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上海市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学位〔2008〕29号)和《关于做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学位〔2008〕30号)的精神和要求,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上海市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一、上海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需求及发展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未来几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肩负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办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面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等十分艰巨的使命,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凸现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着的来自人口、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巨大约束,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由此,对上海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学科专业布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要求在推动“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自主创新城市的建设和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能够真正发挥出主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价值与作用。

新世纪以来,上海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三二一产业方针和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申办世博会取得成功,“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截至2008 年底,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方法,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73124元。按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来计算,全年上海人均GDP达到10529美元,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大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新要求,认真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未来几年上海将紧紧围绕全国发展的大局,积极谋划和思考着力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圆满完成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办任务和全面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等多篇大文章,主动做好“三个服务”,力争实现“两个率先”,继续走在发展前列,继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卫,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为:上海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形成“四个中心”基本框架,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生态型城市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科教兴市主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城市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率先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城市经济体系的框架;市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更加普遍、更加均衡地享受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明显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实现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功能不断完善,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为此,未来几年上海的工作重点将主要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1.牢牢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营造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重点推进集成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

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坚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整体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按照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方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集群经济,实现产业布局结构的转变。加强环保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率先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花更大力气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大力促进城市和谐安康;

4. 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聚焦突破,率先推进浦东新区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创新,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联动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5. 坚持以办好世博会为载体,加快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文明发展环境;提高国际交往的能力,推进城区、郊区协调发展,促进上海与长三角共同发展,实现与中西部互动发展。

上海工作重点的确认,将深刻地影响和左右着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要求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布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等方面自觉地予以呼应,提供有效的支撑:

一是以创新为主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要求上海教育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知识支撑;

二是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产业结构,要求上海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全球化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功能转型,要求上海教育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提升国际化程度;

四是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发展为取向的城市空间布局,要求上海教育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五是以构造文化大都市为主要载体的城市软实力发展,要求上海教育在城市精神塑造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以满足市民全面发展需求为宗旨的城市发展理念,要求上海教育提供全覆盖、高素质、多样化的教育公共服务。

(二)上海高等教育现有布局、结构

上海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轫地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的创立。此后,上海始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以其先人一步的发展模式和卓越优异的办学质量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持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应该说,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上海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也堪称一流;而随着“2+2+X+2”上海高校布局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高等教育服务与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在上海市委、市府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市教委正着手在全市高校范围内开展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通过高校、政府与专家间的有效互动,帮助高校在着眼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宏观需求及提供有效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学校发展的空间、明确发展的方向,完善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自主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上海高校的新一轮内涵建设步伐,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望明显增强。

1.已建立较为完整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镇,高等学府云集,现有高等院校62所(其中,“985高校”4所,研究生院高校6所,“211高校”10所),其中本科院校32所,高职院校30所,另有独立二级学院5所。在32所本科院校中,博士学位授权高校19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23所,学士学位授权高校30所。其他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还有1所市委党校和32家科研院所(其中17家单位的学位工作由其上级部门集中管理,如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中船重工在沪研究所等)。2008年全市在读研究生95498人(不含军事院校),其中博士研究生22713人,硕士研究生72785人,分别占全市在读研究生的23.8%和76.2%(参见表一)。

表一2008学年度上海分学科研究生人数

资料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统计手册2008》

上海已经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体系。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实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上海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1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不包括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中不包括一级学科授权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涵盖了《专业目录》89个一级学科中的69个,占77.5%,硕士学位授权涵盖了80个一级学科,占89.9%(学位授权空白的学科主要是受上海地理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的限制,如兵器科学与技术、林业工程、军事学等)。

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一方面,针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设了一批新的学科专业,主要分布在数字媒体、金融工程、信息安全、影视艺术及会展经济、文化产业、航空航天工程等新兴学科专业领域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所急需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得到整体提高。目前,上海高校已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30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8个。上海所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已经覆盖了上海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2.倡导“三区联动”,完成“2+2+X+2”高等教育发展总体布局

“十五”期间,上海高等教育顺应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在空间上完成了形态布局调整,目前已基本完成了“2+2+X+2”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参见表二)。其中,第一个“2”是指南北两个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的高校集聚地,即杨浦大学城和闵行紫竹科学园区;第二个“2”是指东西两个采取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建设相结合的大学园区,即松江大学城和南汇科教园区;所谓的“X”是指建设若干个与产业联系密切的特色高校,如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新校区,在安

亭国际汽车城配套建设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等;而最后一个“2”是指新建的临港新城教育园区和奉贤海湾大学城。

表二“2+2+X+2”上海高校布局结构

“2+2+X+2”高校布局的完成,使得高校得以更加紧密地贴近和服务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顺应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上,高校空间上的进一步集聚,也提高了上海高等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和共享度,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提供知识服务的“能级”。按照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原则建设的大学园区,在进一步聚集高校资源的同时,更是加大了对社区开放的步伐,破除高校与社会间的樊篱,使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3.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率先启动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提升上海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为宗旨,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增强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全国的能力,2008年以来上海市教委启动和开展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上海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知识创新体系;引导上海高校走创新型、开放型和特色型的内涵发展道路,建设若干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国内领先特色院校。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倡导和大力营造“校校获支持,校校有发展,校校有特色”的和谐的学术发展生态和宽松的高校发展环境,鼓励高校依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积极回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主动调整和加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真正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主力军。在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实施过程中,上海还将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突破,以确保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效。

(三)上海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体系和人才培养需求预测

上海很早就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民国初年,当时有一些基督教大学和国立大学陆续开始招收和培养少量的研究生。1906年,圣约翰大学按照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条例在美国注册,从此开始了学位教育;而自1913年后更是专设大学院,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以后,上海交通大学等

