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评级研究

信用评级研究

信用评级研究
信用评级研究

信用评级研究

第11期

主办: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2005年6月10日信用迁移理论与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研究

本文在参考国外信用等级迁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近几年在上海地区借款企业评级中所收集的数据,对该地区企业信用等级的迁移情况作了研究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该项研究,能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借款企业评级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信用迁移理论与模型

信用风险的量化和测算需要编制信用等级和信用质量转移矩阵(即信用等级变化的概率),依据金融理论和统计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编制信用等级和信用质量转移矩阵,通过建立信用迁移模型,可以开发基于信用迁移和违约率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比如摩根银行开发的 Credit Metrics 模型就是基于贷款违约率和风险等级转移矩阵的模型)。

信用等级迁移矩阵(Credit Rating Migration Probability Matrix)描述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债务人信用品质发生变化(上升或下降,违约仅是下降的一个极端情况,或用Markov链的术语来说违约是下降的一个吸收状态)而使它的信用等级由原始的等级转变为更好或更差的等级的概率。关于信用等级迁移的研究的开拓性工作首先应归功于Altman等人的工作,Altman 的系列文章中使用的技术是Markov链模型。后来两个评级公司Moody和S&P也对此作了详细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宏观迁移模型。

(1)宏观迁移模型

宏观迁移模型由麦肯锡公司提出,属于多因素分析模型。它在宏观经济因素如失业率,GDP 增长率、长期利率水平、汇率、政府支出及总储蓄率等一定的情况下,模拟了违约概率的联合分布。该模型将违约概率、转移概率和宏观经济状况紧密结合起来,当经济恶化时违约和降级就会增加;经济强劲时情况相反。麦肯锡提出的信贷组合理论,直接将信用等级转移概率与宏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56号北京招商国际金融中心D座14层 邮编:100031

电话:(010)66428877 传真:(010)66426100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39969603.html, 电子邮箱:ccxi@https://www.doczj.com/doc/f39969603.html,

观因素的内在关系模型化,并通过制造宏观“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矩阵的跨时演变。

转移矩阵中每个单元显示的是一个特定交易对手在期初被评为一定信用级别而在期末移往其他级别的概率,宏观因素用变量y表示,则转移概率:

P cdt=f(Y t)

上式中,P cdt反映客户在T期由等级C转移到等级D的概率,宏观指标Y t可看做时间T的i种宏观变量集合(X it)及非系统冲击或经济体系创新(V t)共同形成的函数。

Y t=g(X it,V t)

如GDP增长、失业率以及其他宏观变量可视为由历史状况决定(如滞后的GDP增长率),而且对其自身所受冲击 (εit)敏感,则有:

X it=H(X it-1, X it-2,…εit)

可将不同模型的具体形式用于上述表达式,以改善模型的拟合度,然后就可以确定评级为C 级贷款在下一年内移到D级的概率:

P cdt=f(X it-j, V t, εt)

有了各信用级别转移概率就可以进一步求得相应的未来年度的违约概率。

(2)Altman-Kao信用等级迁移模型

Altman-Kao模型是利用标准普尔历年评级变化的数据,考察的对象是新发行债券。在其模型中未考虑债券未来等级撤消(回购、赎会或未评级)现象。研究结果表明,AAA级债券发行1年后有94.3%的可能性仍保持为AAA级,5年以后保持为AAA级的可能性为69.8%,10年后此比例下降到52.1%。B级债券发行1年后有93.7%的可能性仍保持为B级,5年以后有53.3%的可能性仍保持为B级,10年后此比例为40.9%。

表1:一年期信用等级迁移矩阵:Altman-Kao模型

% AAA AA A BBB BB B CCC C/d

AAA 94.3 5.5 0.1

AA 0.7 92.6 6.4 0.2 0.1 0.1

A 2.6 92.1 4.7 0.3 0.2

BBB 5.5 90.0 2.8 1.0 0.1 0.3

BB 6.8 86.1 6.3 0.9

B 0.2 1.6 1.7 93.7 1.7 1.1

CCC 2.8 92.5 4.6 资料来源:Managing Credit Risk: The Next Great Financial Challenge,John B.Caouette, Edward I Altman, Paul Narayanan,1998。

对信用等级迁移模型的研究可以揭示债券等级的变化对未来收益的影响,从而可以针对不同投资者及其投资组合计算预期收益;通过预测等级上升的可能性和下降的可能性,可以对信用等级变化及债券违约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设计与改善证券投资组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

风险管理和借款组合的预期也有同样作用。向下的等级迁移可能导致违约,违约是指债券发行者已经有过一次诸如未偿还该债券的利息、破产登记或宣布对债权人极为不利的重组等行为的记录。

二、标准普尔和穆迪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1、标准普尔和穆迪一年期信用迁移矩阵

标准普尔和穆迪对信用等级迁移的研究包括等级撤消的情况,因而各个等级维持原有级别的概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比Altman-Kao模型要低。具体结果如下:

表2:标准普尔借款企业信用等级一年期迁移矩阵

年末等级变化情况(%)

初始等级 AAA AA A BBB BB B CCC 违约率

AAA 90.81 8.33 0.68 0.06 0.12

AA 0.7 90.65 7.79 0.64 0.06 0.14 0.02

A 0.09 2.27 91.05 5.52 0.74 0.26 0.01 0.06

BBB 0.02 0.33 5.95 86.93 5.3 1.17 0.12 0.18

BB 0.03 0.14 0.67 7.73 80.538.84 1 1.06

B 0.11 0.24 0.43 6.48 83.46 4.07 5.2

CCC 0.22 0.22 1.3 2.38 11.2464.86 19.79资料来源:Standard & Poor’s Credit Week (15 April 96)

