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与传统温、压、湿、风等常规观测手段不同,遥感不仅是一项涉及观测的技术,更是一门涉及综合性探测的科学。遥感中的科学与技术交织在一起,遥感科学是遥感技术发展的先导,遥感技术反过来又促进遥感科学的深入。遥感借助辐射测量技术,通过科学算法反演出能够准确反映大气、陆地和海洋状态的各种物理和生态参量,科学与技术的独特结合方式为遥感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生命力。

国际及我国卫星遥感应用

自1960年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以来,气象卫星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卫星轨道从低轨道(极地轨道)发展到高轨道(静止轨道),卫星探测器从可将光、红外发展到紫外、微波,卫星拥有国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韩国也在着手落实自己的卫星发展计划。随着气象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遥感集市在应用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气象卫星遥感应用经历了从单纯接收国外卫星资料、学习国外卫星遥感技术到建立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的发展过程。从1970年启动气象卫星发展计划开始到现在,我们独立自主地建设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系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能力的国家。不仅如此,我们的风云一号C星和D星还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以在24小时内获取全球陆地和海洋遥感数据。

卫星工程建设为卫星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的需求又促进了遥感应用服务的快速发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我国气象、海洋、水文、航空、航海、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环境保护、石油、军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遥感的气象应用分类

天气气候

气温、降水

卫星可见光云图可以监测热带气旋以及云团的移动趋势,一般白色表示太阳光反射强,灰黑的地方表示反射较弱。一般陆地表现为灰色,海洋表现为黑色,而冰雪和深厚云系覆盖的地区一般呈白色。用红外探测器可以计算各地晴空大气

温度和湿度的铅直分布。微波辐射仪,可以探测云上和云下的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分布,以及云中含水总量和雨强的分布。

●雾

遥感对大雾监测也非常有效,通过卫星遥感,实时监测各地雾情的变化,便于发出天气预警和作出决策。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大雾具有及时、宏观的明显优势。图像纹理信息反映了图像的灰度性质及其空间关系。通过对雾的成因、辐射特性、雾遥感基本原理的阐述,结合中国FY-1D美/国NOAA系列极轨卫星资料通道特点,分析雾的图像纹理信息,并依据雾在可见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与云类不同的光谱特性,选用不同的光谱通道进行大雾监测。

●气候变化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气候变化因子进行有效监测,可以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气候的异常监测,热红外遥感可以利用热红外探测器收集、记录地物辐射的热红外辐射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发射率、湿度、热惯量等),包括季节到年际气候预测--提高瞬时短期气候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预报准确性;长期气候变化--决定长期气候变化及其趋势的机理和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

大气监测

●气溶胶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遥感可以对气溶胶监测从而对气候做分析,监测气溶胶的厚度、浓度、成分、属性等信息。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使大气升温。

灾害监测

●海冰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会发生结冰,结冰程度直接影响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交通运输、港口海岸工程作业等。利用可见光和红外通道资料,结合海冰的光

谱特征,可以进行冰水识别和海冰信息提取,获取海冰分布范围、面积、冰型、密集度、外缘线等信息。地球两极有将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海冰覆盖,极低海冰监测队极低海域的航道设计和海上航行安全保证非常重要。利用卫星的微波辐射计和散射计以及SAR数据,可以获取极地区域海冰分布和变化情况。

●凌汛

卫星遥感监测凌汛主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光谱响应特征不同。在近红外波段,洁净水体的反射率远比土壤和植被的反射率低,所以在卫星图像上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水体和非水体的界限。像黄河这样泥沙含量较高的水体,其反射率的最大值移向可见光波段,但仍比土壤和植被为低。这样,在卫星图像上就能够将发生凌汛的地点及其区域判读出来,进而可以根据像元数估算淹没范围和面积。

●干旱

通过遥感手段可以获取地表蒸发量、作物表面温度、土壤热容量、土壤水分含量、植物水分胁迫及叶片含水量等 , 对作物生长的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缺水或供水状况、植被指数等指标所反映的作物生长状况的分析 ,间接或直接地对作物旱情进行研究。

目前比较成熟的遥感旱情监测模型有:植被指数模型、热惯量模型、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特征空间模型、微波模型、水文模型和气象模型等。

●沙尘暴

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的沙尘暴与某些低云亮温接近,但反射率不同。西北某些裸露地表与沙尘暴反射率接近,但其亮温却不同。所以,沙尘暴的监测就是利用其与云系、地表反射率及辐射率的差异进行的。目前,利用可见光和红外多光谱卫星通道信息判别沙尘暴仍是较好的方法之一,而夜间还难以进行沙尘暴的观测。

