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内容简介

1.航空公司主控业务

●课程简介:

航空公司主控业务是针对航空公司航班控制人员开设的一门课程。

课程主要包括:航班的建立与更改;航班控制权的设置;DPOS、POSD、NCRD等的使用;共用信息的建立修改;静态文件的维护;电报的处理;

代码共享;机上座位预订等内容。

●内容纲要:

航班的建立与更改

1.航班的建立与显示

2.航班的自动生成

3.航班的取消

4.旅客记录的保护

航班控制权的设置

DPOS的使用

POSD的使用

NCRD的使用

FLBD的使用

公用信息的建立与修改

静态文件的维护

电报的处理

代码共享

机上座位预订等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简介:

航空公司分控业务是针对航空公司航班分控人员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主要包括:航班修改指令;航班的读出;旅客名单的提取;航班历史记录的提取;统计指令;团体检查;信箱的处理等。

●内容纲要:

航班修改指令(IM:)

1.舱位和座位的调整(IM:S)

2.载量控制公式(IM:S)

3.限制销售(IM:L)

4.混合等级使用(IM:G)

5.永久申请(IM:N)

6.禁止候补证实(IM:W)

7.取消或恢复航班或经停点(IM:X)

8.取消等级(IM:D)

9.限制销售组合(IM:I)

航班的读出(RO:)

1.完整读出

2.航节部分的读出

3.航段部分的读出

旅客名单的提取(ML:)

航班历史记录的提取(DIH)

统计指令

1.FDL

2.FNL

团体检查

信箱的处理(QUEUE)

●课程长度:2天

●内容纲要:

1.特殊餐食的提取(MF)

2.航班限制占座功能(FBRD)

3.T-CARD分项显示、功能(SC:T)

4.随时显示SI信息功能(SIIF)

5.全屏幕编辑指令(ED)

4.HTS01 订座系统电报处理

●课程简介

民航运输作为一个与国际密切接轨的行业,电报业务在航空运输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本课程主要介绍订座系统电报的种类,报文的检查、进报和出报的处理,电报被拒绝的原因及更正方法等。

●内容纲要

旅客舱单报(PNL)

旅客名单增减报(ADL)

餐食报(MS)

旅客最后销售报(PFS)

标准航班信息报(SSM和ASM)

可利用状态报(AVS)

登机报(BD)、过境报(TH)、下机报(TM)、中转报(TR)

重要旅客报(VIP)

常旅客电报(FTL)

TAPE-B 报

PREPAID TICKET ADVICE MESSAGES(PTA)

STANDARD SCHEDULES INFORMATION MANUAL (SSIM)

5.订座基础培训

●课程简介:

订座基础培训是针对民航客运销售业务人员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从最简单、最常用的基础知识和日常工作的一般流程等方面开始介绍,循序渐进地讲解航班信息查询、旅客订座记录的建立与修改、信箱的种类及处理、运价的查询、共用信息的查询等内容。主要适用于国内机票销售人员及初学者。

●内容纲要:

订座系统简介

系统注册

航班信息查询

旅客订座记录的建立与修改

1.旅客订座记录的组成

2.旅客订座记录的生效及还原

3.旅客订座记录的建立实例

4.旅客订座记录的提取

5.旅客订座记录的修改

6.旅客订座记录的调整

7.团体旅客订座记录的处理

8.常旅客订座记录的建立

9.机票酒店联合预定记录的建立

信箱的种类

信箱的处理

运价的查询

共用信息的查询

●课程长度:5天

6.国际订座基础培训

●课程简介:

国际订座基础培训是针对民航国际客运销售业务人员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详细介绍了中国民航代理系统与国内各航空公司系统的联接及与国外系统的联接、如何查询国内外航空公司航班信息、国际订座的处理过程、外航订座记录编号返回的说明、SITA AIRFARE 票价查询计算功能、TIM 旅游信息查询系统等,主要适用于国际机票销售人员。

●内容纲要:

航班信息查询及订座

1.代理系统与航空公司系统联接结构

A.代理系统与国内航空公司系统的联接

B.代理系统与国外系统的联接

2.航班信息查询

A.国内航空公司航班信息查询

B.国外航空公司航班信息查询

3.订座处理

A.状态及行动代码

B.订座的完整过程

C.订座记录编号返回的说明

D.匹配

4.外航订座记录编号返回的说明

SITA AIRFARE 票价查询计算功能

1.旅客订座记录建立后的运价计算

2.旅客订座记录未建立的运价计算

3.公布票价的查询

4.其他信息的查询

TIM 旅游信息查询系统

●课程长度:3天

7.航空公司常旅客业务

客档案系统课程设置:

档案管理功能:

提供基本的PRF常旅客档案系统管理功能,包括常旅客基础档案、乘机习惯、文化爱好、活动记录等基本信息的建立、修改和删除功能;

订座服务功能:

根据PRF常旅客档案系统内存储的常旅客基础信息,为常旅客提供快速建立PNR 等订座服务功能;

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提供常旅客历史乘机记录的查询功能以及里程累积和里程奖励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

采用夜维机制采集当天的常旅客飞行数据,包括航空公司合作伙伴的活动记录,存入我主机PRF档案管理系统中,以便后续的数据下载功能模块进行航空公司常旅客飞行记录的下载工作。

课程长度:1-2天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需求评估 1.明晰学校教育哲学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哲学是实施人本管理,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实施人本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展示生命力的舞台。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诂,我们组织设计了问卷,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采取了直接答卷、选项填空、大规模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虽然是中心校,但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区来进比较匮乏。加之生源多属于农村家庭。父母的教育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的娇惯,忽视了礼仪与感恩,部

分学生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身体素质差,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水平。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迫切地想促使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在特长方面有所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现状,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半个多世纪的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方向。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近年来,县局、政府为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扩建了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收视室等。这些无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在人力上,我校的教师年龄年青化。他们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例如,王丽萍老师毕业于专业音乐学校。擅长器乐、舞蹈。门殿宗老师擅长微机知识,在flash制作方面更是游刃有余。苗秀玲老师一直任教科学、自然学科,对于种植、养殖也属于内行,总之,我们能根据教师的擅长来满足学生的所需。 另外,我们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也很丰富,学校附近,各种机构、企事业单位较多,居民较集中,镇领导也力图改善生活环境,扩大了服务的范围:维修、购物、扶贫帮困、关爱弱小、节日喜庆活动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美化生活环境,与当地居民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目标

学生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设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导论 课程代码: 题目: 学生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年级/专业/班: 09级计科2班 学生姓名: 赵浩胡碧山文盼聂惠俊杨晨学号: 09408237 ;09408207 ; 09408203; 09408250; 09408214 指导老师: 颜富强 开题时间: 2010年6月5日 完成时间: 2010年6月30日 2010年6月3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导论 完成者: 赵浩胡碧山文盼聂惠俊杨晨 1、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理解小型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3)本系统的功能包括:选修课信息查询模块、注册模块、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基本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2、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 3、成绩评定 设计成绩:(教师填写) 指导老师:(签字) 2011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开发计划书 (1) 1.1引言 (1) 1.1.1编写目的 (1) 1.1.2背景 (1) 1.2项目概述 (1) 1.2.1工作内容 (1) 1.2.2主要参加人员 (2) 1.2.3产品 (2) 1.2.4服务 (2) 1.2.5验收标准 (2) 1.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2) 1.3实施计划 (2) 1.3.1工作任务的分配与人员分工 (2) 1.3.2进度 (3) 1.4支持条件 (3) 1.4.1计算机系统支持 (3)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 (4) 2.1可行性研究前提 (4) 2.2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 2.3 建议新系统 (4) 2.3.1 新系统说明 (4) 2.3.2 新系统的流程图 (5) 2.4经济上可行性 (5) 2.5技术可行性 (6) 2.6开发工具的选择 (6) 2.7 新系统的影响 (6) 2.8 结论 (6) 第三章需求分析 (7) 3.1市场需求分析 (7) 3.2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7) 3.2.1 功能划分 (7) 3.2.2 功能描述 (8) 3.2.2.1 学生注册信息模块 (8) 3.2.2.2 课程信息模块 (8) 3.2.2.3学生登录功能模块 (8) 3.2.2.5选课功能模块 (9) 3.2.2.4选修课查询模块 (9)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9) 3.3.1 可用性 (9) 3.3.2 可靠性 (9) 3.4数据字典 (9)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网上购物系统软件需求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0 目的 0 项目范围 0 定义、缩略语、缩写 (1) 2. 系统需求概述 (2) 用例模型 (2) 假设和依赖 (5) 3. 系统详细需求 (6) Use-Case 清单 (6) 规格说明 (6) 功能性需求 (6) 可用性 (7) 可靠性 (7) 性能 (7) 保障性 (7) 设计上的限制 (8) 4. 术语表 (9)

