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和目标

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基本特征:(1)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企业语言)。——会计的目标

(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特征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的方法

3.发展历程:古代(单式记账,实物与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近代(复式记账法,《薄记论》问世,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现代(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4.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

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活动或资金运动。

EX: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资金投入(所有者权益,负债)——资金运用(又称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资金退出(偿债、缴纳税、分配利润)

5.会计目标:又称会计目的,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的职能和方法

1.职能: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反映职能):首要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基本内容: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b.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d.资本、基金的增减

e.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f.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g.需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监督(控制职能):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

行审查。

注:a.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b.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c.这里的会计监督仅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为监督主体,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内部监督拓展职能: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评价业绩

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基础,是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2.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指会计对象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各

种方法、手段,这些方法、手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3)复式记账是会计算方法体系的核心。(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6)财产清算。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会计循环:(1)工作流程:确认、计量、报告(记录)

(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三、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四个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1)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部门,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

注:a.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

b.会计师某个主体的会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某个特定主体的信息,即会计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它所存在

(3)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分为年度(1.1~12.31)、中期(月度、季度、半年度)

(4)货币计量:我国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外企可用外币表示进行会计核算,但其对外提供报表事,应换算为人民币)

2.会计基础:(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应收应付制):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标准。

凡是当期的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事业单位〉(2)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四、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企业管理者(内部)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公众(外部)

2.质量要求:a.可靠性(真实完整) b.相关性(与管理、决策相关)c.可理解性(便于理解、使用)

d.可比性(同企业不同时,不同企业同时)

e.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非法律实质)

f.重要性(重要交易)

g.谨慎性(不高低估)

h.及时性(及时确认、计量、报告)

五、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解释公告)

《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1.含义: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2.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财务状况、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资产负债表构成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经营成果、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利润表构成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未来……,不形成资产)

(2)资产应是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资源。(拥有——所有权;控制——控制权,如融资租赁)

(3)资产与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确认条件: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按流动性不同:流动资产: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的资产。

EX:货币资金、存货、短期投资、债权(应收款、预付款)……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EX:固定资产(厂房、设备)、无形资产……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正在筹划的未来……,不属于负债)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非潜在义务)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注:无论何种方式清偿负债,都有经济利益的流出,除非债权人放弃债权。

——确认条件:符合负债的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按流动性不同: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预计在一年或者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EX: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EX: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否则企业无需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偿还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能返还给所有者。

——确认条件:(1)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2)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净资产。

——分类:按来源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金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所有权)

(2)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确认条件:符合收入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按性质不同: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按重要性: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特征:(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即分配利润不属于费用)

——确认条件:符合费用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是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生产费用(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经济用途〉

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注: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

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特征: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

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确认条件: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

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

——分类: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要素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历史成本:一般都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变现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EX: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可变现净值:存活的期末几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现值:EX:(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为现值。

(2)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以现值确认收入。

(3)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其现值为可回收金额的确认基础。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的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EX: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基础……

四、会计等式: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注:资产=权益、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复式记账、设置帐户、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企业在一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等式(动态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拓展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

资产——资产类负债——负债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类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利润——会计科目利润损益类

(一)(二)收入、费用(三)收入成本类

费用共同类(资产与负债性质共同)

1.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包括二级科目、三级科目)

2.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EX:总分类科目——财政部统一制定(一般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设置)

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外,可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2)相关性原则: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

二、账户:账户时很具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没有格式与结构)

1.账户的分类:

按核算的经济内容: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损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按核算的详细程度: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2.账户的功能:可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增加,一方减少,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4)摘要(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

(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余额)

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贷—借—贷+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1.相同点:(1)所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相同,口径一致,性质相同,都体现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

(2)会计科目是智能关乎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对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账户的性质)

2.不同点:(1)账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会计科目不具有格式和结构。

(2)账户更系统反应某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注:会计科目和账户通常作为用一次理解,互相通用,不加以严格区分。

第四章会计记账方法

一、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1.单式记账法(已经淘汰):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和经济业务额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2.复式记账法: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采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科学广泛)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可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根据记账符号不同: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

注:复式记账法以资产和权益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为记账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左——借右——贷

* 一方记录增加,一方记录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所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性质EX:资产类、费用类、成本类——借+贷—收入和费用结转入“本年利润”后期末应无余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借—贷+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金额进行登记。