表3:穆迪借款企业信用等级一年期迁移矩阵

年末等级变化情况(%)

初始等级 AAA AA A BBB BB B CCC 违约率

AAA 93.4 5.94 0.64 0.02

AA 1.61 90.55 7.46 0.26 0.09 0.01 0.02

A 0.07 2.28 92.44 4.63 0.45 0.12 0.01

BBB 0.05 0.26 5.51 88.48 4.76 0.71 0.08 0.15

BB 0.02 0.05 0.42 5.16 86.91 5.91 0.24 1.29

B 0.04 0.13 0.54 6.35 84.22 1.91 6.81

CCC 0.62 2.05 4.08 69.2 24.06

资料来源:Lea Carty of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2、标准普尔和穆迪信用等级迁移结果差异的原因

不同的机构计算的信用迁移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时间跨度因素、发行年龄效应和等级撤回效应的影响的结果。

1、时期跨度不同的影响

信用等级的变动同宏观经济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债的经营状况、获利能力、偿债意愿和最终的信用状况。因此,债券信用等级的变化可以大致分解成以下两个部分:即宏观经济状况导致的基础性变化和由发债本身特质所导致的个体性变化。通过信用等级转移矩阵的计算,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个体性变化按原始信用等级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规律性的结果。但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对由宏观经济状况导致的基础性变化加以考察。因此,根据不同时期的数据计算得出的信用等级迁移矩阵,必定会反映出该时期宏观经济对信用等级迁移的总体性影响,使得信用等级迁移的分布产生偏差。

2、发行年龄效应的影响

Altman指出,对于刚发行的债券,在初始几年内由于有较宽裕的现金(发行收入),所以不大可能出现违约现象(所以发行年龄效应同样适用于违约率分析)。通常,在刚发行的几年内,即使等级较低的债券也能偿息,所以,评级公司通常不会改变其信用等级。而只有到了一定时间以后,信用品质的变迁逐渐累积形成明显的市场表现,此时评级公司才会针对市场反应更改评级。所以,发行年龄的效果使刚发行的债券在最初的几年中保持原来等级的概率更大,向更差的等级迁移的概率也更小。或者说已发行多时的债券的等级变迁概率要大于刚发行的同等级债券。同时,须指出的是,发行年龄效应只在刚发行后几年内起作用,5年之后这个作用就不明显了。

3、等级撤回效应的影响

等级撤回效应是指某些债券由于种种原因(如提前偿付、公司赎回、到期偿还等)在样本的考察期从样本中消失的情况。这将必然影响信用等级迁移的计算结果。

三、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分析

1、一年期信用等级迁移分析

根据我们目前所得到的数据,首先,我们对历年参评的上海地区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状况做了数据登录和筛选,发现从2002年至2003年共有1283家企业连续两年受评。根据该样本,计算得出了如表4的一年期上海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表4:2002年-2003年上海地区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AAA AA A BBB BB B CCC CC C AAA 90.70 6.98 2.33

AA 9.48 62.93 18.97 6.03 2.59

A 1.21 16.19 65.18 13.36 2.83 0.81 0.40

BBB 0.32 1.60 21.41 57.19 16.29 2.88 0.32

BB 0.41 5.31 20.41 52.24 17.96 2.45 1.22

B 4.00 25.33 52.67 14.67 3.33

CCC 1.06 1.06 2.13 11.70 64.89 17.02 2.13

CC 2.50 2.50 15.00 65.00 15.00

C 14.29 85.71

2、两年期信用等级迁移分析

在完成了对一年期信用等级迁移的分析之后,我们又对两年期的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了准确地分析这一情况,我们又对数据进行了筛选,最终发现在2001年至2003年间共有429家企业连续四年参评。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分别对它们在2001至2002年度和2002至2003年度的等级迁移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一个两年期的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首先,我们分别给出从2001至2003年分年度的一年期等级迁移矩阵(表5、表6)。

表5:2001年-2002年上海地区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表6:2002年-2003年上海地区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最后,我们将以上两个一年期的迁移矩阵顺序相乘得出2001至2003年度两年期的信用等级迁移矩(表7)。

AAA AA A BBB

BB B CCC

CC C

AAA 94.12 5.88

AA 10.26 69.23 20.51

A 14.29 65.71 17.14 2.86

BBB 2.02 27.27 55.56 10.10

3.03

2.02

BB 1.22 1.22

29.27 47.56 14.63 3.66

1.22 1.22

B 2.94 30.88 45.59 14.71 2.94 2.94

CCC 2.94

5.88

17.65 58.82 8.82 5.88 CC 18.18

9.09

63.64 9.09 C

22.22 77.78

AAA AA A BBB

BB B CCC

CC C

AAA 90.00 10.00

AA 15.00 67.50 12.50 2.50

2.50

A 1.20 20.48 62.65 15.66

BBB 1.06 24.47 55.32 17.02

2.13

BB 4.05 14.86 55.41 20.27 2.70

2.70

B 3.70 24.07 48.15 22.22 1.85

CCC 2.78 2.78

11.11 61.11 16.67 5.56

CC 6.67

6.67

73.33 13.33 C

23.08 76.92

表7:2001年-2003年上海地区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AAA AA A BBB BB B CCC CC C AAA 84.78 10.62 3.68 0.92

AA 19.86 51.96 21.50 4.94 1.73

A 2.93 23.28 47.26 20.55 4.86 0.94 0.08 0.08

BBB 0.63 7.54 31.34 36.73 15.89 4.91 2.18 0.67 0.11

BB 0.20 1.38 10.01 24.21 34.99 17.80 6.77 3.34 1.30

B 0.03 1.97 8.51 28.99 30.10 19.95 6.96 3.47

CCC 0.03 0.96 5.38 9.64 16.88 40.03 18.12 8.97

CC 5.17 4.63 14.01 9.59 50.62 15.98

C 1.48 1.48 34.25 62.79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开展借款企业评级业务的年数有限,在仅有两个时期的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情况下,我们尚无法对其平稳性质做出判断。要完成这一工作还需要我们对连续参评企业的信用等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后续分析。