软件需求说明书 1.引言 1.1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的软件需求规格。目的在于向读者表述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的需求。 1.2项目范围 本次软件项目开发的是一个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使用此系统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选课;使用此系统的管理员通过互联网进行系统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如下: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名来寻找课程,并获得课程的摘要信息。 学生能够通过输入某些关键字,对课程进行查询,并获得符合检索条件的课程的摘要信息。 学生能够在课程详细画面上获得课程的详细介绍信息。 学生能够在页面上修改自己的注册资料,更新原有的注册信息。 学生能够在输入合法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后,登录系统。 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退出系统。 学生能够查看当前选课的最新状态。 学生能够对各科成绩进行查询。 学生能够对各科课程信息及老师信息的查询。 能够允许学生修改个人信息。 学生能够浏览基本的课程并实现主要的选课功能。 学生能够填写选课信息、查看已选课程、修改选课。 老师能够申请教课。 老师能够查询课程,申请教课。 老师能够查询课程报名人数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老师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浏览基本课程以及查看学生的选课情况。 管理员能够在输入合法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后,登录系统。 管理员能够在任何时间退出系统。 管理员能够创建课程的指定任课老师、设定课程人数、统计学生选课信息、发通 知。 管理员能够维护课程数据,包括课程、老师数据的新增,更新,删除和检索。 管理员能够维护权限数据,包括新增,更新,删除,检索操作。 管理员使用子系统“选课管理”中的教学大纲信息和“科室分配管理”中的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选课管理系统要点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 程 名 称: JAVA 数据库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课 程 代 码: 题 目: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年级/专业/班: 2012 级计科 3 班 学 生 姓 名: 徐茂淋 学 号: 312012********* 开 始 时 间: 2014 完 成 时 间: 2014 年 12 年 12 月 2 月 28 日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 及平时成 绩(20) 技术水平 与实际能 力(20) 完成 情况 (20) 创新(5) 说明书(计算书、图 纸、 分析报告)撰写 质量 (35) 总 分 (10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 日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 2014/ 2015学年第1学期) 专年业: 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2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JAVA 数据库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选修管理系统 二、主要内容 调查学校教务处,设计用于管理全校学生选修课活动的系统。主要功能有: 1.全校选修计划课程管理; 2.全校选修开课课程管理; 3.全校学生选课管理; 4.全校选修课成绩管理; 5.打印报表; 6.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要求: 1.设计学生选课录入界面及学生选课查询界面; 2.设计课程输入界面和学生选课表及课程选修情况查询界面; 3.根据学生库和课程库,输出学生课程表(选课冲突时按学号分配课程); 三、具体要求 1.对系统作需求分析和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设计出ER模型,并完整标明每个实体型的相关属性,推荐使用Erwin实现。 3.利用前台开发工具,完成对每个实体型中实体数据的查询和编辑操作,并 提供相应的界面。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

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 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 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 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 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学生选修课程系统

C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学校:中国地址大学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序号:05507110 学号:20071001448 姓名:杨帆 指导老师:刘文中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 一、C语言课程设计的目的: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是学习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上机实验。其目的在于为同学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同学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题目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假定有n门课程,每门课程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商机学时、血粉、开课学期等信息,学生可按要求(如总学分不得少于60)自由选课。 1、要求: 试设计一个选修课程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课程信息和学生选课信息输入功能(课程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4)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 (5)按学分查询。 (6)某门课程学生选修情况(可选项)。 2、分析: 由于题目要求将学生的选课信息用结构体形式输入,并写入文件中,所以应提供文件的输入输出等操作:在过程中需有浏览、插入、修改、查找、删除学生选课信息等操作,顾应分别建立个功能模块;另外还应提供键盘式选择菜单实现程序运行。 3、总体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将系统分为六个模块: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模块; 2)课程信息与学生选课信息录入功能模块;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模块; 4)查询模块; 5)按学分查询模块; 6)某些课程学生选修情况模块。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DBMS的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基本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简述 针对给定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系统结构图和系统功能模块图;针对需求分析,画出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并将其转换为至少满足3NF的关系模式,设计较为合理的数据库模式;系统中应能体现对数据库的保护(数据恢复、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统应该有较为友好的用户界面; 通过本系统软件,能帮助教研人员利用计算机,快速方便的对学生选课进行管理、输入、输出、查找的所需操作,使散乱的档案能够具体化,直观化、合理化。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及系统结构设计 3、系统功能实现 3.1需求分析 学生包含学号等属性,通过登记系统保存学生成绩的信息。学生通过分组程序分出个个选修课的学生名单。课程包含课程号,名称等属性。分组信息分出选修课教师,教师包含名称,教师编号属性。 用户通过SQL SERVER 2000 的查询分析器直接输入各种操作代码,其中包括对系统管理原的的创建,管理员可以创建其他管理员权限,当然,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表进行修改,删除,增加。 3.2 概念结构设计及系统结构设计 1..用E-R图设计信息模型