国立高校也开始相继招收研究生。

上海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着相当悠久的发展历史,也一直都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体系,但无庸讳言与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相比,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上海市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的制定,将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地增强和提高上海高校知识创新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个重心,结合此次上海着力推进的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重点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围绕增强上海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主线,加快推进上海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受到高度的关注与期盼,上海高校主动适应服务与支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也在显著增强。值得关注的是,“十五”期间结合上海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高校在完成扩招任务的同时按照“三区联动”的思路也顺利地完成了“2+2+x+2”的空间布局,从形态上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产业经济发展的联系。近年来,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开门办学,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而始于2008年、涉及全市范围的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则在更高的层面上整体引导全市高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主动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一工作,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但其实际效果的取得还有待时日。事实上尽管近年来上海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上海各高校在破除体制障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努力,但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脱节的问题仍没有真正得到彻底的解决,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数据显示,上海高校将近40%的学科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外语、管理、会计等热门专业,社会急需的高科技研发、设计专业、新兴学科专业、复合交叉专业和技术应用性专业的创新、产生机制尚未形成;课程数量、内容及教学模式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因体制障碍仍未在整体全局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创新;与中科院等系统相比,上海高校在承接国家与上海各重大战略项目方面的潜力也未充分发掘,我们在诸如“神州”系列载人航天项目、小卫星项目、支线飞机项目、同步辐射系统、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重大项目研究过程中其作用还仅仅局限于在部分领域分散、小型地参与研制,未能组织起集群式、系统性的会战,也未能真正有效地融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体制之中。事实上,上海高校在自主创新国家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城市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被各方寄予了很高的期许,但过去我们高校在这方面回应不够。今后上海将通过整体规划与统筹布局,通过着力加强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着力增强上海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上海高校真正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力器。

同时,上海高校在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型城市建设等战略中大有可为。长久以来,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专门起草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意见》等重要文件,绘制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要求依托国内、国际金融机构到2020年上海要逐渐实现以人民币为主体的相对自由的金融市场,基本具备适应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具备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数量充足、机构合理、活力迸发的金融人才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由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成为未来资金运营、资产管理、清算中心;使上海具备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通行惯例的金融法律、税收以及监管制度的城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人才最为关键,而这恰恰正是上海的软肋。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吸引金融人才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上海与许多国际金融中心差距最明显的地方。

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瓶颈。上海金融学院发布的《200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显示,相对于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业从业者所占比例高达城市总人口的10%以上,目前上海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18万,仅约占上海总人口的1%。相对于其他行业,金融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目前,上海金融人才尤其奇缺行业领军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从事金融工程、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只有四、五十位,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中高层金融管理人才以及高级专业金融人才缺口大,像注册金融策划师、注册财务策划师、特许财富管理师、项目数据分析师等拥有专业证书的高级金融人才紧缺,不利于业务创新;兼具金融、法律、外语、产业等方面知识,又能掌握金融服务国际运作惯例的人才也很稀缺。虽然近年来上海高校金融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行业方面仍表示高层次优秀人才紧缺,究其原因部分也与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及其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比较陈旧等有关。

事实上,上海在积极推进国际经济、航运和贸易中心城市建设以及大力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等过程中也同样遇到过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应该说,上海高校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但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调整相关学科专业方向。

2.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加大对地方高校尤其是其一些特色院校和品牌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于支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完成中央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至关重要上海高校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力量,2008年上海共有在读研究生95498人(不含军事院校),其中高校89778人,占94.01%。部属高校整体水平较高,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占比也较高,相对而言,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尤其是博士生的规模占比更低(参见表三)。

表三2008学年度上海高校研究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统计手册2008》

毋庸置疑部属院校为全国和上海的发展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长。与中央部委属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往往更贴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相对更大一些,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也逐渐培育和建设了一批特色院校和品牌学科,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然而,相对于“985高校”和“211高校”,大部分地方院校所能得到的资源和支持还是相当有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影响与制约地方院校发展的瓶颈,整体上不利于上海高等教育营造一种和谐竞争的学术生态和发展环境。

事实上,上海还是有一批相当不错的地方院校,他们办学历史相当悠久,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缺乏高一层次研究生教育的资格,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优质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例,该校成立于1960年,至今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该校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有经贸、管理、金融、法律四个方面的综合专业素质,能够运用理论研究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事实上,学校在WTO多边贸易体制研究方面尤其独树一帜,为中国最终加入世界关贸协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时至今日依旧是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重要智库。但是,学校目前同样也面临着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困扰,客观上对学校进一步集聚和建设一支顶尖的国际贸易

研究教学团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方向带头人较缺,人才培养结构出现断层,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学校作用的充分发挥。

3.需要认真审视我们传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改变单纯注重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而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重视不够的倾向,真正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与探索步伐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学科及课程设置等都倾向于单纯的学术型研究人才的培养,而面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需要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相对不足。相对而言,在美国授予的硕士学位中,具有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高达56%,几乎近80%的硕士生并不要求接受大量的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近年来,上海开始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力度,其中2005年开始的“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尤其关注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机制联合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此外,上海近年来也持续加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力度,目前上海共有19所高校招收17种专业学位研究生,2008年在读人数接近4万。

今后,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特别关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特别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改革,包括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制度的改革与突破,而在学科布局方面则更需要向应用型领域倾斜,加大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力度,结合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向高端的进一步延伸以适应和支撑上海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在有条件的高校率先开展高等职业类研究生教育的布点与尝试。

二、上海拟新增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专业名单

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全国各区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的精神,2008—2015年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是:按“需”少量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化学位授权学科的结构,控制高校盲目扩张、趋同发展,突显高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有效增强和充分凸显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对提升上海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与支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的实效。