●火灾

地面物体都通过电磁波向外放射辐射能,不同波长的辐射率是不同的,通常,温度升高时,辐射峰值波长移向短波方向。从气象卫星监测到的火灾发生前后来看,当地表处于常温时,辐射峰值在传感器的、通道的波长范围,而当地面出现火点等高温目标时 ,其峰值就移向通道,使通道的辐射率增大数百倍,利用这一原理,通过连续不断地观测,就可以及时发现火点。当火灾发生后,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到的彩色图象获取火灾现场情况和过火面积,以便客观、准确评估火灾损失,组织救灾。

MODIS全球自然火灾遥感影像

台风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遥感集市上的卫星影像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

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数据下载 整理自动力论坛 包括:综合资料、降水、SST、地面覆盖资料、风场/OLR/指数资料 Noaa资料库: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 NCEP资料介绍: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ncep_data/ 欧洲气象中心资料(grib和NC格式的): http://www.ecmwf.int/ Levitus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SOURCES/.LEVITUS94/.MONTHLY/ Ucar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cas/guide/Atmos/Surface/data.html NASA资料: ftp://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seasurfaceheight/ 以前某天全国的天气情况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feature/hi301100.shtml 1度×1度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datasets/ds083.2/ ARGO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web/ NCEP 系统资料: NCEP real-analyses and forecasts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data/ NCEP/NCAR REANALYSIS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pub/reanalysis/ NCEP Eta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mmb/research/meso.products.html NCEP AVN 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modelinfo/ ftp://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pub/data/nccf/com/gfs/prod/ netCDF format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1.数据下载 1.1. 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 注册用户 1.3. 1.4. 辐射度、1.5. 2. 2.1. 2.2. 2.2.1.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Rows("1:1").Select Selection.AutoFilter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5, Criteria1:=i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6, Criteria1:=j Cells.Select Selection.Copy Workbooks.Add ActiveSheet.Paste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 Title = " 3. 利用 3.1. 3.2. 选择分析→回归→非线性回归 3.3. 将辐射值设为因变量 将经度(X)和纬度(Y)作为自变量,采用二次趋势面模型(f=b0+b1*x+b2*y+b3*x2+b4*x*y+b5*y2)进行回归,回归方法采用强迫引入法。 如图,在模型表达式中输入模型方程。 在参数中设置参数初始值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 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 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 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 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 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 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 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 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 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二是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廉洁、诚信、人性、创新、高效。要完善决策机制,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切实抓好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争创优良业绩。要教育全局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弘扬气象人精神,在服务的过程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气象局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招投标书范本

竞争性谈判文件 采购项目编号:宁政采招()号 采购项目名称:西宁市气象局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建设采购单位:西宁市气象局 集中采购机构:西宁市政府采购中心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前附表……………………………………………………………………………………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 一、说明………………………………………………………………………………………………………………….. 二、竞争性谈判文件说明…………………………………………………………………………………………… 三、谈判响应文件的编制…………………………………………………………………………………………. . 四、谈判响应文件的递交…………………………………………………………………………………………… 五、评标……………………………………………………………………………………………………………………. 六、资格审查程序及方法………………………………………………………………………………………….. 七、评标程序及办法………………………………………………………………………………………………… 八、评审结果………………………………………………………………………………………………………………… 九、授予合同………………………………………………………………………………………………………………. 十、串通投标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十一、废标…………………………………………………………………………………………………………………十二、处罚…………………………………………………………………………………………………………………十三、其他…………………………………………………………………………………………………………………. 第三部分西宁市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 第四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五部分采购项目要求及技术参数………………………………………………………………………. (一)投标要求…………………………………………………………………………………………………………….. (二)项目概况及技术参数………………………………………………………………………………………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

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截止2014年10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6亿。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从发展的结果看:游戏、广告和电商三个细分市场催生了中国PC互联网三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有资金、经验、技术和用户优势,加快了移动互联网建设的进程。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7000万,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超80%,手机和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2015年1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492万户,总数达到8.8亿户,同比增长5.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8.39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5%,与2014年同期持平。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1.2.什么是微信公众号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软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也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这一半台的一大特点在手机订阅账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仅需通过自主“关注”“订阅”,信息就可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更适合“一对一”的精准传递消息。山于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 1.3.建设原则 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系统是气象局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制作分发管理系统,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类天气服务、预报预警、生活信息发布等,系统具有信息推送、信息查询、常规个性化定制等功能,能够与气象局已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兼容。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微信服务开放平台,在气象局已获得大量的气象探测和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发、共享、建立规范化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最新、连续、无缝隙、最便捷的气象服务。

