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 Android快速移植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4
安卓拼包移植——反向修改法找一个本机型的底包,然后把移植包里面的app、framerok和media提取替换进去.这种方法就称为正向移植;优点是改动小,操作简单便捷,新老手皆适用.缺点是因为bin下的某些程序或者库文件so差异导致不成功反向修改法就是拿移植包做底包,把本机型的内核、wifi驱动、传感器库文件、配置文件等替换进去缺点是比较复杂,对romer要求有些高(因为需要准确知道2个包的差异.并且知道出现问题应该修改哪里)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发挥ROM性能,因为框架、程序与底层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反向修改拼包法操作流程:1.清楚的了解本机型的硬件配置,也就是主板平台.通常同系列的CPU不同机型的ROM拼包移植成功率很高.2.挑选合适的底包和移植包,底包和移植包尽量同源,即同一型号CPU的3.找出底包和移植包两者的不同之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需要改动什么才可以让别的机型ROM能在我们的机型上面使用㈠底层硬件驱动不同.删除移植包里面的boot.img和system\lib下的modules文件夹.替换成本机型的㈡按键配置不同.将移植包system\usr下的keychars和keylayout两个文件夹替换成本机型的㈢传感器不同将移植包system\lib下的hw文件夹替换成本机型的㈣系统配置文件不同将移植包system\etc下的bluetooth、firmware、permissions、wifi 四个文件夹替换成本机型的(如果有);其中firmware中的modem.img是负责通信的基带文件!modules中的文件是开机底层引导驱动,只要这两处替换成你机型的,那么这个ROM一般都能正常启动进入系统,且有信号!还有enhanced.conf、media_profiles.xml(媒体配置文件)、vold.fstab(存储分区配置文件); 最后注意system下是否有vendor和wifi文件夹.........................以上操作建议使用文件对比器来进行对比.....................㈤修改build.prop把可以自定义的内容修改下.比如机型、日期、版本号等.参数如果懂可以修改,如果不懂建议不动它㈥修改updater-script不同机型的ROM,刷机脚本里包含的分区挂载和格式化命令都有所差异,如果不做修改直接使用,把本不该改动的分区挂载并修改了的话.等着手机变"砖头"吧!如果脚本开头有验证机型,请删除,例如assert(getprop("ro.product.device") == "**x" || getprop("ro.product.product") == "**xx");.......这就是验证机型的代码。
Android_ROM制作,精简及移植教程本教程主要内容有:Android系统文件夹结构解析、应用软件说明、定制精简、ROM签名把包等内容。
刷机有风险,出问题自负。
其实这个教程一早就想写的,但由于时间及本人的懒惰,一直拖着。
今晚终于静下心来写好本文,本文有部份内容来自于网络。
速度与华丽,你喜欢那个。
是不是想要一个又够速度又华丽的ROM呢?我是一个追求新鲜的人,对于手机的ROM,我又追求稳定、精简、美观、省电。
现在Hero ROM有很多,最新的有第三方Android 2.1版本,但这些ROM的制作者都会跟据自已的个人喜欢会增加和增少相应的功能或是界面,但我们往往不喜欢这些ROM的某些小方面,所以随着而来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ROM修改成为一个自已真正需要的ROM呢?以往一直是依靠“大杀器”来解决,但觉得还是过于麻烦,所以寻求办法自己动手修改ROM。
于是有了本文。
废话少说,进入题。
一、Android系统文件夹结构一个完整的ROM根目录会有以下几个文件夹及文件:dataMETA-INsystemboot.img系统目录说明1. 应用程序安装目录1) 系统应用程序所在目录/system/app/*.apk2)用户安装应用程序所在目录/data/app/*.apk3) 注意:a)在模拟器中,每重启一次,/system/app/下的应用都会被还原,有时/data/app下也会被清除b)若在/system/app和/data/app下有重名的应用,不一定会启动哪一个,尤其是在adb install杀死正在运行的程序时,有时旧的就会被启动2.用户数据所在目录/data/data/应用包名/shared_prefs 配置文件/data/data/应用包名/databases/* 库文件所在目录3. SD卡对应目录/sdcard/而我们需要处理的只是两个文件夹里面的内容:data/app –该文本夹里的文件可以全删,也可以自由添加自已所需安装的应用软件,刷机安装后可以自由删除。
S3C6410 移植Android 内核主要过程:. 安装lunux 环境. 安装编译工具. 下载Linux kernel. 安装Android SDK. 获得root file system. 修改Linux kernel 源码. 配置Linux kernel. 修改root file system. 编译Linux kernel. 下载kernel Image1.安装linux 环境安装Ubuntu Linux 系统,从网站上下载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映像,地址:/ubuntu/releases/8.04/下载ubuntu-8.04.2-desktop-i386.iso,刻录成光盘安装,安装可以在windows 系统下进行,选取有15G 空间的硬盘安装,输入用户密码开始安装这一步结束退出光盘重启进入Ubuntu 系统,完成余下系统安装。
Linux 安装完成,进入Ubuntu 系统,确保电脑连接Internet,安装一些必要软件。
打开终端输入命令框,进行下面的操作:$ sudo apt-get install ssh$ sudo apt-get install flex bison gperf libsdl-dev libesd0-dev libwxgtk2.6-dev build-essential zip curl $ sudo apt-get install valgrind$ sudo apt-get install sun-java6-jdk$ 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所有软件系统会自动从网络下载安装,完成后可以开始Android 的移植。
2.安装编译工具下载:$ wget/public/gnu_toolchain/arm-none-linux-gnueabi/arm-2008q1-126-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安装:$ tar -xjvf arm-2008q1-126-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3.下载Linux kernel从下面地址获得:/p/android/downloads/list?can=1&q=&colspec=Filename+Summary+Uploaded+S ize+DownloadCountKernel : linux-2.6.23-android-m5-rc14.tar.gz解压文件$ tar -xf linux-2.6.23-android-m5-rc14.tar.gz4.安装Android SDK从网上下载linux 版本的Android SDK,如下/android/android-sdk_m5-rc15_linux-x86.zip下载后解压,获得android-sdk_m5-rc15_linux-x86 文件5.获得root file system⑴下载busybox 工具从下面地址http://benno.id.au/blog/2007/11/14/android-busybox(linux 环境中下载)⑵运行emulator 获取root file system$ cd <目录>/ android-sdk_m5-rc15_linux-x86/tools$ ./emulator&等待emulator 启动,看到出现Android 系统画面,进入菜单ALL/Dev Tools/Development Settings 下,将Wait for debugger,Show running processes,Show screen updates 这三项打勾,回到命令输入终端。
