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泊南小学

一、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情况,主要是管理者理念、新型管理制度建设及管理效能情况;

2.国家课程及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执行情况,主要是课程设置和课时保证情况,特别是薄弱课程的开设情况;

3.教师发展与工作效能情况,主要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负担和态度、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效果情况;

4.新教材的使用情况,主要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把握、落实及教材使用的困难和问题;

5.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发展与学习效果;

6.教学评价改革情况,主要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改革;

7.服务于新课程的校本教研情况,主要是教学问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情况;

8.县区教科研部门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主要是教材与教学研究、评价改革研究工作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新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情况

1、领导重视,整体规划,精心实施课改。各校都成立了校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学科指导组、课题指导组等。认真制定了课改实验方案,加强实验班的师资配备,实验班级大部分学科由教研组组长任教,既加强实验的指导,又及时取得经验,发现问题,以利带动面上的工作。

2、以课堂达标提高活动为抓手,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推动课改稳步实施。结合全县开展的课堂教学达标提高活动,使常规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和实效。调查中发现: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以集体备课、讨论交流以及上公开课为主,以会议的形式渗透课改思想为辅,还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讨等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31%的教师每周参加两次教研活动,68%的教师每周参加一次,只有极少数教师表示很少参加或几乎不参加教研活动。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91%的教师选择与同事交流,75%的教师同时选择了自己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只有10%的教师选择了不采取任何反应或其他的态度。可见绝大部分的教师遇到问题时能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不管是从同事那里学习还是自己查找资料,都是在主动地学习。

在此次调查中,30%的人参加学校与学校间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37%的人参加过名师讲学活动,还有部分的教师认为兄弟学校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在教学方面的交流很少,个别教师表示在兄弟校之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3、校长和教师都十分明确课改实验的重要意义,重视打好

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攻坚战。本次调查显示:教师中对课改理念理解深刻的只有3人占4%,基本理解83.75%;还有不理解的地方的人有10人,占12%。由此可见:还有少部分教师对课改只是稍有了解或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完全不理解的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的教师对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都能达到基本理解。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4年8月12号至2014年8月13号。 2.调查地点:贵州省遵义市牛蹄镇 3.调查方式:采用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4.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

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 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

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信息技术课是市教委指定的课程,属地方课程,是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须开设。但所有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同一化。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区服务就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 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社区服务社 会实践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作为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活动,我熟悉了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 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色,进而萌生出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珍惜,保护他们。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 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 践创新能力。 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出墙报,普法宣传,进行清洁楼道,捡拾垃圾等活动,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帮助清理社区 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帮助社区居民分发报纸,服务孤老,为社区 孤寡老人做家务事,收集社区废品,将经兑换的现金用于社区公 共服务建设,为社区种植绿色植物,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 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 调查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帮助和指导社区

内的小朋友开展读书活动;进行义诊活动,给小区的居民进行基础 诊疗并宣传保健知识,将诊疗结果进行记录。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发现在社区存在一些问题,在楼道里,地面上,甚至是居民的防盗门上,都贴有小广告,这不仅会对社 区卫生构成威胁,还会影响社区的整体整洁性,对社区居民的心 情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另外,社区花坛里的花草毁坏程度较重, 由于小区内停车位紧缺,不少居民直接将私家车开到周围的草坪上,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草坪的使用寿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建议在草坪上立上警示牌,写上警示语,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 遏制此类不文明做法,我还发现,社区内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健身 设施普遍较少,由于社区内老人和小孩子较多,因而常常有设施 不够的现象发生,为了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我 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确保此类现象不再发生。 通过这次社区实践,让我从中得到了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无法 领悟到的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身处工作岗位的那份热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大学生,有较高 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活动, 我熟悉了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 面的特色,进而萌生出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珍惜,保护他们; 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的运用 自己的知识来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 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社区,国家,乃至世界的环境 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我想,这才是社 区服务的意义所在。

市场营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一、实践背景 作为大一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工作,进行实践锻炼。 二、实践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践的目的一方面在于锻炼自己专业知识的实践方面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衔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到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另一方面我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来赚取相应的报酬来减轻家中的负担;而且从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也更加了解了百货商场,还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很多东西,真的令我受益匪浅。 一般来说,大学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践在帮助高校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实践,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

