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全球石油资源状况

根据《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1年。就全球而言,世界石油产量增幅远远高于石油需求增长,其中前者为3.8%,后者为2.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在近5年一直保持了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409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1750亿吨,增长了近300亿吨,但其增长速度波动较大,在2002年出现0.3%的低增长后,2003年和2004年分别保持了17.6%和4.4%的高增长率。但2005年增长率又严重下降,仅为0.9%。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在2001-2004年保持了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49万亿立方米上升到2004年的172万亿立方米,增长了近30万亿立方米,特别是2004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长率高达10.3%。但在2005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出现了负增长,减少至171万亿立方米,减少了1万亿立方米,增长速度为-0.5%。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据现有统计,全球石油可采储量的38%分布于中东地区;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地区;欧洲地区最少,不足4%。此外,全球有待发现的经济可采石油资源,也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所占比例约为30.5%;其次分布在前苏联、北美、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区,均在10%以上;而亚太和欧洲地区分别占5.5%和3.9%。未来20年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自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4个地区。

未来全球石油供应对中东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目前,世界石油出口总量22.9 亿吨,其中中东为9.5亿吨,俄罗斯3亿吨,分别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41.5%和13.1%。但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石油出口增长的空间有限。预计到2020年,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全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75%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4%,而原油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

全球石油资源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油气杂志》的评估,虽然2004年世界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上年变化甚微,但相应于全球对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世界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其中俄罗斯的原油产量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世界石油实际产量为35.5亿吨,比上年的34.25亿吨增长了3.6%,保持了上年世界石油产量4%的增长势头。

从地区来看,石油产量涨幅最大的地区是非洲,达8.2%。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产量居非洲前几位,已非常接近欧佩克给定的产量限额。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了7.7%,中东地区的产量增幅达到6.5%。西半球国家和亚太地区的石油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西欧国家的石油产量下降了6.3%。

石油产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其中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产量分别增长了8.6%和3.2%,俄罗斯产量增幅较大,超过沙特阿拉伯居各国之首。中国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了2.1%,仍居世界第5位。美国由于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虽然石油产量下降了5%,为2.7亿吨,但仍居世界第3位。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储量在未来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近年来,国际油价走势出乎预料,连续3年在高位震荡。究其原因,主要是突发事件或周期性因素影响短期供求关系,而不是总的供应不足引起的。就未来20-30年石油供应形势看,资源不会成为全球石油供应的限制因素。未来石油供应的不确

定因素主要来自成本和价格及受此影响的石油投资。

全球石油资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5-2004年的20年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迅速,增速达到了4%,直接带动了石油需求。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情况是,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总量达到8240万桶,较2003年增长260万桶,其增幅高达3.3%,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在石油消费增长当中,欧洲石油消费呈缓慢下降趋势。北美地区呈缓慢上升趋势,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加快,石油消费激增,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6%,2004年,十大石油消费国当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日本第三,印度第六,韩国第七。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1.98%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202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1.83亿吨,比2000年增加13亿吨。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将从现在的10亿吨增加到15亿吨左右,原油年产量将下降到3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2亿吨,亚太地区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内环境分析

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其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又变成原油的净进口国。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4年间中国原油每年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

从中国石油消费情况来看,81%的石油应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及制成品行业上。进一步反映出原油及其制成品在中国化工等基础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这些油料的充分保证,这些行业将不可能有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0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5%,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40%左右,但石油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也远远大于煤炭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随着对原油及其制品这些重要工业原料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未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和供应是否具有合理的价格,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我国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潜力

据统计,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预计今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与上年持平;石油估算探明储量约25亿吨,仍居世界第12位;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5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比上年上升一位。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150亿吨,现已探明的65.1亿吨,有待探明84.9亿吨。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于第11位和第10位。我国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12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6%。

综合分析我国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在未来15到20年内,我国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仍可保持在1.4到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从全球和我国历次油气评价结果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勘探投入的增加,勘探认识的深化,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将不断增长。