Android系统移植和应用程序开发Android系统移植和应用程序开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Android系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作为一种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Android的成功在于其稳定且强大的底层架构,以及丰富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
而要充分发挥Android系统的潜力,就需要进行系统移植和应用程序开发。
Android系统移植是将Android系统移植到不同硬件平台上的过程。
Android系统本身是由Linux内核和一些用户空间服务、库和应用程序组成的。
在进行系统移植时,需要将这些组件适配到特定的硬件平台上。
这包括对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等)的管理和配置,以及对外设(如显示器、摄像头、传感器等)的控制。
系统移植的主要目标是确保Android系统能够在目标硬件平台上正常运行,并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性能。
系统移植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对硬件的适配。
由于Android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可移植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修改和配置即可实现系统移植。
这包括修改内核配置、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和适配用户空间服务和应用程序。
对于一些特殊的硬件平台,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修改和定制。
然而,在进行系统移植之前,需要对目标硬件平台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其硬件特性、架构和接口等。
此外,还需要深入了解Android系统的源码和架构,以便更好地进行系统的修改和调试。
一旦完成了Android系统的移植,就可以着手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Android应用程序采用Java语言开发,可以利用丰富的Android API和工具进行开发。
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包括界面设计、逻辑编程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界面设计是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重要部分,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用户体验来设计界面。
Android提供了丰富的界面组件和布局管理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各种界面效果。
Android软件一般后缀名都是apk,如果不是的话,看是否是rar格式的压缩文件,或者更改下后缀名就可以了。
安装Android软件的方法也很简单,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安装:1.使用Android手机自带的谷歌Android Market在线软件店,进入后选择想要下载的软件就可以直接付费下载安装,试用后如果不喜欢还是可以退货的。
2.也可以直接将下载安装文件存放在手机的SD卡中,然后直接在文件管理器中点击安装。
3.可以在PC端安装APK安装器,然后将Android手机连接电脑后,利用APK安装器批量的安装应用程序。
智能手机能与PC间进行联系和实时更新相关信息,使手机与PC的相关信息随时保持一致,这样不管走到哪里,可以确保你的手机的资料和相关信息都与PC上是相同的。
PC 上的信息资料, 如Outlook联系人/日程安排,日记、日历、任务和邮件等等,都可以同步到手机上,这样就可以让手机充当私人助理的角色,无需打开电脑进行相关的工作了,经常外出的商务人士有了这样的功能是很方面的。
Android系统是使用Linux打造的,所以与Windows的PC是不能直接相连的,必须使用第三方的软件进行协调。
目前HTC手机可使用自己的HTC Sync同步软件,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0.33。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手机使用的是1.5的固件,那使用HTC Sync2.0.18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手机是2.1固件的,就一定要用HTC Sync2.0.25以上的版本才行。
电脑系统要求:WindowsXP/2000/Vista/7,内存至少512M,硬盘空间至少50M,USB要支持2.0标准1. 检查之前是否安装过其他版本的HTC Sync,如果是,请先卸载(方便的话,卸载完后先重启一下,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最大限度的兼容性和稳定性)2. 下载最新版本的HTC Sync2.0.33到电脑上/tw/SupportViewNews.aspx?dl_id=933&news_id=631复制代码官方下载地址3. 安装最新版本的HTC Sync2.0.33到电脑上(注意:如果电脑有杀毒软件或防火墙正在运行,需先关闭这些)安装完毕后,电脑屏幕右下方会新增一个HTC Sync的图标。
android移植概述d id潘友华版权❝华清远见嵌入式培训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华清远见明确许可,不能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播此文档的任何部分;❝本文档包含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保留所有权利。
2内容提纲❝1、android简介移植方法概述❝2、移植方法概述❝3、android分区❝4、android源码结构❝5、android编译系统❝6、厂商定制❝7、初始化脚本android简介❝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主持开发。
主流应用是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机顶盒、智能家居、穿戴设备。
目前也开始在一些工业控制领域的得到应用。
❝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
2005年8月由Google 收购注资。
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收购注资月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
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2013A d id岁生日全世界采用这❝年09月24日谷歌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在迎来了5岁生日,全世界采用这款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
❝Android在正式发行之前,有两个内部测试版本,分别是:阿童木(AndroidBeta),发条机器人(Android 1.0)。
后来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谷A d id)发条机器人(A d id10)后来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谷歌将其命名规则变更为用甜点作为它们系统版本的代号的命名方法。
