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溉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灌溉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灌溉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灌溉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节水灌溉现状与前景

节水灌溉的内涵。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多种措施的总称。主要是对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灌溉而言。由于灌溉是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从而促使作物高产高效,节省灌溉用水,当然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因此,把“节水灌溉”仅仅理解为节约灌溉用水是不全面的,应当在考虑灌溉的同时,还要把各种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天然降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以及土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儿乎与我国农业 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 秦汉以前的期思娄灌区以及芍坡灌区工程的修建及 运用标志着我国摆脱靠天祈雨的灌溉方式。早期的 郑国渠、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 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 了一些宝贵的经验。20世纪60-70 年代,江浙一带 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50年代就有 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70年代喷 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并广泛应用,在1997 年全国 喷灌面积已达19.33 万hm?。滴灌技术是1974 年从 墨西哥引进3套滴灌设备开始的,至今我国地面滴 灌技术应用和设备开发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吸收 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 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滴灌面积已达 到几万公顷。同时,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80年代 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 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也有用索混 凝土浇筑的管道等其他形式低压管道输水。 以色列 2.2 以色列在水资源利用和农业高科技化方面成绩 斐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以色列建国初期,水就被 确立为国有化资源,归政府所有和控制,并于1959 年颁布实施了《水法》。1964 年建成全国输水系统 (NATIONAL WATER CARRIER),通过这个输水系 统,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将水从一个地 方输往另一个地方。1972 年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 用工程”计划,开展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试验研究,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至1997 年约有60%的城市

浅谈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浅谈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摘要:用水计划编制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简要介绍灌溉用水的内容和作用,分析灌区渠系轮廓、干支渠系和斗渠用水计划的编制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使灌区水资源调配更趋合惠,达到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编制思考 1、灌区灌溉计划用水的内容和作用。计划用水就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结合灌区水源、渠系、气候、耕作等条件有计划地进行蓄、引、配水和灌水,以达到科学用水、增产增效的目的。组织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灌区水源情况什么时候开闸、怎样按计划供水,供多长时间,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对运行在干渠的库水在各渠系之间是如何调配,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怎样进行合理灌溉,确定适宜的灌溉制度,选择适当的灌水方法(畦灌、沟灌等),通过计划用水的编制,达到合理调配水量,使灌区均衡用水,全面受益,不断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并通过算水帐使管理单位做到心里有数,可以预先采取措施,统筹兼顾、协调供需矛盾,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也可以和农业生产计划紧密配合,有计划、有秩序、有组织地用水,适时适量供给农作物必需的水分, 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协调好供需关系,上下游关系,以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 2、灌区渠系用水计划的编拟 2.1渠系轮廓用水计划编拟。渠系用水计划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总体安排计划,由管理局在总结历年用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拟。在编拟过程中,管理局还要按季节需要编拟灌区季度用水计划,如灌区冬灌、夏灌和秋灌用水计划。渠系用水计划是各管理站、斗编制站、斗计划的依据,其主要内容有:渠道基本资料、气象资料、作物种植面积、渠道利用系数、灌溉制度和水库水源供水量分析。任务指标的制定,年度灌溉水量、引水量任务、水量对口率、计划用水各项指标及测验任务等。渠系轮廓用水计划表,完成用水计划的主要措施。在编制渠系轮廓用水计划时,要根据渠系基本情况表,灌区作物面积种植表,要分县域、乡镇、管理站和年度分解灌溉任务表,干渠和支渠的有效利用系数、分渠系、管理站和斗渠水量面积计算表,编制出灌区渠系各轮配水计划,再提出本灌季各项试测任务,提出完成灌溉任务的措施。 2.2干渠和支渠配水计划的编拟。干支渠配水计划是由管理站根据管理局编拟的渠系用水计划的任务及各项要求进行编制。其用水计划是各管理站给各段斗配水的计划。其编制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收集辖区资料,审定辖区斗渠用水计划,渠道各段输水能力、各斗间的流程时间、各轮期的配水指标、渠系利用系数、灌溉效率,辖区内其它水源的补充;第二步确定渠系内各斗的轮灌次序,划分轮灌组时,应着重考虑上下游各斗之间的均衡用水,以及利用于提高干支渠道利用系数和全球管理等因素,轮灌时采用插花开斗、集中开斗和两者相结合的轮灌方式;第三步是根据轮灌方式制定干支渠配水计划表,其主要内容有:列出本站各斗渠道输水输沙能力、长度、渠道有效利用率和区域作物面积种植结构、各斗灌溉任务,各轮配水计划表,编出辖区内渠系轮配水计划,同时制定出完成年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 标准分类 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3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示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500)m3/亩.茬。