四、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特点及说明

本次研究取样地区为目前借款企业评级开展较好的上海,虽然存在着样本容量偏小、参评年数有限等不足,但通过对一年期和两年期的信用等级迁移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首先,类似于国外的研究结果,我们所计算出的信用等级迁移矩阵,无论是一年期还是两年期的,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等级稳定性。这表现在一年期的等级迁移矩阵,其对角线上大部分的数据都在50%以上,尤其是两端(AAA、C)的数据都超过了85%。这说明了就总体而言,我们的评级工作是比较客观且有连续性的。但同国外的研究结果相比,我们的数据又表现出了等级的过度漂移。这虽然有因为样本过小,从而导致波动性明显的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还需要对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的评级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要求我们将评级体系(评级方法、评级指标等)尽快地加以完善,并保证足够的稳定性。

其次,根据一般情况和国外的研究结果,CCC及其以下级别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动趋势大多是向下的。而综合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却明显地发现其信用等级上升的趋势高于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国外企业受审核标准较为严格,而在国内,由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的存在,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多数国企在其经营状况恶化时往往能从外部得到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支持,从而使其等级不降反升。另外国内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较为随意,在经营初始往往财务状况较为糟糕,在进入项目收获期之后,等级经常会有上升的趋势。

再次,我们还对各个等级在样本中所占比重作了分析,以样本最大的2002至2003年为例,结果如下:

表8:2002至2003年借款企业等级分布表

2002年 2003年 2002-2003年增长率等级 企业个数 占样本比重企业个数占样本比重 百分比

AAA 43 3.35%54 4.21%25.58%

AA 1169.04%1229.51% 5.17%

A 24719.25%26520.65%7.29%

BBB 31324.40%27721.59%-11.50%

BB 24519.10%22917.85%-6.53%

B 15011.69%14611.38%-2.67%

CCC 947.33%977.56% 3.19%

CC 40 3.12%55 4.29%37.50%

C 35 2.73%38 2.96%8.57%

合计 1283100.00%1283100.00%——

从表8可以看出,BBB级所占比重最大,超过了五分之一,其它等级大致以其为中心向两端递减。从CCC到AA的六个等级占了全部样本的90%左右,可谓是十分地集中。这也十分符合正常的等级分布情况。此外,除了AAA和CC等级以外的其它等级的变动幅度大多都在10%以内,平均变动幅度为12.00%。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评级工作是有科学依据且比较客观的,保证了等级迁移的稳定性。

另外,在对比了一年期和两年期信用等级迁移矩阵之后,我们发现两年期的等级转移更加地分散。这一方面是由于样本容量大幅减小的原因(由一年期的1283家减少到两年期的429家);但同时,这也符合实际的等级迁移规律。因为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生等级迁移的概率必然会随之增大。

最后,对信用等级迁移矩阵平稳性的分析还需要我们在对借款企业评级工作的情况进行长期地跟踪研究。该矩阵的平稳性也是体现我们信用评级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五、对开展借款企业评级工作的参考意义

1、继续对已参评企业进行跟踪评级。从评级机构的经验来看,等级下降的“堕落天使”远多于等级上升的“黑天鹅”。以穆迪评级转换矩阵为例,从1977年到1993年,4.4%的A1级上升为Aa3级,而7.7%的A1级下降为A2级,可见跟踪评级对于市场风险揭示的重要性。因此,我国信贷市场有必要实行跟踪评级制或定期评级制,强化评级机构的责任,使资信评级真正起到风险揭示、预警及定价参考作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有效数据,以便根据对更大样本和更长时期的信用等级迁移情况的研究,不断修正完善评级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在跟踪评级过程中,加强与受评企业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信用等级过度漂移的问题。

2、保证评级体系的连贯性。评级体系自身的过度变动是造成信用等级漂移过大的重要原因,而一个有可比性和科学性的评级体系应该是一个在长期内基本保持稳定的体系。因此,在对评

级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时,应以微调为主,以保持评级标准的连贯性,保持评级结果的可对比性。

3、加强对评级体系理论的研究,增强其科学性与现实参考意义。评级体系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信用等级的实际情况是评级体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而只有科学的评级体系才能提供有现实参考价值的信用评级结果。这需要我们对评级体系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同时应大力加强对违约率预测及其与信用等级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争取尽快地向广大投资者和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违约率报告。

4、加强对评级数据的管理。尽快建立起包含行业、企业性质、关键财务指标等变量在内的等级数据库。在时间和企业数量两个维度上积累足够的数据容量,为研究信用等级同行业、企业性质与关键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做好数据准备,同时应尽快着手这方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最终建立起一套既可供评级使用,又可供投资者参考的相关标准。

5、评级机构应加强同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合作。作为对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评估的有力补充,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研究更具客观性。因此,评级机构应辅助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审查和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有力帮助。