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三、实践内容 实践的内容主要是在百货商场销售各类各类商品,学习百货商场的经营文化、销售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礼仪等各方面的知识。凭着对该百货商场营业额和产品的了解和与其它百货商场的对比,突出该百货商场产品的优点和百货商场的良好信誉,积极开拓消费源,向顾客推销各种优质各类商品,完成百货商场分配的任务。 四、实践经历 今年寒假从学校回来后,我就不停的在县城附近的各条商业街上找兼职。想在寒假这一个多月里锻炼一下自己,同时也能多增长些社会实践经验。因为之前初中毕业我都有在饭店和汽车专卖店里打工过,有一定的经验教训,尤其是高三暑假的时候在厦门市的彩艺广告公司打工,在那里确实让我学到了好多的东西,更加懂得了在工作上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品质。但由于回来时已经快到年末,寒假工已经不好找了,而且不管是餐饮、服装、休闲娱乐和工厂企业等都不招聘在校大学生做兼职。理由如下:第一是没实际工作经验;第二是工作时间不长,学生在开学上学后留下空缺的岗位使公司又要重新招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寒假回来后的前两个星期我去应聘都是四处碰壁。家人见我寻路无门又多次失败,建议我回家待着。当时我一笑了之,因为这次我社会实践的目标就是市场营销,这是我所学的专业,这个职业不仅能提高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更能够让我在与人交流沟通中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

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关于高考改革的研究学习报告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学习报告 ---296班荆成蹊为了解群众对目前高考制度的态度,同时提高自身研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我们通过对身边老师、家长、同学进行采访调查的形式,对高考制度改革做了一点小小的研究和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高考,对于一个18岁的青年人来说,既是对12年寒窗苦读的终极检验,也是走向广阔的成人世界的第一个重要阶梯,或许更是人生的转折点。高考,不仅凝结了莘莘学子的辛勤汗水,更聚集了多少个家庭的期待和希望。因此高考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吸引着民众广泛关注的目光。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普遍对当前高考制度表达了认同和理解,80%的被采访对象对教育部新近推出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予以了充分肯定。但认为作为一项几乎影响全国每一个人的重要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针对调查了解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不断做好高考制度改革。 1、长期以来,地域间的不平等已广为人们诟病,京津沪等地区的录取比例甚至超出某些地区的数倍,导致高考移民、户口买卖等问题愈演愈烈,建议改进资源调配手段,适度缩小地域间过大的录取比例差距。 2、一次性考试往往存在很强的偶然性,尤其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建议对个别考试科目尝试采取多次化的考试方法,并可

以适度参考综合评价成绩。 3、高考作为最受人瞩目的考试,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原则。建议推广和完善考生诚信档案系统,对各种类型的作弊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保证考试的程序正义和结果公正。 4、此外,对于高考录取专业,由于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对专业内容和方向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建议大学录取专业中增加综合专业的人数比例,以利于学生再深入学习大学课程后,更好地做好专业选择。 同时,作为学生,我们既要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更要知道它并不是决定人生道路的唯一标准。所以在积极争取最佳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做到:一方面树立诚信理念,不以任何形式作弊;另一方面,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增加知识,开拓视野,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2019年新高考分析报告

2019年新高考分析报告 一、推进历程:预计于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 (3) 二、成绩构成:语数外+3门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合格考 (4) 三、选科:“3+3”转为“3+1+2”,本科专业高度挂钩 (7) 四、赋分:取消细分评价等级,采用大等级按比例赋分 (8) 五、影响:利好教育信息化,K12培训侧重点有所调整 (9)

2019年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预计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拉开新高考改革序幕,2014年9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实施意见出台。14年、17年前两批试点省份开展,19年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推迟第三批及原定第四批省份预计将于2022年实行新高考。 评价体系: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北京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将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体现的是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的方向,虽然短期难以大范围执行,但素质教育已成为长期评级趋势。新高考改革下,除语数外为原始分外,选择性考试采用等级赋分制。第三批省份取消细分评价等级,采用大等级按比例赋分。 成绩构成:“3+3”转为“3+1+2”,本科专业高度挂钩。2018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的通知,允许高校指定1-3门必考科目。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 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除上海、西藏为660分满分,其他省份满分为750 分。第三批新高考选科模式不再延续之前的“6选3”,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即“3+1+2”。

2020中学课程开发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2020中学课程开发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12-09 我校自20xx年实行课改以来,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了学生特长,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兼职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兼任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资金、设施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师先后共开发出多种校本课程。经过研究最终成功开发、编印并安排了《校园安全教育》、《养成习惯教育》、《新生入学读本》、等符合实际、学生又感兴趣3个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上,硬性规定了校本课程的课时和课型比例。落实七、八、九年级2课时,要求其中必须有1节是必修课。学生根据教导处安排到指定教室上课。上课前教师进行点名并做好考勤记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正在逐步趋向规范。学校对课程安排、教师配置、活动设计、组织管理、学习评价等已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做法。教师基本知道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流程,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需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

