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渗混凝土规范

抗渗混凝土规范

抗渗混凝土规范
抗渗混凝土规范

抗渗混凝土规范

一、抗渗混凝土技术

抗渗(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或采用特种水泥等方法,提高混凝土的自身密实性,使其满足抗渗等级≥0.6Mpa(S6)以上要求的不透水性混凝土。

备注:引气抗冻融机理有两个,一是阻断部份外界入水通道,二是在毛细通道形成“葫芦串”消纳毛细孔道水冻胀压力。

(一)、原材料

1、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硅水泥。

2、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40mm,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

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

4、粉煤灰为Ⅰ、Ⅱ级。

5、膨胀剂

(二)、配合比设计

1、胶凝材料用量>320kg/m3,使粗骨料彼此隔离,以阻隔互相连通的渗水孔网。

2、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钢筋密的提砂率,含气要求高的,适当降低砂率。

3、外加剂中的含气量宜控制在3.0~5.0%。

4、水胶比

5、实际抗渗水压值比设计提高0.2 Mpa。

6、加膨胀剂时,掺量<胶凝材料的10%。

7、坍落度:30~50mm,泵送剂<180mm。

(三)、外加剂

1、提示:在砼中掺入单一的三乙醇胺或三乙醇胺与氯化钠复配,可显著提高砼的抗渗性能。抗渗压力可提高三倍以上。三乙醇胺的量点为水泥的万分之五。砼中掺入亚硝酸钠阻锈剂,可抑制钢筋锈蚀。

2、纯防水剂方案:(掺量3.0%)

3、氧化铁防水剂。

4、减水剂品种:以NNO、PCE为主,620掺量<2.0%。

5、可直接复配泵送剂,包括减水、三乙、引气等组分。(四)、施工工艺

1、砼尽可能一次完成;对圆筒形结构应优先采用滑模工艺施工;对大体积砼应采取分区浇灌并使用缓凝剂。

2、用重量法计量,不得选用体积法称重。

3、使用含引气剂的泵送剂时,必须使用机械搅拌,掺加单一引气剂时,应当先溶于水后,随拌合水同时掺入。

4、氧化铁防水剂使用前用水稀释,禁止直接倒入水泥或骨料中。

5、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持续时间为10~20s,不宜超振。

6、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7、如冬期施工,须对所用材料及搅拌机进行加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