在2008—2015年期间,上海不再新增科研院所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是通过加强构建产学研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上海拟在现有的高校中,到2015年之前新增1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2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如表四所示)

表四2008—2015年上海高校学位授予单位发展动态目标(单位:所)

在本规划期内,上海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如表五所示。

表五2008—2015年上海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专业名单

三、上海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学科、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上海学位授予体系建设包括近期正在全市高校范围内开展的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其指导思想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提升上海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指导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的依据。《上海市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正是瞄准了国家尤其是上海今后一段时间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以及上海学位授权体系建设所要突出解决的几个关键,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有必要,也已具备了相当的可行性。

(一)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位授予体系发展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1.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位授予体系发展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专门人才为主的两所专业性高等院校之一。自1960年建校以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一直是国家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专门人才和进行理论、政策研究的基地。特别是1985年以来,学校在我国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为国家做了大量理论和对策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专家级的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专门人才,并为中央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而在上海积极建设“四个中心”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中,学校也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提供了大批高层次的外贸类实务专才。

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对于推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及多边国际贸易运行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完善上海学位授予体系的关键环节。

(1)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利于学校集聚高层次国际贸易研究专门人才,有效回应世界贸易发展以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需要,更好地建设和发挥国家及区域国际贸易相关研究中心和智库的作用,尽快形成国际贸易研究的人才高地。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了,2007年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贸易国,国际贸易积极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也由此带来诸多国际贸易间的纠纷与矛盾需要处理和化解。在此过程中,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专家学者们作了大量的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大量重要的咨询和建议。然而,国际贸易形势发展很快,贸易形式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在内的“大贸易”拓展,贸易政策也由此向其他相关领域延伸,并要求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国家管理模式,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贸易运行平台;而2008年的金融风暴,更是搅动了整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更有可能带来整个世界贸易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在此其中将无可争辩地处在变革的中心,历史赋予学者们以难得的机遇,并要求他们真正肩负起代表中国参与新的国际经济格局研究与建设的重任,这对研究者的要求是极高的,应该作为国家战略予以高度的重视和重点的支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具备了担负起这一重任的基础,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组建的上海WTO 事务咨询中心,已成为国家参与多边和区域性贸易谈判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研究机构和决策咨询思想库;2007年9月,王新奎校长作为专家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作了“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专题讲解。但是,缺乏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现状严重地困扰着学校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去吸纳顶尖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无法吸纳优秀的青年学子去

建设和扩大这样一支高层次的研究队伍,真正符合国家的利益去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提供国家需要的决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2)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利于上海学科结构的完善与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包括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既定的国家战略,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和新的知识储备。应该看到,就学科性质而言国际贸易比较传统,从斯密和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诞生算起已经有230多年的历史,但现代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国内的学科建设并未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国际贸易学科需要随着事业的发展同步扩展。在这方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有其优势,关键在于学校长期以来一直紧紧跟踪着国际贸易事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学校始终占据了学科发展的前沿。依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原有的学科建设基础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利于上海国际贸易学科的创新发展和新型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的造就。

(3)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利于造就大批新型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就是大批高层次人才的造就。然而,上海高校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能力有限,目前仅有复旦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两所高校设有两个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每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不足10人,这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得要求是不相称的,这样的人才培养规模也是难以真正有效地支撑起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不仅可以扩大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规模,而且也有助于造就新型的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他们是有一定理论素养的、通晓WTO规则、能够解决贸易争端、制订贸易政策、管理贸易企业、开辟贸易渠道的高层次人才,既懂传统的货物贸易,也能够从事服务贸易、知识技术和专利贸易、生产要素贸易的研究和分析;既能从事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也掌握产业内、产品内贸易的新动向;既掌握贸易方面的知识,也了解金融、投资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2.新增上海政法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位授予体系发展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原为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翌年改组为上海法律专科学校,1993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与原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组建上海大学法学院,2004年9月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上海政法学院隶属于上海市委政法委,受上海市司法局领导,是一所专门培养高层次政法干部的摇篮。

(1)新增上海政法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符合上海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发展目标与趋势的要求。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进入接轨国际惯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和新阶段,要求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要求,聚焦突破,率先推进浦东新区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创新,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联动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十一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浦东先行先试,有助于推动上海整体实现政府转型,探索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的目标与任务。为此,既需要加强理论探索的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大符合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2)新增上海政法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利于依托行业支持,造就大批高层次政法人才。

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法系统陆续招录了一些高学历人才,但是队伍结构中高学历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2006年,上海政法系统有干警6万余人,其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约1.2万余人,占总数的20%;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955人,仅占总数的1.5%。这样的队伍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目标不相匹配。随着改革的深入,诸多新型的法律问题首先会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露头,正确处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上海政法队伍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亟需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

素质。上海政法学院具有强有力的行业支撑,有条件与政法系统管辖的监狱管理、社区矫正、禁毒、社区法律服务等实际工作部门紧密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政法人才,以适应上海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体制创新的需要,体现了上海“四个率先”的要求。

3.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位授予体系发展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多层次职业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学校先后经历了“树全国半工半读一面旗帜”、“当成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三次历史性跨越,建校48年来为上海乃至全国先后输送了各级各类企业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八万余名,培养了以包起帆、李斌、郁竑、唐建平等为代表的150余名市级、国家级高技能劳模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学校被社会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高级技术人才深造的平台。

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对于推进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于确保上海“四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上海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建立。

(1)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符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需要,对于确保上海“四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未来几年上海的工作重点已经明确,那就是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牢牢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推动上海产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大力促进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持续增强上海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上海“四个率先”的目标与任务。伴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高级专业技能人才将日益紧缺,相关人才的集聚与培养成为影响上海能否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有助于上海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回应中央关于加强和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