从Android 1.5发布的时候,代表每个版本代表的甜点的尺寸越变越大,分别是:纸杯蛋糕(Android 1.5),甜甜圈(Android 1.6),松饼(Android 2.0/2.1),A d id15)甜甜圈(A d id16)松饼(A d id20/21)冻酸奶(Android 2.2),姜饼(Android 2.3),蜂巢(Android 3.0),冰激凌三明治(Android 4.0),果冻豆(Jelly Bean,Android4.1和Android 4.2)。
a33芯片手册【最新版】目录1.A33 芯片概述2.A33 芯片的主要特性3.A33 芯片的应用领域4.A33 芯片的详细参数5.A33 芯片的开发工具和支持正文【A33 芯片概述】A33 芯片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系统级芯片 (SoC),采用了先进的工艺制程和技术,集成了 CPU、GPU、内存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
【A33 芯片的主要特性】A33 芯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1.高性能:A33 芯片采用了先进的 ARM Cortex-A78AE CPU 核心,主频高达2.6GHz,可提供出色的单核和多核性能,同时支持 LPDDR5 内存和 UFS3.1 存储,可提供更快的数据读写速度。
2.低功耗:A33 芯片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包括动态功耗调节、低功耗模式等,可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
3.高集成度:A33 芯片集成了 CPU、GPU、内存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物理空间和成本。
4.安全性:A33 芯片支持硬件加密和安全子系统等功能,可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A33 芯片的应用领域】A33 芯片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智能手机:A33 芯片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性能,可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
2.平板电脑:A33 芯片可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可应用于各种平板电脑。
3.智能穿戴设备:A33 芯片可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可应用于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4.其他领域:A33 芯片还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A33 芯片的详细参数】A33 芯片的详细参数如下:1.CPU:采用了先进的 ARM Cortex-A78AE CPU 核心,主频高达2.6GHz。
2.GPU:采用了 Mali-G78AE GPU,支持最高 1440p 分辨率的图形渲染。
3.内存控制器:支持最高 16GB 的 LPDDR5 内存和 UFS 3.1 存储。
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刷机教程_救砖教程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在本篇教程内,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线刷刷机教程,以及官方的ROM包下载,他是一款简单易学的刷机教程,全程中文界面,简单易懂,只要跟着下面的步骤耐心操作,相信很容易上手,下面是详细的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线刷刷机教程,一起来学习吧。
本站所有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刷机包都经过人工审核检测,更有刷机保为您提供刷机保险,让您无忧刷机!那么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要怎么刷机呢?今天线刷宝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的图文刷机教程,线刷教程和救砖教程,一步搞定刷机失败问题,跟着小编一步步做,刷机从未如此简单!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搭载MTK8382M四核处理器,于2014年5月上市。
这款平板价格实惠,售后和性价比比较高。
做工一般,拍照一般,外观传承了联想平凡的外观,至少个人喜欢黑色,不花哨的笨外观。
缺点在于触屏不太灵敏,电池续航差,原生软件不太好用。
这款平板要怎么刷机呢?请看下面的教程。
(图1)1:刷机准备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一部(电量在百分之20以上),数据线一条,原装数据线,机比较稳定。
刷机工具:线刷宝下载刷机包:联想A3300-T(联想Pad平板)刷机包1、打开线刷宝,点击“线刷包”(如图2)——在左上角选择手机型号(联想-A3300-T),或者直接搜索A3300-T(图2)2、选择您要下载的包(优化版&官方原版&ROOT版:点击查看版本区别。
小编建议选择官方原版。
),3、点击“普通下载”,线刷宝便会自动把包下载到您的电脑上(如图3)。
(图3)2:解析刷机包打开线刷宝客户端——点击“一键刷机”—点击“选择本地ROM”,打开您刚刚下载的线刷包,线刷宝会自动开始解析(如图4)。
A33快速移植指南C o nf i d en t i al文档履历版本号日期制/修订人制/修订记录V1.02014-06-09初始版本C o n f i d en t i al目录A33 (1)1. 概述 (5)1.1. 名词解释 (5)2. 方案定制 (6)2.1. overlay 说明 (6)2.1.1. 为产品添加Overlay 目录 (6)2.1.2. 改变mk 文件来添加overlays 的编译项 (6)2.1.3. 在overlay 目录下创建资源文件 (7)2.2. 预装APK (7)2.2.1. 默认预装APK (7)2.2.2. 预装到system/app 目录 (7)2.2.3. 预装到system/preinstall 目录 (8)2.3. 配置data 分区 (8)2.4. 修改启动LOGO (8)2.5. 修改启动动画 (9)2.6. 修改充电图标 (9)2.7. 定制recovery 功能 (9)2.7.1. 键值的查看 (9)2.7.2. 按键选择 (10)2.7.3. 功能使用 (10)2.8. 内存自适应 (10)2.9. 配置dalvik vm 参数 (11)2.10. 配置单用户说明 (11)3. 模块配置 (14)3.1. 自定义按键配置 (14)3.1.1. KEY 的硬件原理 (14)3.1.2. 驱动与硬件对应的关系 (14)3.1.3. Android 按键功能的映射 (15)3.2. WiFi/BT 配置 (15)3.2.1. 使用AP6181/AP6210 (15)3.2.2. 使用rtl8188eu/rtl8723bs (18)3.2.3. 使用esp8089 (21)3.3. LCD Panel 配置 (23)3.3.1. 配置文件的修改 (23)3.3.2. 配置UI 方向属性 (24)3.4. Touch Panel 配置 (24)3.4.1. 配置文件的修改 (24)3.4.2. Android 层的配置修改 (25)3.4.3. touch panel 驱动使用说明 (26)3.5. G-Sensor 配置 (27)3.5.1. 打包配置文件修改 (28)3.5.2. Android 层配置修改 ..................................................................................................... 28 C o n f i d e n t i a l3.6. Camera 配置 ......................................................................................................................... 29 3.6.1. 