2.设计相应关系模型,确定数据库结构 设计关系模型如下:下划线为关系的码 学生(学号,姓名,地址,邮编,市,省,性别)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电话,工资)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系名,学分) 分组(分组号,教师编号,课程号,学生数) 登记(课程号,组号,学生号,成绩) 3.设计应用系统的系统结构图,确定系统结构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C语言课程设计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学生选修课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到好处的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学生选课信息而设计的。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基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选课系统,使学生选课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学生选课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二、题目说明 假定有n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信息,学生可按要求(如总学分不得少于60)自由选课。试设计一选修课程系统,使之能提供一下功能: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课程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录入功能(课程信息有文件保 存)----输入; (3)课程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4)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 (5)按学分查询; (6)某门课程学生选修情况(可选项)。 [提示] 数据结构可用结构体,包括课程和选秀两个结构体,其中课程结构体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选修结构体成员包括学号,课程编号,该结构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查询某门课程学生选修情况.。 三、数据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实现,全部采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用链表实现课程的查找、添加、删除、课程的选修、追加选修的课程,课程信息采用结构体这种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subjects {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1学生姓名戴赛跑、汪雨生、杨涛学号510020110 22 37 44指导教师戚晓明(副教授)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前言 (2) 1.1题目与要求 (2) 1.2问题的提出 (2) 1.2.1本系统设计的知识点 (2) 1.2.2功能需求 (2) 1.3设计目的 (2) 1.4课程设计的简介 (3) 第二章开发环境 (4) 2.1 系统开发环境 (4) 2.1.1 开发环境的选择 (4) 2.1.2 Visual Studio 2008简介 (4) 2.1.3 SQL server 2008简介 (5) 第三章需求分析 (7) 3.1 设计思想 (7) 3.2 可行性分析 (7) 3.2.1 操作可行性 (7) 3.2.2 技术可行性 (8) 3.2.3 经济可行性 (8) 3.3 功能需求 (8) 3.3.1 基本功能需求 (8) 3.3.2 用户界面需求 (9) 3.4 性能需求 (9) 3.4.1 系统可扩展性 (9) 3.5 系统设计基础 (9) 3.6模块分析及设计 (10)

第四章数据库的设计说明 (11) 4.1数据表 (11) 4.2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11) 4.3选修课数据库的设计 (12) 4.3.1建立一个选修课程数据库: (12) 4.3.2建立一个学生student表 (12) 4.3.3建立一个登录t_login表 (13) 第五章系统功能的实现 (16) 5.1 系统登录窗体 (16) 5.2学生操作主界面 (18) 5.2.1选修课程的选修 (18) 5.2.2退选功能 (19) 5.2.3密码修改 (20) 5.3教师操作主界面 (21) 5.3.1 录入学生选修课程的成绩 (21) 5.3.2 增加选修课程 (22) 5.3.3 删除选修课程信息 (23) 5.3.4 修改选修课程基本信息 (25) 5.4注销和退出 (26) 5.4.1注销 (26) 5.4.2 退出 (27) 总结 (29)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历史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课程名称一:中外历史风云人物评述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实践,更加深切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的理顺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走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多的聪敏和智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程内容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课时,授课15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资料等教学设备。 (四)课程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参与度、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学期授课结束时通过纸笔测试或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选课建议 1、选择本课程的同学应对历史学科有较高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 2、限定人数50----60人。 课程名称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人类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体会这些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收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世界优秀文明的濡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二)课程内容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2、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雄伟的金字塔 3、佛教建筑的瑰宝-----印度泰姬陵 4、圣城----耶路撒冷 5、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 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C++课程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count =3; class situaction; class student { public: int sno; char sname[20]; char sex[3]; int age; char depart[20]; char classno[20]; char lianx[40]; //public: friend void sselect(); friend void supdate(); friend void sdelet(); friend void saccount(); friend void sdisplay(); friend istream & operator >> (istream & in,student &stu) { in>>stu.sno>>stu.sname>>stu.sex>>stu.age>>stu.depart>>stu.classno>>stu.lianx; return in; }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 ( ostream & out,student &stu) { out<

