10)合同规定的其他资料等;

(11)验收报告。

5.根据案例计算以下摄影参数。

(1)摄影基准面。

(2)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3)摄区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叠度。

①最高点:

②最低点:

(4)航摄分区数。

该区的高差为:345-52=293(m),小于相对航高3048 的1/4,该区只需一个摄区。

(5)摄区航线条数、每条航线像片数。

①基线长度:B x=L x(1-p x)×m=230×(1-0.65)×20=1610(m)。

②航线间隔:D y=L y(1-q y)×m=230×(1-0.35)X20=2990(m)。

(四)1995 年11 月,国务院确定,从1996 年开始用 5 年时问完成全国陆地(不含港澳界)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任务。根据这一要求,某省在民政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于2000 年 4 月开始对本省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勘定工作。

问题:

1.简述界桩点位置选定的原则。

2.简述界桩的形状及界桩点的编号方法。

3.简述边界线标绘的内容、方法、技术及精度要求。

答案:1.简述界桩点位置选定的原则。

界桩点位置选定原则如下:

(1)界线走向明显转折处;

(2)地形复杂、界线不易辨认的地区;

(3)铁路,重要公路、主要河流与界线的交接处;

(4)边界经过的重要居民点地区;

(5)内河与界河或界江的汇合处;

(6)界河与界江易改道处;

(7)水陆界转换处;

(8)必要高程点及地形特征点处。

2.简述界桩的形状及界桩点的编号方法。

1)界桩的形状

界桩形状分三面形和双面形两种。一般三方行政区域边界线交汇处设置三面形界桩,其他处设置双面形界

桩。

2)界桩的编号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的界桩编号以每一条界线为一个编号单元,在一个编号单元内一般沿边界线由西向东或

由北向南用阿拉伯数字从001 开始顺序编号。界桩完整编号共8 位,由边界线的编号、界桩序号及类型码三部

分组成。同号双立界桩的类型码分别用A、B 表示,同号三立界桩的类型码分别用C、D、E 表示,单立界桩的类型码用Q 表示。同号双立界桩的类型码根据省简码赋予值,省简码数值小的为A,大的为B;对于同号三立界桩的类型码,当一方只有一根桩时,该桩类型码为C,其他桩类型码顺时针依次为D、E。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交会处(以下简称“三交点”)界桩的完整编号亦由三部分组成。前 6 位由界线

交会处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简码组成,省简码按数值大小由小至大顺序排列;第7 位为界桩序号;第8

位为等级码,用“S”表示。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边界线只存在唯一交会处时,界桩序号为“0”;交会处不

唯一时,则按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自 1 开始顺编。

省以下行政区域勘界时界桩编号,一般情况下遵循省级行政区域界桩编号原则,具体编排方法由省以下行

政区域双方共同商定。

3.简述边界线标绘的内容、方法、技术及精度要求。

1)边界线标绘的内容

确定了的边界线、界桩点位置,都应准确地标绘在经调绘整理后的边界地形图上。

2)边界线标绘的方法

边界线标绘一般要求在边界调绘的基础上进行。对地形要素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与边界调绘内容一并进

行。对有明显分界线(如分水线、道路、河流等)且地形要素变化不大的边界地段或以边界点连线作为边界线的

地段,也可由界线测绘双方在室内直接将边界线标绘在边界地形图上。

3)边界线标绘的技术要求

边界线在图上用0.3mm 红色实线不间断表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为界且地物符号宽度小于 1.0mm 时,界线符号在线状地物符号两侧跳绘;界桩符号用直径 1.5mm 红色小圆圈表示;界桩号用红色数字注出。

4)边界线标绘的精度

界桩点、界线转折点及界线经过的独立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图上

±0.4mm。

(五)“某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利用GIS 应用平台通过空间分析、专题制图、

三维模拟显示等手段处理干渠、分干渠各节制闸监控数据与水质监测数据,从而提高水利工程业务信息化水平,

同时为水利工程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问题:

1.试述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工作流程。

2.元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数据库系统验收的内容。

答案:1.试述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工作流程。

数据库系统建设包括数据库系统设计(含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数据建库,数据库系统集成、数据库测试

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阶段,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以保持数据库系统的持续运行和不断完善。

在确定数据库建设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应根据用户调查和需求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库系统

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概念设计、功能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内容;根据设计要求建

立集成化软硬件环境,进行数据库模式设计,开发功能模块,将各种数据在经过入库检查和数据处理后加载到

数据库中,并进行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经系统测试、数据库验收后,开始数据库的运行、服务和维护、更新。

2.元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元数据应是数据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元数据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识别信息,有关数据集的基本信息;

(2)数据质量信息,有关数据集质量的综合评价信息;

(3)空间数据组织信息,关于数据集空间信息的表示方法的信息;