4 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4.1 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 4.1.2 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上体中盐分的地区。 4.2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 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5.1 本标准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与管理,环保部门负。监督。 5.2 严格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水质及农作物灌溉定额进行灌溉。 5.3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5.4 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 水质监测 6.1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污灌区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6.2 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

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现状综述

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现状综述 摘要:文章总结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现状,指出了科学的农田污水灌溉的效益及不合理灌溉导致的不良影响,并针对中国污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污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污水灌溉;农业;土壤;污染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current status of sewage irrigation. Scientific employment of sewage resource for irrig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unreasonable irrigation would result adverse impacts. And it presented the direc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ewage irrigation.Keywords:Sewage irrigation; Agriculture; Soil; Pollution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宝贵的水资源还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据2004年水资源公报数据,在全国总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占1.5%。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甘肃、河北7个省(自治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1]。可见,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 在部分地区工农业争水已成为严重问题。解决水资源紧缺,一方面要在工农业和生活中采取各种节水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应看到污水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应当对污水加以利用。合理的污水灌溉既能满足农业对水的部分需要,既能节约水资源,又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其中也存在着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1 我国污水灌溉现状 我国大规模地主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开始于1957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和农业缺水状况的逐渐加剧,污灌面积也在增加。1963年为4.2万hm2,1976年l8万hm2,1980年133.3万hm2,1991年306.7万hm2,据全国第二次污水灌区环境质量状况普查统计,1998年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10%,该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污水灌溉普查时增加了1.6倍。污水灌溉的农田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海、辽、黄、淮四大流域,约占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的85%。污水灌区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往往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主产区[2-4]。 2 污水灌溉的效益 在科学指导下合理开展污水灌溉,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消除污染的有效途径。 2.1 缓解缺水压力 我国农业每年缺水达300亿m3,20世纪90年代因缺水造成的粮食减产达250~400亿kg。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达439.5亿t,这些污水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5]。如果能将污水予以合理的利用将能够缓解农业缺水状况,同时节省的水资源,又可以转而用于工业和生活。 2.2 减轻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污水中的污染物往往包括大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由于土壤含有大量微生物,以及土壤的理化结构,有机物在其中可以得到降解吸附,N、P等营养元素可以被植物吸收,

农业节水灌溉与合同节水管理

一、农业用水及节水现状 1.农业用水情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但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多年来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措施不配套等原因,使得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灌区大部分道路窄而不平,田间桥涵较少且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灌溉以宽长畦大田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加之灌溉水源的不稳定,灌溉困难且成本较高,抗旱排涝能力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产条件的制约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渠(沟)系建筑物老化,渗漏损失大;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远低于供水成本,有些地区甚至不收水费;用水计量设施不全,无法准确统计用水量;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理手段落后等等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灌溉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相对较少。同时,在农业节水推广方面也存在许多技术问题:(1)区域性的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还未形成,缺乏农业节水发展的基础数据积累和对农业用水状况的有效监测与控制。(2)农业节水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对农业节水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在农田尺度水分高效利用的应用基础、区域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用水优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深度还很不够,影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节水效益。(3)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研究的单项农业节水技术较多,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于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仍然是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4)农业节水设备与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和耐久性差,严重影响其大面积的应用。(5)农业节水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节水管理信息采集、传输的可靠性差,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产生节水效益之间的不匹配,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常规节水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障碍。(6)农业节水发展政策和制度研究方面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节水的必要性与意义 1.建设必要性