(执笔:韩翔阎衍)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分析

目录 一、引言 (3) 二、企业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3) 三、传统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分析 (4) ㈠综合评判法——专家系统 (4) ㈡线性模型分析法——信用评分方法 (4) ㈢专家系统和线性模型分析法的比较分析 (5) 四、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分析 (5) ㈠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总体分析 (5) ㈡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KMV模型 (6) ㈢在险价值方法:risk metrics 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 (6) ㈣KMV模型与Credit metrics模型的比较分析 (6) ㈤KMV模型与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 (8) ㈠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总体分析 (8) ㈡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9) ㈢模糊分析法 (9) 六、结论 (10)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模型)比较分析 陈婕 摘要: 本文从企业信用评级的传统方法(专家系统评级法、信用评分法)、现代方法(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Portfolio V iew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等)和新科技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Logit模型统计法等)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若干个信用评级模型,如专家系统、信用评分系统、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对个别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如KMV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的比较分析,KMV模型和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我们应灵活运用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对企业信用进行有效而合理评级的观点。 关键词: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评级模型比较分析 一、引言: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承担的最重要的风险。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进行评级和度量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有效降低风险,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对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受到银行业旧体制的影响,国内开始研究信用风险评级和度量方法的时间晚于其他国家。自2000年以来,为数不少的国内科研工作者积极投入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此可见,对风险进行度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已经成为现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职能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企业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信用风险由来已久,它随着借贷的产生而发展。对于一个贷款企业而言,其能否按时归还贷款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贷款企业不愿意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还款责任,信用风险一旦形成,银行将会因客户违约而遭受巨大金融损失。因此,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 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消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银行借贷的管理效率,从而使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信用评级,可以使资信良好和还款能力强的企业取得所需贷款资金从事经营活动。 对于银行而言:其不仅可以拥有适合其风险偏好的标的,取得收益。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过滤资信较差和还款能力较弱的企业,从而缓释银行违约风险。 所以,对企业进行合理而准确的信用评级是相当必要的。然而,信用评级是否合理,评级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级方法的科学性。那么,到底有哪些信用评级的方法呢?哪些才是合理而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下面我就对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定义及方法研究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定义及方法研究 一、信用评级的定义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信用评级的定义意见基本一致,均认为信用评级是对债务人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三大评级机构认为:信用评级的目的是力图将各种评级因素对评级对象信用质量的影响用简单的评级符号来代表,以表示对评级对象信用质量的意见;信用评级具有前瞻性,是包含对未来的判断,而不仅仅是依赖历史记录及当前状况的判断;信用评级是对相对信用质量的评估,即信用评级不是对评级对象具体违约概率的预测,而是对评级对象违约可能性的一个排序(如评级对象为AAA级别的违约可能性低于AA 级别的);信用评级只是对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评价,不是对其资产价值的度量,不能单独用作投资操作的依据。 信用评级的目的是将多个评级因素对评级对象信用质量的影响浓缩到评级符号中。 标普的评级因素主要包括相对违约可能性、回收程度、偿还顺序和信用稳定性四个方面,其中违约可能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穆迪的主要评级因素包括相对违约可能性、损失严重性、财务实力和过渡风险四个方面。 惠誉的主要评级因素包括相对违约可能性、回收程度和偿还

顺序三个方面。 总体来看,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均认为违约可能性和回收程度是影响信用评级的主要因素,因此信用评级主要反映了评级对象的违约可能性及(或)回收程度。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有“相对”和“绝对”两种关系:相对关系是指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存在着排序上的相关关系,即信用评级越高,违约概率越低;绝对关系是指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存在着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如AAA级别的主体对应1年期的违约概率为0.0001%。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均表示各自的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是一 种相对关系。并且标普与惠誉认为各自的信用评级不是对具体违约概率的绝对度量,而是对信用质量的序数的评估,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是完全的相对关系,不存在绝对关系。虽然穆迪的信用评级也反映的是相对的信用质量,但其在评级过程中会运用理想违约率表,以表明对某一信用级别其所期望达到的具体违约概率。 二、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 根据评级对象不同,信用评级一般分为主体信用评级(以下简称“主体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以下简称“债项评级”)。根据期限不同,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包含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对于期限为一年以上的债务,进行主体或债项的长期评级;对于期限为13个月(含)以下的债务,进行主体或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辅助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任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信用的担保,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大,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维持这种复杂而广泛关系的信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受信用现象时常发生,信用问题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信用评级的内涵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业务,既包括服务于金融市场的有价证券的信用评级,也包括对某些企业的信誉评估。从信用评级的对象、目的划分,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企业信誉评估和有价证券信息评级。 企业信誉评估,这是以企业本身为评级主体的信用评级业务。由于各种企业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工商企业信誉评估和金融企业信誉评估。工商企业信誉评估是对某一特定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偿还能力、产品市场及发展前景、经济交往中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领导水平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可靠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的目的是为企业开展信用活动提供信息服务。金融企业信誉评估主要是对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债务负担情况和清偿情况及贷款损失情况、金融法规政策遵守情况、业务经营及财务盈亏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可靠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是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有价证券信息评级,这是以有价证券为评级主体的信用评级业务。有价证券信用评级大多是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所发行某一特定债 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 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 级,是为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证券市场债券 的流通转让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二、信用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1.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作用。由于信 用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 可以科学客观地为投资者提供受评企业 的信誉等级并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和 公布信用等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 象,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 风险,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依据。 2.信用评级对受评企业的作用。一是 通过信用评级可以使企业的融资渠道更 广泛、更稳定。如果信用评级的结果广为 传播、使用,并为投资者接受,那么它将成 为企业获得各种资金资源的通行证,有利 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为企业新 债发行节约大量费用。好的信用评级结果 还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其良好形象和建立 稳定的信用关系。二是信用评级通过对受 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提供的产品进行深 入研究,为受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和 财务建议、行业分析报告等。 3.信用评级对政府监管部门作用。信 用评级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对各类企业进 行宏观控制的依据。在美国,大约有20种 以上的金融法规的制定,都要听取信用评 级公司的意见。另外,监管部门可以根据 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 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 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 级债券。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 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 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1.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出台 的一些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虽然涉及到 信用评级行业运营的相关问题,但整体性 差,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的、专门的规范 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律。目前我国涉 及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仅散见于各 相关的法规条例中,法律空白点太多,而 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另外,我 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 和全国性的市场,许多评价机构带有较浓 的地方性色彩,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 和评价指标体系,造成评价结果差距很 大,不具有可比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权威 性,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 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 2.企业征信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企 业征信体系尚处在萌芽状态:进入门槛 低,从业企业较多,缺少具有全国调查网 络、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企业通过信用调 查方式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企业对接受 信用调查持排斥态度的较多;政府统计、 强制申报制度不完善,对外信息公开化程 度不高,信息公开手段落后等。另外,缺乏 完备的公有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评级 机构所需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受评企业,在 当前社会信用状况不佳的大环境下,受评 企业提供的资料常常缺乏客观性和可信 性,评级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受 评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实,这不仅 为资信评估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而 且直接影响到信用评级的准确性。 3.信用评级业监管不到位。我国对信 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多 头监管与无人监管。一是我国信用评级的 对象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二是虽 然存在众多的监管机构,但却缺乏一个对 评级机构统一监管的部门,比如对评级结 果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复审、监管机 构,这使许多信用评级公司靠牺牲评估质 量来获取业务,难以做到公开、公正、客观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 □河南荣长玲 企业与金融 53 现代企业2007?10