我国石油资源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发电及运输行业的油品需求量激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给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施加了新的压力。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增长加快,中国石油消费量仍将继续快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作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所必须承担的潜在成本。2004年以来,在国际原油价格创高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量仍然大幅增加。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1.17亿吨,增幅达34.8%,其中45.4%来自中东,28.7%来自非洲。

我国石油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2.3亿吨增长到2000年的5.2-5.5亿吨;天然气消费量将由目前的2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2000-2200亿立方米。据估计,受国内石油资源的限制,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2.4亿吨,2020年将增加到3.2-3.6亿吨。2010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对我国石油资源战略的八大建议

建议一:转变能源发展战略。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转向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

建议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议三:限制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高油耗产业,鼓励国内高油耗企业“走出去”。

建议四:一是要积极而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积极开展石油外交。

建议五:研究加强与产油国全方位合作的总体战略,并针对产油国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双边合作或多边合作方案,提出一批合作项目。

建议六:一是建立形式多样、配置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安全需要,并建立油田储备和产能储备制度;建立安全预警应对机制,按照石油短缺达到进口量的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应对方案。

建议七: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建议八:积极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灵活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石油价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石油价格真正成为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实时信号。

美国霍普金斯学会本周最新的报告显示,国际能源版图正在发生重大调整。2013年10月,中国正式超过美国的每日624万桶(同期中国日均石油消费与国内产量的差额为630万桶每天),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这种趋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必然持续下去。2011年,中国约58%的石油来自进口。到2015年这一比例升至将近三分之二,到2030年为四分之三。

同时,中国能源的进口政策导致中国对南海和马六甲海峡运输路线存在严重依赖。2011年,约85%的中国进口石油都源自这条路线送达。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能稍微缓解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同时,美国最依赖的原油进口国早已从沙特变为加拿大,且从加拿大进口的石油规模超过沙特的一倍。中东对于美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正在显著下

降。

┩Β

相关新闻

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进入冲刺阶段

本月中旬,俄罗斯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在到访中国时说,俄中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已经接近尾声,双方希望在今年5月俄总统普京访华前结束这项工作。

在4月22日俄罗斯新闻社举行的“莫斯科-北京连线”座谈会上,数位中俄专家均表示,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俄双方落实天然气合作项目的意义重大。

预测未来中国需求能占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3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将会把目光转向东方,更多地寻求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金砖国家的合作,以应对西方制裁。但俄罗斯能源发展基金会会长谢尔盖·皮金认为,“俄中能源合作并不是从昨天才开始的,俄中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俄能源出口方向的平衡器。”

从战略角度来讲,俄罗斯能源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阿列克谢·别洛戈里耶夫表示:“俄中天然气运输路线是通过陆地运输,不需要通过海运,这可以让俄罗斯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大后方’。可以预计,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未来可能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谈判关键仍在价格

5月或能签合同

为何谈判却一直久拖未决?问题一直“卡”在天然气的价格问题上。阿列克谢·别洛戈里耶夫说:“主要是因为修建基础设施的成本较高。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气候严酷、地质条件复杂,修建管道的成本会比较高。”目前,俄罗斯在本国的天然气价格是108美元/千立方米,对国际市场出口的平均价格是380美元/千立方米。专家预测,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可能在380~4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

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来华访问之前能否最终完成俄中天然气合同的签署,阿列克谢·别洛戈里耶夫认为预期比较乐观。他还表示,即便到今年5月没有完成谈判,也可能在今年秋天完成。“因为双方已经非常接近于达成共识。一旦合同完成签署,最早可在2018年实现通气,2020年实现大量供应。”

俄新社10月21日援引彭博社消息,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5年9月,俄对华出口石油404万吨,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31%,为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同期,沙特阿拉伯对华出口石油395万吨,同比下降17%,环比增长1.1%,位居第二;阿曼对华出口317万吨,同比下降18%,环比增长23%,位居第三;伊朗对华出口171万吨,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20%,位居第四。

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3.1亿吨,同比增长9.3%。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北