3.账户对应关系:是指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

的相互对应关系。

4.会计分录:(按涉及账户的多少)——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一组对应的记账符号:借方、贷方

(2)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名称

(3)借贷双方相等的金额

5.试算平衡:(1)发生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

——直接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余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直接依据: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所有者权益

注:1.即使有关三栏平衡,仍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如漏记、重记……

2.必须保证所有账户余额均已计入试算平衡表

3.若试算平衡表借贷不想等,肯定记录有错,必须认真查找至平衡为止。

第五章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资金筹集——所有者权益筹资、负债筹资

(一)所有者权益筹资

1.构成:(按投资主体不同)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

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主要用于转增资本)

2.账务处理:A 现金投资:(1)股份有限公司借:银行存款(发行收入)

贷:股本(股票面值部分)

借: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即超出面值的溢价收入)

盈余公积——注: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

未分配利润若溢价发行,从溢价的资本公积中扣除,不足部分冲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2)除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公司借:银行存款(实收到金额)

贷:实收资本(双方约定的份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B 非现金投资:(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按照合同或者约定价格确认(即作价入账)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C 资本的减少:(1)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本企业股票而减资

a.回购股票借: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2(二)负债筹资

1.构成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结算形成的负债: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2.账务处理 A 取得与偿还

借:银行存款借:银行存款/长期借款(*见下页)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贷:银行存款

B 计提及支付利息(月末预提)

(1)短期借款:(2)长期借款

a.借:财务费用 a.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贷:应付利息借:财务费用借: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贷:应付利息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借:应付利息 *偿还借:长期借款——本金

b.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应计利息(已计提)

贷:银行存款 *偿还借:长期借款——本金财务费用(未计提)

应付利息(已计提未支付)贷: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未计提)

贷:银行存款

注: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核算

*筹建(管理费用) *生产经营(财务费用) * *购建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符合资本化(在建工程)

不符合资本化(财务费用)

二、固定资产业务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分类:(按经济用途)生产经营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综合)生产经营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土地……

1.成本(1)购入:购价+相关税费+使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

(2)自行建造:建造该固定资产使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3)投资者投入:按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但作价不公允的除外)

(4)融资租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较低者

(5)扩建、改建: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改扩建支出

(6)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或应收债权换入的固定资产: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

2.折旧: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影响折旧的因素:原值、净残值、减值准备、使用寿命(对各期折旧额的影响)

*折旧方法:

A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B 双倍余额递减法:除最后两年外: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已累计计提折旧)/2

注:(1)若有减值,则计提折旧时还需考虑减值准备。

(2)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不计提折旧。

3.账务处理A购入:

a.无需安装:借:固定资产

b.需安装:购入发生成本+安装支出在建工程(进项税额可抵扣时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安装完毕: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贷:在建工程

B 计提折旧:借:管理费用/……(由受益对象决定)EX:制造费用(生产车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累计折旧在建工程(自建固定资产)、其他业务成本……

C处置:出售、转让、报废、毁损……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收入—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固定资产清理”(结转后无余额)

a.将固定中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e.保险公司或者责任人赔偿

借:固定资产清理(差额)借:其他应收款——**

累计折旧(累计计提折旧)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计提减值准备)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原值)贷:其他应收款——**

b.有清理费用 f. 结转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c.取得处置价款损失:借: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清理

d.收回处置固定资产残料价值与变价收入注:固定资产盘盈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银行存款(变价收入)

原材料(残料入库)

贷:固定资产清理

三、材料采购

1.采购成本:采购到入库为止所有的支出——购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其他

(不包括合理损耗,因为颗粒损耗已经包含在材料成本中,也不包括入库后发生的费用)

2.账务处理

a.借:材料采购(实际)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b.借:原材料(计划)

c.借:材料采购(超支额)

abc,“银行存款”改为“应付**”

款已付货未入库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ac同左,b同上计划成本法(1)

B 发出商品

*实际成本:(1)个别计价法:合理准确,但工作繁重——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

(2)先进先出法:随时结存,接近市价,工作量大,物价持续上升时,存货成本低,利润大

——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手续简便,但不能及时结存,不利管理控制——品种多,收发频繁

(4)移动加权平均法:随时结存存货平均单位成本,工作量大——收发不频繁的

按照受益对象转入相应成本费用账户:借: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计划成本:(1)按受益对象确认相应成本费用

(2)调整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借:管理费用/……结转超支(实际大于计划):借: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贷:材料成本差异