公司信用评级方法

公司信用评级方法 一、评级理念 1、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相结合,以发行人的主体评级为基础,以债项评级为重点。作为发债主体,企业整体的基本素质、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盈利状况、现金流量、发展前景等方面,将对债券的信用等级确定起到评估基础的作用。同时,募集资金的用途、风险状况、偿债安排等也会直接影响债券的到期偿还。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发行人的外部经济环境、行业特征和内部管理策略与内部控制测评等方面进行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发行人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注重风险测评的结果,结合债券的发行条款,对发行人未来财务数据加以预测。 3、注重现金流量分析。债务的到期偿还,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出,本公司在评级指标的设定上,采用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相统一的方法,考察发行人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以及融资项目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同时,本公司还运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方法考察发行人在不同经营环境变化下现金流覆盖债务的情况。 二、评级方法框架 三、公司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长期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宏观分析、公司分析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分析。

1、宏观分析 (1)国际及全国经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发展与公司所属行业发展的关系,行业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所属行业及其关联行业的影响程度。 (2)地区经济分析。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全球经济的整合进程;地方财政收入来源、财政开支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3)行业分析 A、行业特征。该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关系;资本、技术、雇员对本行业的重要性等;行业进入的门槛高低、难易程度、主要障碍等;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B、行业政策。行业政策一般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策略。分析要点:国家对该行业潜在的政策支持;国家的行业政策导向,确定本行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受重视和支持的程度,是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一般行业还是限制发展的行业;近期国家公布的相关行业政策,以及这些行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C、行业景气性。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及所处的生命周期、景气程度。分析要点:通过了解行业发展的轨迹,分析行业发展速度及行业发展的稳定性(稳定发展、发展波动大、发展波动很大);是否属于周期性行业,现阶段处于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判别该行业目前是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还是衰退期,并重点对其在未来经济周期的低谷状态时的情况做出判断。 D、行业竞争程度。分析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是独家垄断、寡头垄断、还是竞争激烈;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概况 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是金融体制内重要的“高技术”服务机构,它是由专业的法律、金融和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本身信用和证券发行人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 相较于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西方信用评级产业,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至今,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从无到有,经历了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快速发展历程,这一发展中产生了五大规模较大且发展规范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分别是:中诚信、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我国信用评级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深受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穆迪(Moody)、惠誉(Fitch Ratings)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领域的影响,也与之产生了深入的合作。2006 年,中诚信国际与穆迪协议商定,决定出让其49% 的股份,同时成为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成员;2007 年,惠誉正式收购联合资信的49% 股权并接管其经营权;2008 年,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展开技术合作,并探讨股权合作可能性,几大评级机构中只有大公国际属于完全的本土评级机构。 在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由于证监会要求信用评级公司不能有外资背景,所以有外资参股的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均未取得证监会的信用评级授权。为规避这一规定的限制,两家合资评级公司的母公司分别采用单独设立国内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因此就有了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和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一)国内“五大”信用评级机构概况 1、中诚信: 分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共同具有国

人工智能在信用评级方法研究的思考

人工智能在信用评级方法研究的思考 路璐 信用评级技术对于金融机构具有重要意义。信用评级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包括专家法、打分法等在内的主观综合法,在信用评级行为越来越频繁和普遍的今天,冗繁的评定过程和过强的主观性使人们开始寻求传统法之外的信用评级方法。人工智能技术能显著地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度与适应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信用评估模型,实现自动生成高质量的信用评级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对信用评级的需求日益显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信用评估模型,具有独特的优势,用很高的研究意义和使用价值,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信用评估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定性分析阶段:信用评估技术的研究最初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成为热点,在 20 世纪 70年代前,信用评估的主要方法是依靠信用分析师通过对各种财务报表所提供的静态数据的分析和对受信人的调查得到相对主观的评估结果。(2)定量统计分析阶段:1941 年,David Durand第一个用判别分析技术来识别信用好的客户和信用差的客户,信用评估技术由此进入定量研究的新阶段。随后研究者们相继提出了众多的定量信用风险评估模型。(3)定量智能分析阶段:20 世纪 80年代末以来,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被运用于构建信用评估模型,由于其具有很好的适应复杂的非线性分类的能力,所以性能表现好于统计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被开发出来用于信用评分,典型的有两阶段评分模型、杂合评分模型和分类器集成模型,这些模型将单个分类器进行组合以提高精度,实验表明,