(4)空间参考信息,描述数据集的空间参考系的有关信息;

(5)实体和属性信息,描述数据集内容的相关信息,包括实体及其属性信息;

(6)分发信息,有关数据分发服务方面的相关信息;

(7)限制信息,关于与数据有关的法律及使用方面的信息。

3.试述数据库系统验收的内容。

数据库系统应按照设计的要求,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验收。

(1)数据库系统的成果和文档。建库单位提交的成果和文档应齐全、完整。

(2)数据库系统的硬件及网络平台。应包括计算机、输入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网络和不间断电源等

设备。硬件设备及网络平台验收是检验其能否满足数据库运行要求,并符合数据库建库设计书的规定。

(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是否符合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4)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体。数据的范围、内容等是否符合数据库系统设计的要求。

(5)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按照设计要求对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备扮情况进行验收。

(6)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对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收。

(六)某市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计划在距市区15km 处的朝阳镇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先期工作是建设一条8 车道、设计时速80km/h 的公路以连接两地。××测绘单位承担了该项目地形图测绘任务。

主要工作内容:设计道路沿线1:500 带状地形图,宽度为设计红线外50m,遇规划及现状路口加宽50m;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绘竣工图。

问题:

1.简述中线测量的目的、作用。

2.简述纵横断面测量的内容及测量要求。

3.简述市政工程测量质量检验与验收的原则和制度。

答案:1.简述中线测量的目的、作用。

中线测量的目的是将设计线路放样到实地上,作用是设计意图在实地的体现,同时为工程的详细测量工作

打下基础,为线路工程平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开展各项调查测量及施工详细放样提供依据。

2.简述纵横断面测量的内容及测量要求。

纵横断面测量是在水准测量和中线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水准测量所测控制点的高程,施测线路中桩

的地面高程。横断面测量是测量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按一定比例绘制成横断面图。

纵横断面测量应符合下面的规定。

(1)纵断面测量(即中平测量)应逐点附合于基平测量水准点上,按图根水准测量(包括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

程测量)精度要求沿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相邻水准点高差与纵断检测的较差,不应超过2cm。设计所依据的重要高程点位如铁路轨顶、桥面、路中、下水道井底与坑深测高点等应按转点施测。水准点和转点的

读数取至毫米,各中视点的读数则取至厘米。

(2)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能满足需要。横断面的方向,在直线部分应与中线垂直,在曲线部分应在法线上。

作业过程中,视横向地形变化,在不影响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减断面数,加测断面时应在中线上补桩

号及高程。旧路展宽和排水沟等工程,可选有代表性的位置施测横断面。

(3)在测量横断面时,应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测出横向遇到的建筑地坪、各街巷与单位出入口地面、地下室

采光口的窗台、地下管线检修井井盖、进出水口、不同路面结构界线、沿岸水工建筑物顶面等处高程。测路拱

大样时应适当加密点位。

(4)按轴线桩施测横断面时,到中线处应加测高程并注明,以备测绘中线纵断面图。

5)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或用水准仪测高、用皮尺或绳尺量距,高差读数至厘米,距离读数至分米。

3.简述市政工程测量质量检验与验收的原则和制度。

质量检验与验收的原则;注重自检和过程检查,切实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两级检查不应交

叉进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中的每个工序侧重点不同。

(1)一级检查宜侧重作业方法与技术设计的一致性,各种原始记录、计算手簿的正确性,成果图表的正确性,调查成果的一致性等。

(2)二级检查宜侧重成果图表的正确性,调查成果的正确性、合理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一致性,平面图

与纵横断面数据的一致性等。

(3)测量成果验收宜侧重测绘成果与委托方和设计方的要求的符合性、作业中特殊问题处理的合理性以及测

量成果的正确性等。

对测量成果宜组织外业抽查。

(七)某地区为全面查清全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决定开展全区土地调查工作。

问题:

1.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哪两项内容?

2.简述线状地物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3.试述内业数据编辑内容。

4.项目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1.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哪两项内容?

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两项内容。

2.简述线状地物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线状地物调查内容: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路等。

要求如下:

(1)宽度北方大于等于2.0m,南方大于等于1.0m 应予以调绘并实地丈量宽度,精确至0.1m;

(2)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5mm,依比例尺转绘,宽度从影像上直接量算,实地核实;

(3)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 小于5mm,双线表示,注明宽度;

(4)宽度小于图上2mm 的以线状地物中线转绘,单线表示,并注明宽度;

(5)宽度变化较大的线状地物,应分段丈量。

3.试述内业数据编辑内容。

内业数据编辑主要包括: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和图幅整饰。

4.项目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提交成果如下:

(1)技术设计书;

(2)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

(3)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5)土地权属面积统计表;

(6)土地利用数据库;

(7)原始调查图件及调查记录手簿;

(8)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

(9)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查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