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3.1亿吨,同比增长9.3%。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北非,其中48%来自中东,这种长距离的原油运输主要通过30万吨级的油轮,即VLCC 进行海运。中国的VLCC 船队原来主要集中在四大航运央企中,招商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发展、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长航油运以及中国远洋集团旗下的大连远洋(未上市)。长航油运由于持续亏损被退市,2014年下半年,招商轮船与中

外运长航集团合资成立了China VLCC,招商轮船控股51%负责经营管理。招商轮船将自有的VLCC 注入China VLCC,并以China VLCC 为平台收购了长航油运的19艘VLCC,目前中国VLCC 船队主要在三家航运央企。

运输VLCC 船队规模上,招商轮船为31艘VLCC 和12艘VLCC 的订单,中海发展为16条VLCC(其中2条为租赁)和4艘VLCC 订单,大连远洋为23艘VLCC(其中9艘为租赁)和9艘VLCC 订单,三大航运央企VLCC 船队规模为70艘,未来三年订单交付后将增加至95艘。中东-中国航线,一条VLCC 一年约可以跑7个航次,假设全部从中东进口原油至中国,目前的70艘VLCC 一年可运输1.5亿吨原油,能力达到中国原油进口量的50%。(实际上中国船东也为他国进行原油)l 石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物资,石油的运输安全影响到国家的能源安全,日美等发达国家都是施行“国油国运”,石油的运输主要由本国船东承担。2005年时我国也提出了“国油国运”政策,计划2010年实现国油国运比例50%,2015年进一步将该比例提高到80%,2014年招商轮船按扩张前的船队(10艘左右的VLCC)来算,承担中国原油进口运输仅1500多万吨的水平,约占中国原油进口的5%,据此估算三大航运央企的70艘VLCC 承担了1亿吨左右的中国原油进口,约占中国原油进口的30%。从一些船东处了解,目前国油国运的比例约在40%左右,远未达到国家80%的目标。

中国经济经济步入稳定增长的时代,预计原油进口将告别两位数的增速。假设2015-2020中国原油进口量平均增速5%,到2020年国油国运比例达到80%,则2020年中国船东一年承担的中国原油运量将较2014年增加2亿吨,折合95艘VLCC 的年运量,三大航运央企现有VLCC 订单25艘,还有70艘的缺口,市场空间巨大。为什么还比远洋差的走势,个中必有原因。