注:按照计划成本法,购入时,材料成本差异借超支,贷节约;发出时,材料成本差异借节约,贷超支。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本期入库成本差异)/(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计划成本)*100%

四、生产业务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账务处理:

(1)材料费用:生产成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领用)制造费用(为提供生产条件等间接消耗)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2)职工薪酬:a.短期职工薪酬(工资、奖金、福利、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b.离职后福利

c.辞退福利

d.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计提:a.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薪酬)/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

*发放:货币性职工薪酬: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a.自产产品(视同销售) b.外购商品或原材料

借:应付职工薪酬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额转出)

贷:库存商品

注:丛职工工资中代扣职工房租或其他费用:借:其他应付款——房租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

(3)制造费用——分配:借: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贷:制造费用

(4)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借:库存商品

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不计算产品成本法、约旦产量比例法贷:生产成本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五、销售业务

1.确认与计量

*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全额能够可靠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经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注:代收的不是收入,但是代垫的是收入的一部分。

(3)销售折让:因售出商品不合格等原因减让售价,已确认收入的应在实际发生时冲减收入(不退货退钱)(4)销售退回:购货方退回商品、销货方退回一部分金额

a.未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退回: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b.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退回:冲减收入、冲减成本,若有现金折扣,还应冲减财务费用

若允许叩见增值税,同时调整“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账务处理

A.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借:银行存款同时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B.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1)毛利率法:适用于商品批发(商品种类多),可减轻工作量,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2)售价金额核算法: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计入“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计算分摊进销差价,将已销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C.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资源税、教育费及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消费税……

D.应交税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

注: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用“应交税费”核算,而是在支付时直接贷记“银行存款”。

(1)应交增值税

a.进项税额: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必须具有以下凭证时才可予以扣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完税凭证……

注:购入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等可按照买价的一定比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若为购进时即可认定进项税额不可抵扣的,直接将增值税额计入成本。

b.销项税额: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c.进项税额转出:

*购进货物等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霉烂变质、丢失或者背到等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若购进货物在没有任何加工情况下对其改变用途(EX:用于非应税项目,如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

借: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d.缴纳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企业:

a.购进货物:无论是否有增值税进项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均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而应直接计入购货成本。

b.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借:银行存款

六、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不能直接属于某个特定成本核算对象的,在发生适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的费用。管理费用: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EX:业务招待费、咨询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

销售费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EX:包装费、广告费、展览支出

财务费用: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EX: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

七、利润

1.利润形成: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可恰当反应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务。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A.期末结转:a.借:主营业务收入 b.借:本年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贷:本年利润资产减值损失

B所得税处理:应纳所得税额=睡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所得税税率

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结转: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注:“本年利润”在借方表示亏损,贷方表示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最终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利润分配(为负时无后续分配)(净利润的10%,但无需超过注册资本的50%)

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净利润(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

(1)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盈利:借:本年利润亏损:相反分录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注:按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主要用于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注:1.法律不做规定,企业自行决定比例,主要用于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2.基数:不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

a.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若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借方(即有未弥补

贷:应付股利亏损),则应该先扣减借方余额(即补

借:应付股利亏)再计。

贷:银行存款

b.股票股利:借:宣告发放时不做账务处理,事迹发放时:借:利润分配——转做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5)盈余公积补亏:除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补亏外,还可用累积的盈余公积补亏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6)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注:期末只有“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可能有余额,其他“利润分配”都没有。

第六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

1.概念: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出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作用:(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注:并非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3.种类:(按填制程序和用途划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纪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

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文字凭据,它是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是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

1.种类:

自制原始凭证:由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内部使用。

(1)取得来源不同EX:收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工资发放明细表、借款单、折旧计算表……

外来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

EX:购货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收付款通知单、车船票……

通用凭证: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格式不同EX:人民银行制作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

专用凭证:由单位自行印制的,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EX:折旧计算表、差旅费报销表、工资费用分配表、领料单

一次凭证: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3)填制手段EX:收据、购货发票、销货发票、收料单、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

和内容不同(所有外来原始凭证和大部分自制原始凭证都属于一次凭证)

(都是自制累计凭证: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EX:限额领料单

原始凭证)汇总凭证:一定时期内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EX:发出材料汇总单、销售日报、差旅费报销单

注:下列不属于原始凭证:经纪合同、生产通知单、材料请购单、盘存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2.基本内容(要素):(1)原始凭证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签名或盖章(5)接受凭证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内容(7)数量、单价、金额