中国社科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总体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甚至已于2005年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密集,技术密集的本质是智能密集,因此后工业化阶段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人才的适应性和工作能力提出了的更高要求,对生产环节的“一线工程师”不仅提出了数量要求,更提出了高层次技术内涵和质量要求。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进入技术密集型的后工业时代多层次工程人才培养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需。事实上,为了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和加强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大力发展应用科技大学教育体系,从而形成和建立起与传统大学教育并驾齐驱的两元制的高等教育体系,创造了工程类、经济类和社会服务类学士和硕士层次的培养模式。目前,德国社会的工程社会服务类人员中有2/3左右的工程师和1/2左右的企业经济类人员和网络工作人员都毕业于各地的应用科技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在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也开始将40多所以应用技术为培养重点的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这在注重学术传统的英国无疑又是一场高等教育革命。海峡彼岸的台湾,上世纪之所以能够跻身“四小龙”的行列、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高等技职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台湾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研究所承担研究生教育)等在内的完整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1)专科学校:专门办理二年制及五年制专科;(2)技术学院:分为两类.第一类技术学院(含大学附设技术院系)以专业系所为特色,以大学部为主,研究所为辅,不设专科部;第二类技术学院系原来专科学校改制而成,保留专科部,原则上只办理大学部及专科部;(3)科技大学:以综合性系所为特色,以大学部及研究所为主力,培养高层次的技职类专门人才,甚至直至博士学位。

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还是沿袭了以往偏重学术性教育的传统。以工科教

育为例,2007年工学硕士毕业生为10万多名,而工程硕士仅为4万多名,这种教育发展状况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尤其是上海等地的后工业时代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原有的精英化高等教育体系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后工业时代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供求矛盾。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大力发展以强调高技术、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势所必然,同时也将成为调整与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3)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有助于上海高等教育真正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与探索步伐。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上海近年来推出的“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改革试点工作,在面向社会实际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方面继续做出积极的探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将有助于这一改革探索的进一步深入。

(二)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及其主要学科的现有条件和水平分析

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及其主要学科的现有条件和水平分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专门人才为主的两所专业性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已形成了以国际贸易学专业为核心,包括国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物流管理、国际金融、国际法学、商务外语等新兴应用型专业在内的国际贸易学科群,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综合优势明显。

(1)长期从事WTO事务研究,使得学校得以始终占据国际贸易领域发展的前沿,既为学校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同时也为学校学科发展与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WTO研究领域的特殊贡献使得学校有能力在国内引领相关学科的发展。

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国际贸易学科,早在1987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1个研究所、1个国际商务实验中心、1个培养模式实验区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其中,国际经贸研究所是上海市第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务实验中心为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而外贸经济同时也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就是因为以往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WTO领域的研究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且其相关研究直接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影响,2007年9月王新奎校长作为专家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作了“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专题讲解,充分显示了学校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程度。2004年以来,学校在应用经济学领域承担了各类研究项目93项,科研经费672.2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4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3项,获得省部级奖11项。

(2)依托政策研究的平台,学校逐渐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队伍。

自1986年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席位始,以王新奎教授和周汉民教授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主要业务骨干就发起并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现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的工作。2002年5月,学校成立了全国第一家WTO教育研究学院。二十多年来,学校上上下下都动员起来紧紧围绕着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研究以及国际物流与运输服务贸易等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专题报告,相关成果具有海外影响,并对政府宏观决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校也积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队伍。目前,学校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有12个研究方向,涉及4个二级学科,研究人员6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71.66%,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34名,占56.7%。

(3)结合重大政策研究,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改善明显,努力构建起完整的贸易运行监控系统公共平台。

随着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整体搬迁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科建设所需要的软件及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上海市财政投入800万元建设的“反倾销预警及咨询服务系统”,基本构建起在线计算机

信息服务系统,包括:进口方产品进口走势全口径观测、出口方产品出口走势全口径观测、指定口岸指定产品进出口走势观测和指定企业指定产品倾销幅度观测等4个工作平台;专家咨询与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系统管理等3个工作模块;数据、信息、知识等3个仓库。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拓展建设贸易运行监控系统公共平台(如图1所示)建设,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贸易运行监控系统工作平台、与工作平台配套的开放式专家支持系统。

贸易运行监控系统公共平台建设将为学科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完整的动态数据和工具平台,并由此推动学校国际贸易学重点以贸易措施关税化为研究突破口,以基础设施、货物自由化对贸易变动的影响为分析重点,以CGE模型为工具,强化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区域贸易理论和政策以及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2.上海政法学院及其主要学科的现有条件和水平分析

上海政法学院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已经形成以法学为主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有法学(含刑事司法、行政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国际经济法等7个专业方向)、监狱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等15个本科专业。行政法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经济法学是市教委重点学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是上海市教委批准建设的本科教育高地之一。

上海政法学院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50项,共获科研经费5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

学院坚持“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联合各相关实务部门进行科研合作攻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司法体制改革、人民调解制度、行政法治、社区矫正、城市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本地区重大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被上海市相关部门采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学院依托行业优势,建立了遍布上海19个区县的实习基地128个,面向市场经济、面向社会基层、面向政法战线,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政法人才。

(1)上海政法学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1993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成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大学于1997年获得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又获准了法学理论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后又与法国巴黎第二大学联合培养法国法和欧盟法硕士。期间,学院共累计招收培养了法理学、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三个专业7届硕士研究生共298名。

