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进入受限空间的管理规定,以保护员工不受伤害。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以及承包商。

3 定义

受限空间

指各种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场所内部。

4 职责

4.1 生产作业部门主管职责

4.1.1 生产作业部门主管有责任确认区域内所有受限空间并作标识, 标识为:“危险!受限空间,进入需要工作许可!”

4.1.2 生产作业部门主管负责让所有在区域内工作的人员了解受限空间的位置和危害;

4.1.3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受限空间的排放、隔离、清洗、置换、通风等准备工作,确保受限空间作业符合分析取样条件;

4.1.4 派专人协助特别危险的受限空间作业监护,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

4.1.5 负责审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见附录A)。

4.2 作业项目负责人职责

4.2.1 负责申请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4.2.2 负责与生产作业部门主管交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包括分析合格、安全监护、应急准备等,必要时请所在地单位派人协助监护;

4.2.3 负责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对作业者进行安全教育,交待注意事项,安全作业程序;

4.3 作业人员职责

4.3.1 知道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包括标识的信息,暴露在危害中的后果;

4.3.2 在受限空间内作业过程中,随时与监护人或其他进入者保持联系;

4.3.3 知道何时应该发出警报;

4.3.4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4.4 监护人责任

4.4.1 负有监督《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填写的职责,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必须提出;

4.4.2 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得参与受限空间内的作业;

4.4.3 知道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包括标识的信息,暴露在危害中的后果;

4.4.4 能意识到哪些行为会对进入者造成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4.4.5 熟悉求援的方法和途径,懂得紧急救护的一般知识,随时作好应急准备;

4.4.6 经常与作业者保持联系,了解其状况;

4.4.7 发现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违章时必须立即制止,如作业者不听劝阻,可向项目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汇报取消该项作业,但在项目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到达前,必须坚守岗位;

4.4.8 紧急情况时,及时进行救护或求助。

4.5 分析人员职责

4.5.1 分析人员应按要求对受限空间的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取样分析,取样必须保证具有代表性。

4.5.2 分析人员对分析数据负责。

5 程序与要求

5.1 工作准备

5.1.1 切断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并采取上锁措施,加挂警示牌;

5.1.2 排放、清洗、置换受限空间或容器;

5.1.3 有效隔离与受限空间或容器相连的所有设备、管线;

5.1.4 如果受限空间有保护盖,在移去盖子之前,必须确认安全(压力、温度等)后,方可打开;

5.1.5 设置路障、围栏等防止外来危害,以保护受限空间或容器的进入者;

5.1.6 提供不超过24V安全电压照明;

5.1.7 如果需要,提供防爆工具;

5.1.8 如果需要,提供防触电、漏电保护器;

5.1.9 进入者应配备通讯工具或保证进入者与监护人的顺畅沟通,以保证在进入工作的过程中,监护人能掌握进入者的安全状况;

5.1.10 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资,包括安全带、安全绳、长管面具等;

5.1.11 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包括作业者与监护人的注意事项、作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危害、联络信号、应急程序等。

5.2 安全测试

5.2.1 受限空间必须进行氧气含量、易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测试。

5.2.2 用于安全测试的所有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按有关标准要求校验过,并确认在有效期内使用。

5.2.3 分析取样点应该具有代表性,应根据所测气体性质进行多点采样分析。

5.2.4 安全技术指标

a)受限空间作业环境氧含量19%≤O

≤21%(v%);

2

b)受限空间作业环境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小于其爆炸下限的20%(v%);

c)受限空间作业环境有机气体浓度小于0.2%(v%);

d)受限空间作业环境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浓度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

5.2.5 取样分析应在作业前半小时内进行,超过半小时的必须另行取样分析。

5.2.6 设备内进行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作业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的通风措施。

5.2.7 在工作许可证上,注明测试的频率。每次中断(换班、就餐等)后必须重新进行测试,如测试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必须加大测试频率或连续检测。

5.3 许可证审批

作业项目负责人填写《进入受限空间工作许可证》,由区域主管批准,需要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还需由安全管理部门批准。

5.4 安全工作要求

5.4.1 受限空间的置换、清洗要防止死角的形成;

5.4.2 分析取样后任何人不得改变受限空间内的状态;

5.4.3 当取样有困难时,受限空间所在单位的当班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应积极配合取样;

5.4.4 应采用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方法隔离受限空间,不能用水封、阀门或其它方法代替;

5.4.5 下列情况的受限空间作业由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公司安全主管领导批准:

a)当经多次努力受限空间的清洗置换仍不能达到要求(分析数据不合格);

b)受限空间内无法进行清洗置换;

c)需要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

5.4.6 进入深度超过2米的受限空间,必须系安全带和安全绳。

5.4.7 严禁在受限空间内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5.4.8 作业监护工作每进入1人应配备2 名临护人。

5.4.9 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都应实行轮班制,作业人员自我感觉不适应时应及时撤至外面;

5.4.10 监护人员发觉异常时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中断作业,撤离危险区域;

5.4.11 监护人员应选择好安全的监护位置,如果设备内没有经过置换或置换不合格时,监护过程中必须注意自身保护,防止中毒、窒息;

5.4.12 在设备顶部人孔监护时,监护人要采取措施防止任何物件掉入设备内伤人;

5.4.13 根据作业的危险性确定是否需要呼吸防护用品,并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5.4.14 使用长管式呼吸器时,监护人员要防止呼吸软管被踩折,并随时注意和提醒作业人员不要踩着自己的呼吸软管;

5.4.15 使用长管式呼吸器进入设备内工作的人员一次不得超过2人。

5.4.16 在设备内进行气焊或气割作业,要防止氧气或乙炔气漏入设备、容器中,同时采取通风措施。

5.5 应急要点

5.5.1 当设备内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救援方法:

a)作业人员系有安全绳和安全带时,监护人员应迅速将作业人员拉出设备,进行抢

救,同时通知有关人员;

b)如作业人员没有系安全绳和安全带,监护人员迅速佩戴好防毒面具(长管或空气

呼吸器),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在他人监护下实施救援工作。

5.5.2 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盲目进入受限空间内救人,以避免将事故扩大。

6 修订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