这些方法能显著提高单个分类器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信用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评级机构和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但由于实际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目前我国信用评估技术还主要停留于定性分析的层次上,只有少部分采用了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信用风险的评估明显滞后。随着评级业需要,国内评级机构已经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信用评级方法中,建立人工智能评级系统是信用评级的发展趋势。 信用评级是发现并揭示信用风险的手段,大公信用评级原理提出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偏离度的思想,并把它作为核心评级思想。大公评级原理采用了综合归一法,把影响企业信用级别的众多因素归为偏离度表示,用多个可以影响偏离度的指标进行调节。企业偏离度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与行业和其他企业做比较,拥有安全区间,并能通过其他方法实现预测。用人工智能的算法解决评级方法中的关键技术:用贝叶斯算法的人工智能专家评估系统处理众定性和定量因子的综合指数;在影响因子的静态池中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权重,用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差异引导着学习过程,权重值会随着学习的速度和失败的次数而不断更新,使权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实现偏差纠正;给偏离度数学建模,实现重要因子可以调节偏离度指数;根据偏离度在时间轴上的曲线走势,进行预测;用循环体预测的思想分解偏离度的级别,用场景预测法对不同级别的偏离度进行定义;众多场景模块式组成评级报告,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对评级报告优化,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评级报告的自动生成。以大公评级原理为基础,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信用评级、评估、预测、战略预测的道路。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九日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信用评级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逐渐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08年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人们在质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独立性、公信力的同时,更应该着重完善企业评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期望能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指标体系;信用评级;企业 A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Of Enterprise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arted some 20 years ago,our Market economy are developing deeply and more quickl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gins to accelerate. Credit rating ,a strange noun to us, has gone deep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and plays a prominent role. When the economic crisis first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it swept through the global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at people focus on the transparency, independence and cred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we shou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rat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i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don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 look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Rating. Key words:index system;credit rating; enterprise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最早起源于1837年,路易斯?塔班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而1909年约翰·穆迪(John Moody)在美国《铁路投资分析》(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lnent)中第一次对铁路债券进行了信用评估。随后穆迪创建了世界第一家企业信用评估机构。1922年,标准普尔公司的前身——普尔出版公司也开始对工业债券进行评级。1931年,美国制定了相关金融法规规范了民间信用评级,奠定了现代信用评级的基础。1974年美国发生了自30年代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信用评级,信用风险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信用评级的迅猛发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信用评级逐步从传统的单变量评级模式进化为更加完善的多变量评价模式。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V AR(V alue at Risk)模型、EVA(Economic V alue Added)模型和Z评分模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等。 相对国外信用评级的发展而言,我国起步较晚,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信用评级行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最初是为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服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信用评级行业在很多领域也融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运作模式逐步市场化。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行业龙头作用初步显现。 应当说,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评级市场竞争无序,行业自律不尽如人意。又如,评级市场需求不足,评级机构尚不成熟。面对这些情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评级行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建立有效统一监管体系,健全机构认可和退出机制。目前,评级行业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阻碍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实施集中统一监管、建立有效监管体制十分重要。可以考虑在评级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政府从严监管的发展模式,并把监管范围的重点放在严格评级程序、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评级标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防止不当竞争、避免利益冲突和强化信息保密等方面,同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对评级机构技术研发进行规范。 第二,优化评级收费制度,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向发行方收费,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收费模式,我国评级机构主要收入也同样来源于受评对象。这种收费模式虽然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制度安排的内在合理性和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具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这不仅在于“被评级者埋单”的收费模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更是因为当前我国评级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对评级的认同度有限。但本着规避潜在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对现行收费制度可考虑进行适当改革,以降低评级机构对被评对象的依赖性,提高评级独立性。混合收费方式可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案,即一部分费用直接向被评对象收取,另一部分费用则根据评级机构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公信力以政府购买必要的基础和公共信息方式进行资助和扶持。此外,要对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和辅助性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离,减少被评对象通过辅助业务来“贿赂”评级公司的可能性。 第三,完善评级方法体系,提高评级透明度。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评级方法体系,强化市场透明度,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对象不仅包括评级方法、评级流程、评级数据、假设依据、定级主要观点,评级机构还应该披露其本身与被评对象资本、实际控制人等之间的关联关系。监管部门应在建立统一数据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机构方法体系、评级结果及违约率(违约损失)进行统计和公布,并以此为依据,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规性及业务水平进行检验。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一、标准普尔 1.评级准则 根据标普主权信用评级准则,决定一国主权信用评级有以下五个主要因素:政治制度的有效性与政治风险;经济结构与增长前景;外部流动性与国际投资者头寸;财政表现和灵活性以及债务负担;货币灵活性。 2.评级分类 根据以上准则,标普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主要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信用级别由高到低。投资级分为AAA、AA、A和BBB;投机级分为BB、B、CCC、CC、C和SD/D 级。AAA级表示偿债能力极强,为最高评级。从AA级到CCC级可加上“+”“-”号,表示评级在各主要评级分类中的相对强度。当债务到期而发债人未能按期偿还债务的即为D级,发债人有选择对某些债务或某类债务违约时为SD(选择性违约)评级。 此外,标普还对各主权信用评级推出评级展望和信用观察。评级展望评估长期信用评级的中长期潜在变化方向,一般为六个月至两年。其中,“正面”表示评级有上升趋势,“负面”表示有下降趋势,“稳定”表示基本不会改变,“待定”表示有待决定。 信用观察则主要评估短期潜在趋势,一般为90天。信用观察分为“正面”、“负面”和“待定”。 3.信用评级