注:实际工作中,除经营管理和特殊业务的需要,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可增加必要的内容。

EX:铁道部统一制定的铁路运单,标明了发货单位、收货单位、提货方式等。

*补充要求:(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公章;

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签名或盖章;

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2)自制原始凭证,必须盖有经办单位的领导或由单位领导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

(3)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

(4)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

(5)销售退回的,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

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汇款银行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6)职工公出借款凭证,必须附在记账凭证后。

(7)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

3.填制要求:

(1)基本要求:a.记录真实(经济业务内用、数字) b.内容完整(名称齐全不简化、品名用途明确、盖章齐全)

c.手续完备(如上补充要求(1)(2))

d.书写清楚规范

e.编号连续EX:发票、支票已事先印定编号的,写坏作废时,加盖“作废”戳记,不得撕毁

f.不得土改、刮擦、挖补EX:原始凭证内容有错,由出具单位更正或重开;金额有错必须重开

g.填制及时,及时填写,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及时审核。

(2)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a.一次凭证: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相关业务人员一次填制完成,只反映一项业务,或者同时反映

若干项同性质的经济业务。

c.汇总凭证:相关人员汇总一定时期内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后填制完成。

只能将类型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不可汇总两类及以上的经济业务。

(3)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企业同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由外单位相关人员填制完成。

*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局等部门统一印制,或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营单位印制,填制时加盖出具凭证单位*对于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复写纸套写或用打印机。公章方有效。

注:人民币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正楷/行书

(1)¥与数字之间不留空白。

(2)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有角无分得,分为“0”,不用“—”。

(3)“人民币”字样与大写金额之间不留空白。

(4)大写金额到元或角,后面要写“整(正)”,有分的无“整(正)”。

4.审核真实性、合法性(审核程序)、合理性(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需要、计划、预算)

完整性(内容、手续、盖章)、正确性(金额)、及时性(日期)

5.更正(1)原始凭证所记载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

(2)原始凭证内容有误:有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加盖出具凭证单位印章。

金额有误:不得更正,只能重开。

(3)原始凭证开局单位应当依法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于填制有误的原始凭证,负有更正和重新开具的义务,

不得拒绝。

二、记账凭证

1.种类:收款凭证有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款业务的。

专用记账凭证付款凭证也是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的依据。

(按反映经济业转账凭证: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业务

(1)按用途务内容不同)EX: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车间领用原材料、期末结转成本……

通用记账凭证:不用区分收付转记账凭证,将所有经济业务统一编号,在同一格式凭证中进行记录,

是指用来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为各类经济业务所共同使用,其格式与转账

凭证基本相同。

注:a.对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只填写付款凭证。

b.专用记账凭证可用不同颜色印制。在采用分工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规模大,业务多的单位;业务少,简

单,规模小的单位即可用通用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科目及金额

——又可分为借项凭证、贷项凭证(一个经济业务涉及几个科目,需填写记账凭证)

(2)按凭证填列方式复式记账凭证: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金额均记录在同一张记账凭中反映。

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都是复式记账凭证)

——便于了解有关业务全貌,减少凭证数量,不便于汇总记录每一个会计科目。

2.基本内容:a.填制凭证日期 b.凭证编号 c.经济业务摘要 d.会计科目 e.金额 f.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g.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注:收付款项还应有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3.填制要求:

(1)各项内容完整(2)书写清楚、规范

(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必须有原始凭证。

(4)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以自然张数为准,与记账凭证中经济业务事项记录相关的每一张凭证都应作为原始凭证。(5)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指出需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有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单位负担,且原始凭证分割单必须具备原始凭证基本内容。

(6)记账凭证可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编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填制依据

(7)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填制两张及以上记账凭证的,采用分数编号法。

(8)填制记账凭证出错时,应重新填制:

a.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会计科目错误

b.若会计科目正确,金额错误,可利用差额再填写红字(金额偏大)或蓝字(金额偏小)凭证调整记账凭证。

c.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的,应用蓝字填制更正的记账凭证。

(9)记账凭证填制完成后,如有空行,应自金额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空行处至合计数上行处划线注销。

注:收款凭证左上角——借方科目: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付款凭证左上角——贷方科目: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转账凭证——先借后贷,依次填入凭证

*当一个经济业务既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又有转账业务,须分别编制记账凭证。

4.审核: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付款业务后,应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以免重复收付。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传递: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