原油行业分析报告

一、原油背景知识介绍 发现历史 1.古代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900年前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在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并对石油的属性和用途有文字记载。沈括当时认为石油的主要用于烟墨制造,虽然这与石油当今的主要用途并不一致,但沈括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预见日后得以了验证。中文中“石油”一词也是由沈括提出。 2.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兴起 1867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超过了煤炭所占比例的38.8%。此时,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带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这一年,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一战前,石油主要用于照明,美国和俄罗斯是当时的主要产油国和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作为燃料的高效和轻便性得以彰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0世纪20年代,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这使得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原油的成分 原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 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4%),氢(14%),硫(1到3%)--其中含硫物质主要为硫化氢、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氮(低于1%)--主要来自于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氧(低于1%)--主要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低于1%)有镍、铁、钒、铜、砷等,盐类(低于1%)包括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 原油的主要用途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原油储存和装卸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储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装储存和整装储存,整装储存是指以标准桶的形式储存,散装储存是指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存,储油罐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金属油罐又可分为立式圆筒形和卧式圆筒形。按照油库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装原油或油品还可采用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等几种方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储存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改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 白翌嵩 [摘要]石油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遭遇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总量缩水、通货膨胀高居不下、失业率攀升等三大问题并存。无独有偶,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同样对欧美经济体造成严重冲击,美、英等国的经济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石油价格波动不仅对国别宏观经济造成冲击,也会通过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当今,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互通互联、息息相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潮流之下,不管哪个国家的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相关课题的探讨比较深刻的理论和实务意义。 [关键词]石油价格;国际经济;货币政策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3》中指出石油是当今全球的主导型燃料,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强,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数据统计,在 2012 年全球石油消费总量达到 41.3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 0.9%;而全球的石油产量则为 41.19 亿吨,比2011 年增加了 2.2%,石油产量和石油消费量的矛盾逐渐显现。全球石油贸易量增长 1.3%,达到了 5531.4 万桶/日,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 62%,贸易量稳步上升。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几次石油危机大幅拉高了石油价格,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2011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政治动荡、能源紧张、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频发,对国际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阿拉伯国家政治局势动荡、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各种自然灾害等。能源从来都是政治强有力的附着体,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国家更无例外。从1990年的两伊战争,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到现在阿拉伯国家的不断蔓延的政治动荡,我们都可以看出有关石油的影子,而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等深刻的影响了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对国家石油价格的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 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开放经济体,并且这个影响是长期的,全球经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石油价格波动的阴霾。所以石油价格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后果俨然全球性焦点问题。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是什么?对国际经济又将造成何种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又是如何的?本文在深入剖析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其对对国际经济产生的影响,以期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来解读石油价格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希望对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第二章文献综述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程度与频率,关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必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石油价格的波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响,对每个国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外国学者很早就对石油价格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很多还集中在理论研究阶段,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较少,而且经济变量的选取上比较单一,不能够整体反应经济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Pierce和Enzler (1974)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和以货币计量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一、国际原油市场定价体系介绍: 国际原油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全球联动的矩阵式价格 体系。用一句话可概括为4大区域,6大基准油种。 所谓4大区域,即美洲、远东、中东、欧非(包括西非、西北欧及地中海)四大 区域。所谓6大基准油品,即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迪拜 原油、阿曼原油、米纳斯原油、塔皮斯原油。 (1) 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 )。 WTI 原油是美洲地区所有原油实物交易的定价基准, 其价格主要由纽约期货交易 所的WTI 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来决定。 (2) 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UK North Sea Crude Brent )。 全球约80%的原油实货交易都与Brent 联动,产自西北欧、北海、地中海及非 洲的原油,甚至一些中东国家(如也门)的原油都是用 (3) 迪拜和阿曼原油(Dubai and Oman )。 迪拜和阿曼原油是中东地区出产的高硫原油价格基准, 市场(OTC )所决定,2007年迪拜商品期货交易所( 有了期货合约。 (4) 米纳斯原油和塔皮斯原油(Minas and Tapis )。 米纳斯和塔皮斯原油是远东地区原油的价格基准。 米纳斯的价格来源为官价,被 称为ICP Minas ( Indonesian crude prices )。塔皮斯原油是东南亚地区出产的 原油的价格基准。 由于原油市场四大区域中,有三大区域都拥有期货交易所及相应的原油期货合 约,同时还有广阔的场外市场提供各种掉期合约及各类差价合约, 使得国际原油 市场形成了以原油期货合约为主干,以各类掉期合约为分支,以各类差价合约为 转 换工具,结构缜密的矩阵式价格体系。 Brent 原油作为价格基准。 他的价格一度由场外掉期 DME )成立后,阿曼原油

2018版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2018版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序言 本报告针对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对主要指标进出口金额,出口金额,进口金额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实际进出口贸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进出口贸易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贸易真实情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以及商务部。