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育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对现在课程实施常规与课程动态发展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也深有体验,大家认为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存在和发展对学校的传统的封闭式课程管理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表示愿意承担该类课程建设,但是仍感到课程开发能力不足、需要提高学习。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完善组织机构。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讨、课程的安排与实施、课程的过程管理与考核等。有了领导的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财力和人力有了保障,大量校本课程的印制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正常运作。 2、健全规章制度为充分调动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学校从实际出发,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度,先后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培训计划》、《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教研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办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职责分工》等,制度健全,系统规范,为校本课程的落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规范课程管理。根据教导处统一安排,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程的设置做出具体安排。如七年级新生入学必须参加开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福建警察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1━2012学年) 系部:公管系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10级 姓名:陈晓燕 学号:10127091 完成时间:2012 年2月10日

一、调查背景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极大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农村基础教育有了相对快速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虽然莆田仙游的基础教育有了质的发展,但由于人们观念、知识、收入水平等的问题使莆田仙游的基础教育与城镇的教育任然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莆田仙游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和理性分析从中思考解决的办法,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调查方法 通过访问各个学校校长了解并总结它们存在的共同问题。 通过采访学校老师了解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憧憬以及意见。 通过口头调查学生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所希望的学校的蓝图。 四、调查过程 介于时间的原因,调查范围集中在本人所熟悉的几个学校,调查方法以口头问答为主。 1.参与人员:本人 2.日程安排:寒假期间

提纲:一、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 2.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3.学生流失 4.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源缺乏且不稳定 2.资金不足 3.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 5.科研兴教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三、我国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有利影响 1.指明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回归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四、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建议和感想

中学化学实验室调查报告

中学化学实验室调查报告 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及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报告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课程一改过去由讲授、灌输一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由“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为此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的的两类活动:“家庭小实验”和“调查与研究”。同时新教材也将一些传统上的学生验证实验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经过一年的实践,对这些精心策划、设计的实验、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究竟怎样?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分别有20%、14%和25%没有达到要求,而“调查与研究”开展情况更不理想,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笔者通过和教师、学生的交谈得知,影响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影响课堂实验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现行评价体制的制约。由于初三面临中考,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仅在于其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不是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能,这就导致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得不放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甚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出现了部分教师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探究实验、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返潮”现象。好在XX年实验成绩计入中考分数。 2.现有实验条件的制约。由于我校参加了百校兴学工程,刚刚盖好的实验室仪器及药品都亟待解决,因此对进一步开展实验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化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制约。 我校初中化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只有两位化学教师,人均授课班级数为3个,而且还兼职行政任务,没有大量的时间钻研和准备实验。③实验员队伍配备不完整。我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员教师,而是我们自己兼任,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4.实验本身因素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实验本身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季节和地域的差异,致使实验无法开展或开展的效果较差。如对蜡烛燃烧产物的

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调研报告

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调研报告 今天我们在这里给各位亲推荐一些欢迎各位亲围观参考,想了解更多,欢迎来到。 1、确定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年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我省作为一个高考大省,考生人数众多,每年的各批 次录取分数线在全国都属于上游层次。影响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年 份的因素我认为有:一是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与我省教育现状是否相符;二是大学录取政策的调整是否及时匹配;三是试点省份咼考综合改革是否成功,社会是否认可。四是考试科目的设置是否简单可行,高中学校的可操作性如何。 2、咼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是否 可行?如可行,两次考试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 学考选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可行,一方面多一次机会,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引起重视。两次考试的时间,分别在4月和10 月进行,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考录取中的使用: (1)如何设置选考科目等次?各等次的比例和分差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 选考科目等次以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

比例确定等级,例如可以细化为A+、A B+、B、B-、C+、C、C-、

D+、D E共11 级,分别占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5% 其中,A+为满分10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 分差均为3分。等次细化以后也可以体现出学生成绩的高低,以3分为一个分差也可以体现出区分度。 (2)如何确定选考科目成绩占高考总成绩的权重(即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值为多少)? 选考科目以选择3门为例,我认为每一门满分定为100分,高考成绩总分为750分。 (3)如何确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有效期? 学考成绩可以以两年为有效期。 4、高考录取批次和录取模式(如:“专业+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对高中教学的影响。 高考录取批次和录取模式的改革对高中教学会产生很多影 响,如走班制的实施,选考科目的选择和班级的设置,三年一体化如何实施,对于语数外和选考科目的时间如何分配,考试时间如何选择,教师如何调配等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5、如何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引导中小学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作用。 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发展的困局与突破调研报告