EX:填制报销单——部门负责人验证签字——单位领导审批签字——财务负责人审批签字

——出纳收付款盖戳记——会计填制记账凭证——会计记账

2.保管: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既要完整无缺,又要便于查找。

(1)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从外单位取得原始凭证散失,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号码、金额、内容,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可代作为原始凭证。(2)会计凭证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张数、起止号、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

(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签名或盖章)(3)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

(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并在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日期、编号、种类,同时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编号,以便查阅。

(5)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年度终了时可暂时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统一保管。

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但出纳人员不得监管会计档案。

(6)严格遵守会计凭证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第七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

1.概念: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

务的簿籍。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2.作用:(1)记载和储存会计信息;(2)分类和汇总会计信息;(3)检查和校正会计信息;(4)编报和输出会计信息。

3.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现金日记帐;

(2)扉页:主要载明账簿启用登记和经管人员一览表及账户目录;

(3)账页:账户名称(总分类账、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登记账簿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

4.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a.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

b.账簿序时、分类地记录经济业务,是在各个具体的账户中完成的。

c.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实质内容。

序时账簿(日记账):按照经济业务发生事件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又分为普通日记账(登记全部经济业务发生情况账簿)

特种日记账(登记某一类特定业务发生情况的账簿)EX:库存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

分类账簿:(按其反应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

按用途*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备查账簿(辅助登记账簿/补充登记账簿,简称备查账):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只是对其他账簿记录的补充,不存在依存和钩稽关系。*按需设置,无固定格式要求。

两栏式账簿: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EX:普通日记账、转账日记账

三栏式账簿: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目。EX: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按账页格式多栏式账簿:在借方、贷方按需分设若干栏。EX:收入、费用明细账

数量金额式账簿:借方、贷方和金额三栏内,每个栏再分设数量、单价、金额三小栏。

EX: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

横线登记式账簿(平行式账簿):前后密切相关的经济业务登记在同一行,以便检查每一笔业务发生和

完成情况。订本账:启用前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连续编号。EX:总分类账、现金日记帐、

可避免账页散失和抽换,但不可准确为各账户预留账页银行存款日记账

按外形特征活页账:账簿登记完毕前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EX:各种明细账(一般都是)

卡片账: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EX:固定资产的核算(我国)、材料核算(少数)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要求

1.启用:启用时,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账簿启用登记表”。

*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

*活页式账簿应按账户顺序编号,定期装订成册,再编定页码,另加目录以便于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2.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1)准确完整: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2)注明记账符号:账簿登记完毕后,在对账栏画勾,表已登记。(3)书写留空:账簿中的文字和数字上留1/2空格。(4)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银行的复写账簿可用圆珠笔。

(5)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冲销错误记录;不设借贷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额;三栏式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6)顺序连续登记:若隔页跳行,在空页/行用红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或标“此页/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章。(7)结出余额:解除余额后必须标明“借/贷”字样,无余额则“平”,余额栏“0”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保持账簿记录连续性、便于对账、结帐)

(8)过次承前: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本页最后一行摘要栏注明“过次页”,下页第一行摘要注“承前页”(9)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三、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设置日记账的目的是为了使经济业务的时间顺序清晰地反映在账簿记录中。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设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格式主要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库存现金日记账必须使用订本账。

*由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付有关的凭证,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逐日结出余额与实存数核对。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格式主要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但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在适当位置增加“结算凭证”一栏,便于编号和核对。

*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付业务有关的记账凭证,按照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和库存现金付款凭证(库存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登记银行存款收入栏,根据银行存款付款栏登记支出栏,每日结存。2.总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1)格式:三栏式(最常用,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目)、多栏式

(2)登记方法:

经济业务少的小型单位的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

经济业务多的大中型单位的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又称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定期登记。

3.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1)格式: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分类、连续地登记经济业务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

*其格式主要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横线登记式。(即无两栏式)

a.三栏式: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EX: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往来结算账户。

b.多栏式:适用于收入、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

*实际工作中,成本费用类明细账户可只按借方发生额设置专栏,贷方发生额由于每个月发生的笔数很少,可在借方直接红字冲销。也可在借方设专栏的情况下,贷方设一个总的金额栏,再设一个余额栏。

c.数量金额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EX: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存货账户