目录 第一节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进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2) 一、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2) 二、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现状统计 (2) 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占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 比重统计 (2) 四、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2015-2017)统计分析 (3) 五、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2016-2017)变动分析 (3) 六、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2015-2017)统计分析 (4) 七、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八、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同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 (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5) 第三节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6) 一、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6) 二、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出口金额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6) 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出口金额占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出口金额总值比重 统计分析 (6)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2 指导教师:黄立明 学号: 0811110206 姓名:高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摘要 (3)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调研及规划 (3) 1.1 项目系统的背景分析 (3) 1.2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 (3) 1.3 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进程 (4) 1.4 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4.1系统规划任务 (4) 1.4.2系统规划原则 (4) 1.4.3采用企业系统规划法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规划 (5) 1.4.3.1 准备工作 (5) 1.4.3.2定义企业过程 (5) 1.4.3.3定义数据类 (6) 1.4.3.4绘制UC矩阵图 (7)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 2.1.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概况 (8) 2.1.1毕业论文管理的目标与战略 (8) 2.2拟建的信息系统 (8) 2.2.1简要说明 (8) 2.2.2对组织的意义和影响 (9) 2.3经济可行性 (9) 2.4技术可行性 (9) 2.5社会可行性分析 (9) 2.6可行性分析结果 (10)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分析建模 (10) 3.1组织结构分析 (10) 3.2业务流程分析 (11) 3.3数据流程分析 (11)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13) 4.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业务主要包括 (13) 4.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3) 4.3代码设计 (14) 4.4,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15) 4.4.1输入设计 (15) 4.4.2输出设计 (15) 4.5 数据库设计 (15) 4.5.1需求分析 (15) 4.5.2数据库文件设计 (16) 4.5.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7) 五.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18) 5.1 开发环境 (18) 5.2 调试与测试过程 (19)

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剧增,石油与各国的经济愈来愈密切。油价的每一次波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1]。目前我国近57%的原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近期国际油价走势 2000年至2008年以来,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石油价格出现下跌,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石油价格又恢复上涨趋势。 二、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一)石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2008年7月以前世界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较快,而石油供给相对增长缓慢,石油剩余产能明显不足,导致石油供求处于脆弱平衡状态。油价大涨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需求拉动型增长,而2008年7月以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关键在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这表明传统经济规律和理论仍然是有效的,决定价格基本方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求关系。2008年以来在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制造业反弹,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尤其是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使得国际石油需求有所增长,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趋势要大于石油产量的趋势,相对来讲对石油需求要大于石油的供给,使得石油价格上涨。 (二)石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石油库存 石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石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石油危机。 2.石油库存与油价 石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 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 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 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 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 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 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 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逐年攀升。近些年来,国家石油价格的紊乱不仅仅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还受到地缘政治、国际投机行为等随机因素的影响,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同基本的供求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油价的变化扑朔迷离。 关键字:石油价格供给美元投机 正文:一、供给因素分析 (一石油储量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二OPEC影响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促使西方石油消费国纷纷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减弱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势头,从而减少了对OPEC石油的依赖。 二、需求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石油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经济活动的高涨一般伴随石油需求量的上升。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虽然在增长率上有差异,但同步上升的趋势仍然比较明显。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

(二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影响石油的需求外,替代能源的成本也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石油作为一种能源,虽然不存在一种完全替代品,但在它的各种用途上,都存在同其他能源的竞争。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三、短期因素分析 (一地缘政治事件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是造成短期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加上人们的预期行为,更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波动。地缘政治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而影响到世界石油的价格。影响油价变动的地缘政治因素,主要是指突发性的政治事件,如爆发战争、兵变、革命、政变等。 (二美元汇率变动 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一直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会促使产油国提高其出口的石油产品的价格,直接导致世界油价上涨,再加上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短期油价波动更加剧烈。 (三投机行为与心理预期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以美元汇率持续低迷为主,国际金融市场可供投机牟利的机会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各国都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严防国际游资炒作。 参考文献:

就业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设计) 题目就业系统分析与设计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4-1 姓名 学号141601010