在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中,学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生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培养理念和教育、管理特色。一是提出了“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培养政治合格、专业过硬的高层次法学人才”的研究生培养理念。二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培养过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视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教改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开拓多元化教学新途径,针对各专业特点,探索教学新方法;在科研方面,以科研促进教学,加快构建研究生创新平台。三是加强研究生管理,培养合格人才。学院制定并认真执行《硕士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守则》,要求导师要承担教书育人“双育人”责任。注意选派责任心强、专业基础好、精力充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承担研究生管理工作。四是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质量控制体系。如建立和不断完善招生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和强化培养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导师指导质量控制体系;坚持强化毕业质量控制体系。

2004年上海政法学院独立设置以后,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国内外合作办学等方面都进一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院的研究生导师继续担任上海大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工作实际上依旧有序进行。

(2)上海政法学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已初步形成一支较有实力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1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64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4.4%,具有博士学位78人,占教师总数的23.6%。教师中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

为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曙光学者3人、浦江学者1人、晨光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8人,教师中有多人承担了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学院还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80 余人为特邀教授。

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及其主要学科的现有条件和水平分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多层次职业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1978年起开始招收学制四年的全日制本科生;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已有20多年的本科教育经历。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和1个实验实训中心、1个技师学院。教学科研涵盖工、经、管、文、理等5 个学科门类、12 个二级学科类别和26个本科专业,并涉及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和工业工程等10个工程领域。学校建有节能研究所、光机电应用技术研究所、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所、数据库研究所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等一批面向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机构。

建校48年来,学校秉持“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为上海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各级各类企业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八万余名,培养了以包起帆、李斌、郁竑、唐建平等为代表的150余名市级、国家级高技能劳模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学校被社会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高级技术人才深造的平台。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已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发展基础。

经过30年的本科人才培养,学校在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工程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环境工程领域,学校以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和环保设备与材料两个领域范围为主攻方向,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提供人才与技术保证;

在机械工程领域,学校以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为重点,相关学科建设与企业联系紧密,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

在控制工程领域,凭借上海发展信息产业、实现制造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主导地位优势,学校在“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生产与制造”等领域范围培养了逾万名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在风光电的技术领域也已经建成系统的实验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及环境功能材料”,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测控自动化”,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上海市高水平特色项目“工业与信息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及安全处理支撑平台建设”等。

“十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4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12篇,科研经费1.1亿元,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等一批奖项。

(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达到59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41人,占专任教师41.5%,“双师型”教师占3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7%。

据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本具备了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先行先试举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条件。

(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验装备基础雄厚。

2002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整体搬入浦东金桥新校区后,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实验装备条件的改善。目前,学校仪器17124台(套),仪器设备总值1.72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达138台(套),选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设备达23台(套)。其中,为重点工程领域的装备服务完全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环境工程领域拥有的X射线衍射仪(XRD)、带能谱分析功能的扫描电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等科学研究仪器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机械工程领域拥有的数控装备总值达5000万元。

学校建有中央财政资助的“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1个,各类实验室39个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是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是学校主要实践教学基地,承担了全校的机械、电工电子及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近年来该中心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套模块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企业合作,引进工程环境,引进企业标准,教学内容密切与科研、工程实际相关,产学研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中心的教师都具有工程经历,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中心规章制度健全,中心运作科学、高效,正逐步实现对实验教学进行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工程实训中心正在成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基地。工程实训中心向校内外开放,具有示范作用。

目前,学校还在申报上海高校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复杂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仿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计划建设四个仿真技术研究室:(1)数控设备电子样机仿真研究室。该室主要以数控雕铣机与数控轴承磨削生产线对研究对象,开展基于Modelica建模技术的仿真基础模型库的建立,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合作企业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产品;(2)机械性能动态仿真研究室。该研究室以DYNA, ANSYS等CAE软件为工具,开展面向汽车(特别是家用轿车)关键部件的动力学和有限元模型分析技术研究,以及汽车关键摩擦零件材料间的摩擦机理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合作单位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等单位;(3)复杂运动轨迹仿真研究室。以复杂曲面加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加工程序加工实际型面与理论型面的差异评价,结合三坐标测量技术,实现对自由曲面的加工仿真与加工误差分析,其研究成果将应用于专业教学和培训;(4)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室。该研究室以离散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三维显示技术HOOPS等,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系统开发,其研究成果首先可在合作单位上海莱必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汇大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等应用。

四、建设保障措施

新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上海政法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计划,是上海直面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上海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选择,在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和探索性的意义,因而将得到上海市政府来自政策、资金等诸方面的共同支持,并保证实施有效的监督保障。

(一)政策支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上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上海市教委于2008年起正式启动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简称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三所高校的新增学位授予单位计划,将整体纳入“085”工程通盘考虑,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享受到“085”工程所给予的“五大工程、十五项计划”的重点支持。

1.相关院校整体纳入“综合建设工程”,予以重点扶持

为了实现上海高等教育“卓越突破”的目标,上海将实施“综合建设工程”,重点推进若干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国内领先特色院校建设,增强上海高等教育参与国家任务的综合实力。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2008—2020年间都将作为未来的特色院校,纳入“综合建设工程”支持的备选对象,重点实施“行业高校提升计划”支持。

2.鼓励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这次制定《上海市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一个衡量的依据就是要求突破原有的学位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力度,为此将鼓励和支持这些学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做整体的改革与探索,并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予以支持。

3.强调“开门办学”,鼓励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动优化与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增强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撑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坚持“扶需、扶特、扶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这些学校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学校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产学研联盟计划等的有效实施,帮助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开展一流研究,建设一流学科。

4.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抓住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这两个重点,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关键还是要落实到队伍建设,以增强高校师资队伍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建立和完善特聘教授制度,集聚和造就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产业部门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上海将在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这些学校的发展。