*其借方(收入)、贷方(发出)和余额(结存)都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专栏。

d.横线登记式:采用横线登记,每一相关的业务登记在一行,可依据每一行各个栏目的登记是否齐全来判断该项业务的

进展情况。EX: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应收票据和一次性备用金业务。

(2)登记方法:

*依据:a.根据原始凭证直接登记明细账;b.根据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明细账;c.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逐日逐笔登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

*可逐日逐笔,也可定期汇总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以及收入、费用明细帐

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及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对象是相同的,他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相互补充,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既概括又详细地反映同一核算内容。

*因此,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必须平行登记,便于账户核对和检查,纠正错误和遗漏。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是:(1)方向相同;(2)期间一致(同一会计期间);(3)金额相等。

四、对账与结账

1.对账:核对账目,是指对账簿、账户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的内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2.结账: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包括月结、季结、年结。

(1)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二是结出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2)结账的程序:

a.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对于发现的错误,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更正。

b.本期经济业务全面入账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c.将各损益类账户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d.结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转入下期。

注: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进行试算平衡。

(3)结账的方法

a.月末结账:

月末结算时,只需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余额。

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后,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即月末余额。

b.按月结计发生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

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下面划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再划单红线。

c.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

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下行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下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即全年年累计发生额,下划双红线。

d.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

年终结账,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注“本年合计”字样,下划双红线。

e.结转下年:年度终了,优越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结转下年”字样,下一会计年度新建会计

账户第一行摘要栏注“上年结转”,余额栏即上年结转余额。

五、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

a.顺差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有利于全面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但工作量大。

*适用于错账多,难以确定查找方向和重点范围的情况。

b.逆查法:从错账位置开始逆向查找错误原因;减少查找工作量,但因不是详细审查,易遗漏重要错误事项,方法复

杂,不易掌握。*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

(2)局部抽查:针对错误数字抽查账目。

a.差数法:指按照错账的差数查找错账的方法——主要用以查明是否重记、漏记——会计人员回忆和相关金额核对查找。

b.尾数法:只查找末位数——借贷方金额其他位数都一样,只有末位数出现差错。

c.除2法:以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当某个借方金额错记入贷方(或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

的2倍,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即是反向的金额。

EX:“原材料——A材料”账户借方3000误记入贷方3000,则该明细账户期末月将小于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6000,差异数6000除以2为3000即为记反金额。

d.除9法: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账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Ⅰ.将数字写小:EX:300误记30——差数270,除以9为30,即写错数字,30*10即正确数字。

Ⅱ.将数字写大:EX:40误记400,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的9倍,即40*(9+1)=400

——差数360,除以9为40,即正确数字,40*10=400即错误数字。

Ⅲ.邻数颠倒:记账时,若将相邻两位数或三位数的数字记颠倒,其不平衡差额都可被9除尽。

EX:95错记59,95—59=36,36/9=4;123错记321,321—123=198,198/9=21

2.错账更正方法

*若账簿记录有错,必须按照规定方法予以更正,不得涂改、挖补、刮擦或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

(1)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错误信息用红字划去,在上方用蓝黑墨水笔写正确信息。

(2)红字更正法: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的账户记录或凭证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a.记账后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红字填写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表示冲销,再用蓝字填写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

b.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

——按多记的金额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借贷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金额红字填写多记的差额,表示冲销。

c.补充登记法: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按少记的金额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借贷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金额蓝字填写少记的差额,表示补充。

六、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1.会计账簿的更换: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会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财产物资明细账、债权债务明细账更新工作量大,则可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账簿也可以连续使用。

2.会计账簿的保管:

*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保管期满后,还要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才能销毁。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1.概念:

(1)账务处理程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

(2)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

(3)记账程序是指由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到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2.意义:(1)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

*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最基本)

1.

A 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

F:CDE之间进行核对

A.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汇总原始凭证;

B.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以填制通用记账凭证;

C.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E.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F.期末,将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G.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2.内容:

(1)特点:直接根据记账凭证对总分类账进行逐笔登记

(2)优点:a.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b.总分类账较详细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过程清楚。

(3)缺点:由于总分类咋很难过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的,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4)适用范围: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注:实务中尽量将原始凭证填制成汇总原始凭证,再根据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从而减少总分类账登记工作量。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1.编制方法:

(1)汇总转账凭证与汇总付款凭证设置方法相同。

*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时,按转账凭证的贷方科目设置,按借方科目予以汇总。

(2

2.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

进行核对

明细分类账

A.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汇总原始凭证;