目录 前言 ----------------------------------------------------------------------------------------------------------------------------------- 3第1 章需求分析 (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3 第2章:组织结构图 (4) 2.1设计原则 -------------------------------------------------------------------------------------------------------- 4 2.2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4 2.3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第3章业务流程图 (5) 3.1基本概念 ---------------------------------------------------------------------------------------------------------- 5 3.3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 5第4章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9) 4.1 数据流程图 ------------------------------------------------------------------------------------------------------ 9 4.2就业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9 4.3 数据字典 ------------------------------------------------------------------------------------------------------- 10第1章总体结构设计 ------------------------------------------------------------------------------------------------------- 11 1.1 系统目标及研究意义 (11) 1.2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11) 1.2.1结构化设计主要内容------------------------------------------------------------------------------------- 11 1.2.2 结构化设计的步骤 --------------------------------------------------------------------------------------- 12 1.3 总体结构图 (12) 1.4 系统流程图 (13) 第2章代码设计 ---------------------------------------------------------------------------------------------------------- 14 2.1 代码及其作用 (14) 2.1.1代码设计的原则 ------------------------------------------------------------------------------------------- 14 2.2代码设计的方法 (15) 2.2.3 代码的校验 -------------------------------------------------------------------------------------------------- 16 2.3 代码设计任务书 (17) 第3章数据库设计 ---------------------------------------------------------------------------------------------------------- 18 3.1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18) 3.2 就业系统ER图 (18) 3 .3 数据列表 (21) 第4章输入输出设计 ------------------------------------------------------------------------------------------------------- 21 4.1 界面设计 (21)

关于石油的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报告 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 一石油行业背景知识简介 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特殊性,使得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重视科技领先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 二行业的经济特征 石油,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属性,石油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特别高,货币价格变动将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且,石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生产还是交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电力等等行业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下游的加工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的提高,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石油炼制、化纤制造业、塑料加工业等等行业的转嫁能力弱、高油价打击较大;交通运输业、航空等服务业总体效益下降;汽车生产企业由于油价上涨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 四近期石油行业涨幅变动 以2010年第二季度为例 ◎石油行业景气指数保持稳定 ◎受低基数影响预警指数运行在“黄灯区” ◎石油行业产出增速趋缓 ◎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 ◎石油进口同比增速仍处高位 ◎石油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收窄 ◎石油行业盈利继续向好 ◎石油行业投资增速持续增长

五未来石油走势 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总体看来,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等非洲地区,并以中东石油竞争为主要舞台,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复杂竞争走势。六石油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石化作为石油行业的老大,中国石化一直走在石油行列的前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七中国石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陈锦华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用好1亿吨石油,实行投入产出承包,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积蓄力量。第二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实行国际化经营。第三部曲是按照国际标准改制成立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分别发行H股和A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把石化股份公司推向世界。陈锦华说:"第一部曲,是以我为主唱的。第二部曲、第三部曲则是盛华仁、李毅中和陈同海同志唱的,他们在第一部曲的基础上,把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上推进了。" 为了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垄断,推动竞争,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石油化工工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相互交换部分油田企业和炼化企业,并将原隶属地方政府的省、市、自治区石油公司相应地划转到两大集团公司,分别组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这次调整,打破了原来的纵向分工,以南北划分,形成两大集团的平行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0.5℃/年);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 (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

进出口贸易行业分析

进出口贸易行业分析 一、进出口贸易的含义 进出口贸易,亦称是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有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二、进出口贸易的行业基本特点 进出口贸易属于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进出口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进出口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的国家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3、进出口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4、由于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的不同,进出口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要涉及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叫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三、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和供给的分析 (一)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之前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较弱, 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2003年至2011 年期间, 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逐步增强, 但资源配置功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4 年以后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大幅度增强, 资源配置逐步成为次要功能, 出口作为重要需求因素, 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制造”出口主要目的地欧美市场需求骤减。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外贸逐步扭转了持续下滑的颓势,并在逆

2020年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分析报告

2020年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 (5) 1、获取石油是国际政治的首要目标 (5) 2、“石油美元”使石油成为政治工具 (6) 3、国际政治是影响石油价格 (11) 二、大国能源战略是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 (13) 1、中国:能源安全是能源战略的核心 (13) 2、美国:能源为手段维护石油美元霸权 (19) 3、沙特:稳定石油市场,进行非油转型 (21) 4、俄罗斯:高度依赖石油但经济更为多元化 (23) 三、国际政治视角下,低油价不具长期可持续性 (27) 1、油价下跌表面是因为俄沙会谈失败,其实是页岩油和YQ (27) 2、沙特油气行业盈利无虞但低油价威胁财政和政局 (31) 3、美国的动向才是解决当前原油问题的核心 (33) (1)金融分析:低油价可能加剧高收益债流动性风险 (33) (2)经济分析:石油价格战对美国经济冲击显著 (36) (3)政治分析:恐影响特朗普大选连任 (36) 4、俄罗斯底气足,有望争取更多筹码 (37) 四、总结 (39) 五、主要风险 (41) 41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2、油价和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 (41)

