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三中高二语文集备组《唐诗宋词》导学案 设计人赵娣

青岛三中高二语文集备组《唐诗宋词》导学案 设计人赵娣

一、构想。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主要是截取了初盛唐时期诗坛上主要的诗人及其诗作。在进行本单元的学案设计之前,结合教材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说明和自己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规划与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决定从初盛唐诗歌的风格、流派,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制作成这份学案。我希望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结束以后,对诗作思想内容,诗作风格、流派特点有一种比较清晰而准确的把握,力求做到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初盛唐诗人、诗作形成一种立体、直观、准确的认识,藉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

在本单元的学案导学设计中,我主要分了四个大的版块——盛唐浪漫主义诗作翘楚、盛唐现实主义诗作大师、古代诗歌之意象美与意境美、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流派。每一个版块的学案我又设计为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拓展研习,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在“课前预习”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多诵读,多理解,在初读的基础上疏通字音,在深读的前提下理解诗意;在“课上学习”环节中我又安排了“阅读感知”和“鉴赏探究”这样两个层次,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梯度;在“课后复习”环节我主要给学生设计了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在“拓展研习”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些课堂内容的延伸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能深入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

言少钱(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将进酒》是乐府古题名,属于《鼓吹曲》中的《桡歌》,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这里是李白按照旧题写作的新词,属于古体诗。将,请、愿之意。

2.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了,这时候他

已经出蜀五年,漫游了长江中下游,遍干诸侯,向各地的达官贵人,投递自己的文学作品,申诉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却未遇知己,一直没有获得他人的引荐。这一年的夏天,他决定不再在地方上找出路了,而是直奔当时的京都,长安而来。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因他无颜再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也没有结果。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的邀请,北游太原及雁门,第二年又返回河南,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麓颖阳山臵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将进酒》由起兴开篇,入题接着写举杯劝酒和自己的劝酒辞,随着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大起大落,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其感情的基调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一)自古以来,酒徒多多,圣贤历历,作者为何偏要举出“陈王”?

明确:

(二)台湾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哪些呢?

明确:

(三)诗人是如何来表现他的情感的呢?

明确:

通过学习,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结合自己理解,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径须.沽取对君酌

B.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愿长醉不复.醒

C.请君为.我侧耳听主人何为.言少钱

D.将.进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

2、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

3、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4、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

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越人语.天姥()天台.一万八千丈()

送我至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

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

..兮生烟()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瞑.()栗.深林兮惊.层巅()()

水澹澹

..之烟霞()

..兮生烟()失向来

恍.惊起而长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此外,还有“歌”“行”等。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只得到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东鲁的友人,所以这首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1.这是一首记梦诗,作者围绕“梦”是如何展开诗歌内容的?

明确:

2. 诗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这种情感的呢?

明确: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作者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外,诗的第一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2.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3.作者在现实世界遭遇的这种痛苦直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好吗?为什么要用浪漫主义

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这种痛苦呢?

明确:

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yíng)洲越人语天姥(l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shàn)溪

C.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

D.千岩万转(zhuǎn)路不定熊咆(páo)龙呤殷岩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通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3.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城”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地方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4.对这首古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与同学们一起研讨诗歌后面的问题吧!

《古风》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这首诗的前十句描写了怎样的太虚幻境?请你用简单的语句进行概括。

2.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的主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怒号.( ) 三重.茅( ) 长.林梢( ) 飘转.( ) 丧.乱( ) 广厦.( ) 俄顷.( ) 大庇.( ) 见.

此屋(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长夜沾湿何由彻.( ) 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歌,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背景:

唐代的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首通过记事进行抒情的诗歌。作者在这首诗中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吧!

明确:

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的?请你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明确: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些什么收获?又存在哪些疑问呢?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