B.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以填制通用记账凭证;

C.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E.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F.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G.期末,将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H.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3.内容

(1)特点:先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2)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清晰反应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查账和分析账目

(3)缺点: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按每一贷方账户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4)适用范围: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是企业通常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后,按照不同的会计科目分别列示各账户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

1.编制方法: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一般都是一借一贷的形式

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每10天、15天或每月)汇总出每一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填写在科目汇总表的相关栏,可以反映全部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登记总分类账时,只要将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分次或一次记入相应总分类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按会计科目汇总会,加总所有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可得试算平衡:

所有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转账凭证)

A

CDF余额核对

A.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汇总原始凭证;

B.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C.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E.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F.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G.期末,将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H.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3.内容

(1)特点:先将所有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以科目汇总表为依据登记总分类账。

(2)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可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保证账簿登记的正确性,易于理解,方便学习。(3)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便于分析和检查经济业务的过程,不便于查对账目。(4)适用范围:所有经济类型的单位,有意识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九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1.概念: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

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意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加强管理,以保证财产物资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2)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财产清查的种类

全面清查: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核对。EX:年终决算之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全面资产

评估前;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岗位前……

按照清查范围局部清查:根据需要只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EX:库存现金每日清点一次;银行存款至少每个月

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到两次;各项存

货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贵重物品每月至少清查一次……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局部清查

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EX:a.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的实物保管人员调动工作时;

按照清查的时间 b.财产物资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损失或被盗时;

内部清查:本单位内部自行组织清查工作小组所进行的财产清查工作,大多都是内部清查

按照清查的执行系统外部清查: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情况需要对

本单位所进行的财产清查。一般来讲,进行外部清查时应有本单位相关人员参加。

4.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5)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先数量后质量

(6)填制盘存清单;

(7)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5.财产清查盘存制度

(1)实地盘存制度(以存计销):本期发出数量=账面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账面增加合计数量—期末盘点实际结存数量*优点:核算工作比较简单,不必逐笔登记存货减少的业务。

*缺点:无法连续反映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把因失窃等管理不善而减少的财产物资也视为销售,无法结算出日常的账面余额,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日常物资的账面结存额和财产物资的溢缺情况,且手续不严密,不利于管理。*适用于价值低、品种杂、进出频繁的商品或材料物资。

(2)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账面期末数量=账面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账面增加合计数量—本期账面发出数量

*优点:随时结出财产物资结存数量;随时反映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的结存情况,从数量和金额上进行双重控制,加强了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

*缺点:财产品种复杂、繁多的企业,其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较大

*采用永续盘存制的单位,仍需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以便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对于账实不

符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以达到账实相符的目的。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库存现金的清查

A.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库存现金实有数和现金日记帐账面结存余额核对。

B.注意事项:a.谁来盘点:盘点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由出纳人员经手盘点,清查人员从旁监督;

b.怎么盘点:清查人员认真审核现金收付凭证和账簿,注意检查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如借条、白条充抵现金

或超过库存现金限额、挪用公款等。

c.盘点结束:据盘点结果及与现金日记账核对情况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盘点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签字或

盖章;若存在账实不符,可以调整现金日记账。

*“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既是反映现金实存额,也是用于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2)银行存款的清查

A清查方法: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实有数。一般在月末进行

B清查步骤:a.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核对,以结算凭证的种类、号码和金额为依据,逐日逐笔核对。凡是双方都有记录的,用铅笔在金额旁打勾“√”。

b.找出未达账项(即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都没有“√”的款项。

c.将未达账项计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调整后的余额。

d.将调整平衡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主管会计签章后,呈报给开户银行。

C.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一、双方或一方记账有误;二、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事项。

*未达账项一般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款记账,银行未收款未记账的款项;

(2)企业已付款记账,银行未付款未记账的款项;

(3)银行已收款记账,企业未收款未记账的款项;

(4)银行已付款记账,企业未付款未记账的款项。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为了消除未达账项的影响,核对银行存款帐目有无错误。

2.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大多数财产物资的清查。

(2)技术推断法: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适用于煤炭、砂石等大宗物资的清查。

注:*对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点结果,应逐一填制盘存单,并同账面余额记录核对,确定盘盈盘亏数,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清查要点:(1)谁来清查:有关实物财产的保管人员必须在场,并进行盘点工作。

(2)怎么清查:如实准确登记“盘存单”,盘点人员和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字或者盖章方可生效。