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系统设计说明

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系统 使用说明书 课程名称:Visual FoxPro课程设计

一需求分析: 1用户需求:系统现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达到的具体指标等。 用户需求分析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目的。 象一般的应用系统一样,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目的一般首先由拥护提出,也可以由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者拟定。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选课成绩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取代人工管理的大部分事务,开发的目的如下: (1)能对学生选课成绩的有关数据进行输入、修改、查询; (2)打印学生选课成绩报表; (3)对学生选课成绩进行统计; (4)打印学生成绩。 2业务流程分析:描述系统的业务流程,画出规范的业务流程图。

3 信息需求分析 资料收集:业务流程中用到的相关单据票证帐簿报表报告等资料,画出格式,最好是填有具体内容的表格等。 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的要求主要是:能够很好地系统地知道学生选课成绩情况,包括学 生基本信息、老师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等。 事项分析:分析资料中标题、表头等中各栏目名,列出所有事项,作为数据项;分析这些数据项,找出组合项、导出项、非结构化数据项,确定基本项。检查是否有要补充的基本数据项,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补充改进之,得出所有基本项。 从数据分析中可知,在学生选课成绩管理中,应在实际运行时有以下重要的反映成绩 内容、效果、进程的参数: (1)学生基本信息 (2)老师基本信息 (3)学生选课成绩信息 (4)对选课成绩进行统计 (5)学生与成绩 我们通过对这些数据需求的分析,应该找出需要用信息数据来表达的内容及其方式,还要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进行有关主题的提炼,用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以及每一个主题所表达的,有单一信息价值内涵的数据项集合及其处理方式,来构造一个数据库系统框架结构。 通过数据需求的调研应归纳出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找 出“规律”,提炼主题并排除冗余数据。 功能需求分析:改进完善业务流程图,分析用户需要系统完成哪些任务,逐层分解,画出功能层次图。 功能分析是要在设计过程中明确完成设计后的“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系统”所能具备的功能。 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图为: 4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确定实体、联系及其属性,并确定主实体的主标识,画出ERD(不少于两个主实体,一个从实体,一个联系和24个属性);检查改正错误;对其中复杂的多元联系进行分析,必要则改进。 概念模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能充分反映实际应用中的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由于概念模型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和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便于用户理解,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精神,我校在切实保障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将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使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设置渐趋合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校校本课程目标、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按以下要求开发和实施。 一、课程目标 学生层面 1.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层面 1.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的水平。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学校层面 1.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2.体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发展。

二、课程的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从办学理念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 2.开放性——课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克服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3.多样化——课程开发从学生多样化需求出发,组织形式多样化,开设课程多样化,培养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 (二)课程种类及内容 校本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每周按课表上安排的固定时间上课,学生人人参与学习;选修课学习时间设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两次课,面向有一定兴趣和特长的学生。 1.校本必修课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教程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选修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的推动的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各大高校也急需进行信息化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快速提升。 本文是在对各大高校全校公开课学生选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后撰写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全文从最初的系统规划,到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每一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下来的实现、运行与维护阶段,还

进行了对本系统的测试,最后是本次项目开发的心得和体会以及本文的参考文献。 本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学生选课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较行业同类产品而言,本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更加合理、人性化,用户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库的安全性更高,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了严格控制。数据存取速度更快,使用年限更长。可以很好的满足高校公开课学生选课的要求,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关键字: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分析;设计 目录 一、概述 (4) 1.1 设计背景 (34) 1.2 设计目的 (36) 1.3 设计内容 (39) 二、需求分析 (19) 2.1 功能分析 (7) 2.2 工作流图 (6) 2.3 数据流图 (7)

2.4 数据字典 (16) 三、概念模型设计 (18) 3.1 实体之间的联系 (18) 3.2 E-R图 (19) 四、逻辑设计 (26) 4.1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26) 4.2 概念模型的优化 (27) 五、源代码及查询截图 (29) 5.1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29) 5.2 实现 (32) 5.3 人机界面设计 (34) 5.4 系统测试 (36) 5.5 运行维护 (39) 六、总结 (40) 参考文献 (41) 一、概述 1.1设计背景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的短的时间内确定数据库系统是否可能开发、是否值得开发、是否可以开发(在该报告中主要是考查《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是否可能开发、是否值得开发、是否可以开发)。其实质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方式进行的、简化的压缩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过程。