5.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以提高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为目标,推动高校国际交流项目的深入展开和全面提升,对入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学校,保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二)资金投入

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简称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实施,得到了上海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由主要分管市领导主持的上海高校内涵建设联席会议讨论高校内涵建设的重大问题,并予以经费保障,市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并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予以大力支持。这次入选的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如果能够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批准,将整体纳入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从而给与充分的经费保障,如果需要还可以给以其他专项支持。

(三)监督检查

为确保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确保建设实效,在督促相关学校健全并落实监控机制、加强自律的同时,还将委托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设计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系统,动态收集学校建设相关信息,客观科学地进行评价分析,并及时向学校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反馈,推进相关工作的高效运行。

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394-47 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单位: 建设日期:年月至年月 说明 一、申请重点建设项目应在科学定位、合理规划、 瞄准目标、凝练方向、突出重点的原则基础上,详细 阐述项目的建设意义、建设内容、经费预算、设备购 置、预期总体建设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好项目的节点 安排。 二、项目建设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负责人的职 责是: 1、提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

2、提出本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 3、组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负责工程投资、工期和质量保障; 4、协调本项目的内部关系,解决内部出现的问题; 5、提出本项目建设的年度报告、年度统计; 6、根据要求安排本项目接受中期检查; 7、出具本项目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做好验收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如下: 1、各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提出立项申请并填写项目,提供必要的论证材料; 2、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专家及职能部门签署意见; 3、学校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最终审核批准后,发出开工建设的批复文件,并正式拨款。 项目建设意义 总体目标 总体建设内容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9所高校获中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

29所高校获中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 1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同意增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的通知》,共有27所高校获批新增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所军校获批对应调整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共计有29所高校获得我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据了解,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和空军工程大学是将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 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撤销的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从2016年起不再招收研究生,待在学研究生毕业后,其学位授予权即予终止,其余27所高校为全新增列。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设过程 2015年6月11日,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9”,授予“工学”学位。 2015年10月30日,开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 2016年1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增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

[2016]2号】)》、《关于同意对应调整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2016]2号】)》,同意29所高校增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条件 (一)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1. 应同时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数学”一级学科(或“密码学”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 2. 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应具有3~5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有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 3. 在相关学科下正在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研究生培养工作,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或企业有良好合作。 (二)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将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申请对应调整的现有学科应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或“军队指挥学”四个一级学科之一,并具有博士学位授权。

学位授予机构是那个机构

篇一:《学位证书将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设计印制》 学位证书将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设计印 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颁发给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设计印制,其不得使用国徽图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学位证书不再使用。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颁发给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设计印制,其不得使用国徽图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学位证书不再使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15]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调整学位证书制发方式和管理办法的决议,为更好地适应学位工作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提高学位授予质量,特制定《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2016年1月1日起,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印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学位证书不再使用。各学位授予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学位证书制发方式的调整工作,做好宣传解释,确保稳步实施。 附件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 2015年6月26日 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位证书制发,加强学位授予信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

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 申请人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学科门类 或职业型学位 学科专业 或专业领域 指导教师 副指导教师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制(2014年) 年月日填

填表说明 一、认真填写本表内容,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附页。 二、用蓝黑色水笔填写或打印本表内容。 三、本表封面“学科门类”:申请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填写此项。 学术型学位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门类。 “职业型学位”: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工程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填写此项。 四、本表封面“学科专业”:申请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规定的一级或二级学科专业填写。 “专业领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填写二级学科名称,工程专业学位博士填写专业领域。 五、若副指导教师为校外专家,在封面“副指导教师”姓名后注明“校外”。 六、本表第十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栏中,按申请人学科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或专业领域对应的职业型学位(专业学位)名称填写。例如:在学术型工学门类内的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者,填写“同意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获得博士学位者,填写“同意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七、挂靠学院负责将本表、学位证书复印件、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一并送校档案馆存档。 八、挂靠学院负责将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票在本院系存档。

一、个人简介 注1:中国学生填写姓名拼音;留学生填写英文姓名。注2:港、澳、台地区学生填写当地居民身份证号。

二、在学期间总结

三、课程成绩单

四、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注:1.检索号栏中若论文被SCI、SSCI、EI、A&HCI检索,只填写论文检索号。 2.若论文没有被检索,填写出版物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出版年期],例如:在《高等教育》2006年第8期发表某文章,为“1000-4203-200608”,其中“1000-4203”为《高等教育》的ISSN 编号。 3.国际标准书号:以ISBN为开头,例如:“ISBN7-302-03778-7”。 4.专利号:已被授权的“发明专利号”。 5.只填写作者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的论文和专著,中英文期刊名均须写全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 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 (1986年4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 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单位,是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行使审批权。审核工作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三个文件的精神,按照第三批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 二、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科范围和条件。 (一)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范围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门类,以及综合大学中与理学密切相关的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理工科院校的工学门类以及与工学门类密切相关的理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理学和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门类的各学科、专业。 (二)属于上述门类的学科、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才可自行审批: 1.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简称《专业目录》,下同)中的一级学科范围内,首批和第二批授权学科、专业点中,至少有一个学科、专业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者至少有两个学科、专业已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学科、专业名称一般应是已列入《专业目录》的。属于新兴和边缘学科、专业,《专业目录》未列入的,在自行审批前,应将新增学科、专业的名称及其理由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经征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有关评议分组的同意后,方可审批。学位授予单位不得自行决定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名称。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简况表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 学位授予单位(盖章)名称: ????????????代码: 名称: 申请一级学科???????????? 代码: 本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类别□博士二级 □硕士一级□硕士二级 □博士特需项目 ???????????□无硕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年月日填