②班级学生相对固定,德育教育由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牵头和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 (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年级教师生调查 2019届、2020届两个年级在2017年上期,利用周末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 1.进行以上两年级试点任课教师调查问卷。 2.进行以上两年级试点学生的调查问卷。 二、学校面临的困境 1.教师观念转变的困境 选课走班的施行不仅增加了班级数,改变了现有教学的模式,而且学生还拥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同时教师还面临着素质提高的挑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对选课走班打马虎眼,这严重影响了选课走班的教学质量。 2.教育管理的困境 一是教师常规管理复杂化。选课走班实施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 二是师生有效沟通存在障碍。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断变化和成倍增长,而有的教师又缺乏把“我的学生”变成“我们的学生”的理念,只能通过课堂渠道展开带有陌生感的临时性师生对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互不相识”。

三是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行政班并存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却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这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教学班。 四是学生德育出现“空档”。选课走班制下,由于学生的流动,行政班班主任只能对学生实行“间断性”的德育管理,而教学班教师又基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德育的空白地带。 3.走班教学模式带来选科排课困境困境 走班排课是新高考改革带给中学的一项挑战,学生从单纯的文理分科,变为现在的“3+3”的20种或“3+1+2”的12种组合的选考模式组合,学校如何面对学生多种选科组合下师资力量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即将面临的一个很大困境。 4.师资结构失衡的困境 一是教师资源有限。选课走班下学生对教师、科目、时间、专业等有充分的选择权,但由于选课人数多、学科分类多、选择组合多,会多出成倍的教学班,导致教师、班主任们“教不过来、管不过来”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不同年级学生选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冷热”课程,更会导致一些科目教师富余、另一些科目教师紧缺现象。加之不少教师对选课走班教学的适应能力亟须提高,这就更加剧了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师资源需求困境。 5.设施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的困境 选课走班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如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教具、多媒体等都有硬性要求,不仅要求学校扩充升级

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社会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概况我于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

初中化学新课程调研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调研报告 中教部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中教部全体成员在校长的带领下,从2007年4月17日开始,对全县16所初中(新课程)进行调研,现将化学学科调研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从2007年4月17日开始到2008年4月29日结束,涉及到全县16所初中,共听课71节,其中化学课15节,看教案15本,作业200余本和教师交谈19人次,同时向被调研学校的领导就化学科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 ㈡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 本次调研采取实地听课和任课教师座谈的形式,从中了解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的来说,我们的老师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是好的,向坦途中学、丹岱中学的化学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步子较大,向丹岱中学的白老师,在第二轮专题复习过程中,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如在讲选择题中涉及到“芯片”这个概念时,不是一概而过,而是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芯片和有关知识产权保护

的知识等,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不同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反响不一,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城乡中学还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问题,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助力”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 调查发现,少数教师对国家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与己无关”思想,处处被动服从,应付差事,二是逆反思想在部分教师昔日应试教育成绩斐然,还沉浸在往日荣誉的光环中,不愿改变现有的一切,思想保守,落后,三是“畏难”思想,认为实施新课程条件不够,困难太多,理想与现实相差深远,有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够全面。 2、教学行为滞后 从听课、谈话、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的教 学改革还停留在观念层面,在教学实施中浮 于表面,如在讲授化学式与化学价这个课堂 时,即没有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也没 有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只是让学生自己 看书、讨论从效果上看,缺乏失效,主要表 现’名为自主学习实为放任自流,缺乏老师恰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1、观察;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在我家乡——美丽的许昌进行传统文化寻访活动。 许昌历史文化悠久。2007年12月17日在许昌县灵井镇发现了距今8万—10万年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因填补古人类发掘的断层和空白而震惊了世界,被命名为“许昌人”,为现代东亚人类起源提供了佐证。在学术界有了“欲探华夏祖,必访‘许昌人’”的说法。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点燃了许昌的文明之火,使许昌在史书中有了第一个名字-许地,许昌也因此成为天下许姓人的祖根地。公元前21世纪,大禹的儿子夏启在这里建立了夏朝,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国从此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当时许昌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一直延用至今。 许昌旅游特色鲜明。许昌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目前已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曹魏故都-智慧之旅。三国时期,曹操父子雄踞许昌25年,汇集天下谋士,成就一代霸业,三国智谋广为流传。尤其是曹操的大谋略、大智慧,以及以荀彧、郭嘉为代表的曹操谋士集团,他们的思想、谋略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留下了80