自动化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总论(引言)……………………………………………………………………第一章认识自我 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适应性………………………………………………………………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自我分析小结…………………………………………………………………第二章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职业目标的确定………………………………………………………………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第四章评估调整 评估的内容……………………………………………………………………评估的时间……………………………………………………………………规划调整的原则………………………………………………………………结束语…………………………………………………………………………附:参考书目…………………………………………………………………

步入大学的我们,比以往的学习生涯有更好的自由空间,有的人整天沉迷游戏,有的人忙于奔波,有的人喜欢泡图书馆,也有的人陷入热恋,我们的自由空间虽然大了,但是很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迷茫,给自己制定目标变的至关重要,有了目标就好比有了指路灯塔。职业生涯规划书,可以让我们自我了解,自我认知,也能让我们更好的规划以后的职业,甚至规划未来。这样我们便可以有目标的生活,有目标的奋斗,有目标的学习,这样更能让我们脚踏实地。比如我很清楚我以后要创业,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社会阅历非常有限,社会环境又在不停变化,也许以后的轨迹不会像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那样进行,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慢慢朝着那个轨迹靠近,比如我经常看一些商业运作的资料,以及金融方面的知识,创业计划等。但是自己的专业也不能耽误,有一技之长在手,以后就算创业失败也有退路。大学生职业规划书变得异常重要,认真对待它,一定会从中受益。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二、开发目标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1、基础性课程《‘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2、丰富性课程《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化学与健康》、《探索自然》等。3、发展性课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

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㈠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㈡进行前期论证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㈢师资培训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方式与途径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内容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㈣撰写校本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

UML学生选课系统

UML统模语言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学生选课系统UML部署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软工11402 姓名:靳生栋 学号:201404621 指导教师:应霞

实验时间:2017.10.15—2017.10.21 实验地点:12教一楼B区机房 一.需求分析 网上选课系统是一个高等院校用来进行对学生选修课程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该信息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选课功能,也能够提高高等院校对学生和教学管理的效率。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包括以下容: (1)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维护工作包括课程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对学生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 (2)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查询已选课程、指定自己的选修课程以及对自己基本信息的查询。 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小的系统模块: (1)基本业务处理模块。基本业务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学生通过合法认证登录到该系统中进行网上课程的选择和确定。 (2)信息查询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学生对选课信息的查询和自身信息的查询。 (3)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主要用于实现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和对数据库的维护,系统的管理包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等信息的维护。数据库的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备份、恢复等数据库管理操作。 二.创建系统用例模型 1.学生用例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如下活动: (1)查询选课信息。学生可以在查询界面了解可供自己选择的各门课程的详细信息。 (2)登录选课系统。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选课系统,如果身份验证失败,不得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通过身份验证才能进入下一个操作界面。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7) 3.1程序描述 (7) 3.2功能 (8) 3.3性能 (8) 3.4输人项 (8) 3.5输出项 (9) 3.6算法 (9) 3.7流程逻辑 (9) 3.8接口 (10) 3.9存储分配 (11) 3.10注释设计 (11) 3.11限制条件 (11) 3.12测试计划 (11)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11)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该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根据需求说明书与概要设计说明书提出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即系统的详细架构,主要包括系统的模块划分、程序系统的结构、各个模块的流程以及各层次中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 1.2背景 软件系统名称:学生选课系统 软件实现计算机:方正科技 与其他系统和机构的相互管理:暂无。 1.3定义 图1 程序数据字典定义 1.4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2.《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

3.《Visualbasic程序设计》(吴定雪主编科学出版社) 2程序系统的结构 2.1 、管理员模块程序设计说明 ①人员管理:管理员在登录之后可以对系统内的人员(包括学生、教师等)进行管理, 包括对人员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②课程管理:管理员在后台添加、编辑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授课教师、开课时间设定), 同时可以编辑系统开放选课的时间,在适当时间开启和关闭选课系统。 ③系统信息管理:管理员可对系统的基本信息进行编辑,对系统公告进行更改或者系统 标题、系统相关链接等。 ④系统权限管理:对不同的用户要分配不同的权限,管理员可设定不同人员对不同模块 的访问权限,允许或者拒绝不同用户对模块的增删查改操作。 图2.1管理员模块图 2.2、教师模块程序设计说明 (1)基本信息管理:此模块主要实现两个分支功能: ①个人信息修改和密码修改。在教师用户登录状态下,实现这些功能,通过对自己 的注册信息的修改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能将注册信息及时反映个人状态,另外,密码修改则是很多网站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能有效保护用户身份和网络安全。 ②其它基功能如学生查询,教师查询和留言查询,这三个功能都是在教师在线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