一种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

一种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尤其在交通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依靠人工观测来采集气象数据不仅时效性差,而且无法适应偏僻、恶劣的环境条件,不能将采集到的各区域数据实时上传给决策控制中心,因而有必要研制一种便携、低功耗、数据通信稳定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随着传感器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在自动气象数据采集中得到了应用。利用ZigBee技术近距离、组网能力强、成本低及可靠性高的特点,使得气象站中传感器网络部署的有效时间得到延长,增强了网络的实用性,测量节点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ZigBee技术自有的无线电标准,以接力的方式在多个测量节点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通信效率非常高,满足了交通气象参数采集传输的需要[1]。同时随着移动通信发展的宽带化、数据化、多应用化,手机作用的领域已经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因此,将手机移动监测和ZigBee无线传输网络结合起来,并利用手机所具有的GPRS通信能力研制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本设计利用手机、ZigBee无线传输网络、气象数据采集检测等设备开发出一个能实现气象数据采集、存储并实时上传数据到上位服务器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其中手机负责接收来自ZigBee网络的数据,并对数据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ZigBee无线传输网络负责手机和数据采集检测部分的通信;气象数据采集检测部分负责所在区域内气象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处理。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系统的手机开发平台采用MTK架构套件,它集成了32位嵌入式ARM7处理器,支持GPRS、GSM消息传输,并具有128个引脚外部扩展接口,可以连接各种功能外设,还支持用J2ME Java来控制硬件。通过在此手机平台嵌入无线ZigBee射频模块,实现系统主控制器和各网络子节点的数据采集传输。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无线网络化传感器RFD(精简功能器件)模块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ZigBee通信协议传输到FFD(全功能器件)模块;FFD模块将数据信息做简单处理、编码打包后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到手机平台;手机数据处理功能程序对气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描述,在手机上实现气象参数的显示、存储,并可通过手机的GPRS功能模块以文本形式将数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到现场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后,提供决策支持,采取预防措施。 所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能见度、大气压力等。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主要由基于CC2430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手机平台两部分组成。手机平台要实现的硬件设计主要有:手机与CC2430的串口通信电路及GPIO电源控制设计;数据采集检测部分主要由CC2430芯片、传感器及外围部件构成。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数据存储规范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数据存储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 2016年11月

前言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综合数据存储规范的制定以《气象结构化数据存储规范(初稿)》、《全国农业气象数据库环境技术规范(试行)》和《全国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数据规范》为基础,依托中国气象局CIMISS云平台,是对《气象结构化数据存储规范(初稿)-农业气象分册》、《全国农业气象数据库环境技术规范(试行)》的补充和完善,是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数据参考规范。主要包括基础气象资料库、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库、农业气象专题产品库、农业气象野外调查数据库、用户采集数据库、农业气象背景数据库。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库存储数据类型有站点数据、格点数据、Word文档、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五类。

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存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存储规范,包括地面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农业气象采集数据、农业气象数值产品、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和台站信息等数据的表结构、索引、分区方式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气象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管理。不论选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还是选用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都可使用该规范。 2.术语与定义 (1)数据库meteorological database 数据库是按照预定结构组织成的气象信息的集合,本规范涉及气象、土壤、农业气象、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产品和台站信息六类数据库。 (2)表结构 table 表是数据库内部的数据存储机制。表含有一组固定的列。表中的列描述该表所跟踪的实体的属性。 (3)索引 index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 (4)分区 partition 分区是数据库基于性能和可扩展性等因素的考虑将一个大数据表分为独立的若干小表。

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及商业化前景

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及商业化前景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体制的推动下,卫星产业逐渐走向“军、民、商”的融合,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已经在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产业初具规模,与前两者相比,卫星遥感的商业化步伐稍微缓慢,产业化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一、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现状 相比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卫星遥感不仅能获得更广泛和海量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这些信息的获取是建立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基础之上的,为决策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便利。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应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卫星遥感已经在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对道路、建筑工程的设计、选址;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考古、野生动物保护、牧场管理等各个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在精细农业、环境评价、数字城市等新领域,遥感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P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为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多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遥感技术的发展,连续四个五年计划都把遥感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35项关键技术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8颗返回式卫星,并成功回收17颗,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6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应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1999年10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2005年10月27日,北京一号小卫星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为国内外遥感应用用户提供了充足和丰富的多广谱和全色遥感影像产品。 除了上述已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成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建立了160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地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调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时下,我国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在农业、林业、国土、水利、城乡建设、环境、测绘、交通、气象、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交通规划与建设、海岸带监测及海岛测绘、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维护及区域经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下载 1.1.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注册用户 1.3.选择地面气象资料 1.4.选择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日值数据 选择所需数据点击预览(本次气象数据为:降水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湿度、辐射度、积雪厚度等;地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 下载数据并同时下载文档说明