“盘存单”是记录实物盘点后财产物资实存数,是反映盘点结果的书面证明文件。

(3)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是“实存账存对比表”,“盘存单”不是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

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是单位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和预收、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等。*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即派人前往或利用通讯工具,向结算往来单位核实账目。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

(1)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2)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3)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4)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注:发生财产损失应向税务机关备案,但基本要求中不包括向税务机关报告清查结果。

2.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与方法

审批之前:在处理建议得到批准之前,编制记账凭证调整账面记录,使账实相符;同时增加待处理财产溢余或损失。审批之后:按审批意见作为收入或费用处理。

3.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借方——财产物资的盘亏数、毁损数和批准转销的财产物资盘盈数;

(资产类账户)贷方——财产物资的盘盈数和批准转销的财产物资盘亏及毁损数。

*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应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故“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结账后没有余额。(1)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A.盘盈B盘亏

批准前:借:库存现金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借:管理费用(管理不善)

贷:其他应付款(查明原因,应付的)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其他应收款(责任赔偿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A盘盈B盘亏

批准前:借:原材料/……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原材料/……

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管理费用批准后:借:管理费用(管理不善)

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

其他应收款(应收责任人,保险公司赔偿)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A.盘盈:B盘亏:

批准前/后:借:固定资产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批准后:借:营业外支出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累计折旧……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 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 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 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 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反映经营成果,盈亏状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细则:(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的资产。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如: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有价证券: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债权;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2)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指企业用来进行或维持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如: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房屋,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设备是企业财物;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不是,属于季节性或临时需要而发生的资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定义: 1、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的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2、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作用 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会计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文化教育会计、物业管理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出版印刷会计、私营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煤炭企业会计、钢铁企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汽车行业会计、烟草企业会计、酒类企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加工制造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外经外贸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私用会计、政府会计。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文件

2011年会计考试必考知识点 不管是实际工作依旧考试,都离不开会计最差不多的知识——会计要素、差不多等式、差不多报表。 七、会计; 6要素、2等式、2报表 1.形成,3要素: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 1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报表:资产负债表 2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2报表:利润表 八、教材差不多框架 第一章总论,即会计的一些差不多知识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差不多是按照六要素的顺序来讲。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属于专业术语。会计科目是为会计所核算的具体内容起的名字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即会计记账的方法,如何记增加,如何记减少。 第五章要紧经济业务核算,以分录形式讲解了从资金筹集、供产销,一直到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即以工业企业为例讲了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七章会计账簿,即会计信息的书面载体。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即如何从原始单据一直到报表的。 第九章财产清查,年底出报告之前要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一致,必须对二者核对,即财产清查。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即最终如何提供信息。 第十一章会计档案,即各种会计资料如何保管、保管多青年等问题。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一)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治理工作。 理解:1.经济治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确实是站在谁的角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确实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要紧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财务会计:要紧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治理会计: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治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以后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依旧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适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①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②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③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计量单位有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货币计量。 ④会计具有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 ⑤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2、西周时期产生了会计一词,古籍记载“总和算之为会,零星算之为计”,简称会计。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与“薄记论”的问世为标志,其中来自于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被称为会计之父。 3、会计按报告对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4、会计对象:①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③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5、资金是企业各种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资金运动是资金的形成变化和位置移动,它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与资金的退出。 6、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主要包括: 6.1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6.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9、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方法体系中会计核算方法)。 10、会计循环 10.1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等环节组成 10.2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人必然是一个会计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11、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并按期折旧,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使用) 会计分期——时间范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 货币计量——统计计量单位,(记账本位币可以是人民币或某种外币,但会计报表必须为人民币) 12、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企业 收付实现制(收到或支付现金)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 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比较复杂,但可以正确地反映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合理计算出当期损益,因而适用于企业。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便于量入为出,会计核算简单,但不同的时期缺乏可比性,因而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13、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与社会公众等

2017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归纳

1.第一章 1. 帕乔利被尊为"现代会计之父"。 2、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3、会计的基本特征 4、会计核算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5、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区别) 6、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7、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8、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的问题,会计计量解决的定量问题 9、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 10、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11、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12、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13、《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14、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15、会计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16、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17、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18、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19、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资金运动。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经济业务是单位和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业务往来,经济事项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事项 20、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等。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1、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注意: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往来款项都不属于财物 22、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23、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区别 24、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25、财务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26、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7、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