4.业务概括 标准普尔1200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已经分别成为全球股市表现和美国投资组合指数的基准。该公司同时为世界各地超过220,000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标准普尔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资讯品牌与权威的国际分析机构 5.服务 1)对全球数万亿债务进行评级 2)提供涉及1.5万亿美元投资资产的标准普尔指数。 3)针对股票、固定收入、外汇及共同基金等市场提供客观的信息、分析报告。 4)是通过全球互联网网站提供股市报价及相关金融内容的最主要供应商之一。 二、穆迪公司 1.主要研究 穆迪财务指标、穆迪信用研究、穆迪企业财务研究、穆迪银行业研究、穆迪结构融资研究、穆迪主权研究、穆迪保险研究。 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 2.主要服务 (一)公司金融 穆迪公司金融服务对全球4,000多个债务凭证发行者进行研究。这些发行者覆盖公开债务市场的90%、银团贷款(syndicated loans)市场的50%。 (二)信贷战略 信贷战略研究是对穆迪债务信用评级、市场价格(债券、股票和信用违约互换)倒推出的信用度和穆迪违约预测模型测算出的信用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三)经济数据 穆迪提供针对信用市场的经济数据和相关分析。穆迪所拥有的大部分经济数据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数据)和90年代初期(欧洲数据)。这使数据使用者可以用此分析商业周期。 (四)投资研究 穆迪为客户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提供详细的数据。穆迪投资组合评估工具从债券、

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方法探究(PDF 16)

第42期 主办: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所 https://www.doczj.com/doc/f39969603.html,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5年12月27日 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摘要)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信用风险的揭示以及评级的需求随之增长,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重要作用。由于采用的评级体系和评级技术不同,不同的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符号和赋予的风险内涵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即使是对同一评级对象,不同评级机构评定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验证不同机构评级体系的科学性、评级的有效性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是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评级机构提高自身公信度的重要途径。 大公评级质量检验体系由违约率检验和利差检验两部分组成,这两种检验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相对完备的大公评级质量检验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债券(包括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违约率和主体违约率的计算方法、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以及债券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检验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 违约的定义 违约率的定义及分类度量 债项违约率的计算方法 主体违约率的计算方法 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 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方法 信用评级与利差的关系 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 评级质量检验在评级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展望 评级质量检验在评级系统中的作用 评级质量检验体系的应用展望

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韦艳华 王云琪 王 洋 1 引言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信用风险的揭示以及评级的需求随之增长,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采用的评级体系和评级技术不同,不同的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符号和赋予的风险内涵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即使是对同一评级对象,不同评级机构评定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验证不同机构评级体系的科学性、评级的有效性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是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评级机构完善自身评级技术、提高自身市场公信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信用评级的本质就是要揭示评级对象的信用风险,而违约概率是度量信用风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评级结果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后检验评级机构评级质量最重要的标尺之一。可以将各家评级机构的历史违约率统计作为一个标尺,通过比较不同信用级别、不同行业债务人所对应违约率的差异来验证不同机构评级体系科学性、评级的有效性以及评级结果准确性。虽然在我国信用评级领域,无论是债券评级还是企业评级,目前均没有违约率方面的统计,但从长远来看,违约率检验是评价评级机构评级质量的最直接也是最佳的方法。 另外,债券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及信用质量的变化,因此债券市场的表现常常倾向于检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长期以来,信用风险被看作是决定债务价格与债务承诺回报率的关键因素,通常隐含较高信用风险的债务合约必须向投资者承诺更高的回报率,这意味着在其他合约条款相同的条件下,债券的价格较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比较完备的情况下,通常较高的信用级别对应较低的信用利差和较低的信用利差标准差,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信用级别与信用利差、利差标准差的关系来检验评级质量的有效性。 违约率检验和利差检验是最常用的两种评级质量检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债券(包括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违约率和主体违约率的计算方法、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以及债券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检验问题。

商务信用评价规范标准

商务信用评价规范标准 企业信用评价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也是信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立信用评价标准和规范的模型,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坚持信用评价的基本原则 信用评价应具备独立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二)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基础指标和专项指标相结合。通过对企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内容包括了能影响企业信用的主要因素,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一般而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以下五个部分:一是管理者基本素质评价指标;二是企业基本素质评价指标;三是财务状况评价指标;四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五是企业成长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三)建立信用评价标准 信用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判断的尺度。信用评价标准依据不同行业或不同方法,一般分为基础标准、历史标准、客观标准和经验数据标准。 (四)采用信用评价方法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外部因素与内

部因素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对被评估对象的信用进行综合的评价。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有传统的要素分析法和现代的模型分析。信用要素分析法主要针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分析时采用的专家分析反之一。主要包括有5C 要素分析法、4F 要素分析法、5P 要素分析法、CAMPARI 要素分析法。模型分析法主要有z 计分模型、KMV 模型、信用矩阵模型等。 (五)完善和创新信用评价技术信用评价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信用标准核心(专利)技术、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透明度核心技术、现场审核信用模型技术、动态信用行为监控扫描技术、大数据舆情监控信用预警技术等方面。必须加强信用机构在信用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六)规范信用评价流程依据《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信用评级机构》标准GB/T 22119-2008 参考,可统一信用评价程序为以下内容:1、申请。企业准备和提交申报所需要的材料。信用评价机构可提供申报对象评前咨询指导,提高评价对象的信用管理水平。 2 、征信。对采集信息核实和交叉比对(如采取现场核实准确性更高),归集整理到企业信息数据库备案。 3、初审。有专业的信用管理师,依据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和数值指标,对企业信息评价评分,给予初审的等级结果。 4、终审。由信用评审委员会基于行业经验数据、历史情况和发展预期等分析对初审结果作复审确定,最终确定评价等级结果并向社会公示反馈,有