1.5.网站数据粘贴并保存为TXT文档 2.建立属性库 2.1.存储后的TXT文档用Excel打开并将第一列按逗号分列 2.2.站点数据处理 2.2.1.由于站点数据为经纬度数据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Field:=5, Criteria1:=i

Field:=6, Criteria1:=j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Windows("book" + CStr(j)).Activate Range("A1:n100").Select Range("I14").Activate ChDir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 Filename:="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6\" & InputBox("输入保存名", Title = "保存名字", "20070" + CStr(i) + "0" + CStr(j)), _ FileFormat:=xlDBF4, CreateBackup:=False SaveChanges:=True Next j End Sub 将数据库按照日期分为365个文件 3.建立回归模型增加点密度 由于现有的日辐射值数据不能覆盖东三省(如图),需要对现有数据建模分析,以增加气象数据各点密度。 已有数据10个太阳辐射站点,为了实现回归模型更好拟合效果,将10个样本全部作为回归参数。利用SPSS软件建模步骤:

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研究

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盘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细,而盘锦市气象局现有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一直未有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业务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出口,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气象局提出以服务需求引领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模块发展 1现状与背景 公共气象服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辽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辽宁省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技术领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构建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气象“十三五”规划的精神,结合盘锦市气象业务改革与发展的统筹规划和要求,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既是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但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国内外数值预报业务发展迅速,中国气象局和辽宁省气象局提供了大量的大尺度和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现在可获得的数值预报产品十分丰富;种类丰富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特别是重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需要快速、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网站、E-mail、微博等众多媒介手段向政府领导和公众发布。按照盘锦市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促进系统融合,推动数据共享。而目前盘锦市气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天津市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软件技术方案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本管理 版本 生效日期
变更内容
文档管理
编制人
文档审批 审批人
职位
签名
日期

目录
1 概述 ................................................................... 6
1.1 项目背景............................................................. 6 1.2 系统概述............................................................. 6 1.3 建设目标............................................................. 7 1.4 设计依据............................................................. 7 1.5 术语与缩略语......................................................... 8
1.5.1 术语............................................................. 8
2 设计约束与要求 ........................................................ 11
2.1 设计约束............................................................ 11 2.1.1 研制方法........................................................ 11 2.1.2 文档要求........................................................ 11
2.2 设计约束............................................................ 12 2.2.1 硬件环境........................................................ 12 2.2.2 软件环境........................................................ 12
3 总体需求分析 .......................................................... 14
3.1 系统总体定位........................................................ 14 3.2 系统总体目标........................................................ 14 3.3 系统主要功能........................................................ 15
3.3.1 支撑平台........................................................ 16 3.3.2 发布平台........................................................ 16 3.4 系统主要用户........................................................ 16
4 业务模式分析 .......................................................... 17
4.1 业务模式............................................................ 17 4.2 数据流程............................................................ 18
5 支撑平台需求规定 ...................................................... 19
5.1 主要功能............................................................ 19 5.2 组成与结构.......................................................... 20 5.3 基础支撑模块........................................................ 20
5.3.1 数据源管理...................................................... 20 5.3.2 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与管理........................................ 20 5.4 产品生产模块........................................................ 21 5.4.1 模型服务管理.................................................... 21 5.4.2 模型分类管理.................................................... 21 5.4.3 生产调度管理.................................................... 21 5.4.4 模型调度监控.................................................... 21 5.5 模型集成............................................................ 21 5.5.1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价模型集成.................................... 21 5.6 产品管理模块........................................................ 23

2018年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2018年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范文

2018年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范文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第 2 页共 4 页