说明 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 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 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署名第一单位获得的成果。 四、本表中的学科方向参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本学科的学科方向填写,填写数量根据本一级学科点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学科方向数量确定。 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统计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六、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 七、本表不能填写任何涉密内容。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以公开后方可填写。 八、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本表复制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九、本学科获得学位授权后,本表格将做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材料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整体水平 分项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整体水平分项指标 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 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 同济大学1 88.96 1 88.60 1 84.41 1 87.72 2 99.39 清华大学2 83.96 2 85.80 2 76.05 2 81.31 1 100 哈尔滨工业大学3 78.80 3 82.13 4 75.70 4 68.45 3 94.44 浙江大学4 77.70 6 78.97 5 75.55 5 67.88 4 93.18 大连理工大学5 75.83 4 82.05 6 72.69 7 65.66 7 88.12 东南大学6 73.78 5 79.01 11 66.61 10 65.02 5 92.74 河海大学7 73.25 14 71.59 3 75.77 11 64.51 12 81.95 西南交通大学8 73.20 7 77.89 7 69.12 6 67.29 9 83.33 湖南大学9 71.08 13 72.44 10 68.31 13 64.31 8 83.60 天津大学10 70.49 12 72.88 17 64.41 17 63.23 6 88.61 中南大学11 70.38 11 73.33 9 68.49 9 65.27 16 77.33 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12 69.62 10 73.65 19 63.87 11 64.51 11 82.50 重庆大学13 69.34 16 68.76 14 65.08 8 65.63 10 82.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4 69.28 9 73.85 13 65.41 16 63.35 14 79.15 华南理工大学15 67.78 15 70.74 16 64.43 18 62.27 15 77.94 华中科技大学16 67.75 20 65.71 15 64.86 14 63.93 13 80.36 武汉理工大学17 67.55 17 68.51 12 66.44 15 63.56 18 73.76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18 67.47 8 74.51 8 68.53 26 60.09 21 67.43 福州大学19 65.69 18 68.33 18 63.96 19 61.71 19 71.17 广州大学20 65.11 24 63.75 20 63.15 3 69.53 23 64.40 东北大学21 64.98 21 65.69 23 62.28 21 61.31 17 73.98 广西大学22 63.17 22 64.24 21 62.47 22 61.30 22 65.72 哈尔滨工程大学23 62.82 23 63.80 25 60.74 23 61.18 20 67.70 河北工程学院(原河北建筑科技学24 62.72 19 68.06 24 61.38 24 61.12 25 61.38 贵州工业大学25 61.69 25 63.15 22 62.42 25 60.72 26 60.00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6 61.25 26 60.00 26 60.60 20 61.35 24 63.69 评论|3515 2013-08-28 21:46热心网友 中国各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

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72号文件)。 工程博士是国家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通过对工程博士的培养,使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 今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成立了全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咨询专家组,为确保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对申报高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定首批试点单位仅面向“985”高校并且申报单位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目前全国已批准开展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涉及: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四个领域。 名单如下: 1、北京大学(“电子与信息”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2、清华大学(“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4、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5、天津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6、吉林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7、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8、复旦大学(“电子与信息”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9、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0、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制造”和“电子与信息”领域 11、东南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 12、浙江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4、山东大学(“先进制造”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15、中国海洋大学(能源与环保”领域) 16、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 17、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8、中南大学(“先进制造”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19、四川大学(“电子与信息”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20、重庆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2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领域) 22、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2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2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与信息”领域) 25、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党支部“立项活动”项目申报表

党支部“立项活动”项目申报表

附件1: 天津XX大学 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 项目申报表 项目名称:发挥党员作用推助良好教风学风建设 支部名称:教工党支部 单位名称:XX学院 项目负责人: 申请日期:2012年9月8日

项目名称发挥党员作用推助良好教风学风建设 起止时间2012.10至2013.7 预算经费1000元负责人职务支部书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支部名称教工党支部党员人数12

一、开展本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我校追求的管理目标、是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更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思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不能严于律己。 (二)、学习纪律松懈、作风散漫。有些学生组织纪律松弛,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校园学习风气。 (三)、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经过辅导员的耐心疏导后仍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上述现象不仅仅是学风的问题,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因此只有教风学风齐抓共管才能有理想的收效。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清华大学博士、硕士授予权专业点情况一览表(按院系)

2003年清华大学博士、硕士授予权专业点情况一览表(2003年9月修订) 院(系、所)名称二级学科 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所属分委员会名称 授学位 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一级授 权时间 硕士点 审批时间 博士点 审批时间 备注050403 美术学艺术学文学艺术学00.12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工学建筑学98.6 81.11 86.07 建筑学院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学工学建筑学98.6 81.11 85.12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学工学建筑学98.6 81.11 81.11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学工学建筑学98.6 81.11 93.10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学工学土木工程98.6 86.07 90.10 2000.9从热能系转到建筑学院080502 材料学材料科学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98.6 86.07 90.10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工学建筑学98.6 81.11 98.07 系扩展博士 081402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工学土木工程98.6 81.11 84.01 土木系081403 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工学土木工程98.6 86.07 98.06 一级学科授权扩展博士点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工学土木工程98.6 85.12 85.12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工学土木工程98.6 98.06 98.06 一级学科扩展,暂未招生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土木工程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81.11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工学交通运输工程03.09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土木工程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97 86.07 98.06 系扩展博士,不分二级学科081401 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工学土木工程98.6 81.11 81.11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工学水利工程98.6 81.11 98.06 一级学科授权扩展博士点 水利系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利工程工学水利工程98.6 81.11 81.11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工程工学水利工程98.6 81.11 81.11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工学水利工程98.6 86.07 98.06 一级学科授权扩展博士点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工程工学水利工程98.6 96.05 98.06 一级学科授权扩展博士点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97 86.07 98.06 系扩展博士,不分二级学科环境系081403 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工学土木工程98.6 86.07 98.06 一级学科授权扩展博士点

