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习题精选人教版

选择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D.黄山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B.安徽 C.河南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B.京包线 C.陇海线D.哈大线 16.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B.青海C.山西D.陕西 17.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B.银川C.石家庄D.合肥 1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19.下列省份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A.陕西B.山西C.黑龙江D.西藏自治区 20.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D.河套平原 21.下列事物与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相关的有:() A.赛龙舟B.秧歌舞 C.面食为主D.青稞酒 22.黄土高原蕴藏量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理特征。 2.掌握并认识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方式和区域发展。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99-100页内容,完成下面内容。) 1、范围: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 2、地形特征:呈现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粱,黄 土峁等地貌特征。 3、生态特征:黄土高原的生态特征十分脆弱,容易导致生态问题,这是因为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保护。 4、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和辣椒佐食,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用,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5、人居环境的转变:由于长期的,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清了,水 变绿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6、交通方式的转变,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和,居住 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7、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 与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三、学习合作: 课本活动题(略)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位于黄土高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太原西安兰州 B 太原石家庄银川 C 兰州郑州西安 D 呼和浩特银川西安 2.黄土高原的河流是() A 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 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 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4.黄土高原的各种地貌特征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是()A黄土塬 B黄土坡 C黄土峁 D黄土粱 5.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A溜索B雪橇 C船舶 D马车驴车 6.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生态,解决当地农村燃料问题应() A 四季均使用沼气做燃料 B大量建立小煤窑 C大量砍伐森林做燃料 D 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 7.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 严禁开垦,采伐,放牧活动 B 实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 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9.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的是( ) A.植树种草 B.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修挡土坝 10.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1.内容:包括① 、② 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③ 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④ 等方面。 3.水土流失 (1)概念:在⑤ 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⑥ 、⑦ 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⑧ 降水⑨ ,多暴雨 植被○ 10 2.人为原因??? ? ? 森林、草原被毁不合理? [思维活动] 1.人类社会之前和之后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否相同?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 ,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 发展,威胁? 安全。 3.造成? 恶化。 4.淤积? ,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 合理和有效利用。 [思维活动] 2.位于河南省的小浪底水库为什么每年都要进行调水调沙? 探究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摘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在中国大陆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的西北部偏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块土地,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之上,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耕作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食物。 然而,曾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贫瘠的土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大量的养分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殆尽,土地的肥力降低,因而收成减少,损失巨大。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的面积较大,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对于该区域工农业影响在不断加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区域明显、产沙集中、成因复杂的特点,该地区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有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中首先为黄土特性,无理层,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土质酥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然后为植被因素,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较低,而径流减少率和侵蚀较少率却在逐年增加,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则会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讲解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 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

(完整word版)黄土高原练习题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2.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其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高原地面破碎 C.由于气候干旱,早期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 D.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原因是最主要的 3.“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林草生长茂密 C.原有林草种源被破坏殆尽 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 5.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 )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6-8题 6.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布中具有明显的( ) A.过渡型 B.多变性C.不确定性 D.单一性7.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②台风③寒潮④土壤侵蚀⑤火山爆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8.该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②水土流失严重③人地矛盾尖锐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 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 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 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 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1.有关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入黄河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有黄河的主要支流 B.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 C.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流量大 D.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 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13.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4.分析下表资料(资料来源于对黄土高原的研究)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20 40 30 80~40 60 60~30 95~70 80 75~50 98~80 ≥9070 100~90 B.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在于植树种草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无法治理的 二、综合题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65,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植被恢复问题