气象卫星大雾遥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第27卷 第2期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V ol.27,No.2 2011年04月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Apr.,2011 周红妹,葛伟强,柏桦,等. 气象卫星大雾遥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11,27(2): 152-160. 文章编号:1004-4965(2011)02-0152-09 气象卫星大雾遥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周红妹,葛伟强,柏桦,刘冬韡,杨引明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上海 201100) 摘 要: 鉴于大雾对城市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害,迫切需要研制快速、有效、 准确的雾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在对雾的辐射特性与卫星光谱特征试验分析基础上,找出不同时相可见光遥感图像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并通过对图像反射率的相对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准雾区动态判别阈值,并在准雾区范围初步确定基础上,采用基于图像游程编码的快速连通区域标记技术,结合纹理分形分析、形态分形分析、平滑度分析、模板特征分析等实用方法,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进行雾自动识别和云雾分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 键 词:气象卫星;雾;遥感动态监测;自动快速识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P40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11.02.002 收稿日期: 2009-10-28 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上海城市和沿海大雾遥感监测预警系统研究”(NO. 075115011)资助 通讯作者: 周红妹,女,上海市人,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遥感和GIS 应用研究。E-mail: hong_mei@https://www.doczj.com/doc/fb4113109.html, 1 引 言 大雾是指能见度小于1 km 的天气现象,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是航空、水运、陆路交通以及城市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第一杀手。鉴于大雾对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卫星监测雾具有快速、大范围、分辨率高的特点,国外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利用气象卫星进行雾监测研究 [1-3] ,但早期多偏重于典型实例分析 [4- 15] 。德国人研究了阿尔卑斯地区和周围盆地的雾, 提出了一些用于雾分类、图像校正以及结合雾的图像和数字地形模型判定雾高度的方法,给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参考指标和计算方法。瑞士伯尔尼大学用NOAA 卫星对瑞士低洼区域夏季烟雾浓度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Bendix (2006年)用MODIS 1~7通道的反射率进行白天雾的监测,并用辐射传输方程分别计算了典型的极大雾(能见度<50 m ,雾厚400 m)和极小雾(能见度<950 m ,雾厚30 m)情况下各通道的反射率,以此为阈值来判定雾区,并通过反演云底高来分离低云和大雾,也取得了一些效果[16]。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利用气象卫星探测资料遥感雾的研究工作[17]。如1990年代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为配合长江三峡大江截流工程,在白天利用NOAA 卫星可见光和红外探测资料,夜间利用3.7 μm 和11 μm 两个红外通道资料,采用阈值法和统计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雾的覆盖范围进行监测,在实时服务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居为民等[18]利用GMS-5卫星资料监测沪宁高速公路大雾获得初步成果;李亚春等[19]利用GMS-5气象卫星资料进行白天大雾的个例研究。 以上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仅限于个例分析为多,尚不能满足大雾监测预警的业务应用需求。这是由于大雾产生时天空云系通常较为复杂,特别是低云和雾,其光谱、亮度往往十分接近,且云和雾通常会发生粘连,两者难以区别,

气象数据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项目编号:RJ20150020 气象数据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设计方案 2016年1月 助事达软件科技

目录 1概述 (3) 1.1背景与预期 (3) 1.2建设容 (4) 2设计方案 (5) 2.1系统架构 (5) 2.1.1. 平台总体架构图 (5) 2.1.2. 数据流概览 (6) 2.2分布式解析引擎 (6) 2.2.1. 分布式解析引擎概述 (6) 2.2.2. 分布式解析设计架构 (7) 2.3气象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12) 2.3.1. 气象一体化平台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概述 (12) 2.3.2.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架构 (15) 2.4气象资料云服务引擎 (17) 2.4.1. 应用授权机制 (17) 2.4.2. 授权认证机制 (17) 2.4.3. 服务请求基础参数体系建立 (17) 2.5服务版本管理体系建立 (18) 2.5.1. 版本管理设计 (18) 2.5.2. 建立服务API帮助文档 (18)

1概述 1.1背景与预期 针对以往基础数据库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服务能力差等问题,按照“系统集成,数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的思路,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依托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服务能力,为本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息中心在全省气象信息业务建设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几十项标准或规,为一体化体系提供标准支撑,完善了我省气象信息的标准规体系;优化数据传输流程,时效性可靠性提升显著,省区域自动站可实现60秒、雷达数据8分钟之、省际共享市区域自动站100秒到达预报员桌面;通过“软CAST”同步机制,省市间数据实现了秒级流转;完成了自动站、土壤水份、精细化等50多类数据的解析入库,数据解析的种类和覆盖围在不断扩充,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架设全省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分配,达到资源集约化、应用多样化的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气象数据服务能力,科学准确的做好数据服务工作,结合前期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使用和市县推广应用情况,在气象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方面,提出诸多改进措施和方案,旨在不断的提高气象数据服务能力和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