2008-2015年新增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全面)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名单(2008-2015年)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1天津体育学院 2天津理工大学 3石家庄铁道学院 4河北理工大学(含华北煤炭医学院) 5内蒙古科技大学 6沈阳建筑大学 7东北电力大学 8长春工业大学 9佳木斯大学 10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11徐州医学院 12南通大学 13浙江师范大学 1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5安徽中医学院 16安徽工业大学 17集美大学 18南昌航空大学 19景德镇陶瓷学院 20江西中医学院 21华东交通大学 22山东理工大学 23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 24济南大学 2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6河南中医学院 27河南科技大学 28河南工业大学 29武汉工程大学 30三峡大学

31湖南科技大学 32广东医学院 33广东海洋大学 34桂林理工大学 3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6广西民族大学 37海南师范大学 38重庆邮电大学 39四川外语学院 40西南科技大学 41成都体育学院 42贵州师范大学 43云南民族大学 44云南财经大学 45西南林业大学 46西藏大学 47西藏藏医学院 48西安外国语大学 49西安工业大学 50甘肃中医学院 51青海师范大学 52宁夏医科大学 53新疆师范大学 54新疆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太原师范学院 3沈阳医学院 4吉林化工学院 5长春大学 6齐齐哈尔医学院 7牡丹江医学院

8上海政法学院 9南京审计学院 10淮海工学院 11浙江科技学院 12绍兴文理学院 13阜阳师范学院 14福建工程学院 15赣南医学院 16井冈山大学 17山东工商学院 18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郧阳医学院 20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21湖南商学院 22湖南理工学院 23右江民族医学院 24海南医学院 25重庆三峡学院 26宝鸡文理学院 27新疆艺术学院

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附件: 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一级学科名称 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中西医结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 政治学 教育学 体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应用经济学北京交通大学 数学

物理学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应用经济学 数学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法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公共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 应用经济学 教育学 数学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 北京科技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物理学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北京化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北京邮电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应用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化学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 机械工程 建筑学 农业资源利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首都医科大学 生物学 基础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都师范大学 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外国语言文学 地理学 生物学 光学工程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中央财经大学 理论经济学 工商管理 理论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工商管理

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

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 名称: 学位授予单位???????????? 代码: 名称: 学科门类???????????? 代码: 名称: 一级学科???????????? 代码: 名称: 申请学科专业????????????

代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年月日填

填表说明 一、封面:单位代码按照原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5年12月2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管理基本信息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填写。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学科专业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 二、《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基本数据》的统计范围应确属申请的学科、专业点(以下简称申请点)。统计数字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各项经费应是申请点实际获得并计入财务帐目的经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发表论文篇数=近五年平均发表论文篇数/近五年平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科研经费=近三年平均科研经费/近三年平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 三、第1页:Ⅰ-1栏目,按照申请点的实体及其现有在编人数,以室为基本单位依次填写,兼职人员不计入。 四、第2页:Ⅰ-2栏目中的“研究方向”应大体相当于本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三级学科,不宜划分过细。 五、第3~10页:分别填写4名主要学术带头人的简况。由申请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本人填写。“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 六、第11~13页:分别填写3个研究方向的简况。所填方向应是申请点在较长期的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并富有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这些学科方向上与同行相比所具有的特色和所处的学术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水平,对当前与长远的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七、第14~17页:Ⅱ-2~Ⅱ-5栏目,应选择作者(完成人)署名本单位的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通过省部级以上获奖或鉴定的项目和有较重大效益的项目填写,不必全部罗列。“作者”和“项目完成人”栏只填属本学科梯队成员的作者或项目完成人。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单位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 八、第19页:限填由申请点梯队成员作负责人的项目或子项目,“科研经费”栏应填与该项目对应部分的科研经费。 九、第20页:Ⅲ-1栏目中“授予学位人数”按授学位的年度统计。 十、第22页:Ⅲ-6栏目中填写的项目应是研究生本人为主完成的,论文应是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成果应是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或获奖项目。 十一、第23页:Ⅳ-1栏目,只需填写与申请培养研究生有关的实验室情况。 十二、第25~26页:Ⅴ-1栏目,填写申请点所在一级学科的有关统计数据。Ⅴ-2栏目,填写申请点所在一级学科的其他已有博士点或硕士点基本情况。 十三、第27页:Ⅵ栏目,填写与申请点紧密相关的其他一级学科的已有博士点或硕士点。 十四、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4年12月31日。 十五、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字迹要端正、清楚。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A4规格,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按规定需与本表合订一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沪府发 〔2017〕24号 【适用区域】上海市 【发布时间】2017-04-24【生效时间】2017-04-24【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保护,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7〕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暂行)》的通知

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暂行) (2011年6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我校按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学科和专业,已由学校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第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二条的规定精神,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有关规定,申请相应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硕士学位 第四条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至少在学术期刊或学校网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本人应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大连工业大学。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以本条款为基准,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不低于上述要求的具体标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和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为三至四门,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外国语一门。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般听说和写作能力;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学校每年定期进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内要求的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工作后,可以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硕士学位申请。 第八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 学科负责人在校内外各聘请一位相关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作为评阅人。若有一位评阅人意见为否定,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硕士生须根据评阅人的意见认真修改,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第九条答辩资格审查。 硕士生向指导教师提出答辩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后,向所在学院提交如下申请材料: 1.《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 2.硕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或录用通知的原件; 3.学位论文。 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人按照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八条规定进行审查。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