提高农村水利灌溉的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

提高农村水利灌溉的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17-07-21T15:09:40.4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冯若愚 [导读] 从我国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来看,基层水利工作者普遍都认为水利灌溉的管理主要就是维护水利灌溉设施。 雅安市永定桥水库管理局四川雅安 625300 摘要:水作为万物之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农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水的支撑,因为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保障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基础性必备条件。因此,加强我国农村水利灌溉方面的管理,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现结合笔者近些年的工作实践、工作经验和工作总结,对四川农村的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提高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效率的意见或策略。 关键词: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意义 引言 从我国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来看,基层水利工作者普遍都认为水利灌溉的管理主要就是维护水利灌溉设施、分配灌溉水资源、收取水费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农业也从单方面追求粮食的产量逐渐向农产品多样化、特色化方向转变,农民对于水资源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对于水利设施的使用程度也随之提升。因此,本文将基于当前中国四川地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的前提,研究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利设施高效利用等问题,故而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农村水利灌溉管理监督体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是最为关键性的一环,同时也是四川政府和水利工作者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农村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地区的地质、气候、水文、环境等都各有差异,因此,每个地区出现的村水利灌溉管理问题也各有差异,下面就以四川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作为本文重要的研究对象。 1.1行政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通常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体系应该被归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管理和运行的方式,水管单位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防旱、防汛、工程监管和水费的收缴等,它本是市场的主体,可以借助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式和经营手段,实现水利资产的盘活,大力发展当地的水利经济,真正的实现市场经济的大循环。另外,对于政府的一些管水部门,如城建、环保、卫生等,他们之间的职能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导致多头治水与公益性的、经营性的服务管理工作交叉,管养分离的现象频频发生。 1.2灌溉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灌溉管理体系是不完善的。首先,灌溉区域是没有自主的管理权限的,灌溉区域主要依靠收缴水费存货,因此,为了自身利益的发展,鼓励用户尽可能的使用水,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其次,没有一个明确的用水梯次收费标准,农户节约用水后并没有得到一定的优惠,反而认为节水灌溉没有任何益处可言,进而导致用户节水积极性降低。次外,水费在征收的过程中,仍旧沿用的是过去征收方式进行水费的收缴工作,并且在收缴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水费标准进行有效的宣传,导致宣传工作不到位,民众对税费收缴标准不清楚,一些农民的意见非常大,反应也十分强烈,征收过程中的难度越来越大,基层水利工作者的管理积极性也在无形中被削弱。 1.3群众的节水积极性降低 近些年,中共中央取消了关于两工政策,且农民外出务工给社会带来的一定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靠农业存活,进而导致大量的闲置人员纷纷投身于社会的建设之中,在农业上的探索人员每年都在逐渐降低。人们对于农田里的水利基本建设和维护工作也不是非常积极,组织过程中的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出工比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在一年一度的清於修渠工作中,出工率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一些人通过交钱的方式逃避了修渠的义务劳动。此外,由于当地的一些村镇官员通过运用“一事一议”的政策来解决清於修渠工作中的出工问题,为了回避一些与人民之间的矛盾,让政策的运用并没有按照规定办事,从而导致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投工率低,水利设施灌溉效益的整体发挥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展现。 1.4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就中国当前农业的发展来看,多元化、特色化农业的发展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之上,就是灌溉用水量在不断的增加,虽然该地气候适宜,降水量大,且河流众多,但是由于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仍是会导致各村之间因为争取更多的水资源导致用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1.5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费用不足 随着农业不断地发展,水利灌溉设施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由于党中央为保障农民的利益,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得灌溉水费标准降低、水费收缴率降低,水费收入锐减、水利灌溉工程处于负债运行,这期间一些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层层发放的过程中,拖欠、截留、挪用的情况频频出现,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高水利灌溉管理的举措 2.1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管理监管体系 农户在用水的过程中,主要工作都是村级干部参与和负责的,群众在其中的参与程度低、组织结构不完善、民主管理水平低等,导致管理工作问题频频出现。因此,首先,应该要尽快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管理监管体系,依据规章行事;其次,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真正的将服务于人民的职能发挥出来;最后,要对用水协会的规章制度建设重视起来,实行民主、有效、规范的运作。 2.2加强宣传力度 对于民众而言,任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一个被认知的过程,从而保障自身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此,我们的相关部门应该要充分的将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加大水利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的参与到建设和管理之中,民众只有对政策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1概述 1.1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全长约605公里,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 省以江名,简称为“浙”。省会杭州市。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全省陆域面积 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说。浙江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2000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07560公顷(2411.34万亩),人均只有0.516亩。 浙江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八大水系。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我省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东夏季风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较大。 本省平均气温在15o~18.0o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 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 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2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溉量差异很大,一般为 2~500m3/亩.茬。 4 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 4.1 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 4.1.2 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 4.2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 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5.1 本标准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与管理,环保部门负责监督。 5.2 严格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水质及农作物灌溉定额进行灌溉。 5.3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5.4 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 水质监测 6.1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污灌区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6.2 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COD)、氰化物、三氯乙醛及丙烯醛的标准数值为一次测定的最高值,其他各项标准数值均指灌溉期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6.3 本标准各项目的检测分析方法见表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逐步表现出对能源的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能源巨额消耗对可持续发展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应对措施,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即在五年间单位GDP能耗减排要比“十五”降低20%。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共下降10.1%,五年即将过去,节能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现有的节能降耗指标是以行政区域为分解对象按单位GDP能耗为约束目标的,这是典型的区域治理方式,它的局限性在于分解对象没有直接针对能源消耗的行业或企业。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必要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各行业的能源效率状况、节能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采取对策措施,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为了弄清我国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主要以工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唐玲、杨正林(2009)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特征;李世祥、成金华(2008)采用DEA方法,应用不同目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1990-2006年间中国的能源效率状况,并用“两步法”估计其影响因素。认为工业部门能源效率不高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王少平、杨继生(2006)研究了12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的综列协整关系,得出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短期调整效应的结论;庞瑞芝,王卢羡等(200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经济转型期间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以能源低效为特征,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工业增长模式依旧粗放,重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孙海、王元地等(2009)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