打包配置文件修改 ....................................................................................................... 29 3.6.2. Android 层的配置修改 ................................................................................................. 31 3.6.3. Camera 参数配置 .......................................................................................................... 31 3.7. 震动马达配置 ....................................................................................................................... 34 3.7.1. 配置文件修改 ............................................................................................................... 34 3.7.2. Android 层配置修改 ..................................................................................................... 34 3.8. SD 卡配置 ............................................................................................................................. 34 3.9. CTP 与Sensor 自动检测使用说明 ...................................................................................... 36 3.9.1. GSENSOR 自适应使用说明 ........................................................................................ 36 3.9.2. Recovery 功能tp 的自适应使用说明 .......................................................................... 37 3.10. 安全控制配置 ....................................................................................................................... 394.Settings 设置 ......................................................................................................................................... 40 4.1. 默认LCD 关闭时间设置 ..................................................................................................... 40 4.2. 默认亮度设置 ....................................................................................................................... 40 4.3. 默认字体大小设置 ............................................................................................................... 40 4.4. 蓝牙选项设置 ....................................................................................................................... 40 4.5. Miracast 功能设置 ................................................................................................................ 40 4.6. 快速开关机功能设置 ........................................................................................................... 40 5.Launcher 及界面设置 ........................................................................................................................... 41 5.1. 电池电量百分比显示 ........................................................................................................... 41 5.2. 默认壁纸设置 ....................................................................................................................... 41 5.3. 添加壁纸 ............................................................................................................................... 41 5.4. Launcher 默认图标和快捷栏设置 ....................................................................................... 41 5.5. 下拉菜单QuickSetting 中的开关显示 ................................................................................ 42 6.系统调试 ............................................................................................................................................... 43 6.1. 生成debug 固件 ................................................................................................................... 43 6.2. 使用fastboot ......................................................................................................................... 43 6.2.1. 进入fastboot 模式 ........................................................................................................ 43 6.2.2. fastboot 常用命令 ......................................................................................................... 43 7.Declaration (44)C o n f i d e n t i a l1.概述A33 平台快速移植文档,本文基于A33 astar-y3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