3、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41 4、装置事故和环保停产减产 (41) 5、YQ发展超出预期的风险 (42)

环境与资源管理习题与答案的结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资源与环境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之能力的发展。 2、生态系统方法: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 是综合管理土地、水和生物资源, 公平促进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它是一种跨学科的、包含参与过程的综合性方法。 3、学习型组织:始终不断地扩展其能力以创造自己的未来的一个组织,对这个组织而言必须是“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结合。 4、生命周期评价:是指一种通过分析生产或行动的整个生命周期,整体的评价其环境效应 的概念或手段。 5、伙伴关系:在两个或多个公共、私人或非政府组织之间相互达成共识的一种约定,以实 现共同决定的目标,或完成一项共同决定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环境和社会。 6、半结构性会谈:个人或团体以非正式的会谈方式,采用只记录会谈中关于关键问题重要 的想法和信息并期望探讨出意想不到的主题。 7、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比如原住居民、妇女及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等。 8、替代性争端解决(ADR ):是避免以法律或行政上的行动来解决争端的解决方式、程序和机制的总称。 9、环境审计:是一种系统过程,它客观地获取和评价关于某个环境事件可证实、断言之证据,确定这些断言与所建标准和指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评价结果传达给客户。 10、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物性别(sex)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对男女特征、角色、活动、责任的期待和规范。 11、适应性管理:是制定自然资源政策的一种方法,体现了一种简单规则“政策就是尝试,并从中学习”。 12、从生态角度解释极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暗含极限,并非绝对的极限,而是由技术和社会组织现状强加在环境资源上的限制,以及当生物圈消纳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所决定的限制。 13、快速乡村评估:一种系统的、半结构的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的团队在野外进行,试 图快速获得有关乡村生活的新信息和新假设14、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国际石油贸易各类常见价格介绍

国际石油贸易各类常见价格介绍 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20世纪60年代欧佩克为了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的行为作斗争,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欧佩克产油量的增长,欧佩克“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在1986年11月月,欧佩克改为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再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目前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共包括12种构成成分,分别为撒哈拉原油、Oriente 原油、Girassol原油、伊朗重质原油、巴士拉轻质原油、科威特出口原油、锡德尔原油、博尼原油、卡塔尔海上原油、阿拉伯轻质原油、穆尔班原油和马瑞(merey)原油。 2.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这是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3.现货市场价格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和亚洲的新加坡。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是作为由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总石油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的销售价格。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Residual Market)。 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石油现货市场由单纯的剩余市场演变为反映原油的生产、炼制成本、利润的边际市场(Marginal Market),现货价格也逐渐成为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 为了摆脱死板的定价束缚,一些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这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做法,一般采用两种挂钩方式,一种是指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过谈判商定价格的形式,另一种是以计算现货价格平均数(按月、双周、周)来确定合同油价。

系统分析与设计模板(最新)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4 年5 月17 日至2014 年5 月30 日(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利用结构化方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能够运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利用系统开发工具C#、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工作。 2.总体结构设计首先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用系统的模块结构,并根据模块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和综合。模块划分时应尽可能使每一个模块的功能简单、明确。 3.界面设计风格要求统一、布局合理;程序设计中要有适当注释,便于阅读。 4.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各环节详细的报告文档及完整源程序,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功能需求、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应用系统设计、编码和调试过程分析,课程设计总结。 5.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设计成果进行现场演示。 (三)主要参考书

[1]薛华成编,《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2]王珊编,《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 (四)评语 (五)成绩 指导教师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