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西部金融》2017年第4期区域观察 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肖瑞婷杨柳关伟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评级市场开放对国内评级机构在市场格局、评级质量和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市场开放必须要完善制度、加强合作、注重研发、储备 人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条件;信用评级;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57-0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 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用评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016年12月 底,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将“外资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公司”这一项,从 限制外商投资的14项产业目录里移除了,这意味着外资评级机构引入中国市场有望松绑。引入外资评级机 构,有利于强化国内评级市场竞争,激励国内评级机构规范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但同时也对我国信用 评级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突。因此,研究开放条件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尧市场开放环境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较 好的发展势头,信用评级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但与国际成熟信用评级市场相比较,我国信用 评级机构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信用评级业立法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监管部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信用评 级行业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规定分布在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等颁布的指导意见或管理办 法中,法规分散且层次相对较低。同时,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现实情况也导致信用评级行业分别由不同 的部门监管,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部门,监管重叠、监管冲突或监管真空的问题时有发生,有效的监管体系 尚未形成。 (二)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从总体来看,我国评级机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业务 规模较小,在综合实力上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品研发、技术开发、评级结果检 验、内控机制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市场供给能力有限,品牌化尚未形成;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在人民银行备案 的信用评级机构近100家,但评级业务、收入基本集中在5家主要评级机构,真正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社会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比较匮乏;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收入单一,评级收 入较少,多数机构经营和生存状态较为困难,尚未建立良好的评级业务盈利模式。 (三) 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一般通过差异化竞争树立其核心竞 争力,如A.M.Best机构对保险公司评级独树一帜,Lace金融服务公司专长于金融机构评级等。与国际评级机 构相比,我国评级机构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较低、评级信息披露不充分,评级结果缺乏检验,主要评级机构 的影响力或权威性尚未树立。同时,我国评级机构基本是“通用型”的,不管传统的或者新业务,几乎所有的 评级机构都愿意并且能够承接该项业务,评级机构的特色业务、拳头产品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足。 (四) 评级市场间接受国际评级机构控制,缺乏国际话语权。我国五家相对实力较强的信用评级机构中, 收稿日期:2017-2 作者简介:肖瑞婷,现供职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杨柳,现供职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关伟,现供职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57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含义及等级标准讲述讲解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含义及等级标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rating),是指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就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体现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主权评级内容很广,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等级列为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不得超过国家主权等级。信用评级业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信用评级是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价,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经济决策,它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并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及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它的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穆迪投顾(Moody's)和惠誉国际(FitchRatings)。 以下为三家公司的评级含义和等级标准。一、标准普尔评级含义及等级标准(一)长期信用评级(Long-TermIssueCreditRatings)AAA偿还债务能力极强,为标准普尔给予的最高评级。AA偿还债务能力很强,与最高评级差别很小。A偿还债务能力较强,但相对于较高评级的债务/发债人,其偿债能力较易受外在环境及经济状况变动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信用评级方法综述

信用评级方法比较研究 此文获首届中国信用建设论文竞赛优秀奖,《信用中国》网独家全文刊登。 作者:浙江禾晨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素娟 [摘要]信用评级的方法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对受评客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判断优劣的技巧,贯穿于分析、判断的全过程。在评级业的发展中,各评级公司不断总结自身经验,评级指标不断细化,评级程序也日益严谨。本文对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进行比较后,重点论述“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法”的科学性。 [关键词]信用评级方法多变量二维判断 [正文]信用评级的方法是指对受评客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判断优劣的技巧,贯穿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标志,信用评级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如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主观评级方法与客观评级方法、模糊数学评级法与财务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静态评级法与动态评级法、预测分析法与违约率模型法等等,上述的分类只是简单的列举,同时还有各行业的评级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并不断演变。如主观评级方法与客观评级方法。主观评级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机构的定性分析和综合判断,客观评级则更多地以客观因素为依据。随着受评客体的日趋多元化,单纯依靠主观评级或客观评级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受评企业的信用状况,因此主观评级与客观评级必须相结合,不同的评级机构在评级程序和具体的指标体系方面定会存在差别。在评级业的发展中,各评级公司不断总结自身经验,评级指标不断细化,评级程序也日益严谨。以安博尔公司的工业企业评级为例,信用风险的分析评价不仅对7类49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对受评企业的经营环境、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业务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状况与风险管理、创新能力和管理策略与管理质量及特殊事项等9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经过严格的评级程序最终确定受评企业的信用等级。本文对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进行比较后,向读者介绍“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法”。 一、要素分析法的比较 1、5C要素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分析以下五个方面信用要素: (1)借款人品德(Character)。要求借款人必须诚实可信,善于经营。通常要根据过去记录结合现状调查来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经营者的年龄、文化、技术结构、遵纪守法情况,开拓进取及领导能力,有无获得荣誉奖励或纪律处分,团结协作精神及组织管理能力。 (2)经营能力(Capacity)。要分析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及获利情况,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产品生产销售是否正常,在市场上有无竞争力,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是否逐年增长,财务状况是否稳健。 (3)资本(Capital)。企业资本往往是衡量企业财力和贷款金额大小的决定因素,企业资本雄厚,说明企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信用分析必须调查了解企业资本规模和负债比率,反映企业资产或资本对于负债的保障程度。 (4)资产抵押(Collateral)。资产可以用作贷款担保和抵押品,有时申请贷款也可由其他企业担保。有了担保抵押,信贷资产就有了安全保障。信用分析必须分析担保抵押手续是否齐备。抵押品的估值和出售有无问题,担保人的信誉是否可靠。 (5)经济环境(Condilion)。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前途具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项重要的外部因素。信用分析必须对企业的经济环境,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等进行分析,预测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2、5P要素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分析以下五个方面因素: (1)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主要分析:①企业经营者品德,是否诚实守信,有无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