植被恢复(vegetation restoration)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从生态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植被恢复希望达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2)确定能够达到上述效益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3)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社会文化要素的控制,带动植被的恢复,达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因此,植被恢复可概括为恢复植被的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和谐的关系。根据植被系统退化的程度和类型,植被恢复的途径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工程恢复 3 种模式。自然恢复是指不通过人工干扰,完全依靠植被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能力使其向典型自然植被系统顺向演替的过程,封山育林、撂荒演替就是典型的自然恢复方式。虽然一般的退化生态系统停止人干扰后,经过一定时间,生态系统凭借自身的能力可恢复到退化前的自然植被系统,但其恢复速度慢,周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而且要严格控制人为活动的影响。人工促进的自然恢复主要是依靠自然力来恢复受损的植被系统,同时加以人工措施的辅助,例如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改善种源、改变种间关系,使植被群落快速形成并促进其向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过渡。生态工程恢复是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途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建人工优化的植被系统,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基本就是构建优化人工植被系统的过程。 国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被恢复研究与实践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功恢复了一片温带高草草原,其中,著名生态学家Leopold提出植被恢复只是生态恢复中的第一步,如何保持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稳定性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并在1941年进一步提出土地健康(land health)的概念。此后,北美针对各自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植被恢复的实践探索,主要是集中在北方阔叶林、混交林等生态系统的恢复试验研究以及探讨采伐破坏及干扰后系统生态学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面。在此期间,欧洲共同体国家,特别是中北欧各国从森林营养健康和物质循环角度对生态恢复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洲共同体森林退化和研究分享网络,并开展了大量的恢复试验研究。20世纪70年代,生态恢复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对温带陆地、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关注较多。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该组织先后开展了森林、草地、海岸带、矿地、流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并出版了一系列植被恢复实例专著。20世纪90年代以后,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初步形成,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方面都有明显进展,相继召开了一系列相关的学术会议和活动,成立了一些生态恢复相关学术机构,涌现出大量有关植被恢复的学术论文和刊物。2000年在英国利物浦举行的第十二届恢复生态学国际大会,是首次在北美以外举行的以植被恢复为主题的国际性研讨大会,这标志着恢复生态学的研究重心由北美开始向世界拓展。2010年世界土地退化防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西安召开,大会的目标是追求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有应用意义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建立协作关系并发挥其作用,从而成功实现退化土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1.1. 2.2 国内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对生态恢复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自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就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和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了相关的植被恢复工作,其中,任海, 彭少麟等人提出了在一定的人工启动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可分三步走、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是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森林恢复过程中结构与功能不同步恢复等植恢复理论。从此以后,先后有多个单位开展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80 年代以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植被资源调查和对其质与量的评价,对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的能力。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二、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四、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 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五、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教师:以上五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各小组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的主要原因,非常到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去探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其他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课件展示:如下图。 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学生: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学生:旱涝灾害。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第3题)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教师: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确实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设计1:读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图中的1为挡土学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学生:旱涝灾害。 学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学生: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学生: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在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图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1自然因素 1.1.1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3] 1.1.2 黄土高原的地形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 1.1.3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1.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1.2人为因素 1.2.1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 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导致改地区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樵采使该地区大片森林遭到砍伐,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1.2.2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不仅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农户散养牲畜破坏林草植被较严重。 1.2.3各项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该地区政府对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重建的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任意开采挖掘,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和丢弃“三废”,危害林草生长,也加速了水土流失,特别是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恶化还在扩展。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 2.1 水土流失面积广 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到处都存在水土流失,其中侵蚀模数大于1000t/km2的水土流失面积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预习学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并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 一、轻松起航,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概况: (1)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北起、西抵、东到、南临秦岭。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在的夏季,尤其是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3)由于长期的和,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等地貌。 2、传统方式的改变和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1)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以、作为交通工具。 (2)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3)在黄土高原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地区,实施与 同步的战略。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 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从而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步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文化?选取其中之一传统文化展示给同学们看。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三、归纳总结,巩固提升: 四、当堂训练,检测反馈: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测试题 最新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习题一、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人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 B.衡山

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 B.京包线 C.陇海线 D.哈大线 二、双项选择 1.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 B.青海 C.山西 D.陕西 2.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 B.银川 C.石家庄 D.合肥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过程: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位置范围:课件展示 气候: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会形成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课堂活动: 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课堂小结活动:教师展示下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自然要素主要特征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 过渡: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 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归纳: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