盈江县2018 年农田灌溉用水现状调查分析

盈江县2018 年农田灌溉用水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梁昌益王文康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1期 梁昌益,王文康 ﹙盈江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云南盈江 679300﹚ 摘要:本文在对盈江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农业灌区用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首尾测算法对盈江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客观、科学地测算,分析和掌握农业灌溉过程 中不同环节的用水状况,为正确制定合理可行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 科学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现状;有效利用系数;灌溉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显得 尤为重要;实施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 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家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列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三条红线”的控制指标之一,到2020年提高到0.55以上。 1 调查及分析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在盈江县农业、国土、水文、气象及乡镇农技中 心的帮助下走访问询、收集资料、整理表格,选择调查主要根据当地主要作物水稻、马铃薯、 甘蔗农用水进行选择调查,选择调查种植作物涵盖面广,种植面积比重较大。 1.2 调查内容 1)耕地基本情况调查(国土详查统计数)。盈江县土地面积4229 km2,耕地面积49 578.25 hm2,其中灌溉水田面积27 904.23 hm2,水浇地面积71.14 hm2,旱地面积19 183.61 hm2,菜地面积929.36 hm2。 2)主要河流水资源情况调查(水文调查统计数)。盈江县境内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104.35亿 m3 ,其中大盈江流域面积2726.6 km2 ,水资源量35.1亿 m3 ,占水资 源总量的33.6%;勐嘎河流域面积1073.4 km2,水资源量22.3亿 m3,占水资源总量的21.2%;羯羊河流域面积415 km2,水资源量8.5亿 m3,占水资源总量的8.1%;全县人均水资源量2473 m3,亩均水资源量14 418 m3。 3)气象调查资料(气象统计数)。盈江县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类型多 样化,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夏季降雨集中,冬春干旱,年平均气温20.3 ℃,年降雨量1549 mm,年日照时数2346.5 h,≥10 ℃的积温6500~7000 ℃,其日照充足、光质好、太 阳辐射量大,较同纬度地区为优,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多种农经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农村灌溉用水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灌溉用水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探究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新疆农业用水效率评价、农村水 利发展决策及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对新疆节水农业发展具有一 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灌溉;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对策 灌溉水利用率很大程度的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内灌溉水利用率也会随着自然 状态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而改变,但各影响因素与灌溉水利用率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时期的影响 程度也各不相同,并且各因素对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不是独立的关系,各因素之间也会存在 相关性的关联影响。对于灌区而言,从时间顺序上分析灌溉水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研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具 体措施具有直接性的意义。 1农村灌溉系统用水效率现状 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特点是严重缺水,水源基本上是山上融雪水和雨水,节水灌溉技术对其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及农民增产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 作用。 1.1灌溉系统老化,灌溉用水有效系数低 农村的灌溉系统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及风淘雨刷,自然老化非常明显,漏水现象严重。 一方面灌溉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水漏水的量非常大,另一方面灌溉渠道长期 没有修复,使边坡塌方沉陷较多,渠道淤塞严重,水流不畅,最终导致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较低。 1.2灌溉系统管理机制严重滞后,水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的农村灌溉管理系统仍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农民是用水受益者但不是管理者,政 府是灌溉系统的管理者但不参与管理。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灌溉系统平时无人管理,只是到 了用水高峰期,政府部门临时委派1名没有任何水利工作经验的农民充当管理者,目的是防 止农民因水事纠纷而引发血案。管理主体混乱一方面必然导致投资主体缺位,引发灌溉系统 不能及时维护,导致灌溉系统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 必然导致灌溉系统管理机制失灵,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进而引发管理者积极性不高、 农民用水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1.3农民缺乏节水意识 在灌溉方式上,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模式在农业灌溉中根深蒂固,沿用至今。在调研中发现,旧的农业灌溉模式中,串灌串排,农田大水灌溉,放“跑马水”现象非常普遍,水资源浪 费严重;另外农户中只有极少数具有较强节水意识。村民节水意识缺乏,再加上没有合理的 用水制度,就造成了灌溉用水秩序混乱,尤其是到灌溉用水高峰期,渠首农民取水容易,而 渠尾农民因得不到灌溉用水而导致抢水,水事纠纷时有发生。 2农村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事物的现象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只有找出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采取有效 措施改变当前现状。目前新疆农村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建设主体缺位,投资资金缺失 灌溉系统年久失修系统老化,用水效率低,亟须进行病险水库加固和灌溉系统修复。但 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灌溉系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是建设主体缺位。农民本应是农村水 利建设的主体,但自从免除农业税,取消义务工后,农民的劳动力都以金钱来衡量,由于缺 乏资金致使冬季的水利建设流于形式;二是投资资金缺失。灌溉系统的维护需要资金,而事 实上县财政无钱投入,而省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资金缺失导致灌溉渠道该加 固的不能加固,该维护的不能维护。 2.2管理主体缺位,运行机制缺失 一是管理主体缺位。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水利站机构撤销,旧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 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灌溉系统基本处于“农民用,无人管”的状态,用水