多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郭沫若曾感叹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有三国文化旅游景区多处,曹丞相府作为全国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题景区。此外还有三国名将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景区,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始发地灞陵桥景区,汉末皇城所在地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政权的受禅台等。 在此背景下,我决定去一些景点探寻下三国文化。 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位于许昌市文庙前街,面朝春秋广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的灵井文化遗址、石固文化遗址;夏代的钧台和禹王锁蛟井;三国时期遗址、遗迹;唐宋时期的钧官窑遗址和古建筑;明、清的塔寺宗庙等。纵观许昌历史文化,在国际国内最有影响的当推三国文化。 许昌楼 修建历史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

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我校从××年月起开展高中新课改试验,实施新课改实验的教师人,学生人。半学期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校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实验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高中课程改革进顺 利,态势良好,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任务 我校开展高中新课程的改革,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开展课改实验,不断总结经验与进行反思探索。校长室在本学期开学前,已结合我市有关新课程试验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早为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

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二、逐步完善高中新课程管理体系、制度与配套措施。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在开课目标、开课计划、选课工作、排课要求、班级管理、考试与评价、学分认定等方面,严格执行并落实新课程方案的要求。 1.加强课程改革的支持推进体系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工作,建立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新课程实验管理小组、新课程学分认定小组、新课程选课指导小组、校本教研指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教学评价实施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教学资源配置小组 2.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理解、支持。 3.加强对教师新课程培训。 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

关于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题目:高考改革态度 学院:教育学部 专业班级:心理学院 2015 年 5 月2日

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改变一生的一次重大转机,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重视高考。不仅仅因为高考是对数年学业成绩的总结,更因为高考承载了考生对未来的梦想与规划。所以高考一直是我国的教育热点问题。但是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引起了社会不同层级的反映,于是针对社会各个层级对于高考改革的不同态度,采用访谈的形式展开此次调查,采访不同年级高中生和不同年级的任课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等。获得调查样本总共100份,有效采访记录92份。 一、调查计划 调查方法及内容:访谈并讨论三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问题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问题三:“两根据、一参考”真的能减轻学生的应 试压力吗? 调查地点:不定 样本数量:100人 接受访谈人结构: 年级结构:高一占20%,高二占30%,高三占50% 性别结构:男生与女生各占50% 职务结构:学生占60%,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领导等占4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以往高中阶段一般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进行分科,分科后,文科生便不再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科生不再学政治、历史和地理。

赞成新改革的占,普遍认为以往的文理分科导致学生严重偏科,降低了综合素质,思维狭窄,没有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取消文理分科。高三在校生认为文理分家事实上严重影响结题思路,理性与感性分道扬镳的思维模式不能全面理解问题,结题没有创新,总是继承延续前人总结的方法。目的也只是为了答案,几乎很少考虑问题本身的价值所在。家长认为文理不分科不仅让孩子了解更多,还为以后的就业拓宽发展空间。高三班主任觉得虽然老师学生家长都会增大压力,但一时的辛苦却能受用终身,提倡文理不分科。大二学生认为文理分科的结果严重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发展,尤其体现在上公共课和社团问题处理上。高校老师认为基础知识面不宽广并不利于以后专业学习的定位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其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高三以上层级的多与高三在校生。主要观点在于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不赞同新政策的占,认为学生将面临着9科以上的学习任务,不分科时的6门功课学习,已经让学生心身俱疲,再增加3门,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事实上,不能真正消化的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三学生认为分科能减轻学习压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专业选择提供捷径。家长担心学生身体体质跟不上,影响知识接受效果,还担心心理承受能力。高三班主任老师担心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学的东西多却都只是了解皮毛,实用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明确性与指向性,思维模式混乱不稳定。大二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利于研究,许多知识还需要重新强化学习。高校老师认为越早培养方向意识越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主要观点在于建立发展捷径,减轻学习压力。(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新的高考改革提出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卷”,对此,广泛的声音认为不公平。大多数观点认为,“全国卷”应用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稳定的省份实行自省出题这样的模式比较好。首先,“全国卷”比地方卷简单,经济发展不快的地区相应的教育质量并不很高,两地学生在所受教育基准上就不平等。同时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众多高分考生之间,并不能明确的体现出能力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