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

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过去大积土杂肥、堆沤绿肥、挑粪下田的现象少见了。而忽视环境保护,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将大量由农村向城镇或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农村水资源现状严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分析农村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资源现状对策 引言:总体来讲,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一直是各界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等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与水资源污染问题搭不到边的农村水资源也慢慢遭到破坏,农村水污染问题也慢慢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那么,农村水资源现状到底如何呢? 一、农村水资源的现状 (一)、农村水污染的主要表现 1、粪便垃圾乱排倒。 由于多数农户将禽畜粪便、垃圾,甚至人的粪便等都直接排入池塘、河道,使之变成了污水坑沟和垃圾坑道,致使部分池塘、河道荒废,这不仅造成了水土、肥的浪费,而且污染了水资源和周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2、河道沟桑少清修。 一些基层村很少组织农民对河道、灌排沟渠进行除草、清淤、维修,使河道、沟渠杂草丛生,灌溉排水受阻,污染物越积越多,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最终变成臭水沟。 3、杂物废料乱抛弃。 到了春耕生产或夏收等农忙季节,一些农民贪图方便,把杂草、稻草、麦秆、玉米秆等杂物乱抛弃在河道中。同时,一些厂家乱堆废塑料,或点火焚烧,产生二次污染。有毒废料和矿渣经水冲洗后产生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水,严重污染大气和生态环境,有时还造成农作物、牲畜生病,甚至死亡。 4、禽畜死尸投河中。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引用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1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25.1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2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溉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500m3/亩.茬。 4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 4.1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 4.1.2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 4.2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5.1本标准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与管理,环保部门负责监督。 5.2严格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水质及农作物灌溉定额进行灌溉。 5.3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5.4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水质监测 6.1当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污灌区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6.2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COD)、氰化物、三氯乙醛及丙烯醛的标准数值为一次测定的最高值,其他各项标准数值均指灌溉期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6.3本标准各项目的检测分析方法见表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荣、崔淑贞、徐应明、赵静、杜道灯等。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国家环境保护局1992-01-04批准,1992-10-01实施。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3—1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包括对土壤水分、养分充分供应)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作用: 1、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 2、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时的必备资料,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 3、作物需水量在农业用水和国民经济用水中的比例 4、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物需水量以水汽形式散入大气,无法再利用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 (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农业用水现状 调 查 报 告

1概述 1.1**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全长约605公里,因江流曲折,又称“**”。省以江名,简称为“浙”。省会杭州市。 **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全省陆域面积 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 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 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2000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07560公顷(2411.34万亩),人均只有0.516亩。 **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八大水系。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我省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东夏季风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较大。 本省平均气温在15o~18.0o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